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外用剂型使用方法
铁路红十字药箱内外用药的使用说明
![铁路红十字药箱内外用药的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d379e8a14791711cc7917c4.png)
铁路红十字药箱内外用药的使用说明(1)退热类药物。
①小儿布洛芬栓。
适应证。
本品可用于减轻儿童的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头痛、牙痛;也可用于减轻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剂型规格。
每粒50 mg。
成分。
本品每粒含主要成分布洛芬50 mg,辅料为半合成脂肪酸脂。
作用与用途。
布洛芬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
直肠给药,1~3岁小儿一次1粒(塞入肛门内);若症状不缓解,则每隔4~6 h重复一次,24 h用量不超过4粒;3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每枚100 mg的栓剂。
不良反应。
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轻度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等不良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衰竭、支气管痉挛。
注意事项。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对本品及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功能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前必须咨询医师或药师;用药期间如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视力、听力障碍,血象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本品的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如服用过量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应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倾向;本品与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血糖药物同用时,能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故不宜同用;本品与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降低后者的降压效果;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②小儿退热贴。
适用人群。
婴儿、儿童、成人均适用。
主要成分。
本品由水性高分子材料、薄荷、冰片和水构成。
皮肤病外用药常见剂型
![皮肤病外用药常见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b1b634c3fad6195f302ba61a.png)
皮肤病外用药常见剂型多数皮肤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瘙痒,这时医生除了给患者打针、吃药外,还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求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而这种外搽药的涂抹治疗往往是病人自己进行,所以若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
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
皮肤病的湿敷,主要又是一种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
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
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吸附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
洗剂:它是由水和粉的混合制剂,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
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
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
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
但在有毛发生长部位,由于它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适宜应用。
醑剂:它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
这类药物涂抹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
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efc011195f312b3069a5bf.png)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用法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
但由于外用药剂型多,浓度不同,作用各异,所以正确掌握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对于实施治疗方案及达到治疗目的关系密切。
现从护理角度对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综述如下。
1外用药的种类1.1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
1.2软膏剂:是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
1.3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
1.4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
1.5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
1.6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
1.7其他:有糊剂(泥膏)、擦剂等。
2外用药的使用方法2.1单纯涂擦法:是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方法,直接将适量软膏揉进皮质内,每日涂擦2~3次。
小面积皮损可用指尖将药物揉入,范围较大时则用手掌仔细涂抹,以使药物充分吸收。
如要保护局部可用纱布绷带包扎。
2.2斑贴法:皮损表面湿润、糜烂、溃疡等难以直接涂抹软膏时使用。
外用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时预先在纱布或软麻布等布片上涂抹厚度约0.5 cm的软膏,根据病情、面积大小剪成相应的形状贴在病变部位,可每日1次或每日交换数次。
2.3重层法:为发挥皮质激素作用而应用的外用方法。
单涂皮质激素软膏后,再在软麻布片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并将其覆盖的外用方法。
常用于苔藓化皮损。
2.4封包法:为发挥皮质激素软膏作用的外用方法,大多外涂软膏后用薄膜封包,周围用胶带固定。
亦用作抗肿瘤外用药。
2.5湿敷法:用4层~8层纱布制成湿敷垫,将其浸透药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稍后敷贴于患处,特殊部位可用绷带固定,以免滑落。
每隔15 min~20 min更换1次,每次0.5 h~1 h,每日湿敷次数视病情而定。
洛斯特苯扎氯铵溶液使用说明
![洛斯特苯扎氯铵溶液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75c7a9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c.png)
洛斯特苯扎氯铵溶液【用法用量】1.手术部位的黏膜消毒、皮肤黏膜创伤部位消毒:0.01-0.025%溶液。
2.感染皮肤消毒:0.01%溶液。
3.阴道冲洗:0.02-0.05%溶液。
稀释方法:0.05%溶液,高浓度品种可加无菌注射用水或新鲜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稀释液需现配现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消毒防腐药,切忌内服。
2.不得用塑料或铝制容器贮存。
3.低温时可能出现混浊或沉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振摇使溶后使用。
4.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1.不得用塑料或铝制容器贮存。
2.切忌内服。
【适应症】用于皮肤、黏膜和小面积伤口消毒。
【药物相互作用】1.使用时不得与肥皂或其他合成洗涤剂并用。
2.局部消毒时勿与碘酊、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磺胺粉等并用。
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苯扎氯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广谱杀菌剂。
【儿童用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包装】0.25g(500ml:0.05%)/瓶【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类型】处方药【医保】非【剂型】外用溶液剂【药代动力学】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成份】本品为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的混合物。
皮肤外用药剂型
![皮肤外用药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73643752a58da0116c1749d6.png)
1.溶液(solution)? 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如溶液中含有抗菌药物还可发挥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黄连素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醋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2.酊剂和醑剂(tincture and spiritus)? 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
酊剂和醑剂外用于皮肤后,酒精迅速挥发,将其中所溶解的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发挥其作用。
常用的有%碘酊、复方樟脑醑等。
3.粉剂(powder)? 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
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
4.洗剂(lotion)? 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
5.油剂(oil)? 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
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
常用的有25%~40%氧化锌油、10%樟脑油等。
6.乳剂(emulsion)? 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cream),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
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
7.软膏(ointment)? 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
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激素类外用药使用指南
![激素类外用药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20f6657168884868762d640.png)
龙源期刊网 激素类外用药使用指南作者:魏开敏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6期激素类外用药是治疗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及异位性皮炎等非特异性皮肤损害的常用药物。
常用剂型有软膏、霜剂、凝胶或洗剂。
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和产生依赖性。
因此,外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注意以下3点事项。
注意药品强度医学上将激素类外用药的强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极强、强、中、弱。
其中,极强效的代表药物有得宝松、恩肤霜;强效的代表药物有肤疾宁、乐肤液、派瑞松、肤轻松;中效的代表药物是来可得;弱效的代表药物是皮炎平。
如无医生指导,患者自行购药时,最好选择中效或弱效的药物,特别是用于面部、会阴部及颈部等皮肤薄嫩处时,一定要避免使用强效和极强效的药物,防止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强效和极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药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用药时间与次数治疗慢性、苔藓化皮炎和湿疹时因病变比较顽固,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激素类外用药。
此时应注意,无论是哪种外用药,连续使用都不要超过2周。
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强效和极强效激素类外用药的用药时间控制在1周以内。
弱效和中效激素类外用药每天用药次数以2次为宜,不可多用。
研究表明,每天用药2次以上并不能显著增强疗效,反而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强效或极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药每日使用1次即可。
一旦皮损得到控制应及时改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外用药来巩固治疗。
停药需减量慢停连续使用强效或极强效激素类外用药达3天以上,或是中效或弱效激素类外用药超过1周以上,都不能骤然停药,必须逐渐撤停,以防引起反跳。
一般来说,强效或极强效激素类外用药的撤停方法为,首先减少用药次数,隔日或3天用药1次,如果一周后没有皮损的复发,换用弱效激素类外用药,隔日或3天1次,一周后再无复发便可停药。
中效或弱效激素类外用药的撤停可在7-10天内完成,即首先改为隔日1次用药,第4天起改为3天1次用药,到第7天或第10天若无复发便可停药。
30种中医外用药的涂搽法
![30种中医外用药的涂搽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9dfc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7.png)
30种中医外用药的涂搽法涂搽法是将药物制成洗剂或酊剂、油剂、软膏等剂型,涂搽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本法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涂、搽方药近200首。
除治疗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许多局部病变外,还用于治疗内、妇、儿等科的病证。
【操作方法】依据病情选药物,然后把药物研成细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损不同,可把药末与水、酒精、植物油、动物油或矿物油调成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涂患处。
【主治病症】一、急喉风解毒化痰利咽散(《中医外治法简编》)硼砂15g,牙硝4.5g,雄黄6g,僵蚕3g,冰片1.5g,枯矾、劈砂各1.5g。
上药共为细末以净水或蜜涂廉泉穴,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化痰。
主治急喉风痰壅口噤者。
二、外伤疼痛二乌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8(4):31)生川乌、生草乌、四叶对、土细辛、甘松、山柰各10g,疯茄花9g,薄荷6g,红茴香15g。
将上药共研细粉浸在75%酒精或白酒5000ml内,1~2周后,用药棉浸药水外搽患处,每日3次。
严禁内服。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
三、凝脂翳石决明乳膏(《甘肃中医验方集锦》)石决明30g,樟脑、白矾各3g。
将石决明研成细末水飞,然后把三味用人乳或牛乳炼成膏,涂在眼睑上,每日3~5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明目。
主治凝脂翳。
四、黄液上冲矾梨膏(《眼科临症笔记》)白矾9g,硼砂6g,冰片1.5g。
上药共为细末,与秋梨1个(去核)捣烂涂之,每日3~5次,病愈止。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黄液上冲。
五、腹痛如意金黄散(《中医内科急症证治》)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6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25g,天花粉120g。
上药共为细末,用酒或醋,或麻油调敷局部,每日1次。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
主治热毒腹痛。
六、胸痹救心油(广东医药1981;2(8):48)麝香、檀香、沉香、苏合香、龙脑香。
上药经现代科学方法提炼成精油。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b639a2e53a580216fcfeca.png)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3825d4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7.png)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
中医外科外用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药膏:药膏是中医外科外用药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通常是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植物油、醋、酒等溶剂中熬制而成。
药膏具有黏稠性,可直接涂抹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解毒等作用。
2、膏药:膏药是将药物和黏合剂混合后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经过烘烤或晾干而制成的硬膏。
膏药具有固定、保护患处的作用,可与药膏等剂型配合使用。
3、药散:药散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的制剂,可以用于涂抹患处或内服。
药散具有止血、止痛、消炎等作用。
4、药水:药水是将药物浸泡在酒、醋、姜汁等液体中制成的制剂,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
5、油剂:油剂是将药物浸泡在植物油中制成的制剂,可以用于涂抹患处或内服。
油剂具有润燥、解毒等作用。
6、其他剂型:此外,还有药线(药丁)、药捻、药棉等其他剂型,可用于外科手术或消毒等用途。
在使用中医外科外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变质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安全知识: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
![药品安全知识: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https://img.taocdn.com/s3/m/447f24f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4.png)
药品安全知识: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药品根据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口服药、外用药和特殊剂型三种,使用药品方式不正确的话不仅达不到治病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那么你知道这些药物该怎么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正确使用药品重要性若要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必须正确使用药物。
如果用药不当,则可能达不到它们应有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药物使用不规范会非常危险,因为有些药物在使用不当时可能反而会变成毒药。
药品种类有哪些?药物制剂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形态、分散系统、给药途径、制法等进行分类,其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关系比较密切。
常用药物制剂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和粘膜给药。
口服给药因给药方法简单,用药顺应性好,在品种与数量上都列各剂型之首,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丸剂等。
注射给药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等,剂型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粉针剂等。
皮肤给药也就是外用药品。
包括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搽剂、糊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也就是特殊剂型。
包括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灌肠剂、栓剂、吸入剂、喷雾剂、气雾剂等。
无论医师、护士、药师还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都应注意药物的剂型,以便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和安全性。
如何正确使用药品?口服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口服给药是指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以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是最易为病患者所接受的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适合各种类型的疾病和人群,尤其适合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
适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剂、滴剂、咀嚼片、颗粒剂、口服粉剂等等。
若药片或胶囊可能会黏在嗓子里,则服药之前先漱口,或至少用水湿润一下,然后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一口水,咽下。
口服给药特殊注意事项1、有些片剂或胶囊必须整个咽服而不能研碎或将胶囊打开。
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
皮肤科外用药的剂型
![皮肤科外用药的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b61f19126edb6f1aff001f28.png)
剂型的概念 外用药物应用的形式。 剂型的基本成分 主药:预期发挥主要治 疗作用的药物(active agents)。 赋形剂:又叫基质,赋予主药一定的形式,如 凡士林可作软膏基质。 促进剂:促进主药的渗透,如DMSO,氮卓酮 等。
1.湿敷剂:专供湿敷用的低浓度药物溶液.多 为弱酸性或收敛杀菌剂. 3%硼酸溶液,0.1-0.5%醋酸铅、硫酸铜、 硫酸锌,1%醋酸铝溶液、0.1%利凡诺、 1/4000呋喃西林,0.1%新霉素溶液、 1/5000高锰酸钾。 敷料:6-8层纱布或4层毛巾。 冷湿敷:常用。热湿敷。间断/连续性。 用法: 指征:渗出糜烂性皮损。
乳剂的施应症: 1)炎性红班、丘疹、小水疱。 2)轻度表浅糜烂,渗出不多的皮损。 3)在封包下可用于慢性角化性或肥厚 性皮损。 6.软膏剂 1)基质的种类:疏水性- 豚脂,凡士林、 硅油。 亲水性:羊毛脂、聚乙二醇、 纤维素等。
2)软膏剂的一般作用:润滑、软化、除屑和保护 等作用。深入而持久。 3)一般指征:浸润肥厚、角化过度、苔藓样 变、干燥皲裂性皮损。 注:疏水性基质不宜用于渗出、糜烂性损害及 头皮、腋窝等。 7.凝胶剂(Gels):其基质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 物,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
5.乳剂:又称霜剂。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 (w/o). ●水相 油相 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较少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毒性小,应用广.如硬脂醇, 鲸蜡醇,聚乙二醇,单甘脂,司盘 (span),吐温(tween) ● 乳剂的一般作用:与水、油均有亲和力,不储 留热量和水分,易于清除,保护、清凉、止痒, 油包水乳剂有润滑作用。缺点:易于干涸,对角 化过度和肥厚性皮损,须封包方可有良效。
各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各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8664cf0912a216157929d6.png)
药品各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1、滴丸主要供口服用,亦可供外用和局部如眼、耳、直肠、阴道等使用。
滴丸剂多用于病情急重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服用滴丸时:①仔细看好药物的服法,剂量不能过大:②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③滴丸在保存中不宜受热.2、泡腾片剂泡腾片应用时宜注意:①供口服的泡腾片一般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侵泡,可迅速崩解和释放药物,应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②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③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④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不宜服用。
3、舌下片舌下片应用时宜注意:①给药时宜迅速,含服时把药片放于舌下;②含服时间一般控制在5min左右,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③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不要吸烟、进食、嚼口香糖,保持安静,不宜多说话;④含后30min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4、咀嚼片咀嚼片常用于维生素类、解热类和治疗胃部疾病的氢氧化铝、硫糖铝、三硅酸镁等制剂。
服用时宜注意:①在口腔内的咀嚼时间宜充分,如氢氧化铝片,咀嚼后进入胃中很快地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的刺激;如酵母片,因其含有粘性物质较多,如不嚼碎易在胃内形成粘性团块,影响药物的作用;②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③用于中和胃酸时,宜在餐后1-2h服用.5、软膏剂、乳膏剂应用软膏剂和乳膏剂时宜注意:①涂敷前将皮肤清洗干净;②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一般不要涂敷。
如急性湿疹,在渗出期采用湿敷方法可收到显著的疗效,若用软膏反可使炎症加剧、渗出增加.对急性无渗出性糜烂则宜用粉剂或软膏剂;③涂布部位有烧灼或瘙痒、发红、肿胀、出疹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④部分药物,如尿素,涂后采用封包(即用塑料膜、脚步包裹皮肤)可显著地提高角质层的含水量,封包条件下的角质层含水量可由15%增至50%,增加药物的吸收,亦可提高疗效;⑤涂敷后轻轻按摩可提高疗效;⑥不宜涂敷于口腔、眼结膜。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3ed949804d2b160b4ec028.png)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缓控释剂型、外用剂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沈芊一、缓控释制剂的合理使用(一)定义缓控释剂是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的合称。
缓释剂型是指用药以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但是非恒速的释放药物,以期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服药次数的剂型。
控释剂型是指药物以受控的形式,按照要求缓慢地恒速或者是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保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的治疗浓度恒定。
可以避免峰谷现象。
从这个定义可以发现,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它最大的区别就是控释剂型药物的释放速度是恒速的,而这个缓释剂型,虽然它释放慢,但是它的释放速度是不恒速的。
这是主要的区别。
还可以介绍一个比较广义的控释剂型的定义,也就是说药物能够在预定的位置或者时间,以一定的速度释放的药物剂型都属于控释剂型,这个范围比较大,包括肠溶片,因为肠溶片是使药物在肠道释放,所以它是控制了药物释放的位置,像缓控释剂型是控制了药物的释放速度。
( ppt3 )这张图显示了缓控释剂型和普通剂型药物释放的区别。
如果是普通剂型,药物的释放比较快,药物吸收以后血药浓度很快就达到高峰。
但是药物的浓度达到高峰以后,也很快从体内消除出来,因此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一天以内要多次服用药物,多次服用药物就会出现峰谷现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比较高,到下次服药以前血药浓度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血药浓度高的时候,有可能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出现药物的过量中毒,而这在谷浓度的时候由于这个药物浓度低于有效范围,使这个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是使用这个缓释或者是控释剂型的药物来说,由于药物的释放速度比较慢,所以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个比较恒定的药物浓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峰谷现象,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这条红色的曲线是显示的普通剂型的血药浓度的情况,而这个蓝色的曲线显示的是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服用以后血药浓度的情况。
(二)特点控释剂型目前也是比较多见的,尤其像糖尿病、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它的治疗药物很多制成了缓控释制剂。
中药制剂的外用方法
![中药制剂的外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a6c1fe79563c1ec4da7114.png)
中药制剂的外用方法
中药外用制剂主要有硬膏、软膏、橡皮膏、霜剂、贴膜剂、散剂、油剂、酊剂等。
外用制剂主要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发挥疗效。
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根据疾病需要选用合适剂型,敷贴或涂抹局部皮肤。
使用硬膏,先要用酒精灯烘烤加热,使膏药软化,再敷贴患处。
注意不能过烫,以免灼伤皮肤。
使用橡皮胶制剂,注意皮肤过敏。
皮肤如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现象,则不宜继续使用。
敷贴处如毛发多者,应先剃毛发,以免撕揭时疼痛甚至撕伤皮肤。
烧烫伤使用外敷中草药制剂时,一般涂布面积不宜过大。
如鞣质类药物,涂布面积过大,可能对肝脏有损伤。
有毒外用药,不宜涂布太多,也不宜持续使用,以免产生毒副反应。
中医自古就有内病外治法,此为中医特色,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科疾病使用外治方法,大大拓展了外治法适应范围,适宜外治的中药新剂型、新品种也应运而生。
新的外用制剂有效安全,而且使用更方便。
乳膏剂注意事项
![乳膏剂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9d5db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0.png)
乳膏剂注意事项乳膏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常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和保养保湿。
使用乳膏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在使用乳膏剂之前,应该先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确保皮肤表面没有污垢和油脂。
这样可以提高乳膏剂的吸收效果。
2. 正确的使用方法:将适量的乳膏剂涂抹于患处或需要治疗的区域,然后用手轻轻按摩直至完全吸收。
在按摩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摩擦或使用力过大,避免刺激皮肤。
3. 用量和频率:使用乳膏剂时,应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的建议使用适量的乳膏剂。
一般来说,每次使用的量应该足够覆盖患处,并且不要过度涂抹。
使用频率通常是每天1-2次,但具体用法还是要根据具体药品的说明。
4.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乳膏剂通常不适合用于眼部和口腔周围的皮肤,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眼睛和口腔组织。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眼睛或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5. 避免使用太多药物:尽管乳膏剂具有一定的药效,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乳膏剂时,应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的建议使用合适的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6. 避免敏感和过敏反应:乳膏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乳膏剂之前,应该先在小片皮肤上进行试验,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有刺痛、红肿、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7. 保持注意力:乳膏剂是外用药物,不能用于口服或注射。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乳膏剂和其他剂型的药物,避免误用。
8. 存储注意事项:乳膏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后应紧闭容器,避免乳膏剂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免影响药物的性质和有效性。
9. 遵循医嘱和说明:不同类别和品牌的乳膏剂用法可能略有不同,所以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遵循医生的嘱咐,按照其指导使用。
总之,使用乳膏剂时,需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避免过度使用和长期使用,留意过敏反应和副作用,存储方式等。
药物外治法——精选推荐
![药物外治法——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bf1961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e.png)
药物外治法药物外治法是⽤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于伤患局部,并赖药物的性能,直达到病所,产⽣作⽤,达到祛除病邪的⽬的。
药物外治法⽅法,剂型较多,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熨药。
它与药物内治法⼀样强调辨证施治,重视外治药物的配制,重视外⽤药物局部与整体兼顾,外伤与内损并重的观点。
具体使⽤时可依据病情需要进⾏选择,可单独使⽤或与内服药、其他疗法同⽤。
损伤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进⾏治疗的⽅法,在伤科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伤科外⽤药是指应⽤于伤患局部的药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五⼗⼆病⽅》等著作中就有记载。
1931年出⼟的《居延汉简》还记录了汉代军医以膏药为主治疗各种损伤,可见早在秦汉时代就应⽤敷贴药物治伤。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介绍了洗、贴、糁、揩等外治法及⽅药治疗⾻关节损伤。
到了宋代《太平圣惠⽅》、《圣济总录》已⽐较系统全⾯地介绍了外治的⽅药。
伤科在临床⼯作中⼀向重视外⽤药物的应⽤,清o吴师机《理瀹骈⽂》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临床外⽤药物⼤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薰洗湿敷药与热熨药。
⼀、敷贴药外⽤药应⽤最多的剂型是膏药、药膏和药粉三种。
使⽤时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使药⼒发挥作⽤,可收到较好疗效,正如吴师机论其功⽤:⼀是拔,⼀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出,⽆深⼊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断,⽆妄⾏传变之虞。
(⼀)药膏(⼜称敷药或软膏)1、药膏的配制将药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鲜草药汁、酒、醋或医⽤凡⼠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
近代伤科各家的药膏⽤饴糖较多,主要是取其硬结后药物本⾝的作⽤和固定、保护伤处的作⽤。
饴糖与药物的⽐例为3:1,也有⽤饴糖与⽶醋之⽐为8:2调拌的。
对于有创⾯的创伤,都⽤药物与油类炼或拌匀制成的油膏,因其柔软,并有滋润创⾯的作⽤。
2、药膏的种类(1)消瘀退肿⽌痛类:适⽤于⾻折、筋伤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可选⽤消瘀⽌痛药膏、定痛膏、双柏膏、消肿散、散瘀膏等药膏外敷。
达力士(卡泊三醇乳膏)使用说明
![达力士(卡泊三醇乳膏)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a93765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6.png)
达力士(卡泊三醇乳膏)【用法用量】外用:每天在患部涂搽2次,膏剂每周使用量不超过100g。
【注意事项】1.慎用:孕妇。
2.本品不宜用于脸面部,使用本品后应洗手,以防止手上的药品沾染脸面部。
【不良反应】1.最常见的有病损周围的皮肤刺激反应,非皮损性红斑、浸润、脱皮、面部、头皮病损、刺激反应和其他皮肤病,但通常较轻和短暂,很少需要停用本品。
在大型的6周直接对比实验中,使用本品或使用倍他米松戊酸酯的耐受性都很好。
但局部使用6周以上的皮质激素可能有耐受性方面的缺点,而每天使用本品(50μg/g)软膏2次,6个月,8例银屑病患者未见有皮肤萎缩现象。
2.本品引起面部皮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很少见。
极少数患者出现高钙血症。
口服骨化三醇的患者常见有高钙血症。
在900多例银屑病患者每天涂搽本品(50μg/g)软膏2次(每周使用量不超过100g),未见有高钙血症的发生。
【禁忌】1.对本药过敏者。
2.钙代谢性疾病。
【适应症】银屑病。
【药物相互作用】本药禁止与水杨酸制剂合用。
【药理毒理】1.本品是维生素D的类似物,药效学性质与维生素D3活性代谢物骨化三醇相似。
在几种体外模型中本品和骨化三醇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刺激细胞分化,如两者都减少细胞数,总DNA含量和放射标记的胸苷掺入DNA,增加人角化细胞并增强角化层内使蛋白交联的酶的活性。
2.本品也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分化。
3.本品不易引起高钙血症。
骨化三醇引起高血钙的活性至少比本品强100~200倍。
4.本品的低钙血活性可能是由于代谢失活所致。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包装】-【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类型】处方药【医保】非【剂型】-【药代动力学】1.本品口服后迅速代谢及失活,生物利用度极低,不适用于口服。
大鼠和幼小豚鼠口服放射标记的本品后,t1/2仅为12~60min;大鼠静脉注射本品50μg/kg后,t1/2为4min;银屑病患者单次涂搽放射标记的本品(50μg/g软膏)0.3~1.7g后,全身吸收低于使用量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总结一、定量喷雾剂(MDI)1.先确定铁药管是否正确的放置入了塑料外壳内。
2.去掉口盖,上下摇晃喷雾剂约10次,确保药物在喷雾剂药管中平均分散。
3.如果是首次使用,或者超过一周未使用该喷雾剂,需要先预喷4次,确保喷雾剂使用时药品的正确剂量。
4.垂直摆放喷雾剂, 防止喷雾剂外漏。
病人应在坐立或站立状态使用喷雾剂,确保正确剂量的药品到达肺腔内。
5.向上看头向后仰,确保药品雾剂能有一个较直的通道直达肺腔内部。
6.为了保证吸入时缓慢而深入,先正常呼气。
7.然后用嘴唇包紧喷头,喷头应处于舌头上,通过牙床后的位置。
如此可预防喷雾药品外泻而达不到药品剂量。
8.缓慢的深吸气,约3-5秒后,释放喷雾剂。
如果吸气过快,则大部分药品无法达到肺腔内部。
9.喷雾完后,建议屏息10秒,为确保喷雾后呼气不会将吸入药物呼出。
10.如果需要,建议等待30秒后,再使用第二次。
(使药管内压力平衡)*使用前应检查喷口内是否有异物。
*如药管内已无药品,晃动喷雾剂时无声响。
*取出铁药管,用肥皂水一周清洗塑料外壳一次,风干,不要清洗铁药管。
优点:1.便携2.轻便3.可多次使用4.耐潮缺点:1.不易使用2.需要计算使用次数3.每次预喷都会浪费药品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使用前忘记摇晃喷雾剂2.喷雾剂上下拿反3.喷雾与吸入时配合不好4.因用口吸气,不能用鼻吸气5.吸入时速度太快6.吸入后没有屏息10秒7.药品喷入口腔后,没有吸入肺内8.忘了去掉口盖9.牙齿,舌头,嘴唇阻挡喷出药品10.雾喷到喉咙有感觉后,就停止吸气11.多次喷雾,但只吸入一次12.使用已用完的喷雾剂二、旋转式定量干粉吸入剂(Turbuhaler)1.旋松并拔出瓶盖。
2.拿直药瓶,吸嘴向上。
3.握住底部红色部分和药瓶中间部分,先向右旋转底部红色部分,当转到不能再转时原路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表明一次剂量的药物已装好。
4.尽力呼气, 但切忌不可对吸嘴内呼气, 因为湿气会使干粉集结, 使药品不能平均分配。
5.将吸嘴平置于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快速深吸气,可以重复多次吸气,确保装置内已上好的药品全部被吸入。
6.吸气后尽力屏息10秒。
7.需吸入二次时,中间不需要等待,可直接重复步骤3上一次药,再次吸入。
8.吸入时,因为药品的干粉粒非常微小,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味道。
9.上药后, 吸嘴不可朝下, 装置本身不能倒转, 因为药品会被倒出, 如果一但出现倒转或者吸嘴向下的情况, 须重新按步骤3上药。
10.清洁此类装置时不能用水清洗,直接用干纸巾擦拭瓶盖即可。
*装置上有计数器,可看到已使用次数。
*装置因存放在干燥处。
优点:1.病人可以自己控制吸气。
2.只有少量的药品会在吸入时附和在口咽腔内,口腔内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3.不需要配合喷雾动作和吸气过程。
4.病人可以多次吸气,从而确保所有药品都被吸入。
5.便携缺点:1.无味,感觉不到是否已吸入药品。
2.干粉可能对某些病人有刺激性。
3.需要用力深呼吸,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达到要求的吸气量。
(如幼年儿童,和严重COPD或哮喘病人)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忘记拔掉瓶盖。
2.只向一个方向旋转了,没有听到“咔嗒”声。
3.上药时,装置非直立状态,有倾斜或倒转。
4.吸入前没有全力呼气。
5.咬住吸嘴时,位置或方向错误。
6.吸入时速度过慢。
7.吸入已经用完的装置。
8.不确定是否需要剂量已全被吸入。
三、圆盘式定量干粉吸入剂(Diskus)1.缺口朝上时,手指放在缺口处旋转至露出吸嘴,再无法转动。
2.吸嘴朝上,将露出的滑竿推到底,此时药品已经装好。
3.尽力呼气, 但切忌不可对吸嘴内呼气, 因为湿气会使干粉集结, 使药品不能平均分配。
4.将吸嘴平置于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快速深吸气,可以重复多次吸气,确保装置内已上好的药品全部被吸入。
5.吸气后尽力屏息10秒。
6.需吸入二次时,中间不需要等待,可直接重复步骤3上一次药,再次吸入。
7.吸入时,因为药品的干粉粒非常微小,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味道。
8.上药后, 吸嘴不可朝下, 装置本身不能倒转, 因为药品会被倒出, 如果一但出现倒转或者吸嘴向下的情况, 须重新按步骤3上药。
9.清洁此类装置时不能用水清洗,直接用干纸巾擦拭瓶盖即可。
10.旋转将装置关好。
*装置上有计数器,可看到已使用次数。
*装置因存放在干燥处。
优点、缺点与旋转式定量干粉吸入剂相同。
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上药时,装置非直立状态,有倾斜或倒转, 或滑竿没有推到底。
2.吸入前没有全力呼气。
3.吸入时速度过慢。
4.吸入已经用完的装置。
5.不确定是否需要剂量已全被吸入。
四、鼻喷剂(Nasal Spray)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使劲摇晃喷雾装置(确保药品均匀分布),拔掉瓶盖。
3.如果是首次使用,需要先预喷2-3次,直到所喷出细雾,这样是为了确保喷雾剂使用时药品的正确剂量。
预喷的时候不要对着自己或者他人。
4.使用鼻喷前,需要先擤一下鼻子,清除鼻腔内的异物。
5.头部微向前倾,用手指按住不使用鼻喷一边的鼻孔,保持鼻喷直立将喷嘴部轻插入鼻孔,喷嘴指向外眼角,确保药品进入鼻腔,防止药品通过泪腺通道进入眼睛。
6.向下压按喷射器,用鼻腔吸气(同时吸入药品),用口腔呼气。
7.在另一鼻孔内重复5, 6 两步。
8.每次使用完后洗手,然后用纸巾擦拭鼻喷嘴,盖好瓶盖。
建议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同一个鼻喷装置。
9.建议记录鼻喷已使用次数。
五、滴鼻剂 (Nasal Drop)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使用鼻滴前,需要先擤一下鼻子,清除鼻腔内的异物。
3.取掉瓶盖。
4.头向后仰,将鼻滴嘴轻置于一边鼻孔处,尽量不要触碰鼻腔内部,轻挤出所需滴数。
5.在另一鼻孔内重复第4步。
6.最少保持头向后仰的姿势2分钟,增加鼻滴的吸收时间。
7.每次使用完后洗手,然后用纸巾擦拭鼻滴嘴,盖好瓶盖。
建议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同一个鼻滴。
六、滴耳剂(Ear Drop)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在手中轻握耳滴瓶几分钟,使耳滴液温度升至大约体温度。
3.如果耳滴是混悬液, 使用前应轻摇耳滴瓶。
4.取掉瓶盖。
5.侧头或侧躺,需要点滴的耳朵向上。
6.如使用耳滴者年龄超过三岁,则向上,向外,拉耳朵顶部。
这样可以使耳道成为一条直线,有益于耳滴直接点滴到鼓膜上。
7.轻挤出所需滴数,不要将耳滴嘴插入耳道中,这样容易擦伤耳道壁,或鼓膜。
8.轻按耳屏遮盖耳道口,这样可以排出耳中气泡,还可将滴液更深的推入耳道。
9.为了确保滴液能流入耳道深处,需保持10-15分钟侧躺或侧头的姿势。
10.盖好瓶盖。
11.如有任何多余的滴液没有流入耳道内,可用手指拨掉。
12.使用完后洗手。
*小于三岁的小孩,点滴前应向下,向外轻拉耳朵底部。
*如果需要同时点滴双耳,滴完一边后,需等待5-10分钟后,再点滴另外一只耳朵。
*使用耳滴后不建议在耳中放置棉花,因为棉花会吸收药物。
*一般耳滴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耳滴。
七、眼膏剂(Eye Ointment)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在手中轻握眼膏管几分钟,使眼膏温度升至大约体温度。
3.取掉盖子,放置在一个干净的纸巾上。
4.如果是首次使用该眼膏,应先挤出0.25厘米丢弃。
(这部分眼膏可能非常干燥)5.躺下或头向后仰,睁开眼睛,轻拉下眼皮形成一个小眼袋。
6.平拿眼膏管,从侧面靠近下眼皮形成的小眼袋,这样可以防止眼膏管嘴戳到眼睛。
7.眼球转动向上看,这样可以把眼球中心从挤入眼膏的地方挪开,防止挤入眼膏的时候不停的眨眼。
8.将0.6-1.25 厘米的眼膏挤入下眼皮的眼袋中,注意眼膏嘴不应触碰眼皮以及眼睫毛,防止有细菌在这些部位,从而引起眼睛感染。
9.轻轻闭上眼睛约1-2分钟,闭眼后眼球应全方向转动。
10.盖好盖子。
11.须注意,使用眼膏后,眼睛暂时变花,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12.用干净的纸巾擦掉已挤出的多余的眼膏。
13.使用完后洗手。
*如果眼膏和眼滴需要同时使用,先使用眼滴,用完眼滴5分钟后再使用眼膏。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眼膏,一种用完后,需等待10分钟后再使用另一种眼膏。
*一般眼膏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眼膏。
八、滴眼剂(Eye Drops)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取掉盖子,放置在一个干净的纸巾上。
3.如果眼滴是混悬液, 使用前应轻摇眼滴瓶。
4.躺下或头向后仰,睁开眼睛,轻拉下眼皮形成一个小眼袋。
5.平拿眼滴瓶,从侧面靠近下眼皮形成的小眼袋,这样可以防止眼滴嘴戳到眼睛。
6.眼球转动向上看,这样可以把眼球中心从滴入眼滴的地方挪开,防止滴入眼滴的时候不停的眨眼。
7.在眼滴嘴离下眼皮小眼袋1.5-2厘米时,轻挤一滴眼液到小眼袋。
8.眼球转动向下看几秒钟,然后松开下眼皮,这样可以增多药品与眼睛中心的接触时间,提高效果。
9.轻轻闭上眼睛约30秒。
10.用大拇指和时指轻轻挤压鼻梁两边,防止药品流入泪腺通道到达鼻腔。
11.在睁开眼睛前,擦掉多余的眼液,不要揉眼睛,尽量少眨眼睛。
12.盖好瓶盖。
13.如果需要点多余一滴眼液,在点完一滴后,应等待3-5分钟后再点第二滴,确保第一滴不会被冲走,以及第二滴不会被第一滴稀释。
14.如果同时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眼滴液,滴完一滴后,应等待5-10分钟后,再点滴第二种不同的眼滴液。
15.使用完后洗手。
*眼滴在冰箱中冷藏后,更易感到药品是否接触了眼球表面。
*如果滴完后有眩晕或失去平衡的表现,建议坐下或躺下预防摔倒。
*一般眼滴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眼滴。
儿童眼药水的使用1.让小孩平躺下,闭上眼睛。
2.轻点眼滴到内眼角的眼皮上,孩子睁开眼睛后,药品因为万有引力的原因自己流到眼睛上。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