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员工的文化生活对陶冶员工的情操、激发员工的热情、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民俗文化往往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民风民俗,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涉及到宗教、婚礼、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二、宗教与信仰宗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我们调查发现,尽管现代社会对于传统宗教的认同度有所下降,但人们对于心灵寄托的需求并未减少。

很多人通过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来寻求精神慰藉,并通过宗教活动来塑造自己的思想观念。

三、婚礼习俗婚礼习俗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我们调查发现,婚礼习俗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有所差异。

在城市,婚礼更加现代化,注重个人的创意和个性化。

而在农村,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如婚车队伍、抬轿子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婚姻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四、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我们调查发现,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清明节、重阳节等,人们都会通过特定的活动和食物来庆祝这些节日。

这些活动和食物并非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呈现,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五、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

我们调查发现,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大部分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

例如,在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面食,而在南方地区,稻米饭更受欢迎。

此外,一些特定的节日还有其独特的食物,如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历史传承。

六、总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中国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宗教、婚礼习俗、传统节日和饮食习俗等方面的文化都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

“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

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

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

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

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

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

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

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

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

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

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

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和谐。

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精选6篇)

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精选6篇)

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精选6篇)元宵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1调查时间:春节期间调查地点:山东老家调查渠道:家人、网络、书籍调查方法:向家人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亲身体验调查结果:春节的产生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某某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某某年。

春节的习俗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秧歌汉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

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爆竹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民风民俗调查报告篇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

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调查地点:某某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调查人:某某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某某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

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

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

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

《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

《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

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

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

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

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

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

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

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

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

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

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

了解春节习俗调查报告8篇

了解春节习俗调查报告8篇

了解春节习俗调查报告8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篇一调查目的: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

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调查地点: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调查方法:查书查电脑问长辈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

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

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

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

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

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

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

“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

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

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民风民俗指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人民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文化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调查研究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民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以下是对地区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宽对该地区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参观考察以及采访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方式进行,参观考察主要是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采访方式主要是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

三、调查结果分析1.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本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文化节日,家人会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

2.饮食文化本地区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传统的菜肴和糕点为主。

其中最有名的是地特色菜品A和菜品B,它们口味独特,制作工艺独特,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本地的糕点也非常有名,如地特色糕点C和糕点D,制作上讲究口感和形状。

3.社会习俗本地区有一些特色的社会习俗,如婚礼风俗、祭祀仪式等。

在婚礼风俗方面,本地人注重婚姻的庄重和团聚,一般会举办盛大的婚礼仪式,并传承着许多古老的婚俗。

祭祀仪式方面,本地人人民较为重视宗祖和神灵的崇拜,定期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

4.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四、调查结论通过对地区的民风民俗的调查,可以发现该地区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和艺术手工艺,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社会和生活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不仅是该地区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民风民俗的了解,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小编为你整理了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

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20xx年2月10号—20xx年2月16号
①问卷调查个人情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

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
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

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

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

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

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

小年以后开始
舂糍粑杀年猪。

俗传小年以后死人皆为阎王误做年猪收之,故丧家秘不发丧直至翌年破五之后。

大年三十举家团圆,乡间多在中午团年。

保护传统民俗的首要工作时进行记录传承,我们需要把有文化价值的传统节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单纯的记录更多的只是原始的,传承才是更大意义的保护。

首先对其进行现代化认定,即对其现代生活中存在价值的认定,以这为基础对传统节日的一些形式筛选,认定那些文化资源本身潜在的现代化价值,然后推动文化保护法,建立相应的文化博物馆交流各地民风民俗。

从小学开始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民俗文化素养与兴趣,同时开展各类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让大家更多的接触与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