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48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_01绪论_1002
药用植物学绪论

药用植物学绪论xx年xx月xx日•药用植物学简介•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目•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意义与应用•药用植物学绪论总结与展望录01药用植物学简介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植物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药用植物学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形态、生长发育、繁殖与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学内涵药用植物学的定义与内涵1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23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古国均有药用植物相关记载。
古代药用植物知识积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药用植物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近代药用植物学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用植物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现代药用植物学进展研究对象药用植物,包括各种草本、木本、蕨类等药用植物。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02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药用植物的分类方法根据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生态分布等进行分类的方法。
形态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根据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细胞类型、细胞结构等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包括支序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分类学等。
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根据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包括植株形态、叶形、花形、果实等。
形态鉴别利用显微镜等技术对药用植物的细胞、组织结构等进行鉴别。
显微鉴别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如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理化鉴别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药用植物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药用植物的主要类别与特征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多生于水中或潮湿地,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螺旋藻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重点整理

一、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微米(1μm=10-6m)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A,(1A=10-10m)二、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
1、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2)细胞器:定义。
A、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三种,注意其所含色素,有色体与色素的区别。
B、线粒体:细胞的“动力工厂”。
C、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细胞液非原生质体组成部分。
D、内质网:分光滑内质网和粗糙内质网(上有核糖体)。
E、高尔基体F:核糖体G:溶酶体(3)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四部分。
A、核膜:根据核膜有无,区分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
B、核液;C:核仁;D:染色质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1)淀粉粒:具有脐点和层纹;有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加碘液显蓝紫色。
(2)糊粉粒:贮藏蛋白质;通常存在于种子中;加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3)菊糖:果糖聚合而成,存在于菊科、桔梗科;不溶于乙醇,加α-萘酚,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4)草酸钙结晶:方晶、针晶、砂晶、簇晶和柱晶。
(5)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如何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
(加醋酸、稀盐酸溶解,有气泡产生。
3、细胞壁:(1)由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复合中层的概念。
(2)纹孔及纹孔对:由于次生壁不均匀增厚形成,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三种。
(3)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的特点及检识方法。
一、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依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与分泌组织六大类。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是研究与药物相关的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的学科。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藻类、真菌等。
它涉及到药用植物的分类、形态学、解剖学、生态学、生物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
药用植物学的目标是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代谢以及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为药用植物的采集、鉴定、种植、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药学:
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采集、加工、贮藏以及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药用植物的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干燥方式、贮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生药学的目标是保证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在采集、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质量,确保药用植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在药物研发、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活性成分,并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候选化合物。
同时,了解药用植物的采集、加工和制剂制备过程,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减少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是科学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和临床试验,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使用药用植物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绪论课稿

“同物异名”
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须药草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 、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籽扒参
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
穿心莲:
人参:
三七:
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药用资源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川、广(西)、云、贵。 新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木(利血平、降血压)、长春花、喜树、红豆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图经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来源及应用知识的书籍多称为本草。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唐本草》 《本草拾遗》
我国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的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本草。 《本草纲目》是集历代药学大成的本草学专著。 建国后: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大词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创建了《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草药》等期刊。
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
萝芙木 R.verticillata 取代同属植物印度产降血压植物蛇根木 Rauwolfia serpentina 生产降压灵。 在广西、云南找到了可供生产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一种树脂,具有活血止痛、生肌收口作用)的剑叶龙血树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C,Chen 填补了国内生产血竭的空白。
(完整word版)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完整word版)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考试重点考试重点或平时部分作业答案.名词解释1、生药:天然的,未加工或只经过简单的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2、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中草药:疗效好的草药往往被中医所应用或做药材收购,将中药和草药称为中草药。
4、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草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5、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6、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成份、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
7、原生质体: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8、细胞器: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称拟器官。
9、后含物: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
10、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体称为组织。
11、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呈束状存在,组成植物的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支持作用,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
12、器官:有多种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的植物的组成部分。
13、初生结构: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
14、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某些蕨类植物中,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
次生结构可增强植物体的支持、输导和贮藏等功能。
15、聚花果:又称复果,有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
16、心皮:雌蕊和花的其他部分一样也是由叶变态而成,我们称这种叶为心皮。
17、形成层: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组织称为形成层。
18、髓射线:又称初生射线,为初生维管束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外连皮层内接髓部,在横切面上呈放射状,具有横向运输与贮藏作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自学考试大纲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自学考试大纲附件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自学考试大纲专业代码: B100805 课程代码: 5524目录I、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1)n、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一、绪论 (1)二、药用植物学基础 (2)三、生药学基础 (6)四、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生药 (9)五、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 (13)六、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14)七、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5)川、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6)一、关于教材 (16)二、关于参考书目 (16)三、关于考核目标的表达 (16)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6)附录题型示例 (16)I 、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形态、解剖、资源、分类以及生药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的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生药品质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
能进行生药原植物鉴定和显微鉴定。
熟悉鉴别生药常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药用植物及生药在进行生药的基源、品种来源、品质评价、栽培及寻找开发药源等方面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课程内容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3.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4.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概念;(2)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研究的内容;(3)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领会:(1)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2)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药用植物学绪论药用植物学绪论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又名大蓝根。
①为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或草大青的干燥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cm,直径3~8mm。根 含有芥子苷、靛蓝、靛玉红。芥子苷为抑菌成分,对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
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 者为佳。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 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 判别标准的体现(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
一、我国药用植物学历史概况
1.《神农本草经》:汉代,我国最早的本草著 作,载药365种,其中药用植物237种。
2.《本草经集注》: 梁代,陶弘景所著,载 药730种,多数为植物药。
四、我国近现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发展
1 .名家介绍:
药用植物学:胡先骕、吴征镒 生药学:徐国钧、楼之岑。
2 .开展资源调查、对传统中药材进行专题研究。
3 .约有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草药中研 究开发出来的。青蒿素4源自.开展GAP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自《本草纲目》至1975年,青蒿( 又名香蒿,拉丁学名 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 ,在中医药千年的 历史中,现今大名鼎鼎的黄花蒿( 又名臭蒿,拉丁学名 Artemisia annua 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为它的臭味较大 。
几个基本概念
· 药物(Drug):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 类疾病,并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 物质。包括 1 天然植物(本草)、动物、矿物及加工品 2 人工合成化学药物; 3 生化药物; 4 生物技术药物。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绪论课稿课件

生药在中药制剂中常与其他中药或化学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 。
药用植物与生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现代科学技术在药用植物和生 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代 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02
通过对药用植物和生药的活性 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深入了解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 制。
03
针对药用植物和生药的现代研 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 点,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可能 性。
05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分研究
针对特定药用植物,研究其活性成分的化学 结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生药学鉴定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DNA条形码、显微鉴定等, 对生药进行准确、快速的鉴定,提高生药质量控制 水平。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 续利用
针对濒危药用植物,研究其生态学特征、繁 殖技术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 态环境。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跨学科融合发展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将与生物学、化学、药理学 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 方法,提高我国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水平 。
究手段也不断更新。
重要事件与人物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药用植物学家和生药学家,如李时中、孙思邈等,他们的研究 成果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为药用植 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分子生物学、化学分析等领域的技术手段被广
泛应用于药用植物和生药的鉴定、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cognosy)课程编号:2130056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药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总学分:3总学时:48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的水平,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并能准确识别重要内部构造类型,另外,应熟悉主要药用植物类群的化学成分特征,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生药学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的一般方法及原则;熟悉药用植物基本知识;掌握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生药的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的基本技能;熟悉常用生药的功效用途与主要药理作用;熟悉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从事生药的鉴定、保管、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本科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必需基础课开设的,同时又与学生后续学习的《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相关。
Ⅱ.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生药,包括:
植物或动物的全体(如麻黄、斑蝥)
部分(如大黄、鹿茸)
分泌物、渗出物(如麝香、鸦片)
矿石(如赭石、芒硝)
绪论
斑蝥
麝香
绪论
西红花
绪论
麻黄
绪论
6、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 )
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 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传统的中医临床经验及近代研究均表明,产于不同地区、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物种来源的生药,其质量差异很大。 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保证生药质量的成功经验。 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
绪论
4《证类本草》--宋· 唐慎微
共31卷,收载1744种药。
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第四次总结。
《证类本草》是我国现存的内容完整的本草书中年代最 早的一部。 在本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绪论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又通过“杯酒释兵权” 建立 和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北宋王朝。 很有意思的是,北宋初期的皇帝对医药和本草都非常感兴趣,且 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宋太祖赵匡胤四方征战时,居然已经注意到调 查药物,网罗人才,征集药图。受其影响,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还 未簦上皇帝宝座之前,就收受收集方剂和本草书籍,以致出现赵光义 “以美女换本草书籍”的故事。
绪论
2《本草经集注》--南朝· 陶弘景(452~536)
南北朝时代,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战火纷飞,政权更迭频繁。在这乱 世当中,江苏丹阳有个叫“陶弘景”的人,精心治学,历刘宋、齐、梁三代。 当时的皇帝用重金聘请他当宰相,甚至在梁朝时,皇帝(粱武帝)将自己的 女儿公主嫁给他,好让他“死心塌地”的当宰相,结果陶弘景在皇宫办了喜 酒,第二天就携公主“私奔”到茅山,不在京城当驸马和宰相。皇帝可谓 “赔了夫人又折兵”,非杀他不可。可是当时的南朝正遭到北方政权的强大 压力,只有陶弘景才有才能保住社稷江山,皇帝也奈何他不得。每每派人上 山向他请教,被人誉为“山中宰相”。陶弘景则一面“指点江山”,一面潜 心研究中草药,整理总结《神农本草经》以来的医药学发展,尤其增加了魏 晋时期名医用药经验,增加了365种药物,著成《神农本草经集注》,收载药 物730种。陶弘景长寿:活了81岁。
绪论
7、民族药
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习惯使用的天然药物。
使用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藏药、彝药、蒙药等。
绪论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和生药种类最多、应用历史久远的 国家。 药用资源来达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占总数的87%; 动物药约占总数的12% ;矿物药约占总数的1% 。 因此,我们在研究、应用天然药物及学习相关学科的内容 时,首先必须掌握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知识。
绪论
写,这就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药物资源大普查。以后编了好几本,象《嘉佑本草》、《本
草图经》和《大观本草》等。最后由唐慎微等编写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共 31卷,收载1744种药。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第4次总结。
《证类本草》是我国现存的内容完整的本草书中年代最早的一部。
在本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J. Needham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药物知识的总结。
绪论
在编写《新修本草》时,唐朝官方组织了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次药物 资源普查(第二次在北宋,仅此二次)。由于唐朝强盛,朝廷就下令全国(包括西 域、朝鲜、越南等)将中药运送长安,然后画图,编写文字。于显庆四年(696年) 正式颁布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药物知识的总结。 可惜,这本书在战火中纷纷遗失。仅有三本残卷被藏在敦煌石窟中,但又全部落 入外国人手中。第一本在1907年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Sir Anurel Stein)从石窟中盗 走,现藏“大英博物馆”;第二本在1908年被法国探险家贝里奥特(Paul Pelliot)抢走, 现藏于“巴黎博物馆”。第三本是国人李盛铎从劫余的敦煌残卷中利用职权谋归己 有,却又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一杆烟枪和两个“慰安妇”)卖给了日本浪人,现存 日 本东京博物馆。我们后人只能“望洋兴叹”,两眼汪汪。我们的国宝就这样流落他 乡,孤魂难返,想起来令人“怅然而涕下”。不知何年马月,这三本书才能“回归 故 里”?到时候,苏敬等人才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以应一年365天之数。又根据药物 的性能和使用的目的不同,而将药物分成了上、中、下三品。
•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第一次总结。
绪论
1《神农本草经》(东汉,作者不祥)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第一次总结。
在这里,陶弘景乐于药学事业,对权势和金钱不感兴趣,真是“粪土当 年万户侯”,他的这种专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绪论
3《唐本草 》-唐显庆四年(659) 苏敬等 12人
凡20卷,目录1卷,别为药图25卷,图经7卷,共53卷
(一说另有图目1卷计54卷),又称新修本草。
由于是官方修订和颁布的,故又被称为我国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美认为的《纽伦堡药典》(1542 年)要早833年。《新修本草》载药844种,并有附图,开 创了我国本草书图文并茂的先河。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民间医(草医)用以治病或 口碑相传的地区性民间药或不进国药商店的药。即流传 于民间,处于萌芽状态。 草 药( 民间药):如穿心连、垂盆草。
绪论
4、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
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往往逐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医所应用或作药材收 购,于是又可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中草药=中药+草药(民间药)。
绪论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是一门研
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 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
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绪论
生药学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
1、古代本草学时期。 2、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3、现代生药学时期。
绪论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中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五次总结 :
以下几本非常重要的本草书大家一定要记住(书名、作者、朝代)。
序号
本草著作
作者
朝代
载药数
1 2 3
4 5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药”(藥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治病草,从草,乐音。
绪论
1、药物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 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 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 诊断药品。 简言之, 药物包括:中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中医 西药(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西医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张水利 副教授
Email: zhang_shuili@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掌握生药、中药、草药、中草药、道地药材的概念。 3.熟悉生药学科的起源和重要本草著作。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绪论
一、生药学的概念
药学专业……“药”……“藥”。
无独有偶,第一本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而最早的医学专著是《黄帝 内经》。是人们假托黄帝的名义写的。 可以戏说,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一个是搞药的,炎帝--《神农本草 经》;另一个是搞医的,黄帝--《黄帝内经》。
绪论
2《本草经集注》-南朝· 陶弘景
(452~536) 以神农本草经为据,复增汉魏以下名 医所用药物365种(共730种)。凡七卷, 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 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各一品,有 名未用三品。以朱书神农(旧作),墨 书别录为标识。 这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第二次总结。
绪论
绪论
绪论
5、 生药(crude drug)
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 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随着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和天然药物的普遍利用,中药、 草药、中草药、生药、药材的涵义有时有较明确区别。
皇帝这样喜欢本草,在中国历史仅仅是北宋一朝。所以我国本草 事业的发展在宋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本草书籍在宋朝是最多的。
北宋官方第一本本草书是《开宝本草》,由太祖赵匡胤亲自题写序言,这是非常了不起 的。由皇帝给“药典”写序在古今中外是空前绝后的。我国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 多 也就是卫生部长一级题词。赵匡胤对本草的要求很高,第一本出版后,他不满意,要求重新编
绪论
由于药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不同。
目前生药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在: •生药的品种鉴定(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与整理 •生药及其制剂的品质标准的建立与评价 •资源开发
绪论
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及其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3、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 4、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 和新资源。 5、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 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6、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绪论
绪论
生药:未经炮制之药材称“生药”。--《辞源》 生药: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药物。亦指天然药材。 --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