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特色专题3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配套课件】:第一章 文言文 专题三题型一 实词解释题
A.博涉书.记.
籍”,不同于今义B。.幹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找准规律,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找准规律,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二、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
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
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
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 爪子和牙齿,这里是其本义,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今义: 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词 词义变化特点: 感情色彩变化
⑪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 今义: 表示品德低下 词义变化特点: 感情色彩变化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找准规律,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⑦颜.色.不少变 古义: 容颜,脸色
今义: 色彩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转移
⑧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古义: 仇恨,怀恨 今义: 埋怨,责备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弱化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找准规律,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义: 遗憾,不满 今义: 仇恨,怀恨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强化
①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只
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②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 D解析本题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①②两句,郭浩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
第⑤句,郭浩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饥民。
2.(2011·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说其孝,②说其劝皇帝讲信用。
3.(2010·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宣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是纠正时弊;③是提议适时减赋;⑥分析利害,临危不惧;①③⑥均表明王祎有胆识。
②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④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⑤是说王祎奉诏晓谕梁王归降。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三+考点四+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首尾一体。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
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考点复习】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一、文言翻译 1.(2011· 湖南)《严祺先文集序》(原文 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 ”部 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 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俗气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2.(2010· 湖南)《诸葛孔明》(原文见本章 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特:连词,只不过。 霸者:称霸的人。
(2)与:对付。
解析
答案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一、文言翻译 1.(2011· 湖南)《严祺先文集序》(原文 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 ”部 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 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复习板块3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79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
一、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例析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
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典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题型突破篇第1讲三、[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
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
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
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
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尝试解答] ________[解题思维]选项切片分层比对二、“5大比对角度”“10大命题设误点”分类例析比对人物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ppt (3)
着眉头不回答。
高考总复习·语文
1.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 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高考总复习·语文
2.考点剖析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 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 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 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 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 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
2012年 《宋史· 萧燧传》
翻译题/7
10
高考总复习·语文
1.(2014· 全国新课标 Ⅰ)(原文见本章第 1节“真题体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 胜大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高考总复习·语文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劝学》)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 我 持 白璧 一 双 , 欲 献 项 王; 玉 斗 一双 , 欲 与亚 父 。 (《鸿门宴》)
高考总复习·语文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 断。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 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 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 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 分析综合课件1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沽于岸上肆.中 B.耻于贩鬻. C.次日亦不病.酒 D.寓.李进士锐巅家
解析 病,因……而生病。
答案 C
肆:店铺。 鬻:卖。 病:损害,祸害。 寓:居住。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D ) A.沧州酒虽然久负盛名,但说起沧州酒来,人们的看法并 不相同,这是因为真正的好沧州酒并不容易买到。 B.沧州酒不是普通人家能够酿造出来的,必须是世代相传 的酿酒世家,才能够把握好水与火的关键环节。 C.姚安公认为,饮用沧州酒禁忌太多,喝来有点得不偿失。 不如打发小童去随便买壶酒喝,更觉陶然自乐。 D.董曲江的叔叔董思任非常喜欢喝酒,他任沧州知府时, 知道好酒不该由官府享受,直到罢官之后才得以尽情喝酒。 解析 “知佳酒不应官”的意思是“他知道好酒不上交官 府”。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 倍其价亦不肯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 其所以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沧州酒有哪些特点?请概述。 答案 ①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 ② 一摇动即味变。 ③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
【参考译文】 沧州酒,阮亭先生称之为麻姑酒,但当地人并没有这么叫 的。虽然沧州酒久负盛名,但说起沧州酒的人看法很不一样。 这儿舟船往来,都上岸买酒喝,乡村土酿酒味淡薄,根本上 不了筵席。而当地人又为了防止官府无休止地征酒,便相约 不卖正宗沧州酒给官府的人。即便是挨打也不肯拿出来,出 十倍的价钱也不卖。保定知府尚且连一滴也得不着,何况他 人。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初学”一词理解不准,把“初”译为“开始”错;
“专”字没有译出。两者扣 2 分。
样 卷 (得分:2 分) 二 减分依据:“短”译为“去谏言……的坏话”不通,“擅”翻译错
误,扣 2 分。“会使国家变得大乱”不合文意,扣 1 分。
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使译文通顺。考生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 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 介词之后。如 2017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 “之”移到动词“罪”之后。
(2019·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参考答案] 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 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一)感悟评分细则——培养抓关键点意识
①短(1 分):符合“说坏话”的意思即对。如“诋毁、贬低、诽谤、
3.勿误拆双音节词。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双音节词,不能 拆开。如“土官”就不能拆开。
方针 2 “留”专有名词和熟语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即位,杨再思拜户部尚书,以官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时武 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 竟不能发明其枉,致(王)同皎至死,众冤之。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其 年薨。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或”字未译,句子不通,扣 1 分。第二个“之”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三+考点一+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一给文言准确断句——明辨句读,回归根本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查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例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作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
例(1) 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例(2) 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标点者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件
太祖等。
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 禀。稍长,博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 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 除吏部。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答案
解析
“察茂才”“举孝廉”与“征”“辟”不一样,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参考译文
精要点拨
1.了解试题特点 (1)随文命题,所考文化知识是附着在文中专用实词上的,实际上就 是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只不过这个实词是专用的,含义是 指向文化内涵的。 (2)难度不大,以识记为主。 (3)选择题型,“三正一负”,即使是负项(不正确的一项),也是大 部分正确,只是个别词语有误。因此,设误点极其细小。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5讲天上千年艳人间九
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 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 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
品质、性格心理特点等。 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
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 传主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 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 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
典例2 (2021·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
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 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 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 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 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 一变。
2.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 但大多是某几个相关语段。
3.题干中“概括”“特点”(“内容”“原因”)等的要求, 显示了作答是要评价性地总结人物行为的特征或与人物行为相关的 人、事的特征。
类型一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
古诗文阅读第一章特色专题3
特色专题3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到这件事, 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不到一年, 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 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 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 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 堂里吊唁他。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 欢饮酒,也不喝了。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 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 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 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
特色专题3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金, 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 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 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 位写文章来吊唁。
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 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 不应,绝食多日而死。
特色专题3
3.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 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 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 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 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 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 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 “死字”,可以不必去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 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 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第二步 做题 1.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三+考点三+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仔细比对,准确辨析一、掌握阅读要求和答题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
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
嘉定十六年举进士。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
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
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
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
”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
”帝曰:“然。
”事遂解。
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
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
帝即欲召子才。
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
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
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
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选自《宋史·牟子才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第2课时句—在句子翻译中系统文言句
人孙奇逢,是一位有气节的侠士”。
典句 杭,水陆之会。 2020 全国卷Ⅰ
分析 无标志判断句。可译为“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规律总结]
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
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
参考译文: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被授予保定推官之职,又被
提拔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为服丧回家,后被起用巡视江西。当时辽东总兵 官张承萌战败身亡,而经略杨镐正提议四路出兵,张铨驰往京师奏道:“敌方山 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 况且用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进行野战,是敌人之所长,我方之所短。以短击长, 以疲劳应对安逸,以进攻者的身份与守卫的一方交战,不是好办法。眼下之计, 不必向四方征兵,只需要就近征调招募军队,屯集在军事要地来加强边界的防守, 优待安抚关北的人民,让他们树敌于外,多派间谍离间敌人的党羽,然后等待时 机采取行动。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 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 于是请求发放国库的钱币,填补大官的空缺,
分析 连治罪而死”。
2020 全 国卷Ⅰ
典句 轼恐不见容。 被动句,“见”为标志词。可译为“苏轼怕不被他们
分析 所容纳”。
2019 全 国卷Ⅱ
典句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 被动句,“于”为标志词。可译为“魏惠王的军队多
分析 次被齐国、秦国打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律总结]
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 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 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龙骧 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 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 “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 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 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题型二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事物形象“三注意”
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 于谦的《石灰吟》塑造了石灰石怎样的形象?它寄寓了作者什么深 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 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 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
⑤ 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⑥
胸怀收复中原、还都汴京的愿望, 却壮志难酬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 缚将戎主
⑦
写出了面对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 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
⑧ 淡于富贵、傲岸不羁、豪放自信
突破二 联系教材,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 是情中之景,有单个的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 描述。
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 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 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 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思路导引】 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写出诗人的心境 《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怎样的景 象?
答案: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 方。
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怎样 的景象?请结合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进行赏析。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课件 鲁人版
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 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 是以世称其忠平。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2012·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文后题目。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 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
任。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 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道他们 有才能,同样称赞他们的长处
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知谦虚退让,嫁女就要配侯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 王,娶妻就盼着得公主,我
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 心实在不安。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
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
愚心实不安也。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 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 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 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 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 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 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 帝遂听之。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 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 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 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 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 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 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 帝遂听之。
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 诚公允。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专题3在朴实隽永的叙述中见证历史的波澜与传主的人格——如何阅读文言传记温馨寄语虽说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在选文文体上趋于多样化,但人物传记仍是高考的首选文体。
因此,必须加强人物传记的阅读。
要认真研究这种文体的行文结构、用语特点,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通过增加阅读量来培养语感,加快文言文阅读的速度,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
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
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
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
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
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
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去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4.文言传记常见词语(1)官职变迁类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来源:Z§xx§k。
Com]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放:放逐。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贬官,降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来源:Zxxk。
Com]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2)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3)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4)表人物地位的:贵、贱、卑、官绅、豪(5)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6)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7)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8)表敬重的:敬、重、尊、恭(9)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0)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1)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2)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3)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14)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5)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16)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17)表揭发的:劾、讦、揭[来源:学#科#网](18)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浩、(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19)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2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21)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2)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3)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24)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5)表监狱的:囹圄、狱(26)跟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2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30)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31)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荒、凶、歉(32)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三、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题,近年来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
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把握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借助于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2.阅读步骤——三读第一读:粗读。
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
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
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杨维岳传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①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北兵渡江,.....,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②,为文祭之而哭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