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合集下载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与教学实践探究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与教学实践探究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与教学实践探究摘要:音乐与艺术一直是人们为之追求一生的目标,可以说很多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为美而奋斗。

当然,每个人的审美维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无论维度如何,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美学观,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所以审美乐感的培养和语数外的培养一样重要。

虽然看起来审美乐感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阶段没有办法获得分数和升学上如此直观的收益,但正确的审美乐感将会影响孩子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可以说,这是一生受益的事情。

一方面音乐可以传递人的喜怒哀乐,让人轻易获得共鸣;另一方面音乐可以获得快乐,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还有就是音乐也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些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湘版;高中;音乐鉴赏;实践探究引言:在音乐教育和发展中,音乐教材建设可以说是经历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1994年开始,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1997年音乐课程开始在高中从选修课成为必修课;2000年,教育部调整教学计划,为进一步开拓高中生艺术视野,将音乐必修课在全国范围内的高中进行普及。

而湘版的《音乐鉴赏》教材可以说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它内容丰富、坚持以音乐审美构建教学核心,坚持音乐教育的初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

1.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一)音乐课程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培养。

对各个阶段的的学生来说,专业学科不再是唯一要重视的课程,美术、音乐等都需要学生进行了解。

对此,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早早制定了有关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并且教育部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明确指出在高中开设音乐教学,来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课堂作为提高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高中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之一就是音乐鉴赏,这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和音乐感知的教学。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师:刚才播放的是那几首歌曲,还有印象吗?师生:第一首《我爱你,中国》第二首《茉莉花》第三首《好汉歌》师: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唱法吗?生:第一首美声唱法,第二首民族唱法,第三首通俗唱法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体的艺术歌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属于美声唱法。

第二首歌《茉莉花》这首歌以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淡淡的清香已飘向世界各地,属于民族唱法。

这两种唱法十分讲究发生技巧,演唱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首歌不用说,大家都能知道是大陆实力派歌手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属于通俗唱法,这首歌曾一度传遍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这种歌曲对嗓音及歌唱技巧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高,适合的人群大众化,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

我们把它叫做通俗歌曲。

三、新授通俗歌曲是指那些题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的歌曲。

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

出示课件师:通俗歌曲之所以流传很广,是由于它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精神,让我们沿着中国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请听歌曲(《春天里》)。

在听的时侯可别忘了‘这个’噢,(思考状),老师有问题问你噢!师问:这首歌曲叫《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产生于 20世纪20——30年代,这首歌的词曲有何特点?生:歌词朗朗上口。

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师:对,歌词朴实,特别引用了衬词‘朗里格朗里格朗’,使它更接近口语,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假如这首歌让你唱,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生:轻松活泼的情绪。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精品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精品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3. 通过学习中国通俗音乐,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与特点2.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3. 经典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欣赏4. 通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5. 通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经典作品欣赏。

2. 教学难点:通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通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 欣赏法:播放经典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通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展开讨论。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或表演通俗音乐,加深对通俗音乐的理解。

五、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 欣赏:播放经典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通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展开讨论。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或表演通俗音乐,加深对通俗音乐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品分析:收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创作或表演作品,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3. 知识测试:通过问卷调查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材,提供理论知识和作品欣赏。

2. 音频视频资料:收集经典中国通俗音乐作品的音频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视野。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地域差异。

4. 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通俗音乐的分类2.1 流行音乐2.2 摇滚音乐2.3 网络音乐3. 中国通俗音乐的地域差异4.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5. 优秀中国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对中国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欣赏法:播放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中国通俗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或表演中国通俗音乐,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中国通俗音乐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的PPT。

2. 教学音频:准备相应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教学视频: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通俗音乐表演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4. 教学用具: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PPT,详细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3. 作品欣赏与分析:播放几首不同类型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类型中国通俗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随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学生个体,已从一个单向的封闭心理体系走向多元的开放体系,它需要与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艺术文化信息不断交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学生心理需求既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又跟随时代发展的节拍。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在情感上尚不稳定成熟,而情感要求却又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审美取向不同而造成因学生意志薄弱的厌学,从而导至情感偏移的教学难题。

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培养,不断予以总结和完善,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音乐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到局部,利于学生学知系统化;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

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

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提出的问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案例探究由直观形象到内在原因剖析,让学生在大量的形象感知基础上归纳提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展示、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高。

分组协作讨论让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能够通过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音乐鉴赏。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感教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湘版高中音乐,引发学生对湘版高中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首先,介绍湘版高中音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包括湘乡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讲解湘版高中音乐的艺术特点,包括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音调丰富、节奏灵活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讲解湘版高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包括器乐、声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

3. 欣赏选择一首湘版高中音乐作为欣赏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4. 分析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5. 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6. 总结对湘版高中音乐进行总结,强调湘版高中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湘版高中音乐的欣赏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湘版高中音乐的理解和评价,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中国通俗歌曲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第七节《中国通俗音乐》5)学时数: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鉴赏,能在聆听中体验通俗歌曲特点与歌曲内涵。

⑵、在欣赏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等活动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3)、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演唱歌曲,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非常的狭隘,很多学生的喜欢只不过停留在歌者的长相服饰等方面,对于即使他们曾很喜欢的歌曲听过几遍后也会丢在一边,也会觉得厌烦。

针对诸多情况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

本课以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选择典型性、学生熟悉的歌曲为内容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强调探究,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在积极参与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一、情景创设1、课前播放有视频的歌曲《好汉歌》2、教师稍点评导入新课1、请同学说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曲?A艺术歌曲B民歌C通俗歌曲2、说说词曲特点及演唱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自主二、播放背景音乐按提供的线索浏览书本内容1、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与特点2、你能列举并唱唱不同发展阶段的通俗歌曲吗?1、根据阅读及自己的认知程度,相互讨论说出通俗音乐特点及概念。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探究学习。

学习5分钟(1)改革开放前的通俗音乐(起萌、发展、沉寂)(2)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繁盛时期)(3)20世纪90年代——至今(百花齐放的盛况)3、点评后小结。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5篇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5篇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5篇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有了教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教学材料分析与教学课题界定:《中国通俗音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七章节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音乐的体裁》教学单元中含有: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的戏剧——歌剧、舞剧的灵魂、梨园百花等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音乐作用与欣赏者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个性:不同体裁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及其服务对象。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通俗音乐,至少可以追述到《诗经》时代,是一个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范畴。

所以,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本课课题界定在《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更为合适。

学情分析: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通俗/流行音乐,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喜爱?是歌词?旋律?风格还是潮流?……面对快餐音乐文化和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他们缺少作为高素质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审美体验与感受,缺少应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领悟普通高中音乐学习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及利用学生自身资源,从而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知能并进、终生受益这一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由于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内容丰富、题材和体裁繁多,如何利用学生对通俗音乐原认知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时、适度的教学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方法与手段运用:一、知道什么是通俗音乐(通过聆听、感受、对话、小结等完成);二、了解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发展的大致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听辨、分析、对话、小结等完成);三、了解并初步懂得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主要由学生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交流、教师的引导性发言等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与实录:四、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约24分钟)教学后反思:这是一次提前72小时通知和准备、借班上课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和聆听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没有深入了解。

本节课将通过鉴赏与聆听,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欣赏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解通俗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效果分析本节课从课堂教学结果来看,很完美的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非常积极,与老师的配合也很默契,由于本节课通俗音乐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也特别高,更好的有助于老师的教学。

在了解、学习、欣赏、聆听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演唱充满凝聚力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等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材分析《中国通俗音乐》是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二章节《大众音乐》中的第一节《通俗音乐》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聆听鉴赏启发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级通俗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并通过学唱充满凝聚力的公益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心。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是()A、黎锦晖B、崔健C、李谷一2、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A、4B、3C、53、谁创作的作品《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A、崔健B、郭峰C、周杰伦4、下列选项中哪些作品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A、《九九艳阳天》B、《黄土高坡》C、《毛毛雨》5、《让世界充满爱》是谁创作的:()A、刘欢B、郭峰C、韩磊二、简答题在你熟悉的通俗音乐中,哪些作品用到了民族元素?课后反思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注重提升学生素养、激发学生爱心,重视音乐实践。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2023-2024学年版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音乐鉴赏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2023-2024学年版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音乐鉴赏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能认真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在赏析过程中了解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特点及历史意义。

2(艺术表现)能够学唱歌曲《黄水谣》的部分旋律,体验、参与歌曲的表演。

3(文化理解)通过对六首作品的聆听,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初步知晓这一时期中国音乐作品的变化及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聆听与赏析《叫我如何不想他》《嘉陵江上》《黄水谣》并能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视频《送别》片段。

2、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合唱歌曲叫《送别》,其实这首歌不是地道的中国歌曲,而是借用了美国歌调《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

在二十世纪初,这种外国曲调在中国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近代音乐。

首先我们从学堂乐歌开始。

(二)、了解学堂乐歌1、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时期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的“乐歌”课上教唱。

“学堂乐歌”由此在我国各地兴起。

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教唱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传授科学文化等为主。

3、代表人物:沈心工,1905年沈心工创作了《黄河》。

4、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图像文字介绍)(三)、欣赏歌曲《黄河》(谱例)1、说说歌曲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节奏和音区上有何区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师总结: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描写长城外、河套边的景色,主要以中低音区旋律表现,节奏稍紧,附点运用较多,表现出悲壮感。

第二段音调高亢激扬,节奏先紧后松,高音区的豪言壮语,充满了爱国激情。

黄河是我国最早的由国人作词、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Teaching record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pop ular music《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音乐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章2:《中国通俗音乐》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篇章1:《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 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中国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中国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表演。

4、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

二、难点与重点1、重点: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2、难点: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一、导入教师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对比,引出通俗音乐的定义。

二、教学过程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中国百科全书)补充:还有人称它为“轻音乐”第一阶段:1927年—1949年在第一阶段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被称为中国通俗/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先生,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有关他的视频材料。

设问:视频中歌曲“毛毛雨”的伴奏是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问题回答补充:歌曲“毛毛雨”的旋律简洁、中等的速度和力度。

黎锦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通俗音乐作品外,还创办了明月歌舞团,其中著名的歌星周璇和音乐家聂耳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向音乐之路。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电影由赵丹和周璇主演,曲作者是贺绿汀。

问题回答补充:与“毛毛雨”相同的是旋律简洁、中庸的力度和速度。

,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受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办新学堂”、唱“学堂乐歌”等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由此诞生。

第二阶段:1949年-198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俗音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们文艺生活朴实,性格也比较内向,因此,在通俗音乐的表现方面也与“毛毛雨”、“天涯歌女”的风格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部反映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影视片段。

要求:欣赏时注意关注:伴奏乐器、人物表情、衣装打扮和音乐情绪。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3. 通过学习中国通俗音乐,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3. 代表性通俗音乐作品欣赏4. 通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魅力5. 通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代表性作品。

2. 教学难点:对中国通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代表性作品。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通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相关章节。

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多媒体投影仪等。

3. 网络资源:中国通俗音乐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欣赏:a. 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概念与特点。

b. 讲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

c. 欣赏代表性通俗音乐作品,分析其艺术魅力。

3. 讨论与交流:a. 引导学生探讨通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b.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b.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 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核心内容;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批判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批判能力。

教学准备:1.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和欣赏体验。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鉴赏的重要性;2. 解释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对音乐元素、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材学习(30分钟)1. 分析和讲解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核心内容,包括不同音乐作品的背景介绍、音乐元素的分析和作品的艺术特点;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和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音乐作品欣赏(30分钟)1. 播放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结构和表现手法,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五、学生表达和批判(2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2.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音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音乐鉴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2. 组织音乐鉴赏俱乐部或小组,定期分享和讨论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教材学习、音乐作品欣赏、学生表达和批判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_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_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夜曲》三十年代《乡恋》二十一世纪《九九艳阳天》七十年代末《常回家看看》五十年代《天涯歌女》九十年代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

《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

《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

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鉴赏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
本次音乐鉴赏课程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 经典民歌的鉴赏与分析
- 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欣赏
- 现代流行音乐的鉴赏与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选择一首著名的
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知识讲解
教师将对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分类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品鉴赏
教师选取几首典型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夜曲》等,引导学
生进行深入的鉴赏。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小组内的分享和讨论。

每个
小组需要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所选作品的背景、风格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总结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指出音乐鉴赏中的共性问题,并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鼓励他们将音乐鉴赏的能力应用到日常生
活中。

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音乐鉴赏课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说课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说课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说课稿(2)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说课稿一、说大纲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

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

二、说教材(一)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用书”中的“第五单元:欣赏现代流行——通俗音乐”中的“中国的通俗音乐”这一子课题。

教材从起源到发展的高潮期几个阶段来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艺术修养,但是在选择音乐的判断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

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

(三)、教学目标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三、说教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例如:美声、民族、最后通俗(导入课题)——介绍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中国通俗音乐的三个发展阶段——讨论中学生应该唱什么样的通俗音乐——师生激情演唱《真心英雄》——课堂总结,教师提希望。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中国现当代音乐(2)》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中国现当代音乐(2)》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案(2)一、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现当代音乐《保卫黄河》、《打溜子》,感受这一时期作品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特点。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演奏形式。

3.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的了解,来感受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是如何创造和创新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现当代音乐作品的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听音频,猜猜音乐片段出自什么音乐作品?《保卫黄河》这是一首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它的创作方式在那个时期却是十分大胆、耳目一新的。

2.在作品中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方式来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呢?(二)《保卫黄河》1.简介作品创作背景1969年,殷承宗、储望华等作曲家将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黄河》。

《保卫黄河》为第四乐章,音乐材料及主要内容取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时吸取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的首部音调,以深沉的情感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现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2.聆听《保卫黄河》,思考作品中该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是否为原样重复?主题共出现了9次,每次出现都进行了变奏,因此作品的结构为自由变奏曲式。

3.欣赏《保卫黄河》的演奏视频,思考其演奏形式是什么。

钢琴协奏曲,协奏曲: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4.聆听《保卫黄河》高潮片段,思考为何在乐章的高潮处要把三首歌曲的主题结合起来进行演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地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谈谈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突破和创新。

《黄河》打破了西洋协奏曲三个乐章的基本组织形式,由四个乐章构成。

2.6中国现当代音乐2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2.6中国现当代音乐2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中国音乐》——《中国现当代音乐2》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本单元为湖南文艺出版社新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材上篇第二单元《中国音乐》。

作为全书的第二个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到近代音乐,再到中国现当代音乐,让学生感知这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感受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伟大魅力,认识音乐家们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是如何进行创造和创新的,见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

二.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音乐 2》为本单元第六课时,为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时代心声,现当代的中国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本课主要选取了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单乐章交响曲《第十交响曲·江雪》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打溜子》三首音乐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时代的脉搏,认识音乐家们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是如何进行融合与创新的。

三.教材分析1.《第十交响曲·江雪》:作于19971998 年春。

《第一交响曲·江雪》是为吟唱、古琴(预制录音带)和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

作曲家从柳宗元所写的同名诗词《江雪》所蕴涵的冷峻的意境与独特的声韵中获取灵感,以人声的吟、诵、唱,古琴的时代韵律与交响乐队的现代化铺陈交相辉映所构成的跌宕起伏的音响,传达、塑造、讴歌了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2.《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 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其中,《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3.《打溜子》:《地图》是作曲家谭盾应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大提琴家马友友之约于2003 年创作完成并首演的。

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共分四个部分,包含九个乐章,本课观赏的是第一部分的第三乐章《打溜子》。

四.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中国音乐历程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在音乐欣赏课中缺乏主动挖掘中国音乐文化历史的能力,本课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音乐既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又兼备中国新音乐风格的特点,并认识音乐家们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是如何进行创造和创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音乐=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教学材料分析与教学课题界定:
《中国通俗音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七章节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音乐的体裁》教学单元中含有: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的戏剧——歌剧、舞剧的灵魂、梨园百花等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音乐作用与欣赏者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
个性:不同体裁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及其服务对象。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通俗音乐,至少可以追述到《诗经》时代,是一个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范畴。

所以,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本课课题界定在《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更为合适。

学情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通俗/流行音乐,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喜爱?是歌词?旋律?风格还是潮流?……面对快餐音乐文化和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他们缺少作为高素质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审美体验与感受,缺少应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领悟普通高中音乐学习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及利用学生自身资源,从而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知能并进、终生受益这一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由于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内容丰富、题材和体裁繁多,如何利用学生对通俗音乐原认知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时、适度的教学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方法与手段运用:
一、知道什么是通俗音乐(通过聆听、感受、对话、小结等完成);
二、了解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发展的大致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听辨、分析、对话、小结等完成);
三、了解并初步懂得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主要由学生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交流、教师的引导性发言等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与实录: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由于视听材料的预先切割、问题设置的阶
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后反思:
这是一次提前72小时通知和准备、借班上课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力图做到:尽可能缩小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材使用的需求矛盾;力图在缩小三者需求矛盾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上求得平衡、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前思考中,我努力做到:针对本课教学目标以及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共性,理清哪些是属于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哪些是属于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完成的,哪些是属于需要教师传授的;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我努力做到:理清哪些材料需要聆听,哪些材料需要
视听?哪些需要精听,哪些需要泛听?用哪些材料能够说明问题,用多少?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我努力做到:理清问题与过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递进关系,问题呈现的循序渐进,问题回答的扶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中,我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知识的有效建构与能力的形成,所以课堂教学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

由于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以及学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做的还不够理想。

现代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喜爱通俗音乐,而且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如果是自己的学生,通过课前的相关“话题”布置、教师的引导、课前检查等工作开展,完全能够做到“学生讲座,教师当秘书”的师生角色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