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历史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维也纳简介: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都。

2. 维也纳古典音乐:维也纳古典音乐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重要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3. 音乐家故事:介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在维也纳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4. 音乐作品欣赏:选取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音乐家和作品。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维也纳古典音乐作品。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等。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以便于教学。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维也纳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欣赏音乐作品。

通过讲解音乐家的故事和作品,学生对维也纳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维也纳音乐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维也纳城市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维也纳的兴趣。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堂实录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成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片段一:审题导入出示课题:音乐之都维也纳师:齐读课题看着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生:“都”就是大城市,维也纳是一座闻名世界的音乐城生:我知道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生:我知道维也纳风景优美,有一条多瑙河穿城而过(预习过课文了吧?)生:我知道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独唱音乐会(你知道得还真不少呢。

不简单)生:我知道在维也纳,每年都要举行新年音乐演奏会师:看着这个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生:课文是怎么来介绍这个音乐之都的?片段二:抓关键语句,理清文章脉络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按“总分”结构来写的?找出课文总写的句子,分述的句子。

生:课文是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这句话来写的。

生:分述的句子是“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更加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片段三: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过渡: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你最喜欢哪一点,请多读一读,看看你喜欢的这点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我们交流。

生:我最喜欢“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因为音乐已经融入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每天都有音乐的陪伴,多美呀。

(文中有一个词语,写出了在维也纳生活的人们,时刻都能听到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生:“随时”。

(“随时”说明了什么?)生:维也纳人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就连人们在散步时,也有音乐相伴。

(这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来自哪里呢?)生:来自公园里的露天音乐演奏会(你见过露天演奏会吗?我们这里的公园里有什么?)生:没见过,我们这里的公园里有游乐场、还有许多吃的东西。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维也纳音乐的兴趣。

2. 介绍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维也纳的城市风光和音乐氛围。

2. 讲述维也纳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

教学活动:1. 展示维也纳的城市风光和音乐场景,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

2. 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古典音乐大师教学目标:1. 介绍维也纳古典音乐大师。

2. 使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维也纳古典音乐大师。

2. 讲解古典音乐的形式、旋律和和声等特点。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维也纳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

2. 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如形式、旋律和和声等。

第三章:维也纳浪漫乐派教学目标:1. 介绍维也纳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

2. 使学生了解浪漫乐派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舒伯特、李斯特和斯特劳斯等维也纳浪漫乐派代表人物。

2. 讲解浪漫乐派的音乐特点,如情感表达、幻想和个性化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维也纳浪漫乐派代表人物的作品。

2. 引导学生了解浪漫乐派的特点和影响,如情感表达、幻想和个性化等。

第四章:维也纳现代音乐教学目标:1. 介绍维也纳现代音乐的发展。

2. 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创新和多样性。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如贝尔格、施尼特凯和哈格等。

2. 讲解现代音乐的特点,如创新、实验和多样性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维也纳现代音乐代表人物的作品。

2. 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现代音乐的发展和特点,如创新、实验和多样性等。

第五章:维也纳音乐之旅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景点和活动。

2. 激发学生对维也纳音乐的兴趣和向往。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音乐景点,如音乐厅、教堂和音乐家故居等。

2. 讲述维也纳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节和音乐比赛等。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维也纳音乐历史的介绍2. 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3. 经典作品的分析: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音乐历史和古典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维也纳音乐历史的图片、古典音乐家的照片和作品乐谱等。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古典音乐作品。

3. 乐谱:准备一些经典作品的乐谱,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维也纳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简要介绍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讲解维也纳音乐历史的演变,介绍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包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

3. 欣赏: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重要性和古典音乐的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维也纳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学生能够识别和介绍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维也纳音乐之旅的虚拟考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场所和音乐节。

2. 引导学生进行维也纳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维也纳音乐历史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维也纳的音乐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维也纳的音乐历史: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再到浪漫时期,到现代音乐。

2. 维也纳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等。

3. 维也纳的音乐场馆: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协会、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

三、教学重点1. 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发展。

2. 维也纳著名音乐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3. 维也纳的音乐场馆和音乐节。

四、教学难点1. 音乐历史和专业术语的解释。

2. 维也纳音乐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音乐历史、音乐家和音乐场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维也纳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3. 欣赏法:播放维也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1. 教材或教学资源:收集有关维也纳音乐历史的教材、乐谱、图片等资源。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维也纳的音乐作品。

3. 投影仪: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维也纳的音乐家和音乐场馆的图片和信息。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维也纳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维也纳音乐的兴趣。

2. 讲解维也纳的音乐历史:介绍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

3. 分析维也纳音乐家的代表作品:通过播放音乐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4. 参观维也纳的音乐场馆: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协会等音乐场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维也纳音乐历史和音乐家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对维也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汤嘉琪记录《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教学实录

汤嘉琪记录《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教学实录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五下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及感悟执教者: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黄丽丽巧设疑问引新知师:这节课我们将与作者一起踏上维也纳的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请大家齐读课题。

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一定有几个问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音乐之都出了哪些音乐家?我想知道维也纳坐落于哪里?......师:这些问题相信也是大家心中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伊始,教师在揭题解题环节做足文章,把题目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初读文章扫障碍师:刚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一个好的开头。

我们来看,这一段当中有一组地名,(出示: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多瑙河)谁再来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

师: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河,河水澄净,两岸景色秀丽,被誉为“蓝色的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多瑙河”就是赞美它的。

一起读。

齐读。

师:有些词本身就是一幅画,一支曲,(出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些词你能读出它的画面感吗?指名读,一起读。

师:维也纳风景如画,它孕育出了哪些音乐大师?谁来读第二段?指名读。

师:如果不慌张那就更好了的,这一组外国人的名字从这里开一列火车,一人读一个。

(出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开火车读。

师:读得自然,读得连贯。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所以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其他几位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去了解,与老师合作一起再响亮地读读他们的名字。

师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生:是围绕“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来写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吗?生:音乐摇篮师:请你把摇篮写在左边上面的横线上。

(生板书:摇篮)其他的孩子我们接着读书。

精选-《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断2-文档资料

精选-《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断2-文档资料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断2 师:谁来介绍,还有哪些方面还可以看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师:那就请你来把它读一下。

(学生朗读第三小节)师: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知不知道这里的装饰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装点的意思。

生:就是装扮。

生:是点缀的意思。

师:对,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维也纳都有哪些音乐装饰呢?生:维也纳有很多音乐家的雕像。

生:有很多场所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生:还用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师: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维也纳要用这么多音乐家的雕像来装扮城市吗?(学生们面面相觑)师:在我们南京的新街口曾经也有一尊雕像,知道那是谁吗?生:(齐)孙中山。

师:知道那儿为什么会有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吗?生:那是因为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我们南京生活过。

生: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生: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南京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那维也纳有很多很多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这些大音乐家在维也纳长期生活过。

生:说明了在维也纳的音乐家非常多。

生:说明了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正因为这些音乐家们在维也纳长期生活、创作,才使维也纳成为了(生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给他们树立了很多(生齐: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师:再看看关于命名的介绍,有没有同学知道都有哪些建筑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生:我知道有贝多芬广场。

生:有莫扎特音乐学院。

生:还有海顿街。

师:再来看看,王宫花园的草坪上,居然用鲜花组成了一个(生齐: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标志。

师:有没有同学会画这个音乐符号,老师这儿留了一个空处,我们也用它来点缀一下。

(学生在课题中间画)师:画得真好,谢谢!。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维也纳简介: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

2. 维也纳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3. 维也纳音乐厅:金色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音乐家和作品。

2. 欣赏法:播放维也纳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维也纳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维也纳的历史与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

2. 维也纳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3. 维也纳音乐厅的建立和音乐活动的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和音乐发展。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维也纳音乐厅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历史与音乐的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古典音乐家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1. 海顿: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2. 莫扎特: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3. 贝多芬: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4. 舒伯特: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

2. 欣赏法:播放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第四章:维也纳音乐厅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音乐厅的建设和音乐活动。

2. 掌握维也纳音乐厅的特点和音乐演出。

教学内容:1. 维也纳音乐厅的建立和发展。

2. 维也纳爱乐乐团:组成、历史、演出活动。

3. 维也纳音乐节的举办和音乐演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16音乐之都维也纳16、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读题导入(一读课题)维也纳与音乐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座美丽的城市为什么又称它为“音乐之都”呢?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课文,走进维也纳,感受“音乐之都”的浓浓的音乐氛围和维也纳人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二、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学生默读,指名回答交流。

3、课件出示四个中心句,齐读:(同时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世界著名4.(教师写完,说)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深入了解——(齐读课题)三、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

1、指导学习、感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课件出示第2小节)(1)齐读中心句(第一句)。

把维也纳比作一个大摇篮,摇篮是什么意思?(发源地)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2小节。

(3)读后交流:师:摇出了什么?生:摇出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师:是啊,还摇出了什么?生:还摇出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师:对啊,既是优美的乐章,同时也是不朽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课件出示:音乐家手迹)(4)维也纳摇出了许多音乐天才,还摇出了无数不朽的篇章,真不愧为“音乐的摇篮”,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指名读)想见见这些音乐巨人吗?认认看,你能认出几位?(课件出示音乐家头像,相机点出名字: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

)(5)我特别介绍一下小施特劳斯,他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一生创作的圆舞曲多达168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刚才我们播放的就是他谱写的《蓝色多瑙河》。

(6)说一说:()是()的摇篮。

生: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

生:少年宫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2、过渡: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同时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她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激发学生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维也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入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称号及其原因。

教学活动:1. 播放维也纳的城市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美景。

2. 教师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 学生分享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已知信息和好奇心。

第二章:维也纳的音乐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发展过程。

2. 介绍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发展。

2. 学生听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音乐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维也纳的音乐厅和演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厅和演出场所。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音乐演出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音乐厅和演出场所的特点。

2. 介绍维也纳音乐演出的类型和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维也纳的音乐厅和演出场所的特点。

2. 学生观看维也纳音乐演出的视频,感受音乐厅的氛围。

3. 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音乐演出的特色和魅力。

第四章:维也纳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音乐教育和培训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的背景和特点。

2. 介绍维也纳音乐教育的优势和影响力。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维也纳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的背景和特点。

2. 学生了解维也纳音乐教育的优势和影响力。

3. 学生分享对维也纳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的兴趣和目标。

第五章:维也纳的音乐节和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节和活动。

2. 培养学生对维也纳音乐节和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1、《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专题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维也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陶冶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弄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初步教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去了解维也纳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周老师心里特高兴!没有什么好的见面礼送给大家,只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生:想(齐声)。

音乐欣赏。

播放名曲《蓝色多瑙河》。

师:大家觉得好不好听?生:好听。

师:以前听过吗?生:没有。

(少数说有)师指一名说“有”的同学:你说说,这首美妙的音乐叫什么名儿?生:(想了一会儿)不知道。

(笑)师:(笑)只是觉得耳熟,似曾相识对吗?生点头。

师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生:齐读课题。

师: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

生默读。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

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为什么?生1:我想了解维也纳究竟是怎样用音乐做装饰的,因为我很好奇。

生2: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厅,因为光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漂亮的,想去欣赏一下。

二、浏览网页,自主学习。

师: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小小愿望。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一个地方有关系。

生:维也纳。

师:知道维也纳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吗?生:奥地利。

师:维也纳在什么位置?生: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小镇子里。

师:北麓是什么意思?北麓的麓是山脚下。

意思是生:小盆地。

师:意思在阿尔卑斯山北面的山脚下。

师:说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相信吗?生:相信。

师:现在,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从哪里可以看出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生读书,圈画。

师:找到了吗?生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生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点起来的城市。

生4: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5: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师: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总起句。

师:如果光从内容上看,有什么特点?生:都有维也纳。

生:每一句都有音乐这个词。

师:维也纳和音乐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密切的关系。

这样,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配合读)师:读着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生:(写)师:我们来听听,你们都找到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很意外。

生:大家,请看第二自然段。

世界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大多都在这里度过了主要的音乐生涯……我从这里看出,维也纳给了许多音乐家以灵感。

师:这样的地方,可以称之为他们的——。

生:摇篮。

师:在维也纳,你可以见到大师们的作品,还可以见到大师们的手迹。

(看图,大师的手迹)师:所以,课文中这样写道: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下面,我们去维也纳的大街上看一看。

看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很意外呢?生:为了纪念大师,……多用大师的名字命名。

师:是不是,全部用大师的名字命名?生:不是。

是大多。

师:在维也纳大街上,一不小心就踏上了音乐,就遇到了音乐家。

接着往下找。

生: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

师:注意掺和的读音。

再找同学来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实录,带您深入探索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魅力。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语文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2. 激发学生对维也纳的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特点。

2. 讲述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展示维也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维也纳的景色。

2. 教师简要介绍维也纳的音乐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维也纳的音乐知识。

第二章:维也纳古典音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

2. 分析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学生听赏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维也纳华尔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维也纳华尔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华尔兹舞蹈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维也纳华尔兹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观看维也纳华尔兹的舞蹈视频,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学生分组练习维也纳华尔兹的基本步法,展示自己的舞蹈表现能力。

第四章:维也纳音乐之旅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维也纳的音乐景点和音乐活动。

2. 激发学生对维也纳音乐之旅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维也纳的音乐景点:音乐厅、作曲家故居等。

2. 讲述维也纳的音乐活动:音乐会、音乐节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维也纳的音乐景点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和想象。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维也纳音乐之旅的知识。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计划一次维也纳音乐之旅的行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维也纳音乐文化的理解。

2018年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5音乐之都维也纳_苏教版-文档资料

2018年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5音乐之都维也纳_苏教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5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2019一、课前交流营造音乐的氛围(学生在《维也纳的森林》乐曲中入座,欣赏)师:听着这段乐曲,你此时的心情如何?生:刚才有点紧张,现在好多了。

生:我很快乐,就想站起来跳个舞。

生:这音乐很优美,我跟着点点头,脚打打拍子。

师: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让我们记住曲名《维也纳的森林》,作曲:约翰. 施特劳斯。

再静静地往下听。

二、复习导入重在学习方法指导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题。

请大家打开课本。

上节课我们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还记得吗?生: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师:紧接着把这句话读成了哪两个词?生:世界著名、音乐之都(师圈音乐之都、板书世界著名,齐读两个词)师:然后把课文读成了一段话(课件出示)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写音乐之都维也纳: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世界著名。

师: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首曲子,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抓住了它的主旋律。

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还世界著名?三、扣“世界著名”,学习6、7、5小节(一)学习第六小节师:到维也纳,你最想去哪里?生:到金色大厅。

师:真会选地方,正如它的名字,“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耀眼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2019年新年音乐会。

姑娘们,穿上漂亮的礼服,小伙子们整整齐齐系上领结,(一学生插嘴:还要穿上燕尾服。

)准备好了吗?再让我们带上优雅的笑容,走进“金色大厅”。

(课件:金色大厅画面,2019年新年音乐会音乐。

30秒左右,教师开始配乐范读第六小节。

)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你对“金色大厅”的感觉。

生:我仿佛来到了皇宫。

生:到处金碧辉煌。

生:这里到处有音乐的味道。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感觉大致分为两类:有人体会出了金色大厅的华丽,有人体会出了它浓浓的音乐氛围。

2018年《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2018年《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4、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5、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 9 音乐之都维也纳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带反思】板块一:导入课题,初读感悟师:同学们好!(课前,班主任已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我)我不是一位老师,这是我第二次登上讲台,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共度这40分钟的时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指着“都”字),这个字念什么?生:du(一声)。

师:它是什么意思呢?生:都市。

生:首都。

师:什么是首都?生: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音乐之都是什么意思呢?生:音乐的首都、音乐的中心。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沉默半天后,有一人举手)生: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师:很好,很会提问题,真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维也纳大家听说过吗?听说过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是什么样子的。

(无人回答)师:大家还不是很熟悉维也纳,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多瑙河畔。

它以精妙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还以富丽华美的装饰被称为“装饰之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维也纳的图片)师:维也纳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建筑也很有特点,而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的是“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文章已经发到同学们手里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那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呢?一会儿,我找学生分段朗读。

(生不是默读,而是小声朗读)反思:我明明说的是默读,结果学生纷纷小声朗读。

是我没有表达清楚,还是学生习惯了拿到一篇文章先小声朗读?我想打断学生,改为默读,但既然这么多学生都听成或默认应该小声朗读,那就尊重学生的选择吧。

课后细想又觉得,当时为什么不问问学生——为什么小声朗读?是听错了,还是习惯使然?板块二:品词析句,积累语言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阿尔卑斯、北麓、多瑙河、生涯波光粼粼、装饰、博物馆、草坪街头巷尾、飘溢、华尔兹、露天星罗棋布、掺和、圆舞曲、镂花)师:我找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大家认真听,看他读得对不对?(三位学生朗读,出现不同的错误,同学们踊跃纠正)师:好,现在,我找同学分段来朗读课文。

注意,这篇文章中有很多长句子,想要读得流利,就要注意如何正确断句。

谁先来读第1段?(生读第1段)反思:第一次试教,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学生感到相当吃力。

比如文章如何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一个特点?文章四个方面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这样结尾?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对文章结构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次试教时,我毅然采用这种相对落伍的方法——读一段处理一段的字词,概括段落大意。

然而,前面几次设计,我是努力规避的。

师:大家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特别重要呢?生: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师:为什么觉得它很重要?生:它是总起的一句话。

师:哦,是统领全文的一句话。

这种结构形式叫什么啊?生(纷纷):总分。

师:看来大家对总分结构很熟悉了。

我们来看第一段。

作者要介绍的是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但是这一段并没有提到音乐,而是介绍了维也纳的位置。

这一段中有几个词特别美,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词让你觉得维也纳特别美?生: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师:去掉这三个词,我们再来读一遍。

(出示课件)师:加上这三个词以后,有什么不一样?生:让人觉得维也纳很美。

生:让人体会到作者对维也纳的喜爱之情。

师:对了,加上这三个形容词,文字就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

如果只有小盆地三个字,文字就很干瘪,加上“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小盆地一下子就丰满了,仿佛就在眼前。

“波光粼粼”这个词呢,大家想象一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吹过,河面上的波纹闪闪发光,煞是好看。

一下子,我们脑海中就形成了一幅很美的画面。

所以,我们以后在遣词造句时,也要努力给读者一种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听到一样。

好,我找位同学来读第2段。

(生读第2段)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哪个句子非常关键?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对了,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段也是一个总分结构。

看“摇篮”这个词,我们都听过“摇篮曲”吧?在这里,这个摇篮是婴儿睡觉时妈妈摇动的篮子吗?生:不是。

师:那这个摇篮是什么意思呢?生:发端。

生:起源。

生:源头。

生:最开始的地方。

师:摇篮在这里是发源地、诞生地。

比如,井岗山是革命的摇篮,少年宫是我成长的摇篮。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3段?(生举手)我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怎么样?(指着一位低头的学生),你来给大家读读?(生读第3段)师: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师:(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这也是一个总分结构。

在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是哪个词?生:装饰。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生:(稍稍沉默后)不一样。

师:那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生:第一个装饰是用音乐装饰,第二个装饰是用音乐符号装饰。

师:嗯?是装饰的材料不一样?生:(笑)不是的。

师:那这两个装饰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生:第一个是把它装饰起来的意思,第二个是被装饰好的意思。

师:哦,您是这么认为的啊?谁还想要补充一下?反思:其实学生回答到这儿的时候,意思基本明白了,只是表达欠妥,我应该及时纠正这位学生的回答,引导他完成逐步精确和规范语言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接招,只好找下一位学生来补充。

对于这位学生来讲,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生:第一个是打扮的意思,第二个是打扮成的样子。

师:谁还想再补充一下?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

师:你太厉害了,看出了词性不同。

对了,第一个是动词,是打扮、装扮的意思;第二个名词,是装饰品的意思。

好了,我再找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段。

(生读第4段)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生: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板书: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我们来看一个句子,我找位学生读一读,注意要读出画面、读出意境来。

(课件出示含有“掺和”的句子,生读)师:掺和是什么意思?乐声和花草的芬芳能不能掺和?生:(纷纷)不能掺和。

师:为什么不能掺和呢?生:因为一个是用鼻子闻的,一个是用耳朵听的。

师:哦,不能掺和啊?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一片沉默)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沉默?是我的提问方式欠妥,还是这个问题难度过大?师:客观来讲,乐声和花草的芬芳当然不能“掺和”,但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想要告诉我们,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

试想,在夏天的夜晚,没有视觉的干扰,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这“声”与“味”的掺和,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啊!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师:“这几乎成了惯例”能不能删去?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意思表达得不一样,如果没有“几乎成了惯例”,就成了每次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了。

师:哦,意思不一样?那惯例是什么意思呢?生:每次都这么做。

师:是每次都这样做吗?生:是大部分情况下都这么做。

师:是大都这么做,常常这样做。

刚才那位同学说了,“这几乎成了惯例”表达了这样做很普遍。

那好,现在,我把这个句子改一改。

(课件出示: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经常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样是不是就表达了常常、经常这样做的意思?这两句话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还不一样?为什么呢?我先找个学生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一样?生:因为“经常”没有“几乎成了惯例”,次数更多。

师:哦,您是觉得,“这几乎成了惯例”比“经常”的频率要高。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把“这几乎成了惯例”放到最后,重点强调了演奏的频率。

师:您是觉得在语气上有所不同?您是觉得意思相同,但表达的语气不同,是吗?生:是的。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

这两个句子呢,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刚才那位女生坚持认为,在表达的频率上有所不同,我也表示认可。

关键在于,这两句话在语气上的不同。

把“这几乎成了惯例”单独拎出来放在句末,有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也就是说,这两个句子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是在表达的语气上有强弱之分。

今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格外注意句式的变换,要用心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意思表达和语气强弱上有什么区别。

能够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我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反思:“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此句不同于常规表达,是个陌生化句式。

“这几乎成了惯例”置后有强调、加强语气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让学生体会不同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细微差别,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

但是,在处理中却出现严重失误。

本来,最初设计的问题是“这几乎成了惯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但是,又担心同学们会纠结于意思表达上的不同。

为了把问题的答案指向语气不同,我又设计出示一个意思表达相同的句子,也就是把“几乎成了惯例”改成了“经常”,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比读来体会语气的不同。

结果,两次执教都出现同样的问题——学生依然纠缠于“几乎成了惯例”和“经常”在频率上也就是在意思表达上有区别。

课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惯例的理解有误,才导致犯下严重错误。

“惯例”是指“一向的做法”“常规”,而我却把它理解为“通常做法”,再经过“几乎”一词“稀释”,就变成了“经常”和“常常”。

事后,认真琢磨,方才悟出这样处理有些不妥。

目前,我依然没有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我知道纠缠于“几乎成了惯例”和“经常”,哪个表示的频率更高,显然偏离了最初设定的目标。

板块三:梳理脉理,读写结合师:现在,我找位同学读一读第5-7段。

有同学一直在和同桌说话,我找他来给大家读一下?(生读)师:这三段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生:是的。

师:说了什么?生: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师:(板书:音乐厅和歌剧院星罗棋布)星罗棋布是什么意思?生:像星星那样多,那样密。

生:像星星和棋子一样多,一样广。

师:星罗棋布就是,像群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

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我们来回顾一下整篇文章。

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第一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是这篇文章的总述,第2到4自然段,每段的第一句话也是该自然段的总述。

第5-7自然表达了一个意思,而第5段的首句呢,也是这一段落的总述。

可以说,这篇文章将总分结构运用到了极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作者要写什么。

生: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

师:可以使表述更有条理,脉络更清晰。

好了,我们再回到课始那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呢?概括一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的。

(生根据板书概述文章内容)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组织这四个方面的材料的?这四个方面的材料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生沉默)师:大家看一看,先是说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然后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再接着说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最后又详细写了歌剧院和音乐厅,这四个方面的材料之间是有着什么样关系呢?(生沉默)反思:第一次试教时,学生提出了从大到小的关系,让我颇感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