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ppt
合集下载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ppt
3) 调速的平滑性——用两个相邻调速级的转速差来衡量。 l D 一定,稳定运行转速级数↑,调速的平滑性↑;级 数→∞,称无级调速。 l 不同的生产机械,可采用有级或无级调速。
2. 动态技术指标
• 最大超调量 • 过渡过程时间 • 振荡次数
由于电磁、机械惯性,调速过程经过一段过渡过程, 即动态过程。
1) 电气方面——得到多种转速; 2) 机械方面——用机械变速机构的换挡进行变速。
11.2.2 生产机械对自动调速系统技术指标的要求
(调速方案的选择) 1. 静态技术指标
• 静差度 • 调速范围 • 调速的平滑性
1) 静差度——生产机械运行时转速稳定的程度。 S 应小于一定数值。
如:普通车床 S 30% ,精度高的造纸机 S 0.1% 等。
3. 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n、I、电流变化率调节器或电压调节器) 特点:
l 进一步改善系统的调速性能; l 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用接触器切换
1) 电枢反接的可逆线路 用晶体管切换
用两套晶闸管变流器(有环流、无环流)
2) 励磁反接的可逆线路(用得较少)
环流——不流过负载而只流过两组晶闸管电路的电流。 调速方式:
l 系统1:T较大 l 系统2:振荡次数较多 l 系统3:较理想
如:龙门刨床——允许一次振荡; 造纸机——不允许有振荡的过渡过程。
11.2.3 根据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来选择电动 机的调速方式
l 在调速过程中,电动机负载能力(即输出)在 不同 n 下是不同的。
l 为保证在 D 内电动机得到最充分利用,则选 择调速方案时,必须使电动机的负载能力与生产机 械的负载性质相匹配。
1. 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1) 恒转矩型—— TL = 常数, PL TLn
2. 动态技术指标
• 最大超调量 • 过渡过程时间 • 振荡次数
由于电磁、机械惯性,调速过程经过一段过渡过程, 即动态过程。
1) 电气方面——得到多种转速; 2) 机械方面——用机械变速机构的换挡进行变速。
11.2.2 生产机械对自动调速系统技术指标的要求
(调速方案的选择) 1. 静态技术指标
• 静差度 • 调速范围 • 调速的平滑性
1) 静差度——生产机械运行时转速稳定的程度。 S 应小于一定数值。
如:普通车床 S 30% ,精度高的造纸机 S 0.1% 等。
3. 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n、I、电流变化率调节器或电压调节器) 特点:
l 进一步改善系统的调速性能; l 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用接触器切换
1) 电枢反接的可逆线路 用晶体管切换
用两套晶闸管变流器(有环流、无环流)
2) 励磁反接的可逆线路(用得较少)
环流——不流过负载而只流过两组晶闸管电路的电流。 调速方式:
l 系统1:T较大 l 系统2:振荡次数较多 l 系统3:较理想
如:龙门刨床——允许一次振荡; 造纸机——不允许有振荡的过渡过程。
11.2.3 根据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来选择电动 机的调速方式
l 在调速过程中,电动机负载能力(即输出)在 不同 n 下是不同的。
l 为保证在 D 内电动机得到最充分利用,则选 择调速方案时,必须使电动机的负载能力与生产机 械的负载性质相匹配。
1. 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1) 恒转矩型—— TL = 常数, PL TLn
机电传动与控制资料课件
系统辨识是研究如何通过实验 数据来识别系统的参数和结构 的学科。在机电传动系统中, 系统辨识可用于识别控制系统 的参数和结构,优化控制性能。
鲁棒控制是研究如何在系统存 在不确定性和干扰时,保证控 制系统性能的学科。在机电传 动系统中,鲁棒控制可用于提 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 能力。
0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点三
数控机床的调速系统
数控机床的调速系统是实现机床稳定 运行的重要部分,包括机械调速、电 气调速和计算机控制调速等。
工业机器人传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工业机器人的传动控 制系统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 其传动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运动的 关键部分。
工业机器人的电机类 型及选用
工业机器人通常使用的电机包括交流 异步电机、直流电机、伺服电机等, 根据机器人的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电机。
电机性能的提升
采用高转矩、低惯量、高效率的电机,提高系统的响 应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
减速机的优化
通过改变减速机的传动比、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 噪音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传动性能。
驱动装置的改进
采用先进的驱动装置,如矢量驱动、直接驱动等技术, 提高系统的驱动能力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 力
实现对机电传动系统的精确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任务
通过对机电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优化系统的性能和效 率。
机电传动控制的发展历程
早期机电传动控制
主要依赖于手动控制,缺乏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机电传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机电传动控制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特性:精确定位、快速响应、易于控制、可靠性高
应用领域: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优缺点:优点是精确定位、快速响应;缺点是效率低、发热量大、噪声大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通过控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使步进电机按照预定的步进角和速度进行运动
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控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
直流电机调速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调速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节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实现电机的调速。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调速性能好等优点。
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提供动力,实现机械能转换
调速器:控制电机转速,实现调速功能
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控制调速器工作
发展趋势:向着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控制理论及系统稳定性
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
控制系统优化:包括系统优化目标、优化方法、优化效果等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等
系统稳定性:包括稳定性的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机、调速器、控制器等组成。
步进电机:通过控制脉冲信号实现精确定位
伺服电机:通过反馈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直线电机:通过直线运动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旋转电机:通过旋转运动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流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MOSFET等
变流技术:包括整流、逆变、斩波等
应用领域:包括电机控制、电源管理、新能源等领域
机电传动控制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用于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交通运输: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控制
应用领域: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优缺点:优点是精确定位、快速响应;缺点是效率低、发热量大、噪声大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通过控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使步进电机按照预定的步进角和速度进行运动
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控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
直流电机调速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调速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节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实现电机的调速。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调速性能好等优点。
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提供动力,实现机械能转换
调速器:控制电机转速,实现调速功能
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控制调速器工作
发展趋势:向着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控制理论及系统稳定性
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
控制系统优化:包括系统优化目标、优化方法、优化效果等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等
系统稳定性:包括稳定性的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机、调速器、控制器等组成。
步进电机:通过控制脉冲信号实现精确定位
伺服电机:通过反馈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直线电机:通过直线运动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旋转电机:通过旋转运动实现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流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MOSFET等
变流技术:包括整流、逆变、斩波等
应用领域:包括电机控制、电源管理、新能源等领域
机电传动控制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用于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交通运输: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都要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
机电传动控制的任务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5、机电传动系统构成:
电动机。产生原动力 生产机械。拖动对象 传动机构。传递机械能 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电动机运转 电源。对电动机和电气控制设备供电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电源
自控设 备
电动机
传动机构
的需要。
电动机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 1、传动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成组拖动 单机拖动 多电机拖动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传动方式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带动一根天轴,再由天轴
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分别拖动各生产机械。特点: 效率低,故障影响广。
单机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个机械。特点:如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电动机 (M)
TL
生产机械
TM
MM
+TL
单轴拖动系统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单轴(单级)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 由牛顿第二定律
TM
TL
J
d
dt
(1.1)
J m 2 mD2 / 4
G mg TM----电动机转矩
GD2 J
4g
(1.2)
TL----负载转矩 GD2---飞轮矩
2 n
60
(1.3)
TM
TL
GD2 375
dn dt
(1.4)
n-----转速
t-----时间 ω 为角速度
375 4g 60
2
单位 :
米 秒分
• GD2=4J
• GD2是一个整体,不是G与D2 的乘积, GD2 由产品样本或机械手册上查出。 GD2 中的 D 为回转直径,不是实际直径。
机电传动控制的任务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5、机电传动系统构成:
电动机。产生原动力 生产机械。拖动对象 传动机构。传递机械能 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电动机运转 电源。对电动机和电气控制设备供电
一、机电传动的特点
•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电源
自控设 备
电动机
传动机构
的需要。
电动机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 1、传动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成组拖动 单机拖动 多电机拖动
二、机电传动系统发展概况
传动方式 成组拖动:一台电动机带动一根天轴,再由天轴
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分别拖动各生产机械。特点: 效率低,故障影响广。
单机拖动:一台电动机拖动一个机械。特点:如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电动机 (M)
TL
生产机械
TM
MM
+TL
单轴拖动系统
一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单轴(单级)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 由牛顿第二定律
TM
TL
J
d
dt
(1.1)
J m 2 mD2 / 4
G mg TM----电动机转矩
GD2 J
4g
(1.2)
TL----负载转矩 GD2---飞轮矩
2 n
60
(1.3)
TM
TL
GD2 375
dn dt
(1.4)
n-----转速
t-----时间 ω 为角速度
375 4g 60
2
单位 :
米 秒分
• GD2=4J
• GD2是一个整体,不是G与D2 的乘积, GD2 由产品样本或机械手册上查出。 GD2 中的 D 为回转直径,不是实际直径。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ppt精选全文
第一节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得组成与分类
一、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4)按系统稳态时被调量与给定量有无差别,可分为
有静差调节系统与无静差调节系统。
(5)按给定量变化得规律,可分为 定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系统。
(6)按调节动作与时间得关系,可分为 断续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
(7)按系统中所包含得元件特性,可分为 线性控制系统与非线性控制系统。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第一节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得组成与分类
一、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1)从组成原理上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 特点:系统简单;控制精度不高。 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系统较复杂;控制精度高。 (2)按反馈方式得不同,可分为 转速负反馈、电势负反馈、电压负反馈及电流 正反馈控制系统; (3)按系统得复杂程度,可分为 单环自动调节系统与多环自动调节系统;
3)调速得平滑性,通常用两个相
邻调速级得转速差来衡量。
S2
n02 nN n02
D nmax
nmax
nmin n02 nN
nmax S2
nN (1 S2 )
第二节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选择
动态指标:
1)最大超调量
MP
nmax n2 n2
100%
2) 过渡过程时间 T
3) 振荡次数 N
第一节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得组成与分类
二、一般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比较
给定 Ug + U 放大
环节 — EBR 调节环节
执行 环节
测量 环节
扰动
被调 被调量
对象
n
第二节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选择
一、调速方法 ➢纯机械方法调速: 通过变速齿轮箱或几套变速皮带轮 或其她变速机构来实现; ➢纯电气方法调速: 通过改变电动机得机械持性实现, 这时机械变速机构简单、只一套变速齿轮或皮带轮; ➢电气与机械配合调速: 用电动机来得到多种转速,同 时,又用机械变速机构得换档来进行变速。
机电传动控制4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础.ppt
6
机
第4章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电 传
二、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的选择
动 控
制
二. 转速控制的调速指标
1、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
最高转速nmax和最低转速nmin之比叫做调速范围。
用字母 D 表示,即:
D
nmax nmin
其中nmin 和nmax 一般都指电机额定负载时的转速。
对于少数负载很轻的机械,例如精密磨床, 也可用实际负载时的转速。
nmin
静差度表示电动机运行时 转速的稳定程度。
S1
nN n01
<
S2
nN n02
8
机
第4章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电 传
二、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调速方案的选择
动 控
制
三. 静差度与机械特性硬度的区别
稳定性更好 △nN′
静差度和机械特性硬度有区别。 一般调压调速系统在不同转速 nmax
稳定性好
下的机械特性是互相平行的。
电 传
4-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
动 控
基本要求
组成及方案选择 制
①了解机电传动自动调速系统的组成;
②了解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调速技术指标要求;
③知道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质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合
重点
理匹配的重要性。
开环调速系统与闭环调速系统的区别,公式 D = nmax ·SL/△nN(1-SL)与 Df =(1-K)D
电 传
一、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动 控
制
变换
串联
变换
执行
被控 输出量
放大
校正 -
放大
元件
对象
机电传动控制教学课件
机械特性方程
机械特性的硬度
dT Δ T 100%
dn Δ n
(1)绝对硬特性 (2)硬特性>10 (3)软特性<10
二、固有机械特性
在额定条件(额定电压UN和额定磁通 N )下和电枢电路内不外
接任何电阻时的 n=f(T)
即:
n UN
Ra
T
Ke N 9.55(Ke N )2
固有特性的计算方法: (1) 估算电枢电阻Ra
4)Φ≤ΦN,n≥nN
3.5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
1.制动与启动 启动:电动机速度从静止加速到某一稳定转速的一种运动状态;
制动:电动机速度是从某一稳定转速开始减速到停止或是限制 位能负载下降速度的一种运转状态。
2. 制动与自然停车 1)自然停车:电动机脱离电网,靠很小的摩擦阻转矩消耗机 械能使转速慢慢下降,直到转速为零而停车。 2)制动:电动机脱离电网,外加阻力转矩使电动机迅速停车。
2.位能转矩 , 其特点为:
✓转矩大小恒定不变; ✓方向不变
二、离心式通风型机械特性
TL Cn2
其中:C为常数。
三、直线型机械特性 TL Cn
其中:C为常数。
四、恒功率型机械特性
恒功率型机械特性的负载转矩TL的大小与速度n的大小成正比,
即
TL
C n
其中:C为常数
2.4 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一、机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含义 1. 系统应能以一定速度匀速运行;
当T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同;T为 拖动转矩 当T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反;T为制动转矩
2. TL的符号与性质
当TL的方向与n同向时,符号与n相反;TL为 拖动转矩
当TL的方向与n反向时,符号与n相同;TL为制动转矩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ppt课件
决定; 静差度S和调速范围D由生产机械的要求决定; 当上述三个参数确定后,则要求静态速降是
一个定值。
超调量
二、动态技术指标 从一种稳定速度变化到另一种
稳定速度运转(启动、制动过程仅 是特例而已),由于有电磁惯性和 机械惯性,过程不能瞬时完成,而 需要一段时间,即要经过一段过渡 过程,或称动态过程。
1. 最大超调量
开环: D nemaSx2
nN(1S2 )
闭环 :
D f. nN n m (1 f S a2 S x 2)1 n n K N em (1 S aS 22 x)(1K)D
结论: ➢提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是减小静态转速降落、扩大调速范围的有效措施。 系统的放大倍数越大,准确度就越高,静差度就越小,调速范围就越大。但是放 大倍数也不能过分增大,否则系统容易产生不稳定现象。 ➢由于放大倍数不可能为无穷大,即静态速降不可能为0,因此,上述系统只能维 持速度基本不变。这种维持被调量(转速)近于恒值不变,但又具有偏差的反馈 控制系统通常称为有差调节系统(即有差调速系统)。 ➢采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克服扰动作用(如负载的变化、电动机励磁的变化、 晶闸管交流电源电压的变化等)对电动机转速的影响。
式中: RRxRa 电枢回路的总电阻; R x 可控整流电源的等效内阻; Ra 电动机的电枢电阻。
可控硅和触发电路 设可控硅和触发电路的放大倍数为K2 ,则:UdK2Uk
放大器电路 设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KP ,则:U k K P U K p ( U g U f)
反馈电路 速度反馈信号电压与转速n 成正比,设放大系数为Kf,则:
U E I a (R a R 3 )
I a (U E )/R ( 3 R a )
UabRU 1R2R2
一个定值。
超调量
二、动态技术指标 从一种稳定速度变化到另一种
稳定速度运转(启动、制动过程仅 是特例而已),由于有电磁惯性和 机械惯性,过程不能瞬时完成,而 需要一段时间,即要经过一段过渡 过程,或称动态过程。
1. 最大超调量
开环: D nemaSx2
nN(1S2 )
闭环 :
D f. nN n m (1 f S a2 S x 2)1 n n K N em (1 S aS 22 x)(1K)D
结论: ➢提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是减小静态转速降落、扩大调速范围的有效措施。 系统的放大倍数越大,准确度就越高,静差度就越小,调速范围就越大。但是放 大倍数也不能过分增大,否则系统容易产生不稳定现象。 ➢由于放大倍数不可能为无穷大,即静态速降不可能为0,因此,上述系统只能维 持速度基本不变。这种维持被调量(转速)近于恒值不变,但又具有偏差的反馈 控制系统通常称为有差调节系统(即有差调速系统)。 ➢采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克服扰动作用(如负载的变化、电动机励磁的变化、 晶闸管交流电源电压的变化等)对电动机转速的影响。
式中: RRxRa 电枢回路的总电阻; R x 可控整流电源的等效内阻; Ra 电动机的电枢电阻。
可控硅和触发电路 设可控硅和触发电路的放大倍数为K2 ,则:UdK2Uk
放大器电路 设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KP ,则:U k K P U K p ( U g U f)
反馈电路 速度反馈信号电压与转速n 成正比,设放大系数为Kf,则:
U E I a (R a R 3 )
I a (U E )/R ( 3 R a )
UabRU 1R2R2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1章 绪论
Td 动态转矩
Td
TM
TL
GD 2 375
dn dt
转矩平衡方程式: TM TL Td
TM TL Td
系统处于稳态时,电动机输出转矩的大小,仅由电 动机所拖动的负载转矩决定。
2.转矩方向的确定
因为电动机和生产机械以共同的转速旋转,所以,一般
以 n(或 )的转动方向为参考 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为正。此时,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
为负,TL
2 dn TM TL J 60 dt
当重物下降时,TM 为正,TL 也为正。TM 、TL 、n
的方向如图所示。
2 dn TM TL J 60 dt
TL
TM
J
2 60
dn dt
3.多轴拖动系统的等效折算
TM
TL
GD 2 375
dn dt
负载转矩的折算
电动机的功率、机械 特性以及安装位置可以进 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 配置,以充分满足生产工 艺的实际需求。
2.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 (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硬逻辑”
难以实现控制 关系的“随机 应变”
在相对简 单的控制系统 中,仍占据主 导地位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 术 “软逻辑”
(1)TM的符号与性质
当 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 n 的方向相同时(符号相同), 取与 n 相同的符号,TM 为驱动转矩;
当 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 n 的方向相反时,取与 n 相
反的符号,TM 为制动转矩。
驱动转矩促进运动; 制动转矩阻碍运动。
(2) TL 的符号与性质
GD 2 dn
TM TL 375 dt
n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感应电机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具有成本低 、可靠性高的优点,在工业自动 化、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滑模控制
01
通过在状态空间中设计滑模面并选择合适的切换规则,实现对
系统状态的快速响应和鲁棒性。
模糊控制
02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可计算的语言变量,
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03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为后续 设计提供依据。
总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组成模块和相 互关系。
详细设计
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电路设计、机械结构 设计、软件设计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算法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机床的运动状态和加工参数。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为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实现家庭智能化和舒适化的重要手段 之一,它通过控制家庭设备的开关、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参数等,为家庭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适。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家 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控制,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实 时监测和调整家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
步进电机
利用脉冲信号控制电机转子步 进旋转的原理,实现精确的角
度和位置控制。
伺服电机
利用伺服系统控制电机旋转角 度和速度的原理,实现高精度
和高动态性能的控制。
控制器类型与工作原理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第5章
不稳定性的影响
不稳定系统可能导致控制精度 下降、系统振荡甚至失控。
稳定性改进
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改变系 统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调节时间
系统达到设定值所需的时间。
超调量
系统达到最大偏差时的偏差量 。
稳态误差
系统达到稳态后与设定值的偏 差量。
抗干扰能力
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04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总结词
基本原则与步骤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原则,同时需考虑工艺要求、设备条件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设计步骤包括确定控制方案、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装置、设计控制系统结构、进行系统仿真和调试等。
控制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
总结词:数学模型
可控硅整流器
可控硅整流器是一种利用PN结的开关 作用进行整流的电子器件,具有耐高 压、大电流、开关速度快等优点,常 用于交流电的控制和整流。
03
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输出环节
将系统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执 行机构,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 控制。
执行机构
根据控制量调整被控对象的参 数或状态。
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是一种将交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分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两种 类型。异步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同步电机则具有更 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常用于需要精确控制转速和转矩的场合。
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器件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进行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半导体 PN结的开关作用。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第七章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
KM-Y
KM-
电机
x y z KM -Y
SB2
主电路接通电源 延时
KM- KM- Y KT
KT KM-Y
10/23/2014
KM-
Y 转换完成
定时控制: (2)顺序控制
控制要求: 1. M1 起动后,M2才能起动 2. M2 可单独停
#2 电机
M2
#1 电机
10/23/2014
图7-3为CW6132车床原理图
第二节继电器
2. 电气安装和接线图
接触器控制系统
电气安装图是表示电气设备 元件在机械设备和电器控制柜中的位置
如图
图7-4为CW6132车床电气元件安装位置图
第二节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系统
电气接线图表各电气设备间实际接线关系 如图
图7-5为CW6132车床电气接线图
第二节继电器
序号
控制线路名称 简单正、反转控制 带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 带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
特点
正-停-反或反-停-正 ,易误操作 正-停-反或反-停-正 ,防止误操作 可以直接正反转切换
1 2 3
10/23/2014
第二节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系统 点动+连续运行(1)
A B C QS
方法一:用复合按钮。 控制 SB3:点动 关系
10/23/2014
KMAF SQ3 SQ2 KMBR SQ4 KMAF KMBR SQ3 KMBF KMAF SQ1 KMAR KMBF SQ4 KMBR
SQ1
KMBF
工作台位置控制电路
SB1
该电路有何 问题?
SB2
KMAR SQ2 KMAF
FR
KMAF
机电传动控制课件共157页PPT资料
机电传动定义和目的:
定义:以电动机为原动机(动力源)驱
动生产机械的系统的总称 目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生产
机械的启动、停止及速度调节,满足各 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保证生产过程 的正常进行
机电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性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交通、信息、日常生活、军事等)
几种电机的工作范围
调速技术的发展
直流调速:有级调速(串电阻,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无级调速(调压调速、 调磁调速,发电机-电动机方式,晶闸管 方式,PWM方式)
交流调速:有级调速(调压,变极), 无级调速(变频调速)
控制系统的发展及比较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20世纪初,借助于简单的接触器与继电器实现对控 制对象的启动、停车以及有级调速等控制。控制速度慢,控制精度差。 •电机放大机控制(电动机--发电机):30年代,控制系统从断续控制发展 到连续控制,连续控制系统可随时检查控制对象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输出 量与给定量的偏差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整。快速性及控制精度都大大超 过了最初的断续控制,并简化了控制系统,减少了电路中的触点,提高了 可靠性,也提高生产效率; •晶闸管、晶体管控制:40年代~50年代, 晶闸管控制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 控制,后又出现了功率晶体管控制,由于晶体管、晶闸管具有效率高、控 制特性好、反应快、寿命长、可靠性高、维护容易、体积小、重要轻等优 点,它的出现为机电传动自动控制系统开辟了新纪元。 •计算机数字控制(digital control):70年代初,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计 算机的应用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又使控制系统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采样控制。 •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FMS/CIMS:现代控制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电机铭牌数据绘制;
3.2.3它励直流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人为机械特性 是指供电电压U或磁通Φ 不是额定值,电枢电路接有外加电阻 Rad时的机械特性.
1. 电枢串电阻;(图2-9) n
n0
R +
If
U
M
E
Ia
Rf
_
T
由公式可以推导出:
n= n0 - Δn
与固有特性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n0 是一样 的,而转速降Δn却变大了,即特性变软;
2.4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的条件
含义:一是系统能以一定速度稳定运行;二 是能经受干扰
上次课复习
生产机械运动方程 : TM-TL=J dω/dt (注意各转矩方向与旋转方向的关系) 各种生产机械的特性:
1、恒转矩负载特性; 2、离心式通风机负载特性; 3、直线型负载转矩 4、恒功率负载转矩特性 稳定运行的的条件(TM与TL关系)
2.改变电动机供电电压 n0=U/KeΦ
这时n0受电压变化而改变,而Δn则因与电 压无关所以不变,特性如图
n n0
T
特点是: 1. 斜率不变,各条特性曲线互相平行; 2. 理想空载转速n0与U成正比; 3. 由于一般要求外加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
所以改变电压时曲线是下移的。
4. 3.改变磁通 5. 由于磁饱和和线圈的原因只能减小Φ。
3.3.2. 所以一般的直流电动机不允许直接
启动
解决方法:在启动时设法限制电枢电流 (1)降压启动使U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到
UN 注:对于降压启动需要电源电压可调。 (2)电枢回路串联电阻启动
3.3.3. 电枢串联电阻启动
(1)单段(串联一级电阻)
当启动时KM断,这时从Tst开始按a变化当 到TL时, KM合,由于n 不能突变,所以 从A到B点产生冲击T比较大,这时,有 较大的Ia和T
3.2.3它励直流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人为机械特性 是指供电电压U或磁通Φ 不是额定值,电枢电路接有外加电阻 Rad时的机械特性.
1. 电枢串电阻;(图2-9) n
n0
R +
If
U
M
E
Ia
Rf
_
T
由公式可以推导出:
n= n0 - Δn
与固有特性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n0 是一样 的,而转速降Δn却变大了,即特性变软;
2.4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的条件
含义:一是系统能以一定速度稳定运行;二 是能经受干扰
上次课复习
生产机械运动方程 : TM-TL=J dω/dt (注意各转矩方向与旋转方向的关系) 各种生产机械的特性:
1、恒转矩负载特性; 2、离心式通风机负载特性; 3、直线型负载转矩 4、恒功率负载转矩特性 稳定运行的的条件(TM与TL关系)
2.改变电动机供电电压 n0=U/KeΦ
这时n0受电压变化而改变,而Δn则因与电 压无关所以不变,特性如图
n n0
T
特点是: 1. 斜率不变,各条特性曲线互相平行; 2. 理想空载转速n0与U成正比; 3. 由于一般要求外加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
所以改变电压时曲线是下移的。
4. 3.改变磁通 5. 由于磁饱和和线圈的原因只能减小Φ。
3.3.2. 所以一般的直流电动机不允许直接
启动
解决方法:在启动时设法限制电枢电流 (1)降压启动使U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到
UN 注:对于降压启动需要电源电压可调。 (2)电枢回路串联电阻启动
3.3.3. 电枢串联电阻启动
(1)单段(串联一级电阻)
当启动时KM断,这时从Tst开始按a变化当 到TL时, KM合,由于n 不能突变,所以 从A到B点产生冲击T比较大,这时,有 较大的Ia和T
机电传动控制PPT(冯清秀)总结综述
第四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
定子 转子
工作原理 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 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 转子的旋转速度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 额定参数 连接方法的选用
60 f n0 p
n0 n S n0
Ra U n T 2 K e K e K M
固有机械特性 人为机械特性 Ra U n T 2 K e K e K M
U E I a Ra
E K en TM K mI a
P T 9.55 n
P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电动机固有的启动特性
启动电流大 启动转矩大 启动方法 电枢串电阻启动的方法 启动电阻的选择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调速方法 特点 电枢串电阻 恒转矩调速特性 电枢外加电压 恒功率调速特性 励磁磁通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
反馈制动产生的原因、制动过程与特点 反接制动产生的原因、制动过程与特点 能耗制动作用与特点
第六章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内部元件的作用与使用 扫描工作方式与扫描周期 基本指令 程序的表达方式与相互间的转换 基本指令的意义与使用 简单应用程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
第七章 电力电子学-晶闸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八章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调速系统的主要任务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调速的实现 稳速的实现 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性能比较 电压负反馈、电流正反馈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实现转速负反馈特性的途径
机电传动控制PPT课件
63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4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5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四) 万能转换开关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具有多个挡拉、多对
触头,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控制电器,主 要作电路转换之用。
66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7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五) 主令控制器 • 主令控制器可以按照预定顺序频繁地切换多个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38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是利用空气阻尼作用来达 到延时的目的。 主要由电磁机构、延时 机构及触头三部分组成。 其电磁机构有直流和交 流两种。 通电延时型
断电延时型
39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40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机电传动控制
1
第一章 绪 论
2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成组拖动
3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单电机拖动
4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多电机拖动
5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交直流变速(先有直流后有交流)
9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 伺服驱动 精密机械技术 接口技术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4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5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四) 万能转换开关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具有多个挡拉、多对
触头,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控制电器,主 要作电路转换之用。
66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67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五) 主令控制器 • 主令控制器可以按照预定顺序频繁地切换多个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38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是利用空气阻尼作用来达 到延时的目的。 主要由电磁机构、延时 机构及触头三部分组成。 其电磁机构有直流和交 流两种。 通电延时型
断电延时型
39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40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机电传动控制
1
第一章 绪 论
2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成组拖动
3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单电机拖动
4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多电机拖动
5
第一节 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机电传动的发展 交直流变速(先有直流后有交流)
9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 伺服驱动 精密机械技术 接口技术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
机电传动与控制资料课件
03
CATALOGUE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
工作原理
通过反馈环节获取被控对象的输出信息,与 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器根据比较结果产生 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被控对
象的输入,从而改变其输出。
常用控制策略与方法
PID控制
02
CATALOGUE
电机与电力电子器件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是机电传动与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当 电流通过电机内部的导体时,会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从而使电机转动。
电机的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电机有多种分类。常见的电机类型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 电机、伺服电机等。
04
CATALOGUE
机电传动系统的控制技术
数字控制技术
总结词:高效精确
详细描述:数字控制技术通过将控制信号数字化,实现对机电传动系统的精确控制。它具有高效、可靠、灵活的特点,能够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智能控制技术
总结词:自主决策
详细描述: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使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的能力。它可 以自动识别和适应不同的工况,优化控制效果,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晶体管
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电 流放大作用。晶体管在电路中可以作为开关 或放大器使用,常见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 系统,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可控硅整流器
可控硅整流器是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电力电 子器件,广泛应用于交流电的控制和整流。 可控硅整流器在工业自动化、电力控制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如变频器、调速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输入量—控制量,输出量—被控制量。
l 开环控制系统(单向控制)
如图11.1所示的G-M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往往 不能满足高要求的生产机械的需要。
1. 主要参数
1) 转速降
nN
R fa Rda KeKt2
TN
(与
n0 无关)
2) 调速范围 D nmax / nmin
(前提:生产机械对转速变化率的要求) nmin
1) 电气方面——得到多种转速; 2) 机械方面——用机械变速机构的换挡进行变速。
11.2.2 生产机械对自动调速系统技术指标的要求
(调速方案的选择) 1. 静态技术指标
• 静差度 • 调速范围 • 调速的平滑性
1) 静差度——生产机械运行时转速稳定的程度。 S 应小于一定数值。
如:普通车床 S 30% ,精度高的造纸机 S 0.1% 等。
l 机械特性越硬, S ( nN ) ,转速稳定性 。 l nmin 时,满足 S 要求;其它转速时一定满足 S 要求。
2) 调速范围——生产机械所要求的转速调节的最大范围。 D nmax nm in
如:车床 D 为 20~120, 机床的进给机构 D 为 5~30000等。
l 联合调速时,D(生产机械)= De(电气)Dm(机械)。
③ S2 一定, D , nN , 机械特性硬度 。
2.提高机械特性硬度的方法——使电动机转速不变。 (负载↑,n↓)
1) 在电动机轴上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BR, 输出电势 EBR K BRn 。
2) 偏差电压
U
U
(给定电压)
g
EBR
T
n
EBR
U
不变
g
U
I励磁
EG
n
负反馈控制
3) 加一个放大器, U , EBR Ug ,n不 变(负载变动)。
3) 静差度(或稳定度、转速变化率)
S n0 nN nN
n0
n0
4) 关系: D nmaxS2
nN (1 S2 )
( nmin n02 nN )
① nmax 由 电 机 铭 牌 而
定, S2 S ,D由生产机械要求而 定。
② nN 一定,不同的静差度 就有不同的D,故在说明系统达到 D时,同时说明所允许的最小S。
1) 直流电机 ——调压调速(恒 T 型)、调磁调速(恒 P 型)
2) 交流电机 ——变极调速、变频调速
l 变极(p)调速——双速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
Y 改成 YY(恒 T 型), 改成 YY(恒 P
型)。 l 变频(f)调速——固有特性以上(恒 P 型,很
少),以下(恒 T 型,常用)。
3. 配合性质
1)
最大超调量
Mp
nmax n2 n2
100 %
l 一般为 (10~35)% 。
l M p ,不满足工艺要求; M p ,过渡过程缓慢。
2) 过渡过程时间 T ——从输入控制(或扰动)作用于系统开
始到被调量 进n 入 间。
(0.05 ~ 0.02) n稳2 定值区间时为止的一段时
3) 振荡次数——在过渡过程时间 T 内, n 在其稳定值上下 摆动次数(图中所示为1次)。
电动机在调速过程中,输出的 T 和 P 能否达 到最大,取决于生产机械 TL 和 PL 的大小及其变化 规律。
1) 生产机械 TL =常数,调速方式选用恒 T 型, 且电动机 TN (或略大于)TL 。 2) 生产机械 PL =常数,调速方式选用恒 P 型, 且电动机 PN (或略大于)PL静 。
故 电动机在 D 内任何 n 下运行,均保持
作业: P:322 11.1~2,11.5~6
11.2 调速方案的选择
11.2.1 机械与电气调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1. 电气调速的优缺点
1) 简化机械变速机构;
2) 提高传动效率,操作简单;
3) 无级调速;
4) 便于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
5) 应用广泛;
6) 电气系统复杂,投资大些。
(缺点)
2. 电气与机械配合调速
注:a) U稍变化, 更E大G 变化。 b) U,维0 持 。 EG
l 闭环控制系统(正向控制和反向反馈控制) 如上述自动调速系统。
1. 方框图:
2. 常用系统: 电机放大器、磁放大器和晶闸管调速系统。
11.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 按反馈方式——转速负反馈、电势负反馈、电压负反 馈、电流正反馈控制系统;
3) 调速的平滑性——用两个相邻调速级的转速差来衡量。 l D 一定,稳定运行转速级数↑,调速的平滑性↑;级 数→∞,称无级调速。 l 不同的生产机械,可采用有级或无级调速。
2. 动态技术指标
• 最大超调量 • 过渡过程时间 • 振荡次数
由于电磁、机械惯性,调速过程经过一段过渡过程, 即动态过程。
2. 按复杂程度——单环、多环自动调节系统; 3. 按 被 调 量 与 给 定 量 的 差 别 —— 有 静 差 、 无 静 差 调
节系统; 4. 按给定量变化规律——定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 5. 按调节动作与时间的关系——断续、连续控制系统; 6. 按元件特性——线性、非线性控制系统。
11.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
(良好的调速性能,调速平滑,范围很宽)
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以交流电动机为动力。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价格便宜)
最简单——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断续控制系统) 本章——自动调速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11.1.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组成:由电机、电器、电子部件组合而成。
l 系统1:T较大 l 系统2:振荡次数较多 l 系统3:较理想
如:龙门刨床——允许一次振荡; 造纸机——不允许有振荡的过渡过程。
11.2.3 根据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来选择电动 机的调速方式
l 在调速过程中,电动机负载能力(即输出)在 不同 n 下是不同的。
l 为保证在 D 内电动机得到最充分利用,则选 择调速方案时,必须使电动机的负载能力与生产机 械的负载性质相匹配。
1. 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1) 恒转矩型—— TL = 常数, PL TLn
如:起重机、机床进给运动。
2)
恒功率型——
PL
=
常数,
TL
PL n
如:车床主轴运动。
注:
粗加工
n , ap , TL
精加工
n , ap , TL
2. 电动机的负载能力(调速时)
调速 Ia(电枢)=I N(额)T出max、P出max
l 开环控制系统(单向控制)
如图11.1所示的G-M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往往 不能满足高要求的生产机械的需要。
1. 主要参数
1) 转速降
nN
R fa Rda KeKt2
TN
(与
n0 无关)
2) 调速范围 D nmax / nmin
(前提:生产机械对转速变化率的要求) nmin
1) 电气方面——得到多种转速; 2) 机械方面——用机械变速机构的换挡进行变速。
11.2.2 生产机械对自动调速系统技术指标的要求
(调速方案的选择) 1. 静态技术指标
• 静差度 • 调速范围 • 调速的平滑性
1) 静差度——生产机械运行时转速稳定的程度。 S 应小于一定数值。
如:普通车床 S 30% ,精度高的造纸机 S 0.1% 等。
l 机械特性越硬, S ( nN ) ,转速稳定性 。 l nmin 时,满足 S 要求;其它转速时一定满足 S 要求。
2) 调速范围——生产机械所要求的转速调节的最大范围。 D nmax nm in
如:车床 D 为 20~120, 机床的进给机构 D 为 5~30000等。
l 联合调速时,D(生产机械)= De(电气)Dm(机械)。
③ S2 一定, D , nN , 机械特性硬度 。
2.提高机械特性硬度的方法——使电动机转速不变。 (负载↑,n↓)
1) 在电动机轴上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BR, 输出电势 EBR K BRn 。
2) 偏差电压
U
U
(给定电压)
g
EBR
T
n
EBR
U
不变
g
U
I励磁
EG
n
负反馈控制
3) 加一个放大器, U , EBR Ug ,n不 变(负载变动)。
3) 静差度(或稳定度、转速变化率)
S n0 nN nN
n0
n0
4) 关系: D nmaxS2
nN (1 S2 )
( nmin n02 nN )
① nmax 由 电 机 铭 牌 而
定, S2 S ,D由生产机械要求而 定。
② nN 一定,不同的静差度 就有不同的D,故在说明系统达到 D时,同时说明所允许的最小S。
1) 直流电机 ——调压调速(恒 T 型)、调磁调速(恒 P 型)
2) 交流电机 ——变极调速、变频调速
l 变极(p)调速——双速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
Y 改成 YY(恒 T 型), 改成 YY(恒 P
型)。 l 变频(f)调速——固有特性以上(恒 P 型,很
少),以下(恒 T 型,常用)。
3. 配合性质
1)
最大超调量
Mp
nmax n2 n2
100 %
l 一般为 (10~35)% 。
l M p ,不满足工艺要求; M p ,过渡过程缓慢。
2) 过渡过程时间 T ——从输入控制(或扰动)作用于系统开
始到被调量 进n 入 间。
(0.05 ~ 0.02) n稳2 定值区间时为止的一段时
3) 振荡次数——在过渡过程时间 T 内, n 在其稳定值上下 摆动次数(图中所示为1次)。
电动机在调速过程中,输出的 T 和 P 能否达 到最大,取决于生产机械 TL 和 PL 的大小及其变化 规律。
1) 生产机械 TL =常数,调速方式选用恒 T 型, 且电动机 TN (或略大于)TL 。 2) 生产机械 PL =常数,调速方式选用恒 P 型, 且电动机 PN (或略大于)PL静 。
故 电动机在 D 内任何 n 下运行,均保持
作业: P:322 11.1~2,11.5~6
11.2 调速方案的选择
11.2.1 机械与电气调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1. 电气调速的优缺点
1) 简化机械变速机构;
2) 提高传动效率,操作简单;
3) 无级调速;
4) 便于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
5) 应用广泛;
6) 电气系统复杂,投资大些。
(缺点)
2. 电气与机械配合调速
注:a) U稍变化, 更E大G 变化。 b) U,维0 持 。 EG
l 闭环控制系统(正向控制和反向反馈控制) 如上述自动调速系统。
1. 方框图:
2. 常用系统: 电机放大器、磁放大器和晶闸管调速系统。
11.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 按反馈方式——转速负反馈、电势负反馈、电压负反 馈、电流正反馈控制系统;
3) 调速的平滑性——用两个相邻调速级的转速差来衡量。 l D 一定,稳定运行转速级数↑,调速的平滑性↑;级 数→∞,称无级调速。 l 不同的生产机械,可采用有级或无级调速。
2. 动态技术指标
• 最大超调量 • 过渡过程时间 • 振荡次数
由于电磁、机械惯性,调速过程经过一段过渡过程, 即动态过程。
2. 按复杂程度——单环、多环自动调节系统; 3. 按 被 调 量 与 给 定 量 的 差 别 —— 有 静 差 、 无 静 差 调
节系统; 4. 按给定量变化规律——定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 5. 按调节动作与时间的关系——断续、连续控制系统; 6. 按元件特性——线性、非线性控制系统。
11.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
(良好的调速性能,调速平滑,范围很宽)
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以交流电动机为动力。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价格便宜)
最简单——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断续控制系统) 本章——自动调速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11.1.1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组成:由电机、电器、电子部件组合而成。
l 系统1:T较大 l 系统2:振荡次数较多 l 系统3:较理想
如:龙门刨床——允许一次振荡; 造纸机——不允许有振荡的过渡过程。
11.2.3 根据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来选择电动 机的调速方式
l 在调速过程中,电动机负载能力(即输出)在 不同 n 下是不同的。
l 为保证在 D 内电动机得到最充分利用,则选 择调速方案时,必须使电动机的负载能力与生产机 械的负载性质相匹配。
1. 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1) 恒转矩型—— TL = 常数, PL TLn
如:起重机、机床进给运动。
2)
恒功率型——
PL
=
常数,
TL
PL n
如:车床主轴运动。
注:
粗加工
n , ap , TL
精加工
n , ap , TL
2. 电动机的负载能力(调速时)
调速 Ia(电枢)=I N(额)T出max、P出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