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学案系列:送东阳马生序 学案1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笔记区】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背景简介(一)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明初文学家。

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有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2、B二1、余幼时即嗜(爱好)学。

家贫,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计算)日以(表修饰,不译)还。

天大(十分)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松懈)。

录毕(完),走(跑)送之,不敢稍(稍微)逾约(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人多以(把)书假余,余因(于是)得遍观群书。

既(已经)加冠(成年),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又患(担心)无砚师、名人与游(结交),尝(曾经)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拿)经叩(请教)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言辞和脸色)。

余立侍左右,援(提出)疑质(询问)理,俯身倾耳以请(请教);或(有时)遇其叱咄,色(脸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俟(等到)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虽然)愚,卒(最终)获有所闻。

21)分两层第一层得书难幼时----嗜学---家贫---------借书---手抄------------遍观群书第二层拜师难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求教---无硕师名人----趋百里叩问-------俯身倾耳、色恭礼至2)(1)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第二课时1、当余之从(跟从)师也,负(背着)箧曳(拖着)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通“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热水)沃灌,以(用)衾拥覆,久而乃(才)和。

寓(住)逆旅,主人日(每天)再食(第二次吃),无鲜肥滋味之享(享受)。

同舍生皆被(通“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腰佩)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缊(旧)袍敝(破)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因为)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吃的穿的)不若(比不上)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脉络,体会多种表达方式融合的效果;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艰苦的学习经历,学习其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

学法指导1、反复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梳理行文思路,感受丰富的表现手法;分析对比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主题的作用。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

中考导航1、“走”“患”“汤”“卒”“以”“之”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易考点。

3、闸述启示类题目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了解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的故事)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作品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朱元璋时,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三、导读理解1、文言实词(1)余幼时即嗜..学:就。

喜欢,特殊的爱好。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

借。

(4)弗之怠.:懈怠。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越过、超过。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指男子二十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

11.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美好回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3)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4)左佩刀,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C)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3.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4.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就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曾经奔向百里以外,捧着书籍向当地才学渊博的前辈请教。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如果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么是他人的过失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天气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译:常常向右藏书的人家去借书,亲自用手动笔抄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译: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受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录完毕,赶快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1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1  (含答案)

3送东阳马生序课内精读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017·聊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7·广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腰/白玉之环B.媵人/持汤沃灌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6·泰安]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A.①④⑤⑧B.③⑤⑥⑦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6.[2016·泰安]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部编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

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难点】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达到的。

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抚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最终学有所成的。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诗中的生字词。

(chìduō)既加冠.(guān) 叩.问(kòu) 叱咄..俟(sì) 负箧.(qiè) 曳(yè)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g)绣(pī)(qǐ)以衾.拥覆(qīn) 日再食.(sì) 皆被绮..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n)敝.衣(bì) 耄.老(mào) 谬.称(miù)廪.稍(lǐn) 裘.葛之遗.(qiú)(wèi) 冻馁.(něi)谒(yè) 贽(zhì) 诋(dǐ)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积累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尝趋百里外:趋,疾走,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问,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答案

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 文章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参考答案:稍:稍微、稍许。
2.色愈恭,礼愈至 参考答案:至:周到。
3.媵人持汤沃灌 参考答案:汤:热水。 4.主人日再食
参考答案:再:两次。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参考答案:遗:给予,赠送。
五、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 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态 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应该站濂的学习态度。因为他从小
“嗜学”,成年以后,“益慕圣贤之道”,他之所以 能够学成,正是有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和不怕吃苦的精 神。他对待老师更是敬爱有加。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 圣人,如果老师有了错误,我们应该有礼、大胆地向老 师提出,辨伪存真,这样才有助于学业的精进。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 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 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 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 “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 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 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 简称“反比”。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 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 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
参考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求 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 书的办法来克服。(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

语文版九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学案8篇

语文版九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学案8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05-10-29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嗜(shì)学:喜爱学习。

俟(sì):等待屣(xǐ):鞋子。

衾(qīn):被子。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文中指香气。

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②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③通假字四支僵劲(“支”通“肢”)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2.句式解析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难句解析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

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

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

以,凭借。

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

故,特意。

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内容主旨全文共3个自然段。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言现象。

3.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言现象。

自主突破1.《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或遇其叱咄()负箧曳屣()()媵人持汤沃灌()烨然若神人()以衾拥覆()缊袍敝衣()容臭()廪稍()3.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

(3)负箧曳屣。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1.赠序宋濂明2. chìduō qièxǐyìngyèqīnyùnxiù lǐn 3.(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3)背着书箱,拖着鞋。

(4)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合作探究 1.注音嗜(shì)学叱咄((chì)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烨(yè)然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俟(sì) 缊(yùn)袍敝衣2.划分节拍(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译读课文,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2)古今异义: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假期(1)一词多义:以:①以衾拥覆(介词,用)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③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而)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介词,拿、把)⑤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②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不译)④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2)词类活用: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手,用手;笔,用笔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为动词,腰挂(4)特殊句式:弗之怠宾语前置句应为“弗怠之”译为:不敢放松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含答案)

24、《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岳家庄初级中学李因霞教师寄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重难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开阔视野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囊萤映雪*2、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3、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

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二、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嗜.(???)???叱.咄(???)箧.(???)缊.(???)媵.人(???)?容.臭(???)烨.然(???)衾.(???)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字:词:句子: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4、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学习条件的优劣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课文与现实说说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六、达标测试(一)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11送东阳马生序1 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1 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1 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简介《送东阳马生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地描述了东阳马生一生中的辉煌,表达了对东阳马生的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赋德之祖”。

二、教学目标1.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词成语。

3.理解课文的主旨及情感蕴含。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气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2.理解课文的主旨及情感蕴含。

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词成语。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速览全文,了解大意。

同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段落,对每个段落的主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文章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第三步:逐段深入(25分钟)在逐段深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每个段落进行深入的讲解。

同时,教师要注意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提示学生做好笔记。

第四步:个性化拓展(15分钟)在个性化拓展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拓展训练,如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序文,或者进行文言文段落的仿写,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笔记和课文的内容,总结课文的主旨及情感蕴含。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回答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学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式本次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个性拓展等。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文言文阅读课
主备
课题
《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
② 不必若余之手录。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省略句: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活动三:细读文章,品析思考
1、 细读课文,画出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并完成表格。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困难
克服办法
原因
2、再读课文,说说太学生求学的过程,并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宋濂求学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时代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1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2) 以无从致书以观()
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
(4)之弗之怠()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2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3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②
③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师:
衣:食:
住: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4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2、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
(2)勤奋: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