萧红作品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d10cd8aafab069dc502201b7.png)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导读:一、人物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二、文学作品《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 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三、世人评价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萧红 文学作品列表
![萧红 文学作品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6c9be7c0b9f3f90f76c61bb5.png)
1934年9月9日
《生死场》
中篇小说
1940年12月20日
《呼兰河传》
长篇小说
1941年
《马伯乐(第一部)》
1941年
《马伯乐(第二部)》
1938年3月初
《突击》
剧本
1940年7月
《民族魂鲁迅》
1936年10月24日
《海外的悲悼》(致萧军)
书信
1939年3月14日
《离乱中的作家书简》(致许广平)
《〈大地的女儿〉——史沫特烈作》
1940年7月
《回忆鲁迅先生》
不详(1941年5月5日首刊)
《骨架与灵魂》
不详(1941年9月20日首刊)
《“九一八”致弟弟书》
不详(1941年9月1日首刊)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1933年10月
《跋涉》
散文集
1935年3月至5月间
《商市街》
1936年
《桥》
1940年6月初版
《进城》
不详(1934年首刊)
《去年今日》
1936年5月6日
《马房之夜》
1936年9月4日
《家族以外的人》Leabharlann 1936年9月初《红的果园》
1936年(1936年9月20日首刊)
《王四的故事》
不详(1936年10月1日首刊)
《牛车上》
不详(1936年11月16日首刊)
《亚丽》
不详(1937年5月10日首刊)
资料来源:萧红数字展馆(关于萧红/作品目录)
萧红文学作品列表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体裁
1932年春
《可纪念的枫叶》
诗歌
1932年春
《静》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https://img.taocdn.com/s3/m/9e4d53b4b0717fd5360cdccc.png)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著名女作家。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是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穷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张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其作品有: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
散文作品:《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78e30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4.png)
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二、文学作品《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三、世人评价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分析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856126376baf1ffc4fad6d.png)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附商事街介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在“东特女一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的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96b81f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png)
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一个流芳百世的名字,让人联想起她浓浓的文学气息,广受关注。
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著有《百花香》、《我的小乡村》、《墨色》、《天庭》等经典作品,并获得过一系列的文学奖项,如美国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
萧红的这类代表性作品,《百花香》以其隽永的诗句和令人饱满
的字句,描写了一群年轻人的毕业旅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憧憬。
百花香是毕业旅行中一处接近传说中的仙境,用生动的语言展开了一场美丽的游记,也让人们认识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另一代表作《我的小乡村》,描述了萧红早年的童年生活,让人
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乡村生活改变和发展。
乡村农民的勤劳,乡村孩子的活泼,乡村景色的可爱,都被作者细腻而唯美地描绘出来。
而在《墨色》中,萧红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城市,那里有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也有错综复杂的人情冷暖及政治斗争中历历在目。
作品以立体的构思,绘制出萧红深情的文学街景,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经典的影响。
《天庭》这部著作中,萧红通过一个老朽的角色,表现了一段极为动人的故事。
一个历经生死的老朽,经历一次次困难时期,却仍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坚守与拼搏,令人动容。
作品中的感情纠葛以及内战的现实,也让人认识到人性的善恶以及冲突中的真理。
总之,萧红的代表作具有博采众长,深刻了解当代生活的特点。
萧红用唯美的文字,描绘出了优美的乡村风光和深刻动人的人物故事,
她的文字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文学进步的方向。
萧红生平及作品
![萧红生平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f7a05afe4733687e21aaf8.png)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宇慧)简历与书目: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
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萧红短篇小说逊1982,黑龙江人民《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萧红的作品
![萧红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36925c0360cba1aa811da2b.png)
萧红的作品萧红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的是东北农村死气沉沉的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生活,她也有此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奇葩。
萧红的第二部著名作品是唱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也作者自己的家乡作背景,描述了呼兰人民的生活,北方的风土人情,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等等。
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比如说散文化的写作手法,在创作领域都是第一次采用的。
后期萧红在香港创作的《小城三月》依然以北方小镇做背景,也是她比较知名的一部作品,但是表达的就完全是另一种情绪了《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著名女作家。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https://img.taocdn.com/s3/m/aef00002192e45361066f5fd.png)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
∙萧红:中秋节
∙萧红:烦扰的一日
∙萧红:夏夜
∙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孤独的生活
∙萧红:感情的碎片
∙萧红: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小黑狗
∙萧红:弃儿
∙萧红:镀金的学说
∙萧红:中秋节
∙萧红:破落之街
∙萧红:小六
∙萧红:饿
∙萧红: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过夜
∙萧红:家庭教师
∙萧红:来客
∙萧红:提篮者
∙萧红:他的上唇挂霜了∙萧红:当铺
∙萧红:借
∙萧红:买皮帽
∙萧红:广告员的梦想∙萧红:新识
∙萧红:“牵牛房”
∙萧红:十元钞票
∙萧红:索非亚的愁苦∙萧红:同命运的小鱼∙萧红:几个欢快的日子∙萧红:公园
∙萧红:夏夜(另一篇)
∙萧红:册子
∙萧红:剧团
∙萧红:白面孔
∙萧红:又是冬天
∙萧红:一个南方的姑娘∙萧红:十三天
∙萧红:欧罗巴旅馆
∙萧红:拍卖家具
∙萧红:最后的一个星期∙萧红:女子装饰的心理∙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感情的碎片
∙萧红:两个朋友
∙萧红:失眠之夜
∙萧红:来信
∙萧红:天空的点缀
∙萧红:女子装饰的心理∙萧红:记鹿地夫妇
∙萧红:无题
∙萧红:我之读世界语
∙萧红:牙粉医病法
∙萧红:滑竿
∙萧红:林小二
∙萧红:放火者
∙萧红:茶食店
∙萧红名言名句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萧红经典语录。
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108c449b52acfc788ebc91c.png)
. 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萧红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的是东北农村死气沉沉的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生活,她也有此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奇葩。
萧红的第二部著名作品是唱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也作者自己的家乡作背景,描述了呼兰人民的生活,北方的风土人情,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等等。
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比如说散文化的写作手法,在创作领域都是第一次采用的。
后期萧红在香港创作的《小城三月》依然以北方小镇做背景,也是她比较知名的一部作品,但是表达的就完全是另一种情绪了。
主要作品有: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
《商市街》(散文集)
《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
《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
萧红简介
![萧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9e6c47f78a6529647d53b4.png)
萧红简介萧红简介资料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
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著名作品还有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
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萧红表现得坚定勇敢。
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1年10月,萧红从阿城逃到哈尔滨。
违心地与王恩甲同居,怀孕临产期近时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1932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6169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0.png)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萧红作品
![萧红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81008320722192e4536f618.png)
1933年《可纪念的枫叶》(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静》(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偶然想起》(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栽花》(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春曲》(六首)(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
收入自编诗稿中。
《春曲》(之一)收入1933年10月3日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
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幻觉》(诗歌)创作于1932年7月30日,首刊于1934年5月27日《国际协报·国际公园》,署名悄吟。
《弃儿》(散文)创作于1933年4月18日,首刊于1933年5月6日—17日《大同报·大同俱乐部》(长春),署名悄吟。
《王阿嫂的死》(短篇小说)创作于1933年5月21日,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看风筝》(短篇小说)创作于1933年6月9日,首刊于《哈尔滨公报·公田》,署名悄吟。
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腿上的绷带》(短篇小说)创作日期不详,首刊于1933年7月18日—21日《大同报·大同俱乐部》(长春),署名悄吟。
《小黑狗》(散文)创作于1933年8月1日,首刊于1933年8月13日《大同报·夜哨》(长春)第一期,署名悄吟。
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的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另外其代表作还有《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