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
我国政府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政府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我国政府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透明。政府发布信息不够及时、准确和全面,对政府
工作的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失信行为频发。政府官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不遵守约定、不履行承诺,严重影响政府信用的建设。
3.监管不严。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不力,让一部分企业、个人敢于失信,不惧违法。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及时、真实、全面的公开政府信息。
2.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倒逼机制,强化政府官员尽职尽责和承
诺履行的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内部管理和考核,严格落实纪律要求。
3.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市场主体的规范管理和监管,对失信行
为进行追责、曝光和惩罚,形成严肃的司法制度和约束机制。
同时,还要切实增强政府信用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才能进
一步推动政府信用建设水平的提高。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其诚信尤为重要,而政府诚信问题已
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表现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力滥用、腐败、拖延执法等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权力滥用
政府部门拥有很大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有时候可能被滥用。比如
一些政府官员,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可以为自己亲友提供便利,甚
至直接损害公共利益。
2.腐败
当政府官员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是为公众服务时,就会出现腐败
现象。腐败现象会损害公共利益,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3.拖延执法
政府部门执法的延迟处理也是一种诚信问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公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保护。
二、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根源
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根源是人心的扭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政府官员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公共利益。此外,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不善、法制建设不完善也是导致诚信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政府部门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政府部门诚信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着力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管理
政府部门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对腐败进行零容忍。加强审查制度,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建设廉政文化,使政府机构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工作,最大化地维护公共利益。
2.加强法制建设
政府部门的诚信也有赖于法制的完善。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强化权力的监察和制约,并保证政府官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遵守法
律法规。
3.鼓励社会监督
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加强政府与公众 的互动和沟通, 提高政府信息公 开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信用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政府信用建设的有效推进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加强信用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和素质
强化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反腐倡廉法 律法规
强化监督执纪, 加大惩治腐败力 度
推进政务公开, 增强透明度
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公务员廉洁 意识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 公开制度,明确 公开范围、内容、 方式等
加强政府信息公 开平台的建设, 提高信息公开的 便捷性和时效性
加强对政府信息 公开的监督和评 估,确保公开信 息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
提高公民意识: 加强公民对政府 信用建设的认识 和了解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社会 监督机制,如举 报、投诉等
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应加强信息 公开,提高透明 度
加强教育宣传: 加强对公民的教 育宣传,提高公 民参与意识和能 力
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政府服务监督,提高服务透明度 加强政府服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政府信用的重要 性
提升政府信用的 对策
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策
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策
作者:刘苗荣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12期
[摘要]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决策主观随意性大、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非理性行政行为频频发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不公大量存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其对策为:建立和完善政府诚信法律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改革、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完善监督制度、建立严厉的失信惩戒机制。
[关键词]政府诚信缺失;表现;对策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与核心,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状况,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理念欠缺,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政府诚信缺失现象,在某些领域或方面仍很严重。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政府诚信制度的建立。
一、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行政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主观随意性大
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运行机制,既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又是衡量政府信用程度高低的尺度之一。按照行政决策理论,行政决策体制结构应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三角色相结合,但目前我国行政决策往往面临“民主性赤字”、“科学性亏空”,主观随意性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淡薄,百姓参政议政的机制或名存实亡或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行政机关或违背决策程序,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或决策仍停留在“拍脑瓜”的水平,对一些重大决策缺乏详尽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当然,也不乏一些预谋私利的政府官员故意搞的“黑箱操作”。由于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缺乏,不仅造成社会公众对政策的不解或误解,增加了政策执行的成本和难度,还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数字显示,仅2004年全国就查出因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高达72.3亿元。
诚信大讨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诚信大讨论】
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蚕食着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鉴于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掀起诚信革命。首先在诚信教育中树立榜样,率先垂范;其次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再次完善和强化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力争在全社会共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诚信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见报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挑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它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源。诚实的核心是信誉、信用。良好的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人云: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当前,诚信失范不仅在经济领域十分严重,而且已经蔓延到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绝不是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局部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全民性问题。尤其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加强诚信教育和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诚信缺失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然而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一切以“利”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放弃诚实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大量充斥着背信弃义的现实案例,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市场中的盗版侵权、伪科学、伪技术乘机泛滥;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以权代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使得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不诚信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造成人际关系的危机、冷漠,以至于我们都感到“活得累”。曾几何时,诚信变得如此的陌生,这些都强烈的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具体表现为: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诚信缺失的表现: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医假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等等。
2、诚信缺失的危害: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安全诚信缺失,阻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降低了企业信誉,扰乱了安全生产秩序。
3、国家的做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大对公民、企业或其它组织诚实信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以诚信为话题的论点
以诚信为话题的论点
一、诚信的定义与内涵
诚信,通常被理解为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个体在行为上要真实无欺,同时也要履行自己所作的承诺。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诚信不仅被视为个人修养,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二、诚信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1.在个人方面:诚信是人格的基石,它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
个人的社会形象。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2.在社会方面: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商业活动中,诚信可以
促进公平交易,提高市场效率。在政治生活中,诚信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秩序。
三、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如何应对
1.诚信缺失的危害:诚信缺失会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增加交易成本,阻碍经
济发展。同时,它也会破坏社会公正,削弱政府公信力,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2.如何应对: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其次,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公众的诚信意识。此外,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体系,鼓励诚信行为,限制失信行为。
四、不同领域中诚信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1.商业领域:在商业活动中,诚信要求商家遵守市场规则,真实宣传产品,
公平交易。消费者也应诚实消费,不进行欺诈行为。
2.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诚信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和学生都应
遵守诚信原则,如真实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抄袭、不作弊等。
3.政治领域:在政治生活中,诚信要求政府官员公正公开地处理政务,不隐
瞒信息,不欺骗选民。同时,公民也应诚实地履行选举义务,不进行舞弊行为。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一、引言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各个领域,如商业、
教育、政治等,都存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十分必要。
二、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
社会诚信缺失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信任、守信、诚实等诚信行为的表现。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表现可以有以下几种:
1.企业失信。企业经营、广告欺诈、恶意拖欠货款、侵犯知识产权等问
题,均是企业失信的表现。
2.个人失信。如虚报个人资产、隐藏犯罪行为、弃养家庭、拒绝履行法
定义务等。
3.政府失信。政府失信问题表现为官员贪污腐败、局长架空、行政不作
为、廉政协议不履行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考虑。当人们发现不守信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就会从守信转向
不守信。
2.精神文化逐渐蜕变。社会人伦道德日益腐败,对金钱和权利的过度追
求,使社会诚信的重要性逐渐丧失。
3.法制建设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使违法成本
低,激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4.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很难判断其质量,
进而导致商家采用不诚信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必须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执行机制,
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2.推进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培育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在教育领
域广泛推行。
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蚕食着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鉴于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掀起诚信革命。首先在诚信教育中树立榜样,率先垂范;其次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再次完善和强化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力争在全社会共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关键词] 诚信缺失思考
诚信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见报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挑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它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源。诚实的核心是信誉、信用。良好的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人云: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当前,诚信失范不仅在经济领域十分严重,而且已经蔓延到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绝不是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局部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全民性问题。尤其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加强诚信教育和建设,振奋民族精神
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诚信缺失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然而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一切以利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放弃诚实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大量充斥着背信弃义的现实案例,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市场中的盗版侵权、伪科学、伪技术乘机泛滥;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以权代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使得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不诚信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造成人际关系的危机、冷漠,以至于我们都感到活得累。曾几何时,诚信变得如此的陌生,这些都强烈的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具体表现为:
诚信缺失问题治理报告整治工作汇报总结
诚信缺失问题治理报告整治工作汇报总结
报告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一切商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基础。诚信缺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注意。作为诚信缺失治理的重要主体,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升信用体系,保证公平竞争和经济发展。
二、问题分析
在我国,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将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宣传意识、法制建设、行业规范等方面入手,全面进行治理。以下是我国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1.虚假宣传
很多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会采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方式来进行推销。例如,某些医药公司会将未通过临床试验的新药称为“神药”,虚假承诺疗效。另外,很多电商平台会通过虚假宣传和优惠券等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一旦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实际商品与宣传信息并不符合,这会导致消费者的不信任和失望。
2.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诈骗、抽签、虚假合同、伪造资质等方式来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例如,某些公司通过虚假合同和假冒资质等方式获得政府招标项目,导致政府损失;部分销售渠道通过代购商品,却私自涨价,侵犯消费者权益。
3.违约失信
违约失信是指业务合作双方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例如无法按时交付货物、拖欠款项等。违约失信严重影响商业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会对商业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4.侵犯个人私隐和知识产权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诈骗和侵犯个人隐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很多企业和个人利用网络空间和通讯技术,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这种侵权行为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和伤害。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维护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维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了现代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关于政府不公正、不透明、不负责任的负面新闻,这些现象无疑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导致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因此,如何维护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公正: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存在不公正的问题,如少数
人享有特权,大多数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不透明:政府在决策时缺乏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
有些政策起源于不透明、不公正的程序。
3.不负责任: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如
出现政府失职、疏忽等问题。
4.不诚信:政府承诺不兑现,或者在履行承诺时缺乏诚信,也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政府犯错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政府进行自我反省和整改改进。
维护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1.加强公开透明
政府应该把公开透明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向公众公开政策的制定、执行、调整等程序,使公众了解到政府在决策和执行政策时的考虑和行动。
2.加强公正性
政府应该在执行政策时不断完善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不让少数人享有特权和利益,实现公正公平的执行政策。
3.加强对失职官员的惩处
政府应该严格工作纪律,对于失职、玩忽职守的官员给予严厉的惩处。同时加强监督和全面的考评机制,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声誉。
4.加强对诚信的重视
政府应该提高诚信机制的完善程度,加强对政府承诺的兑现。在执行政策和承诺时要认真负责,对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到言行一致,不言而信,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
政府诚信建设论文
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诚信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互信赖与坦诚。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政府诚信引导着公众诚信,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它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入手,进而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行政管理
一.诚信的概念
诚信是诚实信用的简称,其基本涵义是坦诚、不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要求为人做事要信守诺言,不能出尔反尔。"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汉语成语表明,人们对诚信的社会价值早就有所认识。在中国历史上,商鞅曾以"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政治形象,并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而周幽王却因"烽火戏诸侯",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被后人所耻笑。实践证明,诚信不仅是经济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正如美国学者法兰西·索能伯格所说,"诚信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关系的粘合剂,使夫妻双方能在一起生活,商业买卖不受损害,政治体制稳定。没有诚信,婚姻将会失败,选民会变得冷漠,企业将陷入混乱。"
二.政府诚信的原则
所谓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必须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责任,它是现代民主社会中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法律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最早源于古罗马时代。在罗马法中,有诚实契约和诚信诉讼。后来,这一原则逐渐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并从债法原则演变为私法领域的一般性原则。1840年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项中有"契约应依诚信履行" 的规定;1907年公布的瑞士民法第2条则明确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及信用而为之"。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我国当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反思及对策方案的探讨
我国当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反思及对策方案的探讨【摘要】
我国当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在各行各业,引
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
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及加强
监督和惩罚机制等对策方案。加强教育引导可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和
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各方行为,加强监督和
惩罚机制则可以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总结反思指出诚信是社会文明发
展的基石,展望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共同
营造一个诚信友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产生原因、对策方案、教
育引导、信用体系、监督和惩罚机制、总结反思、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我国目前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当代社会日益突出。大量的负面新闻事件、欺诈行为频发等问题都反映了社会诚信意识的
淡薄和腐朽。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缺乏诚信将损害社会的和谐与
稳定。对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提出有效的对策方
案势在必行。
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找出造成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提
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从而有效应对这一社会顽疾。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诚信、公平、和谐的社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
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当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源,分
析其表现形式及影响,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案以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通
过本次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共
同努力解决我国社会诚信问题,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00)
政府信誉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良好印象和评价,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而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政府诚信是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树立政府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政府信誉的树立,能够促进政府的勤政建设,促使政府系统改进作风,提高政府造福于社会、谋利于人民的能力。政府信誉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发出士气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诚信建设至关重要。“政无信必衰”,政府诚信建设是整个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自身的诚信建设,执政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不断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使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受到损害事件是有发生。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的制定主观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
二是在政府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下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行政管理一方面要求政令畅通、服从基本原则和行政纪律,另一方面又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实事求是处理公共事务。而个别政府和公职人员不求创新,工作缺乏主动性,唯上是听,唯命是从,应付工作,导致工作质量低下。
诚信缺失整治方案
诚信缺失整治方案
导语:
当今社会,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各行各业中,诚信的缺失不仅导致了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信任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诚信缺失整治方案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法律法规与监管
1.1 健全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明确违反诚信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提高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1.2 加强监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政府部门应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建立起全方位的监管网络,共同监督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违规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诚信意识
2.1 加强舆论引导,弘扬诚信文化。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正能量,引导社
会舆论,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励人
们树立诚信观念。
2.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诚信素质。学校
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诚信教育,强调守信用、讲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和员工的诚信意
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诚信素质。
三、建立诚信评价和奖惩机制
3.1 建立行业诚信评价体系。政府和行业
协会应联合建立行业诚信评价机制,通过对
企业、个人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估,对诚信人
士进行表彰,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形成行
业自律机制。
3.2 设立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政府
和行业协会应设立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推动社会上的守信行为得到奖励,对失信行
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强化人们对诚信的意识。
四、加强信息化手段,提升整治效果
4.1 建立诚信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应
建立统一的诚信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诚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文档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人们之所以普遍关注诚信,社会呼唤诚信,除了社会诚信直接关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切身利益的根本原因之外,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及严重程度,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原因。这类诚信缺失,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腐败大案频发,社会矛盾复杂突出。近年来,一些官员
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暴露出的大案、要案,金额之巨、层次之高,令社会大为震惊。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或工作方法简单等而导致对抗基层政权的群体性、恶性事件频发。一些政府部门政出多门,矛盾不一,公开、公平、公正性不够,导致社会舆论纷然不一。有的地方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制改革利益受损等引发的部分有关利益阶层诉求不断,上访连连,以至发展成群体事件。这些已经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形象,极大影响了政府管理行为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经营行为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
不守信用。主要体现在不认真履行合同,包括供货合同、贷款合同、用工合同、工程合同等。二是制假卖假。假药、假酒、假烟、
毒奶、毒米、毒胶囊、黑心棉、注水肉横溢市场,屡禁不止。三是恶意欺诈。利用假合同、假票据诈骗企业和银行资金,利用假广告坑害消费者,
利用“假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一些无良企业频频曝光,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诚信底线,这些不单是诚信缺失问题,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四是财务失真。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利润,逃税漏税;有的上市公司掩盖经营亏损,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虚高利润,骗取业绩,误导投资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
作者:黄心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3期
[摘要]政府诚信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党的执政根基。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性,提出通过健全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建立政府权责机制、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等途径,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关键词]政府诚信;民主;法制
[作者简介]黄心华,江西省宜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政府治理,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3-0049-0003
当前,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呼唤增强诚信。然而,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因此,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极为重要。
一、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的原因
体现公共理性的诚信在我国历史的传统中是极为缺乏的。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性的观念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唯阶级论、唯政治论动摇了人们多年形成的基本诚信观,加上“大跃进”的浮夸,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导致社会诚信的全面缺失;而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于法律制度的缺位又加剧了社会诚信的缺失,也包括政府诚信的缺失。
(二)体制的原因
我国的官员体制只注重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官员的政绩考评标准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社会绩效考评所占比例偏低、分量偏轻,强化了各级官员自觉对上负责的意识,缺乏对下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只爱做表面文章、追逐短期效率,甚至个别地方跑官、买官、卖官现象猖獗。法人、自然人违反了政府的有关规定,政府有权予以惩罚和追究法律责任;相反,政府违反了法律、侵害了公民、法人的正当权益,甚至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政府的相关责任人却得不到有效的追究和惩罚。
(三)思想意识的原因
一些政府官员没有摆脱所谓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认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管。口头上宣传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实际上却在追求全能政府、万能政府;有些政府官员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依法行政的意识淡漠,在不少情况下,领导意志高于法律意志,主观性、随意性较强,领导者随意改变规则、越权行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依法行政尚未成为政府施政的准绳。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政府诚信缺失对社会信用体系产生严重破坏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在道德方面也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示范者,其行为对社会起导向作用。社会管理者的道德状况对社会影响极大。近些年来,在某些部门和地方,一些干部早已成为不讲诚信的负面表率,其中一些人要么是营私舞弊、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跑官要官; 要么是政策多变、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自食其言; 要么是对当地的假冒伪劣、走私贩私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纵容,实施地方保护,甚至有的官员与造假贩假者相勾结,直接充当造假贩假者的保护伞,致使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猖獗。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失信是造成社会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上行下效,全社会都来仿效失信行为,使得失信行为严重泛滥,几乎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政府诚信缺失会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政府诚信动摇,社会诚信就会整体动摇,乃至崩溃。政府不讲诚信,政府官员不讲诚信,弄虚作假、出尔反尔,会使群众对政府、对政府官员失去信任。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严重,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政府失信,不仅使人们对政府丧失信心、丧失信任,还能导致人们对政府的抵触,降低政府的权威性,群众与政府离心离德,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结果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三)政府诚信缺失使社会价值观霉变
政府失信行为的泛滥使失信者捞到很多好处,官场上弄虚作假者被提拔重用,造假售假坑蒙拐骗者获得暴利,他们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轻而易举高升暴富,而守信者却遭殃倒霉,老实人吃亏,实际上等于鼓励人们投机取巧。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具有巨大的负面效应,毒害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内心道德观念丧失。
(四)政府诚信缺失会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由于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到位,政策的透明度较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享有过多任意创造权力和滥用权力的空间,使其他经济主体也包括政府官员本身对未来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追求短期行为,并因失信失范而获得收益,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政府对市
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有个认识过程,因此制定的政策存在着不合理性、不公平性、不完善性、易变性等问题。这些政府行为不仅造成了政府的失信,也使得各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愈演愈烈,从而造成了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大大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五)政府诚信缺失将破坏法制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走上了依法治国的轨道,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的国策效应已逐渐显现出来。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法律的空缺,诚信还不能成为得到法律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当诚信者注定要吃亏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诚信了。法治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仍在搞人治、个人说了算,而不能依法行政; 法制环境较差则主要表现为法律不健全、不完善,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遵守诚信受损、违背诚信受益的局面,最终使得社会风气败坏,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六)政府诚信缺失滋生政府官员腐败
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一些政府官员享受特权、滥用公共权力为一己谋私利,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处理,腐败成本较小,而得益很大,所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造成腐败前仆后继、腐败窝案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导致公众对政府彻底失去信心。腐败的浊流已侵入到各个权力活动的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政治生活领域,甚至一些过去人们认为清水衙门的科学、教育、文化艺术领域,都有腐败现象。
三、政府诚信缺失的治理
(一)强化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官员缺乏信用意识,缺乏施政的诚信理念。因而,提升政府诚信首要是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要言必行、行必果。首先,政府应加大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观念、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发生在身边诚信的人和事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用先进人物、诚信企业的模范事迹引导规范社会的诚信观念,培育社会对失信行为的警惕意识,使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在我们的社会里形成一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
(二)建立政务公开制度
政府暗箱操作,即政府的很多政策、行政程序都不公开,政府缺乏透明度。这不仅是滋生腐败的根源,也是导致企业失信的原因之一。政府决策缺乏透明度,就造成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民要获取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信息成本,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