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研究出版物初探_陈宗花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建国以来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建国以来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作者:周谢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摘要】建国以来学者们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在音乐本体、文化解读、经济价值等方面经历了缓慢发展、平稳前行和持续高涨三个发展阶段。

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土家族民间音乐要想继续发展,不仅仅要对文献进行研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关键词】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综述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全文检索,共得到相关论文13700篇。

自1951年吕冀在《人民音乐》上发表《学习民间音乐中的几个问题(上)(“河北民间歌曲选”代序)》一文后,拉开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的序幕。

时至今日,不断有学者对中国民间音乐形式进行研究。

杨昌鑫发表在《中国民族》1959年第1期的《红军一来幸福来土家族革命山歌》一文,是目前最早涉及土家族音乐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和整合,探究土家族民间音乐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发展历程(一)缓慢发展(1951年——1979年)土家族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中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1951年——1979年这27年内发展十分缓慢。

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全文”搜索,共搜得论文四十余篇,其中1965年——1977年之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为空白。

吕冀发表在《人民音乐》1951年第4期的《学习民间音乐中的几个问题(上)(“河北民间歌曲选”代序)》一文,就中国民间音乐学习的几个问题作出了阐述,是新中国最早对民间音乐进行论述的文章。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在缓慢中发展前行。

地方性的音乐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也不乏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的,如石夫在《人民音乐》1954年第1期的《从新疆民歌的记谱谈起》一文就是以新疆民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杨昌鑫发表在《中国民族》1959年第1期《红军一来幸福来土家族革命山歌》一文,成为土家族音乐研究的开始。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关键 词 :安波 ;《 腔音乐》 秦 ;地 方戏曲音 乐;音 乐民族化 ;民族 音乐学
D I 0 3 6 / . i n 1 0 7 8 .2 1 .0 .0 3 O :1 . 9 9 j s . 0 8— 3 9 0 2 2 1 s
中 图 分 类 号 :J0 67
文 献 标 识 码 :A
宁省 委 宣 传 部 副 部 长 、 中 国 音 乐 学 院 院 长 兼 党 委 书 记 等。
来 ,这些 问题 更 为基础 ,只有 它们 得到 了充 分解 决 ,
才会进 一步 促进 对 《 秦腔 音 乐》 所 涉 及 的音 乐本 体 问题 的深入研究与准确理解 。因此 本文力 图从 写作背
《 国地 方 戏 音 乐 现 代 整 理 的第 一 部 力 作 — — 简 论 安 中 波 和 他 的 ( 腔 音 乐 ) 最 有 代 表 性 ( 表 于 《 曲 秦 》 发 戏
艺术》2 1 年第 4期 ) 01 。综 观 以往 的研究 ,主要集 中 在对于 《 腔音 乐 》 这部 书 中关 于 秦 腔音 乐本 体 部 秦 分 的研 究 ,而对 于 《 腔音 乐 》 的写 作 背 景、产 生 秦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文教代表大会一些当地农村的民另一方面安波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开拓者他间艺人代表表演了精彩节目展示出民间艺术的惊人与解放区的一批音乐家一起通过大量的民族民间音魅力在这个时候时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的乐考察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方边区主要文艺领导柯仲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希望有法形成了笔者命名为解放区民族音乐学学派人去民众剧团研究地方音乐
作 者 简介 :陈宗花 (9 5一 ) 17 ,女 ,河 南信 阳人 ,艺术学博士 ,福建 师范 大学艺术 学博 士后 ,河南大 学黄 河文 明与 可持 续

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06-2012年)

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06-2012年)

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06-
2012年)
陈宗花
【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
【年(卷),期】2016(29)1
【摘要】2006-2012年是艺术学从独立学科跨越成为独立门类的黄金发展时期,围绕独立学科与独立门类建设,其理论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艺术学各类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其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的创新与扩展,文章通过归纳、分析2006-2012年艺术学理论各类研究成果,梳理艺术学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演进过程中的理论发展轨迹,以期透视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及走向.
【总页数】7页(P211-217)
【作者】陈宗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
【相关文献】
1.作为独立门类艺术学的理论建设: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13-2016年) [J], 陈宗花
2.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研究新趋势——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
研讨会评述 [J], 安丽哲
3.艺术史学的当代性认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综述 [J], 夏燕靖
4.艺术史学的当代性认识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综述 [J], 夏燕靖
5.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度耕犁——2017年网络文学理论研究概览 [J], 陈保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看 ,当前高师声乐教材 的现状并不能够令人 对我 国的师专声乐专业带来积极 的影 响,特
满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别是一些世界音乐 的经典曲 目,对课堂教学
和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 :德奥 教育 的发展 ,在最近十年 ,声乐课程在高师 艺术歌 曲,西欧歌剧的选 曲( 咏叹调) ,意大利 院校广受青睐 ,且每年都有扩招的趋势。在 古典艺术歌 曲 ,以及勃拉姆斯 、舒曼 、威尔
声乐 教材 ,无疑 就是指导学 生进步 、引导学生 循 序渐 进 的一个 重要工 具 。从这 个 角度来 看 , 声 乐教材必须具 备一定 的科 学性 和系统性 ,同
要摒弃 、排除西 洋音乐文化 的价值 。声乐教材
作 为声 乐教学 指导的工具 ,必 须从指导思想 上
明确其价 值取 向 ,只有树 立 了正确 的价值 观 ,
使得 中国传统音 乐 、本土 音乐 的价 值被 忽视 ,
这是当前高师声乐教材存在 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 三 ,声乐教材 中 的民族 文化与本 土文化
缺失 。相 较于其他音 乐课程 ,声乐课程 的重点
会唱美声 ,将美声 与民族严格 的对立 起来 。这
种做法 显然是不对 的 ,特别是在 国际声乐不 断
已经成 为声乐 教学 的经典 曲 目。我们 不能否认 其 对象是针 对基础音乐教 育的教育者 ,要 求他 这些经典 曲 目的价值 ,但是从 高师声乐教学 的 们具备基本 的唱歌能力 、乐理水平和审美品位 。 角度来看 ,这 些名 曲的难 度系数 过大 ,学生 虽 在传 统 的教学 模式 中 ,民族 、美声 、通俗 这几 然能够欣 赏 ,在驾驭 上却存在很 大 的困难 。这 种唱法通 常是 割裂开来 的 ,每一个 唱法的学生 生不关 注美 声 的教材 、美声 的学生不 重视通俗 的教材 等 ,这样 的结果 就 是培育 出来 的学 生 , 未来 的音 乐教师们 ,要么只会 唱民族 、要么 只 种过于追求难 度系数 的训练 ,会 对学生 的艺术 所 选用 的教 材都有着严 格的领域性 ,民族 的学 生命 和发 展带来 不利 的影 响 。过分 地 欧美化 ,

延安革命音乐创作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风格的形成

延安革命音乐创作传统与豫剧现代戏民族化风格的形成

“ 集体创作” 的原则 , 在编创剧本 、 排演 与演 出过 程 中, 把 所有演 职人 员与观众视 为不 可分 割的有机 整体。 同时 ,
吸 收传 统 戏 曲音 乐 精 华 并 融 汇河 南 民 间音 乐 资 源 , 创 造 豫 剧 现 代 戏 的新 音 乐 。
关键词 : 延 安革命 音乐传统 : 豫剧现代戏 ; 民族化风格 ; 杨兰春 ; 集体创作
等, 均得 到 马可 的悉 心指 导 与有 力 支持 , 甚至 在河 南 豫 剧 院三 团受 到来 自各 方 面 的批 判 指 责 时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卜O 6
作者简 介: 陈宗花 ( 1 9 7 5 一
) , 女, 河南信 阳人 , 河南大学特聘 教授 ,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博士 , 博 士生导师。
①基金项 目: 本 文为国家社科 基金艺术学项 目“ 大众化 、 民族形式探索与革命 音乐形态 的生成 ” ( 1 6 B D 0 4 9 ) 、 河南省哲 学社
活 ”、 “ 集 体 创作 ”、 “ 吸 收传统 音 乐精 华创 造 革命 新 音 乐 ” 等, 同 时还 与 革 命 艺 术 工 作 者 自觉 的思
想 改 造 紧密结 合 。河南 豫 居 0 院三 团 的整体 创作 方 式 , 基 本 遵 循 着 延 安 民族 化 新 音 乐 、 新歌剧 、 新
戏 曲的创 作方 式 , 以民间 生活 、 民间艺 术作 为 现代 戏 曲创 作 的来 源 与 根 本 , 进 行 新 的 戏 曲形式 的
创 造 。而 且还 坚持 “ 集 体创 作 ” 的原 则 , 在 编创 剧本 、 排 演 与 演 出过 程 中 , 把 所 有 演职 人 员 与 观众
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同时 , 吸收传统戏 曲音乐精华并融汇河南 民间音乐资源 , 创造豫剧现

民族音乐概论-2 教学大纲

民族音乐概论-2   教学大纲

民族音乐概论-2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10X20课程名称:民族音乐概论/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学分: 64/4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适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杜亚雄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民族器乐》袁静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国民歌》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戏曲音乐概论》武俊达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民族音乐概论》是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关注对象,兼顾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单一的文化进化论中跳出,对民族音乐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听和唱的感性接触,建立对民族音乐的一定分析和欣赏能力,培养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一些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学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民间歌曲或戏曲选段;对民族音乐创作中较特殊的发展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听辨出一些典型的民族音乐种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64,期间安排5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6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按照民歌的体裁演唱,4个课时,要求按照各体裁艺术特点、演唱方式进行小组唱;第二个实践环节说唱音乐,4个课时,要求严格按照说唱音乐小组唱;第三个实践环节戏曲声腔与剧种,4个课时,要求自选剧种进行小组唱或独唱;第四个实践环节吹奏乐器,2课时,要求自选吹奏乐器进行小组奏或独奏;第五个实践环节拉奏乐器,2课时,要求自选拉奏乐器进行小组奏或独奏。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免费下载】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篇目

【免费下载】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篇目

201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篇目201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日前评审结束,共评出266项优秀成果,其中,荣誉奖3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44项,三等奖102项。

现将获奖成果予以公示,时间:2014年7月3日至5日。

荣誉奖(3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系列研究陈雪枫等关于我省“小微企业29条”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梁静等河南省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研究高体健等特等奖(1项)中国农业产业革命探析杨承训一等奖(16项)需要与道德——中国青少年问题研究蒋桂芳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研究焦国栋等河南生态文化史纲刘有富等中国检察文化发展暨管理模式研究张国臣等(省人民检察院)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新探辛世俊等中国区域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杨健燕粮食主产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剧乂文等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刘恪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刘济良等犹太文化张倩红等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喻新安等统一战线和谐发展研究李俊等王恽全集汇校杨亮等文字类型问题研究谢书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张兴茂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关于当前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认同情况的调研报告王桂兰等二等奖(144项)关于信息化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思考王喜成等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汪基德等知识产权垄断的法律控制吕明瑜媒介化社会中的农民工:利益表达与媒介素养教育郑素侠 “孤岛”文学期刊研究王鹏飞政治的定数——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个维度的研究卢向国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刘涛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孙君健“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吴泽勇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包容性体制构建研究李中建甲骨文与殷商时代神灵崇拜研究具隆会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机制及对策研究周纪昌等产粮大省粮食产业链优化研究赵予新等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路径研究高友才等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魏宏聚教育投入理论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卫思祺考场风云王士祥中国研发产业成长机理及其激励政策研究王文亮等中国城乡统筹——城市增长管理视角刘荣增等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刘德定粉饰逆伪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张先飞社会诚信建设理论与实践张国臣等(河南理工大学)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研究李怀玉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研究李贵成“中梗阻”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对策调研报告李恩东等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杨玉华等轨迹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研究孟轲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的机理与路径岳杰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纲姚刚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展龙困境与出路:河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薛选登等汉代小说文献与汉代文化研究魏鸿雁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马治军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研究王建国(郑州大学)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王建国等(省社会科学院)李梦阳与明代诗坛刘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析与治理研究孙建华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宋正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张项民等新中国的美术观及其话语实践——以《美术》(1950-1966)为中心李朝霞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农村视角陈家涛基于管理心理学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周毅刚生态危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林志友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彭文慧新世纪底层文学论稿温长青等浪涌象牙塔——新视野下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褚金海等论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历史性与创新性王文成中国农村金融排斥与包容——金融地理学视角的分析田霖生命的珍藏白建国等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研究何雄等列宁人权思想研究李曼等中国创业型经济政策研究李剑力等中美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的比较研究李新娟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战略研究——基于12个行业的面板协整分析杜书云等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苏全有多彩的女性文学世界周艳丽理性与效率: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研究晋洪涛国际银行独立担保法律问题研究郭德香从传统工业到新型工业——河南工业的转型方向与升级路径龚绍东等先秦女性审美研究程勇真中国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蔡军论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刘凯英语名词搭配发展特征研究孙海燕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法律体系的建构吴喜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回顾、检视及反思张玉亮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陈维忠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武艳敏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赵然河南省公车治理改革研究徐喜林等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程晋富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魏成龙等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李伟超论宗教自由法律保障的基本原则杨合理基于定位理论的品牌资产提升绩效研究周鹍鹏周易研究卮言冒建华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特征胡妍妍构造的无羁与归敛——纳尔逊·古德曼哲学研究姬志闯 “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潜力与目标分析郭国峰等公共行政学楚明锟等现代体育理论与实践魏烨等竞争性选拔基本模式研究刘学民等近代以来日本国家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张卫娣等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创新探讨:日本经验与启示李纲等全媒体时代的词传播陈燕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周春辉等民国时期河南省人口研究郑发展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耿红卫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高大伟大学出版社经营管理浅论崔青峰反抗虚无、身份认同与历史言说的葛藤——陈映真“文学左翼”意味及省思傅修海法治河南热点问题研究丁同民等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一个产权经济学的观点王海杰大股东终极控制及其现金股利行为研究刘孟晖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研究张富文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研究李峰当代北京评书书场研究杨旭东陕甘宁边区音乐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1938-1942)陈宗花英汉指示词对比研究娄宝翠清末民初民事习惯法对社会的控制马珺欧盟教育政策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王云彪操纵体育比赛的刑法规制分析王利宾变革中的启蒙诉求——中国左翼启蒙派文艺思潮研究刘骥鹏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及其创新研究孙保营体育社会学何祖新等伏牛山文化圈概论张清廉等管理学陈建华等形势与任务教育干部读本(2013年)胜栋等高校环境与创新人才培养夏新颜等主体功能区引领下的农业生态区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龚迎春生态文化研究舒坤尧房产税改革:争论与前景廖富洲加强国民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司富春隋唐地方行政与军防制度研究乔凤岐我国不同类别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刘宁语境语义与修辞刘明等现代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究何楠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吴一平等自由、德性和正义:工程伦理的三重维度张铃“少林电影热”与河南少林文化产业构建发展研究张霁月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杨国政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心理学研究范丽恒构建新型党群关系的五大取向赵士红郑州市社区居民体育运动偏好客观条件的回归分析翟小巧等芬兰大众体育40年发展回顾及其启示王晓波阶段转移事件对公平稳定性的影响卢光莉等论马克思的社会抽象批判田道敏我国综合性大学战略管理孙长青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研究孙宏立走向世界的中原功夫文化张锐等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张良悦等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李新安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苗长虹等我国公共图书馆科研实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论文产出视角的实证分析梁秀霞河南省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研究王全录医德教育教程许二平等什么是最佳的特殊教育实践模式——兼与张婷、陆莎商榷杜志强从停工事件看外资企业工会维权促稳功能的立法创新涂永珍我国上市公司CEO报酬的实证研究郭玲玲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王少安等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付钦太深化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陈明星等让权力行使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侯远长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郭学德思想纯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韩斌三等奖(102项略)。

从小秧歌到民族大歌剧——艺术形式层级飞跃中的《白毛女》

从小秧歌到民族大歌剧——艺术形式层级飞跃中的《白毛女》

作者: 陈宗花[1]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出版物刊名: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77-8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白毛女》;《周子山》;秧歌剧;民族歌剧
摘要:歌剧《白毛女》实现了由小型秧歌剧到大型现代歌剧的艺术形式的层级飞跃,而歌剧《周子山》成为从小型秧歌剧到大型歌剧的过渡之作,为《白毛女》做了最直接的准备。

《白毛女》在民族大歌剧探索上取得多方面成就,其由民间跃向庙堂的创作过程、创作方式、创作理念,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一项重要传统。

对这一复杂演变过程进行细致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独特路径。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大讨论回溯与综析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大讨论回溯与综析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大讨论回溯与综析
陈宗花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67)3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趋势来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大讨论顺应潮流且意义重大。

音乐理论界、音乐教育界分别从“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本质和重要倡议”“从本民族文化出发的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与教学(教法)的改革探索”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这不仅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命题的理论建设提供了观念支撑,也为
重新建构中国音乐教育体制作出一定的理论准备。

该讨论延续到新世纪,使中国音
乐教育一直保持着紧贴时代话题与理论前瞻的显著特征。

【总页数】16页(P94-109)
【作者】陈宗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2
【相关文献】
1.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与中国文化的整合
2.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民族音乐教育史观
3.美育背景下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
4."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5.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为独立门类艺术学的理论建设: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13-2016年)

作为独立门类艺术学的理论建设: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13-2016年)

作为独立门类艺术学的理论建设: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13-2016年)陈宗花【摘要】2013-2016年是艺术学学科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围绕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出现了大批理论研究成果,推进了本学科的发展.本文对2013-2016年间艺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统计与梳理,归纳出艺术学理论研究在学科建设、艺术教育与艺术管理、艺术史、艺术基础理论、艺术批评、交叉学科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以期展现这一关键时期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发展特点及走向.【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艺术学理论;2013-2016年;独立门类【作者】陈宗花【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2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与沉淀后,整体趋于规范化、系统化。

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自2012年始,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该专业毕业生将授予“艺术学”学位。

这一举措标志着艺术学学科建设已步入正轨,实现了从独立二级学科到独立学科门类的飞跃,成为中国艺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艺术学学科从此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

以下论者主要考察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2013-2016年)的艺术学的理论建设,对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归纳研究,以期透视近年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发展趋向及特点。

2013-2016年,是中国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重要发展期,围绕独立学科门类的建设问题,中国艺术学研究界出现了大批理论研究成果。

单从公开发表成果的数量来看,2013-2016年,中国国内公开发表的理论研究论文共339篇,研究的理论深度比2010-2012年明显加强。

这说明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进入到重视学科内涵发展建设的较平稳的发展时期,对作为独立学科门类艺术学学科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化”思考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化”思考
(一 )激 发 学 生 的 爱 国 热 情 无 论 是 过 去 还 是 现 在,一 些 音 乐 家、教 育 家 都 十 分 的 重 视音乐的独特作用.因为音乐能够以最直接和最富感染力 的方式深入人心,引起人们的强烈共 鸣. 民 族 音 乐 的 最 大 的 优越性就是,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间 接 或 直 接 的 反 应 当 时作者创作歌曲时 的 社 会 背 景,很 好 地 连 接 了 过 去、现 在 和 未来.民族音乐就是有这种潜移默化 影 响 学 生 的 作 用,使 学 生在学习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博大精深,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以 及 身 临 其 境 地 体 验 到那些伟大爱国者对我们祖国的爱国之 情,从 而 激 发 学 生 的 文化自信心和民族 自 豪 感,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 爱 国 情 怀,真 正 地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二 )促 进 学 生 的 智 力 开 发 音乐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这一 点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音 乐 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多的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但遗憾的 是,目前大多数的家 长 只 注 重 对 孩 子 进 行 各 种 乐 器 的 学 习, 比如钢琴、电子琴等.往往忽视了民族 音 乐 在 开 发 学 生 智 力 方面的作用.可以说像钢琴这样的乐器主要是针对的技术 练习,当然并不是说 钢 琴 就 没 有 开 发 智 力 的 作 用,只 是 比 起 这样的乐器,我认为 民 族 音 乐 更 能 丰 富 学 生 的 情 感,陶 冶 学 生的情操,启发他们 的 想 象,从 而 促 进 学 生 的 自 我 情 感 的 表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中 “民 族 化 ”思 考
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妮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 定 的 问 题,急 需 我 们 去 解 决. 民 族 歌 曲 作 为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一 种 表 现形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促进学 生 智 力 开 发 以 及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作 用,本 文 就 如 何 加 强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中 “民 族 化 ”的 问 题 ,提 出 了 一 些 建 议 .

新时期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论

新时期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论

作者: 陈宗花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69-7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音乐教育改革;新时期;国民;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综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1986至1998年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各艺术(音乐)院校以及其他合作单位的共同支持与参与下,先后举办了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以下简称“国民音教会”)。

这七届会议成为新时期以来最受音乐教育界瞩目的重大活动之一,对推动当代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文革”之后,。

流行歌坛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流行歌坛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流行歌坛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当下的流行歌坛风歌曲,是民族化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对其的分析、研究,对往后我国的民族化大题意义非凡。

但是,目前,无论是音乐专业人士还是非音乐专业人士,对其民族化特点的论述,几乎全部集中在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学角度,如《中州学刊》2008 年3月的载文《论周杰伦风歌曲的怀旧情结》、《甲壳虫》、2007年2月的载文《风往哪一个方向吹》等;而所谓涉及到音乐学的,如《观察与思考》2008年9月的载文《经典邂逅,一场风音乐》、《艺术教育》2008年第12期的载文《风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等文章,都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故很难对未来的产生直接与实际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以音乐学角度为切入点,对流行歌坛风歌曲从题材、歌词、调式、旋律、配器、演唱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对往后民族化有益的启示。

一、题材选择与歌词写作的民族化在题材选择方面ﻭ流行歌坛风歌曲多以传说、故事,或者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事物为主要题材。

比如《Susan说》以我国传统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为蓝本,对其进行提炼、加工而作;《三国恋》是以汉末年、刘备、孙权三方的争战故事为题材,如歌中唱到将军北方粮草占据,六马十二兵等待你光临,胡琴诉说事迹,败军向南远北方离《又见花木兰》则以脍炙的女子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为题材和基点,来赞美当今女性的果敢和洒脱.这些传统的题材,突破了以往大多在现代都市情爱中不能自拔的套路,由小我走向了大我 ,由卿卿我我走向了崇高,让人耳目一新。

题材选择的这一转变,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大众对惯用的爱情题材尤其都市情爱题材已经腻了,厌倦了,需要换换口味了;二是由于当代从业者急于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文化身份标识,所以选用了经典的传统文化题材。

在歌词写作上,风的歌词有很多特点,民族化的程度很高,总体来说其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ﻭ(一)选用了大量的已经被普通广泛认可的、具有传统文化意象的词语,作为歌名,或充盈歌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便更深刻细致地分析研究八十年代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民族声乐结构、内容、风格的影响。

作者通过研究更加系统地整理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整理的同时通过分析每一首经典作品,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在文化交流中海外的音乐对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新时期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时代气息与多元化,以及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与之俱增,通过系统而科学地研究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实了解其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切实认识时代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声乐文化研究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已被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特别是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方面的研究,民族声乐综合方面的研究,声乐教学方面的研究,声乐史方面的研究,以及声乐美学和声乐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声乐作品赏析方面的研究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但对不同年代民族声乐作品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所见甚少。

本文讨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便更深刻细致地分析八十年代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民族声乐结构、内容、风格的影响。

我通过研究更加系统地整理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整理的同时通过分析每一首经典作品,研究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在文化交流中海外的音乐对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新时期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时代气息与多元化,以及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与之俱增,通过系统而科学地研究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实了解其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切实认识时代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方的争战故事为题材 , 如歌 中唱到 “ 将军北 方粮草 占据 , 马 六
作者简介 : 李娜娜 (9 9一 ) 女, 河南洛 阳人, 17 , 汉, 文学( 音乐学) 硕士 , 河南师范大学帕瓦罗蒂音乐艺术 中心讲 师。研 究方 向: 声乐教 学与
演唱。
33l 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1 年 第7期 总第 17 00 1期
在 题 材选 择方 面 , 流 行 歌 坛 中 国风 ” 曲 多 以 中 国 古 代 “ 歌
传说 、 故事 , 者传统 文化 中的具 体事 物 为主要 题 材。 比如 或
弦的《 西厢》 S E的《 ,H 十面埋伏》 《 、 中国话》、金钟罩铁布衫》 《 等歌曲 , 听众一听到这 些歌名 就马上 能感知到 浓厚 的中 国传
文《 中国风” “ 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 素的融合》 等文章 , 都未 能进行深入 的分析 , 故很 难对 中国流行歌 曲未来 的发展 产生
直 接 与实 际的 指 导 意 义 。 因此 , 文 以 音 乐 学 角 度 为 切 人 点 , 本 对 “ 行 歌坛 中 国风 ” 曲 从 题 材 、 词 、 式 、 律 、 器 、 流 歌 歌 调 旋 配 演 唱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究 , 得 出对 往 后 中 国 流 行 歌 曲 民 族 研 并
所 以选 用 了 中 国经 典 的 传 统 文化 题 材 。 在 歌 词 写 作 上 , 中 国风 ” “ 流行 歌 曲 的歌 词 有 很 多 特 点 , 民 族化 的程 度 很 高 , 体 来 说 其 大 致 体 现 在 以下 两 个 方 面 。 总
( 选用了大量 的已经被 中国普通 民众广泛认 可的 、 一) 具
李 娜 娜
( 河南师 范大 学 帕瓦罗 蒂音乐 艺术 中心 , 河南 新 乡 4 3 0 ) 500

现代戏探索链条中的京剧《白毛女》

现代戏探索链条中的京剧《白毛女》

作者: 陈宗花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07
出版物刊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85-18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京剧现代戏;旧剧革命;《白毛女》;《戏剧报》;《红灯记》
摘要:京剧《白毛女》是20世纪50年代京剧现代戏探索中具有导向性、突破性的剧目。

它在运用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剧编创人员与戏曲界人士,从“戏曲音乐的继承与革新”“表演程式的继承与改造…‘民族艺术继承、革新的得失”等方面,对于该剧在传统艺术形式继承、革新方面的经验及不足进行广泛探讨。

这些创作实践与理论总结都使该剧成为现代题材京剧创作的承上启下之作。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陈宗花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秦腔音乐》是我国首部地方戏曲音乐研究专著.安波响应《讲话》号召,在民众剧团拜民间艺人为师,对秦腔音乐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与系统研究,而且积累了异常宝贵的田野作业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总结;同时,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方面也做出积极探索,发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立系统及真实价值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陈宗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从《秦腔音乐》看延安民众剧团的秦腔改革 [J], 辛雪峰
2.秦腔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J], 张帆
3.秦腔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J], 张帆
4.秦腔音乐研究的优异成果——王正强《秦腔音乐概论》读后 [J], 姚昌民
5.秦腔与电视审美语汇的整合——评秦腔电视剧《山里世界》的音乐 [J], 王正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柯琳【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获得了新的发展,其研究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主要解析其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分为萌芽时期、创建时期、拓展时期和成熟时期。

通过梳理分析,深深地认识到,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学习和研究,对于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4(027)005【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现状;研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政治上对少数民族的排斥与歧视,造成了在经济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致使少数民族音乐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与文化。

直到1949年之后,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起步走向成熟,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创建时期、拓展时期和成熟时期。

一、萌芽时期(1921~1948)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新文化中人类学所属的民族学、民俗学的兴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便与之成为关系密切的一个学术领域,标志是上世纪20年代王光祈先生的《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著作的问世。

之后,20世纪20~30年代期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小组和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民族学考察,民族学家费孝通、林惠祥、凌纯声、杨成志等学者,首次开展了对中国广西瑶族、西南苗族、台湾高山族、浙江畲族、东北赫哲族等调查。

内容包括少数民族音乐生活及音乐类型描述。

例如: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册)中,“精神文化”的“宗教”一节,详细描述了萨满所用祭祀神鼓的形制和功能。

在“音乐”一节中,记述了乐器“口琴”和萨满“蛋形鼓”(今称神鼓或抓鼓)以及“圆鼓”。

并附录鼓谱6首和《苏完尼别汗》《额真汉别姬》等民歌曲谱27首。

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研究视野,以便更深入地挖 掘和传承中国民族声乐这一独特的文化宝藏。
参考内容
间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次演示对间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通过对相关 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总结了间民族声乐理论的多元化特点、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及其不足之处。本次演示旨在为间民族声乐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以期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实践应用和价值探索,将间民族声乐理论研究与音乐教育、音乐创作 和音乐文化传承等领域紧密结合,为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建国以来中国土地制度重大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 化的大国,其土地制度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的使用权 下放到农民手中,使得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和管理土地。
(2)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者们注重将中国民族声乐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突显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3)传承与创新并重。研究者们既强调传承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又在全球 化背景下对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民族声乐理论的不断完善。
结论
通过对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前人们在音乐学、民 族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 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 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领域的涉猎尚不充分,研究方法有待进一 步丰富和完善等。
引言
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建国以来,民族声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和研究。通过对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 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和特点,还可以为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对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具 有重要的意义。

9c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工作50年

9c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工作50年
①参见《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书 目汇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见黄友棣《连阳瑶人的音乐》,《民俗》第1卷第4期,中山大 学研究院,1942年。 ③见安波、许直《东蒙民歌选》,新文化出版社,1952年。 ④同①。
民族的民间音乐,以及各地的多声部民歌。 3.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组织完成了一系列少 数民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工作。此项工作成果包 括傣族、景颇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傈傈族 等多个民族的民间音乐的调查报告及音乐记谱,全 部以油印方式出版。如《彝族民歌选》、《怒江傈僳族 音乐选》等④。 4.中国音乐研究所在贵州民族地区和西藏拉萨 等地进行的采风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先后出版《苗族 民歌》、《苗族芦笙》、《西藏民间歌舞堆谐》、《西藏古 典歌舞囊玛》等专著。 5.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组织人员对黔东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南部侗族大歌、侗族民歌进行的收集、整理 工作。第一次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多 声部民歌,并正式出版。 6.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及全国各民族地 区开始在文艺团体与艺术院校吸收、培养少数民族 音乐人才,至60年代中期初见成效,一批有才能的 少数民族青年音乐家脱颖而出。 7.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方暨申,20世纪50年 代后期60年代初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南部侗 族地区进行了长时期的、深入的民族音乐田野工作, 取得有关侗族民间音乐(如对侗族拦路歌)的调查研 究成果。他在工作中实际上采用了民族学田野工作
万 方数据
பைடு நூலகம்
2001年12月第4期
91
的“住居体验”方式。 第一阶段的工作虽取得不少成绩,但总的说,当 时能够独立承担采集、整理、研究工作的音乐工作者 数量很少,少数民族的音乐工作者更少,而且专业人 员分布情况极不平衡,因此各地工作进度差别甚大, 在全国有不少空白区。另外,当时考察研究工作尚缺 少全局性的通盘计划,成果大多是局部性的、地区性 的或比较零散的。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连绵不断 的政治运动直至“文革”十年,中断了上述工作的进 程,并造成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时间已 超过二十年。在此期间,中国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研 究工作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几项重大的 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研究 工作。第一项是自1979年开始的、由中国音乐家协 会组织领导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的宏大工程; 第二项是1980年至198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卷》的编撰、出版工作;第三项是1984年成立了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前两项举措直接推进了少 数民族音乐全面、系统的采集、整理、研究活动,全国 各民族地区都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再次进行比较深 入、比较细致的音乐普查和案头工作。通过工作实 践,在各民族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民族音乐 理论研究的专业人才。经多年努力,全国各地区的民 族音乐集成卷目前已完成多种,正陆续出版;《中国 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也已于1989年出版发 行。第三项举措——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的成立,标志 着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学 会作为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团结了各民族从事此项 工作的音乐学者,通过定期的学术会议和出版会刊、 论文集等多种方式,为会员提供了交流、切磋、共同 提高的机会。学会的年会(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 七届,各届年会的论文集已出版五集。 在这二十多年间,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队 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个变化表现在队伍扩大,人 数增多,水平提高;另一个变化表现在一批少数民族 学者和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汉族音乐学者逐渐成 长和成熟起来,他们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受 到国内外音乐学术界的瞩目。其中突出的有边多(藏 族)、乌兰杰(蒙古族)、范西姆(壮族)、杨士清(达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年6月下32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研究出版物初探*文/陈宗花[摘 要] 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的研究,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迄今已经发表出版了大量研究资料与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原始资料类出版物、回忆资料类出版物、各类研究成果三种类型,这些出版物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解放区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 解放区 音乐民族化 出版物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的探索是现代中国音乐民族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关于音乐民族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主要集中在音乐大众化、民族形式问题两个讨论中,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解放区音乐民族化实践也取得重要进展,音乐家们深入民间,收集整理、研究民间音乐,并利用民间音乐资源创造出民族化的新音乐。

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对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成为音乐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迄今已出版了大量出版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始资料类出版物、回忆资料类出版物、各类研究成果。

本文拟对这些出版物加以分别介绍。

一、原始资料类出版物原始资料类出版物,是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中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其一,解放区发行的有关探讨音乐民族化本质、实施方法与途径等问题的出版物,主要包括《新音乐运动论文集》《秦腔音乐》《民间音乐论文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等著作以及相关文件、档案、报刊等,如《红色中华》《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民族音乐》《人民歌曲》《新音乐》《音乐月刊》《音乐杂讯》等。

其中《秦腔音乐》(1945年油印,1950年海燕书店出版)是国内首部深入考察并全面论述中国地方戏音乐的专著,在民族音乐学及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著作是安波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通过长期亲身的田野作业,收集采录大量的文献与口述资料整理而成,它不仅全面系统记录、整理了秦腔音乐,而且还对秦腔音乐的行腔、板式、调式特征及其结构规律等进行细致研究,为此后国内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及论著撰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迄今出版的大多数戏曲音乐概论的论述范围与基本框架皆与《秦腔音乐》近似。

在考察秦腔音乐过程中,安波摸索出“融入式”调查法以及先学会演唱再进行记谱等宝贵的田野作业经验,为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学学科形成积累了重要成果。

同时安波在考察实践中体察到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并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运动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观念支撑。

其二,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的史料汇编、音乐家理论文集、作品选集等,主要有《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22卷)、《延安文艺丛书》(16卷)、《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年6月下3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湘鄂川黔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音乐建设文集》《延安文艺运动纪盛》《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一辑)》《延安鲁迅文学院校友录》《民族音乐研究论文集》(第一集)、《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冼星海全集》《贺绿汀全集》《聂耳全集》《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抗日战争歌曲选集》《解放战争歌曲选集》等。

在此类出版物中,《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一书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音乐家,如冼星海、麦新、吕骥、马可等关于音乐民族化的理论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汇录,特别是对冼星海《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民歌研究》等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摘录,此外还摘录了麦新《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事情》《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联抗《几种“民族形式”》,吕骥《民歌的节拍形式》与《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论文的核心观点。

该书对这些音乐民族化理论成果的系统汇集,大致反映了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探索的理论成就。

同时该书还摘录了甄伯尉记录整理的《关于〈生产运动大合唱〉》会议记录,《生产运动大合唱》出现后,延安文化界专门就该作品民族化、大众化实践问题召开讨论会,该文对讨论会进行了全程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这些资料的汇集对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的编排方式,对国统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的探讨文章也作了摘录,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此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对抗战时期登载在各种出版物上的文艺资料按区域进行编选,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材料。

二、回忆资料类出版物此类出版物主要是各类回忆资料的汇编,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苏区文艺运动资料》《左联回忆录》《山高水长——延安音乐回忆录》《延安鲁艺回忆录》《鲁艺在东北》等;还有大量散见于各类著作、报刊上的回忆录、采访录等,如《峥嵘岁月的歌——忆鲁艺河防将士访问团》《〈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及演出》《〈白毛女〉音乐的创作经验——论创造中国新歌剧的道路》 等。

《山高水长——延安音乐回忆录》一书在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编者曾刚筛选、比较、研究回忆延安音乐活动的各种文稿,同时又征求了一些延安老同志的意见,编辑出版了该书。

该书收录了延安音乐活动亲历者张鲁、刘炽、关鹤童、安波、李焕之、马可等音乐家对解放区音乐活动的回忆文章,特别是对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创作过程与新秧歌运动发生始末等的回忆,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史料,更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解放区音乐民族化运动的场景,是解放区音乐研究的必读书。

收录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苏区文艺运动资料》等书中关于苏区音乐的回忆材料也极为重要,几乎成为唯一的资料来源,由于苏区丢失及长征,相关资料几乎遗失殆尽,使得苏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二手材料。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战时期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研究的百科全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该书广泛收录了当时的指战员、文艺工作者对抗战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音乐活动以及各文艺团体如抗日剧社、烽火剧团、联政宣传队等开展的音乐宣传活动的回忆文章,从各个层面再现了解放区音乐活动的整体发展历程,尤其是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理论实践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事例。

三、各类研究成果关于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的专题研究较为突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音乐史的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抗日战争音乐史》《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走向音乐家的道路——马可生平与创作》等专著,以及《冼星海与延安新音乐运动》《论星海的辩证艺术观》《谈安波同志的歌曲创作》《麦新与群众歌咏活动》《略论吕骥作品的艺术特色》《冼星海论音乐艺术的大众品格》等论文。

以冯光钰《走向音乐家的道路——马可生平与创作》最具代表性。

该书以人物传记的结构方式,对马可的革命音乐活动进行了分阶段论述,特别是对马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几部民族化代表作品,如《南泥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出版史话《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年6月下34湾》《夫妻识字》《白毛女》《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创作背景、产生始末进行了研究,并对作品结构形态进行较全面的音乐学分析,较为深入地探究马可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深刻内在关联,揭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该书采用史实描述与作品文本细读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展现出马可这位从民间音乐土壤成长起来的本土音乐家的一生,在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是相关学科研究成果。

包括中国文学、近代史、社会学、艺术史、民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例如《中国解放区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严家炎编)《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著作。

其中刘锡诚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四章十五节对延安“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开展的民间音乐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进行了历史描述,并对研究会所开展的音乐民族化探索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作出准确的历史评价,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对解放区音乐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对解放区各革命根据地的文学艺术活动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与概括,特别是对一些民族化探索的重要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分析,评析其得失。

这就使该书在为解放区音乐研究提供大量史料的同时,也给予音乐民族化问题的研究以重要启示。

最后需要说明,由于革命战争的动荡岁月,解放区音乐的原始史料保存极不完善,特别是苏区、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资料尤为有限。

另外,对现存史料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清理与保存,也造成现存史料分布极为分散,增加了资料收集的难度。

因此在开展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研究时,需要大量依赖二手资料,但回忆录、采访录本身存在天然的缺陷。

现存的原始史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解放区采录的音乐材料就存在着可靠性问题,而且很多作品的集成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亦受到时代影响。

面对这种状况,对于解放区音乐民族化问题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审慎考证至为关键。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1937-1949年: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民间音乐问题研究”(10CD087),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对策”(2012)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