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北航经管2.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16P)

北航经管2.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16P)

第2章市场供求1、为什么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方倾斜的?①需求: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②供给: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两者呈相同方向变化。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①需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②供给:产品价格,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价格,产品成本。

3、为什么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则表现为需求量沿需求曲线移动?因为需求不是指一个量,而是指一种关系,即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需求曲线来表现的,故需求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的线的位移。

需求量则是指一个量,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故需求量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量(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沿需求曲线移动。

4、请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

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为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上,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

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下跌;如果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又会推动价格上升。

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里,实际价格会自动向均衡价格靠拢。

5、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使产品的行业供给的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量减少。

6、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相应采取什么措施?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会导致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从而可能引起排队、走后门、黑市交易等反常现象。

这时,政府为了保证公平分配,通常要实行配给制,凭票供应。

第3章需求分析1.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第三章生产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与一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也可以说是给生产者带来的产量相等的两种要素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成本线: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二、选择题1.A2.C3.C4.C 三、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LMP L K K L MP K L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 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Py
Y=C/Py - Px/Py X
X C/Px
4.4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均衡
最优目标:
成本一定, Y 产量最大;
在E点处, 等成本 线的斜率 = 等产 量线的斜率
产量一定,
成本最低。
C
A
300
200
MRTS=Px/Py
MRTS=MPx/MPy
0
E
D
100
B
X
生产者 均衡
• 等边际准则: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要达到
– MPL = Q/L – MPK = Q/K – L或K为零时不能生产 – 对数线性 -- 双对数
ln Q = a + ln K +ln L – 系数就是弹性
练习题
假设下列生产函数估计为:
ln Q = 2.33 + .19 ln K + .87 ln L R 2 = .97
问题:
1. 此函数是否为CRS?
• 总产量(TP) = Q =f (L) :在一定技术条
件下,既定数量的一种变动投入要素所形成的最大
产量。
• 平均产量(AP) = Q / X
– 总产量与生产此产量所使用的变动投入要素之 比。
• 边际产量(MP) =Q / X = dQ / dX
– 生产过程中多使用一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产生 的总产量的增量变化。
所有投 入要素
– 所有的投入要素增加倍,产量 的增加小于倍
– Q(2)< Q(1)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 资本与劳动使用的专业化。 随着规模的
扩大,劳动对工作任务更熟练, 设备专业化更 高。
• 工程关系。更大规模的设备常常更有效率,

微观经济学(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微观经济学(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十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仅决定了边际产量随着 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化的趋势,而且也决定了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变动趋势,并使得它们 三者的关系更为明晰。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总产量、 TPL
平均产
量和边
际产量 之间的 关系
0 APL, MPL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L
APL0, MPL
0
L1L2 L3
TPL
L
APL
MPL
L
总产量曲线呈现先 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1)L L3 ,MPL 0 ,总产 量随着 L 的增加而增加; (2) L L3 ,MPL 0 ,总 产量随着 L的增加而减少。 (3) L=L3 ,MPL =0 ,总 产量最大。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
L
APL0, MPL
0
L1L2
TPL
L
APL
MPL
L
边际产量也反映总 产量变动的速度。 (1)MPL 0 且递增的阶段, 即 L L1 时,随着 L 增 加,总产量增加的速度会 越来越快,即总产量曲线 越来越陡峭。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
L
APL0, MPL
0
L3 MPL
L
边际产量线与平均产 量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线的 最大值点。
为什么?
第八章 生产论
原因
当边际产量线大于平均产量线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所 增加的产量超过平均产量,因而增加该单位劳动使得 平均产量增加。 当边际产量线小于平均产量线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所 增加的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因而增加该单位劳动使得 平均产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名词解释1、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者服务的效应。

4、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5、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9、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10、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它们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12、市场由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买卖某种商品而结成的相互联系(市场就是把买卖商品的各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13、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A PL
L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
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
T PL L,K
M PL
L
T PL L,K
d T PL L,K
M PL
பைடு நூலகம்
lim
L0
L
d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L 劳动的总产量 TPL
0
0
1
3
2
8
3
12
4
15
5
17
6
17
7
16
8
13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0
3
4
33 4
4 32
25
5
6 22
15
7
8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3 5 4 3 2 0 -1 -3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TP曲 线 、AP 曲线、MP曲 线
都先向右上 方倾斜,后向 右下方倾斜。
4.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 假定资本投入固定,劳动投入可变,则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生产函数为:
Q f L,K
要素投入
生产函数
不变要素投入 可变要素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
Q f L,K Q f L, K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可以得到劳动投入量变化带来的产 量的变化。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动?什么是需求的变动?简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位置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商品所有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都发生了变动的情况。

这种变动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从一条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另一条需求曲线。

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时,请画图分析牛肉市场的均衡将如何变化?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加,牛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与之前相比牛肉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3.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请画图分析该类技术进步对轿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轿车产技术进步将会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提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轿车的生产量,会导致轿车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与之前相比轿车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400-40P,Q s=-20+20P 。

(1)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计算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以涨价前为基期计算)。

(3)计算P=6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多少?2、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d=400-40PQs=-20+20PQ d =Qs解之得:Pe =7,Qe=120(2)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P=3时,Q d=400-40×3=280;P=5时,Qd=400-40×5=200;ED=-(200-280)/(5-3)×3/280=3/7(3)由Q d=400-40P可得P=6时,Qd=400-40×6=120;又由Q d=400-40P得dQ/dP=-40,根据点弹性计算公式可知:Ed=-(-40)×6/120=22、某商品的价格由50元上升到7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30%,价格为50时的需求量是1000。

电大2021经济形考 分析总产量(TP)、BAI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关系

电大2021经济形考 分析总产量(TP)、BAI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关系

电大XX经济形考分析总产量(TP)、bai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关系1、分析总产量(TP)、bai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___以及要素可能 ___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 ___)。

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精品)

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精品)

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张坐标图中,来分析这三个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4—21就是一张标准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它反映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短期生产产量曲线的其本特征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曲线先是上升的,并在B '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关于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公式()L L d ,d TP L KMP L=可以推知,过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A L '的高度。

正是由于每一个劳动投入量上的边际产量MP L 值就是相应的总产量TP L 曲线的斜率,所以,在图中MP L 曲线和TP L 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投入量小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P L 曲线是上升的;在劳动投入量大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负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P L 曲线是下降的。

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 L 为零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P L 曲线达极大值点。

也就是说,MP L 曲线的零值点D '和TP L 曲线的最大值点D 是相互对应的。

以上这种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

进一步地,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MP L 曲线先上升,在B '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应的总产量TP L 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B 点达到拐点,然后再是递减的。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分析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分析

资本固定在2个单位时的总产量
工人数量
总产量
(L)
(Q)
0
0
1
52
2
112
3
170
4
220
5
258
6
286
7
304
8
314
9
318
10
314
劳动力投入是多少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劳动平均产量(AP):在一定技术条件,其 它的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 位变动投入工人的产量,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 工人数量,简称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边际值=0,总值最大或最 小
平均值与边际值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递增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递减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最大
– 为什么?
二、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
含义: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变动 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 总存在一点,在该点以后,变动投入的边际产 量递减。
工人人数(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边际产量 MP(2)
13 17 30 44 30 22 12 8 4 0
边际产量收入 MRPL=0.3×( 2)
(3)
边际支出 MEL=2.4+0. 1×(2) (4)
3.9
5.1
13. 2
9.0
6.6
3.6
3.6
2.4
1.2
0
3.7 4.1 5.4 6.8 5.4 4.6 3.6 3.2 2.8 2.4
第一节 生产函数
1 含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产品或 劳务的最大产出量与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经济学基础最新版精品课件按知识点-3-三种产量曲线及相互关系

经济学基础最新版精品课件按知识点-3-三种产量曲线及相互关系
MP与TP的相互关系
Q
MP>0,TP递增 MP<0,TP递减 MP=0,TP达到最
大值
O
C
B
TP
A E
L1 L2
L3
L MP
三种产量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MP与AP的相互关系
Q
MP>AP,AP递增 MP<AP,AP递减 MP=AP,AP达到
最大值
O
AP
L2
L3
L MP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产量
三种产量曲线的绘制
Q
0
TP
L
三种产量曲线的绘制
Q
0
AP
L
三种产量曲线的绘制
Q
0
MP
L
三种产量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C
Q
B
TP
A
E AP
பைடு நூலகம்
O
L1 L2 L3
MP L
三种产量曲线间的关系
AP为TP与原点 连线的斜率
总产量
MP为TP 曲线的斜率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MP于AP相交于 AP的最高点
三种产量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创造财富
三种产量及相互关系
三种产量及相互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 三种产量曲线的绘制 三种产量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一定量的某 种生产要素 所生产出来 的全部产量
平均每单位 某种生产要 素所生产出
来的产量
某种生产要 素增加一单 位所增加的

山东大学自考管理经济学作业

山东大学自考管理经济学作业

绪论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只有统筹兼顾,充分调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把企业办好。

企业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

2. 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他们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理论;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理论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意义: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决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以及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和方法。

答: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是资源优化的配置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方法是: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4. 试述机会成本概念及其计算。

答: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其它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它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它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5. 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概念及其计算。

答:外显成本:企业实际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内含成本:指非实际支出,是会计账上为表现出来的支出,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值。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谈谈你对企业利润的理解。

分析: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例如:有一民营企业投资50000元,开设一家商店,自当经理。

年收支情况如下:销售收入:165000元会计成本:145000元其中:收货成本120000元售货员工资20000折旧5000会计利润:20000元加入现在进这批货,收货成本将为130000元。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13章习题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13章习题答案

第13章生产和成本(一)单项选择题1.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C )A.总产量B.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D.以上都不是2.当TP下降时,(D )A.AP L递增B.AP L为零C.MP L为零D.MP L为负3.当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是( A )A.递减B.负的C.零D.以上任何一种4.生产过程中某一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B)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C. 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5.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B )。

A.显性成本B.隐性成本C.经济利润 D生产成本6.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C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7.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C )有关A.规模报酬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C.要素的边际报酬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例8.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 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D)。

A.AC值最小B.AC=MCC.MC曲线处于上升段D.A、B、C、9.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C)。

A.第11单位产品TVC是21美元B.第10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大于21美元C.11个产品的平均成本是11美元D第12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是21美元10.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导致( B)。

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一定是处于减少的状态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原因是(A )。

A.规模报酬的变化所致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所致C.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所致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所致12.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是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则其LAC曲线一定是处于( C)。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TP)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3)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教材24页表1-1。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其总产量为2100个;当工人人数为11人,其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个,平均产量是()个。

A.100 200B.200 100C.210 105D.100 210[答疑编号9110301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教材25页图1-16。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后,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例题·单选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答案】A。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1。

(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MP )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下表:(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1).过TP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 的值。

(2)连接TPL 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 的值。

(3)当MPL >APL 时,APL 曲线是上升的。

当MPL <APL 时,APL 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3.解答:(1)由生产数Q=2KL-0。

5L2-0。

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2—0。

5*102=20L—0.5L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20-0。

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L=10(负值舍去)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10MPL=20-10=10很显然APL=MPL=104。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下面先举例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假定某印刷车间,拥有4台印刷机。

如果该车间只有1名工人,这名工人的产量一定有限,因为他不能利用他的全部时间来操作印刷机,他还必须亲自做许多辅助工作,如取原料、搬运等等。

现假定这时他的日产量为13单位。

如果车间增加到2名工人,尽管第2名工人的才干与第1名工人相同,但增加这名工人所增加的产量一定会超过第1名工人原来的产量。

这是因为有了两个人就可以进行协作,协作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力。

现假定增加第2名工人所增加的日产量为17单位。

此时总产量从每天13单位提高到30单位。

同理,假定增加到3名工人时,总产量达到每天60单位。

增加到4名工人时,即每人操作1台印刷机时,总产量上升到每天104单位。

如果车间工人数增加到5名,总产量将继续上升,因为新增的第5名工人可以专做搬运等辅助工作,但第5名工人增加的产量会少于第4名工人增加的产量。

现假定第5名工人使日产量增加30单位,使总产量达到134单位。

如果工作数目增加到6名,第6名工人可能是个替换工,即当其他工人需要休息或有病时由他来替代,这样,也能增加产量,但增加的量更少了。

如果工人继续增加下去,可以设想一定会达到这样的阶段,即增加工人不仅不会增加产量,而且还会使产量减少。

例如,当工人太多,许多工人无活可干、到处闲逛,以致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时,就会产生这种情况。

现在把这个例子中的数据列表如下,见表2.1.7。

在这里,总产量Q是指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总产量/工人人数=Q/L);边际产量是指在一定数量劳动力时,增加1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总产量的变化/工人人数的变化=ΔQ/ΔL)。

需要指出的是,边际产量在生产决策分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在这个例子中,它告诉我们,随着车间工人人数的增加,工人人数的单位变化,会给总产量带来什么影响。

这一点对于寻求最优解是很有用的。

1、 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1、 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MP>AP,AP上升;MP=AP,AP达到最大;MP<ap,ap下降。

MP>0,TP上升;MP=0,TP达到最大;MP<0,TP下降。

</ap,ap下降。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来决定产量。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Total Output)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平均产量(Average Output)是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计算方法是总产量除以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边际产量(Marginal Output)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或资本)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通常呈现递减的趋势,即随着生产要素增加,新增产量逐渐减少。

总结起来,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总产量除以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得到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边际产量的变化决定平均产量的增加或减少。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增加;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减少。

国开 西方经济学 形考一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国开 西方经济学 形考一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张坐标图中,来分析这三个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4—21就是一张标准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它反映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短期生产产量曲线的其本特征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
MP L 曲线先是上升的,并在B 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关于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公式L L d ,d TP L K MP L 可以推知,过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
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A L 的高度。

正是由于每一个劳动投入量上的边际产量MP L 值就是相应的总产量TP L 曲线的斜率,所以,
在图中MP L 曲线和TP L 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投入量小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正,即
TP L 曲线是上升的;在劳动投入量大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负值,则相应的
TP L 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P L 曲线是下降的。

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 L 为零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P L 曲线达极大值点。

也就是说,MP
L 曲线的零值点D 和TP L 曲线的最大值点D 是相互对应的。

以上这种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
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

进一步地,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
MP L 曲线先上升,在B 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应的总产量
TP L 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B 点达到拐点,然后再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MP L 曲线的最大值点B 和TP L 曲线的拐点B 是相互对应的。

②关于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
L L
,TP L K AP L 可以推知,连结TP L 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
L 值。

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连结TP L 曲线上A 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OA 的斜率即1
1AL OL ,就是相应的AP L 值,它等于
1A L 的高度。

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所以,在图中当
AP L 曲线在C 点达到最大值时,TP L 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其切点为
C 点。

③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两条曲线相交于AP L 曲线
的最高点C 。

在C 点以前,MP L 曲线高于AP L 曲线,MP L 曲线将AP L 曲线拉上;在C 点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