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力塑造现代人格

合集下载

父亲的陪伴,能让孩子更聪明、更自信,长大更优秀

父亲的陪伴,能让孩子更聪明、更自信,长大更优秀

父亲的陪伴,能让孩子更聪明、更自信,长大更优秀在现代生活中,许多父亲忙于工作,认为挣钱养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教育孩子该由母亲或祖父母负责。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更聪明、更自信,长大更优秀。

一、塑造孩子的人格特质男性的坚韧、勇敢、自信、独立等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同时,父亲的榜样作用,也能够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父亲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通常会涉及到更多的智力刺激和知识拓展。

例如科普知识、数学游戏、逻辑推理等。

这些互动,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让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男性通常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自己解决问题。

在父亲的陪伴下,他们能够逐渐培养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父亲也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父亲通常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际网络,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例如聚会、旅行、运动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适应能力。

同时,父亲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故事,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父亲通常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例如玩乐、运动、探险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他们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父亲的陪伴,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智力开发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智力开发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智力开发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人能够顺利地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由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判断力等构成。

智力能力包括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而且智力也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同样也拥有智力的,“智力”的定义也可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婴幼儿智力开发有什么好处?关系到孩子的智能、性格和人格智力开发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从而使人的素质得以提高的一种活动。

可馨育儿说,智力开发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记忆力、判断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

人类之所以能够传承几千年,生存至今,就是因为人类能够不断的改变自身,去不断的适应环境,从而得以生存,能够探索世界未知的领域,能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等,从而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宝宝的智力开发不是只训练器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培养其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

对待宝宝的智力开发,我们要从宝宝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宝宝的年龄和性格,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双重作用,使得宝宝成功地完成其在婴幼儿时期每一个年龄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使其在智能、性格等方面协调发展,促使他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健康的人格。

为什么要对宝宝进行智力开发1、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宝宝的智力,受到父母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中,教育是占据主要地位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长大后可以在极了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有作为的人。

因为父母自身的学识修养、对婴幼儿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等等,都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使得宝宝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得到很好的提高,进而促使宝宝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2、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今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注重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主题经典语录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主题经典语录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主题经典语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

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

以下是一些关于立德树人、培养个人品格和才能的经典语录。

1.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更在于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

何塞·马蒂2.一个人的真正力量不是他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他的品德和人格。

亚里士多德3.教育应该是发现学生的才能和潜力的过程,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

约翰·杜威4.不求有才,但求有德,德才兼备则为圣人。

孔子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创造力的公民。

霍华德·加德纳6.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约翰·洛克7.教育是对人性的磨砺与启迪,通过教育,人才可以发展出来,品德可以提高起来。

爱因斯坦8.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更取决于它的人才素质和道德水平。

高尔基9.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有能力的人。

约翰·菲利普斯10.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整个人的发展,包括心智、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罗伯特·梅因德尔11.立德树人,培养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刘少奇14.立德树人,应该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成长的楷模和榜样。

孙中山15.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传授和品德教育,使学生具备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爱德华·塞克尔16.培养人才,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胡适17.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18.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尼尔斯·博亚19.知识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能力,而品德决定他的人生方向和价值取向。

康德的知、情、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以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例

康德的知、情、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以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例

第41卷第2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V o l.41N o.2 2021年4月J o u r n a l o fH u a n g g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A p r.2021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 以蔡元培㊁王国维㊁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例刘月新(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儒家的理想人格范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严重危机,如何重建理想人格是中国现代文化面临的重要任务㊂以蔡元培㊁王国维㊁梁启超为代表的美学家认为, 立国 首在 立人 ,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建构现代理想人格㊂他们以康德的美学理论为参照,融合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创建了知㊁情㊁意相统一的理想人格范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丰富知识㊁高雅趣味与自由意志的人格主体,以此促进国家的现代化㊂但在人的现代化与国家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与张力,导致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现代美学的异化与扭曲㊂关键词:知㊁情㊁意;中国现代美学;理想人格;建构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020(2021)02-0078-06收稿日期:2020-10-29D O I:10.3969/j.i s s n.2096-7020.2021.02.13作者简介:刘月新(1962-),男,湖北天门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㊂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新诗理论批评中的古典诗词话语研究 ,项目编号:20D028㊂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问题,儒家和道家都从人与社会㊁人与自然㊁人与自我的关系提出了理想人格达成的路径㊂儒家为了维护社会的道德 政治秩序,建构了 文质彬彬 内圣外王 修己以安人 的理想人格范式,塑造了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与行为模式㊂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理想人格范式遭遇了严重的文化危机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建理想人格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主要由中国现代哲学㊁教育学㊁伦理学㊁美学和文学艺术来承担㊂中国现代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承担了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的使命,以蔡元培㊁王国维㊁梁启超㊁鲁迅㊁朱光潜㊁宗白华为代表的美学家认为, 立国 首在 立人 ,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则落实到现代人格的养成㊂他们以康德的知㊁情㊁意理论为基点,融合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提出了中国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理论范式㊂本文将以蔡元培㊁王国维和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例,具体探讨一下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关联㊂一康德对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对知㊁情㊁意三者的明确区分,为美学划定了范围和界限㊂知㊁情㊁意作为人类心智结构的三种基本要素,与人类最高的价值范畴 真㊁美㊁善相对应,知性求真,情感求美,意志求善㊂但在古典时代的文化系统中,三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如柏拉图的理式就是真㊁善㊁美的统一,基督教的上帝就是真㊁善㊁美的来源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改写了传统美学的版图,立足于审美经验来研究美学,趣味㊁情感与想象力成为美学关注的焦点㊂但由于经验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判断的先天理性原则,使审美判断丧失了先天的普遍有效性㊂康德从先天的理性原则出发对经验主义美学进行了改造,在理性原则与审美经验之间建立关联㊂他根据人类知㊁情㊁意的心智结构,划分出了知性㊁判断力和理性三种能力,与真㊁美㊁善相对应,并为其确立先天的依据㊂自此之后,西方现代文化就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领域:即第2期刘月新: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现代科技领域㊁审美-艺术领域与伦理领域,美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㊂康德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在 五四 前后传入中国,与中国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潮流密切相关㊂贺麟先生指出,康德的知识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础,要讲科学的认识论就要涉及康德的知识论㊂康德的实践理性讲意志自由,也同中国当时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相关㊂事实上,康德的哲学与美学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哲学,而且对伦理学㊁心理学㊁教育学和美学等学科都有深远影响㊂ 五四 前后是中国现代美学崛起的时期,蔡元培㊁王国维与梁启超等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坚持思想启蒙与教育救国的宗旨,以康德的知㊁情㊁意学说为指导思想,希望从知识教育㊁审美教育㊁意志教育三个方面塑造国民完整的人格,奠定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基础㊂蔡元培最初是通过日本学者的著作来了解康德的,早在1901年,他就将日本学者井上圆了的‘佛教活论“节译为‘哲学总论“,从中知晓了知㊁情㊁意理论㊂该著作将康德哲学与佛教哲学相贯通,认为宇宙由物㊁心㊁神三部分构成,与之对应的是学问是理学㊁哲学与神学㊂理学研究物理世界,神学研究宗教信仰,哲学探究无形之心性,而心理学从属于哲学,是研究人之心象的学问㊂ 心理学虽心象之学,而心象有情感㊁智力㊁意志之三种㊂心理学者,考定此各种之性质㊁作用而已,故为理论学㊂其说此各种之应用者,为论理㊁伦理㊁审美之三学㊂伦理学说心象中意志之应用;论理学示智力之应用;审美学论情感之应用㊂故此三学者,为适合心理学之理论于实地,而称应用学也㊂其他有教育学之一科,则亦心理之应用,即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应用,德育者教意志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㊂ [1]357井上圆了分析了现代学科分类的理论依据,认为心理学从属于哲学,是研究人心理规律的理论科学,可以细化为论理学㊁伦理学㊁审美学,论理学研究人的思维法则,伦理学研究人的意志行为,审美学研究人的情感活动㊂教育学是心理学的具体运用,研究知识教育㊁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㊂此后,蔡元培又翻译了井上圆了的‘妖怪学讲义录“,这一著作对知㊁情㊁意的分界与联系也有清晰的说明,认为知㊁情㊁意的教育以 人心之发达㊁知识之开发为目的[2]94㊂井上圆了这两部著作对蔡元培教育学和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了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㊂留学德国之后,蔡元培更深入地研究了康德哲学与美学㊂他在‘哲学大纲“(1915年)中说: 美学观念者,基本于快与不快之感,与科学之属于知见㊁道德之发于意志者,相为对待㊂科学在乎探究,故论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赏鉴,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是吾人意识发展之各方面也㊂ [3]339在蔡元培看来,只有知㊁情㊁意的发达才能为人建立一个真㊁善㊁美相统一的世界,促进人意识的全面发展㊂在‘康德美学述“(1916年)中,蔡元培进一步指出: 康德既作纯粹理性评判,以明认识力之有界;又作实践理性评判,以明道德心之自由㊂而感于两者之不可以不一致,及认识力不可以不受范于道德心,乃于两者之间,求得所谓断定力者,以为两者之津梁㊂ [3]506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断定力(审美判断)是联系认识力(纯粹理性)与道德心(实践理性)之间的中介,是沟通现象界与本体界的桥梁㊂这一理论正是蔡元培理想人格观念形成的基础㊂王国维也是借助康德的知㊁情㊁意来阐述理想人格培养的㊂他在‘汗德之哲学说“中指出: 理性现于知㊁情㊁意三大形式中,而理性之批评亦必从此分类㊂故汗德之哲学分为三部:即理论的(论知力)㊁实践的(论意志)㊁审美的(论情感)㊂ [3]298他将知㊁情㊁意作为理想人格建构的指导原则,在‘哲学辨惑“中说: 今夫人之心力,有知力,有意志,有感情㊂此三者之理想,曰真,曰善,曰美㊂哲学实综合此三者而论其原理者也㊂教育学之宗旨亦不外造就真善美之人物,故谓教育学上之理想即哲学上之理想,无不可也㊂ [4]4王国维认为,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哲学基础,指引了教育的方向㊂教育就是要从知㊁情㊁意三方面着力,以培养真㊁善㊁美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㊂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进一步指出: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㊂何为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㊂ 完全之人物应该具备发达的身体和完整的精神,精神又分为知㊁情㊁意,完全之人物应该具备此三德㊂ 故教育时,亦不能加以区别㊂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㊂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也㊂ [4]57-59王国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美学史上系统提出了人㊃97㊃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1卷的全面发展问题,确立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引领地位㊂认为美育不仅能够让人摆脱一己之利害,使情感步入高尚纯粹之域,还能促进智育与德育的完善,与蔡元培的思想基本一致㊂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系统地提出了 新民说 ,从公德㊁私德㊁自尊㊁合群㊁自由㊁权利㊁自治㊁国家精神㊁进取精神等方面阐述了国民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将国家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健全人格培养的基础上㊂他指出: 品格者人之所以为人,藉以自立于一群之内者也㊂人必保持其高尚之品格,以受他人尊敬,然后足以自存㊂否则人格不具,将为世所不齿㊂个人之人格然,国家之人格亦何莫不然㊂ [5]87他的‘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一文糅合康德的道德哲学㊁中国佛学和阳明心学,以启迪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意志,促进国民民族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觉醒㊂后来,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孔子之人格“等文章多次提及知㊁情㊁意与人格培养的关联,阐述了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同蔡元培与王国维等人一道奠定了中国现代理想人格学说的思想基础㊂蔡元培㊁王国维和梁启超之后,范寿康㊁李石岑㊁宗白华㊁朱光潜㊁丰子恺等受到康德影响的美学家都顺着这一思路分析中国现代教育的出路,开启了中国现代审美教育的先河,将理想人格的塑造视为现代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使美学研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㊂二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审美虽然是沟通认识与道德㊁现象界与本体界的桥梁,但他更看重审美的独立性,在三者之间划分了明确的界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独立和艺术自律论奠定了理论基础㊂这一理论被引入中国后,促进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㊂但蔡元培㊁王国维㊁梁启超等美学家受到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更重视知㊁情㊁意的统一,没有将审美看作是一个与认识和道德无关的领域,而是强调审美对认识和道德的促进作用㊂蔡元培的理想人格学说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印记,道德人格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审美只是培养道德人格的途径㊂他认为: 夫人类共同之鹄的,为今日所堪公认者,不外乎人道主义, 而人道主义之最大阻力,为专己性㊂美感之超脱而普遍,则专己性之良药也㊂ [3]340要培养国民的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审美教育是最重要的辅助,因为审美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能够使人摆脱一己之私利㊂早在1902年,蔡元培就在‘师范学会章程“中指出,师范学会的宗旨是 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 [1]385㊂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大力推行新式教育,认为国家强盛的基础是国民健全人格的培养,他说: 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㊂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㊂ [6]12完成国家强盛这一伟大使命的基础是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㊂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教育划分为专制时代之教育与共和时代之教育,专制时代之教育隶属于政治,为现实世界服务,共和时代之教育超越于政治,使人通达理想之境界㊂他从康德哲学中寻找理论依据: 盖世界有二方面,如一纸之有表里:一为现象,一为实体㊂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造成现世幸福为鹄的;实体世界之事为宗教,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㊂而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㊂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㊂ [3]12他将康德的现象界与本体界二分的学说贯彻于教育思想之中,认为教育的宗旨是引导人从现象界超越到本体界,以理想精神来引领现实世界,而审美是沟通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㊂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摒弃了西方 外在超越 的宗教之路,坚持中国传统 内在超越 的审美之路,希望通过审美使人从现实世界超越到理想世界,从现实之我通向理想之我,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㊂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主张审美独立的第一人,他批判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功利主义传统,将美描述为 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 与 无用之用 ,反对美与艺术对道德与政治的依附㊂但王国维并没有走向绝对的审美独立论,而是在坚持知㊁情㊁意统一的基础上突出了审美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㊂他对当时国人沉溺于鸦片的恶习进行了心理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不是知识的缺乏与道德的堕落,而是感情与心灵的空虚, 自国民之方面言之,必其苦痛及空虚之感深于他国民,而除鸦片别无所以慰藉之之术也㊂此二者中,后者尤其最要之原因㊂ 故禁鸦片之道,除修明政治,大兴教育,以养成国民之知识及道德外,尤不可不于国民之感情加之意焉㊂[4]23-24㊂与蔡元培美学观浓厚的道德色彩不同,王国维的美学观具有较强的人生论色彩,将审美作为拯救人生的良药㊂但㊃08㊃第2期刘月新: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他们都认为现代教育要以人格培养为中心,是知识教育㊁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而审美教育处于核心地位㊂梁启超也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是健全人格的养成㊂他在‘为学与做人“中指出: 人类心理,有知㊁情㊁意三部分㊂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 三达德 智㊁仁㊁勇㊂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㊁情育㊁德育三方面㊂ [7]27他对民国初年的教育现状极为不满,认为知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洞察宇宙人生的 总体的智慧 ,不是传授琐碎的知识,情感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与高雅的趣味,意志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㊂梁启超尤其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人类生活的全内容㊂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㊂ [7]42他对当时盛行的 科学主义 人生观提出了批评,认为情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倡导艺术教育,主张用文学㊁音乐和美术来培养人的情感和趣味,陶铸艺术化的人生㊂梁启超所理解的艺术化的人生具备如下特点:第一,能够以艺术的眼光发现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㊂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㊂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㊂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㊂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的,令没趣变为有趣㊂ [7]12艺术化的人生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超越现实生活的平庸和麻木,构想一个理想的生活世界,使生活趣味化和审美化㊂第二,艺术化的人生是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宇宙境界㊂梁启超眼中的 我 是普遍的精神之我,一个人的 我 和千千万万人的 我 ,乃至和古往今来无数人的 我 ,甚至整个宇宙都是相通的㊂第三,艺术化的人生是积极进取㊁刚健有为的人生㊂梁启超反对功利主义人生观,声称自己的人生观是以 责任心 和 兴味 为根底的,坚持 知不可而为 与 为而不有 的统一㊂ 责任心 就是 知不可而为 ,不计成败得失,为社会和人类尽一份责任㊂ 兴味 就是 为而不有 ,以超越的态度对待一切,享受生命的过程㊂梁启超所倡导的艺术化的人生以趣味和情感为主导,以知识和意志为两翼,他所理解的知识主要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超越专业知识之上的 总体的智慧 ,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㊂他所说的意志是指顽强的生命力和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㊂它要求人超越自我的利害得失,从无限的宇宙时空来认识自我,激发顽强的生命意志,以 为而不有 的态度面对人生㊂这种人生观建立在知㊁情㊁意相统一的基础上指向理想人格的塑造㊂三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中国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也存在融通的可能,这就是对人的心性与心智的塑造㊂中国现代美学家以康德美学来改造儒家的人格学说,使其获得了新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儒家人格学说的现代转型,同时也促进了康德美学的中国化㊂在融合知㊁情㊁意与中国传统儒家人格学说的具体路径上,蔡元培㊁王国维和梁启超有所不同㊂蔡元培的理想人格学说偏重于道德人格,他将传统的道德范畴 良心 分解为知㊁情㊁意三个方面,他说: 良心者,该智㊁情㊁意而有之,而不可囿于一者也㊂凡人欲行一事,必先判决其是非,此良心作用之属于智者也㊂既判其是非,而后有当行不当行之决定,是良心作用之属于意者也㊂于其未行之先,善者爱之,否者恶之,既行之后,则乐之,否则悔之,此良心作用之属于情者也㊂ [3]154良心是中国古代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范畴,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智是良心中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意是良心中推动人行为的决断力,情是良心中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三者的统一是人格养成的关键㊂蔡元培对 良心 的阐释不仅借鉴了康德的知㊁情㊁意,而且与王阳明 致良知 与知行合一 的学说相通㊂王阳明认为 良知 是包容一切的 心之本体 , 良知 的展开是 知行合一 ㊂ 良知 是人先天向善的本性,但要通过后天的修炼才能使之彰显㊂他指出: 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㊂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㊂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㊁渊了㊂ [8]109蔡元培也认为 良心 是人先天的向善倾向,需要后天的环境才能成长发扬㊂他说: 盖人之初生,本具有可以为良心之能力,然非有种种经验,以涵养而扩充之,则其作用亦无自而发现,如植物之种子然㊂ [3]155-156蔡元培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将 良心 说细化为知㊁情㊁意三个方面,赋予其更丰富的思想内涵㊂也使知㊁情㊁意与儒家心学相对接,用以指导现代的知识教育㊁㊃18㊃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1卷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促进了儒家人格学说的现代转化㊂王国维的理想人格学说偏于审美人格,他以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孔子的审美理想㊂他认为,孔子的人格学说建立在对现象界体察的基础上,他从日月代谢㊁昼夜变迁㊁四时推移中领悟到宇宙的本体 天道㊂人只有体察 天道 ,明确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才能知晓 天命 ㊂但孔子并非一个受 天命 摆布的宿命论者,而是强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㊂ 盖孔子由知,究理,依情,立信念㊂既立之后,以刚健之意志守之,即 知 情 意 融和,以为安身立命之地㊂以达 仁 之观念㊂盖 仁 与 天 即 理 ,同为一物㊂故孔子既合理与情,即知道,知体道,又信之以刚健之意志,保持行动之,是以于人间之命运,生死穷达吉凶祸福等,漠然视之,无忧无惧,唯道是从,利害得丧,不能撄其心,不能夺其志㊂[4]117人只有体察 天道 ,知晓 天命 ,才能树立达观的生命态度,达到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境界㊂王国维进一步指出: 孔子欲完成人格以使之有德,故于欲知㊁情㊁意融和之前,先涵养美情,渐与知情合而锻炼意志,以造作品性㊂于是始知所立,和气蔼然,其乐无极,是即达仁之理想,而人格完成矣㊂ [4]146人格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而德依赖于知㊁情㊁意的融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就体现了这一追求㊂ 诗,动美感的;礼,知的又意志的;乐,则所以融和此二者㊂ [4]147诗能激发美感,感发性情,礼既是一种知识,又是约束道德行为的规范,乐的作用是协调情与礼的关系㊂孔子通过诗教㊁礼教㊁乐教涵养人格,使人进入审美与道德相统一的理想境界㊂ 此时之境界:无希望,无恐怖,无内界之争斗,无利无害,无人无我,不随绳墨而自合于道德之法则,一人如此,则优人圣域;社会如此,则成华胥之国㊂孔子所谓 安而行之 ,与希尔列尔(席勒 引者注)所谓 乐于守道德之法则者 ,舍美育无由也㊂ [4]157-158席勒认为 自然的人 要成为 道德的人 ,必须先成为 审美的人 ,将审美作为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㊂王国维也认为美育是解决人格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键,他以康德与席勒的美学理论为依据,系统总结了孔子的美育思想,提出了人格培养的具体路径㊂梁启超直接将康德的知㊁情㊁意与孔子的知㊁仁㊁勇对应起来,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者的完满状态就是 三达德 ㊂ 知 包括基本常识㊁专业学识和 总体智慧 ㊂ 总体智慧 就是人生智慧,即人能够认识宇宙之 天道 ,明辨人生的意义和方向㊂ 仁 是指 普遍人格之实现 ,即人在宇宙中实现自己的人格, 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别无二致㊂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 仁者 ㊂ [7]28-29仁者不忧是一种审美境界,是情感的艺术化和趣味化,不拘泥于个人的成败得失,以超越的态度看待宇宙人生㊂ 勇 是指一种光明磊落㊁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所谓 虽千万人,吾往矣 ㊂ 勇者 具有独立自由的意志,坚强果敢的性格,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能够主宰自己的行为,面对成功与失败泰然处之㊂孔子的知㊁仁㊁勇 三达德 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典范,现代教育应该弘扬这一品格,以此为基础,从知育㊁情育㊁德育三方面塑造国民的现代人格㊂四康德的知㊁情㊁意理论之所以被中国现代美学家所看重,是因为这一理论探究了现代知识主体㊁审美主体和道德主体的建构,契合了中国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需要㊂知识主体面对现象界,道德主体面对本体界,情感主体是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㊂要重塑人的心智结构,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使人从现象界超越到本体界,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最好的方法是从审美与情感问题入手㊂他的审美判断四契机强调了审美的独立性和普遍性,认为审美能够让人的情感与心灵获得自由,增进人的共通感与普遍性,提升人的道德境界㊂这一思想被蔡元培㊁王国维和梁启超等美学家所接受,并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现代 无用之用 或 不用之用 的美学观㊂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接受康德美学的,他们对康德的美学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选择康德美学的一鳞半爪加以发挥,希望以审美达到改造世道人心的目的㊂中国现代思想史家林毓生指出,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第一代㊁第二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特征, 那就是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完全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㊂ 他把这种 强调思想和文化的改革应优先于社会㊁政治和经济的改革 的观点称之为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㊃28㊃。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和训练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学科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以全面增强学生素质为目标,旨在培养拥有健全人格、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其最终目标并非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通过教育的引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积极贡献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养训练健全人格,成为有道德的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拥有良好品行、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学生应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等个人品格,并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促进智力发展,成为有知识的人:全面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持续提高自身能力。

三、培养身心素质,成为有健康的人: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

学生应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能应对各种挑战,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四、发展个性特长,成为有特长的人: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学生应在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有能力的人:综合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六、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学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应具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并能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七、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作用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首先,美术教育能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人们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美术的学习也是促进他们各门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

其次,美术学习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总是使人们在审美创作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理想的教育,因此,美术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强大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本身就是美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高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且极力要求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上。

可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课本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之余进行简单的训练,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育,让单一的教学知识技能成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之中。

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再次,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

自从九八年以来党中央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上下重教兴教,教育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美术教育也发挥了它的作用。

今天我们能把艺术教育从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换为培养素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革新。

也将符合我们当今的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将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作文素材

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作文素材

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作文素材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教育不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了解社会,培养品德,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不仅是个人的需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同时,教育还孕育着希望,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首先,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人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强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狭窄的环境和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教育能够为个人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知识储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并不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重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了解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教育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公民。

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修养,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灵魂,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第三,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教育的推动。

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教育还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最后,教育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

教育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希望,无论是在知识的照耀下,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教育,人类才能不断超越过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与进化是人格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它们对人格的影响程度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为突出,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抑郁型的人,就不太容易形成豪放、善交际的人格。

现代医学也已表明,输入不同的血液或接受别人的器官移植,都会对气质、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如果父母采用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如果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就能使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等。

其次,学校的影响也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班级集体气氛、个人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的地位角色等,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许多人在回顾自己人格形成发展时,即常常追溯到恩师的启蒙,同学好友的帮助和影响等。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更广泛、更持久、更隐性。

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诸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社会风气等,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个人经历个人的实践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和手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规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某一特定的活动,要求人扮演相应的角色,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这一活动所必需的人格特征,如学习医学的大学生渐渐就会形成谨慎细致的个性特点;学习公关、市场营销的大学生易形成外向、善交际的特点。

不同的经历影响着不同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个人不断自我调适、自我完善的过程。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析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摘要】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方面,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因为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教育应当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学生、人格、健全、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情商、智商、自信心、责任感、发展、塑造、根本任务1. 引言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生活的智慧、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未来所在。

教育被誉为“灯塔”,引领着人类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被认为是一项神圣且伟大的事业,是塑造人类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1.2 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人格形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使命,因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带动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对社会做出正面的贡献。

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于,一个健全的人格能够使个体更加自信、稳定和坚定,面对挑战和逆境时能够保持乐观、坚强和勇敢。

而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干扰,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通过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其道德修养和自我认知能力。

人格培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人格培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导语】教育孩⼦,⽗母们都将传授知识放在第⼀位,殊不知教育孩⼦最重要的还有其⼈格的培养,过份的注重孩⼦的智⼒发展,从⽽忽略了孩⼦其它⽅⾯的教育,使孩⼦产⽣了性格⽅⾯的缺陷,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格的培养,决定孩⼦⼀⽣的幸福近年来,⼉童青少年⼼理问题备受关注。

据调查,全国4~16岁少年⼉童⼼理⾏为问题发⽣率⾼达13.91%。

在北京的⼀项调查发现,32%的中⼩学⽣存在⼀定的⼼理问题,中国⼤城市⼉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格障碍或⼼理疾病。

本该拥有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何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格危机?⼼理卫⽣专家的分析和建议,或许能唤起全社会对⼉童⼼理健康问题的⾜够重视,纠正⼤家对于孩⼦教育理念的⼀些偏差。

⼩杨是⼀名13岁的初⼆学⽣,因⽗母忙于做⽣意⽆暇管他,从⼩由奶奶养⼤。

奶奶视⼩杨为⼼肝宝贝,给他很多零花钱。

整⽇零⾷不断的⼩杨因此养成了爱花钱的恶习。

⼩学时,他经常因为钱不够花⽽养成了⼩偷⼩摸的习惯。

进⼊初中以后,⼩杨开始经常说谎,好发脾⽓,不愿接受⽗母和⽼师的批评,⽽且,越来越以⾃我为中⼼,好⽀配和指责同学,缺乏同情⼼。

有⼀次班级⼤扫除,他故意将⽔泼到清扫过的地⾯,还哈哈⼤笑。

为此,同学们都远离他,他⼏乎没有朋友了。

许多⼼理障碍根源就在⼉童时期⼩杨到底怎么了?他的⽗母焦急地找到医⽣,询问中充满着困惑和⽆奈。

医⽣告诉⽗母,孩⼦⽬前的情况属于“品⾏障碍”,很容易导致成年后⼈格变态和犯罪。

的确,⼼理异常、⼈格变态与恶性事件及犯罪关系密切。

近⼏年来,从刘海洋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屡屡见诸报端的各种学⽣⾃杀、杀⽗弑母、残害同学等案件,⼏乎都能从当事⼈⾝上看到病态⼈格的特征。

据⼴州某医科⼤学附属医院⼼理咨询门诊统计,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占66.35%,病态⼈格的咨询病例则占了87.5%。

⼴州的⼀项调查表明,有⼈格障碍的学⽣⽐例在逐年上升。

来⾃北京的⼀项调查显⽰,中国⼤城市⼉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格障碍或⼼理疾病。

辩论:学习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

辩论:学习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

反方观点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电子商务系的正方一辩徐国涛,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在校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我想从两个方便来论证我方的观点。

其一:从人格的含义上来讲,人格是个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态度和习惯的有机结合。

它包含特质、认知和倾向三个单元。

而认知这个单元就包含了学习知识这三个方面。

其二:从人格的作用来讲,我认为一个人不管有多高的知识,都必须是以拥有驾驭他知识的人格作为前提,否则他的知识的作用对全人类来说就会是个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大。

我方认为人格比知识列重要,虽然人格和知识都属于人的内在东西,但是相比而言,知识似乎表象一些,人格则更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可以用语言表现出来,但是人格只能用行为来表现,一个人如果人格高尚,但是知识欠缺一些,可以为人们所接受,而一个知识非常渊博、但人格却十分委琐,这样的人只会遭人唾弃。

例如在“红楼案”中倒下的高干们、他们知识不丰富吗?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大学文凭的,但是成为阶下囚,原因何在?人格有缺陷!面对金钱与美女的诱惑,他们无法把持自己的良心!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商品大潮的冲击愈演愈烈,在一片“出国热”中,我们不强调人格,不久的将来,人将不人,国将不国了!所以天之骄子们,在学习知识,丰富头脑的同时,不要忘了提升你们的人格,培养你们的良知更重要。

在今年初烧熊的刘海洋事件中,杀死自己寝室的四个室友的马加爵,曾经是广西南宁总分么二名的学生,成绩如此优秀,只因为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导致了今天的悲剧,等等,以上两个观点我方认为大学生在校,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2. 2上大学期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阶段。

知识什么时候学都行,但人的品格一旦成型了,就不容易改变,会影响一辈子,包括影响知识的积累。

知识本身,是双刃剑。

在道德修养高的人手中,是创造价值的,而在素质低劣的人手中,却是相反的。

例如,常常看到“某某少年黑客盗窃帐号”之类的新闻,姑且不论少年是否真的是黑客,但显然知识在他手中,是用于破坏,而不是建设。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议论文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议论文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议论文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塑造人格、提升思维能力、培养专业素养的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进行,更是一种终身的追求,能够让我们铸魂、增智、正风、促干。

首先,学习可以为个人铸魂。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个人的品德修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是一种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学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真诚、善良、有责任感的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健康的人格。

其次,学习可以增加个人智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壮大,个人的智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思想。

同时,学习还可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判断力。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成为一个聪明、灵活、有创造力的人。

第三,学习可以正风肃纪。

社会的进步和和谐需要一个正义、公平、法治的环境。

学习是一个培养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守法、公正、有正义感的人。

最后,学习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知识,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同时,学习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创新。

论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

论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

论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一、概述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作为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思想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过程。

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超越。

它突破了以往单一强调知识学习的局限,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这一思想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它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育并举教育思想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以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人才的全面培养。

1. 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与五育并举的提出背景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和灵魂,它关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教育思想家们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近代中国,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时代的进步,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提出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关头,封建统治被推翻,新的民主共和制度刚刚建立。

教育领域中的封建残余依然根深蒂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确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教育宗旨,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蔡元培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认同,《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作为人类文化的数学,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已成为人类理性文明高度的结晶,作为以传承数学知识和数学文明为要义的数学课堂,其课堂教学行为自然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凸现人文理念。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多处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意志与素质方面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在数学史中渗透人文精神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阅读材料及相关知识的有关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学习几何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建立公理体系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微积分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牛顿、笛卡儿创立的微积分;在有关数系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和扩充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以及人类理性思维对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发教材内在的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更高层次上说,发展与升华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使之系统化和理性化,正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品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感受人文思想数学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往往被老师所忽略,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正文的延伸,它一般都是以实际生活为素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比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等。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20世纪40―50年代,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代替并系统地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E. Erikson)。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

由此,艾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以区别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

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

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

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

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这一阶段是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时候无助阶段,婴儿需要积极的爱和关怀。

此时的婴儿得到母亲有规律地照顾,对世界将会有充分的信任。

这样的孩子在孩童其充满着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反之孩子将会出现退缩和对世界的不信任。

日耳曼人对教育和智力发展有什么看法?

日耳曼人对教育和智力发展有什么看法?

日耳曼人对教育和智力发展有什么看法?一、教育被视为日耳曼人发展的基石在日耳曼人的文化传统中,教育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智力和品德,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对日耳曼人而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手段。

首先,日耳曼人重视个体教育。

他们相信,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学习和不断的锻炼来完善自己的智力和品德。

因此,在日耳曼人的社会中,教育被视为个人发展和实现潜能的重要途径。

他们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辨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日耳曼人注重家庭教育。

他们相信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耳曼人鼓励父母亲身示范和教育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交能力。

同时,他们强调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日耳曼人崇尚智力发展和学问修养日耳曼人追求智力发展和学问修养,将其视为个体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们相信,智力的培养和学问的修养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掌握知识,增加见识,进而平衡自己的心灵和塑造自己的人格。

首先,日耳曼人注重智力的培养。

他们鼓励个体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日耳曼人崇尚智慧和聪明才智,并将其视为克服困难和追求成功的基本要素。

他们相信,智力的培养可以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是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其次,日耳曼人追求学问修养。

他们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识水平。

对于日耳曼人而言,学问修养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修养。

他们认为,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艺术、文学和哲学作品,增加人的内涵和品味。

三、日耳曼人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日耳曼人的眼中,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和学问修养的手段,更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基础。

发展智力塑造现代人格

发展智力塑造现代人格

发展智力塑造现代人格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1、中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容易沾染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成绩不太好或品行较差的学生将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学校。

加上社会、家庭的问题增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也随之增加,如通宵上网、抽烟、酗酒、打架等,对校园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中小学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德育教育应有针对性。

进入中小学阶段以后,学校设置的学习课程和内容都有不成程度的变化,且在专业倾向方面,不同专业的男女比例倾向也不尽相同。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男女的心理、生理特征不同,思想和行为表现也有所区别,作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英语的课程特征决定从事教学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英语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的全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学习“ 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excuse me.”,“can you help me?”,“ sorry.”,“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等等一些礼貌用语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外国人都这样有礼貌,我们就更应该发扬讲文明、懂礼貌的光荣传统,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现象。

如教学在什么场合使用“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表演。

如下课的时候,sam 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daming ,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sam和同学们约好了10:00 去动物园,可是等到:10:30了sam才来,他该说什么呢?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较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

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自我发展

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自我发展

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自我发展1.引言初中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经历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巨大变化。

他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独立个性。

因此,人格塑造和自我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2.培养积极的品格初中生时期,培养积极的品格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础。

这包括培养诚实、正直、友善和宽容等品质。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这些品质的主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给予他们正确的道德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和推行正向激励机制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

3.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初中生人格塑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初中生时期,孩子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业上的困难、同伴关系的变化等。

建立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给予支持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比赛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培养责任感初中生时期,培养责任感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责任感是一种成熟的品质,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责任,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并从中成长。

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和班级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培养合作精神在初中阶段,培养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自我发展非常重要。

合作精神包括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分享和倾听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家长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参与社区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

6.培养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初中生人格塑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时期,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目标等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来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意识。

学校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

7.培养适应能力初中生时期,适应能力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得体会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得体会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得体会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指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品德的培养。

德是人格的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思想。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晨读、班会、劳动实践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友爱、诚实等优秀品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智力的培养。

智力是指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一把利剑,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因此,我们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学生要注重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智力上的全面发展。

第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体质的培养。

体质是人体各项机能的总和,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在体育课上,老师要合理设计各种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体态,做到全面的体质发展。

第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审美的培养。

审美是艺术的知觉和欣赏能力,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之一。

在美术和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达美。

通过学习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提升自身修养。

最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劳动的培养。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合作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智力塑造现代人格
焦作市解放区和平街小学刘欣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中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容易沾染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
逐渐普及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

一一些成绩不太好或
品行较差的学生将一些问题增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好不良行为习惯也随之增
加,如通宵上网、抽烟、酗酒、、打架等,对校园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中小学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德育教育应有针对性。

进入中小学阶段以后,学校设置
的学习课程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在专业倾向方面,不同专业的男女比例
倾向也不尽相同。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男女的心
理、生理特征不同,思想和行为表现也有所区别,作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英语的课程特征决定从事教学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小学,英语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的全是英美
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道,培养听、
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学习“How do you do?”,”How are you?”,“Excuse me”,”Can you heilp me?”,”Sorry,””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等等一些礼貌用语时,让学生
了解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外国人都是这样有礼貌,我们就更应该发扬讲文明、懂礼貌的光荣传统,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现象。


教学在什么场合使用“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表演。

如下课的时候,Sam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Daming,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
呢?情境二:Sam和同学们约好了十点去动物园可是等到十点半Sam才来,他该说
什么呢?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唱歌较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
时的抱歉心理。

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
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在教学上,我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礼貌用语,最后逐步养成学生语言文明的好习惯。

2、英语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会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做事情的习惯。

如在课堂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do?Are you helpful at home?”(你会干什么?
你在家里是个小帮手吗?)让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Sure.I can cook the
meal;I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当然,我
会做饭;我会拖地;我会整理卧室;我会浇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
内心也是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成功。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
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
举一反三得。

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
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

3、通过学习欣赏影视音像作品片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品质。

观看英文版《音乐之声》《百万英镑》《泰坦尼克号》,学唱饱含爱国情感的《雪
绒花》、《country road》等歌曲等等使学生从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通过学习Save the Earth这一单元了解森林急剧减少的原因,教学中我结合有关因环境污染日趋严
重的国际性问题,提倡收集废旧物品,归类处理,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


时让学生开展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动学生开展爱我家园,做个校园卫士的
活动。

不仅丰富学生的只是,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还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
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

教课文the world’s population时,通过介绍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必要性,启发学生剖析20年后的人类将面临升学、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这些方面的故事和文章,每学到这些语言知识,我都会挖掘教材中体现的思想教育内容,并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新标准英语第八册》中有一课学习Helen Keller的生平简介,文章讲述了海伦曾是一个又聋又哑且盲的小女孩,生活在永无边际的黑暗之中,但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她终于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

通过把Helen Keller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们也提出了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真实的感受到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会给人带来什么。

同时我引导他们说;“学习是件漫长而辛苦的事,而且要时刻与遗忘作斗争,在英语学习中需要记大量的单词和语句,我们应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坚强的意志战胜遗忘,走向成功。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涵丰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抓准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塑造现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