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第1课时优秀教案1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8厘米的各种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今天,我们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活动二
1.要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2.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

学生分组进行拼摆并按有剩余和没剩余两种情况进行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分类板书。

4.独立观察,总结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5.学生观察集合图,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活动三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学生交流。

3.教师教授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1、3题。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的感受。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内容相关链接: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约分后安排的。

本课的教学教材没有设置情境图,直接引入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析了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化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 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

(出示灯片)5 137 82. 填空(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师小结: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根据我们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研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师:既然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顾名思义它包括两层含义,谁知道是什么?探索发现,理解题意。

生1:分数如何化小数;小数如何化分数。

师:是的,我们先来研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板书)小数分数1.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师:谁能把0.8化成分数。

(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要讲清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生1: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所以0.8写成分数就是十分之八。

生2:我们和他们的想法相同,我们直接就这样写0.8=810师:师:这样吧!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要把0.8先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而不是100、10000或其它数,偏偏就是10呢?现在这样把0.08、0.0 08化成分数,会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回答:生1: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分母就是几。

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列出分数加减法算式。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3.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4.学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7 + 2/3 - 1/6 = ?
4.思考题:布置一道拓展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分数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哪些运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5.数学日记: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日记,内容包括学习收获、解题心得、疑问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9.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如“小华有3/4个苹果,小明有1/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出算式并求解。
3.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4.部分学生运算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影响了解题效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加强对分数加减法运算顺序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准确性。
3.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4.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8页。

教学目标:1.引导大家主动地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并把本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3.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大家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难点: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系统整理1.师:回顾本单元都学过哪些知识?生: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小数的互化……2.师:这么多的知识怎样进行复习?生1:可以分类,对比着复习。

生2:可以列表抓重点进行复习。

生3: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复习。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复习方法,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二、交流展示(一)第一小组汇报1.将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对比进行了整理生:先找12和30的公因数和公倍数我们通过列举法知道了1、2、3、6是12和30的公因数,60、120、180……是12和30的公倍数。

大家总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2.师:12和30的公因数除了1、2、3、6还有其它的吗?说明公因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12和30的公倍数除了60、120、180还有其它的吗?说明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3.生:用短除法求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大家说说过程和方法,将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课件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0和5 7和816和25 24和3师: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二)第二小组汇报将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进行整理复习1.将概念整理列出提纲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3)怎样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大家讨论、交流,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说说什么是最简分数?1.课件出示计算题:师:说说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要注意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师:观察最后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3.课件出示: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6、0.04、11.5、0.009指名大家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着重强调11.5怎样化成带分数?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31指名大家说说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着重强调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三、拓展应用1.2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一班车,125路公交车每7分钟发一班车,两车同时发车,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车又会同时发车?2.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青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

青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激趣导入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

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

(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一)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加法的意义【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相加减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有涉及到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顺势揭示。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1.应该怎样计算?(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

(信封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第1课时优秀课件1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第1课时优秀课件1

可以在长方形纸上 画一画,看看能画 出多少个正方形。
新课学习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 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 16 的 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 16 的因数 12 的因数
1, 2, 4, 8,16
1, 2, 3, 4,6,12
所以地砖的边长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 大是 4 d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和 8 的最大公因数是 4。
16 和 32 的最大公因数是 16。
1 和 7 的最大公因数是 1。
8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 1。
结论总结
4 和 8 的最大公因数是 4。
16 和 32 的最大公因数是 16。 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 的最大公因数就是那个较小的数;
结论总结
1 和 7 的最大公因数是 1。
8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 1。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7. 有一张长方形纸,长 70 cm,宽 50 cm。如果要 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 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
课堂练习
8. 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 最多有多少人? 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
站右边,是 12 和 18 公因数的站中间。
我该站哪儿呢?
1
2
3
4
9
6
12
新课学习
学号是 12 的因数而不是 18 的因数的同学 站左边,是 18 的因数而不是 12 的因数的
站右边,是 12 和 18 公因数的站中间。
1
2
3
4
9
6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复习旧知:1、口答:①什么是分数单位?②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③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个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5个(),4个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

2、举例说明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3、举例说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自学课本104——106页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例1和例2各用什么方法计算?2、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3、请同学们比较例1、例2的计算过程,试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0分钟)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

(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青岛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第二课堂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1)沿着长24厘米来摆,如果达到上面的要求,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猜一猜,算一算,摆一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1、2、3、4、6、8、12、24厘米3)讨论,这些数都是24的什么?板书集合图。

3、同上研究,沿着宽18厘米的来摆,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几,归纳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18的因数,形成集合图。

4、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资料《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情境图从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意在引导学生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合作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问题口袋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将合作探索中获得的新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来。

整节课的流程就是由生活走进数学,再由数学走回生活。

(让学从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在进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再从利用新知解决问题中由数学走回生活。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1.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类推新知的能力以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2.数学思考: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有理性的思考3.问题解决:能够熟练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算理,掌握其算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运算,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经验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信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约分已有生活经验将一个物体平分之后,可以先取一份,再取两份三份,这些为本节课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算理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鲤鱼跃龙门”的教学模式。

鲤鱼跃龙门是指学生在旧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同时能够一跃而起获取新知,即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自主地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通过迁移推理解决三分生的新知识的过程。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课前自学:发现新知联系旧知学生通过自学找到本节课中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并根据新知识,来确定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学生自己做好探索新知识的2.课上探索:明确新知构建平台自主探索以旧换新合作交流寻找方法巩固新知反思升华3.课下回顾 :总结反思构建体系4、教学设计根据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5分钟)在本节课一开始,承接上一个信息窗剪纸的话题,创设本节课作品统计信息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从生活中抽象出以前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从而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并根据问题板书课题。

小学生必备数学技能:分数的加减应用教案

小学生必备数学技能:分数的加减应用教案

小学生必备数学技能:分数的加减应用教案分数的加减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加减的运算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想买一些巧克力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应用。

2、教学内容2.1、分数的加法① 利用巧克力的例子或其他实例,讲解分数加法的概念。

② 引领学生通过图形分析来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③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数加法的练习。

2.2、分数的减法① 利用同样的巧克力例子或其他实例,讲解分数减法的概念。

② 引领学生通过图形分析来理解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③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分数减法的方法,并亲自练习。

2.3、应用①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分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②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钻研和解决。

3、总结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老师的点拨,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运算。

2、理解分数加减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1、引领学生通过图形分析来理解分数加减的运算规律。

2、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分数减法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1、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在分数加减方面的掌握程度。

2、开展有奖竞赛或趣味答题等形式,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提示:1、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学习效果。

2、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导或补习的方式,帮助其提高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我们想将它们相加,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 例题讲解:我们在黑板上写出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然后进行相加,得到4/4,也就是1。

我们解释这是因为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只需将分子相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8/9+2/9和5/83/8等。

4. 练习题讲解:我们选取几道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六、板书设计我们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我们将板书设计得简洁明了,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2. 小明的妈妈做了5个蛋糕,小明吃了3/5,小红吃了1/5,他们一共吃了多少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此环节中,我选择了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进行相加,以直观地展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理解算理,概括算法。

无论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算理:只有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二)根据分数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学生拿到一道题目,不是埋头就做,而是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根据题目中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三)展示多种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展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学会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所讲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7—101页。

“合作探索”中红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和约分的意义。

小电脑问题是探索约分的方法,认识最简分数。

绿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了解约分、最简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约分。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新点分析: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计算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个阶段完成。

随着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计算逐步展开。

分数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计算的最高阶段。

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是这最高阶段开始。

2.学习这部分知识,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联系;是后继学习分数计算的基础。

3.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同时要将分数加、减计算纳入整数、小数加减计算的系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四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学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和旋转,分数加减法(一),统计, 可能性。

教学目标:1、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

2、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概念教学教学难点: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实际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列举法、白主探索法、课时数:61课时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的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二教学难点:信息窗4教法:讲授法、白主探索法、教具:天平课时数:9课时课题:简易方程课时:2 累计课时:2 课型:练习课课题:等式性质一课时:3 累计课时:3三、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能解决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四、白主练习白主练习1、2题。

教学后记: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冷=1500,用字母表示:3x=1500怎样求x呢?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 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瑟码,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课件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课件

种西红柿。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解题思路2:把这块菜地看成单位“1” 减去韭菜和芹菜所占的分率和,
剩下的就是西红柿。
1 答: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2 。
易错提醒 计算
温馨提醒: 计算结果,分子为0,用0表示结果。
易错提醒 计算
温馨提醒: 计算结果,分子能被分母整除,用整数表示。
学以致用 1.计算下面各题。
重度荒漠化面积约占几分之几?
1-
5 14
-
3 14
=
14-5-3 14
=
6 14
=
3 7
3 答:重度荒漠化面积约占 7 。
课堂总结
●分母相同的分数连加、连减,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分数相加减,最后结果能 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或整数。
●分数相加减,碰到1可以化成分子、 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姓名王芳李军刘虎杨华 种类 花鸟 人物 其他
占小组作 1
品总数的
28 4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1
5
几分之几 15 15 15 15 几分之几 9 9
探索新知
第一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姓名 王芳 李军 刘虎 杨华
占小组作 品总数的
1
28 4
几分之几 15 15 15 15
王芳、李军和刘虎的 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 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1
小华做了 7 。他们一共完成了几分之几?
还剩几分之几没完成?
123 34 7+7=7 1-7=7
3
4
答:他们一共完成了 7 ,还剩 7 没完成。
学以致用
5.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5 在荒漠化总面积中,轻度荒漠化面积约占 14 ,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教案1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教案1
《课题》教案教学目标 Nhomakorabea、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并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能准确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 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四张长方形白纸、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课时安排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被平均分成2份,3份和6份等不同的份数,在这里你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说单位“1”可以被平均分成多少份?
(若干份) 师:我们再来看13 , 这两个分数,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的?那13 这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而表示其中的几份的? 呢? 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取其中的1份,也可以取其中的 几份) 师:那我们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要表示其中的1份,或者几份,应 该用什么数来表示?那你们现在知不知道到底分数表示的意义什么?
第一个1/4表示的意思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而第二个1/4 表示的意思是把1盒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
师:那第一个1/4表示蛋糕有多大?你能用手大概的比划一下吗? (学生用手比划) 第二个1/4表示的蛋糕有多少? (有3个蛋糕)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第一课时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第一课时

4 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

教材以剪纸为载体,展示了剪纸课外活动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然后提出问题。

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鼓励算法多样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继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多媒体出示复习题。

1.56 的分数单位是( ) 38 是( )个1867 是6个( ) 6个111是( ) 2.口答14 +34 = 718 +518 = 720 +1120 = 2848 -1348= 师:请同学们认真做这两道题,然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订正。

2.情境导入新知。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作品,他们真厉害!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题。

问题预设:生1: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生2: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生3: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生4: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决。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

3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

⏹教学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这节课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

在这个信息窗小电脑部分标示的问题“你会把1218约分吗?”,引出对约分方法的探究,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约分的方式,并揭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

至于用哪种方法去约分,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27和98和942和542.49+29=518+71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解法、最简分数,复习最大公因数,为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进行铺垫。

(二)探究新知:1.约分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把1218进行化简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预设。

生1:我把121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就得到了1218=12÷218÷2=69.这位同学约分到69,还可以继续约分吗?生2:前面的同学的还能再化简69=6÷39÷3=23生3:我是这样想的,先找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然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就得到23。

……师: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做法。

师板书:生1、2生36221218=18=23121818=23933分步约分一次性约分师:约分可以写成上面这样。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资料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中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本第29、30、31页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

本单元隶属数与代数范畴。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接下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在利用学生熟悉的剪纸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编排体系是情景图——合作探索——问题口袋——自主练习——课外实践。

在教学中,这部分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学了没什么用处。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彻底突破了这个难点,它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大最公因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方格纸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王叔叔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正忙着设计装修呢?今天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铺地板。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
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生说)
同学们的设计真是多种多样,我们来看看王叔叔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谁来说一说王叔叔有几个要求?
生说:边长是整分数,正方形地砖,把地面铺落,使用的地砖是整块),按王叔叔的想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生思考)
2、新课学习
1、操作实验
师: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来完成。

师出示课前为学生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方格纸,纸上每个方格代表边长是1dm 的正方形,这张纸就代表王叔叔家的贮藏室地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再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看看可以选择边长几分米的地砖。

2、小组交流
①可以选择边长1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16块,一共铺12行。

②可以选择边长2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8块,一共6行。

③可以选择边长4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4块,一共3行。

课件演示每种正方形铺满地面的长和宽的过程。

3、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①观察:1、2、4、这三个数字,它们与16有什么关系?与12有什么关系?
②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开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③进一步用因数知识来探索,为什么只能用边长1dm、2dm、4dm的地砖。

16的因数有:1、16、2、8、4
12的因数有:1、12、2、6、3、4
(生说师板书)
④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我们就把它们叫做12和16的公因数。

(板书: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
师:王叔叔还有一个想法:想要铺得快一点,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边长几分米的地砖?(4分米)对,我们要选择边长最大的4分米。

对于公因数来说,就是最大公因数是4。

(板书: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4)
⑤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⑥用集合图来表示
师: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课件出示集合图)
16和12的公因数
你认为中间相交的地方该填哪些数(12和16的公因数)?你能完成这个图吗?(生说,师写)。

4、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师: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出示例题)
②学生在练习本上试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③交流展示: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集合圈
方法三:从18的因数中找27的因数
5、及时练习:
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

3、结论总结
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些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
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4、课堂练习
1、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cm,宽50cm。

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
2、男生有48人,女生有36人。

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
5、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5、6、7题
6、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