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老人与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是重复叙述的wenku.baidu.com手。著名的《两棵枣 树》:“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 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股发自骨子里 的孤寂感、一种孤芳自赏的氛围扑面而来。
• 《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述他的儿子被狼叼走的文 字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这在惜墨如金的鲁迅来说,一 定是有意为之的。
• 祥林嫂对四婶讲: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 候……
程和四次与鲨鱼的搏斗。
3.孩子的视角。
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老人孤身出海?为什 么孩子不陪伴在他的身边?
从作品的简洁性的角度来看。
从情节发展来看。 从叙事的角度来看。
(二)语言风格
• 请看节选文章这一句: • 他想:况且,说到究竟,这一个总要去杀死那一个。 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孩子是要养活 我的。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
像《杀手》这样的短篇小说,一直处于这样紧凑的故 事和简洁的文风,读者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像 《老人与海》这样的中长篇小说,如果一直这么紧张, 这样叙事的节奏就不可取,就如把弦崩得太紧,引发 读者的审美疲倦。因此,一个好的作家都懂得张弛有 度的标准。
在小说中,场景与概述的交替出现,就是叙事的张弛 法,经常交替出现在小说叙事中,使叙事显现出一种节奏 和运动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在和大鱼搏斗 了一天,晚上,鱼和老人都疲倦了,老人在船上睡着了:
也和人物的性格有关,说明当时人们的愚昧、 麻木,同时,以一个可怜的女人取乐,显得冷漠刻 薄。
和小说所要表达的表达主旨也有关,是对封建 礼教、世态人情的批判和反思。
回到《老人与海》,有三次梦到“狮子”: 他现在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 跟小猫一样在幽暗的黄昏中嬉戏,他爱它们像爱那 个孩子。
三:
场景和概述
从“时距”的角度来讨论叙事作品,可以分为“概述”和 “场景”。 所谓概述就是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 上。 这里,故事时间是3日,而叙述时间只有“街上寻了三五日, 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一句话带过。
•还有一段一段,是以全知叙述者的角度来写他的梦境:
•他不多久就睡熟了,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 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 的大山。他如今每天夜里都回到那道海岸边,在梦中听 见拍岸海浪的隆隆声,看见土人驾船穿浪而行。他睡着 时闻到甲板上柏油和填絮的气味,还闻到早晨陆地上刮 来的风带来的非洲气息。
• 然后她又对众人讲: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 时候……
还有就是镇上的人对她的称谓: 大家依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已然叫她祥林嫂。
这几处的重复叙述,和人物的内心状况有关, 说明祥林嫂难以摆脱痛失爱子阿毛的痛苦心情,这 次事件,使她的内心处于崩溃的边缘(当然如果镇 上的人们——包括叙述者“我”——能够给以一定 的同情和爱心,也许能帮助她恢复精神状况)
一、叙述的视角和语言风格
(一)视角
《桥边的老人》,是第一人称限知视角,以一个年轻的 战士第一人称视角来观察桥边的老人。
《杀手》,戏剧式或摄像式视角。故事外的第三人 称叙述者像是剧院里的一位观众或者是一部摄像机, 客观观察和记录人物的言行。(西方叙事学:P95)
在《杀手》中,几乎找不到表达人物感情倾向的词 语。例如尼克被杀手绑起来关在厨房,他对杀手应该 是充满怨恨的,但是作品写“他竭力装出一副不当回 事,很泰然的样子”,只在乔治要他去通知拳击手安 德普逊时,尼克不顾厨子的反对,一口答应下来。
2.突出场面的戏剧性。 所谓的戏剧性就是作品像一个镜头一样直接展示在读
者面前,不需要叙述者的中介。(介绍电影和小说的区别) 比如老人第二次对付两条铲鼻鲨的描写,就是有几个富有
动态的镜头组成的,读者在这里直接置身于老人和鲨鱼的奋 斗,有进入电影院的感觉,丝毫不需要一个叙述者在一旁介 绍和评论。
第一个镜头,是老人的声音和目光: “星鲨。”他高声说,看见第二条鱼的鳍。 第二个镜头,是鲨鱼的动作,写得很清楚,分工很明确: 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另一条用它裂缝似的的 黄眼睛望着老头儿。 第三个镜头,是老人的打鱼的动作,就三个动作,攮进去,又 抽出来,再攮进去。 第四个镜头,鲨鱼死了,死去时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同样的,鲁迅在塑造闰土时,就是有叙事层面(中年闰 土的愚昧麻木)和辅助层面(回忆中的少年英雄)构成 的。
通过以上五个场景的描写,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一)鲨鱼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贪婪;老人依仗对 的工具越来越少,失去的鱼肉也越来越多。 (二)大海里的鲨鱼,既有光鲜漂亮的,也有丑陋凶残 的;既有让老人捕获的大马林鱼,也有一路追抢的大鲨鱼。 这本身就是神奇的大海,是大海独特的美感。 (三)老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孤独落寞承认失 败的时候。
对比两段文字,我们来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第一方案。
1.这是老人的内心活动,他在反思自己该不该杀死大 马林鱼,是比较安静的语境,如果用直接引语,会增 加音响效果,打破人物自由自在的反思过程。
2.以第一人称直接和读者面对,给阅读以惊喜,给人 以一种置身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人物一起思考,一 起面对。用了引号等提示语,则人为地在读者和人物 之间建立隔阂。
3.这是作者海明威的艺术追求。只要能够表意清楚, 能省则省,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二: 聚焦描写和非聚焦描写
在讲述《孔乙己》时,我们把景物描写分为聚焦描写和 非聚焦描写两大类。
聚焦描写就是从小说人物视角的角度进行,大体接近于 我们熟悉的动态描写。
非聚焦描写,就是不以小说人物的视角进行,大体接近 于我们熟悉的静态描写。
作者不直接表达人物的喜恶,但从他爽快答应去 给拳击手送信一事来看,他对捆绑他的两个杀手是 充满愤怒的,希望更有力量的拳击手可以教训他们。
那么,《老人与海》的叙述视角是什么?作为一 篇中长篇小说,他的视角可能(也可以)比短篇小 说复杂一些。
1.全知叙述者的视角 是作品之外的第三人称叙述者。
2.人物的视角。 是作品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视角,捕获大马林鱼的过
• 一个事件只讲一次,就是单一叙述; • 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就是重复叙述,在文体
学的角度就叫“反复”的修辞格。(124)
运用重复叙述的手法,会改变叙述节奏,引发读者的注 意力,从而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旨都能起很大的作用
在前节课在《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在二舅贾 政的起居室,用了三个“半旧”,表达了贾政是个相对正统的 读书人,也暗示他不喜奢华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又跟住在 “小巧别致”院落的贾赦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这三个“半 旧”,对于一个有着良好文本解读修养的读者来说,自然不会 忽略。
这一段,就是“自由直接引语”(叙述学与小 说文体学研究P290),它的特征就是,没有冒号 和双引号的引导,让读者直接接触人物的“原 话”。按照直接引语的规范模式,我改写一下这 段话。
他想:况且,说到究竟,这一个总要去杀死那一个。 他自言自语地说:“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 我。孩子是要养活我的。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
这是以第三人称叙述者对老人的描述,在这里,叙述时间 停顿下来,仿佛整个世界也安静下来,随着叙述者的介绍, 一起来静静地观察这个老人:
这是海边的老人。从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 脸上的褐斑可以看出来。 这是位打鱼的老人。从他手上的伤疤可以看出来。 这是位倔强的老人。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 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一段,以梦境的形式,巧妙地交代了老人小时候的幸 福生活,和现在潦倒落魄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
可以说,《老人与海》的描写是很成功的。动态描写, 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和戏剧性,给读者以身历其境之 感;静态描写富有意境,既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也 交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为后来老人在大海中的表现 做了铺垫。
所谓场景指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相等。最常见的场 景是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如《杀手》:
《老人与海》,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相等的场景 描写,不但存在于对话,如老人和孩子的对话,还存在于 老人和鲨鱼的五场较量。
我们先来完成以下简表(推荐为长文短教的办法)
•和小说的整体一样,杨二嫂这个人物其实是由两个半圆 构成的,一个在叙事层面,一个在辅助层面,也就是钩 沉。通过两个层面来完成一个短篇,是短篇小说最为常 见的一种手法。③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聚焦描写用得异常精致,产生了 “戏剧化”的效果。
例如,在叙写第一次鲨鱼出现、老人攻击时的场景:
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 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 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 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 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用鱼叉朝下猛地扎进鲨鱼的脑 袋,正扎在它两眼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笔直通到脑后 的那条线的交叉点上。
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他用“冰山”做比喻, 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 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
1945年后,他长期隐居在古巴哈瓦那地区,经常到 深海去捕大鱼,到丛林去猎猛兽,但是他的身体状况 日益恶化,1961年在他自己的别墅饮弹自尽。
晚年,隐居在古巴的这位永不言败的老人,在 他的心灵世界里,是否有变得更柔和呢?他笔下 的硬汉子和“沉默的公牛”们是否想和世界讲和 呢?我们一起来到《老人与海》中寻求答案。
在这以后,他梦见那道长长的黄色海滩,看见第一 头狮子在傍晚时分来到海滩上,接着其他狮子也来了, 于是他把下巴搁在船头的木板上,船抛下了锚停泊在那 里,晚风吹向海面,他等着看有没有更多的狮子来,感 到很快乐。
在路那边的茅棚里,老头儿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 下睡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守他。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
整个过程,老人只说了一句话,“星鲨,来吧,星鲨”,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例如“贪婪”“恶狠狠”“咬着 牙”等表达心理状况的词语。读者的感觉也好像是在看 电影而不是在读小说。
这就是海明威提倡的“电报体风格”,简明、干净 的文风,在此可见一斑。整个场面就像被风鼓起的降落 伞,充满了张力。
当然,《老人与海》也不全是这些充满张力的动态描写, 也有不少由叙述者做静态介绍的非聚焦描写。例如,一开 始对老人的描述:
• 这里的场景描写有如下特点:
• 1.叙述者几乎退场,没有任何多余的评论来表达叙述 者的存在感。评论家贝茨《海明威的文体风格》的 (教参P32)一文较为独到的指出海明威的语言风格:
• 海明威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 之间的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画的感受。……在他以前 的一个世纪,长篇小说的对话想来都给一大套精雕细 镂的老规矩压得东摇西摆,迈不开步。
铁汉柔情
——《老人与海》的叙述性解读
厦门外国语学校 邹春盛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 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 下定,就奋力拼搏。据说,他是站着写作的。1949年, 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 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 威爬起来再干,1952年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 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认为自己已经歇了两个钟点。月亮要等到很晚才爬 上来,他没法判断时间。实在他并没有好好休息,只能 说是多少歇了一会儿。
这里“两个钟点”就用概述,不知不觉间,老人和 大鱼都歇了两个小时,读者也暂时松弛了一会。
四: 重复——是修辞还是频率?
• 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出现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 文本的叙述次数之间的关系。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 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 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 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 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 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 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