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原则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则知识点总结德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的教育。
德育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原则。
下面将对德育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德育目标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和体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德育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德树人原则这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以人为本原则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德育和学业一体化原则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德育与学业教育相互促进和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4) 示范引导原则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通过教师和校友的言传身教、微言大义,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创设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5) 全员参与原则这是德育工作的必要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当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公众都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3.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进行德育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示范引导法示范引导法是通过教师和校友的言传身教、微言大义,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创设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是德育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他们认识到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使他们从内心愿意接受并遵循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德育方法知识点总结
德育方法知识点总结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行为态度。
德育方法是指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从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策略和德育实施等方面来探讨德育方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友爱、勤劳、谦逊、守纪、正义等品质。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 培养正确的行为态度。
德育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态度,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二、德育方法1.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德育的基础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身边正直、善良、勤奋的榜样,激发学生模仿的欲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亲身体验法。
德育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善良的力量和责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为意识。
3. 教育引导法。
通过课堂教育和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态度。
4. 实践演练法。
德育还要通过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实践活动的演练,培养学生守纪守法的习惯和能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德育策略1. 注重激励。
德育要注重考核评价制度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育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2. 设置典型案例。
德育要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行为的好坏,明白正义的力量和品德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建立制度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
4.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加强家校合作,使德育工作能够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中。
小学德育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
小学德育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使其成为有道德修养、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
知识点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
小学德育教育应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的优秀历史人物和事迹,如雷锋、焦裕禄,来引导学生崇尚英雄、尊重先辈,培养对祖国的忠诚感和自豪感。
知识点2:劳动教育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生是在亲身实践中学习与劳动相关的技能和价值观念的。
通过参与家庭劳动和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植树、清洁卫生、小组合作的劳动项目等,学生能够培养自理、自强、合作、感恩等美德。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实践为本的价值观。
知识点3: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交往和个人成长的基本原则之一。
小学阶段,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和守信的品质。
教师应当通过讲述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了解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诚信考核机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知识点4:友善教育友善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和友好关系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和友善行为,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
在平等、友好、互助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培养自信、与人相处、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游戏,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尊重意见,让他们感受到友善的力量。
知识点5: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危害,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德育知识点
德育知识点德育是指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
下面将从德育的定义、目的、方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
二、德育的目的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通过德育,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使他们具备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心。
最终,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言传身教、情感教育和规范引导等。
言传身教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心。
规范引导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定的规范和规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使他们具备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再次,德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
最后,德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德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方法包括言传身教、情感教育和规范引导等。
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得就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得形成与发展得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也可以就是一项详尽得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
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得结果,就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得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得原则与详尽要求,采取合适得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优良得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得综合性活动, 从而实现学生得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得,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得非智力因素得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建设得必要条件,就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得严重途径。
5、班主任得自我管理:(1)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得要求;(2)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班级管理得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得管理素养就是班级管理得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得过程也就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得过程。
6、德育得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得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不变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就是指在教育目得得规范下,由具有明确得奋斗目标、坚强得领导核心及优良纪律与舆论得班级学生所组成得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与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得目标进行得管理。
它得基本思想就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得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得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11、说服教育:就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得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得品德认识与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得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得一种德育方法。
德育知识点
德育知识要点一、德育基础知识1、德育含义: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便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
2.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和继承性。
3.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4. 一般情况下,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有三点:(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此外,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二、德育内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教育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德育原则: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 加 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 教 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 会的 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基本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同时它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大系 统,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 行 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 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 程
1.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 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 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德育的定义和意义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
2.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德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1. 德育的整体性原理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整体人格为目标,从心智、情感、意志、道德、品德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的因材施教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使教育更加有效。
3. 德育的示范引领原理教师和家长应该发挥良好的行为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德育的全面指导原理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指导,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5. 德育的阶段性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德育的健康原理德育应该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7. 德育的社会性原理德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关爱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和意识。
8. 德育的系统性原理德育应该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统筹教育资源,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德育的综合效果。
三、德育原理的实施策略1. 培养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还应该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构建德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奖励和表彰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原理知识点汇总
德育原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德育概念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2.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如何理解道德教育的过程。
3、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4.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
从广义上讲,道德教育除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环境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
5、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①传统思想的影响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③中国政治革命的历史轨迹使然。
6、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几大弊端: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②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③使人无法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却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应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8、“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内化说”仍是转化理论的一种改良形式。
9、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革命性。
最本质特征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故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2、德育历程(1)习俗性德育使之人类社会早起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区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2)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
(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简答)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次,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也促进德育目标变革。
最后,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展开,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待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德育常考知识点总结
德育常考知识点总结德育,即德性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其全面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珍爱祖国的土地和资源,尊重国家的法律和民族的传统,乐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中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等。
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在集体中发扬团结互助、忠诚奉献的精神,主动承担责任,乐于为集体利益奉献自己。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等。
三、社会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这要求学生关心社会、尊重他人,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和文明礼仪、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等。
四、道德行为教育道德行为教育是德育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这要求学生守纪守法,讲文明、讲道德,尊重师长,关爱同学,诚实守信,自律自爱。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纪律、师生关系、同学相处等。
五、品德修养教育品德修养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自觉、自律自爱的重要途径。
这要求学生修身齐家,修心齐国,修身筑德,修学养德。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尊师重道、处事坦荡、待人有礼、待事公平等。
六、道德问题教育道德问题教育是教育学生认识和解决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这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处理好各种道德问题。
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偷窃和损坏公物、攻击和伤害同学、逃课和不交作业等。
以上是德育中常考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依据。
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
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德育是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关于德育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德育的概念和特点1.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有担当的品格和态度。
1.2 德育的特点德育的特点主要包括:1)长期性: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2)全面性:德育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方面。
3)艺术性:德育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引导。
1.3 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道德方面: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
2)审美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3)行为习惯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稳定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 德育的原则德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包括: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注重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二、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 德育的基本途径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榜样示范: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课堂教学:在各类课程中设置德育内容,通过教育教学实现德育的目的。
3)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正气、真善美,借鉴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文化成果。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总结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德育的概念和意义:德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知识全面、能力卓越、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德育为根本,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主阵地,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德立身,以德为先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规范行为,以养成为重点。
3.德育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可以是课程、活动、教师、校园氛围等。
4.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自身言行和行为方式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互动式教学法:营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的教育氛围。
5.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强化德育日常化:将德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活动中,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德育课程化: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系统教育学生道德和品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拓展德育社会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6.德育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德育教育的评价应具备客观、全面、科学、有效的特点;-德育教育的评价可以采取成绩评价、学科评价、行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德育教育的评价应与奖励机制相结合,通过奖励和表彰的方式激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德。
7.德育教育的困难与对策:-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缺失: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道德知识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来解决;-家庭教育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德育管理的不足:可以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
德育背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德育背诵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德育基础知识1.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
2. 德育目标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3. 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社会行为和心理素质。
4. 德育工作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为人师表(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3)因材施教,因时制宜(4)关注思想引领,注重行为规范(5)强调情感教育,注重行为引导第二部分:道德知识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对人、对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
2. 什么是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待价值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看法,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对待各种道德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3. 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方面所具有的情感,是指人在道德领域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忠诚、责任感等情感。
4. 什么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指人们在行为中所应当遵循的的规范和规定。
5. 什么是道德质量道德质量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所具有的良好特点和优秀品质,包括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勇敢等道德品质。
第三部分:德育方法1. 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教师为榜样,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情感疏导法情感疏导法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 话剧表演法话剧表演法是通过表演形式展示道德故事,引导学生感悟道德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
4. 互助与感恩教育法互助与感恩教育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关爱行为和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
德育原理总结知识点1. 个性发展原理德育原理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特长。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2. 以人为本原则德育原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品德、体魄、美感和劳动等方面,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
3. 实事求是原则德育原理强调实事求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
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以德育为首原则德育原理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 笃信笃行原则德育原理强调笃信笃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仰和行为自律。
教育要引导学生笃信任何宗教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等,培养学生做一个有信仰、有原则的人,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6. 教育为主原则德育原理认为教育是引导性的、塑造性的过程,要贯穿“教育为主”的原则。
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引导和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德育原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了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德育为首、笃信笃行、教育为主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值得一提的是,德育原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往往会受到挑战,而德育原理则可以成为稳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石。
同时,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德育原则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教育需求。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德育教育的知识点
学校德育教育的知识点德育教育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以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校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教授道德原则、举办道德模范评选以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2.社交技巧培养:学校德育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
通过教授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沟通技巧,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有助于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有效解决人际冲突。
3.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也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
通过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规范,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如举办道德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行为规范。
4.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也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有效方法。
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5.公民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学校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传统文化、提高环保意识等。
公民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6.道德模范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和表彰道德模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崇尚优秀的道德榜样。
可以通过组织道德模范评选、举办道德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向学生展示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崇高道德品质和积极行为的人物。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向道德模范学习,努力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以下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道德基本原则1. 诚实守信原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强调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2. 社会公德原则: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规范和他人权益的意识。
3. 孝道原则:强调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心家庭,维护家庭和睦、和谐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1. 勤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守纪律: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合作与友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友善相处的能力。
三、社交礼仪1. 礼貌用语:教育学生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保持良好的交往礼仪。
2. 交际技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能力,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
3. 衣着仪表:教育学生讲究整洁、端庄的仪表形象,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仪表意识。
四、社会责任意识1.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2. 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公民责任: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
五、德育教育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课堂教育:利用课堂教育资源,融入德育元素,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塑造正能量的学生行为。
总结: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生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
学生德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德育概述1.1 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举止。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德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的公民。
1.3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2.1 德育内容(1)道德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精神文明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公民道德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4)健康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 德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通过向学生宣传和展示正面典范的人物形象,激励学生效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情感教育法:通过创设情感互动的场景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和情商。
(3)实践教育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参与式教育法:通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
三、德育管理与评价3.1 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德育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德育必备知识点总结
德育必备知识点总结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公民的教育过程。
德育以德育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德育必备的知识点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德育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一、道德观念1、尊重他人: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学生应该诚实待人、守信用,不说谎话,不欺骗别人,要遵守诺言,言行一致。
3、友爱互助: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孝敬父母: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体贴父母。
5、谦逊谦和:学生应该学会谦虚、谦和,不骄傲自满,善于虚心学习,与人为善。
二、道德行为1、自律自控:学生应该具备自律自控的品质,能够自觉遵守纪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做出无礼行为。
2、守时守约:守时守约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学生应该养成守时守约的良好习惯,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
3、热爱劳动: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不懒惰,不好逸恶劳。
4、关爱环境:学生应该学会保护环境,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资源。
5、勇于承担责任:学生应该学会勇于承担责任,遇到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主动承担责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三、道德修养1、修身齐家:学生应该学会修身养性,注重家风家教,培养端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会感恩:学生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和帮助,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3、积极向上:学生应该学会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勇敢向前,不畏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尊重生命:学生应该懂得尊重生命,不轻视他人的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5、培养自信:学生应该培养自信,相信自己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自卑、胆怯。
德育社会知识点总结
德育社会知识点总结一、德育概念德育是德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育结合在一起,以德育为主的教育活动,以及全社会对人们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和教化。
德育是对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品质和习惯进行培养和熏陶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是全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人格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德育的重要意义1. 德育是提高人的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的自我完善的基本保障。
2. 德育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 德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基本保障。
三、德育对象德育对象是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员,其中包括学生、干部职工、农民工人、军人以及全社会成员等。
各级各类教育均应开展德育工作。
四、德育方法1. 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高尚品德,勇于负责,对学生示范个人魅力及价值观念。
2. 诱导感化:通过情感的诱导感化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使学生在情感上加深对美好道德的喜爱。
3. 心理疏导:德育中要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因为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美好道德的力量,从而主动地融入其中。
五、德育内容1. 爱心教育:培养学生互爱之心,明晰所有人都值得被尊敬、爱护的观点,培养学生爱他人之情。
2. 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让学生懂得真诚的朋友和伙伴更容易获得快乐和帮助。
3. 守法教育: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学生从小懂公德、爱国、中华礼仪之屡。
4. 友爱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真诚友谊的品质,要求学生做到真诚友谊,尊重朋友,团结友爱他人。
5. 志愿服务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学生要主动无私地、热心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让美好行为行为的典范成为常态而不是一时的盛事。
六、德育实施途径1. 教育实施途径。
即德育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
2. 社会实施途径。
即德育教育在社会当中普遍实施,在各行各业中传播,通过大众媒介、舆论监督等方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得就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得形成与发展得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也可以就是一项详尽得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
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得结果,就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得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得原则与详尽要求,采取合适得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优良得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得综合性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得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得,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得非智力因素得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建设得必要条件,就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得严重途径。
5、班主任得自我管理:(1)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得要求;(2)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班级管理得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得管理素养就是班级管理得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得过程也就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得过程。
6、德育得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得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不变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就是指在教育目得得规范下,由具有明确得奋斗目标、坚强得领导核心及优良纪律与舆论得班级学生所组成得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与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得目标进行得管理。
它得基本思想就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得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得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11、说服教育:就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得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得品德认识与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得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得一种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自觉地创设优良得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与思维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13、班级制度管理:在认识班级建设规律得基础上,通过制定、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得经常性工作。
14、班级管理轴辐模式: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得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得中心意图运作。
15、榜样示范法:以她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良得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得一种方法。
16、品德评价法:教育者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得思想与言行做出评判,以促进其形成优良品德,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工作目标得方法。
17、班级绩效管理:指班主任与各科老师及学生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得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得持续循环过程。
18、班级管理树状模式:主要结构就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得主干。
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得管理,她就是通过对班委会得管理,再由班委会详尽参与班级管理。
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得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
19、研究型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者并不就是简单地运用已有得关于班级管理得理论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中得问题,而就是根据班级管理实践中问题得分外性,运用一定得理论与某种研究方法,寻求分外问题得分外解决办法。
20、心理疏导法: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得疏通与引导。
学生得心理活动得阻塞现象,或心理平衡,失调就就是人们常说得“心理障碍”。
二、简答题1、简述当代德育得发展走向。
(1)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得‘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2)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3)德育过程:由简单灌输走向师生对话(4)德育方式:由单项传导转向参与式道德实践2、德育目标与德育目得得区别。
(1)德育目得:总得标准与规格;最高理想,终极性。
(2)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得详尽目标,详尽努力方向。
3、我国目前常用得德育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说服就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得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得一种德育方法。
(2)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她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良得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得一种方法。
(3)情感陶冶法:就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优良得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得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得方法。
(4)实际锻炼法: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与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得方法,包括日常实践与专门组织得行为训练。
(5)自我教育法:就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优良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得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得方法。
(6)品德评价法:就是根据一定得要求与标准,对受教育者得思想言行进行肯定与否定得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得方向得一种德育方法。
4、班主任得任务有哪些?(1)管好班级纪律(2)把各科得作业抓好,配合各科老师(3)把班级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准(4)教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喜悦,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有成就感基本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她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康健得公民。
5、班集体得特征有哪些?(1)共同得奋斗目标与为达目标组织得活动;(2)健康得组织机构与强有力得领导核心;(3)有严格得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4)有确凿得舆论与优良得班风;(5)有结合、友好、与谐得人际关系;6、德育得超越性本质如何理解?(1)“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德为先”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德一种优先性与严重性。
(2)在汉语中,“道”有道路、生长、引导之意;“德”虚心、容纳、养育之意;揭示了道德得先导属性。
(3)德育得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超越性得核心就是培养主体性得人。
7、当代我国德育目标得价值定向就是什么?(1)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2)强调社会价值与主体发展功能得整合(3)兼顾基础品质与个性素质得培养8、简述德育内容得含义。
德育内容就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以法律、文件得形式规定得教育对象必须掌握得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与个性心理品质得总与。
德育内容给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品德指明了方向,就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得一个严重保证。
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与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与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7)文明礼貌教育(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9、如何实施班级活动?(1)做好班级得准备工作:给学生做动员会;搜集与了解相关知识与背景资料;安排人员角色分配;推敲及模拟演练活动过程;准备活动场地、工具及道具等。
(2)推进班级活动得实施:考虑如何将随机事件转化为教育因素;如何降低随机事件对主题活动得负面影响;如何组织学生回到主题活动得轨道上来。
(3)完满地结束班级活动:重申本次活动得主题;总结本次活动得收获;给同学们提出进一步思考得问题。
10、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得特点就是什么?(1)突出两个主体(2)倡导个性释放(3)坚持多元合作11、简述德育内容得决定因素。
(1)一定社会得教育目得与教育目标;(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得规律年龄特征;(3)当前得形势任务与学生得品德实际;(4)人类普遍伦理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
12、简述班级管理得要求。
(10)爱心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桥梁;(2)班级荣誉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基础;(3)规章制度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依托;(4)赏罚分明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保证;(5)班委会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得力助手;(6)师生间优良沟通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催化剂。
13、简述班主任得能力因素。
(1)组织管理能力(2)创新学习能力(3)思想教育能力(4)交往与表达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14、简述班集体建设得大凡策略。
确立共同目标、组建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形成正确得舆论、培养优良得班风15、简述班级活动得作用。
(1)班级活动就是建设优良班级得严重构成(2)班级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发展16、见10、17、简述班级管理得新概念。
(1)‘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2)同等与谐得师生关系(3)康健向上得班级管理环境(4)新型得管理模式(5)因人而异得个性管理(6)多元合作得管理机制18、简述班主任得心理素质。
广博得兴趣、积极得情绪、乐天得态度、坚强得意志19、简述班集体得形成过程。
组建阶段——雏形阶段——成形阶段——成熟阶段20、简述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得建构要求。
(1)树立新型得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正确得学生观、树立新型得民主教育观、树立开放得整体教育观(2)树立正确得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致得目标系统、有一定难度并切实可行、明确详尽且易于评价(3)处理好同一性与差异性得关系,抓住同一性,突出差异性。
三、论述题1、影响学校德育内容得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⑴对道德可教性得理解。
⑵德育目得、目标及其序列化。
⑶德育过程观。
⑷偶发因素。
2、如何理解“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班级管理中引入“创新奖”,激发学生上进心,激励学生自我创新。
(2)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正确瞧待成绩,重视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得智慧火花,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在学习中“创新”。
(3)给学生提供创新得舞台:让学生制定班规;让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让学生组织班会;让学生写“品德品语”。
3、我国德育内容体系得优化体现出什么趋势?(1)突出道德教育得核心基础地位(2)注重德育内容设计得层次性(3)强调向学生生活世界得回归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班级中得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与三种教育力量着手。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得协调。
任课老师作为班级得教育与管理参与者,有自己得教学任务与目标,有自己独到得课堂管理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多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任课老师得基本情况。
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与任课老师交换自己得想法与意见,确定班级得统一愿景以及详尽得班级管理实施计划。
(2)班主任与家长得协调。
让家长成为班级教育与管理得助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得指导,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道得途径与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教育得实施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得经验与方法以及一些东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性得意见。
(3)班主任与学生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得协调。
首先,将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得力量。
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培养上。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协调管理时应注意得问题。
在学生得实际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一定得自由空间,让她们作为班级得主人,对自己进行管理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