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下面是初一地理课程的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板块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组成。

2. 地理坐标和地图-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描述地球上点位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 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的缩影,通过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3. 自然地理现象-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空气上方的一层薄薄的气体。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板块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聚集和分散情况,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

2. 城市化与乡村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 乡村地区:乡村地区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较少、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3. 交通运输与通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活动中人员、货物和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移动和流通。

- 通讯:通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

【板块三:地理现象与灾害】1. 气候和季节-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 季节: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2. 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导致破坏和伤亡。

-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大气旋,伴随着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二、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世界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有限,且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三、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气温与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由其决定。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

四、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种和民族多样化。

语言的种类与分布:世界语言众多,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五、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和平稳定。

六、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族众多且分布不均。

这些只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和联系生活实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五章:世界的居民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5、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一地理复习建议(一)细读考试大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1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3、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6中的图3.17)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面貌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地球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旋转•自然环境及其要素•人文环境及其组成•经济地理•社会地理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地壳:地球的外部包裹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上地幔:地壳之下的岩石层。

•下地幔:位于上地幔下方的岩石层。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外核:地核之外的岩石层。

3. 地球的运动与旋转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

4.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自然环境是指由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组成的地球表面的环境。

它包括以下要素:•气候:气温、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年平均值。

•地形:地面起伏的高低不平的情况。

•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平原、山地等。

•水文:与水相关的地理要素,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土壤:地表的可耕种物质,土壤质地和肥力等因素。

5. 人文环境及其组成人文环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人口:指居住在某个地区的人的数量和分布。

•居住区域: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包括城市、乡村等。

•农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交通:人类运输和交流的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

•工业:制造业和加工业等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中地区。

6.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发展趋势。

•交通要道和交通运输系统。

•农业地理和农业生产区。

•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7. 社会地理社会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初一地理课程主要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以及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对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归纳: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它自转和公转。

- 经纬度系统:了解经纬度的概念,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 地图的种类: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政治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 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3.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 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等。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

4. 基本地理概念- 方向的确定:如何使用指南针和地图确定方向。

- 地形地貌: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

- 气候和天气:区分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5. 地理技能-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何读懂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

-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收集地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技巧。

- 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 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 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人文地理现象: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文化差异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初一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亚洲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篇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4)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

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初一地理必备知识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必备知识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必备知识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必修课程。

初一地理内容较为基础,但同样重要。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必备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呈近乎球形,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

3.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线,用来划分北半球和南半球。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线,用来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

二、自然地理1. 大洲和海洋地球表面有6个大洲和5个大洋,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大洋包括: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2.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3. 地形和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而地貌则是指由地形和地表的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貌景观。

4. 水资源和自然灾害水资源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洪灾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一定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人口迁移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2. 城市和农村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和社会生活发达的地区,农村则是指依靠农业为主的地区。

3.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人们通过耕作和养殖获得农产品的生产活动,而工业则是指通过机械加工和制造来生产商品的活动。

四、地理技术地理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常见的地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环境污染和生物灭绝。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环境资源,使后代也能满足其需求。

通过对初一地理必备知识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认识到人类和地球的关系,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七年级地理必背考点

七年级地理必背考点

七年级地理必背考点
1. 世界地理概况: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形态。

2. 中国地理概况: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地形和地貌,中国的气候和水资源,中国的人口和经济。

3. 世界地理区域划分:了解世界地理的主要区域划分,如大洲、大洋、大河、大山脉等。

4. 自然地理要素: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要素,如陆地、海洋、岛屿、河流、湖泊、山脉、平原、高原等。

5. 人文地理要素:了解地球的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等。

6. 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发展: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发展情况,如亚洲的人口众多、非洲的资源丰富等。

7.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

8. 地球环境问题:了解地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9. 地理技术和地图阅读:了解地理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等,并能够阅读和理解地图。

10. 地理实践活动:了解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等。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规律。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它由一个地轴和两个地极构成,地球被赤道一分为二3.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旋转一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

4.四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是面积最大的四个洲。

5.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是世界上五大洋。

6.中国的自然条件: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多样化,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

7.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因地跨幅员辽阔,呈现多种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8.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的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秦岭山脉、大巴山脉等。

9.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10.世界的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是世界上的七大洲。

11.世界的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是世界上的五大洋。

1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非洲和欧洲。

13.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14.世界居民点的分布:世界居民点的分布具有聚集性和分散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15.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邻接14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6.中国的地理区划:中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地理区域。

17.世界的经济区域:世界经济区域主要有亚洲经济区、欧洲经济区、北美经济区、南美经济区等。

18.我国的经济区划:中国的经济区划主要有东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

19.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

20.世界自然灾害:世界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飓风、洪水等。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影响等人文现象。

二、地球的构造和地表特征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高温固体,地核是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地表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和岛屿。

大陆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岛屿是地球表面的陆地片段,环绕在大陆和海洋之间。

三、地球的气候和水文地球的气候主要由纬度、海洋和大气等因素影响。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温度越高,气候越炎热。

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海洋温度较稳定,能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大气层是地球表面的气体包围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地球的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它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形成水循环。

地下水主要是指地下蓄积的水,它主要来源于降水渗入地下。

四、地球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分布地球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总和。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地球的资源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影响。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壳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如平原、河谷等;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能源富集的地区,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五、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等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挑战。

7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掌握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等基本数据。

2.地球仪和经纬网: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掌握经纬度的概念、划分方法和应用。

3.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4.地形图的判读: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了解地形部位的识别。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了解世界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掌握它们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2.海陆变迁: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了解天气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气温和降水: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3.世界的气候类型: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掌握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方法。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趋势和人种差异。

2.语言和宗教:掌握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聚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特点,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发展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概念、分布和差异。

2.国际合作: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方式,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发展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初一的地理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牢记。

下面是对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椭球体状,中间微微膨胀,两极稍扁平。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3.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一年365天完成一次公转。

4.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与地面法线的夹角称为地轴倾角,为23°26′。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1.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2.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板块,这些板块通过构造运动不断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气候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2.季风气候:东亚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有暖湿季风,冬季有寒冷干燥季风。

3.台风:一种强大的风暴,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形成,并引发强降雨和强风。

四、地球的水资源与水循环1.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海水和地下水,其中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

2.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换和迁移的过程。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1.地震:地球表面突然释放出的能量,引起地壳的震动。

2.火山爆发:地壳断裂处熔岩从地下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口并爆发。

3.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动植物等。

六、地名与地理位置1.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东邻太平洋,西北邻帕米尔高原,西邻阿拉伯半岛。

以上是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理环境以及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积极行动,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初一地理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初一地理的一些重点知识的详细阐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星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基础。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元素。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比如通过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等。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们有白天和黑夜,以及为什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会变化。

2.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理解公转,可以解释季节更替的原因,比如为什么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

三、地球的表面形态1.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

了解这些地形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多样性。

2. 河流与湖泊:河流是地表水的主要流动形式,湖泊则是地表水的静态存储。

学习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和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水循环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气候与天气1. 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理解气候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生物分布和人类活动。

2. 天气的变化:天气是短期的气象现象,如晴、雨、风、云等。

学习读取天气预报,理解各种天气符号,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五、人口与聚落1. 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受地理环境、资源、经济等因素影响。

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2.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

了解聚落的形成原因,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以及聚落的发展过程,对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初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如下: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二、经线和纬线
1. 经线:半圆,指示东西方向。

本初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2. 纬线:圆圈,指示南北方向。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
1.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 亚洲的分区: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四、亚洲的地形特点
亚洲地形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来。

五、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
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以上是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的部分内容,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多信息。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1、世界海峡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

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

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

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

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

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

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2、美洲知识点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在海边看到远处有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大小纬线和纬度(1)纬线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做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像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

(2)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称南纬(S)和北纬(N)。

南极和北极各为90°。

(3)高中低纬划分低纬度为0°—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

(4)特殊的纬线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3.5°纬线: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最南界线66.5°纬线: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90°纬线:南北极点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能平分地球。

(2)经度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东西经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叫做180°经线。

特殊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

此线以东为东经,此线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

此线以西为东经,此线以东为西经。

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向西至160°E的范围是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

利用经纬网定位球面经纬网;网格状经纬网;极地经纬网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24小时(3)绕转中心:地轴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半球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导致昼夜不断更替。

(2)时间差异: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导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即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65天)(3)绕转中心: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季节变化根本原因: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球、冬四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3)昼夜长短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地区夏至日夏至日至冬至日冬至日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 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或变大(5)五带的划分(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注意:①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和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②方向判定的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3)选择合适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1)判读地势高低与坡度的陡缓(2)判断山体地形部位3. 地图的阅读4. 地形图的判读(3)地形剖面图的实际应用分层设色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2)五种陆地地形的判读地形剖面图(1)作用: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坡度起伏的状况(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二、陆地和海洋1. 大洲与大洋七大洲(1)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和面积如图(2)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四大洋四大洋的形状、大小、名称、位置和特征三、天气与气候1. 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运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海陆变迁的例证(1)地震、火山是人们直接能感受到的地壳运动(2)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4)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5)渤海海底发现了长约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遗迹(6)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森林遗迹(7)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填海造陆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起的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板块构造学说(1)内容:①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中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2)六大板块名称及运动方向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的表示天气与气候的谚语或诗句(1)与天气有关的谚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2)与气候有关的诗句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山前桃花山后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卫星云图的判读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区(颜色越白云层越厚,表示该地可能为阴雨区)3.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陆地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低月均温出现在2月,;陆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月均温出现在8月)(3)气温年较差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图的判读(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②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4.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①气温: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②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①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②降水:沿海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3)海陆位置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居民与聚落1. 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1)自然增长率:通常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的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资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发展的基础、城市、交通条件、政治因素等人口问题不同人种的分布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的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主要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标志性建筑是教堂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代表性建筑是佛塔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3. 聚落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区位与自然环境(2)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3)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4)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五、发展与合作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达国家:数量少,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数量多,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课后测1】在该图中A. 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B. 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C. 北京的天还没亮D.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课后测2】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小明建议元旦去看房的理由是A.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裕C.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杀价D.这几天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楼房的影子较长【课后测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B. 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C. ④处可能发育河流D. 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课后测4】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C. 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课后测5】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可知:①②两地纬度相同)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 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B. 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 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D. 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