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

合集下载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标准
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 展学生的数感、符号 感、空间观念、统计 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 要数学知 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 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 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 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 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思考
•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 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 思维。 •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思维。 •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发展统计观念。 •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过程,发阐述自己的观 点。
•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 求知欲。 •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 困难的意志,建立 自信心。 •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 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 确定性。 •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 考的习惯。
一、总体目标

• • •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 学知 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 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 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 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 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育目标1.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意识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用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形成系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格局,使学生具备未来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 培养义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科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运用,促进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任务1. 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按照学科特点建立内容体系,强调数学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应用性,强化衔接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培养及应用。

2. 着重把握学科特点,分析数学技能的内涵、构成及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熟练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特点的思维能力。

3. 把握学科特点,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在教材体系、学信体系、教改体系等课程体系中突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三、课程标准1. 积极探索和开展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熟练把握解题方法、增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 通过探究、分析、推理等相关实践教学,开发义务教育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进取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在教材、教学环境、教育模式等多方面持续改革,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具备分析、拆解、综合、推理、实施等能力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解读PPT演示课件 (2)全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解读PPT演示课件 (2)全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第四部分
课标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改革的 困难和 问题, 明确修 订重点 和任务 ,注重 对实际 问题的 有效回 应。明 确实施 要求, 增强课 程指导 性、可 操作性 LHJ+FHX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改革的 困难和 问题, 明确修 订重点 和任务 ,注重 对实际 问题的 有效回 应。明 确实施 要求, 增强课 程指导 性、可 操作性 LHJ+FHX
17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 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 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 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 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 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四 五 六
16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性质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改革的 困难和 问题, 明确修 订重点 和任务 ,注重 对实际 问题的 有效回 应。明 确实施 要求, 增强课 程指导 性、可 操作性 LHJ+FHX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改革的 困难和 问题, 明确修 订重点 和任务 ,注重 对实际 问题的 有效回 应。明 确实施 要求, 增强课 程指导 性、可 操作性 LHJ+FHX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第二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第二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第二学段目标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和例3](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数学是描述、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研究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应该体现数学的价值和特点,并把当今数学发展所体现的理念适当地反映到新的高中数学课程中。

一、课程性质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参加社会生产、处理日常生活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有积极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抽取事物的数、形属性的敏锐意识,利用抽象模式、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借助符号和逻辑系统进行严密演绎的探索习性;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全球意识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形成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二.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应当满足所有学生共同的数学需求;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选修课程,它仍然应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2)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2)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5.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6. 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9.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10.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11.(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12.(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13.(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

14(.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210231402 学分:4适用专业(群):生物制药(3+2)学时:60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2023年6月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审定(负责人签字):审定日期:2023年 6 月一、前言(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既是工具课也是通识素养课。

一方面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和其它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在生物制药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服务性的地位,主要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数理基础、数理思维和能力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科学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1》后续课程专业课程(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服务”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结合专业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和高等数学知识体系设计了“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常微分方程”四个项目,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再适当进行引导、补充和修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教学中要求降低理论推导,承接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追求繁琐的计算和变换技巧。

3.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以教育部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关于“零指数”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会进行简单计算,还要包括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参见例80)。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一、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学习资料(二)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学习资料(二)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学习资料(一)一、选择题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A.独立性、一致性、阶段性B.独立性、统一性、阶段性C.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D.整体性、统一性、发展性2、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A.研究对象B.核心素养C.学习过程D.学习方法3、关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不包括()。

A.认识年、月、日B.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C.了解负数D.认识方向4、新课程倡导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教学,积极开展()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A.大单元;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B.大单元;自主型学习C.小单元;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D.小单元;探究式学习5、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

A.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B.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C.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医院;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B.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生活技能D.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生活经验7、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不包括()。

A.坚持目标导向B.坚持过程导向C.坚持问题导向D.坚持创新导向8、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角色。

A.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B.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C.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D.管理者、引领者、合作者9、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哪些?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有算术、代数、实验几何和几何;高中有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和解
析几何,后三项分甲、乙两组规定教材,甲组程度较深。

主要介绍在教学方面,初中强调
直观、归纳和技能训练,高中重视论理、演绎。

强调培养自动探索、研究能力;注意引起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志趣和才能差异,加强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
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
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
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
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
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
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解读-2022年学习资料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解读-2022年学习资料

课程内容-二测量-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 60°,90°角。-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 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 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体验某些实物 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课程内容-三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 ,-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 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课程内容-四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 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 并-进行交流。-五探索规律-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学段目标-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 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 、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一、综述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是指导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建立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课程内容1.数的认知(1)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点数、图数、数字、数列等。

(2)数的比较:通过实际物体的比较和排序,让学生初步认识大小关系和相等关系。

2.数的组成与分解(1)数的组成:通过各种具体的物体,让学生感知数字的组成,初步认识个位和组成数字的原理。

(2)数的分解: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分解和合成,发展学生的分解思维。

3.数的运算(1)加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式。

(2)减法: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式。

(3)加减法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4.数的应用(1)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初步掌握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2)金钱: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面额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支配金钱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趣味性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教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五、评价方法1.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听取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二)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二)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二)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什么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内数学教学内容和相关考核的文件。

•该标准涵盖小学和初中阶段,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

•教育部委托专家组进行相关研究,参考国内外数学教学先进经验,制定前置性文件和探索性文件,再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文件。

课程标准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学•算术基本概念和运算•小数和分数•数量与单位的换算•几何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统计与概率•初步探索代数概念和方法初中•微积分入门•二次函数和一次不等式•平面图形的各种性质•空间几何与三视图•数学模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高中数学教学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规范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标准的实施,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标准文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结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对于学生、教师、教育部门和整个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和问题•目前,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比如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考试评价方式不合理等。

课程标准的改进和完善•鉴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改进,加强课程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来实现。

结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是保障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文件,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等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

一、联系生活,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动学生持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

如在教学完整数乘法后,我和学生实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

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30元去买。

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之效果。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善于发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概念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厌烦。

如在教学完《理解人民币》一课后,把课堂变成“小商场”,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兴致高涨,有的“柜台”还模仿商场打出“八折”“九折”来,一些学生就向我讨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着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协助学生理解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使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联系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同时能够促动学生思维水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得到发展。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使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例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做一个粉刷教室的预算。

这时,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共需要多少材料?购买材料需要多少元……等,同时思考怎样计算,再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的长宽,计算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积,根据每平方米需要的材料求出材料的质量,在市场上调查材料的单价,计算出购买材料的总价,从而完成粉刷教室的预算。

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综合应用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地使用。

数学生活化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水平的过程中,自不过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