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第一 81. 国内生产总值中能否包含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 GDP包含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后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后产品价值中包含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归入到 GDP的核算系统中,统计实践固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防止重复计算。
2. 购置一辆旧车的花费能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何? 29答:购置一辆旧车的花费不计入当年的GDP。
GDP是指一准期间内一国所生产的最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准期间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旧车一般认为不是重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
购置一辆旧车的花费不计入当年的GDP。
3. 可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添要多一些 ?29答:不可以。
GDP是指一准期间内一国所生产的最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准期间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该公司对 GDP创建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仍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仍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公民生产总值的差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域国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最后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公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准期间内一个国家的公民生产最后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二者的统计范围不一样。
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需其经济活动是国土范围内,不论是本地居民仍是外处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公民原则计算的,只假如当地居民,不论生活在当地仍是外处,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置一般股票的价值能否能够计入GDP,为何? 43答:二者都不可以计入 GDP。
政府转移支付不过简单地经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无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互换发生,所以不可以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1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2.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3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第一8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答:企业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第二81.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假定两国产出不变,其GDP是否等于两国GDP之和,为什么52答:假定两国产出不变,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其GDP等于两国GDP之和;可以从GDP定义的角度解释;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的产出都要计算在内,甲乙两国合并后,并不会改变领土范围的产出,所以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其GDP等于两国GDP之和;2.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0答: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前者的变化既反映了实际产量的变动,又反映了价格的变动,而后者则剔除了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只反映了产量的变动,能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3.简单说明用增值法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53答:用增加值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把经济中每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增值进行相加;企业产品的产值减生产这些产品所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就是增值;这样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国内生产总值;4.简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63答: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②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③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5.交易动机是什么,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98答: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的货币,它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越大;当收入提高时,交易动机会使货币需求增大;当收入减少时,交易动机会使货币需求减少;6.谨慎动机是什么,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98答:谨慎动机又叫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7.投机动机是什么,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98答: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它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比;即当利率上升时,投机动机会使货币需求减少;当利率下降时,投机动机会使货币需求增多;8.简述“流动性陷阱”的基本原理;100答: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当利息率降到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利息利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因此,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而不愿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使遭受损失;第三8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42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2.简述财政收支的功能影响;147答:1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税收,增加税收会抑制国民经济的发展;2财政支出主要是指财政赤字、公债,增加赤字和公债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自动稳定器作用:经济繁荣,增加税收,减少投入,抑制发展;经济萧条,减少税收,增加投入,刺激发展;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的145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主要通过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发挥作用;4.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147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其主要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和公债;增加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公债,减少税收能够提高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降低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5.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150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其主要工具包括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降低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买进债券会使增加货币供应,提高国民收入;反之,则减少货币供应,降低国民收入;6.简述货币计量的三个层次;95答:第一层次的货币称为M或通货,即在银行以外流通的现金,亦即人们保持在手中持有的通货,包括纸币和铸币;第二层次的货币称为狭义的货币,称为M1,它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及银行支票存款等,即M1=M+D;第三层次的货币为广义的货币,称为M2,它包括M1及银行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及其他资金;7.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148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其影响因素如下: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挤出效应与支出乘数呈正比;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挤出效应与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呈正比;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挤出效应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呈反比;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挤出效应与投资的利率系数呈正比;8.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54答:1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着,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第四8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145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它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即政府支出与收入的平衡,并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2.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有何意义145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消除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准确地判断财政政策是紧缩的还是扩张的;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重视充分就业问题;3.简述调整再贴现率对货币创造的影响;151答: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在需要现金时,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这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再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4.简述调整法定准备率对货币创造的影响;153答:法定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会降低,货币乘数就会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倍数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5.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创造的影响;152答: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可以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出售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6.哪些经济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125答: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会使需求曲线右移;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前者包括增加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减少税收等,后者包括降低贴现率与准备率,买进债卷等;7.哪些经济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左移125答:收缩性的经济政策会使需求曲线右移;收缩性的经济政策包括收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收缩性的货币政策;前者包括减少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增加税收等,后者包括提高贴现率与准备率,卖出债卷等;8.什么是通货膨胀衡量的指标有哪些173答: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根据计算物价指数的商品品种的不同,物价指数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这三种物价指数都能反映出基本相同的通货膨胀率变动趋势,其中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最密切,因此,一般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第五81.根据通胀率大小,简述通货膨胀的分类;174答:1爬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2%-3%;2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不高,一般为3%-10%;3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10%-40%,并且还在加剧;4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通货膨胀率持续为50 %左右,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2.简述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理论175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上涨,其主要原因是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等,都能影响总需求,从而引起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具体说来,消费需求的增加、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简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分类;178答: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4.简述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79答:通货膨胀对社会不同集团的人有不同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从中受益,也会使一些人由此受害;就债权人与债务人而言,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就雇主与工人而言,通货膨胀是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的;就政府与公众而言,通货膨胀是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的;5.用凯恩斯的观点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191答: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6.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187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摩擦性事业是指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这种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7.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186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8.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192答: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1.举例说明在经济学中流量和存量的区别和联系,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答:存量指某一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2.简述乘数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所需条件:1,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2,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4,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答:错.a)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MPC<1是对的.b)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可支配收入.APC>MPC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C>1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4.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
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5.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1、政府的最高限价有什么影响?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1分)出现消费者偏好;(1分)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1分)可能出现黑市;(1分)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1分)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1分)2、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1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1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1分)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1分)3、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1分)投入要素价格、(1分)其他商品的价格、(1分)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1分)税收和补贴等。
(1分)4、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
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答:错误。
(1分)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
(1分)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
(2分)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
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
(2分)5、说明企业如何根据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定价。
答: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主体.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的调整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 (1分)(1)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 (2分)(2)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因此,对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降价措施. (2分)(3)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因此,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提价措施. (3分)6、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答,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懂,从1991年起改为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
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酬和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在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
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量标准计量,因为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在传统上比在美国重要得多。
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作为衡量产量的主要测量,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比较更加容易些。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度越大,用GDP作为测量收入的重要性也越大。
此外,由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的数据较难准确获得,而GDP的数据较易获得;由于相对GNP而言,GDP是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测量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遭国投资,解决的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所有这些原因,都表明把GDP作为经济中产生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答: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3,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答:产出指GNP的生产,亦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值总和,例如长期来我们所讲的工农业总产值.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为15万元(我们用棉花代表生产纱的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价值),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的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和地租后的余额。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答:(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若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ΔC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C/ΔY.(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3)由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增量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MPC+MPS=12、什么是LM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答:LM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LM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也成为“萧条区域”,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3、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
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4、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
宏观经济学题库3简答题
3.为什么通货膨胀会有惯性?Why might inflation be inertial ?答:通货膨胀有惯性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目前所观测到的通货膨胀来修订他们对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比如,若价格水平正在快速上升,人们会预期价格继续急速上涨。
而通货膨胀预期又影响了人们在签订将来的合同时,对价格的设定。
即:如果现在的通货膨胀高,那么人们有理由相信将来通货膨胀仍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在各种合同中都把价格相应提高。
这样,表现出来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升。
4.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emand-pull inflation and cost-push inflation.答:(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是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它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在总产量达到一定产量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
或者在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时,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或者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前者因为工会的力量导致非市场化的工资,后者因为垄断导致非市场化的产品定价。
②对经济的影响效果不同。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 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B. 市场价格的变动C. 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D. 企业的生产管理2.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
A. 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B. 供给法、需求法、市场法C. 学问法、技术法、法律法D. 税收法、财政法、社会法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
A. 提高流动性,减少债务负担B. 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C. 降低购买力,导致物价上涨D. 增加进出口,改善贸易顺差4. 央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目的是()。
A. 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B. 降低通货膨胀压力C. 扩大货币供应,增加消费D. 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 短期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引起的。
A.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B. 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C. 经济周期的波动D. 外部环境的变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变量是()、()和()。
7.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
8.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
9.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
10. 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请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2. 什么是经济增长?列举两个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13. 请解释货币的三个职能分别是什么?14. 列举并解释四个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
15. 描述央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手段。
四、论述题(共40分)16. 请论述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C4. B5. C二、填空题答案:6. 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7. 增加8. 通货膨胀率9. 通货膨胀率=(今年物价指数-去年物价指数)/去年物价指数×100%10. 进口三、简答题答案:1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收支平衡等。
宏观经济学简答+名词解释
★3.下列各项是否应计入GDP?为什么?GDP=C+I+GP+(X-M)(1)转移支付:不计入,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他人或另一些组织那里去,没有相应的物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
而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量的分配,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量.所以不能计入GDP (2)购买一辆旧车:不计入,GDP是新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重要点是最终产品和当期生产!对于二手东西买卖,并没有产生新的商品和劳务,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的价值进行了再分配。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这属于财富转移,只有生产出实际产品或服务才能计算进GDP。
★4.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
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
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
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正确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理解:第一,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的价值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三,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第六,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3,4,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课本452根据IS LM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1P时,此时的LM曲线(1P)与IS相交于1E,1E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和1r。
将1P 和1Y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点。
现假设P由1P下降为2P。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2P〕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2E点,又可在图6—22〔b〕中找到2D点。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它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后者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和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例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投资。
2. 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关注总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
3. 失业和就业: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失业率、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因素。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分析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5.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跨国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等因素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经济扩张和衰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旨在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问题2: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对我们重要?宏观经济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2. 企业决策:企业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以做出决策。
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测和解释,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和投资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
3. 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分配,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效率。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水平。
4. 个人理财:宏观经济变化对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理财决策,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总之,宏观经济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资源配置和个人理财提供指导。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
A. 个体经济行为B. 企业经营策略C. 整体经济现象D. 货币政策制定答案:C2. GDP是指()。
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 国内生产总值D. 国民生产总值答案:B3. 通货膨胀是指()。
A. 货币供应量增加B.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C. 经济增速放缓D. 失业率上升答案:B4.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 促进经济增长B. 控制通货膨胀C. 减少失业率D. 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A. 税收B. 政府支出C. 利率调整D. 国债发行答案:C二、填空题1.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__________总和。
答案:购买2.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复苏、过热和衰退。
答案:扩张3. 货币乘数效应是指在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会通过银行信贷活动引起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的__________。
答案:变动4. 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__________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答案:英国5. 财政赤字指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__________的情况。
答案:收入三、简答题1. 请简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问题,包括总产出、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等。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目标。
2. 货币政策有哪些主要工具?答: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和直接信贷控制等。
通过这些工具,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调控经济活动。
3.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什么影响?答: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购买力下降,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答: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是因为这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收入。
公司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投资生产,而债券持有人则是为了获取债券利息收入。
这种利息收入是通过生产性活动获得的,因此应计入GDP中。
答:用增值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首先需要将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加总,然后减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这个差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具体来说,增值法将国内生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每个阶段,企业都会增加产品的价值,这个增加的价值就是增值。
将所有企业的增值加总,就得到了国内生产总值。
例如,一家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这批产品的总价值是100万元。
在生产过程中,工厂使用了价值为20万元的原材料和服务。
那么这批产品的增值就是80万元。
将所有企业的增值加总,就得到了国内生产总值。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借贷和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
2.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实施方式。
142答: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是相反的,即政府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货膨胀或缩小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或社会福利来刺激经济,税收可以通过减税或增加税收优惠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借贷则是通过政府借款来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3.简述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实施方式。
142答: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扩张性货币政策则是相反的,即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开放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销售国债等有价证券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部分
9、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都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当价格水平变化,从而引起实际工资变化时,劳动市场的均衡被打破,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于是货币工资自动调整最后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均衡的水平。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水
,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会降低,货币乘数就会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倍数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在需要现金时,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这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再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3)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可以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出售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
6、请用 IS-LM 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且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右移,进而使得LM曲线和IS曲线的交点右移,最终增加总需求量。价格下降之所以会增加总需求量,是因为价格下降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量增加。同理,价格上升就使总需求量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1)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受什么影响
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这就是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削弱挤出效应的对策:第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要一致,避免政策本身的内耗和效应的抵消。
第二,政府应努力避免与民争利、与民争投资。
第三,增强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
第四,长期看,解决供给型挤出效应的最有利措施,同时也是目前刺激需求的最好措施,就是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和范围。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货币政策主要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够影响市场货币供应的政策都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局限性: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效果: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②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②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大学生就业现状:经过了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
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 2%的大学毕业生。
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我国存在明显的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部分。
城乡地区部门之间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并且主要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很难形成流动
2.用人单位设置“高门槛”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用人单位不合理的追求人员高消费,降低用人成本,人为筑立性别藩篱
3.高校的发展与市场脱节。
高校扩招在短期内形成大学生的超额供给,大学生的供给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确立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2.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从而增加就业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4.建立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6.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2009年出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
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
2011年7月CPI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
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中货币超发现象严重,应是当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二)总需求拉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激增,“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三)成本推进.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成本的上涨,
这些成本增加的,根源在于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四)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一般有三种:一是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二是货币供给途径,三是成本传导途径。
具体到我国,输入通货膨胀的三种传导机制可能都在发挥作用,但以货币供给机制最为显著。
治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抽紧银根,缩减信贷,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以抑制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
缩减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
(三)增加有效供给。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平衡国际收支。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提高进出口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