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卢布重演98年崩盘一幕 俄央行疯狂加息650个基点
卢布重演98年崩盘一幕俄央行疯狂加息650个基点俄罗斯央行临时开会决定将基准利率从10.5%上调至17%,之前俄罗斯卢布创下16年最大跌幅。
央行表示,该决定从12月16日起生效,旨在阻止卢布贬值势头和抑制通胀风险。
俄罗斯央行北京时间周二(12月16日)早间发布的公告称,加息以遏制卢布贬值和通胀风险。
此举是回应周一美元/卢布上涨12.93%,且该货币对自11月以来累计上涨51%;美元/卢布做出反应,下跌7.7%,报55.70,为11/12月涨势的38.2%回档支撑位。
俄罗斯2014年已经六次加息,之前投入超过8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卢布是今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本月呼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外汇投机分子。
因为3月份入侵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因油价挫至五年半低位,威胁俄罗斯经济,卢布兑美元周一首次跌破60卢布关口。
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主要出口创收来源,同时美国加强对俄制裁,也令后者的经济“雪上加霜”。
有关加强制裁的议案料将在周五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俄罗斯政府本月表示,这一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在2015年料将萎缩0.8%,这将是2009年以来首次衰退。
卢布创1998年来最大跌幅俄罗斯卢布兑美元周一大跌约10%,创1998年来最大跌幅,俄罗斯资产全线下滑,使得俄罗斯央行的能力受到考验,并给总统普京带来重大挑战。
交易商称,卢布重挫迫使央行周一干预汇市。
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已下跌50%。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实行新制裁、油价大跌以及对卢布贬值的单向押注,对卢布造成打压。
彭博新闻社文章称,俄罗斯将不可避免地重演1998年的货币贬值和债务违约。
12月初以来,干预汇市几乎变成俄罗斯央行的日常工作。
但加息以及央行高官的强硬讲话都未能阻止卢布跌势。
普京的支持率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他能够提供稳定和繁荣,但卢布下跌令他的支持率面临风险。
卢布暴跌推高本就飞升的通胀,并且损害了俄罗斯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
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
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
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
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
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
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
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始于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暴跌,不免让人想起1998年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形。
那场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堪称空前,在俄罗斯人的心底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更不愿重演的噩梦。
政府危机点燃导火索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率先爆发,但俄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卢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也没出现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的现象。
反而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近7年的持续衰退后,于1997年出现稳定迹象,当年GDP增长在改革以来首次出现正数(0.4%)。
正当国内外期待1998年“经济回升年”到来的时候,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波。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坚持把以稳重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革职。
有分析称,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叶利钦个人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资本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于是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切尔诺梅尔金革职,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围绕新总理人选,各方争执不下。
4月24日,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相当于宣布破产,少收税款30亿美元,令原本就拮据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只有35岁,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虽然1997年俄罗斯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遏制经济下滑等方面取得成效,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国家预算年年入不敷出,赤字剧增,债台高筑。
最终政府发生支付困难,严重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恐慌。
股市频现“黑色交易日”从5月13日开始,俄罗斯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市暴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27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三”。
在恐慌心理影响下,人们纷纷抛售卢布,争购美元。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然后影响到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
那是相当可怕的一场危机。
但是我作为经济日报的常驻莫斯科的记者,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亲历过一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害,却是触目惊心的。
那是1998年的8月17日,当时的基里延科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
为此,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年至2000年的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
而从这一年的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为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将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中央银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凡是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劵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而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在此之前,俄罗斯政府曾号召持有国债劵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债劵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劵,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廖廖,同意转换的债劵,仅有44亿美元,没有解决内债清偿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凡是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外汇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一律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转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即国债。
刊登政府有关决定时,莫斯科各大报纸所加的标题是:《允许卢布下滑》、《措施别出心裁》、《政府束手无策》、《俄罗斯宣告破产》等等。
反应是消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意识到,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而来。
(一)危机起因这场危机的爆发应在预料之中。
凡是注视俄罗斯经济情况,特别是金融情况的人,早已估计到,政府至今执行的财政金融政策难以为继,必将失败。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
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
升值150%。
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
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
金融经典案例
金融经典案例金融经典案例是学习金融学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它们以真实的情况为基础,阐述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变化和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为三个步骤,介绍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金融经典案例。
第一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金融经典案例之一。
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随后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整个金融体系陷入恐慌状态,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或严重受损。
在这次严重的危机中,很多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风险管理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其次,政府应该采取紧急行动防止金融危机蔓延。
最后,金融机构应该保持透明度,使人们对其业务运作从始至终都清楚了解。
第二步: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涉及到欧元区内多国金融市场,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在这次危机中,希腊的债务危机波及整个欧元区,导致欧元区的信用评级下调,进而引发了像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其他债务问题国家的市场动荡。
这次危机是由于政府和私营企业都有高额的债务,而国际市场上又缺乏投资机会,而导致的。
教训是清楚的:各国央行应该对这种类似的危机保持警惕,投资者应该对不同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投资组合应该分散市场风险。
第三步: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导致的影响更为严重。
政府无法支付国外债务,货币贬值,导致大量企业破产。
许多外国投资背负沉重的损失。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稳定和公共支出是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关键因素,而脆弱的政治情况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结论金融经典案例以其教育性和知识性而闻名,对我们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和金融体系中其他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历史的教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见识及方寸明买的金融人。
案例十六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
案例十六: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成立于1994年2月,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自创立以来,LTMC一直保持骄人的业绩,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场中性套利"即买入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被高估的有价证券。
LTMC将金融市场的历史资料、相关理论学术报告及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系统模型,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及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套利活动,LTMC凭借这个优势,在市场上一路高歌。
1996年,LTMC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LTMC模型预测,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LTMC的预测惊人的一致,LTMC获得巨大收益。
LTMC的数学模型,由于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隐患: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其投资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谓Black-Scholes-Merton公式仍以正态分布为基础(这是因为该公式涉及Wiener过程,而Wiener过程的定义涉及正态分布),故“长期资本”的风险投资策略仍以“线性”和“连续”的资产价格模型为出发点。
具体来说,该对冲基金的核心策略是“收敛交易”。
此策略并不关心某一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是升还是降,而是赌在相关股票或债券的价格向“常态”收敛上。
“长期资本”的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券。
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
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9、1998 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1998 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多重危机。
在3 月23 日叶利钦总统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以后,在俄罗斯的经济领域中,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而在全社会范围中,则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并发的局面。
与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所罕见的。
9 月普里马科夫新政府的成立,避免了一场政权危机。
但是,它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领域出现的多重危机并存的局面。
1998 年将以“经济下降年”而载入俄罗斯的史册。
经济危机的基本状况如下:一、生产大幅度滑坡据俄官方的数字,1998 年第1 季度俄罗斯经济有所增长。
但从4 月份起整个经济停止增长,并且逐月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下降0.5%;1-7 月下降1.1%,其中,7 月份下降4.5%;1-8 月下降2.1%;1-9 月下降3%,其中,9 月份下降9.9%。
据俄政府、中央银行及有关机构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9%。
1.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创近几年来“最高记录”工业产值1-7 月下降1.3%,其中,7 月份下降9.4%;1-8 月下降2.6%,其中8 月份下降11.5%;1-9 月下降3.9%,其中,9 月份下降14.5%。
其下降幅度创1994 年12 月以来的“最高记录”。
原来保持增长并支撑着经济的原材料生产部门出现颓势,难以继续支持经济。
上半年,煤炭工业产值下降0.3%,石油工业产值下降0.4%,石油加工工业产值下降7.4%,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1/3 以上。
下半年,这些部门继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
1997 年亏损企业约占全部的46%,而1998年8 月,亏损的比重,在工业中已占70%,在农工综合体系统中已占90%。
2.农业遇到罕见的灾年1998 年是俄罗斯少有的农业歉收年。
农业产值上半年下降16%;1-9 月下降9.4%,其中,9 月份下降15%。
98年俄危机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1、外资抽逃 、 2、卢布急剧贬值 、 3、国债收益率飙升 、 4、银行挤兑 、 5、居民抢购 、
解决方案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以货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 以股抵债, 以股抵债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这相当于卖国 这相当于卖国,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 这相当于卖国,也就是中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3.外债资本化。 外债资本化。 外债资本化
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 年俄罗斯债务危机 起因(五大原因) 起因(五大原因) 经过(三次金融风波) 经过(三次金融风波) 结果及影响
原因
继承的大规模前苏联外债 财政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畸形的经济结构 97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亚洲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
俄罗斯中央及地方债务在最高峰时占 GDP10%,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中央 ,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总额低的个人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基础建设又 由地方政府负担, 由地方政府负担,入不敷出让地方政府被迫截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1998年8月短期国债已超 月短期国债已超3500亿。整个 年 年 月短期国债已超 亿 整个90年 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代,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形容。 形容。
畸形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步走向以 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 产业结构畸形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 受到冷落, 受到冷落,人力物力财力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至重工业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冷战的 军备竞赛”结束后, “军备竞赛”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则基本依 赖能源产业。 赖能源产业。 2.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俄罗斯 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 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 俄罗斯70%出口为能源和 出口为能源和 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原油价格可以说是衡量俄罗斯经济血脉质 量的重要指标), ),30%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量的重要指标), 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金融经典案例
金融经典案例金融经典案例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者的研究对象,也是广大投资者和普通人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
下面列举了10个金融经典案例,以供参考。
1.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次崩盘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财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股市泡沫的危险性,以及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和监管不足的问题,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4. 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导致了巴林金融市场的崩溃。
这个案例揭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作用。
5. 2001年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导致美国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揭示了政治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性。
6. 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导致英镑贬值。
这个案例揭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市场对政策的反应。
7. 2006年中国股市泡沫2006年,中国股市泡沫破裂,导致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揭示了股市泡沫的危险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作用。
8.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9.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导致欧元区动荡。
这个案例揭示了债务危机的危险性,以及欧洲联盟的作用。
10.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俄罗斯金融危机过程
❖ 8月27日,莫斯科交易所开盘时,买入价为8.2卢布 兑1美元,而卖出价为9.5卢布兑1美元,甚至有人喊 出12卢布兑1美元的高价。造成交易所开张仅10分钟 就被迫关门,央行随即做出了无限期推迟外汇交易所 的规定。
❖ 一家排名前20位的商业银行因财务发生问题,被 中央银行临时接管。
❖ 关于全俄罗斯最大的电力公司“同意能源系统” 外资参股限制法律出台,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俄 罗斯石油”首次私有化招标失败。
98年7月前 政府:“稳定经济的一揽子计划”
1
5.19 俄罗斯中央 银行决定把银行的 贴现率从50%提高 到150%
❖ 这项政策,无异于宣布俄罗斯政府丧失偿债能力,政 府在财政上频临破产。而政府关闭和冻结债市,将短 期国债转换成利率较低的长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沉重 地打击了大部分资金在债市运作的金融工业巨头,使 银行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陷入瘫痪。
❖ 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卢布贬值后,莫 斯科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的价格扶摇直上。
❖ 7月初以来持续动荡和股市下跌的俄罗斯金融市场13 日发生积极变化,二级短期国债券的年收益率降到 111.7%,比7月10日下降16%。
❖ 7月2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将财政部在央 行账户上的一笔15亿美元划掉,从而使俄罗斯政府 在一星期内无法履行其对地区、工矿、军队及其他靠 预算拨款单位的义务。
❖ 基里延科上台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危机阶段,发生了尖锐的债务危机和税 收危机,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许多地区和企业的职工 数月领不到工资,西伯利亚部分煤矿工人罢工,给国 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索罗斯折戟俄罗斯
他是看空俄国货币,在期货市场卖空卢布,他的判断是准确的,但是俄罗斯宣布禁止所有外汇资金出去,许多基金因此无法实现其赢利,甚至无法实现远期和约,因此大蚀其本,不少对冲基金因此而破产...
索罗斯因此对俄罗斯大失所望。他曾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投资计划。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索罗斯又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放弃继续支持俄罗斯,因为外国的机构与私人投资者,已失去影响俄罗斯行事方向的能力。他说:“我个人认为,现时在俄罗斯的政治发展方向走错了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抽身而出,不要再为俄罗斯做什么事情。”
索罗斯在俄被卷入1998年的金融风暴,损失20亿美元,为此他曾宣布终止对俄投资
实际上,索罗斯最感兴趣的是在俄罗斯投机赚钱。1997年,他认为时机到了。索罗斯向俄罗斯电信投资公司投资了10亿美元。这家公司是俄罗斯著名财团———“桥”集团的成员,索罗斯通过获得“桥”集团四分之一的股份,与俄罗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些金融寡头合作,开始大举进军俄罗斯,搅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企图大赚一笔。不想,他却反被卷进了1998年8月的俄罗斯金融风暴之中。
俄爆发危机前,索罗斯感到大事不妙,曾几次主动向俄美官员打电话,后来他投书《金融时报》,目的是为了唤醒西方七国支援俄政府全力救急,以避免自己的投资陷入泥潭。信件引起多方注意,但各界只关心他支持卢布贬值的内容,而不是他建议的联系汇率制,结果俄央行限制卢布兑换,立刻对金融市场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索罗斯一再宣称,俄金融市场震荡绝非因为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所致,但他不否认,国际资本炒作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因之一。索罗斯坦承自己陷入俄国家电话控股公司是其投资事业中最大的败笔。在俄罗斯市场索罗斯亏损达20亿美元。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 (4)有效地增强本币的信誉,提高金融市 场化程度,积极推行汇率制度改革。俄罗 斯金融危机与其他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有 一个共同的教训,就是在金融市场化不充 分的情况下,过早开放了资本市场,面对 国际资本的进入,其汇率、利率无法及时 做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浮动,从而引发 了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市场同属于新兴 市场,在体制和监管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 而开放资本市场,不仅需要充足的外汇储 备作后盾,更需要金融市场的完善、货币 价值的稳定和灵活有效的汇率体系。亚洲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 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我国金融进一步 扩大开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2)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开放条件下的经济 独立问题。在对外开放中过于强调“经济 独立”和“避免依赖”,俄罗斯政府在利 用外资时更愿意举借外债,而没有将更多 的注意力放在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立完 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上。在1998年金 融危机爆发前的5年多时间内,俄罗斯吸引 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不足100亿美元,而外债 总额却达到了1 300多亿美元,占GDP的 29.5%,大大超过了经济安全指标规定的 25%的危险值。与此相反,中国在对外开 放中始终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努力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在条件成熟 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外国直接投资的范围 和领域,既提高了就业率,又增加了财税 收入和外汇收入。比较起来中国的做法更 为成功。
• 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危机是由从1997年10 月到1998年8月期间的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 的。其特点是,金融波动的周期间隔越来 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 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并波及全球, 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 •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 1997年10月28日 至 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 “休克疗法”改革后,经济出现连年下降, 直到1997年才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小,只 0.8%。由于1996年起实行对外资开放政 策,1997年成为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 多的一年,达1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总额 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 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为金融 危机埋下了隐患。
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市场回顾
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市场回顾1998年8月17日,星期一。
俄罗斯政府宣布,他们将延期偿还他们所欠的所有债务。
俄罗斯政府做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决定,他们将优先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将偿还给西方债权人的钱延期支付,并不在海外市场上支撑卢布汇价。
简而言之,他们决定放任卢布贬值。
而且,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到期债务来说,俄罗斯政府违约了,而以前他们曾经一再保证,这两种情况都绝对不会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以后,俄罗斯政府再度宣布,他们将延期偿还相当于135亿卢布的到期债务。
俄罗斯政府的这一下,不仅使国际金融界的游戏规则变得荡然无存,更严重的是,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程度,甚至比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达到最高峰时还要严重;而且,即使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拉丁美洲各国政府也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本币。
至少在最初时刻,市场反应还是一片静寂。
但很快,墨西哥和巴西债券就应声而跌了;日本和其他新兴金融市场的地位被进一步动摇了;但在美国,道琼斯指数不跌反升,而升幅高达150点。
于是,根据1992年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国各大银行很快宣布,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一切都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
大通曼哈顿银行——其股价在6周之内几乎跌掉50%——的首席信贷官罗伯特.斯特朗充满信心地对一位华尔街分析师说:"我不认为俄罗斯会对大通曼哈顿银行或其他美国银行造成很大问题。
"确实,就俄罗斯的债务总量来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不过只是一个委内瑞拉而已。
但事实是,俄罗斯绝对不是另一个委内瑞拉!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核国家是不会违约的。
所以,等到俄罗斯真的违约以后,整个市场的一个信念——国际金融警察会在出现问题时挺身而出,将一切灾难消弭于无形——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采取过有效的行动,来解决俄罗斯的债务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罗伯特.鲁宾没有,甚至连7过集团也没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7国集团商量了老半天,最终做出的决定却是:袖手旁观。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一、进程与原因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
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
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1998俄罗斯步履维艰的一年
作者: 丛鹏
作者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国际论坛
页码: 57-64页
主题词: 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国家杜马;叶利钦;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新政府;联邦政府;
国内生产总值;议会党团
摘要: 在刚刚过去的1998年,俄罗斯接连两易政府,两次爆发金融危机。
在政治、金融、经济多重危机与社会持续动荡交织而成的困境中,俄罗斯跋前踬后,步履维艰,并使1998年以危机频仍为特点,在其历史上重重地抹上了一笔。
总理易人 政局动荡去年3月2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出人意料地解散了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理由主要有两点:1为了“使经济改革具有更大的动力和效果”。
虽然“本届内阁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但是“没能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尤其
是“政府近来明显缺乏创新精神,缺少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点子”,而没有这种创新意识,是“根本不可能推进经济发展的”,因此“国家需要一个能够取得巨大成果的新的政府班子”。
〔1〕2委托卸。
[转载]90年代末,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始末(理论代替不了经验,读史有学问)
[转载]90年代末,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始末(理论代替不了经验,读史有学问)原文地址:90年代末,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始末(理论代替不了经验,读史有学问)作者:changstar521概括起来原因有下:第一,俄罗斯改革,导致大量外资涌入,但是直接投资较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占较大比重的韩资撤资,其他外资跟着撤出。
第二,政治不稳定,总理换来换去,政府改革政策多变,导致外国资本信心不足,使得俄罗斯卢布大量贬值,国债价格大跌。
第三,俄罗斯经济基础不牢,税收结构不合理,导致税收不足,石油价格下降,外汇储备减少,政府连年赤字,又由于外国信心不足,发债成本巨高,发债都为短期,风险累计。
第四,民众信心严重不足,通过发行新债券缓解危机根本行不通。
卢布大量贬值,外国纷纷要求提前偿还。
因此,在税收不足,无法还钱;信心不足,无法发行新债;卢布大跌,外储不足,无法干涉汇率;短期债务居多的情况下,只能违约。
俄当时的内外债务总额不算高,还未超过GDP的44%。
其主要问题是还债集中,短期债务缺乏偿债能力,当时俄债务构成中绝大多数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债,近三年间将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
由于3~4月间的政府危机,增加了居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购买国债大量减少。
1998年4月俄发行国债不到200亿卢布,而当月还本付息高达367亿卢布,借新债已抵不上还旧债,财政更加紧张。
当时测算,1998年下半年内每月需归还310亿卢布,如新的国债乏人购买,税收又困难,则还债额要超过国家月收入的40%。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投资者对其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信心不足。
因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难以立竿见影,反映在债券上外资不愿购买俄有价证券,相反还抛售手中的证券。
俄报称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证券市场上,原苏联欠外国商业银行的旧债券的价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发行的欧洲债券只值一半。
8月11日,俄国内证券市场的短期国债券收益率激增至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情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
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
升值150%。
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
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
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
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
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4.金融危机不仅冲击金融市场,恶化人民生活,还殃及整个国民经济。
1997年俄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分别回升0.8%、1.9%和0.1%,1998年分别下降5.5%、6%和10%;1997年俄外贸额增长1.5%,1998年下降12%~13%;1997年通胀率为11%,1998年超过70%;1997年俄吸收外资105亿美元,1998年仅为30亿美元。
5.俄罗斯金融危机在全球引起震动,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一些与俄罗斯相似的石油出口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延等均受到很大冲击,至8月底,这些国家股票平均下跌30%,而拉美和东欧国家的金融动荡又波及到欧美国家,8月27日,西欧国家股票市场价格平均下跌4%。
俄政府实行的“对外延期支付”和强制性“国债重组”,对与俄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关系的西方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初步统计,到8月24日,属“延期支付”范畴的俄商业银行对西方银行债务为192亿美元,俄企业的欠债为60~80亿美元,而根据8月25日公布的强制性“国债重组”方案,西方投资者称他们在此项的投资“将损失70%”。
受上述两项“非常措施”的影响,凡对俄有债权关系的西方银行的股票在8月17日以后均大幅下跌,尤以对俄银行贷款高达180亿马克左右的德国商业银行为甚,对俄有直接投资以及大量出口的俄罗斯的国外企业也不例外。
二、原因俄罗斯发生金融危机的政治导火线是两次政府更迭,它使全国处于无政府或政府不稳的状态长达半年之久。
外商因此对政府信心不足,从俄撤走大量资金,从而加剧了金融危机。
基里延科政府的决策失误也是导致卢布汇率暴跌、股市狂泻、居民挤竞存款、抢购美元和商品等危机现象的原因。
1.财政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直接根源如果我们把俄罗斯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视为近年来新兴市场危机的一部分,那么,其产生的根源与其他新兴市场通常的“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呆账、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过于庞大等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认为俄罗斯这场金融危机的最根本起源在于其内债市场的崩溃,而在此背后的直接原因则是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
自90年代初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俄罗斯在调整其传统的以军工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少数石油、天然气及有色金属等大型生产企业仍是其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能源、原材料及军火出口所换取的外汇则用于大量进口食品和日用品,并且这种进口依赖较改革前更为严重。
在这种经济结构下,1998年以来世界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对俄罗斯的出口收入形成巨大打击,进而使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加剧了财政收支的失衡,最后导致财政对预算拨款部门的工资及社会退休金的大量拖欠,引发了社会动荡。
是尽快抑制社会动荡的继续激化,还是将仅有的财政收入用于偿还到期国债,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俄政府选择了前者。
财政收支失衡除了受收入来源减少的影响外,俄税收工作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俄税收制度苛刻复杂,税率极高。
但事实上每年能够征收的税金总额却又相对减少。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纳税,特别是不愿交纳所得税。
具有公民意识而诚实纳税的企业会发现,如果继续按照现行税率纳税,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俄我斯的税制事实上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由于税收无法满足财政需求,税局便相应提高税率和增加税项,这样一些企业更是避税若火,有些企业甚至将生产活动转入地下,因而影响了税收,加剧了财政收支失衡。
2.俄金融市场及银行体系的非均衡发展决定了危机的迅速蔓延和恶性循环俄罗斯的债市、股市以及新兴商业银行体系都是随着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正如其改革中所贯穿的“休克疗法”的激进思想一样,它们的起步和发展一直都处在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之下,由此形成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主要体现为:其一,俄罗斯的股市从90年代初开始就对外资开放,1994年非居民被允许进入短期国债市场,1996年,外资可同时参与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在对外资迅速开放的同时,俄罗斯国内始终未能培养出足够的内部投资者,从而造成了外资对其债市和股市影响力相当大,外资在俄国债市上占有30%的份额(约200亿美元),在股票市场上占有20%的份额(约100似美元),而这必然导致它们对外资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其二,过于依靠短期国债的债市结构不合理。
按8月初卢布汇率计,各类债券的发行总额约为650亿美元,其中居民法人持有近450亿美元。
在俄3种主要债券(短期国债、联邦债券和市政债券)中,短期国债约占3/4,其中又以6个月期和3个月期为主。
这样,在市场形势恶化的条件下,偿债压力不仅庞大,而且集中,从而加速了“金融金字塔”的崩溃。
再者,俄央行在对商业银行资金投向上没有任何监管限制,包括国家“储蓄银行”在内的众多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银行因此而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以致在危机爆发后极大地丧失了保护储户利益的能力,使得危机迅速向普通居民扩散,反过来,居民的挤提更加速了银行走向破产,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最后终于酿成了一场全面危机。
3.俄央行在政策选择、调整上的失误或延误致使其失去了阻止危机深化的时机首先,俄央行在债市的发展上从一开始就未能采取谨慎的态度,不仅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过多的状况没有及早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而且在其本身外汇储备并不丰厚的情况下,将相当一部分储备用于短期国债投资,一定程度上对债市上“金融金字塔”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在1997年12月初市场形势转坏的情况下,俄央行又以维护卢布稳定为由,宣布“放弃对债市的支持”,我们认为这对后来市场的一步步恶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为这一表态不仅令市场对俄央行的干预能力产生严重怀疑,而且更使债市这一俄金融市场的重心从此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危机爆发后颁布的强制性“国债重组”方案中又规定“俄央行持有的短期国债不属重组范围”,这当然可以理解为“是为了避免央行破产”,但若以市场公平原则衡量,众多的商业银行则成了更大牺牲者,对于这一非议,俄央行恐怕无法否认。
其次,俄央行在卢布汇率制度调整上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1998年年初,基于对当年GDP和通胀率的较乐观估计,卢布兑美元“汇率走廊”被定为6.2,上下浮动不超过15%,但在上半年财政、国际收支及市场投资气氛均明显出现恶化的情况下,俄央行并未及时对“汇率走廊”作出相应调整,相反,为维持该“汇率走廊”的运作,一次次耗费为数不多的储备,以致到最后不得不完全放弃干预,这对市场信心的彻底崩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俄央行对卢布的贬值压力未有足够的估计,因而长时间固守“汇率走廊”,对大量从事外汇远期合约和外汇期货业务的商业银行形成误导,使其在履约时要承受因卢布实际贬值超过“汇率走廊”范围而造成的损失。
据悉,正是由于这部分损失相当大,俄银行对外汇远期合约和外汇期货合同的履约已被划入“延期支付”范畴。
4.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此次俄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国际投资者对投资风险进行了重大调整。
高收益、高风险的新兴市场首先受到波及。
1997年秋季以来,俄罗斯金融市场由于韩、日等国外资的撤离,引发了外资撤离的浪潮,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丧失殆尽,导致卢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一度曾跌破了俄央行原定的“汇率走廊”上限。
后由于央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及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才得以回升并趋于平稳。
随后,在1997年底至1998年初,由于外资撤离,导致债市、股市告急,至5月份危机再起高潮,债市、股市几近崩溃的边缘。
后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诺提供226亿美元贷款援助,局势才得以基本稳定下来。
至8月中旬,金融市场又骤起波澜,汇市严重吃紧,俄政府与俄央行被迫于8月17日联合宣布放宽卢布“汇率走廊”,卢布兑美汇率由原来的在6.2的基础上下浮动15%变更为6.9~9.5,实质上大幅放宽了“汇率走廊”的上限。
这一措施事实上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致使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卢布汇率直线下跌,多次出现跌破俄央行新规定的“汇率走廊”上限,使得俄央行被迫强制性停盘,宣布交易无效。
9月2日,俄央行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宣布不再支持汇率走廊。
三、启示俄罗斯金融危机应当说是亚洲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延续,从其影响的深度和持续的时间来看,都堪称是俄独立以来最为强烈的金融震荡,它对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刚刚露出一丝生机的俄国经济再度跌入衰退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