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纺织产品的安全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纺织产品的安全性摘要:本文结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针对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从概念、常见检测指标、标准现状以及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介绍,指出生态纺织产品是今后世界纺织品发展的潮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都应该在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纺织产品安全规范

0 引言

纺织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纺织产品在原材料获得及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染料和助剂,它们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当其在纺织产品上的残留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世界各国对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在国际Oeko-Tex100标准中像致敏染料、可萃取重金属和含氯有机载体等很多指标都还没有列入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中。因此,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监管在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着无标准可依的尴尬局面。另外,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在我国普通消费者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的纺织产品安全意识急需提高。

1 纺织产品及其安全性概念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纺织产品是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而制成的产品,如纱线、织物及其制成品。纺织产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

2 评价纺织产品安全性能的常见指标

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中,将纺织品分为三类:婴幼儿用品(A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现将规范中涉及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指标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其它评价纺织产品安全性能的常见指标说明如下:

2.1 甲醛甲醛常用于纺织纤维、纯纺和混纺织物的树脂整理及部分服装成品的定型整理,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作用。但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相关疾病并可能诱发癌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中对甲醛的限量如下:婴幼

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甲醛含量分别不能超过20、75、300mg/kg的标准值。

2.2 pH值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在0-14之间取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产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产品的pH值能控制在中性至弱酸性范围内,则对皮肤比较好。反之,如果pH值过高,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的规定,婴幼儿用品和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为4.0~7.5,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为4.0~9.0。如果企业对pH值这项指标不给予特别关注,服装用面料在染色和整理后水洗不充分就烘干出厂,或者未采取一定中和措施而后期又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这样势必造成纺织产品的pH值超过标准的规定。pH指标在消费者购买时很难鉴别,所以其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对于可以水洗的服装,在穿着前浸泡和漂洗则能很好地改善服装pH值。

2.3 色牢度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则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中,

把纺织产品的色牢度指标从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耐唾液五个方面进行考察,以确保纺织产品色牢度的安全性。

2.4 异味不合格的纺织产品往往都伴有一些异味,异味的存在说明纺织产品上有过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这是消费者最容易判断的一项指标。纺织产品在开封后,如果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可被判为“有异味”。

2.5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其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逐渐吸收,导致肌体病变,甚至能改变人体原有DNA结构,诱发癌症等。自1994年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随着人们环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禁用偶氮染料的种类不断扩大。目前禁用偶氮染料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安全健康品质重要控制项目之一。我国在2005年1月1强制实施的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中完全禁止使用可分解的芳香胺染料。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检验方法主要是依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进行。

2.6 致敏染料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目前致敏染料共发现27种,其中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分散染料常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纯纺或混纺产

品染色。目前,国际上尚无正式用于检测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方法标准,这给相关法规、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德国曾于2000年提出过一项有关纺织品上分散染料检测方法的标准草案DIN NMP 512草案5-2000《纺织品分散染料的检测》。该标准草案提出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阵列二极管检测器法(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法(LC/MS)及薄层层析(TLC)、红外光谱(IR)等辅助手段对纺织品上可能存在的致敏性分散染料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的具体方法。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检测机构在进行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时,基本上都参照该标准草案。我国在进行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时,基本都参照该标准草案,在技术上作相应的调整或改进。

2.7 重金属在环境与健康领域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Hg)、镉(Cd)、铅(Pb)、铬(Cr)以及具有重金属特性的砷(As)等生物毒性显着的元素,有时也泛指铜(Cu)、锌(Zn)、钴(Co)、镍(Ni)等一般重金属。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加工过程中亦可能从受污染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服装辅件如拉链、纽扣上也可能含有游离的重金属物质。纺织产品上残留的过量重金属组分一旦通过皮肤为人体所吸收,将会造成严重的累积毒性。一些重金属离子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后,与人体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硫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离子极易取代硫基上的氢,从而使酶丧失其生物活性。另外,核酶分子中的鸟嘌呤和腺嘌呤上的-N、-OH或-NH2基极易与重金属起反应,重金属与核酸结合后就会引起核酸立体结构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