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
试卷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
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试卷分析
本次抽样分析了两个考场,共57份样卷。
试卷中基础知
识不够扎实的题目有7、14、17、24题,其中14题出错的达
到33人,17题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题出错人数达到40人。
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关键词句和审题不准的题目有1、6、19、26题。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
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突出问题
在平时历史研究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同时,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整改措施
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应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研究的重要性。
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
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
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
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讲评课

题号 正确 人数 A
第27题 C
15 2
B
D
25 1
27. 1972年中日建交,新千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 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 ,最近因日本“ 国有化 ”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 以上事实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C. 日本对外政策随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人们如果想把设计好的图案重现在织物上 ,得按图案使成千上万根 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 ,几十种结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 ,做成 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 。花本结好 ,上机织造 。织工和挽花工互相配 合 ,根据花本的变化 ,一根纬线一根纬线地向前织着 ,就可织出瑰 丽的花纹来 。花本也是古代纺织工匠的一项重要贡献。
D. 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题号 正确 人数 B
C
D
第13题 A
11
7
8
16
13.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 、棉纱进口的变化 , 能够对这一变化 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题号 正确 人数 A C D
C. 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D. 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题号 正确 人数 B
第18题 A
20 6
CD 13 4
18.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 18世纪初 , 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
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 , 曾写信告诉父亲: “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
三 、正向选择
恩施市一中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年恩施市一中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魏建军一、试卷总体评价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来源于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考试内容包括高一历史必修1前三章,对于联考协作体来说,难度适中,既适合我们作为普通中学学生的学情,也符合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要求。
无超标超纲,总体来说试卷的质量好。
本次试卷共两大题小题,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前三章几乎所有重点内容和基础内容,对上半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起到了很好的检验作用,也为下半学期的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选择题共题,其中有、、、、、这五道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其他题目都是最基本的基础题,考查的都是课本最基本的知识和课标最低要求。
但以上的学生每班只有个,平均分超过分,大部分学生在分之间,而且低分学生也非常多,甚至出现个位数分数,选择题的得分率不尽人意,说明本年级学生的素质比较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主观题总共三题,分别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和近代法德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这些题目材料浅显,设问简单,而且考查的是最基础的知识,考查的也只是学生简单的理解识记能力,但学生普遍反映题量太多,材料太长,分钟时间太短,出现了最后一题有空白的现象,从得分率来看第一题得分率较高,第二题最高,第三题最低,平均分分左右,从答题的情况看出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答题规范,书写潦草,答题时多多益善,历史语言非常贫乏。
.本次考试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分以上的全年级仅一人,分以上人左右,以上人左右,普遍在分之间,最高分分,最低分分,,成绩也呈现一定的层次.,奥赛班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即便在一个班,成绩悬殊也很大,学生差距明显。
三、考试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最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场考试,虽然不足以反映新生的全貌,但也明显看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一是学生基础薄弱,入学两个月以来我们从学生的作业和学生的课堂上的反应上来看今年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就算是重点班的学生上课也有睡觉等现象,从成绩来看低至个位数更是前所未有,学生居然连李鸿章都不知道,可见他们的初中历史知识也是非常缺乏。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题是历史考试的分析。
历史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
历史考试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总结,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历史考试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理清历史脉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历史考试中的选择题。
历史选择题是我们对知识点的一种考查,需要我们熟悉并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在选择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主要人物的事迹和成就,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影响等内容。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审题、答题、核对答案的方法,不能随意作答,要按照问题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比如排除干扰项、归纳总结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选择题。
其次,我们来说说历史考试中的解释题。
历史解释题是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在解释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为此,我们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的分析,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历史解释题中得到好的分数。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历史考试中的论述题。
历史论述题是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进行评论和论述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在论述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论述题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容,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在历史论述题中得到好的分数。
总之,在历史考试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分析方法,做到审题、答题、核对答案的方法,做到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
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历史教学目标:1. 通过试卷讲解,帮助学生总结答题要点,归类题型,提高答题技巧。
2. 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引导学生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3. 查缺补漏,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1. 试卷中出现的各类题型及答题技巧。
2. 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和能力不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找出失分原因。
2. 如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二、试卷讲解1. 教师分发试卷,学生自行检查答案,标记出错的题目。
2.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学生根据讲解,自行修改答案,并总结错误原因。
三、题型归类与答题技巧1. 教师根据试卷,将题目归类,讲解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四、查缺补漏1. 教师针对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和能力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
2. 学生针对讲解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1. 试卷2. 多媒体课件3. 教学辅助材料(如:教材、教辅书籍等)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同学们,期中考试已经过去,这次没有考好的,接着努力。
知识是个积累的过程,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了,以后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所以不要气馁,上课要好好听,不要说话,有些同学脸皮真厚,说几遍人家照样我行我素。
课下也要拿出点时间看看,做做题,找规律,找一个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自己学习做题过程中,要多思考下,要善于总结。
总体来看,这套卷子不难,以基础题为主,许多题咱发的优化探究那本习题册上也有类似的,还有许多教材没有涉及,但我在课上给你们讲过的,所以看下你们的笔记。
1、这个题给了六个甲骨文文字,我们仔细观察下不难发现吧,都是什么什么的农具吧,农具的先进也表明着农业的发达,所以从这些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原始农业较发达,当时的农业工具耒耜已普遍使用。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我们也知道在商周时期,随称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只应用到酒器、礼器等方面了,在农具上的应用很少很少,可以说在文明时代的初期,耒耜普遍应用到农业也不见怪了。
2、这个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我们在第一课不就讲了三大特点吗?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本题的材料出自《晋书》,魏晋南北朝的晋,中国早就进入封建社会之小农经济社会了。
而你们还选大规模简单协作,一是它不是三大特点之一,二是它是奴隶社会下的耕作方式,“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这书上也有的,所以看书认真点。
本材料的关键两句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力。
”就是说好的收成不在你有多少土地可耕,而是看你下的功夫到了没有。
所以它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精耕细作,就是要高投入才有差不多的收入。
3、《耕织图-耕图》,上面有一人一牛和水田。
但不要一味的从图上得到全部信息,还要看图的解说分析吧。
你们光从图上看到的就选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我问问你们,牛耕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春秋末年开始出现吧,西汉时发明了犁壁,牛耕开始普及推广了吧。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大全5篇)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高一历史试卷分析HB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本卷命题范围是必修Ⅰ全册,以现行教材及省学科指导意见命题,很少涉及删减或阅读内容。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满分为100分, 分值设置选择题50分与非选择题50分。
试题以“2012年省高考卷及各省新课程卷所呈现精神为命题方向”要求,虽然难度大的题型较多,题量较大,但基本做到“起点适当,坡度适宜,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命制,下面从几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一、概述1、试题精心构思设计,既考察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又反映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试题设置符合教学大纲,考查范围基本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观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二、试卷特点: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及学生做题情况来看,试卷从总体上说结构合理,有难度,有梯度,试题角度新颖灵活,信息量多,知识覆盖面较广,不回避重难点,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既考查了图片信息题(如选择题22,24题),又考察了材料情景题;既考查了再认再现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历史的比较思维能力。
但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试题偏难,特别是本校学生相对本市名校基础更是薄弱,所以本试卷并不太适合本校学生。
三、典型错误1、选择题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封建”一词的意思,但学生被“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的最盛最美的时代”,理解偏差,以为问的是哪个朝代是封建时代里人性开的最盛最美的时代,因此就判断失误,错选B,正答率仅占13.7%。
2、选择题第4题:本题考查的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经济的差异造成上层政治思想的不同,出题较新颖,但是难就难在学生不理解,加上A、C说的是制度和思想方面的原因,很贴近答案,因此错选A、C项的非常多,正答率仅占2.2%。
3、选择题第9题: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对国家的贡献,受到海峡两岸的爱戴,但学生材料分析能力较差,再加上基础知识薄弱,所以没理解题目意思,就按选项内容错选C、D项,正答率仅占16.2%。
高一历史《浅谈期中试卷讲评》

高一历史《浅谈期中试卷讲评》期中考试不同于平时的练习测验,作为期中考试,学校在人力资源的付出,学生重视与答题的认真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阅卷过程中,教师分组和分题号进行合作阅卷,在阅卷过程中,教师也从测验,练习批阅中的单打独斗,到分工合作,探讨中批阅。
平时的小测验与练习,教师为了在课后教学进度往往会比较迅速的进行讲解,学生也很难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形成更良性的反思。
而期中考试则不同,作为每学期两次大型考试中的一场,其对上一阶段的总结性和对下一阶段的指导性都有着转折性意义。
那么,该如何对期中试卷进行讲评?我就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我校使用的阅卷及分析系统为七天网络,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期中考试的试卷讲评更精准化,更加有的放矢。
理论背景: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中关于“基础性”的描述如下,素质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体现在前一阶段学习成果是后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
高考关注各学科中的主干内容,关注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因此,高考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
一中所出期中试题强烈的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的基础性。
举例如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作为高中历史考试的分析员,在此为大家分析本次历史考试的整体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和得分情况。
首先,本次历史考试总分为150分,共分为选择题、解答题和论述题三大题型。
选择题共有50道,每题2分,占总分的1/3;解答题共有5题,每题20分,占总分的2/3;论述题为一道大题,共30分。
对于选择题,整体难度适中。
其中,有一些题目需要学生对历史时间顺序、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了解,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较为系统性的掌握,因此答题要求较高。
例如,第10题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需要学生首先知道鸦片战争是发生在清朝的,且是由于英国向中国出口大量鸦片,使得中国人民对鸦片上瘾,引发了这一战争。
对于那些对于历史知识积累较为欠缺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总体来说,选择题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相对较为公平。
对于解答题,整体难度较大。
以第三题为例,要求学生论述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对于中国的影响。
学生需要考虑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与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提醒学生,解答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提炼出主要观点,加强论证逻辑,切忌答非所问。
另外,解答题时间较长,需要学生提前规划好时间,充分利用。
对于论述题,这是本次考试的高难度题。
第一次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历史事件,如何把握事件的背景、发生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优秀的写作能力。
尤其是在提出观点、论证过程和得出结论等方面,需要思维的深度思考和论述的逻辑合理性,出色的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据本次考试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题的平均得分为60分,解答题的平均得分为75分,论述题的平均得分为20分。
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题上的表现相对较好,因为这部分题目大多数是基础性知识题,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而在解答题和论述题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表明学生在应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和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高一历史期中调研试卷讲评论述

19世纪初期(180年-1899年)
2018/11/29
末期(1890年-1899年)
三、要点交流点拨
怎样做历史主观题
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 步骤”。 “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 “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 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三个步骤”:首先,仔细阅读每个问题,找出做每一小题 的 依据(即依据材料几,是否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和所要回答的核心内容。 其次,仔细阅读材料,充分挖掘有效信息。 2018/11/29 最后,依据材料有效信息组织整合问题答案。
2018/11/29
▲重点突破:
7、说到底,还是你——限定语(27题)
27.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 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 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中国家历史上的( )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三本 53分 实际完成 67 主观题
陈珂心54 申凯鑫54 张浩然52 慎明耀52 高率航52 武天琪50 曾 佳50 邵雅欣50
张浩然32 武天琪27 包一帆27 蔡晓雪26 訾孟丽26 陈家欢25 刘梓煊25
周孟阳27 樊瑞娟27 慎明耀26 吕海涵26 陈珂心25 秦梦瑶25 刘梦雨25
正答率较低的题 目
2018/11/29
▲重点突破: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注教材、深入理解 (10、11、21题)
21.法国有权批准参与下图会议的是( )
A.总统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范文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试卷讲评,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上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满意吗?有哪些不足之处?2.试卷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a.错误类型:如知识点掌握不牢、解题技巧不熟练等。
b.错误原因:如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等。
c.解决方法: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3.讲解重点题目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道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合作探讨。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分析题目,找出解题方法。
5.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探讨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次试卷讲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试卷中的错误有了深入的认识。
3.学生反馈:学生对本次试卷讲评的满意度如何,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2.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对试卷的分析和讲解,评价其解题能力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多组织类似的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高中历史考试分析》今天我代表历史学科教师为大家分析一下最近一次高中历史考试的情况。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分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考试的内容。
首先,这次考试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即要求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及其间的联系和变化。
而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关注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历史。
其次,这次考试涉及到了不少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还要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思考。
而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最后,这次考试还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内容。
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之一。
历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这次考试的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有些同学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时,只是简单地概括了一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
而有些同学对于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够,导致对相关题目的回答出现了偏差。
因此,我们也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多加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做到全面提高。
通过这次考试的分析,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做到全面发展。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成为懂历史、传承历史的新时代人。
谢谢大家!。
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第一篇:期中历史试卷分析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四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5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开卷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鸦片的输入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告诫我们要远离毒品。
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
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
没有怪题、偏题。
二、试卷分析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4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2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4、12、14、18小题,原因如下,第4小题学生从条约中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就很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12小题学生对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关系理解不透彻;第14,18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第二大题为判断题,学生识别能力不强,不会判断,从历史知识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第30小题出错的学生也比较多,学生没有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1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内在联系”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第3是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
第四大题是问答题,有三个小题,第33,34题是关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过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在“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问题上,这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不能答出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第一,从八年级的成绩来看,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5---10分之间,这说明了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高一期中考试分析(历史)

高一期中考试分析(历史)高一期中考试分析(历史)按照中心校统一安排我校于5月7、8两日进行了期中考试。
本次考试范围为必修二1-12课,今年我们开学时还再上必修一21课,考试进度不太一致,为了配合考试进度,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抓紧赶课,终于在考前完成考试进度教学。
考前为了适应考试,专门编制一套涵盖考试内容的50个选择题练习放假时回家训练,督促学生通过练习落实教材知识,训练解题技巧,减少技巧失分。
现将本次期中考试情况历史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一、考试情况统计二、试卷分析试卷选择题24个,总体难度不高,但存在文言文阅读障碍,题目都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没有简单题目,所以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辨析能力,读懂题目,选择出最佳答案,其中1、2、7、8、11、12、14、18错误较高,学生对很多概念不够清楚,比如“集约化”“顺差逆差”“工业布局”这些概念只能通过讲题不断普及,让学生去把握,最后就是最佳选择题的选择技巧,如何在正确答案中选出最佳项,学生很头痛。
试卷有三个问答题,总分52分,因为我们的导学案现在改进后的模式以材料题贯穿整个学习内容,所以学生对材料问答题还是很适应的,除4班有一个学生态度存在问题没有做外,其他所有同学都能够积极动笔,所有问答题的分别为25、28、28.3、21,我认为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并不怕问答题,但是阅卷的时候我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没有根据分值答题,第二答题格式不够标准,第三基础知识落实不够,尤其是优班记忆不足三、改进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文言文阅读技巧,我们不需要像语文老师一样知道每个字词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法,但我们需要学生大体感知文言文材料所表达的基本含义,作者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就可以,所以要在平时课堂上让学生快速阅读判断文言文材料。
2、平时训练的时候让同学多对不懂的概念,积极主动的提出来,我们通过平时讲解不断扩大一些概念进行普及。
3、继续坚持导学案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运用材料贯穿教材,与教材互相配合,让学生多接触不同与书本的材料,避免学生唯书,唯上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观念4、增加平时的记忆要求。
考试分析会历史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考试分析会,共同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我作为历史学科的代表,将就历史学科的教学情况及考试分析进行发言。
一、考试总体情况本次考试,我们历史学科整体成绩较为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优秀率有所提高,及格率也有所提升。
这说明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不够准确等。
二、教学反思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记忆为主的基础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情况,我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事件、人物等基本知识点。
2. 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要认真备课,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要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总之,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政史地组范晓云期中考试已经结束,通过这次考试了解半个学期以来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搞好下半学期的教学是我们考试的目的之一。
所以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根据普通高中期中考试试卷的总体思路,我们结合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命题原则:1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2 根据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命题,难度系数把握在0.75左右3 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语言的组织能力本次试卷分两个部分,选择题由以前的25个增加到48个,扩大了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
材料题4个,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题做题思路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吸收浙江省近几年的会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整合,符合考试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四个文科班的情况基本平衡,3班平均分略高,2班稍差。
学生失分最多的试题,主要是选择题的11、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
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27.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斑- 1 -驳模糊,第一、二字笔画残缺,第七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到土豪,分田■。
”正当大伙为确定这些文字的来历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由此他们得到的一致结论是:A、红军斗争的见证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36.把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仔细分析原因,可知学生对材料性选择题理解把握不是太好,不能从材料中找出有关的历史信息,也就是对材料背后的命题意图不了解,因此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和选项的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
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
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
错的达到37人,17题出错人数
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
分题分析题干时理
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26题,19
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
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
熟悉,不能正确分
析概括史料,不会
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
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
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
到关键词句和做题
的突破口,知识迁
移能力欠缺,知识
体系混乱
28题,18
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
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
过程中答案俗语太
多,不能准确答出
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
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加以练习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