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暑假预科作业第3章物态变化的综合预习检测二(解析版)语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42a583f1de80d4d8d05a4fed.png)
一、选择题1.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2.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3.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4.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7.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B.C.D.8.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6℃;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726f6aeaad1f346933fb9.png)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暑假复习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暑假复习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41b4476c66137ee061997.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C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3.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D )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6.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7.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8.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9.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C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10.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精炼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精炼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75c51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d.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镇江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镇江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一层霜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D.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3、下列事例中,能减慢液体蒸发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C.用扫帚把路面上的积水摊开D.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4、"白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关于图4中"白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火箭发射时形成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乙图中夏天冰棍周围"白气"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C.丙图中锅中的开水冒出的"白气"不属于扩散现象D.丁图中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态CO25、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6、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7、如图这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其熔点大约是50℃B.第1~3分钟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第4~6分钟则没有吸热C.第8~9分钟物质处于液态,且正在吸热升温D.在第4分钟时,可观察到既有固态成份,又有液态成份,但固态的要多些8、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5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2)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55808ab7852458fb760b5648.png)
一、选择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2.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3.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6.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9.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1.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升高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14.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若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结果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
第三章 物态变化 2023年暑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预习自测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2023年暑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预习自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c7b3e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f.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预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一个人正常体温约是()A.35℃B.42℃C.37℃D.100℃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3.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4.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人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6.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凝固过程经历了10 分钟C.海波在BC段需要放热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7.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树枝雾凇B.山涧云雾C.冰雪消融D.草间露珠8.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9.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10.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①B. ②C.③D. ④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3.摄氏温度是把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详细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42fcc5580216fc710afdc6.png)
第3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一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一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是晶体,b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b的凝固点为50℃C.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D.物质b在第3至第9分钟内不吸热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蜡熔化成蜡油B.早晨大雾渐渐散去C.冰熔化成水D.游泳后刚上岸身体感觉特别冷4.分析下面的图例,与图片说法相符的是()A.初春,河里的冰熔化现象要放热B.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储存到瓶子里的C.寒冬的早晨树叶上有霜是凝华现象要吸热D.洗手间利用干手器吹干手是利用了水的升华现象5.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A.0℃B.2℃C.4℃D.6℃6.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B.甲在ab段吸热C.甲的凝固点是48℃D.乙是非晶体7.如图表示了某物体从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物质是非晶体B.此过程是吸热过程C.t=0时刻物体没有内能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放热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b、c温度计的示数均减小,是由酒精(填物态变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引起的;比较b和c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物态变化》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物态变化》测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3cc6fafe4733687e21aadd.png)
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
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2.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黄河里的冰变成了水。
这一过程中有关物态变化和热量的吸收与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5.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6.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7.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锅盖紧扣在锅体上,盖上装有一金属管做排气孔,金属管上方倒扣着一个像大砝码模样的重锤,起限压阀作用。
当锅内蒸汽压强过大时,蒸汽顶起限压阀,通过金属管向外泄气。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适当减小锅的容积B.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C.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8.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 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 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c6e4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c.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1. 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 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热量D.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3. 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 凝固C. 蒸发D. 凝华4. 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主要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升华5.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升华,后凝华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汽化,后凝固7. 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的图示是A. B.C. D.8. 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热力学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热力学温度100K相当于A. C. D.9.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bf15f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2.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不容易变干,说明A.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C.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D.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本身质量的大小有关2、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4、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凝华D、液化5、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商河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熔化时的温度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
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出现"白气"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铁块化成铁水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12、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裂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裂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1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2da3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9.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解:①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②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上分析,故选D。
2.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这个温度读作( )A. 零下141度B. 零下摄氏141度C. 负141摄氏度D. 摄氏负141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摄氏温度的相关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是一个完整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解答:−141℃表示温度低于0℃,读作“负141摄氏度”或“零下141摄氏度”,故选C。
3.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0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5℃C. −6℃读作“零下6摄氏度”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答案】CA.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C.−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C正确;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
故选C。
4.以下温度最接近23℃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 常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A【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常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远低于23℃.C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课后练习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课后练习二](https://img.taocdn.com/s3/m/f778425052ea551810a687c1.png)
物态变化综合题一:对下列四幅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凝重的霜洁白的雪飘渺的雾晶莹的露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题二: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题三: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题四: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再将两只试管放在不断加热的100℃的沸水中,如图所示,则试管中的酒精_________沸腾,试管中的水_________沸腾(填“会“或“不会“)。
题五:如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纯的原理是什么?答:。
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答:。
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答:。
题六: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题七: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
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题八: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时间t/min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t/℃50 57 64 71 78 85 91 97 99 99(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这一结论说明该地区当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填“>”、“=”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https://img.taocdn.com/s3/m/faf03fec55270722182ef7f4.png)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图甲:湖面上冰化成水B.图乙:草叶上形成“露珠”C.图丙:瀑布形成冰柱D.图丁:树枝上形成“雾凇”【答案】B【详解】A.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瀑布形成冰柱,是水变为了固态的冰,故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为了固态的雾凇,故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春季,小翔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小翔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放热C.秋季,小翔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冬季,戴眼镜的小翔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放热【答案】D【详解】A.春季,小翔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是通过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错误;C.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所示,每个选项上面图是点燃酒精灯的示意图,下面图是熄灭酒精灯的示意图.操作都正确的是.A.B.C.D.【解析】试题分析: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引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冒盖灭,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A图,用嘴吹灭酒精灯,错误;B图,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C图,用火柴引燃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正确;D图,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且用嘴吹灭酒精灯,错误;故C正确。
14.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答案】B【详解】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
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汇编(解析版)
![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3b9db3e45c3b3566ec8b48.png)
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汇编(解析版)一、选择题1.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
A.abcde B.abced C.cadeb D.acdeb4.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6.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7.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根据现象推理进而得出结论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达到100℃的水一定能沸腾B.-10℃的酒精也能汽化C.铁、海波、玻璃都是晶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1.在纸盒内装些水,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八年级暑假预科作业——第3章物态变化的综合预习检测二(解析版)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3.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6.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8.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9.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10.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雪化成水B.湿衣服变干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11.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4.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5.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16.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A.50℃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17.牙科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常将带柄的小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给小镜子进行高温消毒B.使镜面温度升高,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液化C.使镜面温度升高,防止病人受凉D.使镜面温度升高,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落下二.填空题18.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19.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20.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
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21.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其原理是利用酒精和水的不同。
23.夏季的清晨,河面上经常会飘着淡淡的白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白雾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热。
(选填“吸”或“放”).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24.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刻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25.李悦和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合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喜欢探究的李悦和同学们,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并倒掉一部分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丙,他们发现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需继续(选填“吸热”或“放热”)。
(3)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上表。
①请在图丁中坐标纸上用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②根据图象,你发现的规律是:。
③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
26.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选填填“1”、“2”或“3”)(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由数据可知,烧杯内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7.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
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正确;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起到降温作用;故B正确;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 不正确;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故A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冰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3.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解答】解: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