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b6c5b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a.png)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指对农村村庄的环境进行改善和提升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本文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和指标为主线,阐述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影响和挑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的确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而言,目标如下:1. 提高村庄环境整体品质。
通过绿化美化、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措施,改善村庄环境,使其更加整洁美观。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水电供应、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注重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标体系为了全面评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常用的指标:1. 环境质量指标。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等方面,用于评价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2. 基础设施指标。
包括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通讯设施覆盖率等方面,用于评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3. 绿化覆盖率指标。
用于评价农村绿化工作的质量,包括乡村绿化覆盖率、公园和绿地面积等。
4. 农村产业发展指标。
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农村旅游收入等,用于评估农村产业发展的效果。
5. 文化教育指标。
包括村级教育设施覆盖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用于评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的成效。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政策与措施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资金支持。
国家增加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财政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补贴等形式,向农村提供资金支持。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e386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6.png)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总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总结为进一步营造整洁、规范、舒适的节日环境,根据文件精神,我院20__年1月9日至1月21日开展卫生系统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氛围。
为迅速掀起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工作高潮,1月7日我院召开全体职工动员大会,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对卫生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
以创建环境优美,医德高尚,医技精堪,群众满意的卫生院及全镇卫生服务行业新形象为目标,努力创新提高,不断取得进步。
二、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1、各科室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组织职工对办公区及家属院开展一次卫生大整治,清洁门窗、地面、楼体墙面等污垢,清理建筑楼顶乱堆杂物,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2、加大卫生间的管理力度,及时清进垃圾,消灭蚊蝇的孽生地,要保证垃圾一天一清理,对卫生间垃圾堆放处和容易滋生蚊蝇的下水道口等部位要坚持每天打药一次。
3、院卫生事业办加强了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工作、成立成立食品安全督查领导小组,协同工商部门对全镇餐饮行业进行了的彻底清查、督促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把食品及原料采购验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餐饮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为节日期间全民食品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培育全镇居民健康新风尚,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的同时,也不忘全民的卫生宣传教育。
利用1月10日村医开会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通过各村卫生所张贴标语、板报多种形式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强化了广大群众的保健意识。
改善了居民的膳食习惯。
四、继续加强我院医疗垃圾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细化建立、健全医疗垃圾管理责任制,成立院医疗垃圾管理小组:2、继续完善医疗垃圾收集与运送。
①继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操作与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②对医疗垃圾实施分类管理,专场存放,专人管理,做到了不将一般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4edcce89eb172ded63b768.png)
RURAL I NTEGRA TED PL ANNI NG, DE VEL OPI NG HUMAN SE L TT EMENT AND YUNF U
县 域 主体 功 能 扩 展 实 现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实施 美 好
意识地将人居环境科学运 用于实践 ,并归纳到 美
【 章 编 号 】 1 2 2 文 ∞ —1 9 3
(01 0 ~O 0 2 1 O3 ~O3 2)
好 环境 与 和谐 社会 共 同 缔造 ”这一 主 题 上 ,很 有价 值 。希 望 云浮 在探 索 发展 模式 上 不 断创 新 创 造 经
球金融危机 、气候变化、环境危机 、能源问题 )与
曙光 。近现代的学科发展史表明,理论是因特定历
史发展时期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理论又会与实践
结合 而 发 展并 指 导 实践 。云 浮 实验 的意 义 在 于 它有
发展 统筹 区域 发展 、统筹经济 和社会发展 、统 筹人与 自然和 谐发展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 等 五个统 筹 推进经济 建设 、政治建设 、文 化建设 、社会 建设 四位一体 协调发展 探索 理想 人居环境模式实现 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实施
1 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 的实践成果
研 讨 会 对 人 居 环 境 科 学 在 云 浮 的 实 验 进 行 了审 视 ,从 2 1 年 6 在 云 浮 召 开 了 转 变 发 展 00 月 方 式 ,建 设 人 居 环 境 研 讨 会 ,达 成 了 云 浮 共 识 ” 以来 ,云 浮市 坚 持 统 筹 兼 顾 ,实 现 统 筹 城 乡
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37356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4.png)
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简介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改善和提高的科学技术学科。
该专业主要关注人类居住环境的设计、改善与管理,旨在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随着人们对舒适、安全和宜居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就业领域建筑设计与规划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参与建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专业的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支持,确保建筑项目符合人类居住环境的需求和标准。
毕业生可以在建筑设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等单位就业。
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城市规划项目,提供关于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议和技术支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环境咨询公司或非营利组织等单位就业。
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关注,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领域。
毕业生可以参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清洁、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毕业生可以在能源管理公司、建筑工程公司或研究机构等单位就业。
社区发展与管理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社区发展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社区规划和管理项目,提供关于人居环境改善的策略和措施,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提升。
毕业生可以在社区发展机构、社区管理公司或政府部门等单位就业。
教育与研究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同时,他们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推动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就业前景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舒适和宜居环境需求的提高,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在建筑行业,毕业生可以参与大型建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专业的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支持。
在环境保护领域,毕业生可以参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项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a83d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9.png)
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1. 介绍: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工程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它对城乡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人居环境科学则能够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城乡统筹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建设中,需要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避免单一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通过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让城市和农村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宜居的生活环境。
3. 建筑设计与创新:人居环境科学强调建筑设计的环保性、节能性和舒适性。
在城乡建设中,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能够引导建筑设计朝着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4. 环境保护与协调发展:人居环境科学注重城乡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城乡建设中,需要关注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人居环境科学是未来城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指导原则。
通过人居环境科学的应用,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农村更加宜业,实现城乡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为城乡建设提供了理念和指导。
通过人居环境科学的应用,可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目标,从而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本文的深度分析和广度探讨,相信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城乡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促进城乡建设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对城乡建设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人居环境科学可以帮助城乡规划和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b845c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9.png)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7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怎么写呢?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总结(篇1)为深入进一步落实关于推进团场__人居环境整治清洁行动相关工作安排,聚焦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__人居环境卫生难题,不断增强__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有力有序科学推进__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连对近段时间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并总结如下:一、广泛宣传__接到团关于环境整治的通知后,在__月__日召开了__“两委”会议,学习了《__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内容,制定出__的环境整治方案及两委人员的`分工情况,在__月__日上午召开了全连职工大会,下午召开了全连居民大会,会议传达了__环境整治工作的内容,并宣传__的环境整治内容,对环境整治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二、安排部署通过会议宣传,安排部署__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__关于卫生环境的奖惩制度,按照干净整洁、畅通、持续的要求,对危旧住房进行拆除,对私搭乱建的违建物进行拆除,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对农机具划出区域整齐摆放,对住户的院内院外卫生进行打扫,所有杂物入院或者清理,确保__的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三、全民动员对辖区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区域分工,把小区落实到每一口井上,采取住户和职工相结合的清理方式,让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不相关的事,无不相关的人,做到人人有责,户户负责,增强了职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检查落实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奖惩制度,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评优批差,以促进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通过__月__日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按小区评选,最终评选出18名环境整治工作比较优秀的住户,进行奖励,还有18名打扫不彻底的住户,进行处罚,并限期三天内整改。
《2024年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0ad6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8.png)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如何有效地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状况不佳、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提升。
三、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等,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健康需求。
(二)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处置,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林业、渔业等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政策法规完善政策法规是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的关键。
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对策建议(一)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96d3d00b1c59eef9c7b46b.png)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
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
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环境科学为跨学科领域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和工程等的自然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
环境科学包含了影响人类和其他有机体的周边环境的学科。
自然与人类资源是相互依赖的,其中一方所作出的任何动作,正确或错误,都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
此学科年代较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成为正式学科。
1962年,Rachael Carson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态学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使环境类主题成为热点,就像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海滩的井喷溢油事故,以及同年发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霍加河着火事件,都使公众对环境运动的关心度上升,从而开创了环境研究这一新学科领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200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良镛。
内容简介: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目录: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第2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第4章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第5章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第6章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第7章人类聚居学概说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第9章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第10章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第11章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附录。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a44b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e.png)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居环境的问题愈加明显,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因此,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改进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的质量、美观度和安全性。
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其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公共区域、自然景观、小区及居民房屋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给居住环境和自然景观带来了相当的不利影响。
因此,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提高,推动城市的现代化、绿化、美化。
其二,推进城市文明进步。
城市文明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一个环境好的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宜居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能激发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为此,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提高城市文明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三,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人居环境整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能够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吸引人才和资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城市间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
一些城市在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不足,工作落后,存在一些固有的短板,导致城市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第二,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不够科学。
由于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和方案,导致很多工作都缺乏长远和战略性。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严守不够。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障,但现实中,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甚至存在乱套、乱建、乱拆等行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实践案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4993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实践案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实践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流失人口日益增加,而留下的农民却面临居住环境差、生活条件差等诸多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本文就以江苏省扬州市某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为典型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一、问题分析该农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居住环境差,房屋老旧,卫生状况较差,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排,治安差。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景观环境和社会稳定。
二、整治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1、房屋改造政府为居民提供了低利率贷款,推动了房屋改造的进程。
通过房屋改造,这些老旧房屋得到了翻新和加固,大大提升了居住质量和居民的安全感。
2、环境整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包括公共垃圾桶设置、垃圾分类、定期清扫等,大大改善了环境卫生问题。
3、污水处理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了污水直排的问题,改善了当地水质。
同时,政府也鼓励居民自建生态池,将生活用水与污水分开处理,采用生态循环的处理方式,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4、治安维稳为了维护当地治安和社会稳定,政府加强了警力的投入,切断了非法娱乐和赌博场所的来源,同时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整治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工作,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具体表现如下:1、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房屋结构更加安全牢固,外观也更加美观整洁。
2、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道路上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居民对卫生情况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3、污水直排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水质得到了保障和改善。
4、社会稳定和治安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管控,社会治安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总体而言,这些措施的出台推动了当地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探讨
![人居环境科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0a859876529647d272852b4.png)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 门博大精深 的学科 ,在规划 的不同 历史阶段都涌现 出许多杰 出的人居 环境专家和科学 的人居 环境理论。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
提 出了“ 人居环境科学” 的概念 。学生应该在前期 学习过程 中掌握大量 的理论基础 , 坚实 、 宽广的基础知识是 实践 学习 的基础 。在强调实践环节 的同时 ,应更注意基础 知识 的积
生兴趣 。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极大地激发学生 的兴 趣, 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与学 的结合能极大 地激发学生学 习城市社会 学的热情 ,从而使课 堂教学更加 灵活 , 教学效果更加 明显 。 2 . 1 _ 2 安排一定讨论 和课外实地调研 教 学过程 中会针 对一些理论 、一些人 居环境 良好 的案 例让学生有理 、 有据地从学科特有的视 角开展积极讨论 。讨 论 接近尾声 时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同时说 明相应课题所 涉及 的内容 及发 展趋 势。还应该安排学生参 观西安市人居 环 境 良好 的区域 , 比如说 , 唐城墙 遗址公 园 , 让学生 实地感 受到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或者安排 学生参观黄土高原
2 教 学方 法研 究
2 . 1课 程 前 期— — 理 论联 系实 际
市 规 划 理论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规 划 专 业 中扮 演 越 来越 重要 的角 色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人 居 环境 科 学 突 出 强调
以学生为 中心 、 以教师为 主导、 以理论课程 为基础 . 以 实 践 教学为手段 , 紧 紧 围 绕 学 生培 养 目标 , 通 过课 程 学 习教 师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到 实 践 中去 ,在 实 践 过 程 中课 程 设 置 得 到
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创新——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
![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创新——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8aa3b909b52acfc789ebc968.png)
实践 以外 ,也 希望能够通过社会 的广泛实践找到
共 同 努 力 的好 方 法 。 王 蒙 微 同志 曾 几 次 来 清 华 ,
提及 目前云浮 正在推进 美好人 居环境与和谐社
会 共 同缔 造 行 动 使 得 我 对 云 浮 有 了 更 多 的注
譬 JQ
弗1
意 。我 曾在 1 9年 于北京召开 的国际建 协第2 次 9 9 0
1世纪 中后期 ,空想社会 主义者傅立 叶 欧文等 8
就提 出 ” 公社 合 作 计 划 等 设 想 并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实 验 。 一 些 工 业 资 本 家也 进 行 了新 型 城 镇 建 设 的实 验 。 在 此 背 景 之 下 .霍 华 德 进 行 了综 合 与 提 高 于 1 9 年 出 版 《 日 , 条 通 向真 正 改 革 的 8 8 明 一
举 例 来 说 .11 末 2 世 纪 初 .伴 随 着 工 业  ̄纪 9 0 革 命 ,西 方城 市 面 临 诸 多环 境 社 会 问题 。 早 在
会的基本要求 。现 在云浮正是对此进 行实验 .因
此 引 起 我 的关 注 。这 是 第一 点 。 第 二 .对 县 域 经 济 的 理 解 。 2 0 年 高 级 08
了一 本 薄 薄 的 《 日 的 田 园城 市 》 让 我 看 ,我 的 明
东 西 就 充 实 了 ,所 以 应 寄 相 当大 的希 望 于 县 的 建 设 。 1 5 年 江 西 土 改 时 提 到 : 上 面 千 根 线 下 1 9
城 市 规 划 专业 教 育 也 是 从 那 时 开 始 的 。 在 中 国 差 不 多 与 霍 华 德 同 一 时 期 ,张 謇 在 南 通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创 造 性 的 现 代 化 实 验 。 自1 9 年 开 始 ,创 建 大 生 纱 厂 等 重 要 企 业 ,10 5 8 1 9 年 ,创 办 通 海 垦牧 公 司 .开 发 沿 海 滩 涂 ,进 行 农 田 基 本 建 设 .此外 .还 发 展 交 通 兴 修 水 利 、兴 办 教 育 改 善 环 境 、推 动 市 政 建 设 等 等 。在 此 过
人居环境导论教案
![人居环境导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4ad177cd184254b353568.png)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心得体会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88c8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9.png)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心得体会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的总结: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乡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整治工作的开展。
同时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资金使用效益目前还不够高。
在实施整治工作中,政府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能一刀切。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整治方式和措施。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切实提高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注重科技支撑,提升整治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整治效果。
如利用科技手段对农村污水、垃圾、病虫害等问题进行处理和防治,提高整治工作的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科技研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加大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要借助各种渠道,向农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参与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治工作的落实。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监督和检查。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整治工作的落实。
七、加强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4a972167ec102de2bd892e.png)
学科组织构建尚处于起 步阶段 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有 不同的学科核心和学科 体系
主导专业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
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3章 人居环境科学 的方法论
如何对待复杂性
复杂性
“范式”探索
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与 现象,我们常把问题加 以简化,进行分析、求 解,这种简单原则本是 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或 过程,可以形成科学的 理论。但是,实际上未 必全然如此,甚至到了 谬误的地步。
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 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 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 ,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 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本书的重点章节为第2、3、4章
定义 构成与原则 框架体系 复杂性 “范式”探索
第2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思
第3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4章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
设计中的基本原理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2章 人居环境科学 基本框架构思
定义
人居环境
定义 构成与原则 框架体系
各门科学的相互联系性
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p10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居住 交通 工作 游憩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3章 人居环境科学 的方法论
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
![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ab77f9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7.png)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Nov.2023 收稿日期:2023-05-26 作者简介:毛春合(1979-),男,副教授,法学博士㊂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制度㊁基层治理研究㊂候丽君(1998-),女,在读研究生㊂主要从事公共政策㊁基层治理研究㊂ 基金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海省县域城镇化与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及耦合机制研究(22ZCY046);青海民族大学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项课题:共同富裕视域下青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ESDYJ09);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与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河南省C 镇的实践经验为例(39M2023019)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毛春合,候丽君(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摘 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应强调主体多元㊁治理创新㊁协同共治㊁互惠共生的协同治理㊂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㊁数字赋能治理㊁多元协同联动共治㊁创新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还应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积极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加大推进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提智增效,全面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整体效能㊂关键词:协同治理;党建核心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数字赋能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11-0091-05Innovative Path for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MAO Chun -he ,HOU Li -jun(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Qinghai Minzu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10007,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rural governance capacity.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that emphasizes diversity of subjects,innovation ingovernance,collabo⁃rative governance,and mutual benefit provides a new research.At present all.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governance has mad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re of party building,digital empowerment governance,multi coordinated joint governance,innovative governance model,etc.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y,we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ability of the Playmaker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actively build a co-governance mechanism of multiple coordinated governance,increase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enabling human settlements governance to improve intelligence and efficiency,comprehensively stimulat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governance,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governance.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leading by the core of the party building;rural living environment;digital empowerment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农村实现的重要抓手㊂[1]十九大报告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并认为这一行动在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方面具有核心地位㊂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高度㊂[2]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这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福利与健康状况㊂[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对环境污染防治㊁产业结构调整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着重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㊂[4]然而,实现农村生态宜居㊁人居环境治理中依然存在治理过程碎片化,[5]资源配比不均衡,政出多门㊁职责不清㊁主体参与度不高㊁治理条件不足以及治理效果不佳等问题,[6]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城乡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处于不平衡阶段,农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和治理资金缺乏导致了对本土人才资源开发不足,也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㊂[7]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主要是指 中心+多元”的结构性复合,[8]当前背景下,实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协同治理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横向协作和整体规划,探索政府嵌入㊁社会协同和农民自主治理的新型治理范式,[9]88-95还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治理实际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㊂一㊁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协同治理理论是一种治理的方式㊂协同治理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一个互动㊁协调的过程,它强调参与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不同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他们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最终的目的地是同一个㊂实现协同治理的前提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政府㊁社会组织㊁企业㊁个人等都可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㊂[10]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协同治理是指有效融合农村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改变传统治理方法,通过为不同的多元主体搭建一个更大的协同治理平台,使他们以实际行动者身份一起加入其中㊂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涵盖面非常广,所以单单依靠政府部门单一的力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㊂比如政府在治理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社会组织可以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了解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诉求,最大程度维护村民的相关权益,向政府建言献策;村委会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任务,通过解读上面发来的文件,让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创新发展㊂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从系统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大的协同治理系统,其中又存在着若干个行为体,比如政府部门㊁社会组织㊁第三方企业㊁村两委㊁村民等,它们都是开放性的,在整个系统中既相互独立,也相互影响㊂在系统内部的各个行为体拥有不同的资源,也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也就导致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各式各样㊂(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属于典型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良好㊁卫生的身体健康实践,涉及节约资源㊁保护环境的道德文明实践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既是治理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㊂在传统治理模式下,行动主体缺乏自治自觉,且因不同主体利益多元化㊁价值诉求多样化,而呈现出主观非理性的主体价值,[11]这就导致仅仅依靠单一主体的力量是不够的,治理效率变低,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改善和治理㊂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尽管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行动中,国家一直都坚持着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中心积极参与,市场介入辅助,各种机制相结合的形式,但在现实治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治理方式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依然处于政府主导,村级组织㊁村民被动参与,市场㊁社会组织难以参与的尴尬境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尚未有效达成,导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㊂近年来,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本兼治,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㊂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坚持党建核心引领㊁政府负责㊁社会主体协同㊁民众有效参与的协同治理方式,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发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治理模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独特有效的治理之道㊂图1 基于协同治理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图示二㊁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基层经验近年来,全国不同县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治理㊂依据C 镇所属县域‘M 县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29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究报告“,县政府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前提下,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项目㊂截至2022年9月,M县已完成56个村标设计,其中37个村已完成建设㊂在村内,已累计建成小花园382个㊁小菜园4909个㊁小果园440个㊁小游园217个㊂已创建 五美庭院”12000余户㊂通过 三五”创建,陈村乡滹沱㊁英豪镇后营㊁仰韶镇刘郭㊁张村镇河南庄㊁洪阳镇柳庄等2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已初显形象㊂[12]借助M 县的引领作用及其它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要想高效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应该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协同治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以及依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㊂(一)党组织 内核”引领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需要把党建贯穿治理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扎实开展 五星”支部创建活动,通过组织和动员村民㊁逐村观摩和集中整治,营造各支部之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热潮㊂同时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注重发挥共青团㊁妇女联合会㊁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为桥梁和纽带的示范引领作用㊂在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党员联系户的关注,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基层建设和群众服务㊂例如,结合主题党日㊁党员大会㊁农村集会等,以 党建抓宣传”为抓手,制定村庄清洁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支部微信群㊁乡村大喇叭㊁宣传车㊁LED显示屏等多种宣传手段,多形式㊁全方位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垃圾不乱倒㊁污水不乱泼㊁杂物不乱堆等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行动,营造全镇人人参与治理㊁合力治理的浓厚氛围㊂此外,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新 主题党日”开展形式,将政治理论学习和 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效结合,以 党建强示范”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㊂(二)数字赋能克服 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传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以本单位负责事务为中心开展工作,与其他负责单位之间缺乏协调,各责任单位从政策传达㊁治理推进㊁数据收集到后期检查考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㊂在某种程度上,各个责任主体形成了对各自收集信息的垄断,数据资源很难在各责任主体之间共享,使得治理信息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孤岛,难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难以形成信息闭环,这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带来了难度㊂与此同时, 信息孤岛”问题也造成了其他治理主体的参与困境㊂数字技术的便捷性有助于打破治理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有效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元协同㊂需要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大数据资源共享中心,通过数据采集㊁录入的实时更新,整合政府各责任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打破参与主体之间的 信息孤岛”,有效协同政府部门治理资源,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信息在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中达到互联互通,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跨地区㊁跨部门㊁跨层级信息共享难㊁业务协同难㊁基础支撑不足的问题㊂(三) 多元”协同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创新治理活力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提升,需要各方相关主体最大程度参与进来㊁形成合力㊂合作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多主体参与的平等对话与协商合作平台,引导其他主体加入到治理队伍,但是,合作治理并不是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强调在政府的带领下,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社会合作机制㊂[13]政府要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治理主体能够相互分享信息㊁加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因为信息壁垒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与偏差㊂联通有效的治理体系要求将协同治理的主体都囊括其中,各方声音能够顺畅传达,治理主体各司其职,互相连通㊂另外,必须明晰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边界,避免政府包办代替,强调政府应该担当引导作用,促进市场资源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最大化利用㊂应构建政府㊁市场㊁社会组织㊁村集体和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倡导爱乡爱村的理念,激发个人㊁企业㊁社会组织等的社会责任感,吸引个人㊁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供支持,以捐赠㊁帮扶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㊂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各主体明确自己的参与责任,避免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发生㊂同时,应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治理,加强多方联动,形成治理合力㊂(四)创新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要以各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现状为依托,制定和完善村级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人居环境协作治理㊂首先,要了解并识别本地村庄在人居环境协作治理中突出的问题,并针对特定情况设计应对方案,以提高协作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㊂其次,应以本村实际情况为基础,全面考虑所处地区资源环境的特点,坚持发挥当地特色,实行 一村一品”,防止 千村一面”问题,可以利用村级土地,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建设,多渠道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㊂同时,可以依托城市资源,向农村输送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高治理主体的联动效应㊁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寻求产业发展的新途径㊂最后,虽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很多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直接复制其他成功经验,学习其他的好经验需要结合本地村庄的特点,因地制宜,遵循可操作原则㊂三、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党建核心引领的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夯实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 领路人”㊁村级班子的 领头雁”㊂近几年,基层党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基层党组织数量和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轨㊂但是,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健全,领导作用不明显,人才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㊂该镇大多数年轻党员把党籍挂靠到村组织,而实际身处城市,在村级党组织的党员几乎是由村中年长老人组成,虽然工作热情极高,但由于对新事物和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作用甚微㊂由于人才的缺失与能力的不足,基层党建工作无法深入推进,对上级党组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精神传导不足,严重束缚了基层组织积极性的发挥㊂另外,少数村的党员干部中还存在滥用职权行为,使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凝聚各方的能力弱化㊂39 第11期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路径(二)社会主体力量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仍然是政府占主导,不管是从政策的制定㊁资金的投入㊁人员的安排㊁治理的实施上,都是政府在出力㊂即使是组织一些志愿活动,例如每周定期安排政府工作人员下乡打扫卫生,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但是从组织到参与到实施的全过程也都是政府一方 自导自演”㊂总而言之,政府忽略了对社会力量的引导,没有建立起多元主体进行沟通协商的平台,致使社会主体实质性参与投入不足㊂然而,激发企业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协同治理有效运行的关键㊂一方面,政府希望将治理的有关项目托付给企业,希望企业能利用投资收益来回报社会,这就给企业带来了盈利的空间㊂另一方面,企业并不是政府所想的,这一主体的目标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对社会性的公益服务缺乏积极性和投入㊂企业并没有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的发展前景,投入的企业主体缺乏社会责任感㊂因此,作为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来说也没有能真正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有效实施中来㊂(三)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能力较为有限数字化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满足乡村全面振兴需求提供了创新支撑㊂截至2023年5月,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1.9%,[14]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㊂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着监测体系不完善㊁社会监督和监管方式不够高效㊁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治理的有效性,导致距离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还有一定距离㊂另外,部分乡村的数字化治理理念较为滞后,尤其是基层政府㊁自治组织㊁村委会及农民等治理主体的数字化思维尚未确立,对数字化治理的必要性㊁重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缺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㊂受过去政府管理路径依赖的思维惯性影响,基层政府尚未跳出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再加上村委会在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和措施时认识不足㊁理解不到位,表现出力不从心㊁治理流于形式的问题㊂数字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未来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无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功能和治理价值㊂(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进程中,农村实际自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治的内生动力不足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主要体现为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未能有效结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机械性执行,现阶段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治理参与深度与广度不够,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程产生不了较大影响㊂[15]作为社会组织和村民来说,他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是较为被动的一方,企业参与尚有盈利的动机在,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协同治理缺乏强有力的内生动力㊂村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或多或少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政府大包大揽,主导各项治理政策的制定,贯彻落实交给基层,这导致了其他主体认为自己只是被动的实施人,没有治理的主体意识,从而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真正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㊂再加上,农村居民更多地忙于农业生产与经营,在以政府为主要治理者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治理上,农民一般只是参与较为基础的事宜,并不能对政策制定㊁实施与项目执行产生多大影响㊂长此以往,村民在看似参与度极高的表象下会被越来越边缘化,农村治理服务农民的目标将会逐步偏离㊂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创新路径(一)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共治㊂首先,要明确基层党委责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责任机制,落实党员干部入村联户工作,组织开展 一对一㊁一对多㊁多对一”的党员联系农户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㊂其次,优化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㊂将积极引入与内部培养人才相结合,通过吸收返乡精英党员进入党组织,为推动基层党建打下基础㊂最后,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㊂无论是基层政权党组织㊁村党支部,还是建立党支部的乡村企业,都应充分利用党建力量,开展智慧党建,利用 互联网+党建”模式,实现县㊁镇㊁村多级同步,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精神,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制定 结对帮扶”活动方案,力求在党建过程中组织领导各主体在人居环境治理中形成合力㊂为了高效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可以在中层建立管理网格,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以镇为单位,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一级网格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将每个网格中的约20户村民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由一名村干部或党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建立一个没有盲区㊁覆盖全域的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㊂同时,通过在底层搭建管护平台㊁实施 三五”示范创建提升计划和打造人居环境样板,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治理㊂(二)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治机制,有助于整合各主体资源和力量,形成多元协同联动下的治理合力,系统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㊂政府作为推动人居环境治理的主导力量,应当积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㊁企业加大人居环境治理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实现自身更大的社会效益㊁村民作为自治主体力量,努力提高乡村高品质生活环境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多方协同联动,合力提升人居环境治理的实际效能㊂要突出乡镇政府驻地重点,整合各乡镇现有资源,谋划包装建设项目,分类提升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改善政府驻地形象㊂政府部门应该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进行审核把关,企业主体对政府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进行补充;政府应该引导村民主动㊁正确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而村民要将好的建议与想法反馈给政府;政府对社会组织要展开经常性的交流,以便社会组织提供精准的社会服务㊂同时,村民对市场与社会组织也要起到监督作用,市场与社会组织要保持良性互动㊂同时要有完善的合作制度,因地制宜㊁因人而异,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职责㊁参与的渠道和程序做出规定,同时加强互相的监督,开通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途径,从而加强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合力㊂(三)加大推进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治理提智增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美丽宜居乡村数字化治理的49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17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41ea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a.png)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17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17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篇1 一、主要工作情况(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
负责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为了使相关整治工作能有章可寻,各类工作人员能各尽其责,村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保洁员百分制考核办法》、《垃圾处理责任书》。
(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为让更多居民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村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每个群众的好处。
二是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标语广泛宣传。
同时,发放了致全村居民的一封信,号召全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珍惜环境卫生。
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开展“你扔我捡、共建家园”义务活动,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人参与。
(四)狠抓落实,改善农村环境1、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
村建立了一支由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的管理模式,做到了整个村保洁全覆盖,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
保洁员具体工作由村委会安排,严格按照“五个一”(即一辆板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只袖标、一件红马甲)标准规范化保洁;同时,要求“两扫两保一巡查”,即上午、下午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
2、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村共设置了1个垃圾填埋场和个垃圾箱,每个垃圾箱都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和日常维护。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感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c17c69c4192e45361166f547.png)
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新感悟前言:在听了《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一系列讲座之后,再来重新研读吴先生著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如果说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对“人居环境”这门学科进行了粗浅的了解,那么这次阅读使我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另外,我还读了人类聚居学的创始人道迪亚斯在1972年雅典人居规划月上的一个演讲《How to build the cities we need》,想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思想和智慧。
我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工作都需要有一个终极目标。
如吴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全书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人类的夙愿。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学科的目标,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亦如此,“宜人”从广义而言包括外在居住环境的宜人和人内心的感受的和谐。
我们工科的学生长时间浸淫在技术研究中,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少了一种人文关怀和开阔的视野,久而久之就会迷惑自己的工程研究归根结底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工程研究对人类究竟有何意义。
我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可以作为大多数科学研究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你做的事情是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否值得付出,对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更是如此,环境科学的建立源自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对人与自然更和谐相处的方式的探讨,我们为何不在最初就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只顾短期的目标,这样,学科的发展会缺失其前瞻性,而成了盲目与被动的工作。
人居环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道萨迪亚斯在工作中发现建筑学专业本身并不能担负起改变人类生活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任务。
他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都很失望,鉴于此他逐步产生要创造一门新的学科,一门以建设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学科的想法,后又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人类聚居学的体系。
但是聚居由于与其它众多因素的复杂关系,并不具有“普适性”。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文化和特殊自然环境的国家,需要一门适合自己的人居学科。
城乡清洁社会实践报告
![城乡清洁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e56280b7360b4c2e3f64b5.png)
城乡清洁社会实践报告城乡清洁的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收集的对于城乡清洁社会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伙儿的阅读。
【城乡清洁社会实践报告一】在那个暑假里,让我觉得最故意义的莫过于参加了漂亮广西,清洁乡村那个实践活动。
如今漂亮广西,清洁乡村成了我们各个乡村角降里流传的一具主题,而漂亮灵山,清洁乡村也已深深地埋在我们每一具村名的脑海了,让我们时时间刻为之实现而努力。
而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更应以实际行动为漂亮广西,清洁乡村的环保行动做出了贡献。
20xx年8月23日上午,我们带着漂亮灵山,清洁乡村的口号,由村干部带着我们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向着张高镇动身。
当地村支书及村民们都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了张高镇农村,跟热情纯朴的村民们一起劳动起来,清洁村镇,共建漂亮乡村。
在清洁中,年轻的大学生们别畏惧太阳,别畏惧艰难,别怕脏,利用铁铲、扫把等工具,清理垃圾、杂草、塑料袋和卫生死角,有的拿垃圾桶,有的拿着铁铲甚至有的骑着垃圾车,对卫田村的村道小巷,展开清洁活动。
同学们搞起卫生一点别模糊,对路边的杂草、塑料袋、旮旯里的卫生死角一点都别放过,都一一进行了清理。
同学们别怕苦别怕累,额头七月骄阳,身穿被汗水浸湿的衣裳,干得热火朝天。
看着变得靓丽洁净的街巷村道,大伙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伙儿齐心协力,把村道和村民们的房前屋后清理得整洁洁净。
活动中,大学生们给当地村民发放了漂亮灵山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资料,劝导村民别要乱丢垃圾,共同做好清洁村庄工作。
随后,大学生们还园,清理河道里的垃圾,清除绿地上的垃圾和杂草,以实际行动助力漂亮灵山清洁乡村活动。
开展清洁乡村,漂亮灵山活动,农村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清洁意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们都带着激情和热情积极投入清洁村镇,共建漂亮乡村实践当中,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们有一具爱护坏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进一步带动群众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文明卫生的良好适应,力促漂亮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广泛带动当地农村群众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文明卫生的良好日子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1.2 今天与未来 1、 我国的建筑与城市建设事业落后很多年。 2、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阶段。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第3页/共31页
理论研究有以下途径:
——从个别走向对大方向的探索 ——对比研究 ——吸收相关学科成果 ——注视新事物
第4页/共31页
6.1.2 若干年来涉及的问题
• 198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座谈会; • 1992,东京特大城市会议——“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与展
望”,特大城市呈多核心的城镇群的方式向区域整体化发展。
第
到长江三角洲的研究
引导特大城市地区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上的整体性; 区域空间上的整体性; 城乡发展的整体性; 发展阶段上的整体性。
6.2.3.1 复杂生态、生存条件下必须立足统筹研究 6.2.3.2 必须是多学科参与的关联研究 6.2.3.3 多学科参与的关联性成果,最终应成为政府
的战略选择 6.2.3.4 要紧紧把握住研究、规划、实施诸环节间的
融贯和整体性关系
第16页/共31页
6.2.3.1 复杂生态、生存条件下必须立足统 筹研究
6.1系统地学习研讨基本理 论
• 理论研究中必须面向两个问 题 • 若干年来涉及的问题 • 聚焦到人居环境的探索
第1页/共31页
6.1.1 理论研究中必须面向两个问题
在错综变化的世界中求解,必须处理好若干关系。 6.1.1.1 中国与世界 1、 既要看到世界的一切密不可分,同时要有自己的立足点。 2、 虽然全球处于难以捉摸之中,但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国策。
究 6.2.2.5 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
第10页/共31页
6.2.2.1 从苏南小城镇研究起
苏南研究发现的节约用地、保护生态城镇体系问 题,至今仍为研究重点。
经济二元结构仍需继续进一步研究。
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可以将所有城镇看 做一个综合体系来看待,把小城镇看做城镇体系 中的一个层次。
第6页/共31页
6.1.3.2 共同的问题,不同的探索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工作,具体的解决特殊的问题,走自己的路。
第7页/共31页
6.2 规划设计理念上的整体思考
6.2.1 几条基本准则 6.2.2 从小城镇的研究到长江三角洲人居环
境的发展研究 6.2.3 严峻生境条件下人居环境发展研究
——以滇西北研究为例 6.2.4 紧迫形势下三峡库区的人居环境研究 6.2.5 桂林规划与“山水城市” 6.2.6 从一项建筑设计任务引导出一个城市的研究
一方面,生态环境复杂脆弱,人文环境独 特丰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落后。因此, 研究工作要与人居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也由此,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具有不同于 一般的复杂性。
第17页/共31页
6.2.3.2 必须是多学科参与的关联研究
要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即所谓的 “综合集成”。 世界不具有单一的统一性,必须要考虑事 物的互相关联性,要与地区的发展联系。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14页/共31页
6.2.2.5 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 建筑设计相结合
• 以“竹筒式”住宅为例; • 对张家港的生态住宅进行试验。 一个建筑不能独善其身,城市也一样,不能就城市论城市。
第15页/共31页
6.2.3 严峻生境条件下人居环境发展研究 ——以滇西北研究为例
第18页/共31页
6.2.3.3 多学科参与的关联性成果,最终应 成为政府的战略选择
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必须加以贯彻落实,所 以强调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校的共同合作, 首先拟定行动计划。
第19页/共31页
6.2.3.4 要紧紧把握住研究、规划、实施诸环节间 的融贯和整体性关系
滇西北处于迅速发展变化中,只能求得暂时的 平衡,具体的措施,要进行追踪、观察。 将融贯的综合研究贯彻在规划程序的全过程, 形成多学科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贯彻落 实——调整,这样一个整体。
第11页/共31页
6.2.2.2 探索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与对策
我国存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 五级系统,研究“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城镇形 态的演变有什么规律性”。 ——大中小城市要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网络,促 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12页/共31页
6.2.2.3 对上海及大城市、 特大城市的研究
第20页/共31页
6.2.4 紧迫形势下三峡库区的人居环境研 究
6.2.4.1 三峡工程除本身的水利枢纽建 设和淹没移民外,同时还面临 了十分重大的课题。
6.2.4.2 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科学 6.2.4.3 要妥善的解决三峡库区人居环
境建设的现实问题
第21页/共31页
6.2.4.1 三峡工程除本身的水利枢纽建 设和淹没移民外,同时还面临 了十分重大的课题。
并推进它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的历史研究
第8页/共31页
6.2.1 几条基本准则
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 第9页/共31页
6.2.2 从小城镇的研究到长江三角洲 居环境的发展研究
6.2.2.1 从苏南小城镇研究起 6.2.2.2 探索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与对策 6.2.2.3 对上海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研究 6.2.2.4 对“区域整体化”的探索到长江三角洲的研
A、国家基本建设政策等宏观研究 B、从区域到城市不同层次的研究 C、专题方面的研究 D、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E、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等
第5页/共31页
6.1.3聚焦到人居环境的探索
6.1.3.1 古老的概念、新的课题
虽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古老的理想, 但其具体内容、达到途径不断变化,还要 面临挑战:全球大环境的挑战及其对城市 与居住环境的影响。
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发展; 特殊的城镇化过程; 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 特大安居工程; 保护自然风景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新任务。
这项工程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
第22页/共31页
6.2.4.2 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科学
三峡工程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具有社会性、文 化性。这项工程首先从环境与发展的高度讨论问 题。 人居环境学是要建设复核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用人居环境科学的观点研究三峡问题,将技术性、 社会性、文化性综合研究,将工程性建设与可持 续发展人居环境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