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前三章2013.12考试分解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 7 -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 15 -第三章测验 ................................................................................................................... - 23 -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探究点题号大气的组成1、2、4、5、6、8、14、15、16大气的垂直分层3、7、9、10、11、12、13、17目要求)1.(综合思维)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答案 A解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综合思维)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答案 C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3.(综合思维)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答案 D解析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着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2)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2)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2)第2课时产生时差 (10)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18)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8)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29)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8)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38)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45)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5)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3)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6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68)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68)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80)第三节天气系统 (88)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 (97)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97)第二节洋流 (104)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113)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20)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0)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27)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必备知识一、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甲图)⎩⎨⎧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甲图 乙图 丙图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绕地轴自转。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示: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易错警示]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二三章)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考试要求的表述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A(a)——知道、识别、描述B(b)——说明、比较、概括C(c)——分析、判断、应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a)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第三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a)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天气晴朗
平稳
电离层能反射无
高层 平流层以上的 大气气压很低、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
线电波,对无线电
大气 范围
密度很小
小
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 卫星在距离地面 1 000 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据此,完成(1)~(2)题。
A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地表温度
B.维持生物的呼吸
C.保护地球生命
D.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 测的新旅程。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 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D 4.C [第 3 题,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等特征,将大气自 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 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0 千米处气压约为 80 百帕,而近地面的气压约为 1 000 百帕,两处气压值相差较大。第 4 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平流 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测评试卷及解析(B)
第三章测评(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1~3题。
1.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A.二氧化碳B.氧气C.臭氧D.水汽2.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3.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答案:1.C 2.B 3.C解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据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已经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曾经为这座“垂死”的城市举行了“葬礼”。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5.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各国应该()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使威尼斯有被淹没的危险。
当地地面并未下沉。
第5题,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积极措施。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7.北京2020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9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2月份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答案:6.B7.B解析:第6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
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是()A.下降运动B.上升运动C.向低纬运动D.东西方向运动2.由棕榈化石发现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A.寒冷干燥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D.高温湿润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铁矿主要形成于①代B.蕨类在②代开始大量出现C.③代末期形成联合古陆D.④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4.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无关的是()A.气候变暖B.藻类繁盛C.氧气充足D.陆地扩张5.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6.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B.在古生代晚期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C.地质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分别是新生代和中生代D.在新生代形成了环太平洋沿海地区的高大山系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下题。
7.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A.①B.②C.③D.④8.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是()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9.在该地某地层中发现了由大量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读“联合古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学考知识点汇编以下学考考点涵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十四个专题的93个考点,包括164个知识要求。
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有六个专题,包括42个考点,共计72个知识要求。
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七个专题,包括51个考点,共计92个只是要求。
最后一个专题是3S技术,有7个考点,共计11个知识要求。
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要求节次考点考试内容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③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考点2. 特殊行星—地球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3. 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考点4. 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②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下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②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③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湘教版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对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包括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自然景观,地理规律则是对地理环境的总结和抽象。
了解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认识地球的整体特征。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扁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我们通过地图来描绘地球的各种特征和分布情况。
地图有不同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尺,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进行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个行星,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也有自转运动。
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
太阳系中还有其他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它们的运动规律和特征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第四章陆地与海洋地球表层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的地理单元。
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海洋中有大洋和海岸带两个主要部分。
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
第五章气候与水文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统计平均状态。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对我们进行气候调查和灾害预防等都有重要意义。
水文是研究水资源和水循环的科学,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了解水的起源、分布和利用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
第六章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等。
人类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我们的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地球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附答案)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2)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1-3题。
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合肥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读下表,回答4-5题。
4.表中X为()A.103天B.111天C.113天D.117天5.引起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的公转轨道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D.地球是形状不规则的球体6.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回答7-8题。
7.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10.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复习课件(各章总结提升)
专题一
专题二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
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有什么化石,化石
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
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专题一
专题二
思路导引(1)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 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反映的地质含义和N不同的是弯曲岩层经过 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如沉 积作用,因此水平岩层没有(填“有”或“没有”)经过挤压作用。地质 构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 过岩层的顺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但 无法判断沉积物的变化。
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40.5°N,93°E),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
右图示意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
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专题
答案:(1)冬至 昏线
(2)4 10:00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长 大 (5)22:00 26.5° (6)北温 东
高一地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
单元检测(三)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读某区域环境关联图,答复1~2题。
1.图中a、b、c、d四个环节分别表示()A.板块挤压褶皱明显高寒农业河谷农业B.褶皱明显板块挤压河谷农业高寒农业C.褶皱明显板块挤压高寒农业河谷农业D.高寒农业褶皱明显板块挤压河谷农业解析地表波状起伏是由褶皱引起的;多地震、地热资源、构造湖,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作用的影响;高山草甸开展地区主要开展高寒农业;河谷地区温暖、多水源,利于开展河谷农业。
答案C2.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高原地区D.华北地区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开展高寒农业和河谷农业,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答案C读北半球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由图中四座山峰的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A.a B.bC.c D.d4.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A.b B.cC.d D.a3~4.解析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与山地海拔及其所在纬度有关。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多。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共有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为b。
答案如图中图a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未来自然带示意图如图b,据此完成5~6题。
5.结合a图信息,该局部地域所处大陆可能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6.与从a到b的变化相吻合的是()A.地震将频繁发生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5~6.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第5题,由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而且已经跨到高纬度地区,故应为亚欧大陆。
第6题,由两图比照可知,同纬度地区变得比以前干热了,A项与其无关;阿尔卑斯山雪线将会上升,黄河水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海平面上升,故黄河三角洲可能会减小,而且会向陆地后退。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3)第三节天气系统 (21)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必备知识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 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艺体部高一地理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大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终将变为现实.(回答1-3题)1、月球的表面形态留给人类深刻印象。
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B.地球的引力C、陨石的撞击D.太阳风侵袭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站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①弱重力②超高温③低辐射④高真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A. 质量差异B.形状差异c.自转差异D.公转差异
4、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卫星导航失效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D.人口迁移加快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完成5-6题)
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6.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 .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 24小时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 ④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题。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12、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
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
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500
N
400
N
120
0W
N
800W
D. ②③④
13、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14、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15、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16、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17、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
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
雷暴天气
18、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长江下游伏早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
图,回答19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 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20、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 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23、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
24、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
25、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26~27题。
26、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7、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8、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电离层
B. 平流层、电离层
C. 平流层、中问层
D. 对流层、中间层
29、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30、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2月24日20:00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A 12月24日12:00
B 12月24日7:00
C 12月25日9:00 D12月25日7:00
二、非选择题
31、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5分)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32、(12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6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6分)
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3分)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
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
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月22日;
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月7日。
(2分)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1分)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2分)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2分)
(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南半球信风带向什么方向移动?该移动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别举例说明原因。
(6分)
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艺体部高一地理试(答题卡)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共15分)
(1)、、、、(5分)(2)、(2分)
(3)
(4分)(4)
(4分)32、(共12分)
(1)
(6分)(2)
(6分)33、(共13分)(1)、(2)
(3)、(4)、
(5)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