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发现与探索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 探索与发现 》---和与积的奇偶性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 探索与发现 》---和与积的奇偶性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探索与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丨

苏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探索并发现数的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学生将学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探究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以及奇数乘以奇数、偶数乘以偶数、奇数乘以偶数的结果。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剪刀石头布、穿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偶性的存在。

2. 探究奇偶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探究加法运算中的奇偶性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探究乘法运算中的奇偶性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奇数乘以奇数、偶数乘以偶数、奇数乘以偶数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规律

探索发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探索发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探索发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节课:观察颜色

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颜色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可以将同色物体放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组成和特征。

而这一课也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颜色本身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颜色有何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颜色?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探究及解决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课:观察形状

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这一课的难度明显高于第一节课,因为形状的组成要素要比颜色复杂得多,而且形状分类的规则和方法也非常的灵活。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形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是否符合特定的形状。这些知识将成为学生理解及解决更为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

第三节课:观察占据空间

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并理解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及占据面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发掘事物占据空间的不同方式,并学习了解不同单位的面积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空间关系,同时会逐渐掌握分辨和使用不同大小和单位的面积计数方法。这为日后学习高级珠心算、几何学等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课:观察阴影及总结

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阴影,并推理它们形成阴影的规律和原因。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事物的性质,发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和规则。

同时,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需要将前三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汇总和复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形态、性质和特征,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为第1节“探索数的规律”。教材通过有趣的生活实例,引

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数列中的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列

中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列规律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0页例1,找出数列中的规律。

3. 随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题1、2,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交流

(1)数列规律有哪些?

(2)如何运用数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数列规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探索数的规律

2. 主要内容:

(1)数列规律

(2)解题方法

(3)实践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题3、4。

(2)运用数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2. 答案:

(1)练习题3、4答案见教材。

(2)实际问题答案不唯一,以学生实际解决为准。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案标题: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 提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发现与探索活动,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案步骤:

1. 导入(5分钟)

- 使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猜测。

2. 概念介绍(10分钟)

-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于“发现”和“探索”的理解。

- 解释并讨论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如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结果等。

3. 活动一:观察与记录(15分钟)

- 提供一组观察材料,如植物、昆虫或实验工具等。

-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特征、结构等。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4. 活动二:实验探索(20分钟)

-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活动。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 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归纳。

5. 活动三:小组讨论(10分钟)

-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 鼓励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发现和探索。

-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表、实验记录和结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发现与探索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7. 课堂延伸(5分钟)

-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继续发现与探索的乐趣。教学资源:

- 图片或视频素材

- 观察材料(植物、昆虫等)

- 实验工具(如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第一课:巧安排省时间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统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学习用品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能多干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生前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提出了统筹方法的理论,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祖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并行工作。

①出示例题:媛媛的安排。

媛媛每天的安排如下:要完成这些事,至少要花费多少时间?

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听广播用15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结束

②有没有省时间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

③、合并活动: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

听广播用15分钟——结束

思考:这种安排共用了多少分钟?

2、巩固练习:李大娘的安排:

①研究问题:李大娘做包子,发面需要40分钟,洗、切韭菜14分钟,剁肉馅15分钟,做包子35分钟。

②按顺序需要104分钟。

③请你按第一项活动的统筹法思想,为李大娘做一个比较省时间的安排,画出流程图。

思考:在每项活动的各项工作内容之间,是否有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

并行工作举例练习:

问题:沏茶待客。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茶杯、那茶叶等。

3、实验2: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①运油:研究问题:甲乙两车运油同时到达油库,加油龙头只有一个,没加一桶油要10分钟。甲车要运5桶油,乙车要运2桶油。怎样安排,能使加油所占的时间最少?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一、第一章: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探索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了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安排学生进行动物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的秘密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的秘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现象。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3 教学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授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第三章:发现数学的奥秘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3.3 教学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授数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四、第四章:探索人际关系的艺术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际关系的艺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索图形》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索图形》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图形》

学习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实际操作、演示、联想等活动经历“找规律”的全过程,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具运用:小正方体学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发问题】

1、观看一组数学规律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图片。】

师: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生活中的规律扮靓了生活,数学中充满了规律,数据和图形中都蕴含着奇妙的规律,就请你开启智慧,这一节和老师一起来探寻数学中的规律之谜吧!

1.复习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课件出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

师:正方体有哪些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怎样求?

2、引发问题:

课件出示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

(1)师:如果用这样的棱长是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说说你的想法。

(2)师:如果把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需要涂几个面?(课件演示:把大正方体6个面涂色)

(3)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类?

发现及探索五年级上下册全部教案

发现及探索五年级上下册全部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

1 轮子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轮子的作用”的课题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轮子”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知道“轮子”的三个作用的一些科学道理,并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了解轮子的三种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实验二和实验三,轮子组合后的变速作用和改变方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获得解决。

三、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轮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

圆杆形铅笔2支、捆书用绳子1根、硬皮书一本、硬板纸一块、胶水、学生用剪刀等。

② 关于“轮子的作用”的各项实验,教师要动手试一试,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尽可能制作实验二、实验三的教具和演示课件。

③ 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④ 有条件可在课前将学生描画的图形印制好,这样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设计:

本节活动是通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进行三项实验,观察和研究轮子的作用。

活动过程:

进行三项实验

实验一

是通过“拉书实验”,研究轮子作用之一---省力的道理。

实验二

是通过实验研究轮子作用之二---轮子组合后,可以使从动轮的转速加快或减慢的原因。

首先要组织实验器材的制作,然后要指导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和探索规律》,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具体情境,通过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并发现图形、数列中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数列中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探索图形、数列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列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图形、数列中的规律。

3. 交流分享

4. 例题讲解

教师选取典型例题,结合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规律。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2.板书内容:

(1)图形规律

(2)数列规律

(3)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完成教材第61页第1、2题。

(2)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

五年级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研究轮子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铅笔、绳子、硬皮书、硬板纸、大头针、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一)教学导入:

平时,我们见到的汽车、火车、飞机上都装有轮子,几乎所有的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轮子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轮子与省力。

①组装器材实验:把一摞书捆在一起,将捆书绳留出一段作为拉绳。

②拉书实验:将捆好的书放在桌上拉动,感觉用力情况。

③在书本下面垫上两支铅笔,再拉动书本感觉用力情况。

④思考:做了两个试验后,你体会在哪种情况下拉动书本省力?在省力的试验中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2、实验二:轮子与转数变化。

①指导制作齿轮,

②指导做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实验。

③思考:数一数,大齿轮有几个齿?小齿轮有几个齿?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转几圈?大小齿轮组合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

3、轮子与转动方向。

①用实验二装置进一步实验。转动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同时转动,边转动边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

②思考:这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除了转数发生变化外,两轮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

④小结: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三)、探索发现

1、轮子可以使运输物品时省力。

2、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3、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转动方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同时,他们需要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此外,他们还需要能够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最后,他们需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需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他们需要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此外,他们还需要能够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侧面积。学生需要掌握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侧面积的公式,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他们需要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此外,他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确定平面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确定平面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

有趣的蜗牛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

帮小金鱼换水

【活动目标】

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

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

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

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

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篇一」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教学环节:

小学五年级科学发现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发现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发现的定义和意义;

2. 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3. 运用科学发现的知识解释现象。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包括科学发现的定义、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科学发现的方法;

2. 实验材料:如放大镜、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科学发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发现吗?科学发现有什么重要性?

二、探讨科学发现的定义和意义

1. 让学生个别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科学发现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回答;

3. 教师给出科学发现的定义和意义,并做简要解释。

三、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1. 利用课件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总结规律;

2. 利用课件介绍科学发现的方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实验方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

四、实践科学发现

1. 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3.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4.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运用科学发现的知识解释现象

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水的沸点等;

2.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科学发现的知识,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课堂总结

1.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解释进行点评,夸奖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2. 结合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发现的重要性;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锻炼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海拾贝 2009-04-01 10:40 阅读372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今年,我有幸教授天津地方教材《发现与探索》。现将五年级的备课简案呈现给大家,请同行多多批评,指正。

学科发现与探索课题1巧安排 省时间课型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

方法。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

爷爷的故事。② 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

训练

板书设计

1巧安排 省时间统筹方法并行工作合理、省时

课后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1. 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

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二)“李大娘的安排”。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2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进行全班交流。4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三)“沏茶待客”。 1自读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随意去想。 实验二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事例一 运油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 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事例二 排队打水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发现与探索课题

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

关系。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双基

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板书

设计

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猜想—实验—结果—思考课后作业

准备:一个空牙膏盒、3枚一元硬币、一张图画纸、透明胶带、剪刀、铅笔、尺、胶水等。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水就是投入1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目的。

实验一向有1/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1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

①②,

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