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华东师大版(2021年整理)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课题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三维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
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重点目标 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难点目标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导入示标 1。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c bx ax (a ≠0)2。
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问题 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
2万册。
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思考、讨论: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
22.1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基本形式、适用范围以及解法等内容。
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掌握判别式的计算方法,能够判断方程解的情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四、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教学过程5.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找出其中的难点与疑问。
5.2 导入新知识•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一元二次方程。
5.3 讲解新知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5.4 练习与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5.5 拓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5.6 提高•针对一些解法困难的问题,给出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六、课后练习•练习册第22页1~10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在授课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有些陌生,需要通过分组训练和个人指导来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课堂练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修正和纠正。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 22.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图23.1.1我们是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再将圆划分成一个个扇形,上图23.1.1就是反映学校学生上学方式的扇子形统计、说出上右图中的圆心解、优弧、劣弧。
1、将图形23.1.3中的扇形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得到图23.1.4中的图形,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形,发现AOB =∠,AB AB =。
实质上,AOB ∠确定了扇形AOB 的大小,所以,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图23.1.3图23.1.43)如图,在⊙AB ︵=AC ︵,∠B =70(第4题)=CD ︵=DE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圆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由圆的对称性又得出许多圆的许多性)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3)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圆心角、弧、弦关系图 23.1.5图 23.1.6试一试如图23.1.7,如果在图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 垂足为P ,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 对折,比较AP 与PB 、AC ︵与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例截面如图示,如果油面宽是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何困惑?究竟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呢?像图(3)中的解就叫做圆周角,而图(2)、(4)、(5)中的角都不是圆周角。
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归纳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圆周角。
(顶(第1题)图23.1.9图23.1.10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由上述操作可以猜想:在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任意一个圆周角的大小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如图使折痕经过圆心况:(1)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内部,(3)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实
(2)若销售定价为x元,那么商店可以获利元.
【分析】
(1原定价52元是增加还是降低?利润(获利)可以怎样计算?
(3)问题1中,若商店希望获利2000元,则应进货多少台?销售定价为多少?
思考:
(1)本题如何设未知数较适宜?所列方程是什么?
(2)所列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如何解释?
1.某商场一种商品的进价为每件30元,售价为每件40元.每天可以销售48件.为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降价促销.经调查,若该商品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销售8件,那么每天要想获得512元的利润,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
分层作业:
A层:P40,1
B、C层:P42,1,3
教师直接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原与生活又应用与数学
。
学生自愿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必要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的知识
教师引发学习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教学反思
课题
实践与探索-利润问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自主学习内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k)2=b(a≠0,ab≥0)的方程.2. 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解:(方法1)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5,x2=-17.(方法2)原方程可变形为(x+1)2-256=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1+16)(x+1-16)=0,即(x+17)(x-15)=0.所以x+17=0或x-15=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5,x2=-17.【教学说明】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2)y2+2y+1=24;(3)9n2-24n+16=11.解:(1)直接开平方,得3x+1=±7.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317-±. (2)原方程可变形为(y+1)2=24. 直接开平方,得y+1=±62.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62.(3)原方程可变形为(n -34)2=911. 直接开平方,得n -34=±311.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3114 . 【教学说明】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n ≥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掉负根.例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 2-4x =0; (2)3x (2x +1)=4x +2; (3)(x +5)2=3x +15. 解:(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5x -4)=0. 所以x =0或5x -4=0.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0,x 2=54. (2)原方程可变形为6x 2-x -2=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6(x -32)(x +21)=0.所以x -32=0或x +21=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32,x 2=-21.(3)原方程可变形为x 2+7x +10=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2)(x +5)=0. 所以x +2=0或x +5=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5,x 2=-2.【教学说明】解这里的(2)(3)题时,注意整体化归的思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 -1)2-6=0; (2)x 2-4x +4=5; (3)(x +5)2=25; (4)x 2+2x +1=4. 解:(1)x 1=1+2,x 2=1-2. (2)x 1=2+5,x 2=2-5.(3)x 1=0,x 2=-10. (4)x 1=1,x 2=-3.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 2+x =0;(2)x 2-23x =0;(3)3x 2-6x =-3;(4)4x 2-121=0;(5)(x -4)2=(5-2x )2.解:(1)x 1=0,x 2=-1. (2)x 1=0,x 2=23.(3)x 1=x 2=1. (4)x 1=211,x 2=-211. (5)x 1=1,x 2=3.3. 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 m 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 m. 则可列方程为2πx 2=π(x +5)2. 解得x 1=5+52,x 2=5-52(舍去). 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分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 对于形如a (x -k )2=b (a ≠0,b ≥0)的方程,只要把(x -k )看作一个整体,就可将其转化为x 2=n (n ≥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3. 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 法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探究,掌握基本方法和步骤,合理、恰当、熟练地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整体化归的思想.2. 配方法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 ,且面积为16 m 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设场地的宽为x m ,则长为(x +6)m. 根据矩形的面积为16 m 2,得到方程为x (x + 6)=16. 整理,得x 2+6x -16=0.【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何解方程x 2+6x -16=0?问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现在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 【教学说明】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x +m )2=n (n ≥0),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求解.问题2: 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1)(x +3)2=25;(2)x 2+6x +9=25;(3)x 2+6x =16;(4)x 2+6x -16=0.【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x 2+6x -16=0转化为(x +3)2=25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解:(1)移项,得x 2+6x =16. 两边都加上9,即(26)2,使左边配成x 2+bx +b 2的形式,得x 2+6x +9=16+9, 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得(x +3)2=25. 开平方,得x +3=±5,(降次) 即x +3=5或x +3=-5.解一次方程,得x 1=2,x 2=-8.【归纳总结】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例1 填空:(1)x 2+8x + 16 =(x + 4)2;(2)x 2-x +41=(x -21)2;(3)4x 2+4x +1=(2x +1)2.例2 解方程:(1)x 2+6x +5=0; (2)2x 2+6x +2=0; (3)(1+x )2+2(1+x )-4=0. 解:(1)x 1=-1,x 2=-5. (2)x 1=-2325-,x 2=2325-. (3)x 1=5-2,x 2=-5-2.【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归纳. 【归纳总结】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遵循的步骤: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 (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 -8=0;(2)x 2-4x +2=0;(3)x 2-21x -1=0. 2. 如果x 2-4x +y 2+6y +2 z +13=0,求(xy )z的值. 【答案】1. 解:(1)x 1=1+5,x 2=1-5. (2)x 1=-2+2,x 2=2+2. (3)x 1=41+417,x 2=41-417. 2. 解:由题意知,x =2,y =-3,z =-2. 所以(xy )z=(-6)-2=361.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先创设情境导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来解,从而探索出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熟练运用配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3. 公式法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 会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运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配方法解方程:(1)x 2+3x +2=0;(2)2x 2-3x +5=0. 解:(1)x 1=-1,x 2=-2.(2)无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的题目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具体的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推导下去.探究: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当b 2-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aac b b 242-±-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x =aac b b 242-±-叫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小组展示.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2x 2-4x -1=0; ②5x +2=3x 2; ③(x -2)(3x -5)=0; ④4x 2-3x +1=0. 解:①x 1=1+26,x 2=1-26.②x 1=2,x 2=-31.③x 1=2,x 2=35.④无解.【教学说明】(1)②,③要先化成一般形式;(2)强调确定a ,b ,c 的值,注意它们的符号;(3)先计算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x -12=0; (2)x 2-2x -41=0; (3)x 2+4x +8=2x +11; (4)x (x -4)=2-8x ; (5)x 2+2x =0; (6)x 2+25x +10=0. 解:(1)x 1=3,x 2=-4. (2)x 1=232+,x 2=232-. (3)x 1=1,x 2=-3.(4)x 1=-2+6,x 2=-2-6. (5)x 1=0,x 2=-2. (6)无解.【教学说明】用公式法解方程的关键是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求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 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 公式法的概念.3.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反思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比较观察,交流与表述,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师生的双边活动,适时调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 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 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 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1. 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 2+5x +6=0;(2)9x 2-6x +1=0;(3)x 2-2x +3=0. 解:(1)x 1=-2,x 2=-3. (2)x 1=x 2=31.(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 ,b ,c 的值,再求出b 2-4ac 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 2-4ac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 2-4ac .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x +a b 2)2=a acb 2244-.【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aacb b 242-+-,x 2=aacb b 24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 2-3x -23=0;(2)16x 2-24x +9=0;(3)x 2-42x +9=0;(4)3x 2+10x =2x 2+8x . 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 为何值时,方程(m +1)x 2-(2m -3)x +m +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解:(1)m <41且m ≠-1.(2)m =41. (3)m >41. 【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 +1≠0这一条件.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方程x 2-4x +4=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2. 已知x 2+2x =m -1没有实数根,求证:x 2+mx =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 1. B2. 证明:∵x 2+2x =m -1没有实数根, ∴4-4(1-m )<0,解得m <0.将方程x 2+mx =1-2m 化为x 2+mx +2m -1=0,∴Δ=m 2-8m +4. ∵m <0,∴Δ>0,∴x 2+mx =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 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 【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学生在发现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思维能力.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关系的运用.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观察判断到发现关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态度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 ②设方程x 2+px +q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 1+x 2=-p ,x 1x 2=q ) 2.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 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设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 1+x 2=-a b ,x 1x 2=ac)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这一规律是否成立?试通过求根公式加以说明.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则x 1+x 2=-a b ,x 1x 2=ac .【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求根公式推导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6x -15=0; (2)3x 2+7x -9=0; (3)5x -1=4x 2.解:(1)x 1+x 2=6,x 1x 2=-15.(2)x 1+x 2=-37,x 1x 2=-3. (3)x 1+x 2=45,x 1x 2=41. 【教学说明】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找出对应的系数.例2 已知方程2x 2+kx -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 解:另一根为23,k =3. 【教学说明】此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 =-3代入方程先求k ,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例3 已知α,β是方程x 2-3x -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βα11+; (2)βα22+; (3)βα-. 解:(1)βα11+=-53. (2)βα22+=19.(3)βα-=29或βα-=-29.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3x =15; (2)5x 2-1=4x 2; (3)x 2-3x +2=10;(4)4x 2-144=0; (5)3x (x -1)=2(x -1); (6)(2x -1)2=(3-x )2.2. 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7x 2-12x +5=0B. 6x 2-13x -5=0C. 4x 2+21x +5=0D. x 2+15x -8=0【教学说明】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答案】1. 解:(1)x 1+x 2=3,x 1x 2=-15.(2)x 1+x 2=0,x 1x 2=-1.(3)x 1+x 2=3,x 1x 2=-8.(4)x 1+x 2=0,x 1x 2=-36.(5)x 1+x 2=35,x 1x 2=32. (6)x 1+x 2=-32,x 1x 2=-38. 2. C 【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抢答,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先由学生探究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再猜想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加以推导证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2.1 一元二次方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分清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及系数、一次项及系数、常数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态态度】进一步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和列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矩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只列方程)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可以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设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得+10x-900=0.①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只列方程)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已知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图书数的(1+x)倍,即5(1+x)(1+x)=5(万册).可得出方程:5=7.2.整理可得5+10x-2.2=0. ②二、探索新知1.请回答下面问题:(1)上面两个方程整理后是整式方程吗?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的最高次数是几?(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答:这两个方程(1)都是整式方程;(2)都只含一个未知数;(3)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都是2.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2=5x-3;(2)=4;(3)(x-1)(x-2)=+8;(4)(x+3)(3x-4)=;(5)+2-3=0;(6)+2x=x(+x)+3.分析:(1)、(3)、(4)、(6)需要先整理成最简形式再进行判断.解:其中(1)、(3)是一元一次方程;(2)、(4)、(6)是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2】把方程3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并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3x=2x+4+8.化简,得3-5x-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说明】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具有的两个特征:一是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此外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差异实质上是系数的差异.但同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写出的一般形式可能不同(只是符号不同),一般我们写二次项的系数为正的那个.三、巩固练习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4x+2=0;(2)+x-=0;(3)=0(x,y都是未知数);(4)+x=0;(5)=(x-1)(x+1);(6)=+2.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答案:1.(1)(6)2.(1)原方程变形为=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2)原方程变形为+3=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7,常数项为3.(3)整理,得=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0.(4)整理,得-11=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11.四、应用拓展【例3】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当a≠2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2,b≠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为2,求m.分析:一根为2即x=2,只需把x=2代入原方程.解:将x=2代入原方程,得4(m-1)+6-5m+4=0.解得m=6.五、归纳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形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后作业※1.教材习题22.1第1、2、3题.。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和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2.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2.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用于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例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同时,通过例子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并运用公式法求解实际问题,掌握公式法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公式的运用。
2.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公式法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
3.设计梯度性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公式法的运用,巩固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正确运用判别式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公式法,求解实际问题,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
-学生能够通过听讲、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公式法的内涵和应用。
3.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4.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数学模型、图形展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练习册与评价工具:提供练习册和评价工具,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精品」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2.1 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 叫方程。
叫一元一次方程 叫二元一次方程 分式方程2、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是分式方程的有 ,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
①3x-2=0 ②x 1+2=x ③x+2y=3 ④13221+=-++y y y ⑤s+t=8 ⑥2x +2x-4=0 ⑦2x -x=56二、学习新知自主学习:问题1、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则长为 米,可列方程 ,整理得 ①.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今年的图书为为 万册,明年的图书为 万册,可列方程 , 整理得 ②方程①、②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方程①、②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
方程①、②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点:3.像方程①、②这样的方程中,只含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b,c为常数, ≠0)其中a叫做、b叫做、c为。
实例分析:例1、请分别指出问题1和问题2中两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随堂练习】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0x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范围________.3.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4.关于x的方程(2m2+m)x 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5.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6.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中考连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根为0,求a的值【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A2、1≠a3、13-=m4、是5、3,-2、-46、 ax 2+bx+c=0(a ≠0).中考连线a=-1。
华东师大版中学数学九年级上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掌握用两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3.了解转化、降次思想在解方程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难点:会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即x2 =a,x叫做a的平方根.2.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导入新课【问题1】活动1(学生交流,教师点评)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1)x2=4;(2) x2=0;(3) x2+1=0.【解】(1)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1=2, x2=-2.(2)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1=x2=0.(3)根据题意,得x2=-1,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原方程无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一般地,对于形如x 2=a (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解得 x 1=√a , x 2=−√a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归纳】一般的,对于方程x 2=p ,(1)当p >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2)当p =0 时,方程x 2=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0;(3)当p <0 时,因为对任何实数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p 无实数根. 【问题2】活动2(师生互动) 例1 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 x 2=25; (2) x 2-900=0.【解】(1)直接开平方,得5,x =±即125 5.x x ==-, (2)移项,得x 2=900. 直接开平方,得x =±30, 即x 1=30, x 2=-30. 即学即练 对照例1中解方程的方法,你认为怎样解方程(x +2)2=25?【解】(x +2)2=25(1),25,x +=±所以x +2=5或x +2=-5(2). 所以方程(x +2)2=25的两个根为123,7.x x ==-【题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上面的解法中 ,由方程(1)得到(2), 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 方程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例2 解下列方程: (1)(x +2)2=7 ;(2)(2x+3)2=16;【探索思路】(引发学生思考)(1)只要将(x +2)看成是一个整体,就可以运用 直接开平方法求解.(2)解题方法同第(1)小题. 【解】(1)由题意知x +2是7的平方根,教学反思∴x+2=即x+2或x+2=∴12x=-,22x=-.(2)由题意知2x+3是16的平方根,∴2x+3 =±4.即2x+3 =4或2x+3 =-4∴x1=12,x2=72-.【总结】采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法只适用于能转化为x2=p或(mx+n)2=p(p≥0)的形式的方程,可得x=或mx+n=.【问题3】活动3(师生互动)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270x x-=.小亮是这么解的:把方程两边同除以x,得x-7=0,所以x=7.小亮的解法对吗?为什么?【答案】小亮把方程两边同除以x,而x有可能等于零,所以小亮的解法不对.【归纳】1.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步骤(1)移项: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2)化积: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3)转化:将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求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写出方程的解.例3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3x2-6x=9; (2)4x2-121=0.【解】(1)化为一般式为x2-2x-3=0.因式分解,得( x+1 )( x-3)=0.从而10x+=或x-3=0,教学反思所以x1=-1,x2=3.(2)因式分解,得( 2x + 11 )( 2x-11 ) =0. 从而2x + 11=0或2x-11=0,所以x1=112,x2=112.【题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先将左边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右边是0的形式,然后由乘积等于0,得到两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从而将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4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1)2=2;(2)(2x+1)2=2x+1;(3)-x2=4x;(4)12(x+5)2=9.【探索思路】(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方程的特点,确定解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解】(1)直接开平方,得x+1=故x11,x2=1.(2)移项,得(2x+1)2-(2x+1)=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2x+1)(2x+1-1)=0,所以2x+1=0或2x+1-1=0,得x1=-12,x2=0.(3)方程可变形为x2+4x=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x+4)=0,所以x=0或x+4=0,得x1=0,x2=-4.(4)方程两边同时乘2,得(x+5)2=18,直接开平方,得x+5=±所以x1=5,x2=-5.【题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两边是否符合x2=b(b≥0)或(mx+a)2=b(m≠0,b≥0)的形式;②直接开平方,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两个根.(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移项,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根.课堂练习1.一元二次方程x2-16=0的根是()A.x=2B.x=4C.x1=2,x2=-2D.x1=4,x2=-4教学反思2. 一元二次方程(x−3)(x−5)=0的两根分别为()A.x1=3,x2=−5B.x1=−3,x2=−5C.x1=−3,x2=5D.x1=3,x2=53.方程x2=√3x的解是()A.x=0B.x=√3C.x1=0,x2=√3D.x1=√3,x2=−√34.方程x2−2x=0的根是()A.x1=x2=0B.x1=x2=2C.x1=0,x2=2D.x1=0,x2=−25.解下列方程:(1)4x2=25;(2)x(x+2)=x+2.6.解下列方程:(1)3(x+1)2=13;(2)(x+1)2-4=0.参考答案1.D2.D【解析】∵(x−3)(x−5)=0,∴x−3=0或x−5=0,∴x1=3,x2=5.3.C【解析】原方程可化为x2−√3x=0,∴x(x−√3)=0,∴x1=0,x2=√3.4.C【解析】x2−2x=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x−2)=0,解得x1=0,x2=2.5.【解】(1)方程可化为x2=254.直接开平方,得x=±52,所以x1=52,x2=-52.(2)移项,得x(x+2)-(x+2)=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2)(x-1)=0,所以x+2=0或x-1=0,得x1=-2或x2=1.6.【解】(1)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x+1)2=19,直接开平方,得x+1=±13,即x+1=13或x+1=-13,∴x 1=23-,x 2=43-.(2)移项,得 (x +1)2=4,直接开平方,得x +1=±2,即x +1=2或x +1=-2, ∴x 1=1,x 2=-3.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接开平方法212(0)x a a x x ⎧⎪⎪⎨⎪⎪⎩定义依据:平方根的定义形式:方程=≥的根为= 因式分解法0,00ab a b ⎧⎪⎨⎪⎩定义依据:若=则=或=方法: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布置作业教材第23页练习题,第25页练习题板书设计课题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问题1】【问题2】 例1 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2【问题3】 例3 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4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 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 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略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教案(含教学反思)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新版华东师大版:21.2.1 直接开平方法教学内容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难点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问题1.填空(1)x2-8x+______=(x-______)2;(2)9x2+12x+_____=(3x+_____)2;(3)x2+px+_____=(x+______)2.问题2.如图,在△ABC中,∠B=90°,点P从点B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AB=6cm,BC=12cm,•P、Q都从B点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BCAQ P 老师点评: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p )22p.问题2:设x 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cm 2则PB=x ,BQ=2x 依题意,得:12x ·2x=8x 2=8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即x 1,x 2可以验证,和都是方程12x ·2x=8的两根,但是移动时间不能是负值.所以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cm 2.二、探索新知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 2=8,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如果x 换元为2t+1,即(2t+1)2=8,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 ,那么2t+1=±即,方程的两根为t 1-12,t 212例1:解方程:x 2+4x+4=1分析:很清楚,x 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解:由已知,得:(x+2)2=1直接开平方,得:x+2=±1即x+2=1,x+2=-1所以,方程的两根x1=-1,x2=-3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2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则:10(1+x)2=14.4(1+x)2=1.44直接开平方,得1+x=±1.2即1+x=1.2,1+x=-1.2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三、巩固练习教材P6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2.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1+(1+x)+(1+x)2=3.31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1+x+12)2=2.56,即(x+32)2=2.56x+32=±1.6,即x+32=1.6,x+32=-1.6方程的根为x1=10%,x2=-3.1因为增长率为正数,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那么x=(mx+n)2=p(p≥0),那么mx+n=,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六、布置作业1.教材P16复习巩固1.2.选用作业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首次接触二次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为学生后续学习函数、不等式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问题。
但一元二次方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同时,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技巧和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别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视频: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法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1,0),求B点的坐标。
22.1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
22.1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基本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会使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会使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者历史故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探究:首先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再进一步介绍公式法,并举例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以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练习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等,以便于下次改进教学。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内容:22.1一元二次方程。
课本P17页~P20页。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2、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教学难点关键:难点一般形式中的条件,关键是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方法:练习引导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学习问题1:绿苑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准备在两幢楼房之间,设置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矩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采用表格分析法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填表如下:长(米)宽(米)面积(平方米)X+10x 900X(x+10)=900整理,得2109000x x+-=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2、学习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
示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万册,明年年底的图书数表示为万册。
列方程为:2x+=5(1)7.2整理,得2x x+-=510 2.20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二、引导1、观察问题1和问题2列出的方程,指出它们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是整式方程还是分式方程?2、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数。
三、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三个特点:一元,二次,整式方程;3、一般形式20,(,,++=是已知数,0)ax bx c a b ca≠,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4、应用例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3x+5y=3 B、x2=4 C、 x2-4=(x+2) 2D、 ax2+bx+c=0解:A有二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B是一元二次方程;C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次数是1,不是一元二次方程;D当a=0时,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教学难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例1: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例2:关于x 的方程(k +1)x|k -1|+k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 -1|=2,k +1≠0,∴⎩⎪⎨⎪⎧k =3或k =-1,k ≠-1. ∴k =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 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例3: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 2-2=5x ;(2)9x 2=16;(3)2x (3x +1)=17;(4)(3x -5)(x +1)=7x -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 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 2+2x -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9x -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例4: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 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例5:方程x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 C .x 1=0,x 2=2 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例6:已知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1=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 ) A.1 B.-1C.0 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1)+1+1=0,解得m=-1,此时m-1=-2≠0,∴m=-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的方程.3.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的方程.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为10,若设其边长为x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列出怎样的方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呢?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接开平方法【类型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运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4x 2=9;(2)(x +3)2-2=0.解析:(1)先把方程化为x 2=a (a ≥0)的形式;(2)原方程可变形为(x +3)2=2,则x +3是2的平方根,从而可以运用开平方法求解.解:(1)由4x 2=9,得x 2=94,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2,∴原方程的解是x 1=32,x 2=-32. (2) 移项,得(x +3)2=2.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 2.∴x +3=2或x +3=- 2.∴原方程的解是x 1=2-3,x 2= -2-3.方法总结:由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一般地,对于形如x 2=a (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 1=a ,x 2=-a . 【类型二】直接开平方法的应用例2: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m +1与2m -4,则b a=________. 解析:∵ax 2=b ,∴x =±ba,∴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m +1+2m -4=0,解得m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2与-2,∴b a =2,∴ba=4,故答案为4.【类型三】直接开平方法与方程的解的综合应用例3:若一元二次方程(a +2)x -ax +a -4=0的一个根为0,则a =_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 +2)x 2-ax +a 2-4=0的一个根为0,∴a +2≠0且a 2-4=0,∴a =2.故答案为2.【类型四】直接开平方法的实际应用例4:有一个边长为11cm 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 ,宽为8cm 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厘米?分析:要求新正方形的边长,可先求出原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然后再用开平方计算.解: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根据题意得x 2=112+13×8,即x 2=225,解得x =±15.因为边长为正,所以x =-15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只取x =15.答:新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5cm. 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除了根据题意解题外,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把平方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值舍去.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同时体会到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就是一个“降次”的过程.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教学难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ab=0,那么a=0或b=0,类似的解方程(x+1)(x-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1=0或x-1=0来解,你能求出(x+3)(x-5)=0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5x=0;(2)(x-5)(x-6)=x-5.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解:(1)原方程转化为x(x+5)=0,∴x=0或x+5=0,∴原方程的解为x1=0,x2=-5;(2)原方程转化为(x-5)(x-6)-(x-5)=0,∴(x-5)[(x-6)-1]=0,∴(x-5)(x-7)=0,∴x -5=0或x -7=0,∴原方程的解为x 1=5,x 2=7. 【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2-6x =-9;(2)4(x -3)2-25(x -2)2=0.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 2-6x +9=0,则(x -3)2=0,∴x -3=0,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 1=x 2=3.(2)[2(x -3)]2-[5(x -2)]2=0,[2(x -3)+5(x -2)][2(x -3)-5(x -2)]=0,(7x -16)(-3x +4)=0,∴7x -16=0或-3x +4=0,∴原方程的解为x 1=167,x 2=43.方法总结: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决问题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a 、b 、c 满足a 2-ac -ab +bc =0,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先分解因式,确定a ,b ,c 的关系,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a 2-ac -ab +bc =0,∴(a -b )(a -c )=0,∴a -b =0或a -c =0,∴a =c 或a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4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且b 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b +b 2-4ac2a,x 2=-b -b 2-4ac 2a.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3x 2-8=7x 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其中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______.解析:将方程移项可化为3x 2-7x -8=0.其中a =3,b =-7,c =-8,因为b 2-4ac =(-7)2-4×3×(-8)=145>0,代入求根公式可得x =7±1456.故答案分别为3x 2-7x -8=0,3,-7,-8,7±1456.方法总结: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只要确定了系数a ,b ,c 的值,代入公式就可求得方程的根.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3x 2-5x +2=0; (2)2x 2+3x +3=0;(3)x 2-2x +1=0.解析:先确定a ,b ,c 及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求解即可.解:(1)-3x 2-5x +2=0,3x 2+5x -2=0. ∵a =3,b =5,c =-2, ∴b 2-4ac =52-4×3×(-2)=49>0, ∴x =-5±492×3=-5±76,∴x 1=13,x 2=-2;(2)∵a =2,b =3,c =3, ∴b 2-4ac =32-4×2×3=9-24=-15<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3)∵a =1,b =-2,c =1, ∴b 2-4ac =(-2)2-4×1×1=0, ∴x =2±02×1=2±02,∴x 1=x 2=1.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应将其变形为一般形式,然后确定公式中a,b,c的值,再求出b2-4ac的值与“0”比较,最后利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或说明其没有实数根).【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2-10x+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 )A.7 B.3C.7或3 D.无法确定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2-10x+21=0,得x1=3,x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边还应满足4<x<8.所以第三边的长x=7.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取舍.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经历从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到解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探索求根公式,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数式通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5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能运用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探究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猜想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难点】运用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 2+3x -4=0; (2)x 2-x +14=0;(3)x 2-x +1=0.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 2-4ac ≥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解:(1)2x 2+3x -4=0,a =2,b =3,c =-4,∴b 2-4ac =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 2-x +14=0,a =1,b =-1,c =14.∴b 2-4ac =(-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x 2-x +1=0,a =1,b =-1,c =1.∴b 2-4ac =(-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 2-4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C .a <2且a ≠1D .a <-2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 -1不为0.即4-4(a -1)>0且a -1≠0,解得a <2且a ≠1.选C.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 2-4ac ≥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类型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的综合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长,求证:关于x 的方程b 2x 2+(b 2+c 2-a 2)x +c 2=0没有实数根.解析:欲证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只需证明它的判别式Δ<0即可.由a ,b ,c 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可知a ,b ,c 都是正数.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a +b >c ,a +c >b ,b +c >a .证明:∵b 为三角形一边的长,∴b ≠0,∴b 2≠0,∴b 2x 2+(b 2+c 2-a 2)x +c 2=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Δ=(b 2+c 2-a 2)2-4b 2c 2=(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 +c )2-a 2][(b -c )2-a 2]=(b +c +a )(b +c -a )(b -c +a )(b -c -a )=(a +b +c )[(b +c )-a ][(a +b )-c ][b -(a +c )].∵a ,b ,c 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a >0,b >0,c >0,且a +b +c >0,a +b >c ,b +c >a ,a +c >b .∴(b +c )-a >0,(a +b )-c >0,b -(a +c )<0,∴(a +b +c )[(b +c )-a ][(a +b )-c ][b -(a +c )]<0,即Δ<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利用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常根据判别式得到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式子,再结合三边关系确定Δ符号.【类型四】 利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m ,使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不存在,理由如下:假设m 2x 2-(2m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2m -1)]2-4m 2>0,解得m <14.∵m为非负整数,∴m =0.而当m =0时,原方程m 2x 2-(2m -1)x +1=0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与假设矛盾.∴不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使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易错提醒:在求出m =0后,常常会草率地认为m =0就是满足条件的非负整数,而忽略了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这一隐含条件,因此解题过程中务必考虑全面.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学习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学生容易在计算取值范围的时候忘记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这是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应予以特别强调.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6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会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已知常数,p 2-4q ≥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x 1、x 2,算一算x 1+x 2、x 1·x 2的值,你能得出什么结果?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类型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方程根的代数式的值 已知m 、n 是方程2x 2-x -2=0的两实数根,则1m +1n的值为( ) A .-1 B.12 C .-12D .1 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出m +n 和mn 的值,再将原代数式变形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因为m 、n 是方程2x 2-x -2=0的两实数根,所以m +n =12,mn =-1,1m +1n =n +m mn=12-1=-12.故选C. 方法总结:解题时先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和、积有关的形式,注意前提: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类型二】根据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 2-6x +8=0B .x 2+9x -1=0C .x 2-x -6=0D .x 2+x -20=0解析:∵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设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20.如果令方程ax 2+bx +c =0中,a =1,则-b =-1,c =-20.∴方程为x 2+x -20=0.故选D.方法总结:先把所构造的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定为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类型三】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程的解已知x =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c =0的一个根,则另一个根为________.解析:设另一根为x 1,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4=3,∴x 1=-1.故答案为x =-1.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类型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 的方程x 2-ax +2a =0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 的值是( )A .-1或5B .1C .5D .-1解析:将两根平方和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设方程两根为x 1,x 2,由题意,得x 21+x 22=5.∴(x 1+x 2)2-2x 1x 2=5.∵x 1+x 2=a ,x 1x 2=2a ,∴a 2-2×2a =5.解得a 1=5,a 2=-1.又∵Δ=a 2-8a ,当a =5时,Δ<0,此时方程无实数根,所以舍去a =5.当a =-1时,Δ>0,此时方程有两实数根.所以取a =-1.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将与方程两根有关的式子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Δ≥0,导致解答不全面.【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情况的综合应用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 -6)x 2+2ax +a =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a ,使-x 1+x 1x 2=4+x 2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求使(x 1+1)(x 2+1)为负整数的实数a 的整数值.解:(1)根据题意,得Δ=(2a )2-4×a (a -6)=24a ≥0.解得a ≥0.又∵a -6≠0,∴a ≠6.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2a a -6,x 1x 2=a a -6.由-x 1+x 1x 2=4+x 2得x 1+x 2+4=x 1x 2,∴-2a a -6+4=a a -6,解得a =24.经检验a =24是方程-2a a -6+4=a a -6的解.即存在a =24,使-x 1+x 1x 2=4+x 2成立.(2)原式=x 1+x 2+x 1x 2+1=-2a a -6+a a -6+1=66-a为负整数,则6-a 为-1或-2,-3,-6.解得a =7或8,9,12.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的,在利用此关系确定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记住Δ≥0这个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多媒体,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
x(x+10)=900
整理可得
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
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
可列得方程5(1+x)2=7.2,
整理可得
5x2+10x-2.2=0. (2)
二、探究新知
教师指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归纳.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
c 叫做常数项.
例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①1-x 2=0; ②2(x 2-1)=3y ;
③2x 2-3x -1=0; ④1x 2-2x
=0; ⑤(x +3)2=(x -3)2; ⑥9x 2
=5-4x.
解:①是;②不是;③是;④不是;⑤不是;⑥是.
【教学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为整式方程;(2)类似⑤这样的方程要化简后才能判断. 例2 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2x 2-13x +11=0;2,-13,11.
三、练习巩固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5x 2-1=4x ;
(2)4x 2=81;
(3)4x(x +2)=25;
(4)(3x -2)(x +1)=8x -3.
解:(1)5x 2-4x -1=0;5,-4,-1;
(2)4x 2-81=0;4,0,-81;
(3)4x 2+8x -25=0;4,8,-25;
(4)3x 2-7x +1=0;3,-7,1.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
(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
解:(1)4x 2=25;4x 2-25=0;
(2)x(x -2)=100;x 2-2x -100=0;
(3)x =(1-x)2;x 2-3x +1=0.
3.若x =2是方程ax 2+4x -5=0的一个根,求a 的值.
解:∵x=2是方程ax 2+4x -5=0的一个根.
∴4a +8-5=0,
解得a =-34
.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2+bx +c =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
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
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1”中选取.
学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小组内,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后概括所得结论,从而强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的认识,掌握建模思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