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
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抓住细节描写,能层次分明地、有条地叙述人和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学情分析七(2)班学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不高,除个别学生能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作文词句优美,大部分学生选材不新颖,内容老套,空洞无物,叙事不完整,写不出人物精神,抒发不出真情实感。
抓不住细节描写,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鉴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一学期,要充分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平时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交给学生写作方法。
三、写作要求: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3、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
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四、主要措施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积累词汇,多读课外优秀作品,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
2、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坚持记笔记,写好日记、周记,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4、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
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要求: 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3、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参考题目: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第二单元:学习抒情写作要求:1、把握抒情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五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五课时一、教学指导思想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
五篇文学作品,体裁各异,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一切的思想感情。
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家国情怀,就要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涵泳品味。
通过朗读的方式进入作品的氛围和情境,把握抒情方式。
教学本单元,教师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颂扬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的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都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塑造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抵抗外强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课段,比较《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选择、抒情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第二课段,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画出课文结构简图,梳理典型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归纳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三课段,撰写朗读脚本和“班级诵读展示”文案,以声传情,在诵读展示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第四课段,搜集有关“新时代的英雄”的资料,从本单元所学文体中任选一种,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完成核心任务。
总体来说,这四个课段是分总关系,前三个课段的学习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第四课段核心任务的完成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分析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English: The lesson plan for the second unit of the seventh-grad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includes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lesson is to guide students in writing a compositio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First, the teacher will introduce the topic and its importance in everyday life. Next, the teacher will model the writing process by brainstorming ideas, organizing them into an outline, and then expanding on each point. Students will b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share their own experiences to generate ideas. Then, the teacher will guide students in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step by step, emphasizing the use of descriptive language, clear organization, and appropriate vocabulary. Once the composition is complete, the teacher will lead a peer review session where students give constructive feedback to each other. Finally, the teacher will provid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This lesson plan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a structured approach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 and reflection.中文翻译: 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包括教导学生如何写作文。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单元导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该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学情分析:在日常写作时,本校七年级学生尽管也常常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
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时候适合抒情,如何把握抒情的度,抒情有哪些方法等问题,他们头脑中是模糊的,因此作文中常常出现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等毛病,这样看来,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时恰当抒情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目标:通过习作的修改、完善,学习恰当抒情。
(重难点)课前活动:提前两天布置本次作文课的写作任务:课本51页写作实践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学习过程:一、学习导入(3分钟)之前我们布置并完成了课本52页写作实践一的写作任务,同时从我们熟悉的七情六欲这个成语入手,从《新华成语词典》中明确了情的常见类型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情感。
也明确了抒情就是把心中的感情流露在语言表达上。
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练笔,在这里特别表扬这次习作完成较好的同学,快看看有没有你?恭喜这些同学可以为本组加上1分。
但这些同学习作到底好在哪里?老师先不说呢,给大家留个悬念。
老师通过大家的习作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恰当的抒发自己的情感,这节课我们一起修改、完善咱们几篇习作来学习恰当的抒情。
二、修改习作1.小组交流(3分钟)让学生当小评委,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给的提示去讨论4篇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做好做好圈点、勾画、批注,各抒己见。
(1)明确抒发了什么感情?(2)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3)为什么修改?(4)怎样修改?2.交流修改(25-28分钟)作品一有一件事令我非常愤怒,至今记忆犹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致敬家乡爱国人物”宣讲会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阅读单元,同时又是一个以精读为训练重点、侧重涵泳品味的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中既有抒情诗《黄河颂》,叙事诗《木兰诗》,也有散文《老山界》《土地的誓言》,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体多样,各具特色,带有浓厚的抒彩,适合朗读,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文章来抒发。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兼用这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即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法很多,文章浓厚的抒彩,不仅可以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用修辞手法将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用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暗示情感,用景物描写烘托情感,也可以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集中在几个段落来表达等。
这几篇文章均为学习抒情的经典之作,但抒情方式各异。
其中《黄河颂》直接抒情,通过黄河表达自己磅礴的爱国激情;《老山界》间接抒情,陆定一以第一人称,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对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进行了叙述,作者将叙事、描写、议论有机交融,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奇特的想象、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兼有两种抒情方式,既通过事实的记叙,也集中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体现抗美援朝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中的回忆部分作者运用铺陈,画面叠现,镜头特写等方式借景抒情,又在文中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直接抒发深沉的爱国热情;《木兰诗》这首民歌全诗采用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提示和写作训练《学习抒情》的要求,我们设计了“致敬家乡爱国人物”宣讲会的核心任务。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5 黄河颂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刚刚所看见的,是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片段,为何他在看到诗稿时如此激动?为何黄河在一个中国人眼中有如此魅力?也许,读了《黄河颂》一文,你能有所感悟。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品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抒情手法的概念与作用;2.常见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3.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4.结合课文《春》、《荷叶母亲》等,分析文章中的抒情手法和表达效果;5.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写作。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抒情的技巧,培养他们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表达的真挚与自然: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矫情、夸张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感,学会用真挚、自然的文字表达内心感受。如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对春天、母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习抒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表达内心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抒情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抒情的基本概念。抒情是运用一定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它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春》为例,分析文中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体会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备课组课题授课时间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单元(章节)课时执教者5.黄河颂教师复备栏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知识与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技能性。
教学过程与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目方法的内涵。
标情感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度与价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值观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的内涵。
3.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主要教学教法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辅助手段资料助学法,学生自立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会商法,归纳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1、教室导入由以下两个活动引入本文教学。
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按照课前汇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朗读诗歌,感知内容1.学生初读诗歌,教师提示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3.请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师点评,并及时给予朗读指导: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分。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施展阐发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厚。
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巨大顽强!”充满了战斗的决llMark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4.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局部,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2020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七下第二单元《学习抒情》写作教学设计文/曾静【策略说明】调动阅读积累。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
这节课,我选取了七下第二单元的名篇作为学习的范本和依托,这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这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真情实感。
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的金矿。
”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培养理性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孙绍振先生说:“抒情文章,不能完全靠感情的倾泻。
感情是无序的,只有以智性逻辑梳理,才能化无序为有序。
”作文的思辨水平是凸显文章思想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课内外材料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和提炼:恰当抒情有哪些方法或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此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训练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
作者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抒发,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呈现给读者。
所以这节课大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时间交给学生,尤其突出写的要求。
在练笔中立足课内,链接学生生活,由片段而全篇。
【过程设想】赏“抒情”之笔——学“抒情”之法——写“抒情”之文【学习目标】1.了解抒情是内涵,抒情的方式和怎样抒情。
2.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重难点】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过程】导入:出示两张图,美丽春光图和一张不及格试卷,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
赏“抒情”之笔(一)自学知识短文内容,理解什么是抒情,抒情有哪几种方式。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二单元5 《黄河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读,并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学习以伟大坚强为核心的黄河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感受以“伟大坚强”为核心的黄河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准确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学生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而奋斗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
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国维有诗云“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2.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二、整体感知1.走进作者作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展示生字词。
巅(diān)澎湃(péng pài)狂澜(lán)屏障(píng zhàng)哺育(bǔ)九曲连环(qū)3.全班先一起朗读诗歌,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点拨:“颂”字是关键。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点拨:第一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它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导语】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
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当你站在泰山之巅,会想起什么?当你站在西湖之畔,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动情之处,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抒情。
(板书课题)二、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抒情?1.定义: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就是我们说的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如果高兴,我们就会放声歌唱,如果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2.你能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过抒情的句子吗?比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
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做荷叶,把自己比做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歌颂,同时又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加深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七下第二单元《学习抒情》写作教学设计文/曾静【策略说明】调动阅读积累。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
这节课,我选取了七下第二单元的名篇作为学习的范本和依托,这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这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真情实感。
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的金矿。
”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培养理性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孙绍振先生说:“抒情文章,不能完全靠感情的倾泻。
感情是无序的,只有以智性逻辑梳理,才能化无序为有序。
”作文的思辨水平是凸显文章思想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课内外材料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和提炼:恰当抒情有哪些方法或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此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训练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
作者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抒发,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呈现给读者。
所以这节课大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时间交给学生,尤其突出写的要求。
在练笔中立足课内,链接学生生活,由片段而全篇。
【过程设想】赏“抒情”之笔——学“抒情”之法——写“抒情”之文【学习目标】1.了解抒情是内涵,抒情的方式和怎样抒情。
2.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重难点】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过程】导入:出示两张图,美丽春光图和一张不及格试卷,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
赏“抒情”之笔(一)自学知识短文内容,理解什么是抒情,抒情有哪几种方式。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5黄河颂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1.教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资料,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2.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制作课件。
1课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我的好朋友》作文一小明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可爱极了。
他特别喜欢踢足球。
每次下课铃声一响,他总是第一个抱着足球冲向操场。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隔壁班进行足球比赛。
比赛开始了,小明就像一只勇猛的小狮子,在球场上飞奔着。
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把球抢到了自己脚下,然后迅速带着球往对方球门冲去。
对方球员紧紧地跟在他后面,想要把球抢走,可是小明左躲右闪,始终不让对方得逞。
就在快要接近球门的时候,小明猛地一脚,球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进了球门。
“耶!球进啦!”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欢呼起来。
小明不仅足球踢得好,学习也很棒。
他上课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也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呢。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小明,一个阳光、勇敢、聪明的小男孩。
我真的很喜欢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作文二我的好朋友叫小红,她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小红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扎成两个小辫子,一甩一甩的,特别俏皮。
她的脸蛋圆圆的,像一个红苹果,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小红特别善良。
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小红看到后,马上跑过来,把我扶到了教室里,还帮我拿来了纸巾和药水,轻轻地帮我擦拭伤口,一边擦一边安慰我:“别害怕,一会儿就不疼了。
”在她的安慰下,我的心里暖暖的,伤口也好像不那么疼了。
小红还很喜欢画画。
她画的画可漂亮了,有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漂亮的公主。
每次看到她的画,我都羡慕不已。
她还经常教我画画,在她的帮助下,我的画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呢。
我真幸运能有小红这样一个好朋友,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在一起。
《美丽的春天》作文一春天来啦,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公园里的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一朵朵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小草也从地下探出了小脑袋,嫩绿嫩绿的,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学习抒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相关手法进行抒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朗读导入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二、写作指导1、什么是抒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抒情并不神秘,下面这些话我们经常说,其实就是抒情。
这几朵月季花真漂亮啊!我有好几年没见到爷爷了,我很想他。
2、抒情的好处: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3、抒情要抒真情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
(1)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2)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细致揣摩是恰当抒发情感的关键。
所谓“恰当抒发”,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4、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所谓间接抒情,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
①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如杨振宁的《邓稼先》。
化虚为实显真情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具体画面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
②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
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如朱自清的《春》。
细节描写动人心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写作时应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以及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作具体的摹绘。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动人艺术效果。
③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议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抒议结合点情理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其它关键处加入议论、抒情句子点染,既能使记叙文更具真情实感,又能达到升华主题、点明主旨的作用。
④写状物文章的要点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的事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议论抒情(融情于理)5、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兼用这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邓稼先》一文,写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在议论中饱含敬仰之情。
6、温故知新---- 文章不是无情物(1)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3)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的老师》(4)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一天快些到来。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6)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7)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
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
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
我后悔的哭了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
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予你买了吃,你却死了。
——间接抒情(寓情于事)(8)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9)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间接抒情(寓情于物)7、精彩结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8、小试牛刀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提示:1. 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
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 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三、写作实践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还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提示: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
3. 写完初稿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
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提示:1.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 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3. 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例文引路:《我的烦恼》《试问父爱今何在》《荷花》【例文评析】我的家乡“家乡”,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深情的词语呀!我从文字中读到的别人的家乡,山都是高峻的,水都是浩渺的,乡情总是质朴温暖的,乡俗总是神秘有趣的……可我出生的地方呢,却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
不远处堆着的几座荒山,老是一副木然的神情;山脚下倒是有一片湖水,也总是水波不兴,丝毫不见活泼的样子;没有引人入胜的乡俗,更没有曲折离奇的乡间故事。
它不过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一直都没有将它和“家乡”这个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直到那一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蒲松龄写的《山市》。
从课本上领略完山市的奇妙之后,老师把我们领出教室,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说:“那就是奂山,蒲松龄描绘的神奇景象就出现在这座山上!”啊!居然是它!很久很久以前,竟有一座直通霄汉的危楼在它上面突兀而起,几盏忽明忽暗的灯在它的上空如星点般黯然缥缈。
然后这一切又突然消失得了无踪迹。
原来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竟也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往事。
再看它时,便不觉得它木然了。
枯木残枝,愈见它的沧桑;荒草迷离,更平添了它的神秘。
散落在山顶草间的石兽残躯,仿佛正述说着它曾经奇特的历史。
从此,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开始试着找寻它独有的魅力。
于是,山下的湖水渐渐变得生动了。
春天它平静地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倒映着绿树,一副悠然的样子;夏天它活泼地荡漾起粼粼的波,翻动着轻轻的浪,显得有些调皮。
到了秋天,水中那些安静不动的虾、自由自在的鱼都可以看得无比清晰;冬天来临,它早早地就结成了冰,再盖上厚厚的雪,白茫茫一望无际……于是,那些曾让我觉得土里土气的乡俗也变得引人入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