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控制

合集下载

机电传动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

复习大纲要点1.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机电传动控制是指驱动生产机械的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的一整套电气系统。

2.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分别哪三种?(1)改变电枢电路串接(2)改变电动机电枢供电电压(3)改变电动机主磁通3. 使步进电动机工作的根本原因。

错齿4. 对于他励直流电动机,当降低电枢电压时,电动机的转速将降低。

转子电路串电阻时,电动机转速将降低。

5.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反馈制动。

特点:效果好,但所需的设备较复杂,适用于电动-发电-电动系统,或可逆可控硅供电系统。

(2)反接制动。

特点:制动速度快,需加装反转接触器、限流电阻和速度方向继电器。

(3)能耗制动。

电动机在电动状态运行时,若把外加电枢电压U 突然降为0,而将电枢串接一个附加电阻Rad 短接起来,便能进入能耗制动状态。

特点:线路简单,制动时间一般,需加制动接触器、制动电阻、和制动时间继电器。

6.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和额定转矩公式?)(Φ=t a K T I N N N N n P 55.9P T ==ω7.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的选择三相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有星型(Y )和三角形(Δ)两种不同的接法。

连接方式的选择和普通三相负载一样,需视电源的线电压而定。

如果接入电动机的电源的线电压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相电压(即每组绕组的额定电压),那么,它的绕组应该接成三角形;如果电源的线电压是电动机额定相电压的√3倍,那么,它的绕组应接为星形。

8. 异步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何特点?(1)变极对数调速。

特点:(1)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稳定性良好; (2)无转差损耗,效率高;(3)接线简单、控制方便、价格低;(4)有级调速,级差较大,不能获得平滑调速;(5)可以与调压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配合使用,获得较高效率的平滑调速。

本方法适用于不需要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升降机、起重设备、风机、水泵等。

(2)变转差率调速。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答案--最全版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答案--最全版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课后答案--最全版机电传动控制是一门涉及机械、电气和控制等多领域知识的重要学科,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而课后习题的答案则是检验学习成果、加深理解的重要工具。

以下为您提供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的课后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1、机电传动控制的目的是什么?答:机电传动控制的目的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启动、停止、调速、反转以及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机电传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机电传动系统通常由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系统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传动机构用于传递动力和改变运动形式;生产机械是工作对象;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动机的运行状态;电源则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

3、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答:运动方程式为 T M T L =J(dω/dt) 。

其中,T M 是电动机产生的电磁转矩,T L 是负载转矩,J 是转动惯量,ω 是角速度,dω/dt 是角加速度。

该方程式表明了机电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之间的平衡关系,当 T M > T L 时,系统加速;当 T M < T L 时,系统减速;当 T M = T L 时,系统以恒定速度运行。

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1、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一般需要考虑转动惯量的影响?答:转动惯量反映了物体转动时惯性的大小。

在机电传动系统中,由于电动机的转速变化会引起负载的惯性力和惯性转矩,转动惯量越大,系统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就越困难,响应速度越慢。

因此,在设计和分析机电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转动惯量的影响,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多轴传动系统等效为单轴系统的原则是什么?答:多轴传动系统等效为单轴系统的原则是:系统传递的功率不变,等效前后系统的动能相等。

3、如何计算机电传动系统的动态转矩?答:动态转矩 T d = T M T L ,其中 T M 是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L 是负载转矩。

机电传动控制(全套课件250P)

机电传动控制(全套课件250P)

9.55F N vm / s TL c nr / min 2.对直线运动(上升):
3.对直线运动(下降): TL
ppt课件
9.55 c F N vm / s nr / min
13
2.3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在同一轴上,负载转矩和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生产机 械的机械特性。 一、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速度。
ppt课件
18
二、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 必要条件
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和负载转矩TL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n=f(T)和n=f(TL)必须有交点,交点被称为平衡点。
2. 充分条件 系统受到干扰后,要具有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能力,即:
当干扰使速度上升时,有 T<TL ;
当干扰使速度下降时,有T>TL 。这是稳定运行的充分条件。 符合稳定运行条件的平衡点称为稳定平衡点。
ppt课件 9
四、T、TL 、n的参考方向 以ω(或n)的转动方向为参考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拖动转距促进运动;制动转距阻碍运动。 1. T的符号与性质 当T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同;T为 拖动转矩 当T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反;T为制动转矩 2. TL的符号与性质 当TL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反;TL为 拖动转矩 当TL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同;TL为制动转矩
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2)特性曲线互相平行,机械特
性硬度不变,调速范围较大;
3)恒转矩调速 4)U≤UN,n≤nN
ppt课件
47
3.改变电动机主磁通
UN Ra n T 2 K e 9.55( K e )
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2)随着Φ 的减小,n0增加,k 变大,特性变软; 3)恒功率调速 4)Φ ≤Φ N,n≥nN

机电传动控制-1

机电传动控制-1

1 绪论1.1 机电传动控制的目的和任务机电传动也称电力拖动或电力传动,是指以电动机为原动机驱动生产机械的系统的总称。

其目的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起动/停止和速度调节,以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因此,机电传动控制包括用于拖动生产机械的电动机以及电动机控制系统两大部分。

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机械的先进性和电气自动化程度反映了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

现代化机械设备和生产系统已不再是传统的单纯机械系统,而是机电一体化的综合系统。

机电传动控制已成为现代化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电传动控制的任务从狭义上讲,是通过控制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实现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使生产机械设备、生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实现自动化。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对机电传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一些精密机床要求加工精度达百分之几毫米,甚至几微米;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粗糙度,重型镗床要求在极低的速度下稳定进给,因此要求系统的调速范围很宽;轧钢车间的可逆式轧机及其辅助机械操作频繁,要求在不到1s 的时间内就能完成正反转切换,因此要求系统能够快速起动、制动和换向;对于电梯等提升机构,要求起停平稳,并能够准确地停止在给定的位置上;对于冷、热连轧机或造纸机,要求各机架或各部分之间保持一定的转速关系,以便协调运转;为了提高效率,要求对由数台或数十台设备组成的自动生产线实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上述这些要求都要依靠机电传动控制来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精密测量技术、电动机和电器制造业及自动化元件的发展,机电传动控制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如直流或交流无级调速控制系统取代了复杂笨重的变速箱系统,简化了生产机械的结构,使生产机械向性能优良、运行可靠、体积小、重量轻、自动化方向发展。

因此,在现代化生产中,机电传动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感应电机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具有成本低 、可靠性高的优点,在工业自动 化、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滑模控制
01
通过在状态空间中设计滑模面并选择合适的切换规则,实现对
系统状态的快速响应和鲁棒性。
模糊控制
02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可计算的语言变量,
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0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为后续 设计提供依据。
总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组成模块和相 互关系。
详细设计
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电路设计、机械结构 设计、软件设计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算法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机床的运动状态和加工参数。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为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实现家庭智能化和舒适化的重要手段 之一,它通过控制家庭设备的开关、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参数等,为家庭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适。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家 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控制,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实 时监测和调整家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
步进电机
利用脉冲信号控制电机转子步 进旋转的原理,实现精确的角
度和位置控制。
伺服电机
利用伺服系统控制电机旋转角 度和速度的原理,实现高精度
和高动态性能的控制。
控制器类型与工作原理

机电传动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
自动调速范围除了速度负反馈外,还有电压负反馈、电压正反馈、电流截止负反馈等反馈形式。
对于进给运动的传动系统即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是由给定电压、前置放大、移相触发器、晶闸管整流器、直流电动机及各种反馈环节组成;主回路采用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线路,电动机的正、反转由接触器FKM、RKM控制,用整流元件均设有阻容保护元件,电动机的制动采用能耗制动,制动时接触器KM动作,将电阻R并接在电枢两端;有一个相位可移动的能够改变控制角a的触发器脉冲装置,采用了以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移负反馈相控制的触发线路,整个触发器由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三个环节组成;前置放大器可提高系统的放大倍数,增加调速系统的精度,在放大器的输入端还加有采用深度速度负反馈、电压微分(软)负反馈环节、电流微分负反馈环节、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

一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主要有直流传动控制系统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它由电机、电器、电子部件组合而成。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又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二机械与电气调速方法常有机械的、电气的、液压的、气动的几种。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主要是根据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调速技术指标来选择的,有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主要有静差度、调速范围、调速的平滑度;动态指标有过渡时间、最大超调量、震荡次数等。
4.直流脉宽调制(PWM)调速系统
与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比较,其特点:主电路所需的功率元件少、控制线路简单、直流脉宽调制放大器的开关频率一般在1 5kHZ,有的甚至可达10kHZ、直流脉宽调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不随输出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主要组成部分:主电路(功率开关放大器),按输出极性有单极性输出和双极性输出之分,而双极性输出的主电路又分为H型和T型两类,H型脉宽放大器又可分为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控制电路包括速度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三角波发生器、电压-脉冲变换器、脉冲分配器及功率放大及其他控制电路。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学会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4. 能够应用机电传动控制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机电传动控制的定义机电传动控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机及其控制原理传动机构及其控制原理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功能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力矩控制4.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动态性能分析静态性能分析稳态性能分析5.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PID控制算法优化模糊控制算法优化自适应控制算法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3. 实验法:通过进行机电传动控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和优化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电传动控制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2. 实验设备:电机、传动机构、控制器等实验设备,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结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和优化能力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授课和16次实验。

2. 授课安排:每次授课2课时,共计16课时。

3. 实验安排:每次实验2课时,共计16课时。

七、教学活动1. 授课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传授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 实验活动:进行机电传动控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和优化方法。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第一章:机电传动控制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范围。

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与分类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机电传动控制的应用实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范围。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传动控制》课件:机电传动控制概述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1 教学目标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基本原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传动控制》课件: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组成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机电传动控制装置3.1 教学目标掌握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了解机电传动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及安装。

3.2 教学内容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类型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选择及安装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及安装。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传动控制》课件:机电传动控制装置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装置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分析机电传动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及安装。

第四章:机电传动控制电路4.1 教学目标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第一章:机电传动控制概述1.1 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机电传动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讨论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1.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列举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不同类型分析各类系统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第二章: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2.1 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解释机电传动控制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2.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建模说明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探讨建模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注意事项2.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介绍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第三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与执行器3.1 传感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解释传感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和选择原则3.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使用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及其原理说明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3 执行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执行器的作用和分类解释执行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和选择原则第四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常用控制算法4.1 概述常用控制算法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算法解释各种控制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2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详细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工作原理分析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4.3 模糊控制算法介绍模糊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模糊控制算法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第五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5.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说明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试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所需进行的步骤和方法5.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讨论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维护的内容和方法强调维护对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第六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6.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定义和目的讨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术6.2 常见故障诊断算法讲解几种常见的故障诊断算法及其原理分析各种故障诊断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6.3 容错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释容错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容错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方法第七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节能与环保7.1 节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节能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介绍节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方法7.2 环保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释环保控制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述环保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例7.3 节能与环保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综合考虑强调节能与环保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讨论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实现节能与环保的综合考虑的方法和策略第八章:现代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8.1 概述现代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现代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机电传动控制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8.2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讲解智能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8.3 网络化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释网络化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讲述网络化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实践9.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案例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9.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验与实践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验目的和内容讲述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中所需注意事项9.3 综合练习与讨论提供综合练习题目供学生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机电传动控制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总结回顾整个教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机电传动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10.2 展望探讨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与特点: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定义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场景,区分其与其他控制系统的不同之处。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第一章:机电传动控制概述1.1 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解释机电传动控制的定义强调机电传动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1.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解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列举常见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类型简要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第二章: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2.1 电机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解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关系2.2 传动机构的基本原理介绍传动机构的作用和常见类型解释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选择依据2.3 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系统的目标和常见类型解释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第三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3.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解释系统分析的目标和步骤3.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法解释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步骤3.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解释硬件设计的依据和步骤第四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4.1 案例一:电机速度控制的应用介绍电机速度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解释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2 案例二:电机位置控制的应用介绍电机位置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解释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3 案例三:电机力矩控制的应用介绍电机力矩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解释电机力矩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五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故障处理5.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方法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方法解释维护的目的和重要性5.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解释故障处理的目标和步骤5.3 常见故障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案例解释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第六章:传感器与执行器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6.1 传感器的概述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强调传感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列举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应用实例6.2 执行器的概述与应用介绍执行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强调执行器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列举常见的执行器及其应用实例第七章:PLC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7.1 PLC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介绍PLC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解释PLC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7.2 PLC程序设计与应用案例介绍PL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分析PLC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7.3 PLC的维护与故障处理介绍PLC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PLC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第八章:变频器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8.1 变频器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介绍变频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解释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式8.2 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与调试介绍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释变频器调试的目的、步骤和评价指标8.3 变频器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变频器在电机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力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第九章:伺服系统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9.1 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介绍伺服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解释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9.2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选型与配置介绍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选型依据和注意事项解释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配置方法和技术9.3 伺服系统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伺服系统在精确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10.1 节能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介绍节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节能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分析节能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案例10.2 环保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介绍环保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环保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分析环保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案例10.3 节能与环保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的综合考虑强调节能与环保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实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和要求第十一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效率优化11.1 效率优化的意义与方法解释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进行效率优化的意义介绍常见的效率优化方法和技术11.2 效率优化案例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效率优化的实际案例讨论优化前后的效果对比及经济效益11.3 效率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强调在实施效率优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如何平衡优化效果与系统成本12.1 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与措施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解释常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技术12.2 安全保护案例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安全保护的实际案例讨论安全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12.3 安全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强调在实施安全保护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如何平衡安全保护与系统性能第十三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监测与维护13.1 监测与维护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监测与维护的基本内容解释常见的监测与维护方法和技术13.2 监测与维护案例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监测与维护的实际案例讨论监测与维护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3.3 监测与维护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强调在实施监测与维护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如何合理安排监测与维护计划第十四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现代技术发展14.1 现代技术发展概述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现代技术对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影响14.2 现代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现代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讨论现代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4.3 现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强调在采用现代技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如何适应和引导技术发展第十五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案例15.1 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综合应用的实际案例讨论综合应用案例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15.2 综合应用案例的实施与评估解释综合应用案例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方法强调综合应用案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5.3 综合应用案例在实际应用中的启示总结综合应用案例的经验教训讨论如何推广和应用成功的案例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电传动控制教案,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应用案例以及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机电传动控制_第一章

机电传动控制_第一章
课程的任务 学习通过本课程和机电综合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交直流电动 机及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机电传动的运行性能 分析计算、电机与控制系统选择、为后续和今后的工作准备必要的 知识。
柔性制造系统(FMS) —由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搬 运车等组成的统一由中心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加工自动线,它是实现 自动化车间和自动化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CIMS包括制造工厂的生产、经 营的全部活动,具有经营管理、工程 设计和加工制造等主要功能。
美国在1977年最早开始研究。
为了提高效率,由数台或十几台设备组成的生产自动线,要求 统一控制或管理。
诸如此类的要求,都要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
1.2 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机 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可从机电传动和控制系统两方面来讨论。
一、机电传动的发Biblioteka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根天轴(或地轴),然后再
2.电机放大机控制(30年代):
3.大功率固体可控整流元件——晶闸管: 4.数字控制(CNC) :自动化程度、通用性和加工效率。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它是将电机学、机电传动、控制电机等课程有机结合而成的 一门课。加强系统性、实用性、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制造自动化高级阶段是走向设计、制造一体化,即利用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形成产品设计 和制造过程的完整系统,对产品构思和设计直到装配、试验和质量 管理这一全过程实现自动化。
为了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高柔性、高质量,研制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CIMS)是人们现在的任务。
Giddings&Lewis FMC

机电传动控制4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机电传动控制4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机电传动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是集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及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通 过本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机电传动控制的基础,为您揭示其中的奥秘。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械部件
包括齿轮、皮带、链条等机械传动装置,用于传递 和转换动力。
电动机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为机电传动系统提供动力。
控制面板
用于控制机电传动系统的启停、速度调节等操作, 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机电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输入
外部能量输入到机械部件或电 动机上。
传递
机械部件或电动机将能量传递 给工作装置。
输出
工作装置执行特定任务,完成 机械传动控制过程。
机电传动系统的常见问题
传动失效
机械部件磨损、电动机故障等导致传动失效。
控制不准确
控制系统参数不精确,导致传动控制不准确。
能量损耗
能量转换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影响系统效率。
结论和发展趋势
机电传动控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涌 现,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感器
感知机电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并将信 号传递给控制系统。
机电传动系统的分类
1 机械传动系统
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动力传递和转换。
2 电气传动系统
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动力 传递。
3 液压传动系统
4 气动传动系统
通过液压传动装置将液体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实现动力传递。
通过气动元件将气体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实 现动力传递。
安全隐患
机电传动系统的故障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
1
工业自动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1章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1章

计算机控制:
微处理器取代模拟电路作为电动机控制 器,可使电路更简单、实现较复杂的控制 、无零点飘移、控制精度高、可提供人机 交互界面、能多机联网工作等
数字伺服控制:
伺服系统:
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 随输入目标值(或给定值)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当今世界伺服驱动的主流及发展方向是交流伺服系统,采 用嵌入式控制器的电动机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使机电 传动控制技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第1章 概述
传动 ——运动的传递
(1)机械传动 (2〕流体传动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概念:(什么是机电传动?)
生产机械组成: 工作机构、传动机构、 原动机、控制系统。
机电传动:原动机为电 动机时,由电动机通过 传动机构带动工作机构 进行工作。
机电传动系统
“机电传动”部分
包括电动机、电动机和运动部件相互联系的传 动机构及电气控制电路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课程,是以驱动 系统为主导,以控制为主线,将元、器 件与控制系统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 机电传动系统中主要运用到得元、器件 原理,了解机电传动系统的设计,尤其 是其控制电路设计的主要思路。
(1)成组拖动(初期):一台电动机拖动一根 天轴,由天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分别拖动各生产 机械,一旦电动机出了故障,成组生产机械停车。
(2)单电机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 台生产机械,但当一台生产机械的运动 部件较多时,机械传动机构仍十分复杂。
20世纪40-50年代:老式切削机床 现今:一些中小型通用机床,运动部件较少
“机电传动控制”部分
电梯
机电传动系统的任务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案第一章:机电传动控制概述1.1 机电传动的概念解释机电传动的定义强调机电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1.2 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介绍机电传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3 机电传动控制的目标阐述机电传动控制的主要目标强调实现高效、精确和可靠传动的重要性第二章: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2.1 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解释控制信号、反馈信号和执行机构之间的关系2.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不同类型阐述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2.3 机电传动控制算法介绍常见的机电传动控制算法解释各种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第三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1 控制器的设计介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强调控制器的性能要求和选择依据3.2 执行机构的设计解释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强调执行机构的性能要求和选择依据3.3 传感器的设计介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强调传感器的性能要求和选择依据第四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4.1 控制算法的实现解释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强调算法的稳定性和效率4.2 程序的设计与调试介绍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强调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4.3 系统的测试与优化解释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强调系统的性能要求和优化目标第五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5.1 案例一:电机速度控制介绍电机速度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5.2 案例二:电机位置控制介绍电机位置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5.3 案例三:电机力矩控制介绍电机力矩控制的应用背景和需求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第六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6.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介绍故障诊断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如数据分析、信号处理等6.2 故障诊断的实现过程解释故障诊断的实现过程和步骤强调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6.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维护方法和原则强调维护对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第七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节能与环保7.1 节能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节能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节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2 节能控制的应用案例介绍节能控制的成功案例,如电机变频调速等强调节能控制对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作用7.3 环保要求与机电传动控制介绍环保要求对机电传动控制的影响阐述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措施第八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安全与保护8.1 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安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8.2 安全控制的应用案例介绍安全控制的成功案例,如紧急停止按钮、保护装置等强调安全控制对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作用8.3 保护措施与机电传动控制介绍保护措施对机电传动控制的影响阐述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在安全保护方面的责任和措施第九章: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9.1 新型传动技术的展望介绍新型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机电传动控制的重要性9.2 智能化与机电传动控制介绍智能化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阐述智能化对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作用9.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与优化介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法和优化策略强调集成与优化对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作用回顾整个教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机电传动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10.2 教学建议给出教学建议,如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0.3 展望未来展望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强调持续学习和创新对专业发展的关键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机电传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机电传动控制的定义,以及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总结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总结

输标02入题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发挥着关键 作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人工干预, 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01
03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控制中,机电传动控制系统需要具 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04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包括 物料搬运、加工、装配、检测等环节,涉及到的设备 包括传送带、装配机械手、包装机械等。
VS
应用前景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机电传 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智能制 造、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和市场潜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低 能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等领域。
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器对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 进行调节,实现对电机转矩和转速的 控制,进而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 。
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控制器、电机、传感器、执 行器等部分,其中控制器是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 。
机器人技术中的电机控制
机器人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 发展方向,电机控制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组成 部分,对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精确操作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中的电机控制需要具备快速响应、高 精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轨 迹和控制精度。
在机器人技术中,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负责驱动机 器人的各个关节和执行机构,实现机器人的各种 复杂动作和精确位置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总结
• 机电传动控制概述 •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 •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机电传动控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3. 学会分析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故障和优化方法。

4.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并进行调试。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电传动控制的定义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机及其控制原理传动机构及其控制原理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4.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动态性能分析静态性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5.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优化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措施系统优化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践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电传动控制》2. 实验设备:电机、传动机构、控制器等3. 教学软件:仿真软件、故障诊断软件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3-4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3. 第5-6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4. 第7-8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5. 第9-10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优化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优化方法2. 教学难点: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故障诊断与优化方法的实施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一、填空题(每空1*28=28分)1、单就机电传动而言,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成组拖动、单电动机拖动、和多电动机拖动三个阶段P12、直流电机的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两部分。

定子和转子之间由空气隙分开。

定子的作用是产生主磁场和在机械上支撑电机,它的组成部分有主磁极、换向极、机座、端盖和轴承等,电刷用电刷座固定在定子上。

转子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及产生机械转矩以实现能量的转换,它的组成部分有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轴、风扇等。

主磁极包括主磁极铁芯和套在上面的励磁绕组,其主要任务是产生主磁场。

P153、任何电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建立在电磁力和电磁感应这个基础上的,直流电机也是如此。

P174、直流电动机也按励磁方法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四类。

P225、限制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一般有降压启动和在电枢回路内串接外加电阻启动两种方法。

P286、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状态分为反馈制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三种形式。

P337、机电传动系统之所以产生过渡过程,是因为存在以下惯性:机械惯性、电磁惯性、热惯性。

P438、加快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的方法有:减少系统的飞轮转矩GD²、增加动态转矩T d。

P479、逆变电路,若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

P27710、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定子转矩磁场(定子绕组内三相电流梭产生的合成磁场)和转子电流(转子绕组内的电流)的相互作用。

P5111、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分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三种不同的负载情况。

P26412、反馈制动运行的条件有:电动机的运行速度高于它的同步速度(n>n0)和转子导体切割旋转磁场的方向与电动状态时的方向相反(T与n的方向相反)。

P8513、晶闸管的阳极和控制极同时加正向电压时晶闸管才能导通。

P22914、技术指标有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要求的静态技术指标主要有:静差度、调速范围、调速的平滑性。

动态技术指标主要有:最大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震荡次数。

P30415、由晶闸管组成的可控整流电路同二极管整流电路相类似,依所用交流电源的相数和电路的结构,它可分为单相半波、单相桥式、三相零式和三相桥式。

P26116、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单相轮流(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双相轮流(三相双三拍)通电方式、单双相轮流(三相单双六拍)通电方式。

P40817、得到不同的转速调速方法有:改变极对数p、改变转差率s(即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的硬度)和改变电源频率f。

交流调速的分类:变极对数调速、变转差率调速、变频调速。

P7518、将定子绕组由Y连接改成YY连接,此时转矩维持不变,而功率增加了一倍,即属于恒转矩调速。

当定子绕组由Δ连接改成YY连接,功率基本维持不变,而转矩约减少一半,即属于恒功率调速。

P7619、附注:弄懂P24和P51的公式。

二、简答题(5*4=20分)1、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时,对电动机启动的要求是什么?答:1)有足够大的启动转矩,保证生产机械能正常启动2) 在满足启动转矩要求的前提下,启动电流越小越好;3)要求启动平滑;4)启动设备安全可靠,力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5)启动过程中的功率损耗越小越好2,交流伺服电动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与普通的电动机相比的特点是什么?答:最大特点是可控;在有控制信号输入时,伺服电动机就转动;没有控制信号时,它就停止转动特点:①调速范围宽广、②转子惯性小、③控制功率小,过载能力强,可靠性好3.机电传动自动控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1)利用电动机主电路的电流来控制;2)利用电动机的速度来控制;3)根据一定时间间隔来控制;4)根据工作机械的运动行程来控制4.什么是逆变器,变流器,有源逆变,无源逆变?答: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装置叫做逆变器;同一套电力电子既可实现整流,又可实现逆变,这种装置称为变流器;变流器工作在逆变状态时,如果把变流器的交流侧接到交流电源上,把直流电逆变为同频率的交流电反馈到电网去,则称为有源逆变;如果变流器交流侧接到负载,把直流电逆变为某一频率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称无源逆变。

5.生产机械对自动调速系统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什么?答:技术指标分为静态技术指标和动态技术指标,静态技术指标分为静差度、调速范围、调速的平滑性;动态技术指标分为最大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振荡次数。

6、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没有启动转矩,要采用哪几种启动方法?答:1)在脉动磁场作用下的单相异步电动机没有启动能力,既启动转矩为零;2)采用改接定子绕组的方法,使之产生旋转磁场,建立起动转矩。

7、机电传动系统之所以会产生过渡过程是因为存在哪几个惯性?答:①机械惯性,②电磁惯性,③热惯性8、什么是接触器,继电器?答:接触器是在外界输入信号下能够自动地接通或断开带有负载的主电路(如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电磁力来使开关打开或闭合的电器;续电器是一种根据某种输入信号的变化,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实现控制目的的自动控制电器,实质上是一种传递信号的电器,它可根据输入的信号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

9、晶闸管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答:(1)①用很小的功率可以控制较大的功,②控制灵敏、反应快,③损耗小、效率高、晶闸管本身的压降很小,④体积小、重量轻;(2)①过载能力弱。

②抗干扰能力差。

③导致电网电压波形畸变、高次谐波分量增加、干扰周围电气设备。

④控制电路比较复杂,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P49—P51 ;P68 ;P7610、附注:三、分析题(12分)第8章(P157—P168)四、设计控制电路(12分) 第8章 (P 157—P 168)五、计算题(3题=20分)交流(第五章)例5-2: 一台四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频率f 1=50Hz ,额定转速n N =1440r/min ,转子电阻R 2=0.02Ω、转子感抗X 20=0.08Ω、转子电动势E 20=20V ,试求:(1)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 0; (2)电动机启动时的转子电流I 2st ;(3)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的转子电动势的频率f 2N ; (4)电动机在额定转速的转子电流I 2N 。

解:(1)电动机的同步转速m in /1500m in /250606010r r p f n =⨯==(2)电动机启动时的转子电流A A XR E I st 5.24208.002.0202222022202=+=+=(3)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转子电动势的频率f2N因在额定转速下,电动机的转差率04.015001440150000=-=-=n n n S N N 故 Hz Hz f S f N N 25004.012=⨯== (4)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的转子电流A A S R E S I N N N 40)08.004.0(02.02004.0)20(22222202=⨯+⨯=⨯+=可见,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是额定转速下电流的6倍多。

5.6 : 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技术数据如下,试求:(1)线电压为380V 时,三相定子绕组应如何接法? (2)求n 0 ,p , S N , T N , T st , T max 和 I st (3)额定负载时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多少?解:(1)线电压为380V 时,三相定子绕组应为Y 型接法. (2) 29.8Nm 96030009.55n P 9.55NN T =⨯==N2T T Nst= Nm 6.598.292T st =⨯= 0.2T TNmax= T max =59.6 Nm5.6I I Nst= I st =46.8 A 一般 n N = (0.94-0.98)n 0 min /100096.0n 0r n N==04.010009601000S 00N =-=-=n n n N 310005060n 60f P 0=⨯==(3) η = P N /P 输入 P输入61.383.03==例5-7: 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数据如下: P N =3kW , U N =220/380V , n N =2860r/min , I N =11.0/6.37A , I st /I N =6.5, T st /T N =1.8,T max /T N =2.2V 。

试求: (1)电源电压为220V 时,能否采用Y-Δ降压启动?型号P N /k WU N /V 满载时I st /I NT Nt /T NT max /T Nn N /r ·min -1 I N /A ηN ×100 cos φY132S -63220/380960 12.8/7.2 83 0.756.52.02.0(2)用Y-Δ降压启动时的启动电流为多少?它所能启动的最大负载转矩为T Lmax 多少? (3)若运行时的转速n <n N ,试问此时负载转矩与额定转矩相比,其大小如何? (4)若运行时负载转矩T L >2.2T N ,此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解:(1)从额定数据知,定子绕组额定相电压为220V ,当电源电压为220V 时,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定子绕组应接成三角形,所以,可以采用Y-Δ降压启动。

但如果电源电压为380V 时,此电动机是不能采用Y-Δ降压启动的。

(2)用Y-Δ降压启动时的启动电流A A I Ist st Y 83.23115.6313/=⨯⨯==Δ此时的启动转矩mN m N n P T T T N N N st stY •=•⨯⨯=⨯⨯=⨯==01.62860395508.13195508.1318.1313Δ因启动的必要条件是T st >T L ,所以它能启动的最大负载转矩 T Lmax 为 6.01N ·m 。

(3)因n <n N ,可从机械特性上看出电动机的负载转矩比额定转矩大。

或者说,负载转矩的增加会引起电动机转速的下降。

(4)因电动机的最大转矩T max =2.2T N ,若负载转矩 T L >2.2T N ,即 T max <T L ,则电动机带不动负载而导致停转,即处于堵转状态,电流会剧增。

直流(第三章)例: 有一并励电动机,其额定数据如下: P 2 =22KW, U N =110V , n N =1000 r/min,η = 0.84, 并已知 R f = 27.5, R a = 0.04, 试求:(1)额定电流I , 额定电枢电流Ia 及额定励磁电流f I ; (2)电枢电路损耗功率PaCu;(3) 额定转矩T; (4)反电动势E 。

解: (1) P2是输出功率,额定输入功率为 KW19.2684.02221===ηP P额定电流 A 2381101019.2631⨯=U P I额定励磁电流 A 45.27110f f ===R u I额定电枢电流 A2344238f a =-=-=I I I(2)电枢电路铜损 WI R P a a aCu 219023404.022=⨯==∆(3)额定转矩m N n P T ⋅=⨯== 210100022955095502 (4)反电动势 V I R U E a a 6.10023404.0110=⨯-=-=例3-2 Z2-22型并励电动机,额定功率P N =2.2kW ,额定电压U N =220V ,额定电流I N =12.2A ,额定转速n N =3000r/min ,最大励磁功率P fN =68.2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