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PDF版)

2016年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D(“极光是会发出声音的”判断有误,文中说“北极光是否会出声,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2. B(“霓虹灯是根据极光的发光原理制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3. C(过于绝对。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离地面80千米以上的高空接近真空,应该为“声音很难传到地面”错。
)4.C 5.B 6.A(“顿悟要义”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数年无所得”。
)7.(1)王守仁急忙赶赴吉安,征集调用士兵粮食,修治军器船只,传发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命地方守土大臣各自率领官吏士卒尽力于王事。
(重点词语:趋、暴、俾,句意准确连贯)(2)假如没有王守仁,东南的事情几乎危险了,明世宗对此很了解,刚登帝位,立即征召王守仁入朝接受封赏。
(重点词语:微、殆、甫,句意准确连贯)8.答案:深秋气候寒冷,雨声淅沥,霜叶落满庭的凄冷萧瑟的秋天早晨景象。
(2分)照应首句,以景结情,烘托,突出了老翁心境的安闲自适,淡泊清静。
(3分)9.答案: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的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
(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10.(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中学2018届⾼三上学期第⼆次⽉考语⽂试题含答案南阳⼀中2018年秋⾼三第⼆次⽉考语⽂试题命题:黄迎辉、张爽、王春霞、胡⼼涛、李⼩娜、李慎丽、华新旭组题:王⽂正第Ⅰ卷阅读题⼀、现代⽂阅读(9分,毎⼩题3分〉神秘莫测北极光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成书⼤约在1230年。
直到17世纪后期,英国天⽂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
这⼀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
⼈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
地磁层是地球周围⼀个保护层,⼀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磁化区域,是太阳⾼能带电粒⼦的天然屏障,正是有了这道屏障我们才能安稳地⽣活在地球上。
地磁层的外边缘与⾏星际交界的地⽅叫作磁层顶,在地磁南北极上⽅的磁层顶形状像漏⽃,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可以从此处“漏”进磁层,在地球附近沿着磁⼒线绕圈,同时向地球两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和地球⾼层⼤⽓发⽣碰撞,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就是极光。
碰撞通常发⽣在距离地⾯80---300千⽶的⾼度,绿、蓝、⽩、红四⾊光芒在天空中形成了⼀个椭圆的环形区域,也就是极光环带。
极光的发光原理跟霓虹灯相似。
霓虹灯管中封存着氖、氩等惰性⽓体,电⼦在其中跑来跑去,撞到⽓体原⼦时,就会使后者受激发光。
不同的原⼦在不同条件下受到激发,会发出不同颜⾊的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五颜六⾊的霓虹灯。
极光也是如此,来⾃太阳的带电粒⼦闯⼊地球⼤⽓层时,会在不同的⾼度撞到不同的⽓体分⼦,发出不同颜⾊的光。
通常来说,在200千⽶以上的⾼空,带电粒⼦撞到氧原⼦时,氧原⼦会受激发出红光;在100~200千⽶⾼空,氧原⼦则会受激发出黄绿⾊光,这是极光最明亮、最常见的颜⾊。
电离状态的氮则会发出蓝光,中性的氮受到撞击时发出的则是紫红⾊光。
北极光⼀般遵循持续1 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阳一中2017-2018学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要求将客观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 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豪奢.(shē)天堑.(qiàn) 列观.(guàn) 秦王不怿.(yí)B.罗绮.(qǐ) 旖.旎(yǐ) 睨.(ní)柱斧钺汤镬.(huò)C.凝噎.(yē) 樯.橹(qiánɡ) 千骑.(jì) 蓑.衣(suō)D.鲈.鱼(lǔ) 揾.泪(wèn) 纶.巾(ɡuān) 傍.(bàng)行八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豪奢完璧归赵箫鼓B.所向披糜珠玑东蓠把酒狼狈C.坚明约束断鸿仓惶北顾樯橹D.身膏草野锋火曲节辱命暮霭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扬汤止沸....的方法,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B.记者在阿富汗耳濡目染....了许多有关阿富汗难民的悲惨生活。
C.不论什么时候,他都是如坐春风....,亲切地和自己的下级交谈。
D.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造成的。
B.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我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C.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D.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河南南阳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河南南阳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卷(含答案)南阳一中2015级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方云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
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
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提出了文学与时俱进的特点。
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
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
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为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
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
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
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
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上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哉!②如果我们不能包容缺点和错误,许多人就会文过饰非....,不敢承认错误:如果我们不能包容失败,许多人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
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④元代画家黄公望是画雪高手,他擅长在极短时间内用水墨勾勒出大雪初霁后的世界,笔势斩截,倚马可待....。
⑤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⑥我喜爱青衣的风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温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④⑥【答案】D【解析】①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此处使用正确。
②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此处使用正确。
③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
此处误用为不暖和的意思,望文生义。
④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使用对象错误。
不能用来形容画画快。
⑤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
)此处使用正确。
⑥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不合语境,这里形容花旦的表演,应为“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南阳一中2017年秋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彳亍.(chù)殒.身不恤(yǔn)忸怩.(ní)意味隽.永(jùn)B. 颓圮.(pǐ)瞋.目而视(chēn)遒劲.(jìn)目眦.尽裂(zì)C. 攒.射(cuán)溯.流而上(sù)箕.踞(jī)信手拈.来(niān)D. 长篙.(hāo)咄.咄逼人(duō)燕.国(yàn)美味佳肴.(yá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意味隽永(jùan);B项,遒劲(jìng);D项,长篙(gā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恶梦提要钩玄宫阕风云变幻B. 偏袒妄自菲薄屠戮嘉言懿行C. 骷髅奋笔急书翌年越俎代庖D. 焦灼衣衫褴褛婆娑起成转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辨析与识记。
A.恶—噩C.急—疾D.成—承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 “生命的价值在于百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 学年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人文关心,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心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美道德涵养、塑造完好人品。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心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门路,一个门路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 ,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睦的集体意识,能够叫“载道”。
另一个门路是个人的“怡悦情性” ,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睦,人在超越现实限制中获取的精神自由,能够叫“畅神” 。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拥有人文关心的传统中国画家,其实不知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归入伦理范围,在提高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涵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给予自然对象以高风格的精神境地,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崇高的道德看法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一致同来,实现寓教于乐。
不论“载道” ,仍是“畅神” ,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
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
今世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归纳为三个和睦:人类与自然的和睦、个人与社会的和睦、自我心里的和睦。
他认为三个和睦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全部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此刻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重点,也更费思索。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联合。
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特别敏感,这些工具能够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心里波涛,达到自但是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忧如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停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汲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好的写意美学系统,这一系统筑鉴于中国的哲学,受益于中国汉字反应的思想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睦的精神境地,表现崇高人品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集体精神的有序和睦为终极关心。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说明: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按要求将客观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举酒属.(zhǔ)客修禊.事(qì)ﻩ流觞.(shāng)便.(pián)言B.溘.(kè)然长逝愀.然(qiǎo)ﻩ桂棹.(zhào)ﻩ山川相缪.(liáo)C。
酾.酒临江(shī)会.稽(kuài)ﻩ趣.舍(qù)ﻩ葳蕤.(ruí)D。
冯.虚御风(píng)ﻩ纤.(qiān)细果脯.(fǔ)ﻩ枕藉.(ji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燥不同虎视眈眈追溯须臾B.萎糜不振洗盏更酌拾辍嫠妇C.横槊赋诗前倨后恭恪守幽壑D.舳舻千里怨声载道滥殇伶娉3。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B.学术问题硬要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无异是方枘圆凿,行不通的.....C.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热闹非凡.D。
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阳一中2017-2018学年秋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6年河南省南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6年河南省南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12.17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父辈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
②逢到老王值班,每晚他总要绕着仓库好几遍,生怕有个闪失。
③精神产品的生产不只是为了,更重要的还要讲求社会效益。
A、流传察看营利B、流传查看盈利B、留传察看盈利D、留传查看营利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毕躬毕敬按部就班防患未然雷霆万钧B.不记其数发奋图强和盘托出恍然大悟C.荒谬绝伦琅琅上口滥竽充数死心塌地D.故弄悬虚东拼西凑哄堂大笑破釜沉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10米左右的距离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片主要演员有古月、卢奇、孙飞虎、刘锡田、谢伟才、孙雏民、傅学诚等演员担纲主演。
B.一批以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具有先进技术装备、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现代管理技术水平的项目正落户昆山,初步形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
C.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2017年河南省南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理)试卷

2017年河南省南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理)试卷语文8.13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A.鱼船勉励针砭时弊厉兵秣马B.痉孪炫目开门缉盗纷至沓来C.茅庐窠臼爱不释手众目睽睽D.俩个馈赠缘木求渔虎视眈眈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_______。
废墟是课本,______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____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A.(1)(3)(5)B.(2)(4)(6)C.(2)(3)(6)D.(1)(4)(6)3.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B.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一中2017-2018学年秋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神秘莫测北极光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子》,成书大约在1230年。
直到17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一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
这一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一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人。
人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
地磁层是地球周围一个保护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磁化区域,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天然屏障,正是有了这道屏障我们才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
地磁层的外边缘与行星际交界的地方叫作磁层顶,在地磁南北极上方的磁层顶形状像漏斗,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可以从此处“漏”进磁层,在地球附近沿着磁力线绕圈,同时向地球两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和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就是极光。
碰撞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度,绿、蓝、白、红四色光芒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也就是极光环带。
极光的发光原理跟霓虹灯相似。
霓虹灯管中封存着氖、氩等惰性气体,电子在其中跑来跑去,撞到气体原子时,就会使后者受激发光。
不同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受到激发,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极光也是如此,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在不同的高度撞到不同的气体分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通常来说,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带电粒子撞到氧原子时,氧原子会受激发出红光;在100~200千米高空,氧原子则会受激发出黄绿色光,这是极光最明亮、最常见的颜色。
电离状态的氮则会发出蓝光,中性的氮受到撞击时发出的则是紫红色光。
北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 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
观看极光的最佳地点当然是在高纬度地区。
不光地球上有北极光,很多行星都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这些行星都有大气和磁场,极光以同样的机制出现。
木星和土星这两颗行星的磁场比地球更强,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两颗行星的极光。
北极光是否会出声,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很多人宣称强烈的北极光会伴随着声音,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
挪威天体物理学家布莱克表示,“北极光发生在离地表80千米以上的空间,那里近乎真空。
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很难传到地面上。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
1911年,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的同伴约翰森在日记里写道,阿蒙森出去之后告诉同伴,他呼气时能听到自己的呼吸被冻住的声音。
于是约翰森和另外一个人也出去尝试了一下,同样也听到了“噼啪”声,这种声音他们曾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的时候听到过。
而当他们屏住呼吸,摇晃脑袋时,声音就消失了。
2012年,芬兰研究人员曾在一个极光观测地发现,声音来自地面以上约70米的高空,而北极光则出现在地面以上约120千米的地方。
科学家无法确定声音是如何出现的。
至今,极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令人震撼的极光碰撞等现象。
随着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深入了解,人们会发现北极光越来越多的秘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曹玲,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关于“极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极光与地球磁场有着密切联系,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第一人是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而最早记录北极光的国家是挪威。
B.极光是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从地磁两极上方的磁层顶进入磁层旋转并向两极沉降,与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而发出的光芒。
C.极光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空,绿、蓝、白、红等颜色的极光形成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被称之为极光环带。
D.极光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在地面上很难听到,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不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危害,是因为在地球周围有一道被称为天然屏障的地磁层保护着。
B.霓虹灯是根据极光的发光原理制造的,将霓虹灯管中封存氖、氩等惰性气体,让电子在其中与它们碰撞,而使后者受激发光。
C.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距地面80~300千米内的大气层时,在不同高度即使碰撞到相同气体分子,气体也可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能听到自己呼吸时被冻住的声音,这种“噼啪”声同约翰森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时听到的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光的发生同大气和磁场有关,木星和土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强很多,这两颗行星的极光比地球上的极光可能更明亮、更绚烂。
B.观察极光不光要选择最佳地点,还要选择好时间,极光一般遵循太阳活动的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才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
C.布莱克认为阿蒙森等人听到的“噼啪”声不是极光发出的声音,因为在离地面80千米以上的高空接近真空,声音不能传到地面。
D.人类尽管很早就有国家记录极光和科学家们研究极光,但是直到现在,如极光的碰撞、极光的声音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
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
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
明日, 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
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果奏捷。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
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
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
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D.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做动词时可理解为穿白色的丧服。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
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学业大进。
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
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精于奇谋。
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D.王守仁文武全才,颇受赞誉。
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多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百姓称赞,廷臣颂功,朝廷追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8.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5分)9.“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略)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
我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