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古诗文阅读李愬雪夜入蔡州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

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

“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

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

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

D.这首诗作者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6分)参考答案1.(3分)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理解错误,应是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示自己入蜀已有多年,暗喻自己的飘零憔悴。

)16.(6分)①诗人不是抽象地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言情,让读者体会形象中蕴含的忧伤之情,有含蓄隽永之妙。

②颈联描绘了“宵立”“日眠”的生活细节: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③这种坐卧不宁的反常生活,生动传神而又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家忆弟的无限情思,照应了题目“恨别”,让读者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忧伤之情。

(每点2分,意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①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而落选,客游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寄居在他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

①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缘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颈联暗用春秋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明作者既怀淡泊名利之心,又抱建功立业之志。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2.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鹓雏”有何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1.A2.“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李商隐将自己的崇高抱负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对比,表达对那些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的讽刺,对朋党势力造谣中伤的愤怒鄙夷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全诗以高瞻远瞩的意境开篇。

但是后面诗句抒发的却是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没有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翻译、注译及赏析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翻译、注译及赏析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翻译、注译及赏析作者:司马光注译:〔注释〕(1)袭:出其不意地攻取。

(2)必亲引问委曲:一定亲自招来(降兵)查问详情。

引:招来。

委曲:底细,这里指吴军虚实。

(3)由是:因此。

(4)贼:指吴元济。

(5)险易远近虚实:(地势的)险要平易,(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

(6)李祐:和下文的李忠义都是蔡州的降将。

(7)洄曲: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

四境:指洄曲周围地带。

(8)羸(lei):瘦弱。

(9)其城:指蔡州城。

(10)然:是,这里作动词,“认为……对”的意思。

之:代指李祐的话。

(11)帅:同“率”。

突将:突击队。

前驱:先锋。

(12)将(jiang):率领。

(13)中军:主帅所在的主力军。

(14)李进诚:唐州刺史。

(15)殿:这里用作动词,压阵,当后卫。

(16)张柴村:地名,现在河南省汝南县西。

(17)戍卒:守卫的兵士。

(18)栅:营寨。

(19)少:稍。

干精(bei):干粮。

(20)羁(ji):马络头。

靮(di):马缰绳。

这里泛指军备。

整:整理。

(21)诸道:各交通线。

(22)请所之:请示所要去的地方。

之:动词,往。

(23)旌(jing)旗:泛指军队中的旗帜。

(24)裂:破,损坏。

(25)相望:彼此望得见,随处可见的意思。

(26)四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用鼓报更,一更为一鼓。

四鼓,即四更天,相当于凌晨三、四点钟。

(27)钁(jue)其城为坎(kan):在城墙壁上掘出一个个坑穴,以便爬城搭脚。

钁:工具,这里作动词,用钁挖。

(28)壮士:勇士。

(29)击柝者:打更的人。

(30)纳众:让官兵入城。

(31)不之觉:就是“不觉之”。

(32)居:占据。

(33)外宅:外衙。

在牙城(主将住的内衙的卫城)外,所以称外宅。

(34)为:做。

(35)洄曲子弟:驻守在洄曲的部下。

(36)就吾:到我这里来。

(37)廷:同“庭”,庭院。

(38)左右:指身边的将士。

(39)甲库:兵器库。

【名师讲题】《资治通鉴 李愬雪夜入蔡州》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资治通鉴 李愬雪夜入蔡州》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五月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

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

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

”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

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

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

”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

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

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

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谋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

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

”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

”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

”诏释之,以还愬。

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

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

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

旧军令,舍贼谍者屠其家。

愬除其令,使厚待之。

谋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

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

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B.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C.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D.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之”与“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甲卷)02·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咏史诗是融文学与史学特质于一体的重要诗歌体类,其创作的素材乃立足于史事。

《史记》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自然成为咏史创作取材的渊薮之一。

咏史诗人的创作结合时代特征和审美趋向,选取《史记》中的人和事,通过批判或褒扬,以寄寓抱负或针砭时弊。

在现存的文学史料中,最早的咏史诗的素材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该诗在咏史创作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班固依据此传叙写的“缇萦救父”史实,创作传体《咏史》诗,将二百字的故事,缩写为八十字的五言诗,传承了《史记》“寓论断于序事”的叙事方式和“实录”的著史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的传播形式和流传途径更为广泛,更便于咏史诗人从《史记》中选取适合个人创作的题材。

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咏史变体即论体咏史,通过吟咏冯唐、主父偃、司马相如等人,将叙事、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起来,抒发个人处于门阀森严时代而才华不能得到施展的痛苦和愤懑。

唐代诗人对《史记》的接受为咏史诗增加了新的审美情趣,唐初咏史创作仍沿袭班固的《咏史》体式,叙多于咏,事大于赞。

当盛世不再,咏史诗人试图在历史往事中寻找社会成败治乱的根由,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性。

因此,诗人多借对《史记》中人、事的评价,来表达其与前人不同的史识和史观,一时翻案成风。

唐代晚期,还出现了以七绝为主要创作形式的咏史诗人,他们一写就是百十首,如汪遵、罗隐等。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明朝时期,李著名的诗句“雪夜入蔡州”,镌刻在了历史的传说中。

由于詹天佑的《蔡州府志》中提及,“蔡州谷水,朔日暮夜,天将暗然,迁客归家,朔日雪夜,游山西乡,江湖未改,蔡州乃为,投宿络纬,轩车抹雪,衣冠倒悬。

”从而可以认定这句诗的历史背景是蔡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滕州。

李,明朝诗人。

他的诗作多次被誉为宋代以后最伟大的诗人,其中尤以歌颂山水风景的诗作最为出名。

正如17世纪英国学者查尔斯斯特林所说,李乃是才子,令人羡慕,他是一位有天赋的人,擅长描写精彩的风景。

他尤其擅长描写雪夜景象,如《入营观雪》,诗中描述了进入营地晚上雪地的情景。

他的另一部著名诗作《雪夜入蔡州》更是体现他的才华,这首诗刻画了旅人在雪夜抵达蔡州的景象。

雪夜入蔡州:天将暗然,迁客归家,朔日雪夜,游山西乡,江湖未改,蔡州乃为,投宿络纬,轩车抹雪,衣冠倒悬。

蔡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缩影。

然而,当李的诗被他写下时,蔡州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城市,人们习惯于早早回家,以免黑夜里出门遇到麻烦。

李在诗中描述了一夜雪,迁客归家,马车抹雪,衣冠倒悬的景象,表达了旅人在蔡州的安全感和家园的思念。

尽管李只是触及蔡州的一寸篇幅,但他对蔡州的描述很有可读性,他的诗歌将蔡州的自然风光诗意化,同时赋予了蔡州一种特别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今,时光流转,蔡州已经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从李的古风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家园感。

此外,无论在山水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方面,蔡州都是一块美丽的地方。

来到这里,你可以登上大自然最美的尖叫,惊叹蔡州的宏伟与无边,感受山水的芬芳,感受家园的温暖。

当我们走进这片蔡州美景,李的诗句“雪夜入蔡州”,便永远被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诗人的灵魂将永存,风雪的景象将继续活在蔡州的每一夜!。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翻译
一度穿越荆江,穿越巴山,李到达蔡州,他的心中却满怀着无限的遗憾和痛苦,因为他只有乘坐一艘小舟,九月的洪水汹涌而去,他只得慢慢行驶在沉沦的船上,他那漂泊的身影就像一艘小船,穿越着无垠的大海,沿着急流而下的江河,一步步行进内地。

一路上,他看到远方的山川和草原,有青葱的绿色点缀着,有涓涓的河水涌动着,有蓝蓝的天空,映衬着林间的山涧,有萧瑟的秋实在收获,有金黄的飞鸟在拍打着,有繁星点缀着夜空,有清泉潺潺流过田野,他会心的笑看着沿途的山河,犹如一江春水,涌入他的心中,让他心里充满了清幽和安宁。

结束了一漫长的行程,他踏上了蔡州,他望见了蔡州的山林和平原,河水和泉水汇合成的湖,风里飘着芳香,蔡州的居民们以微笑欢迎他的到来,他走入蔡州,脚步轻快,心里充满了期待。

李知道,历经艰险的旅途,他终于到达了蔡州,他想必这里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静谧和宁静,让他觉得自己渐渐安静下来,他静静地站在路边,望着这蔡州漫天的星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他知道,他将会在这片古老而又温暖的土地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1 -。

《李愬雪夜入蔡州》注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注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注译《李愬雪夜入蔡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在雪夜中进入蔡州的一段经历,抒发了他对旅途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这首诗歌又名《夜泊蔡州》。

本文将对这首诗歌进行注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佳作。

夜泊蔡州,若有所思。

水光,摇曳着天上的繁星,映照着这个夜色渐浓的小城。

行至城边,穿过那座古老的桥梁,令人不禁心境开阔,神清气爽。

问君此去几时还,自料年少无为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飞羽狂舞为谁颂。

询问自己,这次旅行何时会结束,此时我年少无人相伴。

天有情,但恰恰因为有情,它变得老朽。

人生若荣归楼台,应该尽情享受这份得意,千万不要空掷金樽尽情对月之时,白费这份快意,飞羽狂舞的时候,为了谁而狂舞?夜露如酒,天空无边,蔡州城点缀在一旁,安静而又妩媚。

莲花池上的柳树随风摇曳,离别时的悲欢交加。

明月高悬,几时缺?把酒问青天,再对月吟诗。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夜色美如画,岁月静好。

我们在离别的时候,无论喜悲,都想要把这份美好浓缩成一杯酒,再借青天一问,再向因夜色而苍白的月亮吟一首诗。

注译:1、夜泊蔡州:意为在蔡州城边的夜晚停船,夜露很浓厚,景色美妙,诗中表现出李白的游历心醉之情。

2、问君此去几时还:问自己何时能回家。

3、年少无为伴:旁边没有朋友或伴侣。

4、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中表现出时间流逝、一切都在变化,并且不管天有没有情,时间不可逆,也永不停歇。

5、人生得意须尽欢:表现出李白豁达、开朗的心态。

6、金樽:酒杯。

7、飞羽狂舞为谁颂:表示狂欢之时的无所谓,不管别人的评价,为自己而欢舞,让自己尽情快乐。

8、莲花池上的柳树:柳树代表忧伤;莲花池则代表离别之地,表现出李白对旅途的不舍之情。

9、明月高悬,几时缺:形象地表达月亮的升落之间,时间的短暂和变幻。

10、把酒问青天,再对月吟诗:在这场美妙的旅途中,李白把自己视为过客来流浪,而酒与诗则是他旅行的良伴,他寄情于天地、饮酒、吟诗,故此此句出现两次,代表李白对美好的事物留恋不舍。

李愬谋袭蔡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愬谋袭蔡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愬谋袭蔡州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

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

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

”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

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

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

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

”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

”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

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

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

②胡床:室具。

6.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贼易之易: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③今公生之生:④众惊,将走走: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译文: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译文:6.2分D7.2分C8.4分①易:轻视;②将:率领,带领;③生:使……活;④走:逃跑。

每个1分9.4分1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

B.颔联上句一个“久”字写出困厄的时间之长,下句一个“空”字突出了殊死抗敌的悲壮。

C.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抗金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改。

D.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然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陆游另一首《书愤》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所抒情感上的不同。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越人歌无名氏今夕何夕兮,搴①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②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九歌·湘夫人(节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③兮骋望,与佳④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⑤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注释:①搴:拔,这里指划。

①訾:说人坏话。

①薠: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

①佳:佳人,指湘夫人。

①罾:鱼网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人歌》起首两句中自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意蕴丰富。

这种句式为后人所取,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B.《越人歌》中“蒙羞”句,意在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绝不阿谀奉承,讨好王子,使自己蒙羞,从而受到后世的辱骂和诟病。

C.《湘夫人》的意象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李愬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李愬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李愬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

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

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朔可用,遂充隋唐邓节度使。

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侯部伍。

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

” 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

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

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

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秀琳降,谓愬曰:“必破贼,非李佑无与成功者。

” 佑,贼健将也。

愬候佑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佑果轻出,用诚禽而还。

诸将素苦佑,请杀之,愬不听。

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佑之罚,将吏杂然不解。

愬力不能独完佑,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

诏释以还愬。

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表六院兵马使。

佑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

旧令,敢舍谍者族。

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

师夜起,佑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

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

贼恃吴房、郎山戍,晏然无知者。

佑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 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

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注]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素苦佑苦:为……所苦。

c.愬力不能独完佑完:保全。

D.愬知其隙可乘隙:机会。

5.下列各组句子。

全都表现李愬的“筹略” 的一项是(3分J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②贼来降.辄听其便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愬敢于担当。

李愬雪夜入蔡州文言文

李愬雪夜入蔡州文言文

李愬雪夜入蔡州文言文
愬乃分兵,使李光颜将兵五千,出其不意,从正道直捣蓝桥。

郑充曜据守蓝桥,有众
七千人,及闻唐军来,惧而降之。

当夜,下令敢言进军者斩。

淮西军久未战,皆厌苦,思归蔡州。

愬闻之,令曰:“敢
言归者斩!”悉以后期者斩其首。

众皆从之。

初,得李光颜兵至,愬料兵可入,故表言兵少不能度。

裴度请以兵三千助之,宰相请
遣精兵五千,而田中使亦至高阳关矣。

帝欲使度便宜从事,许之。

李愬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令士少休,食干糒。

自卯至午,尽食讫,留五
百人镇之,使栅中卒悉出,若旗帜行列状。

晡时,李愬及田中使将精兵数千循山而入。

至悬瓠城下,城中无一人知者。

及至城下,城中皆伏而起视城外,将卒皆欲血刃先登。

贼帅伊慎名出一卒登城来战。

败走入城,门未及阖,众已随而入之;城中人大惊扰乱
不知所为。

而田中使众亦从山而下夹攻之,众皆殊死登城肉薄。

自西、南、北三门入城者皆殊死战,贼力屈遂溃。

伊慎名复收散卒欲战,众莫肯从皆降。

自申时至子时城中平定。

及斩吴元济以徇于市。

淮西始平。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平蔡州三首(其二)【注】刘禹锡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平蔡州三首(其二)【注】刘禹锡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平蔡州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平蔡州三首【注】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

元和十二年,李愬率
军雪夜奇袭蔡州,几乎兵不血刃,一举平定了达三十多年
之久的蔡州藩帅叛乱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平蔡州三首【注】
刘禹锡。

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了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鸡鸣,让人想到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
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

B.首联竭力渲染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暗
示了奇袭的艰险和李愬的智勇。

C.“官军入坡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合,盛赞李
愬用兵如神,夜袭令叛军猝不及防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平蔡
州三首【注】刘禹锡。

D.尾联写老人的惊奇之语,迟暮之年睹此快事,对国家的中兴既有希望又有隐优。

E.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诗人要用写史的形式记述这一重大事件,使之流传。

15.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14.B.D
15.颔联用叙述的语言来写,“路旁”“老人”“忆旧事”“感激”“涕零”等词十分通俗,诗句浅显易懂。

从“忆旧事”而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充分体现了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李愬雪夜入蔡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愬雪夜入蔡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86992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李塑雪夜袭蔡州文言文

李塑雪夜袭蔡州文言文

李塑雪夜袭蔡州文言文
唐·李愬
元和十二年十月,严绶以李愬为随、唐节度使。

时吴元济屯兵蔡州,愬谋袭之。

会大雪,自以不便,诸将亦言不可,独李祐曰:“兵机事不常,但利速不利缓耳,请乘此雪夜往。

”遂引兵出,冒雪而行。

至蔡州城下,击鼓攻其南门。

守门卒方熟寐,惊起,不知所为。

祐等既入,又纳降卒千人。

比明,雪止,蔡人方悟,然城已陷矣。

翻译:
唐朝元和年间,严绶任用李愬为随、唐节度使。

当时吴元济驻扎在蔡州,李愬计划袭击他。

适逢天降大雪,自己认为不方便行动,众将领也都说不行,只有李祐说:“军事上的事情变化无常,只是有利的速度快不利的速度慢罢了,请趁着这场大雪去袭击他们。

”于是率领军队出发,冒着雪前进。

到了蔡州城下,击鼓攻打南门。

守门的士兵正在熟睡,被惊醒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李祐等人已经进城,又接纳投降的士兵一千人。

等到天亮,雪停了,蔡州人才明白过来,但是城池已经被攻占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百战奇略-雪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百战奇略-雪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百战奇略·雪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不止,觇敌无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

法曰:“攻其所不戒。

”唐遣节度使李愬讨吴元济。

先是,愬遣将将二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

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

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

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

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

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

”光洽被执,秀琳果降。

愬延.秀琳问计,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祏不可。

”祏,贼健将也,有勇略,守兴桥栅,每战常轻官军。

时祏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诱而擒之以归。

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时复与语,诸将不悦。

愬力不能独完,乃械祏送之京师,先密.表曰:“若杀祏,则无成功。

”诏以祏还,愬见祏大喜,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

令祏以突骑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以监军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

令曰:“且东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卒,敕士少.休。

时大雪,旗旆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谓必死。

诸校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众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计。

”然畏愬莫敢违。

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之援;又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

初蔡人拒命官军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

祏等攀城先登,众从之。

鸡鸣雪止,遂执元济,监送京师,而淮西悉平矣。

(节选自《百战奇略·雪战》)1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初A蔡人B拒命C官军D三十余年E不能至F其城下G故H蔡人I皆不为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雪,指下雪,与《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的“雨雪”意思相同。

文言百练:李愬

文言百练:李愬

文言百练:李愬【选篇理由】本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李愬雪夜入蔡州、擒元济是中国历史上奇袭的著名战例,故事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充分显示了李愬高超的军事才能。

学习本文,有助于考生领略人物风采,了解历史,以史为鉴,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未,李愬【注】命马步都虞候史是等留镇文城,命李祜、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

军出,不知所之。

恕曰:“但东行。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

命士卒少休,食干糒,整羁靮,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朗山救兵。

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

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诸将皆失色。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想,莫敢违。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

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李祐、李忠义锂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城陷矣。

”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

”应者近万人。

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

”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

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烧其南门。

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铺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注】李愬:字元直,中唐名将李晟之子。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韩文公自御史贬阳山,新旧二《唐史》,皆以为坐.论宫市事。

按公《赴江陵途中诗》,云:“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有司恤经费,未免烦诛求。

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

拜疏移閤门④,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

下言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②。

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洲。

”皇甫湿作公神道碑云:“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

吏刻取恩,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专政者恶之,遂贬。

”然则不因论宫市明甚。

碑又书三事云:“公为河南令,魏、郓、幽、镇各为留邸,贮潜卒以橐罪亡,公将摘其禁,断民署吏,俟旦发,留守尹大恐,遽止之,是后郓邸果谋反。

及从讨元济,请于裴度,须精兵千人,间道以入,必擒贼。

未及行,李愬自文城夜.入,得元济。

三军之士,为公恨.。

复谓度曰:‘今借声势,王承宗可以辞取,不烦兵矣。

得柏耆口授其词使耆执笔书之持以入镇州,承宗遂割德、棣二州以献。

’”李翱作公行状,所载略同。

而《唐书》并逸其事,且以镇州之功,专归柏耆,岂非未尝见混文集乎?《资治通鉴》亦仅言耆以策干愈,愈为白度,为书遣之耳。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韩文公佚事》) 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铸、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注】①閤门:古代宫殿的侧门。

②蚕麰:蚕与麦的收成。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古诗文阅读 李愬雪夜入蔡州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古诗文阅读 李愬雪夜入蔡州

李愬雪夜入蔡州司马光李愬谋袭蔡州。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①,由是贼②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夜引兵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

遂开门纳众。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或告元济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③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愬遣李进诚④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⑤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晡时⑥,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⑦送元济诣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引问委曲:招来查问详情。

②贼:指吴元济,蔡州守将。

③洄曲子弟:驻守在洄曲的部下。

洄曲,地名。

④李进诚:唐州刺史。

⑤薪刍:柴草。

⑥晡(bū)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钟。

⑦槛车:囚车。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李愬谋.袭蔡州()②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③民争负.薪刍助之()④送元济诣.京师()(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愬令击之以.混军声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何以.战(《曹刿论战》)C.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D.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元济于城上请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译文:(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4.请简要说说选文中李愬的“谋”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参考答案:1.(1)①谋划;②险要的地势(地势的险要);③背;④到。

(每小题1分)(2)B(例句与A、C、D中的“以”都是“来”的意思,B中的“以”是“凭”的意思。

赠李愬仆射二首阅读答案

赠李愬仆射二首阅读答案

赠李愬仆射二首阅读答案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王建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注】①王建,唐代诗人,大历十年进士,有着十多年戎马生活经历。

②李愬sù,当时戍边名将。

元和九年,吴元济割据淮西,与朝廷相对抗。

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率精兵乘大风雪夜袭,攻下蔡州,生擒了吴元济。

③翻营:全营。

④火号:举火报警的信号。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8.5分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雪夜行军图。

2分上句写军队冒着风雪全营出动,夜袭蔡州,下句极写雪夜奇寒,军纪严整。

2分为下文写战役的胜利做了铺垫。

1分9.6分表达了对李愬指挥若定和将士们骁勇善战的赞美。

2分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2分前两句写环境的恶劣,军纪的严明,是实写;后两句从“遥看”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还没有投身战斗,这是虚写;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实和筹划的精到。

这一切,对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前两句写得紧张,节奏急促;后两句写得轻松,虚中见实,把事件发展的高潮隐含在余韵中,别具艺术匠心。

2分答衬托给满分这首诗以平蔡战役为题材,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力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

“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

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

“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

在如此奇寒之中,读者会想到人该会怎么样。

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愬雪夜入蔡州
司马光
李愬谋袭蔡州。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①,由是贼②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夜引兵
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

遂开门纳众。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或告元济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③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愬遣李进诚④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⑤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晡时⑥,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⑦送元济诣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引问委曲:招来查问详情。

②贼:指吴元济,蔡州守将。

③洄曲子弟:驻守在洄曲的部下。

洄曲,地名。

④李进诚:唐州刺史。

⑤薪刍:柴草。

⑥晡(bū)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钟。

⑦槛车:囚车。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李愬谋.袭蔡州()②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③民争负.薪刍助之()④送元济诣.京师()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何以.战(《曹刿论战》)C.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D.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

(2分)
元济于城上请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译文:
4.请简要说说选文中李愬的“谋”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
参考答案:
1.(1)①谋划;②险要的地势(地势的险要);③背;④到。

(每小题1分)(2)B(例句与A、C、D中的“以”都是“来”的意思,B中的“以”是“凭”的意思。

)2.元济 / 于城上 / 请罪(一处1分)
3.(1)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全被(他们)杀死。

(“方”“寐”“尽”“杀”等词要落实,一处0.5分)(2)(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
二次击鼓进攻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鼓”“再”“衰”“竭”等词要落实,一处0.5分)
4.作战前掌握敌情虚实;风雪之夜出兵;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一点1分,答到两点得2分。

意思符合即可。


【译文】李愬谋划攻取蔡州。

每当俘获投降的士兵,(他)一定亲自招来查问详情,因此叛军中地势的险要和平坦、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全都知道了……夜里带兵出发,此时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

(到)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

靠近蔡州城有养鹅鸭的水塘,李愬命令(士兵)击打鹅鸭(让鹅鸭惊叫的声音)来掩盖(混淆)军队行进的声音。

四更天,李愬到达城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全被(他们)杀死,却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

于是打开城门,让官兵进城。

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城里都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

鸡啼,雪停,李愬入城占据元济的外衙。

有人报告元济说:“城被攻下了!”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

”起身,到庭院里(静)听,听到李愬的军队号令,应答的人将近有万人,才害怕了,(于是)带领左右随从爬上卫城抵抗。

李愬派李进诚攻打外城,砸烂了外门,占据了兵器库,取出器械。

烧毁卫城的南门,老百姓抢着背柴草来支援李愬的军队。

城上的箭像刺猬的毛一样(又多又密)。

(到了)申时,城门砸坏了。

元济在城上请求治罪,进诚用梯子引他下来,李愬用囚车把元济送到京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