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血液和淋巴
组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2
1. 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2. 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3. 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5. 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6.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7. 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8. 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9. 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10.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11. 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12. 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13. 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14.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15.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16. 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17. 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18. 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19. 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20. 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21.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2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23. 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24.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5章 血液和淋巴
骨髓移植
临床应用: 治疗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遗传性造血功能障碍、 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 瘤等疾病
复习题
1.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和 功能 3.试述无粒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和 功能
第5章 血液和淋巴
陈雪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功能和血液中所含成分(血细胞和 血小板)的正常值。 2. 了解血细胞的发生。
一、血液
血液(blood)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液态组织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7%,总量约5L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组成
二、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的演变: 卵黄囊肝、脾骨髓
骨髓:出生以后最主要的造血器官
(一)红骨髓的结构
造血组织:
网状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 基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
细胞等,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 殖与分化 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
血窦:腔大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形态变化基本规律: ➢ 胞体: 大小 (巨核细胞例外) ➢ 胞核: 大小无(红细胞)分叶(粒细胞) ➢ 胞质: 嗜碱性强弱(嗜酸性) ➢ 分裂能力:有无
(1)红细胞发生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出现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2)粒细胞发生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出现嗜天青颗粒 中幼粒细胞:出现特殊颗粒 晚幼粒细胞 成熟粒细胞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小板(100~300)109/L 白细胞(4.0~10)109/L
血细胞
红细胞 男:(4.0~5.5)1012/L
组织学与胚胎学4 血液
形态 胞质: 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嗜碱性颗粒,覆盖在核上。
嗜碱性粒细胞光、电镜图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 颗粒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 平滑肌收缩 血管通透性
❖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 数量:0.5-3% ❖ 大小:10-15 μm ❖ 胞核:分叶,以2叶为多。 ❖ 胞质:大小相等、分布均匀、鲜红色
造血祖细胞的特性: ①有一定增殖潜能力 ②无多向分化能力 ③无自我复制能力
临床联系
一氧化碳中毒:CO和02竞争HB的结合位点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严重减少,引起自发 性 出血。皮肤出现小的紫红色斑点称紫癜
地中海贫血:是以HB的亚基合成缺乏或减 少为特征的遗传缺失性疾病。
临床联系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 性病变。病人血液里、骨髓里、各组织 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 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并浸润体内 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 产生各种症状。病人就可出现一系列症 状,因为白细胞类型的不一样,临床表 现亦有所不同。
❖ LM:中央蓝紫色(颗粒区),周边浅蓝色 (透明区)。
EM: 微管和微丝,特殊颗粒、致密颗粒 与少量溶酶体。
血小板(LM)
血小板电镜结构
特殊颗粒
血小板
功能:止血和凝血.
血管受 损破裂
血小板 黏附
血块
血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止血 凝血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5-羟 色胺、肾上腺素等
凝血因子Ⅲ 纤维蛋白原
❖ 数量: 25-30%. ❖ 大小: 6-8、9-12、13-20μm ❖ 胞核:大,圆形,常有浅凹,染色质浓
【课件-组织学与胚胎学】_5 血液
19
中性粒可与血管内皮 黏附,做变形运动,此 生理过程称游出 emigration
当组织被细菌感染时, 中性粒在趋化因子的作用 下,向病变部位集聚,发 挥活跃的吞噬功能
20
(二)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寿命:8~12天(组织中) 占白细胞比例:0.5-3% 直径:10-15um 形状:圆球形 细胞核:常分2叶,八字形;粗胖 细胞质: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 颗粒,染成桔红色。
血红蛋白: 男: 120-150g /L 女: 110-140g /L
正常值
血涂片 (Wright或Giemsa染色)
6
❖4.0-10.0×109/L,(4000-10000/mm3)
白细胞
有粒
无粒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5-30% 3-8%
2. 细胞膜:半透膜,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ABO血型: RBC细胞膜中镶嵌一类糖蛋白,血型抗 原A或B,构成人类ABC血型系统
根据抗原的有无,分为四型
10
溶血hemolysis:血 浆渗透压过低→红 细胞破裂→血红蛋 白溢出,残留的红 细胞膜囊称血影 ghost
输血错误、蛇毒、 溶血性细菌、脂溶剂等
4.功能: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运输:氧、营养、CO2等,亦与CO结合,煤气中毒 ➢参与免疫作用及体液调节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
5
血 像: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
男:4.0-5.5×1012/L ( 400-550万个/mm3) 女:3.5-5.0×1012/L ( 350-500万个/ mm3)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章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LM
Eosinophil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嗜酸性粒细胞(1)(Eosinophils)
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5%. 直径:为10~15 μm. 细胞核:多为两叶,“八”字形核. 细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EM:颗粒的基质中有方形或长方形晶体. 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酸性磷酸酶.
血液的组成
血液
纤维蛋白原 血浆
血清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红细胞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RBC) 光 镜
染色方法:Wright 或 Giemsa染色。
扫描 电镜
红细胞:
大小:直径为7.5~8.5 μm。 形状:双凹圆盘状。 结构特点:无核,无细胞器, 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内含物:充满血红蛋白(Hb)。 数量: RBC:男:4.0~5.5×1012个/L
女: 3.5~5.0×1012个/L Hb: 男:120~150g/L
女:110~140g/L 。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网织红细胞:
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细胞内 残留的部分核糖体经煌焦油蓝染成细网状, 称之为网织红细胞。
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白细胞
(leukocytes, white blood cell, WBC)
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 直径:为10~12 μm. 细胞核:核不规则,多呈“S”形. 细胞质:蓝紫色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嗜碱性粒细胞(2)(Basophils)
颗粒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7
7
8
8
G.细胞膜具有AB0 血型抗原。
H.形态和数量随生理状态改变。
I.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
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成人:占红细胞总数0.5%-1.5%
新生儿:3%-6%
奥地利著名医学家
Karl·Landsteiner 发 现了A、B、O、AB
B.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 内充满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男性 Hb 为140g/L,女性 Hb 为 120 g/L。能结合和运输氧气、 二氧化碳。
6
6
C. 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可 变形通过毛细血管。
D.以无氧酵解方式产生ATP 供能。
E. 渗透压与血浆相同,使 出入细胞的水份保持恒定。
33
33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多能干细胞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 素的调节下
造血祖细胞(hematopietic progenitor cell,HPC)
(定向干细胞 committed stem cell) 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
B.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19
19
20
20
21
21
5.单核细胞(monocyte)
A. 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 胞,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 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色浅。 胞质较多,染成深浅不一的 灰蓝色,含许多细小嗜天青 颗粒。
B.具有趋化性、变形运动和 吞噬功能。是组织内巨噬细 胞的前体。
组织胚胎学-血液、淋巴与血
红细胞的发生与发育
红细胞的发生与发育始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造 血干细胞首先分化为红系祖细胞,随后经历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 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等阶段,最终发育成熟为红细胞。
02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等生理功能,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等生理过程。 在损伤发生时,血小板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7-14天。它们通过循环系统不断更新,以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
03 血液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性贫血
定义
生理性贫血是指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 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 贫血。
能。
淋巴结
淋巴结是主要的免疫器官,过 滤淋巴液并产生免疫反应。
脾
脾是重要的过滤器和免疫器官 ,清除老旧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并参与免疫反应。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是疏松结缔组织,由 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
成。
网状细胞
网状细胞是构成网状纤维的细 胞,形成网状支架。
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是构成网状组织的支 架,由网状细胞分泌形成。
。
症状
淋巴水肿的症状包括肢 体肿胀、皮肤紧绷、疼 痛、皮肤温度升高和质
地改变等。
治疗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包 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抬高患 肢、穿弹力袜、按摩等 ,手术治疗则包括淋巴 管重建和淋巴结移植等
。
淋巴瘤
定义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分类
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 巴瘤两类。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
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2。
明显极性3。
有游离面和基底面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单立肾小管、甲状腺单柱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呼吸管道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
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的作用4。
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
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2.参与体液免疫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
型血的天然抗体。若错配血型,首次 输血可致溶血(hemolysis)。
蛇毒、溶血性细菌、脂溶剂等,也能引起溶血。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5. 生理特性
3)寿命与网织红细胞: 寿命:红细胞没有核蛋白体,平均寿
命约 120 d。老化的红细胞被脾、肝脏 和骨髓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8.5µ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
µm ;周缘较厚,约1.9 µm 。
2.结结构构: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
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故 呈红色。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器官 淋巴
3.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正常值:
男性:120~150g/L 女性:105~125g/L
血液
blood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血液
本章内容:
一、概述:组成,血清、血浆、血象 二、红细胞 三、白细胞 四、血小板 五、造血器官和血细胞发生 六、淋巴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器官 淋巴
一、血液概述 blood
1. 概况 液态、成人循环血5L、占体重7%
2. 组成 血细胞 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器官 淋巴
3.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
嗜天青颗粒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为溶酶体,浅紫色,
20%,为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 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酶类。
•特殊颗粒:为分泌颗粒,浅红色,
80%,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功 能 : 小 巨 噬 细 胞 。 能 游 出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最新资料推荐------------------------------------------------------ 组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注意:放大的表示是比较重要的。
1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 3 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 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2. 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 B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 RER 和 Glogi 复合体 3. 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 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 5. 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7. 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8. 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1/ 6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9. 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 10.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11. 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 2-8 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2. 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 13. 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 14. 肌节: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15.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6. 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17. 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18. 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 小管 19. 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20. 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21. 运动终板:---------------------------------------------------------------最新资料推荐------------------------------------------------------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2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3. 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24.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淋巴组织
功能
弥散淋巴 组织中常有 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7
1.弥散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功能 内皮细胞为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8
转化
抗原刺激 →弥散淋巴组织扩大 →出现(初级)淋巴小结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9
2.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区别 • 初级淋巴小结:
(primary lymphoid nodule)
• 无生发中心,淋巴 小结较小,HE染色 中难以辨认。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10
转化
抗原刺激 →弥散淋巴组织扩大 →出现(初级)淋巴小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淋巴组织 _v2.2
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 淋巴组织概述与分类
1.弥散淋巴组织
2.淋巴小结
• 淋巴组织病变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4
1.弥散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形态 无固定形态、与周围的结缔组织无明显分界
和滤泡树突状细胞构 成 • 还有Th细胞核巨噬细 胞。
2021/7/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16
滤泡状树突细胞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 树枝状突起,但 是来源不是骨髓 细胞。
• 细胞表面:丰富 的抗体受体。
血液淋巴和血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2020/11/4
20
淋巴C(2)
产生:骨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功能:参与免疫,为主要免疫C。 分类: TC:C免疫. BC:分化为浆C,体液免疫. KC:借助Fc受体杀伤靶C。 NKC:不需借助抗原刺激即能杀伤某
些肿瘤C.
2020/11/4
21
单核C (EM)
Monocyte
单核C (LM)
RBC缗线:多个RBC叠连在一起,呈串钱 状。
2020/11/4
4
红C光镜(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
染色方法:Wright 或 Giemsa染色。
2020/11/4
5
扫描 电镜
2020/11/4
6
红C
大小:直径为7.5-8.5 um。 形状:双凹圆盘状。 结构特点:无核,无C器, 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内含物:充满血红蛋白(Hb)。 数量: 350万-550万/mm3。
趋化作用
释放颗 粒内物质
变形运动 减弱过敏反应
杀伤寄生虫
2020/11/4
15
嗜碱性粒CE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CL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2020/11/4
16
嗜碱性粒C(1)
数量:最少,0-1%. C核:不规则,多呈“S”形. C质:蓝紫色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
Monocyte
微绒毛
2020/11/4
22
单核C(1) (Monocytes)
数量:3-8%. 大小:血液中最大的C, C核:肾形,马蹄形,着色较浅. C质:丰富,弱嗜碱性,灰兰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化脓脓性性炎炎症症时时,, 中性粒细胞数目 是中增性多粒还细是胞数减目少增多
2020/9/26
(二)嗜酸性粒细胞 ( eosinophil )
➢直径:10~15µm ➢常分2叶 ➢胞质充满粗大、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
嗜酸性颗粒
EM:颗粒为特化的溶酶体。
核(分2叶)
(含特殊颗粒)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无粒白细胞
(无特殊颗粒)
2020/9/26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020/9/26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
➢直径:10~12µm ➢核:杆状或分叶状,2~3叶者居多 ➢胞质:染成粉红色,含许多淡红色细小颗粒。
2020/9/26
血细胞的分类及正常计数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白细胞 (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
(4.0~10)×109 /L
红细胞
血细胞
(一)血浆( plasma ): 约占血液容积的55%。
pH:7.35 ~ 7.45
主 水(约占 90% )
要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成 分
脂蛋白、酶、激素、糖、维生素、无机盐等
血清
血中不加 抗凝剂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血液凝固,
2020/9/26
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2020/9/26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具有一定弹性和形态的可变性。 柔软的红细胞膜通过锚蛋白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网
架上,称红细胞膜骨架,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血影蛋白为长条状可弯曲的四聚体
红细胞膜的网架结构是能够活动的,故红细胞的形状也随网架的活动而变化
2020/9/26
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维持依赖ATP的供能和渗透压的平衡, 若ATP缺乏或渗透压改变,则不能保持双凹圆盘状。
2020/9/26
长方形结晶体
颗粒含
一般溶酶体酶 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功能:抗过敏和抗寄生虫
? 患过患敏过性敏疾性病疾或病寄或生寄虫生病虫时病:时:
嗜酸粒细胞数数目目增( basophil )
(二)血细胞( blood cell ): 约占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020/9/26
➢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
瑞特(Wright)或姬姆萨(Giemsa)染色法
染色液含:伊红、美蓝、天青
可显示
嗜酸性结构 嗜碱性结构 中性结构 嗜天青结构
➢血象:临床上对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 蛋白含量的测定称血象。
➢临床意义:作为了解红骨髓造血功能 和贫血疗效的一种指标。
2020/9/26
二、白细胞 (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
➢球形、有核、有细胞器。 ➢从骨髓进入血液,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
➢分类:根据胞质中有无特殊颗粒分为两大类。
有粒白细胞
三、血小板( blood platelet )
(100~300)×109/L
2020/9/26
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计数
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单核细胞:3%~8% 淋巴细胞:25%~30%
2020/9/26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光镜图片
2020/9/26
特殊颗粒 较小,是分泌颗粒
嗜天青颗粒 较大,是溶酶体
电镜图片
特殊颗粒:为分泌颗粒,占颗粒总数的80%。
碱性磷酸酶
含 吞噬素
溶菌酶
具有杀菌作用
嗜天青颗粒: 为溶酶体,占颗粒总数的20%。
酸性磷酸酶
含 髓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能消化被吞噬的细菌和异物
功能:具有趋化性,能吞噬细菌和异物 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菌后死亡 脓细胞
❖红细胞的寿命 ➢平均约120天 ➢衰老的红细胞在脾和肝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2020/9/26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体较大。 ➢正常值:成人: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新生儿:占红细胞总数的3~6% ➢特点:胞质含少量核糖体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
◆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人类血液中有抗异型血的天然 抗体,若错配血型,首次输血 可致溶血(hemolysis)。
2020/9/26
A
B
AB
O
❖红细胞的生理变化(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
婴儿>成人
运动>安静
高原>平原
❖红细胞的病理变化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Hb溢出,称溶血。 贫血:RBC数量<3x1012/L;Hb含量<100g/L
第五章 血液和淋巴
2020/9/26
目的要求
一、熟悉血液的组成。 二、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2020/9/26
血液(blood):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液态组织,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7%-9%,总量约 5 L。
一、血液的组成
加入抗 凝剂
血浆
血细胞
2020/9/26
血浆(细胞间质)
白细胞 血小板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影蛋白分子有遗传性结构异常 球形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不具有能活动的网架, 在血流中易破坏, 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2020/9/26
2.红细胞膜上有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 (一种嵌入糖蛋白,构成人类ABO血型抗原系统) A型血:膜上有血型抗原A (血浆中含抗B抗体) B型血:膜上有血型抗原B (血浆中含抗A抗体) AB型血:膜上均有血型抗原A和B (血浆中不含抗A和抗B抗体) O型血:膜上均无血型抗原A和B (血浆中既含抗A又含抗B抗体)
直径:约7~8.5µm 形态结构:
➢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薄,周缘厚,
故中央着色浅,周围着色深。
➢ 无核,无细胞器。
双凹圆盘状的形态使红细胞 表面积增大约25%。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Hb), 染成桔红色。
血红蛋白含量:
成年男性:120~150 g/L 成年女性:110~140 g/L
功能:结合、运输O2和 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