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六淫、七情、饮食、劳逸B. 六淫、七情、饮食、外伤C. 六淫、七情、劳逸、外伤D. 六淫、七情、饮食、先天因素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治法?A. 敷贴法B. 熏洗法C. 针灸法D. 拔罐法答案:C3. 中医外科治疗原则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预防疾病B. 早期治疗C. 治疗已病D. 治疗疾病后期答案:A4. 中医外科中,"消"法主要适用于治疗哪种类型的疾病?A. 急性炎症C. 肿瘤D. 外伤答案:B5. 以下哪项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基本原则?A. 清热解毒B. 活血化瘀C. 温阳散寒D. 补虚扶正答案:A6. 中医外科中,"托"法主要是指:A. 托起病变部位B. 托出脓液C. 托起正气D. 托起邪气答案:B7. 中医外科治疗中,"补"法主要用于:A. 增强机体抵抗力B. 促进血液循环C. 清热解毒D. 活血化瘀答案:A8. 中医外科疾病中,"疡"是指:B. 内脏病变C. 骨关节病变D. 神经病变答案:A9. 中医外科中,"温"法主要用于治疗:A. 寒性疾病B. 热性疾病C. 湿性疾病D. 燥性疾病答案:A10. 中医外科治疗中,"泻"法主要用于:A. 清热解毒B. 活血化瘀C. 温阳散寒D. 补虚扶正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

答案:中医外科疾病具有局部性和全身性的特点,局部性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等,全身性则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此外,中医外科疾病还强调病因与病机的辨证论治。

2. 阐述中医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医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未病、因时制宜等。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精浊气滞血瘀证的代表方剂是()。

A.抵当丸B.八正散C.龙胆泻肝汤D.前列腺汤E.知柏地黄汤2.治疗子痈气滞痰凝证的代表方剂是()。

A.小金丸B.左归丸C.二陈汤D.抵当丸E.橘核丸3.精浊(前列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无痛性血尿B.精液中有血C.尿中有血,并有腰部剧痛D.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E.尿频急而痛,尿末常有白色分泌物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患肢萎缩B.足部及小腿酸痛C.持续性静息痛D.间歇性跛行E.肢端青紫5.静脉性溃疡好发于()。

A.肢体远端B.足跟C.指端D.足靴区E.以上均不对6.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吸烟B.酗酒D.寒冷潮湿环境E.病原体感染7.臁疮的好发部位是()。

A.前臂下1/3B.足部C.臀部D.小腿下1/3E.膝内侧8.烧伤后的早期出现休克,多由于()。

A.红细胞丢失B.烧伤区水分蒸发C.低血容量D.心功能降低E.创面感染9.适合于火毒内陷型烧伤的方剂是()。

A.桂枝加当归汤B.人参养荣汤和阳和汤加减C.四妙勇安汤D.清营汤E.参苓白术散10.Ⅱ度烧伤面积在10%~29%,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者为()。

A.轻度烧伤B.中度烧伤C.重度烧伤D.严重烧伤E.特重烧伤11.中医将血循毒的蛇毒称为()。

A.风毒B.热毒C.火毒D.风火毒E.以上都不是12.其病因属“外来伤害”的疾病是()。

A.红丝疔B.丹毒C.漆疮D.破伤风13.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风毒、湿毒B.热毒、火毒C.寒毒、湿毒D.暑毒、火毒E.风毒、热毒14.饮食不节致病的病理特点是()。

A.气血凝滞,血脉运行异常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毒邪走散,内攻脏腑E.气滞血瘀、湿痰火热15.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走注甚速,其病因是()。

中医外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外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外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中医外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辨证施治B. 整体观念C. 预防为主D. 治疗为主答案: A. 辨证施治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治法?A. 拔罐B. 刮痧C. 针灸D. 敷贴答案: C. 针灸3. 中医外科中,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外伤病?A. 疮疡B. 骨折C. 脱位D. 痈疽答案: B. 骨折二、填空题4. 中医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5. 中医外科认为,疮疡的发病机理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答案:气血、湿热、外邪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外科中“四诊”的内容及其在外科诊断中的重要性。

答案:中医外科中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

望诊主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闻诊主要是闻病人的气味;问诊是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切诊则是通过触诊了解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

四诊在外科诊断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7. 描述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答案: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一般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内服药物、外敷药物、针灸、拔罐等。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医外科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医外科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医学的精髓,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外科的治疗手段多样,注重整体调理和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同时,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点,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选择。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掌握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对于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以下哪个是正确的?A.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中医药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学科。

B.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手术在中医疾病中的应用的学科。

C.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手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D.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中医理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的学科。

答案:A2.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个?A. 小手术理论B. 经络学说C. 火针理论D. 针灸学说答案:B3. 中医外科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哪个?A. 叩诊B. 触诊D. 看诊答案:D4.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A. 针灸疗法B. 推拿疗法C. 拔罐疗法D. 中药疗法答案:A5. 中医外科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术技术包括以下哪个?A. 经络切开术B. 拔罐术C. 刮痧术D. 按摩术答案:A6.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常见的外科疾病?A. 乳腺增生C. 痔疮D. 脑卒中答案:A7.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常见的中医疗法?A. 手术治疗B. 西药治疗C. 推拿治疗D. 放疗治疗答案:C8. 中医外科学重视以下哪个方面的研究?A. 中医药的化学成分分析B. 外科手术的器械研发C. 疾病的病因病机D. 西医诊断技术答案:C9.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个是中医外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A. 掌握现代医学知识B. 熟悉外科手术操作C. 精通中药制剂D. 具备针灸技术答案:A10.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限制?A. 医疗资源B. 技术条件C. 法律政策D. 病人需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强调个体的病因病机分析和治疗方法的个体化。

它突出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结合了中医药和外科手术的优势,致力于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请简要描述中医外科学的历史发展。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外科学的特点?A. 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手段B. 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药物C. 重视辨证施治D. 强调术前术中术后的中医整体调理答案:A2.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瘀血阻络致疼痛”,那么下列哪种病症符合这一理论?A. 阑尾炎B. 膝关节骨折C. 高血压D. 肺气肿答案:B3.中医外科学中的“托毒法”是指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清除体内毒素?A. 饮食调理B. 排毒药物C. 手术D. 按摩推拿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外科学重视创伤及手术后的中医整体调理。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中医外科学没有特别强调术前的中医辨证施治。

A. 正确B. 错误答案:B3.中医外科学的治疗重点是药物治疗。

A. 正确B. 错误答案:B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

答: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大理论,即辨证论治、瘀血阻络致疼痛、托毒法和中医整体调理。

辨证论治是中医外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瘀血阻络致疼痛理论认为疼痛的产生与瘀血阻塞有关,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托毒法是指通过清除体内毒素来改善病情,可以通过中草药清热解毒或者医疗器械进行治疗。

中医整体调理是指在手术或创伤之前、之中和之后,通过中医调理方法来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促进康复。

2.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疗法、中草药外用治疗、按摩推拿和中医调理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外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草药制剂的内服或者外用来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则是对一些严重疾病或病变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中医整体调理来促进术后康复。

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经络来调整阴阳平衡,促进自体的痊愈能力。

中草药外用治疗主要通过外用药膏或者水疗来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推拿则是通过对特定穴位和经络进行按摩刺激,以改善病情和疼痛。

最后,中医调理是指通过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外科中“痈”的特点是:A. 红肿热痛B. 皮肤干燥C. 皮肤瘙痒D. 皮肤麻木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治方法?A. 敷贴法B. 熏洗法C. 针灸法D. 拔罐法3. 中医外科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药物剂型?A. 丸剂B. 散剂C. 汤剂D. 膏剂4. 以下哪种情况适宜使用中医外科的外治法?A. 急性阑尾炎B. 慢性胃炎C. 急性扁桃体炎D. 慢性肾炎5. 中医外科中“疔”的特点不包括:A. 发病迅速B. 病程短C. 疼痛剧烈D. 无红肿热痛6. 中医外科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手法?A. 按摩B. 推拿C. 针灸D. 牵引7. 中医外科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外用药?A. 黄连素B. 冰硼散C. 红花油D. 麻黄素8. 中医外科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内治法?A. 清热解毒B. 补气养血C. 活血化瘀D. 温阳散寒9. 中医外科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手术方法?A. 切开排脓B. 缝合C. 刮痧D. 拔罐10. 中医外科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外科治疗中,常用的外治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中医外科中,常用的内治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 中医外科中,常用的手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4. 中医外科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 中医外科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外科治疗中的“清热解毒”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应症。

2. 简述中医外科治疗中的“活血化瘀”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应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医外科治疗中常用的外治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姓名:科室: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寒痛表现为( B )A.胀痛B。

酸痛 C.痛而喜按D。

跳痛 E.灼痛2。

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B )A。

冲和膏B。

金黄膏C。

生肌白玉膏D。

生肌玉红膏E。

青黛膏3。

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 A )A。

脱出 B。

疼痛 C.便血 D.患病时间 E。

嵌顿4。

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B )A。

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D.外感暑热E。

外感湿热之邪5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C )A。

病因 B.经络C。

阴阳 D.部位E。

善恶顺逆6。

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

外感六淫B。

感受特殊之毒C。

经络阻塞D。

情志内伤E。

外来伤害7。

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E )A。

胃气不和B。

胃失和降C。

胃阴不足D。

胃热壅滞E。

湿热火毒内生8。

疖、痈、发是以什么命名( E )A。

疾病特性B。

病势缓急C。

症状D.形态E。

范围大小9.疮疡益气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 A )A。

托里消毒散B.托里透脓散C。

仙方活命饮D。

透脓散E。

神功内托散10。

乳岩好发于( E )A。

青春期 B。

妊娠期 C.哺乳期 D。

幼儿期 E。

绝经期11。

风肿的特点是( D )A。

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C。

皮色发白微肿D。

漫肿宣浮E。

肿而木硬12。

引起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 B )A。

气郁、火郁 B.热毒、火毒 C.风热、风温 D。

淤血、寒湿 E.湿热、痰湿13.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D )A。

由小渐大B。

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14.红丝疔好发于( D )A。

前臂外侧B。

上肢C。

小腿外侧D。

小腿内侧E。

颈部两旁15。

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D )A.臀部B.面部C。

四肢D。

项背部E。

任何部位16。

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B )A。

精神爽快B。

身体轻便(肝) C.言语清亮D。

舌润不渴E。

寝寐安宁17.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B )A。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中医外科学复习课问题及考试答案整理

1. 什么是“五善七恶”?(p7-8)“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

“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

“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2. 金黄散属哪类药?(p35)金黄散属于箍围药,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

3. 疾病的命名原则。

(p6)外科疾病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

4. 外科疾病的辨证有哪些?当首辨什么?(p14-15)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包括:①辨病;②阴阳辨证;③部位辨证;④经络辨证;⑤局部辨证。

首辨阴阳。

(依据:“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

”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5. 疮疡中各病名(如疖、疔、痈等)定义,尤其注意其部位。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根据病因、证候不同,又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

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直径,下同)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p54)■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本病分类颇多,相当于西医的疖、痈、气性坏疽、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等。

(p56)□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如疔疮生于眉心者,叫眉心疔,又称印堂疔;生于两眉棱者,称眉棱疔;生于眼胞者,称眼胞疔;生于颧部者,称颧疔;生于人中者,称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者,称虎须疗;生于口角者,称锁口疔,等等。

(p56)□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外科七恶辨证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和全身症状 .以上都不是. 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风温、风热 .火毒、热毒 .气郁、火郁 .湿热、寒湿. 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已尽时,宜使用下列哪一种掺药().九一丹 .白降丹.生肌散.青黛散.发生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风温、风热 .风寒、风湿 .湿热、寒湿 .气滞、血瘀.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在6~9。

应诊断().疖 .疔 .有头疽 .痈.乳核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异常发育症 .乳腺增生症 .乳房结核.石瘿的病因病机是().忧思郁怒,湿痰凝结 .气郁、湿痰、瘀血凝滞 . 产后亏虚,外邪侵入 .平常饮水和饮食中含碘不足.热疮典型皮损为().簇集性水疱 .散在性水疱 .簇集性脓疱 .散在性脓疱.淋病的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尿道溢脓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滴白.内痔初发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 .肛门坠胀 .便秘 .无痛性便血.破伤风发作出现肌肉强直形痉挛,一般先发生于().头面 .四肢 .颈项 .躯干.精癃的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不射精 .尿痛、流脓.脱疽的好发部位是().上肢末端 .四肢末端 .下肢末端 .小腿.瘾疹的主要皮损为().风团 .抓痕 .丘疹 .红斑.发生走黄的原因为().正虚邪盛 .肝郁化火 .热入心包 .火毒炽盛.阳证肿疡外敷首选油膏是 ( ). 冲和膏 . 金黄膏 . 回阳玉龙膏 . 生肌玉红膏.颈痈初起治疗宜选用 ( ). 五昧消毒饮 . 黄连解毒汤 .仙方活命饮.牛蒡解肌汤.治疗肉瘿的代表方剂为 ( ). 海藻玉壶汤 . 四海舒郁丸 . 普济消毒饮 . 逍遥丸.疥疮好发部位为 ( ). 皮肤薄嫩和皱褶处. 四肢 . 躯干. 外阴和肛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头溢液的特点是 ( ). 间歇、自发、血性 . 间歇、挤压、水样 . 多孔、乳汁样. 双侧多孔、浆液性.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其成因为( ).热 .寒 .风 .气.外科七恶辨证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和全身症状 .以上都不是. 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风温、风热 .火毒、热毒 .气郁、火郁 .湿热、寒湿. 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已尽时,宜使用下列哪一种掺药().九一丹 .白降丹.生肌散.青黛散.发生于人体下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风温、风热 .风寒、风湿 .湿热、寒湿 .气滞、血瘀.最易引起走黄疔疮是().手足部疔疮 .疫疔 .红丝疔 .颜面疔疮.乳痈初起的内治法则是(). 理气化痰散结 .益气和营托毒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黄水疮的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 .水疱、脓疱 .丘疹、丘疱疹 .脓疱、脓痂.疥疮的主要病因为().接触疥虫 .湿热蕴结 .外感风热 .饮食不节.精癃的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不射精 .尿痛、流脓.内痔初发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 .肛门坠胀 .便秘 .无痛性便血.破伤风发作出现肌肉强直形痉挛,一般先发生于().头面 .上肢 .颈项 .下肢.脱疽的好发部位是().上肢末端 .四肢末端 .下肢末端 .小腿 .股部.瘾疹的主要皮损为().风团 .抓痕 .水肿 .红斑.热疮好发部位为().颜面 .躯干 .四肢 .皮肤粘膜交界处 ..项部皮肤初起粟粒样脓头,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

应诊断为().疖 .疔 .痈 .有头疽.乳癖的临床表现常随什么而变化().月经周期 .睡眠好坏 .饮食多少 .运动时间长短.下列哪一项与气瘿关系最密切().皮色潮红 .多见于岁左右的女性患者 . 常用海藻玉壶汤治疗.多流行于山区高原地带.发生走黄的原因为().正虚邪盛 .肝郁化火 .热入心包 .火毒炽盛.热疮典型皮损为().簇集性水疱 .散在性水疱 .簇集性脓疱 .散在性脓疱.外科七恶辨证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和全身症状 .以上都不是. 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风温、风热 .火毒、热毒 .气郁、火郁 .湿热、寒湿. 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已尽时,宜使用下列哪一种掺药().九一丹 .白降丹.生肌散.青黛散.发生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风温、风热 .风寒、风湿 .湿热、寒湿 .气滞、血瘀.项部皮肤初起粟粒样脓头,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

应诊断为().疖 .疔 .痈 .有头疽.乳癖的临床表现常随什么而变化().月经周期 .睡眠好坏 .饮食多少 .运动时间长短.下列哪一项与气瘿关系最密切().皮色潮红 .多见于岁左右的女性患者 . 常用海藻玉壶汤治疗 .多流行于山区高原地带.黄水疮的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 .水疱、脓疱 .丘疹、丘疱疹 .脓疱、脓痂.淋病的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尿道溢脓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滴白 .生殖器溃疡.下列哪项不是早期肛裂的特点().发病时期较短 .创面底部有灰白色的栉膜带 .创面边缘整齐 .创面鲜红呈梭形.破伤风发作出现肌肉强直形痉挛,一般先发生于().头面 .四肢 .颈项 .躯干.精癃的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不射精 .尿痛、流脓.肛管中两个直肠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黏膜皱襞,称为().肛柱 .肛门瓣 .隐窝 .齿线.瘾疹的主要皮损为().风团 .抓痕 . 丘疹 .红斑.导致乳汁郁积的原因,错误的是().乳汁多而少饮 .断乳不当 .乳头凹陷 .产妇食欲不振.血虚作痒的临床特点是 ( ).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 . 走窜四注 , 遍体作痒 .皮肤干燥,脱屑作痒. 瘙痒剧烈 , 最易传染.有头疽的整个病程一般需要 ( ).周日 . 半月个月.瘿痈的病因为 ( ). 气滞 . 痰凝. 血瘀 . 风温风热挟痰蕴结.热疮好发部位为 ( ). 颜面 . 躯干 . 四肢 . 皮肤粘膜交界处 . 外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头溢液的特点是 ( ). 间歇、自发、血性 . 间歇、挤压、水样 . 多孔、乳汁样. 双侧多孔、浆液性二、多选题.下列哪些现象符合疮疡阴证特点().肿胀局限,根脚收束 .溃后脓水稀薄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 .皮色紫暗,或皮色不变.引流法包括().药线引流 .导管引流 .垫棉法 .扩创术.乳癖肿块特点是().大小不等 .形态不同 .边界不清 .质地坚硬如石.急性尿潴留时,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食盐炒热布包乘热熨小腹部、脐部 .针刺中级、归来、三阴交、膀胱俞等 .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内服利尿中药制剂.破伤风主要临床表现是().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轻微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多有外伤史.下列哪些外科疾病的发病与情志内伤有关 ?( ). 瘰疬. 乳痈. 乳岩 . 瘿病.风邪引起的肿痛特点是 ( ). 肿势宣浮 . 来急去快 . 痛无定处 . 不红不热.触诊颈部肿块应检查 ( ). 肿块的位置、数目、硬度 . 肿块的光滑度、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 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 . 肿块有无触痛 , 能否随吞咽上下移动.蛇串疮诊断依据为 ( ). 多发于春秋季节 ,以成年患者居多 . 皮损为成簇水疱, 呈带状分布. 痛如火燎周左右痊愈 , 但易复发.与乳房关系密切的经络有 ( ). 足少阴肾经. 冲任二脉 . 足厥阴肝经 . 足阳明胃经.下列哪些现象符合疮疡阴证特点().肿胀局限,根脚收束 .溃后脓水稀薄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 .皮色紫暗,或皮色不变. 溃疡作痒常见于().脓区不洁 .药物对疮面的刺激 .毒邪渐化 .收敛之象.瘰疬的临床特点是(). 初起结核如豆,不痛不红,缓慢增大 .溃后脓水情稀,夹有败絮样物 .此愈彼溃,经久难敛,易形成窦道 .初期全身症状明显.乳岩的临床特点是().肿块质地坚硬 .局部红热痛 .肿块推之不移,凹凸不平 .晚期溃烂,凹似岩穴,凸似泛莲.脱疽的诊断依据是().有受寒、吸烟、外伤史 .患肢末节怕冷、发凉、麻木 .患足皮肤干燥、汗毛脱落 .患肢末节溃疡或坏疽.下列哪些皮损为继发性皮损().糜烂 .结节 .鳞屑 .苔癣样变.锁肛痔可经哪几条途径转移().直接蔓延 .经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沿着神经扩散.蛇串疮的皮损特点为().水疱三、五成群 .排列成带状 .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下列哪些皮损为原发性皮损().斑疹 .疱疹 .风团 .丘疹.触诊颈部肿块应检查().肿块的位置、数目、硬度 .肿块的光滑度、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 .颈部的淋巴结是否肿大 .肿块有无触痛.溃疡作痒常见于().脓区不洁 .药物对疮面的刺激 .毒邪渐化 .收敛之象.引流法包括().药线引流 .导管引流 .垫棉法 .扩创术.乳核的临床特点包括().乳核如丸卵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推之活动.下列哪些皮损为继发性皮损().糜烂 .结节 .鳞屑 .苔癣样变.淋病的传染途径包括().不洁性交 .空气传播 .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器具 .新生儿分娩过程中经阴道感染.下列哪些现象符合疮疡阴证特点 ?( ).肿胀局限 , 根脚收束 . 溃后脓水稀薄 . 肿块软硬适度 , 溃后渐消 .皮色紫暗 , 或皮不变.流注多见于 ( ). 腰部 . 头面部 .髂窝部 . 臀部及大腿部.对甲状腺肿大 , 下列哪项提示为石瘿 ?( ). 多年肿块 , 突然迅速增大 . 质地坚硬如石 . 推之不移. 流行于高原山区.疥疮原发性皮损有 ( ). 丘疹 . 水疱 . 隧道、结节 . 抓痕、血痂.与乳房关系密切的经络有 ( ). 足少阴肾经. 冲任二脉. 足厥阴肝经 . 足阳明胃经三、填空题.《疡科心得集》的作者是。

.判断外科疾病的预后好坏,既要观察局部症状的,又要结合全身症状的。

.有头疽好发于,以、最多见。

.乳痈好发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多见。

.气瘿相当于西医的。

.斑疹色红,压之褪色者多属;压之不褪色者常挟。

.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有、、。

.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 破伤风发作期典型症状是、。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

.原发性皮损有、、等。

.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

.结合临床症状,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发现即可作出淋病的诊断。

.乳核服中药以上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疮疡出脓是的现象。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继发性皮损:.混合痔:.顺证:.走黄:.内陷:.原发性皮损:.外吹乳痈:.瘿:.齿线:.精癃:.虹膜状红斑:.风瘙痒:.蛇串疮:.逆证:.五善:五、问答题(每小题分,共分).根据疾病发展脱疽如何分期?各期的表现?.皮肤病使用外用药怎样根据病情阶段用药?.试述乳癖的诊断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