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

合集下载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2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_____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A.B.C.D. √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不是升学问题,不是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问题,乃是课程问题。

2.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哪一项?______A.科学 B.技术 C.社会 D.生活A.B.C.D. √解析: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

3.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____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C.对学生科擎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A. √B.C.D.解析: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4.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______A.实物 B.化学实验 C.投影仪 D.模型A.B. √C.D.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5.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______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A.B.C. √D.解析: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动机。

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6.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2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①文献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实验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A.B.C. √D.解析: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2.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 )。

①演示实验②并进实验③学生实验④描述实验⑤实验习题⑥投影实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A.B. √C.D.解析: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实验的形式有演示实验,并进实验,学生实验、实验习题。

3.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A.B. √C.D.解析: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化学实验清洁化。

4.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 B.讲解法C.讲演法 D.谈话法A.B.C. √D.解析:讲演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

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5.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 )。

A.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A.C.D. √解析: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

二、教学设计题(总题数:1,分数:20.00)6.请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的习题课进行教学分析。

具体包括:(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三维教学目标:(4)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6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6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6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化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______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分数:2.00)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解析:2.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______(分数:2.00)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有机化学基础解析:3.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______(分数:2.00)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4.认知需要情感,情感影响认知。

教师的______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分数:2.00)A.情感技能√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一般技能解析:5.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______(分数:2.00)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解析:三、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10.00)6.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和 2。

(分数:2.00)解析:知识准备;心理发展水平准备7.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 1, 2和 3。

(分数:3.00)解析: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教师学生双中心式8.教育的基本要素: 1、 2、 3。

(分数:3.00)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9.在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既是 1,又是 2。

(分数:2.00)解析:重要的学习内容;重要的学习方式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10.简述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无论是作为实践活动的实验(实验探究活动),还是作为认识活动的实验(实验方法论),都是在一定的化学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教学论功能。

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A. 氢(H)B. 钠(Na)C. 镁(Mg)D. 铝(Al)答案:B2. 化学中的摩尔质量单位是:A. 克B. 千克C. 摩尔/克D. 克/摩尔答案:D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相同数量的粒子。

这个数量是多少?A. 6.02×10^23B. 6.02×10^22C. 6.02×10^24D. 6.02×10^25答案:A4.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2OD. MgS答案:C5. 以下哪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2H2 + 2O2 → 2H2O2D. 2H2O2 → 2H2O + O2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Kc表示在_________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答案:恒温恒压7.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答案:中和反应8.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路易斯酸是能够_________电子对的物质。

答案:接受9. 一个分子中,如果含有多个官能团,那么这个分子可能具有_________。

答案: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性10. 原子半径的大小通常与原子的_________成正比。

答案:电子层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进行得一样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是动态平衡,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平衡状态与反应条件有关,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12. 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答案:酸碱指示剂是一类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含有能够发生酸碱反应的官能团,如酚羟基或硝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______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A. √B.C.D.解析:选定课题是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最高的是______A.解释 B.识别 C.记住 D.知道A. √B.C.D.解析:解释是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最高水平。

3.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______①演示实验②并进实验③学生实验④描述实验⑤实验习题⑥投影实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A.B. √C.D.解析: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实验的形式有演示实验,并进实验,学生实验、实验习题。

4.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______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A.B.C. √D.解析: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______A.科学问题 B.科学解释 C.科学证据 D.科学假设A.B. √C.D.解析: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科学解释。

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6.指导中学生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人的发展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教学和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

)解析:7.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比较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波义耳认为“实验是最好的教师”。

他的一部名著是______A.《化学基本教程》 B.《现代化学导论》C.《怀疑派化学家》 D.《怎样教化学》2. 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______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3.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______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4.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______A.简约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 D.绿色化原则5. 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______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二、教学设计题6.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

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分钟之内)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______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 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AlON和A12O3晶体类型相同3. 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______A.HCl、CuCl2、Ba(OH)2 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 D.NaBr、H2SO4、Ba(OH)2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7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7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______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 D.学生的实际能力(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是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因素。

3.布卢姆把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识记、理解、______、综合与评价六类。

A.分析、归纳 B.推断、分析 C.分析、演绎 D.应用、分析(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布卢姆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故选D。

4.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视角______A.注重课程内容对未来高素质化学专门人才的选择性B.注重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C.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D.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将教学目标从为少数人未来的专门深造打基础,转移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即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5.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______A.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9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______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A.B. √C.D.解析: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2.以下列举的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改革的方向不正确的是______A.探究化 B.绿色化 C.学术化 D.现代化A.B.C. √D.解析: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都属于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改革的方向。

3.在体现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的“三性”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是______A.思想性 B.师范性 C.实践性 D.教育性A.B. √C.D.解析:师范性在体现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三性”中具有核心地位。

4.中学化学教学的组织工作包括______①教学设计②课堂教学③课后辅导④组织课外活动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A.B.C. √D.解析:中学化学教学的组织工作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组织课外活动。

5.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式,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______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 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A.B. √C.D.解析:经常客观题比重过大会引起学生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

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6.试论化学科学的价值及化学教育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6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6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6(总分104,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______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2.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______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3.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包括______A.五条 B.六条 C.七条 D.八条4. 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______A.讲授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探究法5. 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______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C.得出相应的结论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二、简答题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编写建议有哪些?7. 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三、论述题论述应明确表明观点、逻辑清晰、证据恰当、有理有据。

8.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300字)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2.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______A.Al B.Al(OH)3C.AlCl3 D.Al2O33.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______A.CO2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4.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5.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A. B.C. D.6. 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______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7. 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1)反应生成C2H5OH(1)的AH为______ A.-44.2kJ·mol-1 B.+44.2kJ·mol-1C.-330kJ·mol-1 D.+330kJ·mol-1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9. 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C.胡椒酚可与甲醛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10. 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______A.负极反应为B.负极反应为C.正极反应为D.正极反应为二、填空题11. 化合物H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和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20XX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

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模拟题

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模拟题

2019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模拟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A.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2.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化学教学系统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材3.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 B.化学实验清洁化 C.化学实验微型化 D.化学实验简便化4.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B.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增强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从氧化铝中获得铝D.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B .1.0 L1.0 mo1·L-1的C6H12O6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6N AC.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D.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 A6.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7.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是青蒿素的结构,则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0O5B.可用蒸馏水提取植物中的青蒿素C.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反应D.青蒿素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立刻显蓝色,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8.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OCH3OCH3H3COO O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B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非金属性:S>C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酸性:HCO3->Al(OH)3D 向10 mL 0.2 mol·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红褐色沉淀相同温度下的K sp:Mg(OH)2>Fe(OH)39.A、B、C、D、E、F、G为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8(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______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最高的是______A.解释 B.识别 C.记住 D.知道3. 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______①演示实验②并进实验③学生实验④描述实验⑤实验习题⑥投影实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4. 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______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5.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______A.科学问题 B.科学解释 C.科学证据 D.科学假设二、简答题6. 指导中学生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7. 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比较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2.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 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______4. 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______A.3种 B.4种 C.5种 D.6种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D.若1mL 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6. 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8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8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在体现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的性”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是 ()A. 思想性B. 师范性C. 实践性D. 教育性→←正确答案:B,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A. 选定课题B. 查阅文献C. 研究设计D. 收集资料正确答案:A,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钾原子电子排布中,E4s<E3d解释其原因可用理论为()。

A. 能量最低原理B. 钻穿效应C. 屏蔽效应D. 泡利不相容原理正确答案:A,4.(单项选择题)(每题 1.50 分) 产婆术”是谁提出的?()A. 尼尔B. 夸美纽斯C. 卡尔威特D. 苏格拉底正确答案:D,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3+、NH4+、Cu2+、SO42-、CO32-、Cl-、Br-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13。

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 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NH4+、SC42-、CO32-B.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C.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K+、SO32-、Br-D. 若步骤④改用BaCl2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正确答案:C,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3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3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3(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一、单选题1.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 D.总结练习2. 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

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3. 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4. 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

A.兴趣 B.能力C.动机 D.行为5.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二、判断题6. 一节课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可得开始部分、中心部分和结尾部分。

( )A. 正确B. 错误7. 化学教学就是教知识、教技能,化学课只要把化学知识讲深讲透,练习题讲全讲细就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 )A. 正确B. 错误8. 依据不同的学习评价观,可以对化学学习情况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 )A. 正确B. 错误9.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 )A. 正确B. 错误10. “课标的必修”中加入了“有机化合物中的碳的成键特征”、“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现象”等内容。

( )A. 正确B. 错误三、论述题11.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22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

为了各位考生可以更好旳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旳笔试考情,提供了某些经典试题,但愿可以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新课程倡导旳三种重要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D.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积极学习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旳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旳是()。

A.国际性B.美观性C.精确性D.科学性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旳根据旳是()。

A.课程原则B.教科书内容C.教学措施D.学生已经有旳知识二、案例分析题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行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镁-铝(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旳是什么?教师请学生预测: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试验探究】试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旳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旳NaOH溶液中。

试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如下问题:(1)形成原电池旳基本条件有哪些?(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

分析该试验现象旳本质原因是什么?(3)本案例实行课程阐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当充足体现化学教学旳什么特性?(4)当学生预测与试验成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三、教学设计【内容1】化学课程原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旳针对性,有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旳作用,激发学生旳爱好,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情境旳创设中,应充足运用形象化旳材料和试验,揭示化学知识旳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旳思维过程。

问题情境旳构建及其发展应揭示知识应有旳内在逻辑构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使问题情境构造、化学知识构造与学生认知构造三者友好统一,互相增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1(总分115,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一、填空题1. 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__、______、会话和_____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2. 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3. 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______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______和______。

二、简答题4. 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5. 简述化学教学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单选题1. 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当浓度为2c时,若仍然服从朗伯一比尔定律,则透光率为( )。

A.0.5T B.2T C.0.1T D.T22. 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 B.225 C.900 D.3753. 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4. 在鉴定Fe2+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棕色环反应。

反应时,将FeSO4、浓H2SO4和( )先后加入试管中,即可看到棕色环。

A.NaNH2 B.Na3N C.NaNO3 D.NAN35. 下列物质与水作用生成H2的是( )。

A.BCl3 B.NH3 C.F2 D.SiH46.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A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D.78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7. 把11.5g钠投入m1g过量水中得到ag溶液,把12g镁投入m2g过量盐酸中,得到bg溶液,若m1=m2,a和b的质量关系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

为了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情,提供了一些经典试题,希望能够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
D.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国际性
B.美观性
C.准确性
D.科学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镁-铝(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的NaOH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

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
(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
三、教学设计
【内容1】
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

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应揭示知识应有的内在逻辑结构。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使问题情境结构、化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内容2】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本片段的教学目标。

(2)简述本片段包含的导课、新授课、结课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内容。

(3)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故选A。

2.【答案】B。

解析: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故应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准确性。

故选B。

3.【答案】C。

解析: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科书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经验。

二、案例分析题
【答案】(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

(2)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所以在反应的初始阶段,是镁作为负极发生反应,负极为失电子的一极,即电子由镁电极移向铝电极,那么电流则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

然而镁、铝、氢氧化钠溶液这三种物质共存的时候,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铝和氢氧化钠,所以在随后阶段为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铝作负极,所以电流的流向出现反转。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发现客观规律为目标,具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特征。

它的理论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不能仅有逻辑的推断而脱离实践的检验。

综观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所以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4)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最终得出结论,当然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有所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的对结果进行猜测,但是猜测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样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的结构。

尤其需要记得实验之后需要进行反思与交流:之前猜测实验结果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的出现……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可以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设计
【答案】(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初步认识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获取、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2)【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面包的标签。

请学生观察保质期。

导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包的保质期长短不同,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这节课就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新课讲授】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它们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实验2-5的实验方案,思考一下实验方案的缺陷,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案并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减小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

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正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负催化剂。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①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②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结课作业】
xx共同总结所学知识。

作业:调查生产生活中改变外界因素调节反应速率的实例,并用化学知识解释。

(3)①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境。

生活中涉及化学知识的地方很多,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设置学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跟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可以用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为素材,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本)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教学中,我曾用“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样的问题来设置有关学习情境。

结果,学生的探究欲大增,情绪高涨,学习的自主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再如,利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这些素材设置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念。

③利用化学实验设置学习情境。

化学实验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各种化学变化,模拟科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呈现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而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重视提高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效果,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并进式实验,设计适量探索性实验习题,适当增加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活动时间。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杯肥皂水、当地雨水等的酸碱度,能使学生在实验呈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实验技能。

④利用xx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境。

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境。

⑤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特定的学习情境。

模拟情境必须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应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但在模拟情境中可融入丰富的情感,使它比真实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
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

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电脑动画等,都可用于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688,
回复“教育理论”下载两学章节练习题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