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浙摄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走进物联网》教案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浙教版小学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物互联》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本单元紧紧围绕物联网的认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实践来展开。
而《走近物联网》是本单元第1课,作为起始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本单元的整体解读、找到单元整体教学的线索,发现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是本单元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关键。
因此本节课帮助学生梳理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物联网之间的联系,建立对物联网的初步认识,理解物联网的三层结构,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联网学习的兴趣,为下面深入了解物联网实践内容做铺垫。
二、学习对象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前,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一课,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划分有较深入了解。
但是对于物联网较为陌生,很多同学虽然已经在生活中体验过物联网技术,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和构成比较模糊,并不能更准确识别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构成。
三、本课预期教学目标四、评估证据五、重难点及对策重点:物联网概念及基本构成难点:辨析物联网应用层级六、整体思路“物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概念的建构需要一步步累积,从表层到内涵,逐步丰富。
在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特征,领会其应用。
概念、特征、应用三个学习内容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故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初步感知,认识物联网————小组探究,辨析物联网——联系生活,展望物联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远观——近瞧——进入——展望——总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真正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
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体验工具、学生学习素材。
学生:复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学习进入剥豆豆教室的方法,以及完成抢答。
八、教学过程2、情景再现,概念解析师:视频中,说到了物联网可以连接世间万物。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与物体相连接的情景,例如,遥控器连接着空调,它是不是物联网技术呢?3、抛出疑惑,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带着疑问,阅读书本P3-4内容,先完成任务单的填写,对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系统构成有初步印象,然后再回过头来判断以上的疑惑。
《走近物联网》单元项目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单元项目教学设计一、项目概述(一)项目主题走近物联网(二)项目背景选择“物联网”作为项目主题,一是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三课均为物联网相关的内容。
第一课为智能穿戴设备,第二课为智能家居,第三课为校园气象站。
可以将三课的内容整合为一个大的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物联网项目。
二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大多都接触过物联网设备,比如父母的智能穿戴、手机控制的各类智能玩具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热爱物联网,并能简单地操作物联网设备。
(三)项目设计1. 年级六年级2. 所需课时3课时3. 对应学科内容从学科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如何通过物联网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使用物联网设备处理信息,了解物联网系统工作的原理,并能依据原理设计自己的物联网系统,客观认识物联网对社会、人类生活的价值和影响。
4. 学科核心素养①能够利用物联网设备获取信息②主动关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物联网技术处理信息。
③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使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信息社会积极做贡献的意识。
5. 学业要求了解常见物联网设备,熟悉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体会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作用,寻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物联网方法,完成项目方案设计。
6. 学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的分类、校园气象站的工作流程;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使用物联网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生活需要设计物联网解决方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物联网的例子并简单分类;通过网络检索和合作学习,能够整理出网联网工作的原理;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联网方案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物联网对生活、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信息、处理、分析和发布的信息意识,为信息社会积极做贡献的意识。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
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1.暖场视频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生:声音、遥控……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
声音?你来试试。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王红兰江苏省大丰市刘庄小学陈晓祥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曹恒来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对象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中年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恰到好处的分工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凸显自己的作用,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领会组内互助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五年级的学生一直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对互联网的学习、娱乐、交流等功能有一定的体会。
虽然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物联网,如运用手机“我查查”比价等,却不知道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这些体验都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材分析“走近物联网”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模块II“I物联网技术”学习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有:①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和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②物联网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③物联网应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
这三个学习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能描述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能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如“我查查”、智能摄像头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物联网特征的过程中,体会实验—分析—理解的学习方法。
体会“分工”和“协作”,感受合作的意义和团队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物联网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联网概念及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物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的建构需要一步步累积,从表层到内涵逐步丰富。
在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特征,领会其应用。
《走近物联网》单元项目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单元项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掌握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1.物联网的定义和原理;2.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3.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云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和实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解决实际问题;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和开发简单的物联网应用。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2.实验器材,如传感器、开发板等;3.网络和云计算资源。
五、教学步骤:1.情境引入:通过视频或实例引入物联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知识探究:分小组讨论和研究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相关解决方案。
3.定义总结: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总结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4.技术实践: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应用案例,设计和开发简单的物联网应用。
比如,设计一个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家中的灯光和电器设备。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分享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6.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对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讨论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和挑战。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应用案例和实践技术。
六、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总结;2.实践成果的展示和讲解;3.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参与情况;4.学生对物联网发展的展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物联网相关企业或实验室,了解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应用;2.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相关竞赛或项目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以“认识物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这两部分展开,其中不仅包括了物联网的含义、特征、关键技术架构,也融合了一些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实例,既让学生能够获得对物联网的初步认识,又能提高学生对物联网应用的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感知技术的知识储备,虽然不一定体验过上学放学环节,但基于经验能够认同该智能化应用。
同时,学生缺乏对项目案例进行系统分析的经验,因此,构建项目案例模型时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物联网小镇的概况。
2.通过案例学习,了解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3.通过智慧校园中学生进出校门门禁系统的场景,了解物联网的含义及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4.在对物联网应用案例的剖析过程中,掌握物联网的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深入认识物联网,体验物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提高学习物联网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物联网相关知识。
难点:掌握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基于案例察和分析和学习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展开研究活动。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项目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播放物联网相关视频《无锡物联网小镇》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物联网吗?你对物联网有哪些了解?思考畅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将怎样影响或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课题:物联网二、案例再现1、瞧瞧无锡街头就能知道,物联网技术早已渗透进无锡的大街小巷!看看无锡的公交站牌,车还有几站远?还要等多久?一目了然,都显示在屏幕上,出行更方便!。
2、应用于农业,安有传感器的洒水器对土壤含水量了如指掌,一旦缺水,喷洒龙头就能自动打开,为植物及时补充水分!3、对垃圾桶进行了物联网改造,可以自动感知满溢情况,一旦快满了,就可以自动通知清运人员及时处理,随之而来的是垃圾处理中心能预知垃圾清运车的实时情况并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进物联网》教学设计
2. 存在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实验器材和时间限制,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有限。
3.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时间,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时,增加实验器材的投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此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提供更多实际应用案例,增强学生对物联网应用的了解。
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物联网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物联网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联网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搭建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突破策略:
1.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物联网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3.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物联网应用实例,课上分享,拓展知识面。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如传感器、控制器、连接线等。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同时,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一台电脑、实验器材及相关材料。在实验操作区域,设置实验台,摆放好实验器材。在分组讨论区域,准备一些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第2课《走进物联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8.安全准备:确保教室和实验区域的安全。检查电路、电器设备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火灾和电击风险。确保学生遵守实验安全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等。同时,准备好紧急医疗设备和急救箱,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联网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 RFID技术:讲解RFID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如物流追踪、身份识别等。
-云计算:介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型,以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设计一些简答题或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提交,以便了解学生对物联网概念、特征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例如,观察学生在搭建物联网设备、编程和调试过程中的技能和熟练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实验任务并展示实验结果。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准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物联网搭建和编程实践。同时,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规范,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在分组讨论区,准备足够的桌椅和讨论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在实验操作区,准备实验器材和电源,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走近物联网一等奖说课稿3篇
1、走近物联网一等奖说课稿【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了解、学习使用物联网的兴趣和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难点: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因特网。
【教学过程】1、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新授教师:学习物联网。
(1)介绍物联网概念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连接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2)了解物联网应用。
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相关参考资料: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17]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物联网根本定义和概念,了解物联网的特征。
2、通过物联网应用案例,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3、感受物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提高对物联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根本概念和特征。
2、感受和体验物联网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物联网的架构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播放《百度神灯搜索》小视频2、播放《智能家居》小视频3、本节课我们学习《走进物联网》二、学思践悟,走进物联(一)物联网先学:阅读《走进物联网》第51页物联网内容,了解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后教:1、学生答复,补充2、幻灯片展示(二)物联网的特征1、讲授: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网络传输、智能处理三大本质特征。
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
2、说一说: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先学:物联网的形成与开展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M2M技术、云计算等。
你了解这些技术吗?请阅读《走进物联网》第54-57页物联网技术,了解这些内容。
后教: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它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吗?2、幻灯片展示物联网技术及特点3、讨论对不同的时代: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的人、机、物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填写第57页表格,展示交流。
(四)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拥有很大的开展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小区周界的方入侵报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就是物联网应用。
先学:请学生阅读第57-59物联网的应用,思考:1、小区周界的方入侵报警系统是如何实现功能的?2、智能公交是如何工作的?后教:1、请同学答复以上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教师小结小区周界的方入侵报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哪些认识?。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
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在合作中凸显自己的作用,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领会组内互助的意义。
六年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对互联网的学习、娱乐、交流等功能不陌生,但是对于物联网这个全新的概念,却不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物联网,却不知道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
所以在本节课中多体验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学习的兴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行为与创新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联网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上网吗?上网做些什么?(板书:网络)看来网络的功能非常强大啊。
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与他息息相关了。
你可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之上延伸出了一种新型网络,这种网络更强大,更智能。
第1课《走进物联网》教案
教学版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了解物联网
一、播放有关智能家居的视频
问题:1.视频中哪些物体有关联?
2.你知道视频中运用了什么技术?
二、你知道什么是物联网吗?
三、小结:物联网(IoT)就是将各种物体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通与信息交流。物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教学内容
走进物联网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查找资料、交流,了解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物联网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2.感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构成。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与物联网,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物联网的基本构成
教学准备
物联网应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四、思考问题:1.要组成计算机网络至少要几台计算机?2.我们学校里的网络属于哪种类型?
五、举例说明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
六、通过结构图示小结巩固不同类型的网络覆盖范围
交流原有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自学书本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交流计算的定义及三种不同的网络类型
通过问题和举例使学生学会能辨析网络分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网络分类
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交流发表各自对物联网的见解
通过视频直观感受物联网的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万物互联。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吗?
二、展示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图,自主阅读课本内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三、小结:将两台及以上的计算机用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按照规模和覆盖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网络类型。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
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1.暖场视频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生:声音、遥控……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
声音?你来试试。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57]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联网和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在对物联网应用案例的剖析过程中,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2)通过实践体验,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创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物联网的作用,体验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提高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2.物联网的应用。
【教学难点】物联网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都上网吗?你们上网经常做什么?生:查资料、玩游戏、上微信、玩抖音、看火山……师:你的父母上网吗,他们上网经常做什么?生:购物、聊天、查资料,工作……师: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虚拟的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沟通。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最近用互联网做什么了吗?活动1:远程监控,感受物联网。
远程互动:将手机屏幕投射到主机屏幕上,在手机上打开“荧石云”程序,远程连接,向学生介绍这是老师的家,和家里的人打招呼……师:思考,老师用互联网做什么了?(远程视频、远程监控)是的,那老师家里肯定有个什么设备?(智能摄像头)对,它就是我的千里眼,我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不用担心家里老人的安全问题。
手机,就是我的另一个智能大脑。
老师刚才已经用互联网实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的应用,这个领域叫物联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物联网的世界。
师:1、看到“物联网”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质疑“物联网是不是物物相联呢?2、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看到这个英文名,你能判断出物联网中的“物”通过什么相连的?生:互联网活动2:了解物联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作者:王红兰陈晓祥曹恒来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4期● 学习对象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中年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恰到好处的分工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凸显自己的作用,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领会组内互助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五年级的学生一直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对互联网的学习、娱乐、交流等功能有一定的体会。
虽然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物联网,如运用手机“我查查”比价等,却不知道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这些体验都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 教材分析“走近物联网”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模块III“物联网技术”学习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有:①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和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②物联网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③物联网应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
这三个学习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能描述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能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如“我查查”、智能摄像头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物联网特征的过程中,体会实验—分析—理解的学习方法。
体会“分工”和“协作”,感受合作的意义和团队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物联网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
●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联网概念及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 教学策略“物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的建构需要一步步累积,从表层到内涵逐步丰富。
在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特征,领会其应用。
概念、特征、应用三个学习内容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初步感知,认识物联网—动手实践,理解物联网—智慧生活,体验物联网—畅想未来,展望物联网—思维导图,总结物联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远观—近瞧—进入—展望—总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真正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
● 教学预设1.课前谈话,回顾互联网师:同学们,你们用过互联网吗?用互联网做什么呢?生:查资料、玩游戏、上QQ……师:你的父母用互联网做什么呢?生:工作、购物、聊天……师: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虚拟的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沟通。
设计意图: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之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用上网这个话题进行简单的课前谈话,活跃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而互联网又是物联网的基础,谈论这个话题又为物联网的学习作好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物联网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最近用互联网做什么了吗?活动1:远程监控,感受物联网。
远程互动:将手机屏幕投射到学生机屏幕上,在手机上打开“小蚁摄像头”程序,远程连接,介绍这是老师的家,和家里的人打招呼……师:老师用互联网做什么了?(远程视频、远程监控)是的,那老师家里肯定有个什么设备?(智能摄像头)对,它就是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手机,就是我的另一个智能大脑。
老师刚才已经用互联网实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的应用,这个领域叫物联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物联网的世界:①看到“物联网”这个名字,你感觉是个什么样的网?②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看到这个英文名,你能判断出物联网中的“物”通过什么相连的?设计意图:远程监控在家庭中还未普及,学生的知晓率还不高,用手机远程连接智能摄像头进行场内外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和后面学习“物联网的特征”遥相呼应。
“物联网”这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互联网”却是非常熟悉的,此处采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根据中文名猜想“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再根据英文名判断通过“互联网”相连,初步建构物联网的概念。
活动2:视频学习,了解物联网。
师:这些物是怎样连入互联网的呢?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如上页图1)。
①智能空调为什么能感受到人的移动?(安装了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②智能冰箱为什么通过显示屏就可以知道冰箱里的库存食物?(食物上有电子标签)③怎么知道产品的产地、价格等信息?(二维码和条形码)师:老师的家是通过什么连入互联网,让老师的手机可以看到家里的情况?(摄像头)小结,完善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设计意图:物联网中的“物”是智能的物,通过观看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正是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等才使得这些物“拥有理解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从而成为智能的物,再回顾远程监控的应用,进一步充实“物”的概念,理解物联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如上页图2)。
3.动手实践,理解物联网师:这些物体是如何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体会一下。
活动3:小组合作,理解物联网特征。
①指导实验,明确步骤。
实验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照实验学习单了解实验内容,认识实验器材;第二步,根据实验学习单,分工做好实验准备;第三步,教师设置关联,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填写实验结果(如图3)。
②分组活动,感受物联网工作过程。
③分组汇报:实验内容、结果。
④引导类比:物联网的工作过程相当于一个人在智慧地处理问题(如图4)。
⑤总结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联网后,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不能理解物联网的本质。
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感知—传输—处理”的工作过程,再将其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基本特征,变抽象为形象,从而深刻理解物联网的工作过程。
4.智慧生活,体验物联网活动4:线上体验,交流感受。
师:物联网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打开桌面上的“物联网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http:///jiajuanquan.aspx)快捷方式,一起体验物联网开启的智慧生活。
小组自由选择5个体验主题中的一个,体验要求:①在选定的主题下,组内成员选择不同的场景体验。
②组内交流:说说你体验了什么场景。
③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一名组员说说你们组认为最智慧的场景。
设计意图:智慧的物联网生活还没有普及,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尚少,不能对物联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感受不到物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
线上体验馆提供了5个主题多个场景的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体验,并进行组内交流、小组汇报,全面感受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再由线上到线下,感受物联网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
5.畅想未来,展望物联网师:如果你是物联网工程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播放视频)10年、20年以后,物联网下的我们会怎么生活呢?老师从你们的惊讶声中听出了你们对物联网生活的期待,而老师更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因为我坚信未来在你们手中,未来由你们掌控,老师期待智慧的你们,能为大家创造出更智慧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心中有蓝图,天地更宽阔。
让学生满怀憧憬,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再通过未来物联网生活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深度感受“物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联网”的决心。
6.思维导图,总结物联网师总结:用思维导图理清物联网的概念、特征、应用和前景(如图5)。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迅速产生“头脑风暴”般的体验,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迅速串联起来,理清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并内化知识。
点评本课是一节以陈述性技术知识为主的信息技术课。
陈述性技术知识虽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所占比例不大,却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就“走近物联网”这一课而言,往往采用“讲授—复述”的方法来向学生讲解物联网相关的概念和应用,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是“走近”物联网,而是离“物联网”越来越远。
为了克服以往陈述性技术知识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的知识,执教教师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一是巧用微视频,解读抽象概念。
微视频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形式,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物联网中的物是如何连入互联网的呢?执教教师精心剪辑了一段介绍物联网的微视频,学生带着问题看完视频后,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充实了“物”的概念,逐步理解物联网中的“物”是智能的物,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是开展体验活动,深化概念理解。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通过实验器材让学生从自身感官直接获取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技能,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执教教师精选“海尔Smart Care智能家居套装系统”让学生体验、感受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处理”工作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联网。
在此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体验,全面感受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是积极类比,化抽象为具体。
类比教学法就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通并且与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作类比,以建立知识模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执教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的工作过程后,将其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基本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联网的本质。
四是搭建“实验学习单”探究支架,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本课中,执教教师为每一小组的实验活动均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学习单”,小组成员在“实验学习单”的指引下,认识实验器材,熟悉实验要求,关联实验器材,经历实验过程并填写实验结果。
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反复尝试,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效率,使得探究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