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论中国传统儒家节俭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儒家节俭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儒家节俭这一传统美德是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在“采摘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们意识到与大自然斗争的艰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不易,而产生的一这种最朴素的情感和消费伦理。

认为任何浪费物质财富的行为都是对人类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不尊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各种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奢侈消费问题使儒家节俭这一传统美德成为了人们研究的课题。

儒家节俭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们所推崇,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背景,把中华民族的儒家传统节俭美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节俭观以现代价值,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时摆脱传统道德中消极因素的束缚,实现传统节俭思想向现代节俭思想的转变。

围绕中国传统儒家节俭观及其当代价值的主题,本文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从中国传统儒家节俭观人手,对于传统儒家节俭思想的产生、发展、迂回变迁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从而对儒家节俭思想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而对其进行评价,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二部分,在对中国传统儒家节俭观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其当代价值。

分别详细论述了其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生态价值以及道德价值。

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求知的欲望,即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欲望需求。

故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阁民也。

焉有人在位,阁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①又曰:“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佛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其次,孟子对于国君的欲望和要求也给予了肯定,但同时,孟子也强调国君的欲望和要求应该和民众联系在一起,应该以民生为基础。

孟子和齐宣王关于生活兴趣爱好的对话充分表达了孟子的这一思想。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儒家节欲观是一种提倡适度、克制欲望的传统思想,其现代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自我节制、追求精神内在满足的重要性,并促进社会公德心的形成。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消费主义文化使人们往往陷入欲望的泥沼,追求物质享受,忽视心灵的满足。

儒家的节欲观提出了“恶欲必自悔,福祸在自身”的观点,告诫人们欲望不加控制只会带来后悔和痛苦,同时也强调“知足心常乐”的精神,引导人们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满足。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知足、适度”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心理健康,避免沉溺欲望的危害。

其次,儒家节欲观与现代的环保、节能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节欲并非简单地否定欲望,而是提倡适度、节制,对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儒家的节欲观可以教育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减少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儒家节欲观与社会公德心的塑造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的道德空洞化与丧失信任使社会缺乏公德心,个人主义盛行,忽视了社会责任。

儒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推崇“仁者爱人”的伦理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这种公德心可以转化为个人的责任感,激发个体在社会中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儒家节欲观对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启示,而非简单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跨时代价值从来不在于怀旧和陈腐,而在于如何能够将古代人的智慧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意义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在于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内在的满足,并通过这种理念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人。

先秦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是 不 能 逃避 的 。
多欲 是不应 该的 。他 又说过 : “ 亦我所欲 也 不 能 任 其 自流 , 否 则 则 会 相 互 冲 突 , 必 至 生
也 , 义 也 我 所 欲 也 。 两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 生 而 伤 生 以及 会 出现 破坏环境 等一系 列的不 良的 取 义 者 也 。 ” ( 《 子 ・ 子 》 ) 可 见 ,在 后 果 ,所 以要 由社 会 来 加 以限 制和 调 节 。 孟 告
子 ・ 心 》 ) 意 思 是 说 , 修 养 身 心 最 好 的 方 尽 法 莫 过 于 减 少 物 质 欲 望 。 他 的 为 人 如 果 欲 望
关键 词:节欲 ;寡欲 ;导欲 ;养欲 ;物

之 于必
当今世 界 ,一切 有识之 : 也无 不为人类
为此 ,发 掘先秦 儒 家,孔 子 、孟 子 、荀子三
位思想 家所提 出的 “ 节欲 ”理论 ,把欲 望放 搞 纵欲 主义 ,这 对于欲 望横 流 的 当今之世 就 有 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一个 准确的位 置 ,既 不搞 禁欲 主义 ,也不 欲 , 而 在 推 欲 ” ( 《 语 ・ 渊 》 ) 总 而 言 论 颜
从表面上 看 ,造成 人类 生存 危机 的原 因
是 : 人 类 过 度 的 向 自然 索 取 ,进 行 破 坏 性 、
掠夺 性地开发 , 以及 大量有 害的生产 、生活 废弃 物的污染 。然而从 根本上 说,造成 人类
生 存 环 境 危 机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由 于 人 们 对 自 己
求义 。孟 子 还 尝 以欲 字 来讲 善 : “可欲 谓
地 增 长 ,这 就 是 社 会 等 级 制 度 、道 德 规 范 、 礼节 仪式 等产生 的原 因。苟子还 条分缕析地 分 析 道 : “ 知 夫 出 死 要 节 之 所 以养 生 也 ? 孰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1. 道德伦理的建设:儒家文化强调的“仁爱”、“礼仪”、“中庸”等道德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美德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 治国理念的启示: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提出君子应当以德行感化人民,而不是仅仅依靠刑法和暴力。

这一点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3. 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

通过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可以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4. 教育理念的影响:儒家文化重视教育和学习,提倡“有教无类”,强调个人修养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5.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国际合作与友好关系的发展。

6. 精神价值的追寻: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探讨,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导向,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7.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大同”理想等,激励人们关心社会、参与公共事务,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8. 生态环保的倡导: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于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9. 家庭和睦的促进:儒家文化强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提倡孝顺、夫妻相敬如宾等家庭美德,这对于构建现代和谐家庭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10. 个人修养的提升:儒家文化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倡导诚信、礼貌、谦逊等美德,这些都是现代职场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一、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儒家经典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培养,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仁爱的思想可以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忠诚的思想可以培养人们对组织和国家的忠诚,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孝道的思想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

二、推动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儒家经典中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关系的规范,提倡礼仪和秩序。

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君臣关系规范可以促使政府官员廉洁奉公,为人民谋福祉;父子关系规范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下一代的正确价值观;兄弟关系规范可以促进社会的互助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儒家经典中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这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和谐的思想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减少冲突和矛盾;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与共生。

四、倡导公平正义儒家经典中提倡公平正义的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义”和“治”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儒家经典中的“仁政”思想可以推动政府的公正执法和公正决策。

五、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儒家经典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这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全面发展;儒家经典中的“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儒家经典中强调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对于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儒家学说以现实精神和世俗取向为立场,具有强大的济世作用与社会功能,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团结、治国安邦的主流话语和社会基石,其价值意义在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尤应深刻发掘。

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用理性的道德教育替代了狂热的宗教信仰,避免了中国社会陷入宗教狂迷和分裂,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团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崇高气节与高尚操守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人维护正义、爱国爱民的精神传统。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1、博爱思想与注重整体利益的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和谐)为目标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事物关系的整体融通和谐,不以小利为取,而以大用为宗。

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化解因小利形成的社会冲突,抑制个人欲望,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人性境界,将社会引向整体融洽的大同目标。

2、注重道德修养的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对人的心性陶冶和道德塑造去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

这种博爱利他的精神与当今社会人欲横流、道德丧失、危机四伏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实践证明,中国古代能够历经二千多年而统一完整,与儒家思想博爱利他思想的浸润整合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要重塑道德力量、增强社会凝聚力,让当代社会走出欲望困境,重拾儒家思想是一剂良方。

3、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的思想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

当代社会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则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薄,个人意识甚嚣尘上,人们在物质主义重压下变得本能强大,精神枯竭,具体表现就是公民意识模糊、个人素质低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紧张。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弘扬儒家精神是不二选择。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标准。

为使加盟商对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方面的工作具有更直接的了解,特提供工程部相关的施工管理表格,以供实际应用。

儒学对现代的积极意义

儒学对现代的积极意义

儒学对现代的积极意义儒家学说的真正内涵,则是教人以正直的东西,抛开君臣关系这些过时的思想不说。

儒家学说没有否定人的欲望,而是教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并且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做符合自己正确理念的事情,从而淡化自己的欲望,达到身心的和谐。

比如,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抱负,就是一种体现。

儒家的一些思想非常积极,如果一个人光说不做,那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下,我们必须在社会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达到思想的飞跃。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世界观。

如果把地球的时间比作24小时,那么23小时人类都在打仗,之前的战争造就了今日的格局。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发扬和谐的精神,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儒家思想,将会改变世界。

天下大同,作为儒家思想一种理想中的社会。

有点像共产主义,又有点像无政府主义。

但它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

很明显,这种思想是对的,但实现起来却异常艰难。

因为,人类自私的基因是牢牢扎根在脑海中的。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顺其自然的一种状态。

综合起来看,天下大同和无为而治都是中国古代值得自豪的思想,但放到如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两者中间找到现实意义。

比如,天下大同可以用作亲朋好友之间,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无为而治可以用在个人修行方面,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人文领域,儒家的知天命,尽人事是一种特别好的做法。

天时、地利、人和,顺天时、处地利、用人和,凡事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好。

仁者爱人,作为人,我们必须学会关爱别人,也要学会关爱自己。

做到了这些,只是有了追求,一个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才是生命的意义。

所以,儒家提出了希贤希圣,内圣外无的理论,所谓内圣,就是修身,外无就是致用。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伦理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强调“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以仁爱的精神对待他人,追求道德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的危机十分严重,人们普遍存在道德底线模糊、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相互尊重,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提供了方向。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只能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则能够影响人们的内心,使其真正拥有“内在的道德观”来约束自己。

借助儒家思想,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各界的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减少道德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和”,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和冲突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儒家的思想可为缓解社会矛盾提供借鉴。

首先,儒家注重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使社会成员在相互关系中养成恰当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其次,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提倡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社会形成多元、包容的格局。

从而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第三,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家思想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说,通过自身的修身来影响和改变家庭、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现实。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的教育培养,培养品德和品格,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现代社会中,个人发展的目标往往局限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人们往往缺乏内心的寄托和灵魂的满足。

儒家思想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全面发展的理念,使个体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关注个体精神层面的培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价值观念不断变化,但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和道德沦丧。

而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提倡人们关心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儒家思想来弘扬社会公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让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关键,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儒家思想还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族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薄弱,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也逐渐淡化。

而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培养人的道德和品德的重要场所。

通过儒家思想,我们可以重视家庭教育,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第四,儒家思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忽视了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而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人们从自身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

通过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破坏,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

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

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

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

“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

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

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

“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

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倡导仁爱、义理、礼仪等道德原则,并强调君子行为规范。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道德沦丧、个人利益至上等。

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注重培养人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正视家庭和社会关系,重视人的感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其次,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家长、敬重长辈,注重家庭中的孝道,提倡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问题在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提供了解决家庭问题的有效途径。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礼仪、道德规范和正义,对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也被运用到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中,通过恪守道德规范和实践义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再次,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个人的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中,儒家思想对于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指导作用。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也被应用于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中,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对于企业和领导者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君子之道,追求道德和行为的高尚水平。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企业道德和领导者的修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强调诚信、正直、公正和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体现在人文关怀、家庭和社会秩序建设、教育发展以及企业和领导者的修养等方面。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 君子以自强不息, 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仁”任是当今世界的大主题。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还要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保护生态平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仁”是儒学最高的道德原则。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 是处在第一位的。

目前, 人们在感受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更渴望人性的回归, 得到精神的慰藉。

因而注重仁爱之心的培养, 对于善待他人、扶残助弱、扶危济困社会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再度发扬孔子的价值与智慧, 用孔子的节欲思想扼制和节制人类自身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 从而使得整个人类社会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庸”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对于中庸, 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意思是说中庸是一种最高的仁德。

中庸之道适用于法律领域, 从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出发, 应当在立法上适当考虑民众的利益。

孔子有言“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就强调了刑罚公正问题。

用今天的标准看, 一种以公正和人道精神为主宰的立法与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在文化领域, 中庸之道则表现为一种理性与温和的文化发展观。

它反对在文化问题上搞“不破不立”, 反对横扫一切文化传统, 提倡文化的“损益”式发展。

其实, 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为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养分, 而且古代儒家学说中, 还包括其它方面精辟的论述, 如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各取所长, 当尽其才”的用人之道,“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的干部考察方法“,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的市场价值规律“,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之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预测观点等等,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挖掘。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节欲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节欲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节欲观及其现实意义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在《论语》中,提及“仁”的地方共109次。

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

颜渊曾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意思就是说,通过自己约束自己的欲望以达到礼的要求就是仁。

颜渊继而问到求仁的具体途径,孔子答到:“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上)。

以上的对话表明,在孔子看来,“仁”是离不开“礼”的,“礼”是求“仁”的行为标准和必由之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使用的是“克己”,而不是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灭人欲”。

这说明,孔子看到了己(人欲)的存在,但同时更强调对己的克制。

也就是说,孔子一方面承认“仁”是以人欲为基础,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人欲不是“仁”也不能自动达到“仁”,要达到“仁”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对人欲进行克制即“节欲”,从而使一切行为都符合礼制(复礼)。

孔子心中的君子就是一个“修己”(《论语·宪问》)的形象。

“修己”就是修养自己,即按照礼的规范约束自己。

孔子认为只有人人皆做到修己节欲,整个社会才会安居乐业。

由此可见,孔子的人欲观既不是纵欲的,也不是禁欲的,而是节欲的,即礼义与欲望的调和。

孔子在承认人欲合理性的同时,更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把人欲规范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从而使得人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得到协调。

一方面,孔子承认人欲的存在与满足的合理性。

《礼记》记载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对饮食的欲望可以引申为对物质的追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贫而无怨难”(《论语·宪问》);对男女的欲望可以引申为对性的需求。

显然,孔子肯定了合理满足人性的两大基本欲望——物欲与性欲的必要性。

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的物质欲求,使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儒家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儒家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儒家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儒家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价值观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通过弘扬儒家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儒家价值观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中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淖中。

而儒家价值观强调孝道、尊老、尊师、友爱等传统道德观念,提醒人们要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维护,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儒家价值观强调道德修养,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沦丧、人性败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儒家价值观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提倡诚实守信、谦逊有礼、忍耐宽容等美德。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更能够构建一个公正、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儒家价值观强调社会秩序,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利益。

而儒家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社会规范,才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价值观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在儒家价值观中,教育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社会才能够走向更好的方向。

儒家价值观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价值观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通过弘扬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和谐、文明、有道德的社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儒家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等。

现实意义就是促进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使一个民族成为有素质、有礼仪、有教养的文明之国。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礼仪没有那些制约人的道德规则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要混乱了,即使是严厉的法律制度也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儒家思想这种无形的道德行为规范植根在人们的心中,可以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道德价值、教育价值及政治价值。

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知行合一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

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先秦儒家气节观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气节观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气节观及其现代意义气节是历代儒者士人努力追求和磨砺的道德品性、道德精神和高尚人格的完成。

从“义不食周粟……遂饿死首阳山”下的伯夷叔齐,到“好持高节”的鲁仲连;从楚国节士申包胥到东汉末“望门投止,破家相容”的张俭;从临死不降的文天祥到高唱“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这些都是受人称赞和敬仰的气节之士,他们的事迹彪炳史册,时时闪现出道义的力量和道德人格的魅力。

正所谓“士君子又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

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刘向:《说苑》)这些气节之士是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染下形成的,气节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目标和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因此,研究先秦儒家的气节观是儒家伦理研究的一个新的纬度,对于弘扬传统伦理文化的道义精神,培养民族气节、振奋民族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先秦儒家气节观的形成气节,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和道德生活中,是一个标识一类道德人格和精神气质的独特范畴。

先秦时期,“气”与“节”是作为两个词分别使用的,但其意项与后来连用的“气节”是有关联的。

“气”与“节”连用,合成“气节”一词最早是在《史记》中:“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史记·汲郑列传》虽然如此,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中,已有丰富的关于气节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孟子的“浩然之气”提出时,已经形成了关于气节的成熟观念。

陈谷嘉认为“在《孟子》一书中所强调的‘浩然之气’实际上就是‘气节’,或者说后来的气节是由此‘浩然之气’演变而成的。

”[1]气节作为一种道德人格的精神气象,体现的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以及对于道德原则的坚信和持守,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某种精神和道德的价值与原则,从而成为一种人格类型和精神气质。

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儒学思想源于中国,是一种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流传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一、启迪人类价值观念儒学思想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儒家眼中,一个人不仅要有自我内在的修养,还要有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

这种思想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团结。

这种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背景、信仰和文化都不同。

为了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培养自己内心的善良和道德修养。

儒学思想告诉我们,在社会中要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必须注重自我完善和对他人的关心,才能真正拥有一颗和谐统一的心。

二、弘扬社会公德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注重道德伦常的重要了学说。

儒学思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因此,儒家对社会公德心的重视是无可替代的。

在现代社会中,自私、利益至上、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

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需要弘扬儒学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增强社会公德心。

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宣传文明礼仪等等。

这些都是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具体体现。

三、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儒学思想不仅注重精神修养,还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需要经由自己的思考和发展,实现自我完善。

换言之,儒学思想主张强化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强调发展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儒学思想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则为现代社会带来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学习儒学思想,通过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成果。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和信守诺言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道德修养: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鼓励人们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仁爱: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心,主张人们要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倡导人道主义精神。

3.礼仪:儒家思想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礼仪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

4.智慧:儒家思想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智慧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智慧仍然是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品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迎接挑战。

5.信守诺言:儒家思想强调信守诺言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个人和社会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诚信仍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社会信任和合作。

6.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当代社会,家庭观念仍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支持和关爱。

7.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和谐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能够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个人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诚信、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指导原则,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文明和进步的社会。

习题及方法:1.习题: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的“五常”是指哪五个方面的道德规范?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找到“五常”的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当今世界,一切有识之士无不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劣而忧心如焚。

生态平衡的肆意破坏,引起了全球的气候反常;生活环境的横遭污染,带来了致命的怪病恶疾。

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威胁着现在世界人类的生存,而且将遗害于子孙后代,大大缩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历史。

这绝不是故作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无情现实。

从现象上看,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原因是: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以及大量有害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因此把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改变为计划性、保护性开发,加强对有害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积极治理,是可能取得改善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定效果的。

但是,这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追根究蒂,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己欲望的无限度放纵和追求。

所有不顾一切后果地疯狂掘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加以挥霍浪费,都是人们无限度放纵欲望追求的结果。

所以,人类如果不能从节制自己的欲望追求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未来的造成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源,1 / 16同时也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

因此,我认为,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应当是人类认真自我检讨,并切实施行欲求自我节制的时代。

人们需要设计各种科学合理、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调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子孙万代创造一个优美良好的生存环境。

而为此,重温一下中国传统儒家的节欲观,则将大有益于人们对自我节制欲求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欲,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儒家在欲的问题上的一个基本立场,就是认为欲不应当无限度地放纵,而要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

孔子说,他七十岁以后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又不违离规范的境界[1] 。

孔子这里所说的欲的含义是很宽泛的,包括各种生理要求和社会行为。

这种个人欲求既能得到自由发挥,同时又能不违离社会规范,显然是对欲有所节制的结果。

孔子到七十以后才能做到,这说明它是通过长期自觉地节制欲而培养出来的一种精神境界。

这也是以后历代儒学家追求的理想精神境界。

孟子也认为,人们的欲求是受到道德规范制约的,而且应当按一定的道德标准去取舍。

---------------------------------------------------------------最新资料推荐------------------------------------------------------ 如他说,求生是我的欲望,求义也是我的欲望,当二者不能兼得的时候,我将牺牲生命而去求得义[2]。

所以,他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不去做那些我不当做的事,不去追求那些我不当追求的东西[3]。

孟子还认为,太多的物质欲望甚至会有碍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因而提倡寡欲。

他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他的为人如果欲望不多,那么善性即使有所丧失,也不会很多;他的为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善性即使有所保存,也只是很少一点点[4]。

荀况(约公元前 298-238 年)提出了一套较为详密的节欲理论。

例如,他在分析礼(指社会各种制度、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的起源时,曾这样说:人生下来就有各种欲求,欲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

人们欲望的追求如果没有一定规定和限度,那就不可能不发生争斗。

争斗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混乱会使社会陷于困境。

古代的圣王,为防止社会陷于混乱,因而制定各种等级制度、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以规定人们的社会地位,调节人们的欲望,3 / 16满足人们的要求。

从而使人们的欲求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而自然物资也不至于为人们的欲求所用尽。

总之,使自然物资和人的欲求相互制约,保持协调地增长,这就是社会等级制度、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产生的原因[5]。

荀况的分析是相当深刻的,他在此既指出了欲是人类生理本能的一种要求,更说明了它是构成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部分。

同时,又强调了社会各种制度、道德规范等在调节人们的欲望,协调自然物资和人们欲求之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这就是说,人的欲求应得到满足,但也不能任其自流,而要由社会来加以限制和调节。

由此也告诉我们,今天世界各国的人民和政府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各种制度、道德规范等的作用,既使人们的合理欲求得到应有的物资满足,同时又积极地保护好自然资源,使其不至于为人们的欲求所破坏。

荀况不同意寡欲、去欲的主张[6]。

他认为,欲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受之于自然的本性。

那种认为只有去除人们的欲求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的理论,完全是由于他们没有办法来正确引导人们的欲求,而被人们的有所欲求困扰住了。

那种认为只有减少人们的欲求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的理论,完全是由于他们没有办法来合理节制人们的欲求,而被人们的过多欲---------------------------------------------------------------最新资料推荐------------------------------------------------------ 求困扰住了。

其实,如果人们所追求的欲望是合理的,即使多些,对于国家社会的治理又有什么影响呢?相反,如果人们所追求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即使再少,也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混乱。

于是,他指出,人的欲望虽然不可能完全满足,但可使它近于满足;人的欲望虽然不可以完全去掉,但可加以节制[7]。

同时,荀况又指出,欲虽然受之于自然本性,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人的内心多方面考虑的制约。

这样,现实中的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本性的欲了。

这用现代用语来说,现实中的欲是要受到社会发展情况的多方面制约的,而不可能任意发挥的。

他举例说:人对于生的欲望是最迫切的,而对于死的厌恶是最强烈的。

但是,有人竟放弃生的希望而去死,这并不是不愿意生而愿意死,只是由于考虑到某种情况下是不可以偷生的,而应当去死。

因此,对于欲,不是简单地去除和减少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按照一个正确的原则来处理欲望。

人们如果能掌握这个原则,那末在可能的情况下,欲望将得到最大的满足,而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欲望将得到有效的节制[8]。

以上,荀况在充分肯定欲的存在的合理性前提下,针对5 / 16去欲说,提出了道(导)欲说;针对寡欲说,提出了节欲说。

按,寡欲的反面是纵欲,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些学派着力地鼓吹纵欲主义理论,荀况对此也持尖锐的批判态度[9]。

他认为,纵欲会使人在道德上堕落,成为物欲的奴隶,以至损害自己的寿命,所以他又有养欲的说法[10]。

人的欲求既不能无和去,也不应寡和纵,那末唯一可行的就是导、节和养了。

所以我认为,荀况的道(导)欲说、节欲说和养欲说,不仅在历史上是一种正确调节人类欲求的理论,即使在当今世界,也仍然有着它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荀况也曾经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和阐明节欲的必要性。

他说,吃想吃鸡鸭鱼肉,穿想穿绫罗绸缎,行想有车马代步,此外还想有大量的财富积蓄,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就是人的真实本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养了鸡鸭猪狗,又养牛羊,但在吃的时候也不敢又是酒又是肉的;虽然有积蓄的钱财、粮食,但在穿的时候也不敢全身丝绸,行的时候也不敢出入车马。

这并不是人们从本性中就不想得到这些,而是由于从长远考虑,顾及到以后,怕一旦接济不上。

因此,人们采取节约消费和节制欲望(节用御欲)的办法来积累财物,作为接济日后的需要。

荀况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只图眼前不顾以后,无限度地---------------------------------------------------------------最新资料推荐------------------------------------------------------ 挥霍浪费,那末用不了多久,财物就会耗费殆尽,他也就免不了冻饿而死[11]。

荀况在经济理论上强调节约消费,而同时又强调积极发展生产,使人们过上宽裕的生活[12]。

这也就是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宋明理学家十分注重天理与人欲的分别。

所谓天理,是指自然的、普遍的、公共的准则或道理;所谓人欲,是指一己的私欲。

如,以吃为例,朱熹曾分析说:人必须吃东西才能维持生命,这种属于生理需要的吃是天理;然而追求好吃的东西,为了满足个人口腹的欲望,那就是人欲了[13]。

理学家们把欲归为一己的私欲,并把它与恶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总的倾向上是排斥欲的。

如北宋著名思想家周敦颐,积极提倡无欲说。

他认为,孟子提倡寡欲还不够,而应当寡而至于无,才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14]。

周敦颐的无欲说,有明显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又如理学的主要创立人之一的程颐认为,人所有的不善行为,都是欲的诱惑或过分欲求的结果。

因此,必须遏止人的欲望,使人寡欲,才不至于做出违背天7 / 16理的事来[15]。

发展到了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那里,则把天理人欲的对立推到了绝对的、互不相容的地步。

如他说:在一个人的心中,保存着天理,人欲就会消亡;相反,人欲如果旺盛,那末天理就会消亡。

天理和人欲是不可能混杂在一处的。

因此,他大声疾呼要彻底消灭人欲,完全恢复天理[16] 。

由于程朱等理学家过分夸大了人欲的可恶和可怕,过分强调压制和消灭人欲,表现出了禁欲主义的倾向。

应当说,程朱理学家并不是完全反对欲,只是他们把那些最基本的、合理的欲归到天理中去了。

但是,他们把人的欲求限制到了最低的生理需要的程度,也确实有某种禁欲主义的倾向,因而遭到了当时和以后许多思想家的反对和批评。

例如,与朱熹同时的,以提倡心学而著名的陆九渊,他就不同意朱熹等把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

他认为,这种说法把天与人分割开来,是一种极有害的说法[17]。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也不同意把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起来。

他认为,离开人欲也就无所谓天理,每个人的欲望得到合理---------------------------------------------------------------最新资料推荐------------------------------------------------------ 的满足,也就是天理的全体了。

但是,他并不主张纵欲,特别是放纵私欲,而主张发扬公欲(合理的欲望),去除私欲,以至于彻底干净[18] 。

程朱学派的后学,对于程朱在理欲问题上的一些偏激说法,多少有所纠正。

如明代著名程朱学派学者罗钦顺,对其前辈不无批评地说,人的欲望是天性所有,既不是个人所能去掉的,也有其不可改变的必然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