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质课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观摩课教案

合集下载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有效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南。

通过认真、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关键环节,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和失误,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控制能力和指导效果。

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不断总结、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概述本节课将围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展开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规律,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课程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将学会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以及如何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将学会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将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加深对等比数列和前n项和的理解,提高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新人教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它是数列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出题形式既有选择、填空题也有解答题,作为选择、填空题多为中等偏易的题目,作为解答题一般放在倒数第一或第二题作为综合内容考查。

另外,这一节在实际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储蓄、分期付款问题,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认识的好载体。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能通过解方程对nn s n q a a ,,,,1五个量“知三求二”2、过程与方法:通过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错位相减法引导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例及例题3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外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分类讨论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n n s n q a a ,,,,1五个量“知三求二”。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想到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这节之前已经学习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对于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类比思想,在学习这节时会比较自觉的和等差数列的前n 和类比,但同时由于这种类比思想不成熟学生会简单的类比而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帮助学生跨越这种思维的障碍。

四、教法学法分析基于高一学生的特点及启发学教学的思想,本节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即“创设问题情境——推导公式——应用公式”。

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

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

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所学。

另外基于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创设情境、小台阶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建构。

五、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生间的生意协定)引例:教师每天投资 100万元, 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们必须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即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连续还钱30天,我们就两清了。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第1课时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2.会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3.能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PPT课件.【新课导入】问题1:阅读课本第34~37页,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将要探究哪类问题?(2)本节探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本节课中回答相应问题.预设的答案:(1)本节课主要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学生在已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无限为有限,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的核心素养.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读本,让学生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问题2: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克,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设计意图:以国际象棋为背景,提出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问题3: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可以构成一个数列,请判断分析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并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是等比数列,首项是1,公比是2,共64项. 通项公式为a n=2n-1.问题4:请将发明者的要求表述成数学问题.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即:1+2+22+23+⋯+263=?问题5:如何求解该问题.师生活动:让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等差数列a1,a2, a3, …,a n的前n项和是S n=a1+a2+a3+…+a n-2 +a n-1 +a n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a n+1 -a n= dS n=a1+a2+a3+…+a n-2 +a n-1 +a n①S n=a n+a n-1+a n-2+…+a3 +a2 +a1②①+ ②得,2S n=n(a1+a n).思路:为了看清式子的特点,我们不妨把各项都用首项和公比来表示2321111111n 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a q ---=++++++ ①问题8:观察①式,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a n =a n -1 q (n ≥2,q ≠0)问题9:如何构造另一个式子,与原式相减后可以消除中间项?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2321111111n 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a q ---=++++++ ①2321111111n n 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a q a q ---=++++++ ②设等比数列 {a n }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a n } 的前n 项和是S n S n =a 1+a 2+a 3+…+a n -2 +a n -1 +a n ,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S n =a 1+a 1 q + a 1 q 2+…+ a 1 q n -3 + a 1 q n -2+ a 1 q n -1 ① qS n = a 1 q + a 1 q 2+ a 1 q 3+…+ a 1 q n -2+ a 1 q n -1+a 1 q n ②①- ②得, S n -qS n = a 1 - a 1q n 即S n (1 -q )= a 1 ( 1-q n ).问题10:要求出Sn ,是否可以把上式两边同时除以(1 -q ) ?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S n (1 -q )= a 1 ( 1-q n )当1 -q =0时,即 q =1 时,1n S na =当1 -q ≠0时,即 q ≠1 时,1(1)1n n a q S q-=-.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探究新知】知识点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问题5的解决:“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1+2+22+23+⋯+263 a 1=1,q =2,n =64646419641(12)21 1.841012S ⨯-==->⨯-,一千颗麦粒的质量约为40g ,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 不能实现!设计意图: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得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了象棋大师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巩固练习】例1 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1)若112a =,12q =,求8s ;(2)若127a =,91243a =,0q <,求8s ; (3)若18a =,12q =,312n S =,求n .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预设的答案:(1)因为112a =,12q =,所以8811122255125612s ⎡⎤⎛⎫⨯-⎢⎥⎪⎝⎭⎢⎥⎣⎦==-. (2)由127a =,91243a =,可得8127243q ⨯=, 即881()3q =. 又由0q<,得 13q =-. 所以 881271()164031811()3S ⎡⎤⨯--⎢⎥⎣⎦==--. (3)把18a =,12q =,312n S =,代入1(1)1-n n a q S q -=,得181()3121212⎡⎤⨯--⎢⎥⎣⎦=-n ,整理,得 11()232n =,解得n =5.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一共涉及五个量,知三求二.通常会用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例2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前n 项和为n S ,若1053132=S S ,求公比q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预设的答案:若q =1,则10151S 10312S 532a a ==≠,所以q 1.当q 1时,由1053132S S =得105(1)(1)311(1)(1)321q qq q ---=---, 105131132q q -=-.整理,得 531132q +=, 即 5132q =-.所以 12q =-. 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让学生知道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条件,有时需要分类讨论;加深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在等比数列{a n }的五个量a 1,q ,a n ,n ,S n 中,a 1与q 是最基本的元素,当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时,均可以用a 1与q 表示a n 与S n ,从而列方程组求解.在解方程组时经常用到两式相除达到整体消元的目的.这是方程思想与整体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q -1,前n 项和为n S .证明232n n n n n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 预设的答案:(方法一)当q =1时,1n S na =,21112n n S S na na na -=-=, 3211132n n S S na na na -=-=,所以232n n n n n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 当q 1时,1(1)1nn a q S q-=-,21112(1)(1)(1)111nnnnn n n na q a q a q q S S q S q q q ----=-==---,322111322(1)(1)(1)()111nnnnn n n n n a q a q a q q S S q S S q q q----=-==----,所以2322n n n n nn n nS S S S q S S S --==- . 因为n q 为常数,所以232n n n n n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方法二)12n n S a a a =+++,212212()n n n n n n n S S a a a q a a a ++-=+++=+++2322122312()n n n n n n n S S a a a q a a a ++-=+++=+++所以2322n n n n nn n nS S S S q S S S --==- 因为n q 为常数,所以232n n n n n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结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q -1,前n 项和为n S ,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注:当q =-1时,此结论不一定成立.例如,当(1)n n a =-时,此结论不成立.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推导出等比数列均匀分段和性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结论:(1)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0n S ≠)成等比数列;(2)212=+()=1+n n n n n n S S q a a a q S +++().练习:教科书P37 练习1 、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2.总结概括:(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公比未知的等比数列,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需讨论公比是否为1;(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错位相减法;(3)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①方程思想: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就是方程思想的重要体现;②分类讨论思想: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知,解答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时常常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3.课堂作业:教科书P37 练习3 、4 、5【目标检测设计】1.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q=2,当S n=127时,n=()A.8 B.7C.6 D.5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2+S3=0,则公比q=()A.-1 B.1C.-2 D.2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且S n 为其前n 项和,则42S S = ( ) A .-5 B .-3 C .5 D .3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性质.4.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3,S 3=9,则S 4=( ) A .12 B .-15 C .12或-15 D .12或15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分类讨论思想.5.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3=12,838a =,记其前n 项和为S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S n =93,求n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1.B 由S n =1(1)1n a q q --,a 1=1,q =2.当S n =127时,则1212712n-=-,解得n =7.故选B.2.A ∵a 2+S 3=a 2+(a 1+a 2+a 3)=0, ∴a 1+2a 2+a 3=a 1(1+2q +q 2)=a 1(1+q )2=0. 又a 1≠0,∴q =-1.故选A .3.C 由题意可得:2224222(1)11(2)5S q S q S S +==+=+-=,故选C . 4.C 因为a 1=3,S 3=9,当q =1时,满足题意;故可得S 4=4a 1=12; 当q ≠1时,S 3=31(1)91a q q -=-,解得q =-2, 故S 4=41(1)3(116)15112a q q --==--+. 综上所述S 4=12或-15.故选C . 5.解:(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则23178112,3,8a a q a a q ⎧==⎪⎨==⎪⎩解得148,1,2a q =⎧⎪⎨=⎪⎩所以111148()2n n n a a q --==⨯.(2) 1148[1()](1)1296[1()]11212n nn n a q S q ⨯--===---. 由S n =93,得196[1()]932n -=,解得n =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能够应用等比数列的公式求解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信心;(3)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比数列的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2,4,8,16,……请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个数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组数据有什么规律?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公式来表示这组数据?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教师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新知(1)展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的公式,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教师通过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引导探究通过实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等比数列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加深对于等比数列的应用理解。

4.梳理归纳通过学生的解题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梳理等比数列的应用题解题步骤,并将解题步骤全班共享,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对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等比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解题过程,教师巡视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性质和公式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省级优质课《等比数列前n项和》精品教案

省级优质课《等比数列前n项和》精品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会用前n项和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和。

2.数学思维: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错位相减法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并了解推导公式所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二、引进课题(一)问题展现张明和王勇是中学同学,张明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重点大学。

王勇虽然很聪明,但对学习无兴趣,中学毕业后做起了生意,凭着机遇和才智,几年后成了大款。

一天,已在读博士的张明遇到了王勇,寒暄后王勇流露出对张明清苦的不屑。

表示要资助张明,张明说:“好吧,你只要在一个月30天内,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第三天给我4分钱,第四天给我8分钱,依此类推,每天给我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第30天。

”王勇听了,立刻答应下来心想:这太简单了。

没想到不到30天,王勇就后悔不迭,不该夸下海口。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勇一共应送给张明多少钱吗?即求293028421++++=ΛΛs(二)自学指导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本p.55——p.56例2以上的内容,5分钟后开始讨论交流。

问题:1、p.55①、②式有什么共同之处?2、若公比q=1,则Sn=?3、讨论在用公式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知识归纳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采用错位相减法)一般公式推导:设n n n a a a a a S +++++=-1321ΛΛ ①乘以公比q ,n n n n qa a a a a qS +++++=-132ΛΛ ②①-②:()n n qa a S q -=-11,1≠q 时:()q q a q aq a q qa a S nn n n --=--=--=1111111 1=q 时:1na S n =注意:(1)n S n q a ,,,1和n n S q a a ,,,1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n q ,通项公式中是1-n q 不要混淆,(3)应用求和公式时1≠q ,必要时应讨论1=q 的情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引导学生建立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实例题材。

3.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

4.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并准备好相关课文和课后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实例题材,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引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重点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练。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组织学生进行解题讨论。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理解。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拓展性问题或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问,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演练和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良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

3. 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1.2 提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表示为一个公式?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2.1 引导学生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表达式。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3 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3.1 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运用。

3.2 引导学生跟着步骤一起解答,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4. 课堂练习4.1 布置少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5.1 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点和运用。

5.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6. 课后作业6.1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

6.2 强调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时间。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示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举例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如何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学生课前准备的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介绍等比数列,并引导学生思考:(1)你们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折扣问题?是否觉得价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2)在旅行中,大部分的车票、门票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的折扣出售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给定了第一项和公比,如何求前n项的和呢?(3)在金字塔的设计中,每一层的砖块数量都是前一层数量的2倍,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计算指定层数金字塔的砖块总数呢?2.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Step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1)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的等差数列,能否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2)为什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找到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3)如果将等差数列进行分割,每一项分割成两部分,两部分的比例保持不变,这样的数列是否存在?2. 让学生通过运算验证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推导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白板、计算器。

教学材料:教材、习题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视频或图片可以选择一组不断增大或减小的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1. 观察这组元素,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2. 这组元素是否有一个公共的特点或性质?3.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组元素的规律吗?教师通过上面的引导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值都相等,那么就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如果其首项是a1,公比是r,那么第n项an的计算公式为:an = a1 * r^(n-1)三、示例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存款的利息、人口增长等,给出具体的数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用等比数列的公式来计算相关问题。

示例:某银行的存款利率为每年5%,小明决定每年将存款利息再投资进去,问他每年的存款金额是多少?解析:假设小明的初始存款为a1,第一年的存款金额为a2,第二年的存款金额为a3,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等比数列an = a1 * (1 + 0.05)^(n-1)。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小明每年的存款金额。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

练习题:1.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8项的值。

2.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第4项是320,求公比。

3.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0.5,求前10项的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b. 学习如何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c.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例题演练和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三、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利用黑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讲解;2. 通过例题讲解及学生思维导向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学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即公比。

接着,教师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

3. 例题演练(20分钟)教师以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4. 学生练习与互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七、教学辅助1. 多媒体教学工具2. 黑板和彩色粉笔3. 练习题和解答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演练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基础上,掌握了计算方法。

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后,学生需要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和巩固练习,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a +,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知道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10a +,但是把项数弄错了教师点拨:
解法一:把5610a a a ++看做首项为的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
解法二:1010a a a S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点评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5(必修)中的第2章的2.5节内容,教学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思维特点是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不够严谨.
这节课授课教师采用了研究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以境激情——研探论证——反馈矫正——应用评价”四个阶段设计教学.其中,以境激情是浅层次要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概括印象;研探论证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突破难点,同时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重点在反馈矫正阶段通过三道训练题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领悟类比、分类讨论和方程等数学思想;课后开放式作业,促进了学生思维创新.
该教师在这四步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强的问题诱导点拨,运用完整直观的板书和计算机等教辅用具,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总之,这节课真实自然,体现了学生探索、练习、掌握和反思的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清晰,例题和练习具有典型性,点评学生课堂练习时能够充分发现学生问题,具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学生一起完成了教学目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4. 能够运用前两条公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方法1. 归纳法。

2. 举例法。

3. 演绎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引入等比数列:告诉学生,当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的固定倍数,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例如:2,4,8,16,32……。

2. 单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将第一项设为a1,公比为q,第n项为a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an=a1×q^(n-1)。

3. 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将第一项设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于是我们有:S_n=a1+a1q+a1q^2+...+a1q^(n-1)两边同时乘以公比q,得到:qS_n=a1q+a1q^2+...+a1q^(n-1)+a1q^n于是我们有:S_n-a1S_n=1-a1q^n整理可得:S_n=\frac{a_1(q^n-1)}{q-1}例如,对于数列2,4,8,16,32……而言,公比为2,前5项和为62。

4. 解题应用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25,公比为1/5,前9项和为x,则x为多少?请学生自行计算解答。

六、课堂小结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frac{a_1(q^n-1)}{q-1}。

3. 应用公式解题时,要注意化简式子,计算时要掌握精度。

七、作业1. 课后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 自己编写一个等比数列,并计算其前n项和。

八、板书设计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内容。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和教学目标,然后具体描述了教学内容。

在详细阐述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推导,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案例。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知识回顾、评价反思和展望。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概念、公式推导、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案例、知识回顾、评价反思、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比数列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数列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在等比数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得到的一个重要公式,在数学推导和解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之前,学生需要先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

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教师将采用生动实例和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后,能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区别;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和推导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5.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挂图、相关教具。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导入到等比数列的学习内容中。

Step 3 探索规律(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等比数列的具体例子,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比数列的规律。

例如:1, 2, 4, 8, …2, 6, 18, 54, …1, -3, 9, -27, …Step 5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挂图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求解一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与同桌讨论和比较答案。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强调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

Step 7 讲评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教学反思:本课时采用了引入新课、导入新知、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巩固练习、总结归纳、讲评与作业布置等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步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解前n项和的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和问题引导,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及公式。

2.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常数。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比。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

2. 第2课时: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

3. 第3课时: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4课时:课堂小结,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点。

5. 第5课时: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等比数列案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意义。

2. 数形结合: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学习。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b.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c.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b.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b.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c.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个等比数列,你会如何计算它的前n项和呢?4. 练习与训练(15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练习;b.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解答疑惑;c.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和实际问题解决,找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应用?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之后,我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四、板书设计1.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a1,a2,a3,...,an-1,ana1,a1 * q,a1 * q^2,...,a1 * q^(n-1),a1 * q^n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Sn = a1 * (1 - q^n) / (1 - q)3. 应用实例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
2.数学思考: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3.解决问题: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4.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应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
二、知新
问题情境
相传,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
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
这位聪明的大臣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心想即使是摆满两个棋盘也不过一袋麦子,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分析建模
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
各个格的麦粒数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大臣西萨•班•达依尔所要的奖赏就是这个数列的前64项和.
如何求数列1,2,4,…262,263的各项和
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636264228421+++++=ΛS ①
如何求解?
公式的推导: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ΛΛn a a a a ,,321+它的前n 项和是
=n S n a a a a Λ+++321
由⎩⎨⎧=+++=-11321n n n
n q a a a a a a S Λ
得⎪⎩⎪⎨⎧++++=++++=---n n n n n n q
a q a q a q a q a qS q a q a q a q a a S 1113121111212111ΛΛ n n q a a S q 11)1(-=-∴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① 或q
q a a S n n --=11 ② 当q=1时,1na S n =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算一算国王能不能兑现他对大臣的奖赏承诺?
国王承诺奖赏的麦粒数为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636264228421+++++=ΛS ①
64636422168422+++++=ΛS ②
由②—①可得:126464-=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