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说教材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新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具体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刚开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背诵,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谈自己了解的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国丞相,军事家、政治家,“孔明灯”,三顾茅庐……(2分钟)2、朗读课文(约8分钟)1、自由朗读(3分钟),要求(1)标记生字注音,注意几个字夫(f ú)淫(yín)慢遂(suì)庐(lú)(2)注意词句停顿2、指定学生朗读——学生评价(5分钟)3、全班齐读3、检查预习,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约8分钟)小组答题必答题:第一组: 1、诫 2、书第二组: 3、夫 4、静第三组5、淡泊 6、明志第四组:7、致远 8、广才第五组:9、淫慢10、励精第六组:11险躁 12、治性抢答题:1、年与时驰 2、意与日去 3、遂成枯落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注意句式特点)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想一想:诸葛亮告诫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小组合作,质疑探究1、为什么修身要静,养德要俭?俭以养德与静有什么关系?2、怎么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成学”?【注释】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

如“夫”、“盖”。

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

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诫子书的板书教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诫:警告,劝人警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是诸葛亮。

诫,告诫,劝勉。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部编版2017版七上第四单元“人生之舟”中的一篇文言,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

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本篇文言重在说理,先提出观点,再做阐发,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思路比较清晰,文章中句式整齐,名句耳熟能详。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之前学习文言文共3篇,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家训,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本篇是议论性的文言文,文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紧密,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入手,划分层次,从而理解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多样的朗读,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家书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理解家书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课型:精读阅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屏幕出示:《蜀相》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猜猜这首诗是为哪位丞相所写,从何而知?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播放《诫子书》歌曲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正文(一)、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

【板书:静】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明确:正反两个方面。

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读准字音、停顿,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诗词和虚词的用法。

3、翻译全文。

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弄清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1、小组合作学习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划出停顿;然后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3、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

【板书:静】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明确:正反两个方面。

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2023年《诫子书》教学反思整理

2023年《诫子书》教学反思整理

2023年《诫子书》教学反思整理《诫子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诫子书》教学反思篇1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采纳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同学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同学合作沟通探究释疑理解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尝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同学视野,激发同学爱好,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根据“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同学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当,同学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缘由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化,从“基础”到“延长”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

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同学自己“质疑”,然后解疑,信任同学对课堂的爱好会大大增加。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胜利。

《诫子书》教学反思篇2今日去华辰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讲授的是《诫子书》。

这篇课文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七年级的同学由于学情有限,所接触的文言文又不多,加之本文在内容上同学难以理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纳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译读——读懂文言的意味;赏读——读出文章的美点。

《诫子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20套)

《诫子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20套)

《诫子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20套)《诫子书》教学反思1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难点。

一是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何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如:n、l)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

要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巧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完成为了复习,认读,书写字母jq x后,板书下面内容:板书完毕以后指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意思。

(j与i相拼组成ji……j与ü相拼组成jü……),这时候有些细心的学生就发现问题了:“老师,你右边的写错了。

”我故作吃惊状:“是吗?”然后作短暂沉默。

见老师不语言,部分学生就议论开了。

此时,学生大概会有这样几种心理状况。

1.我都看出来错了,老师还不知道。

(得意)2.你是老师,还写错。

看你怎么办?(看笑话)3.大概老师没错,但为何要这样写呢?我认为,不论是哪种心理,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激发学生讨论判断待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你们说这是错的,理由是什么呢?不等我提出讨论的要求,大家就自觉主动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n、l与ü相拼时就没去掉上的两点。

”有的说:“jqx与i在一起时,i上的那一点就没去掉。

”有的说:“如果去掉ü上的两点,就不是ü而是u了。

”还有的说:“老师没写错。

”(可说不出理由)……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争辩十分激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这个问题的思考与争辩。

在争辩中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三、讲故事,揭示规则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急需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时,我发言了:“同学们,请大家暂时停止对这个问题的争辩,先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后,再请同学们来说说老师到底写没写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古今有著名的家训,家书。

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诸葛亮集》。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3.找单个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幻灯出示:(1)字的读音夫(fú)淫(yín)慢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2)语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板书<诫子书>)(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诫子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诫子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诫子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诫子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诫子书》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的教学反思篇1《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

《诫子书》文章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问题来了,按理说,学生熟读成诵后,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的,可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

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文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

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

我决定把文章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

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

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

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

诫孑书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孑书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孑书教学反思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反思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受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诫孑书教学反思篇一《诫子书》是七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篇幅短小,仅仅只有86个字,虽寥寥几笔,却意味深长,《诫子书》“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二、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读准字音,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高效课堂,“导学案”“学习单”,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同学深化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取精神养料,体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班级同学能借助课文下面的解释初步读懂课文。

理性分析力量弱,但感性熟悉及仿照力量强。

因此教学中留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留意培育同学的学习力量,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高效课堂,采纳“导学案”“学习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提问答疑”,疏通文意,以此来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乐观性。

2、“小组合作探究沟通展现”:借助小组合作的力气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同学设计问题,鼓舞同学上讲台展现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

3、“拓展延长练习法”,巩固学问,积累名言警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志”与“学”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于“淡泊明志,安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1《诫子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

《诫子书》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问题来了,按理说,学生熟读成诵后,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的,可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

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

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

我决定把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

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

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

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

到此,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当然,学习古代的精华很有必要,能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更可贵。

因此,学生从中所受的启发是这节课不能忽视的,也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获。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2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教学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今年又一次进行了改版,这一次相比以前是有了较大的改变。

《诫子书》是新增入的课文。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译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弄清文章的意思,初步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译——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看似很顺利,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不到位,对文章的理解似是而非,并没有在实际杀死那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细致。

学生自己讨论,有少数人并没有跟上。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以实际情况问重点,少上表演课,真正让学生把只是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201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