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朱良春治肾病对药上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朱良春治肾病对药上□孙伟纪伟江苏省中医院安金龙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肾病擅用对药,疗效可靠,今简要整理如下。
附子与仙灵脾、黄芪朱良春认为脾肾阳虚是慢性肾炎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强肾葆真的重要治则。
临证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外,均可以此为主药随证加减。
附子、仙灵脾为对,不仅可以温肾,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又用附子、黄芪为对,以固表益气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环,且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黄芪与地龙多年来,朱良春致力于慢性肾病的研究,确认益气化瘀为行之有效的法则。
在药物的选用上,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启示,筛选出黄芪与地龙相配伍的方法。
每日用黄芪30~60克,地龙10~15克。
补气以黄芪为主药,调整肺、脾、肾三脏之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兼有利尿作用。
化瘀以地龙为要品,能走窜通络,利尿降压。
两药相伍,具有益气开瘀、利尿消肿、降低血压等多种作用。
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两药为主组成方剂,药后往往可收浮肿消退、血压趋常、蛋白阴转的效果。
黄芪与益母草黄芪、益母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者。
黄芪一般用量30克,益母草则要60克以上。
黄芪补气,益母草利水,两者配伍,益气活血行水,可治气虚血瘀水停之证,若消水肿,益母草用量至90~120克效果始佳。
大黄与大黄炭两者均能泻下排毒,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
如服后大便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
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蛎各30克,石苇20克,可提高疗效。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白术,云苓,柴胡,佛手片,乌贼骨(或煅瓦楞子),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云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先煎),甘草,田七末(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川连,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威灵仙,桔梗,枳壳。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白芍,台乌,威灵仙。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川连,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太子参,白术,云苓。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先煎),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法夏。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冬瓜仁,桃仁,丹皮,皂角刺,芒硝(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
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芒硝。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001]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前言朱良春先生,1925年出生,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和草药专家。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总结朱良春先生的用药经验,介绍他在治疗常见病症时的药方和用药原则。
一、感冒类疾病朱良春先生认为,感冒是一种常见但并不简单的疾病。
他强调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方案。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清热解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初期,体温较高,伴有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药方:麻黄1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苦杏仁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甘草6克。
2.方剂二:升阳清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后期,体温下降,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药方:细辛6克,独活寄生15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荆芥穗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
二、消化系统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注重调理脾胃,并倡导饮食调理配合用药。
下面是他的一些用药经验:1.方剂一:理中汤•用药原则: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方:陈皮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
2.方剂二:养胃安中汤•用药原则:用于儿童脾胃虚弱、容易拉肚子的情况。
•药方:白术10克,熟地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三、皮肤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经验。
他认为,皮肤问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疗很重要。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逍遥散•用药原则:用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药方:篇蟹壳15克,百合12克,秦艽10克,薏苡仁10克,防风10克。
2.方剂二:归脾汤•用药原则:用于湿疹、皮炎等症状。
•药方: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白芍10克,炒鳖甲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结语朱良春先生凭借其丰富的用药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治愈了无数患者。
王琦谈中医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_郑燕飞_陈传蓉_陈丽名_傅延龄
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2013 - JYBZZ - XS - 029) 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 - ) ,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
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 - ) ,男,湖北荆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
《药典》是 经 国 家 认 可,用 于 指 导 医 生 用 药、确 保 用药安全 的 法 典。 王 教 授 认 为《药 典 》饮 片 剂 量 范 围 的规定多由药物专家们结合药理、药效研究所得,有一 定的科学道理,但是具体到临床上针对某些疾病,以及 每个医生自己的临床经验、疾病治疗本身的需要,药量 多有变化。王教授指出其在临床治疗脾虚便秘时常常 用生白术 30 ~ 60 g 才有效,否则难以取得疗效,这显 然超出了 现 版《药 典》所 规 定 的 6 ~ 12 g[8]。他 强 调 《药典》的制定既要考虑用药的安全性,也应与临床实 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尽可能发挥它的优势, 造福于人民。 4结语
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E - mail:fuyanling@ bucm. edu. cn。
较大,因为这类人本来就存在津液不归正化,而为痰、 为脂、为瘀,需要大剂量药物来化痰消脂活血以驱邪于 外,所以王教授多喜重用生山楂 30 ~ 60 g,以达到“化 饮食、消肉积癥瘕……滞血痛胀”[2]的目的。由此可以 看出,每个个体对于药物的应答反应不一。简言之,体 质因素是研究量效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 1. 2 地域环境 王教授认为地域因素在量效关系中 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一 病而治各不同,皆 愈 ”的 原 因 是“地 势 使 然 也 ”。 表 明 地理环境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病 理。如:外感风寒表证,常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 治之。但在西北严寒地域,其药量就应较重,而东南温 热地区,其药 量 就 应 减 轻[3]。 地 域 因 素 对 药 物 剂 量 的 影响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同样适用。王教授 曾统计过龙胆泻肝汤在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等 地的用量,其用量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陆、美国、 中国台湾及日本,这鲜明地显示出因地域的不同,其用 量差异悬殊[4]。 1. 3 配伍因素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 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王教授在治疗男科疾病时经常选用对药来组方或单成 一方,例如葛根配羚羊角粉治疗高血压病阳痿;黄芪配 当归治疗静脉性阳痿;麦芽配淡豆豉治疗精液不液化 等[5]。此外,王教授 常 用 倒 换 散 治 疗 前 列 腺 疾 患 之 尿 痛、尿滴沥、尿 闭 或 尿 频[6]。 《普 济 方 》倒 换 散: “治 癃 闭不通,小便急痛,无问新久。荆芥、大黄为末等分,每 温水服三钱。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减 半。”王教授指出方用制大黄且与它药同煎,以缓其泻 下之功,取活血祛瘀、泻毒排浊之力,并强调荆芥与大 黄大体遵循古方之比,当小便不利时常用量为荆芥 15 g、制大黄 6 g;而当大便不通时,则用生大黄 12 g,后 下。如是使用,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1. 4 医生处方的环境 王教授指出:“薄荷只是在逍 遥散里被看作疏肝的,但离开了逍遥散就少有人将其 当作疏肝来使用”。薄荷在《中 药 学 》[7] 中 被 归 为 发 散 风热药,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疼痛时多有用到, 起疏散 风 热、利 咽 的 功 效,其 用 药 剂 量 则 多 在 3 ~ 6 g[8];而因肝气郁 结 需 要 疏 肝 时,临 床 医 师 则 往 往 多 处
朱良春临床26药对精选-用药必学之法
朱良春临26药对精选-用药必学之法)1、细辛干姜五味子【用量】细辛6g,干姜4g,五味子5g。
【功效】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寒饮咳喘,症见咳喘,痰多稀薄,呈泡沫状,舌质淡,苔滑润。
【按语】仲景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中均用有细辛、干姜和五味子。
2、葶苈子大枣【用量】葶苈子15~30g,大枣10枚。
【功效】泻肺除饮,下气平喘,抗御心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属痰浊水饮壅滞胸肺,症见面目浮肿、咳喘气逆、痰涎壅盛、咳吐痰水,而肺气不虚者。
【按语】两药配伍乃《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原治“肺痈,喘不得卧”,今引申治疗上述诸病证,效果较好。
葶苈子含强心苷,可使心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静脉压,用于治疗风心病、肺心病之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心衰者正气多虚,不耐葶苈子强力祛邪,故佐大枣和缓药性。
多年来,余常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心衰,能使临床症状较快地缓解或消失,心衰得以控制,多数患者不仅病情稳定,而且可以恢复工作能力。
凡心慌气短,动则加剧,自汗,困倦乏力,苔白质淡,脉沉弱者,乃心脾气虚之证,宜加用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健脾;两颧及口唇发绀,时时咯血,脉结代,舌质紫瘀者,系心体残损、肺络瘀阻之证,应加用化瘀和络之品,如丹参、苏木、花蕊石、桃仁、杏仁、炙甘草等。
如阳虚较甚,怯冷,四肢不温,足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而结代者,需加用附片、仙灵脾、鹿角片、炙甘草等品以温肾助阳。
3、葶苈子鹅管石肉桂【用量】葶苈子30g,鹅管石40g,肉桂9g。
共研细末,每服6g,每日2次。
【功效】温肺化饮,涤痰定咳。
【主治】痰饮咳喘。
【按语】此药对乃章次公先生常用。
4、丹参黄芩百部【用量】丹参12g,黄芩10g,百部15g。
【功效】活血清肺,抗痨杀虫。
【主治】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按语】丹参活血化瘀;黄芩善清肺火;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杀虫,实验研究证明,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 朱良春验方
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 黑芝麻l5克 霜桑叶30克 桑椹30克 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 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 黄精30克 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 每日三次 每次1丸 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生牡蛎30克 枯矾60克黄丹30克 研粉外用。
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
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
曰: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
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一面,除上述见症外,伴见口苦、溲赤,在此情况下,不妨温阳与解毒并举;温阳药能 振奋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解毒药则有直接针对病原之意图,可加用板蓝根、黄 柏、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对慢性肝炎之各种证候,区别是在气分还是在血分,有利于根据病理层次进行辨证 治疗,故不容不辨。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慢性肝炎尤 多络病。其特点为肝区疼痛,牵及背部,舌质有紫气,苔薄腻,脉弦涩,肝功能长期不 正常,对其治疗,疏肝养肝、必兼通络,通络必兼解毒。一般可用《金匮》旋复花汤为 主方,取茜草代新绛,药如旋复花、茜草、丹参、泽兰、柏子仁、紫草、菝葜、路路通、 参三七等。不效,需参用虫类药,叶天士“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确是经验之谈。 常选用九香虫、全蝎、参三七各等份,研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3次,收效 堪佳。虫类药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大有前途,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应用。 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肝肾精血亏损、瘾块癖积的证候。朱师强调养正消 徵,重药轻投,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汤丸并进,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以辨证 论治为指导,结合机体免疫反应,选用部分有促进细胞功能之品,如党参、黄芪、仙灵 脾、白术、白芍、当归、女贞子等健脾、补气、补。肾、补血、补阴之品。朱老早在50 年代末,就研制成复肝散后改为复肝丸(今之复肝胶囊)。1963年在《中医杂志》8期 披露后,全国各地较多同仁验证临床,尤治疗慢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均较理想。“复肝 丸”,(由红参须、参三七、地鳖虫、紫河车、炮山甲、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等组成), 对慢性肝炎之癞块癖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 但是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待湿去热消,方可斟酌 用之。 朱老还根据《内经》:“肝开窍于目。”指出肝炎病情的轻重及转变,必然反映于目。 在临床实践中,朱老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 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 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后写进 《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脾胃病诊治上朱老倡导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 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等观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好 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挥。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诗仙之家控涎丹甘遂(去心)60克、大戟(去皮)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用红糖水久煎制丸,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甚或10丸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蜘蜂散(丸)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吴茱萸30、肉桂40、干姜40、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 (治虚证阳痿) “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治实证阳痿自拟“当贝苦参黄硝丸”方由当归、贝母、苦参、大黄、硝石 5 药组成, 莶草、刘寄奴煎汁泛丸, 每服2~ 6g,日2~ 3 次(急性黄疸)“豨莶逍遥五苓汤”药用:刘寄奴、豨莶草、生麦芽各30g,茵陈、生白术、茯苓、郁金、泽兰、泽泻各15g,柴胡、生白芍、制香附各10g,“柴胡桂姜胆草汤”药用: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
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慢性胆囊炎) “慢胆除根散”(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10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1g 分2次饭前服。
胁痛用生吴茱萸20粒嚼服,日2次,或川楝子、生吴萸各30g,研末用醋调,外敷右胁下,胆石病、胆囊炎痛胀片刻可消,名速效止痛散。
(慢性胆囊炎)青蒿茵陈汤青蒿、茵陈各30g,黄芩、陈皮、旋复花各10g,生甘草6g。
有黄疸者,倍茵陈量为50g且要先煎30分钟。
(慢性胆囊炎) “速效止痛散”(川楝子粉、生吴茱萸各30g,生吴茱萸打粉即用,久置无效,胆石或胆囊炎均效)醋调外敷右胁下,片刻,即痛胀均消两脚患湿脚气,肿痛沉重,顽麻颓软,不可步履,可加槟榔70~80克、木瓜50~60克、松枝60克、卷柏60克。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周玉朱浅议方药量效关系_李晨辉_倪胜楼_傅延龄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0.011周玉朱浅议方药量效关系李晨辉1,倪胜楼2,傅延龄(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作者围绕方药量效关系这一主题对周玉朱教授进行了访谈。
周老认为,中药用量和疗效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使同一药物,量不同效亦不同;量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药材的质量、炮制、煎煮方法,以及患者的体质、生活方式等。
对于痼疾,周老首先强调要辨证准确,如不效可渐增其量;周老善用有毒药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使用时要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药物用量。
临证中,周老喜用细辛,常突破常规用量,而收到意外之效。
关键词:访谈;剂量;量效关系;周玉朱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4)10-2055-02Opinions on Dose -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Professor ZHOU Yuzhu LI Chenhui 1,NI Shenglou 2,FU Yanling(1.Department of Personne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ZHOU Yuzhu was interviewed at the topic of dose -effect relation in formula.Professor ZHOU believes a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dose and effect.Even the same Chinese herb ,the effect varies based on different doses.From hispoint of view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dose -effect relation include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processing ,decocting method ,constitution ,and life style ,etc.For intractable disease ,he emphasizes on the accurac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n gradually increases herbal dose if the efficacy is not satisfactory.He is adept at using toxic herbs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experience.He points out the dose should be gradually increased at premise of closely observing the illness.In clinical practice ,he is good at using Radix et Rhizoma Asari (xìxīn )in a larger dose compared with that stipulated by Chinese Pharmacopoeia ,which brings unexpected effects.Key words :interview ;dose ;dose -effect relation ;ZHOU Yuzhu 收稿日期:2014-04-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530604)作者简介:李晨辉(1971-),男,内蒙古商都县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
朱良春教授经验药对
朱良春教授经验药对发布时间:2010-01-14 17:23一枝黄花苍耳子【用量】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功效】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主治】时邪外感发热。
【按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
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姜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丁香郁金【用量】丁香4g,有B金20g。
【功效】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
顽固性头痛头晕。
【按语】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窍,舒郁气” (《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
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人参三七琥珀【用量】人参6g,三七3g,琥珀4g。
【用法】共为细末,分次吞服。
【功效】益心气,活心血,通心络,安心神。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人参大补心气而推动心血运行;三七活心血、通心络;琥珀安神宁心。
实验证明,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脉的阻力。
三药合用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等作用,对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最为合适。
人参五灵脂【用量】人参6g,五灵脂10g。
【功效】益气活血,行瘀止痛。
【主治】气虚血瘀,虚实互见之证,如冠心病心绞痛之胸痹,溃疡病、萎缩性胃炎之脘痛等。
肝脾肿大属气虚血瘀者。
小儿疳积亦可选用。
【按语】二药属传统“十九畏”中配伍禁忌之一。
久病多虚亦多瘀,胃脘久痛者,恒多气虚夹瘀之证,脾胃气虚,故证见乏力,面苍,空腹时则痛,得食可暂安;瘀血阻络,故疼痛较剧,或如针刺,痛点固定,舌见瘀斑,大便隐血多为阳性。
此与脾胃虚寒,其痛绵绵,喜热喜按者明显有异。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集(一)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集(一)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
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
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在太阳篇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在太阴篇有理中汤(丸):在少阴篇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在厥阴篇有乌梅丸。
几近二十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
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其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
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地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而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
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于上海。
时人称为“祝附子”。
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伤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
章先生曾在陈苏生氏编《伤寒质难》一书的序中说,他非常佩服祝味菊用药的“心狠手辣”。
章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赏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在热病治疗中可谓别开生面。
但是,祝、章两先生这样的经验和见解,却是空谷足音,庸浅者且毁滂之,直至近三十年,始重现辉煌。
以四逆汤(及其改进剂型)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广泛用于内科临床,其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非常突出。
朱老指出:热病用附子,要见微知著,如果出现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脉微欲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桶中,亦往往不救。
他曾提出以下标准: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
国医大师朱良春秘方集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秘方集和病例庵蔺配楮实消鼓胀腹水肝硬化腹水昔称鼓胀,以肝、脾、肾三脏为病变中心。
初则气机郁滞、血脉壅塞,继则癖散为鼓、,病邪日进,正气不支。
变端蜂起。
其腹水的出现,往往是病人晚期之征兆。
消退腹水,减轻临床症状,实为施治的关键。
一般说来,其正气之虚衰不出伤阴、伤阳两途,而温阳尚易,育阴最难。
盖养阴则碍水,利水则伤阴,故用药掣肘。
朱老经过多年探索,抓住肝硬化腹水本虚标实,瘀积为水的特点,运用庵茼子配楮实子为主的治疗方法.收到一定的效果。
庵蔺子一味,《本经》称其“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
能活血行瘀,化浊宣窍,清热利水,故用于此证很为合拍。
朱老指出:“‘主五脏瘀血’一句最堪玩味,须知肝硬化腹水不仅瘀滞肝脏,其他脏器亦多伴见郁血,只有着眼整体,才能改善局部。
”楮实子甘寒,入肝、脾、肾三经,养阴清肝,又能利水气。
两味合用,养阴兼有化瘀之功。
利水而无伤阴之弊。
凡阴虚水停,很为合辙;阳虚者酌加温阳之品.亦可应用。
庵茼子每日用15克左右,楮实子每日用30克左右。
补脾益气加黄芪、太子参、炒白术、山药;养阴加北沙参、川石斛、珠儿参;温阳加仙灵脾、肉桂、制附子;解毒消癜加白花蛇舌草、龙葵、半边莲;.化瘀通络加蜣螂虫、碴虫、路路通、丝瓜络;活血利尿加益母草、泽兰、泽泻等,随症制宜。
验案赏析张××,男,48岁,农民。
夙患肝硬化,近两月来腹部逐渐膨大,下肢浮肿,形瘦神疲,纳谷不馨,溲短色黄,确诊为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麝浊10单位,麝絮(+),锌浊182/13单位,谷丙转氨酶80单位。
舌质红,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细微数。
此鼓胀重症也。
缘肝脾久损,气阴两伤,血瘀癖积,水湿停聚所致。
拟扶正达邪、消瘀行水为治。
庵茼子、泽兰、泽泻各15克,楮实子、赤小豆、白花蛇舌草、生黄芪各30克,莪术10克,木防己12克。
连进5剂,尿量渐增,腹水渐消,纳谷较馨。
原方续进15剂,腹膨足肿全消,惟肝功能尚未完全正常,续予复肝散(红参、炙地鳖虫、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各30克,紫河车、参三七各20克,共研细末,每服4克,日2次,食前服),以巩固善后。
朱良春老师治疗顽痹使用“对药”临床经验
朱良春老师治疗顽痹使用“对药”临床经验邱志济(浙江省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325200)朱建平(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226001)马璇卿(安徽芜湖市中医学校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第6期(邱志济)前贤施今墨先生谓“对药”作用即辨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
朱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独创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对药”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法度严谨而神化无迹。
临床使用,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晚辈们侍诊体察,有相互协助增强药力者;有相互制约消其副作用而扬其长者;有两味合用变化另一功效者,有“对药”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
“对药”的临床经验能有效地指导临证处方用药,故甚为珍贵,现浅析如下,以飧同道。
1、巧伍妙用,精细入微,益肾壮督,首重温阳用对药朱师治疗顽痹首重益肾壮督,而益肾壮督首重温阳,常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却一分”。
为此朱师在温阳为主时赏用的“对药”是桂枝、附子为对,川乌、桂枝为对,附子、北细辛为对,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苡米为对,颇有随所伍而异其用之妙。
桂枝、配附子乃取《伤寒论》“桂枝附子汤”之意,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桂枝散表寒以通阳化湿,附子温经络以逐寒祛湿。
乌头配桂枝,取金匮“乌头桂枝汤”之意,桂枝温里温外,其力虽弱,得乌头则力大,乌头得桂枝,不但温里之功强,且除寒,开痹,散表之功宏。
附子配细辛一为温肾助阳,一为温经散寒,且解表宣通力大,乃有扶阳之中促助解表,解表之中顾护阳气之妙。
湿盛则阳衰,水盛则火衰,故朱师常祛湿温阳并举,用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苡米配对。
朱师治湿痹还有常用大剂量苡米配对,温阳利湿以除痹。
益肾壮督亦重益气填精补髓,故常用鹿角片、苁蓉为对,黄芪、当归为对,附子、地黄为对,乃取“班龙丸”之意,益肾壮督,温而不烈。
鹿角,气血俱充,不宁温阳益气,而且益阴而填精补髓。
与苁蓉、与地黄配对,则滋培润育之力更大。
此外还常用补骨脂、杜仲为对,仙灵脾、骨碎补为对,鹿含草、菟丝子为对,川断、狗脊为对,以填精固肾,秘摄真元。
临床处方用量精解:国医大师告诉你中药剂量的秘密
临床处⽅⽤量精解:国医⼤师告诉你中药剂量的秘密⽂中所列为医⽣经验,请在专业医⽣指导下应⽤!⼀、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剂量是⽅剂极为重要的⼀部分,不单是张仲景对药物处⽅剂量⼗分重视,历代医家也⽆不如此,从他们创制和使⽤的处⽅中就可得知,绝不是现代某些医师开⽅,⼀整张药⽅全都是“10g”到底。
1、⾦代刘完素之六⼀散,其⽅中滑⽯与⽢草的分量之⽐为6:1,汪昂《医⽅集解》释“其数六⼀者,取天⼀⽣⽔,地六成之之义也。
”2、王洪绪《外科证治全⽣集》中的阳和汤:熟地⼀两、⾁桂⼀钱、⿇黄五分、⿅⾓胶三钱、⽩芥⼦⼆钱、姜炭五分、⽣⽢草⼀钱。
3、傅⼭《傅青主⼥科》中的完带汤:⽩术⼀两,⼟炒、⼭药⼀两,炒、⼈参⼆钱、⽩芍五钱,酒炒、车前⼦三钱,酒炒、苍术三钱、⽢草⼀钱、陈⽪五分、⿊芥穗五分、柴胡六分。
4、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黄芪四两(⽣)、归尾⼆钱、⾚芍⼀钱半、地龙⼀钱、川芎⼀钱、桃仁⼀钱、红花⼀钱。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定⼼汤:龙眼⾁⼀两、酸枣仁(炒)五钱、萸⾁五钱、柏⼦仁四钱、⽣龙⾻四钱、⽣牡蛎四钱、⽣明乳⾹⼀钱、⽣明没药⼀钱。
6、陈慎吾⽼⼤夫治⼀腹胀患者,该患者曾因服⽤年轻教师开的厚朴⽣姜半夏⽢草⼈参汤⽆效,⽽转请陈⽼诊治。
陈⽼检查患者之后,认为年轻教师认证准确,选⽅得当,只是⽤量不对,于是将厚朴由三钱改为六钱,党参、炙⽢草由三钱减⾄⼀钱。
患者服药后,腹胀满迅速消失。
刘渡⾈教授说:陈⽼增厚朴之量,在于消除胀满;减少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
所以本⽅⾏⽓散结药的⽤量不宜太轻,补虚益⽓的药⽤量⼜不宜过⼤,要七消三补。
7、王辉武早年⽤茵陈蒿汤治疗重症肝炎,茵陈蒿⽤量30-40g不等,但反复数诊,未收其功,后在《长沙⽅歌括》“茵陈六两早煎宜”的启⽰下,按原剂量4.5:1.5:1的⽐例,⽤茵陈90g,熟⼤黄30g,栀⼦20g的剂量,嘱先将茵陈另⽤容器冷⽔浸泡,另煎,剂量调整后,退黄疗效⼤增。
8、于仲经尝治⼀患者,⼥,47岁。
[原创]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原创]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男,字伦,1917年7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60载。
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
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
他治学严谨,精勤不懈,师古不泥,锐意创新,早年曾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治疗热性病当“先发制病,发于机先”,治慢性久病宜“从肾论治”的观点。
他善于继承前人之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升华提高,颇多创见。
如以“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通过眼血管变化的望诊,来协助肝炎的诊断;用目测人中的长短宽狭来诊断生殖系统疾病,为望诊增添了内容。
他不仅对虫类药有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而且对部分常用药物,还阐述了它的潜在功能,发前人之未发,而写成《用药经验》一书,深受同仁称道。
他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痹证、脾胃病、肝病、肾病、老年病的诊治,有独到的体会,创制“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曾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的“金桥计划”。
朱氏思维敏捷,著述宏富。
1982年中央卫生部聘为《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
先后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书8部,发表论文140余篇。
受各地邀请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
四次受日本东洋医学国际研究财团等三个医学团体之邀,去东京、札幌、西尾等地作学术演讲,载誉而归。
学习《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的心得体会:黄药子为治甲状腺肿大之主药
学习《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的心得体会:黄药子为治甲状腺肿大之主药学习《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的心得体会朱良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大家,朱老学验俱丰,用药独具匠心,临床疗效显著。
学生十分崇敬朱老,细心拜读《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书,受益匪浅,现将临床应用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与同道共享。
黄药子为治甲状腺肿大之主药甲状腺肿大类似中医“瘿气”之病,多因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伤阴化痰,痰聚成瘿;或外感毒邪,入血化热,内伤脏腑,生痰化瘀,聚颈成瘿。
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单以本品浸酒饮,治项下气座结肿。
而《本草纲目》记载,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的功效,与瘿气病颇为扼要。
学生通过对黄药子治疗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纤维瘤、甲亢等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满意,可谓“屡用之达药”。
临床学生自拟抗甲消瘿汤,常以黄药子10-15g为主药,配夏枯草15-30g、玄参15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山慈姑10g(邓铁涛先生认为消瘿汤配山慈姑为甲状腺肿大必用方药)、三棱10g、莪术10g、赤、白芍10g、香附10g为基础方,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单纯性甲状腺肿者,加海藻30g、昆布30g、生半夏10g、柴胡10g、川芎10g等软坚散结、疏肝活血之品,若易怒情绪加郁金10g、栀子10g,咽部异物感加苏子10g、茯苓10g、厚朴10g,甲状腺肿块痛加三七粉10g,甲状腺肿块坚硬加穿山甲10g、浙贝母改土贝母15g,临床应用后,患者大多可康复。
对于甲亢合并甲状腺肿大病人,此期病机多为阴虚阳亢,心肝火郁,与单纯性甲状腺肿不同,故在基础方上,配生地黄15g、麦门冬15g、白蒺藜15g、珍珠母30g、黄连10g、牡丹皮10g等滋阴潜阳、降火解郁之品取效。
若烘热甚重用丹皮15g、加黄柏10g、知母10g,心慌甚加沙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5g,震颤重用白芍25g、加白头翁30g、钩藤20g,口燥咽干加乌梅15g、天花粉20g,眼球突出重用夏枯草30g、白蒺藜30g、珍珠母50g。
从量效关系谈李可老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_倪胜楼_严芳_何丽清_等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1.020从量效关系谈李可老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倪胜楼1,严芳2,何丽清2,傅延龄3(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3.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29)摘要:目的:从量效关系角度谈李可老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的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指导。
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就仲景本源剂量、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量效之间的关系、大剂量用药安全性控制策略及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饮片剂量观等方面对李老进行了访谈。
再者,对李老所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里的相关处方按照本课题组选定的常用50味药物(TOP50)统计了最小量、最大量、最常用量以及最常用量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上限值的相对比。
结果:李老某些药物使用剂量极大,如炮附子600g,生石膏500g,柴胡250g等,在选定的药物中有16味药物使用量超过100g,占30.77%。
李老用药的剂量阈比较宽泛,如大黄、生黄芪、炙甘草等13味药,其剂量阈值均过百。
而在其常用剂量与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的上限值的比较中,18味药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一致,且有3味药物:生石膏、大黄、黄柏的常用剂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
结论:李老在急危重症中,尤其在亡阴亡阳时,其剂量大,一日数剂,且急煎频服。
对于毒性药物的炮制及煎服法值得当代临床医生在急救时效仿。
对于稳定期或者恢复期患者的常用剂量仍多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接近。
关键词:量效关系;李可;重剂;半结构式访谈;最常用量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1-0050-04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erbs Commonly Used by Old TCMDoctor LI Ke in Clinic from Perspective of Dose-EffectRelationshipNI Shenglou1,YAN Fang2,HE Liqing2,FU Yanling3(1.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2.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030024,Shanxi,China;3.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ly-used Chinese herbs in clinic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doctor LI Ke from the respective of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empirical guidance for TCM clinicians.Methods:Doctor LI was agreed with interview in the contents of original dosage of Zhongjing,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ship,relationship between dose and effect,safety control strategy on prescribing large-dose herbs,and opinions about dosage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stated i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in2010edition,in the form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What's more,based on the selected50frequently-used Chinese herbs by our team,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these herbs in the book experience album of critical,emergent,and complicated diseases treated by TCM doctor LI Ke compiled by him-self,whose minimum dose,maximum dose,and most commonly-used one were calculated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most commonly-used dose to upper limited value of dose in the same herb set up in latest pharmacopoeia.Results:Some Chinese herbs used by doctor LI were in extremely large dosages,such as Fuzi(blast-fried,600g),Shigao(raw,500g),and Chaihu(250g),and so forth.Among all these selected herbs,there were16herbs whose dosages were over100g,accounted for30.77%.The dose range of these herbs applied by doctor LI was wide.To be specific,13Chinese herbs like Dahuang,Huangqi(raw),and Gancao(hon-ey-fried)whose dose ranges were more than100.In the comparison of ratio between dosage of most commonly-used herbs and up-per limit value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in the same herb in latest pharmacopoeia,dosages of18herb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in the pharmacopoeia,and3herbs,Shigao(raw),Dahuang,and Huangbai,whose commonly-prescribed dosag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upper limit of pharmacopoeia.Conclusion:In the critical and emergent conditions,especially Yin exhaustion or Yang exhaustion,the dosage prescribed by doctor LI was larger with several packages per day which was decocted right away and taken constantly.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toxic herbs and decoction method can be adopted by TCM clinicians dealing with e-mergent cases.The commonly-used dosages for patients in the stable or recovery stage are mostly approximate to those formulated in the latest pharmacopoeia.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ship;LI Ke;large dosage;semi-structured interview;most commonly-used dosage收稿日期:2013-07-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530604);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2013-JYBZZ-XS-029)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祖传几代的特效秘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祖传几代的特效秘方祖传药酒方,屡试屡效龟板30克,当归40克,熟地20克,五味子15克,枸杞15克,羌活15克,肉桂10克,生地15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陈皮15克,川芎15克,麦冬12克,茯神15克,白术15克,山萸肉15克,防风15克共一包,泡酒5斤,用玻璃或瓷器泡7天,每顿一盅,按酒量应用,一天3次。
对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临床治愈很多人。
药品方便,价格不贵,但要坚持服用,半个月见效。
祖传治肩周炎秘方把祖传几代的治肩周炎的方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是祖上几代的方子治好病人无数。
当归30g,川芎30g,白芍40g,熟地20g,姜黄15g,申筋草12g,清风藤20g,土鳖虫12g,徐长卿15g,细辛15g,地龙12g.路路通10g通草3g甘草3g.绝对没保留!水煎服两天一剂虎茄狗骨酒治疗风湿性关节《基层医刊》1982年第02期'风温性关节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常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以致关节变形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曾自制虎茄狗骨酒,治疗各种类型的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药物组成:深受病者欢迎。
虎杖根l,000克,现介绍如下:白茄根5000克,狗骨500克,60。
白酒5公斤,红花计适量。
制法:虎杖根和白茄根均须洗净切片,狗骨洗净后置文火上烘烤至黄趁热打碎拌入红花汁适量。
微信搜索行之健康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将上各药投入白酒内,密封缸口浸泡15天后启用。
为了服用方便和提高疗效,可以较大量的浸制,分装500毫升一瓶,密封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25一30毫升,分早晚服用,亦可在进餐时服,儿童酌减。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观察:治疗观察44例(风湿性关节炎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疗程二个月以上。
肩周炎发作两年余中药治愈方李某,女,40岁,自诉右侧肩臂痛反复发作两年余。
活动受限,自觉局部皮肤发凉,天冷时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是占据了榜首地位,这与辽宁对脾主运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脾主运化研究的疾病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为主,并涉及到血液、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200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研究逐年稳步上升。
具体疾病的研究方面,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热点,而结肠炎、哮喘、贫血、冠心病、高血压病、肝炎、脂肪肝、肥胖及痛风文献量都达10篇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男,湖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E-mail:fuyanling@bucm.edu.cn。
脾主运化做为主题词组配的8个副主题词中,属于生理学的51篇,属于药物作用的6篇,属于针灸效应的1篇,其余尚无文献报道,说明在免疫学、遗传学、伦理学、气功效应、辐射效应方面是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副主题词组配检索可得到治疗416篇,病理学42篇,化学15篇,诊断13篇,细胞学4篇,酶学2篇等,说明脾主运化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希望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脾主运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开阔科研思路,确定研究方向,为中医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文庭孝,邱均平.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0-656.[3]曹小玉,彭成.1994 2004年脾虚文献计量学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3-64.[4]于琦,崔蒙,李园白,等.基于1999 2008年CBM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26-629.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倪胜楼,傅延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
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
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
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量效关系;访谈;国医大师;朱良春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38-02Opinions of Dose-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National Top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r ZHU LiangchunNI Shenglou,FU Yanling(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se-effect relation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ese medical field.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which principally focus on literatures,experiments,and clinics.The article adopt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and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who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s was invited.The main cont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ncluded interrelationship of dose and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large dose medication,and dose of prepared herbs in pharmacopeia.Aiming at revealing distinguished veteran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ose-effect relation perspective,it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pharmacopeia in future.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interview;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ZHU Liangchun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读中学时,不幸感染肺结核,后用中医治愈,遂有志于岐黄。
朱老先师从马培之之孙马蕙卿先生,后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辗转到上海,又师从中医大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思路得以开拓,经验与知识更加丰富。
毕业后,到其父亲工作所在地南通工作并定居。
朱老从事中医事业74年,对风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虫类药。
作为973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笔者拜访了朱老,就中医方药量效方面的问题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1]。
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量效关系朱老认为中医治病疗效的好坏高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药材质量、炮制方法、药物配伍、辨证准确与否等,药物剂量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就量效关系来说,药物的剂量决定着疗效。
朱老认为药物剂量的大小,最重要的是适量,“药贵中病”,应该用大剂量的时候要大,应该用小剂量的时候要小。
如病重用小剂,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若病轻用大剂,为杀鸡用牛刀。
量效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同一药物使用不同的剂量,其主治、功效也不一。
如朱老讲益母草,《神农本草经》记载益母草可“除水气”,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益母草9 30g;鲜品12 40g”[2]。
但如果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并不显现利水作用。
对此,朱老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观察到因营养不良所致的浮肿患者很多,朱老逐渐加大益母草用量,从30g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70g才出现利水消肿的效果,到90g消肿的效果才比较理想。
朱老益母草最大用量为120g,用之可使水肿迅速消退。
朱老讲益母草用15g 左右,具有养血调经之功,如用至90 120g,其利水作用显著。
所以后来朱老用益母草治疗肾炎水肿、肝病水肿,其常用剂量为90 120g。
益母草质轻,大量益母草在煎药容器中占据较大空间,不利于同一处方中其他药物的提取,所以朱老常用益母草先煎,取益母草煎汤代水煮余药。
朱老用制南星祛风痰、治骨痛亦有特色。
《中药学》记载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3]。
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制天南星3 9g”[2]。
朱老用10 15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红肿疼痛,并未见到明显效果。
后经临床不断实践,朱老发现当加大其剂量至30g时,方才显现出疗骨痛的功效,而用至50g左右,治疗痰瘀兼夹所致关节肿痛的效果特别显著。
此种病情,朱老起手就用30g,后以5g为阶梯逐渐加大剂量,以知为度。
2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谈及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朱老认为要因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朱老举例说,他曾数次被邀请赴日本讲学、诊病;有一次一日为4人处方,次日有3人来电话告知服药后腹泻。
朱老处方时考虑到日本所购药材多为云南、贵州、四川、两广等地的道地药材,质量较为可靠。
而日本人平素甚少服用中药,所以在处方时已用健脾补脾之药;另外所开药物单味剂量仅4 5 g,药量并不大。
但患者服后仍出现腹泻,那是什么机理呢?答案只有一个:日本人体质与国人不同。
因此朱老告诉患者将一剂药分2天服用,而后未再出现腹泻。
由此可见,地域、体质都是影响方药量效关系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近年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药材质量的普遍下降。
朱老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方面,以往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辽细辛等,现在被到处移植播种,由于水土、气候等关系,其有效成分较道地药材低得多。
另一个方面,朱老说他以往对一些药物仅用3分、5分、8分、1钱、1.5钱较多,用3钱的很少(1钱约为3g),而现在对相同的药物用10 15g是小剂量,一般都要用到20 30g,甚至更大。
这也可以反证现代药材质量的下降。
3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尚书·说命篇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所谓“暝眩”是指服药后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眩冒现象,各人的表现不一,如困倦、眩晕、易疲劳、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4]。
朱老说他在临床大剂量用药时很少遇到这种现象,仅有的一次是几十年前治疗一位绦虫感染患者。
当时有文献报道:“单用槟榔二两以祛绦虫,少数人服后会产生暝眩反应。
如出现此种反应,可以给病人喝糖茶,使患者温覆保暖。
若必要时可服用人参。
”朱老就根据这个经验用二两槟榔治疗绦虫,并嘱咐患者,如果服药后出现心慌、出汗、腹泻的情况,就将另开的黄芪、党参、附子、五味子共四味药煎服,并服用糖茶。
患者服用大剂量的槟榔后,果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患者服用朱老预先开出的四味药及糖茶后,这些症状就慢慢缓解了,并且体内的绦虫也得以祛除,后来的便检中未再发现虫体。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的剂量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法典,它在指导医生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然而,其所规定的药物饮片剂量是否适合临床实际需求呢?朱老认为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的专家多数较少接触临床,他们多从药理学角度,依据动物实验结果得出饮片的临床剂量值或剂量范围,常常是安全性高,但效用性低。
由于药物的产地、质量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需要经常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既要有中医理论家、药理学家的参与,也应有一部分中医临床家、实践家的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要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一样,适合我们的国情,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这样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才能符合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