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合集下载

北京四方-280系列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0SF.451.069)_V2.0

北京四方-280系列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0SF.451.069)_V2.0

2.7
输出触点容量............................................................................................................................ 4
2.8
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4
3.2
装置功能组件概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3.3
交流插件(AC) ...................................................................................................................... 7
2.5
热性能(过载能力)................................................................................................................ 4
2.6
功率消耗 ................................................................................................................................... 4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_概述及解释说明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_概述及解释说明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力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设备。

差动保护原理是利用电流的差值来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凭借其可靠性、高效性和灵活性而备受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说明。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该装置的基本知识,然后在后续部分逐步展开对相关内容的讨论。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差动保护原理和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的组成,详细阐述其作用和优势。

随后,我们将深入解释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验证该装置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评估其整体效益及经济影响。

最终,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对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介绍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对该装置进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获得关于该装置的全面知识,并对其作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有更为清晰的理解。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工程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2.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2.1 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通过检测电流信号差异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特殊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差动保护算法和技术。

2.2 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的组成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主控单元、差动单元、采样单元、通信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等。

软件部分则由操作系统和专门开发的程序构成。

2.3 差动保护装置的作用和优势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四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流信号,及时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并迅速做出响应,避免了故障扩大造成更大损失。

四方公司新老装置型号对照表201004

四方公司新老装置型号对照表201004
母联充电保护CSL207E(带零序过流保护)
CSC211
CSC200系列开口尺寸与原A、B、E不同
电容器保护CSP205E(带零序过流保护、单相不平衡电压)
CSC221A
馈线保护CSL206E(带零序过流保护)
CSC211
馈线保护CSL216E(带接地选线功能)
CSC211
电容器保护CSP215E/2(带接地选线功能、单相不平衡电压)
CSI-200EA
测控装置新型号装置有不同配置,具体请咨询我公司相关人员。
CSI-200EB
CSI-200ED
数字式非电量保护装置
CSC-336A1
CSC-336A2
CSC-336A3
CSC-336C1B
CSC-336F1
CSC-336F2
CSC-336C2B
CSC-336G1
CSC-336C3B
低压保护测控(A,B,E)
注2:此表并未包括所有的新老型号装置。
注3:如果用新型号装置替换现场的老型号装置,一般须注意以下几点的不同:端子定义、定值、通信规约、通信口介质、打印机接口盒、开口尺寸、是否定制等。
电容器保护CSP216A(带接地选线功能、不平衡电流)
CSC221B
接地变CST312A
CSC241E
所用变CST302A
CSC241C
电动机保护CSL216M
CSC237A、CSC-236
CSK406
CSC231
辅助装置
FCX-12J
JFZ-12F
FCX-22J
JFZ-22F
FCX-11J
JFZ-11F
CSC221A
电容器保护CSP215E/3(带接地选线功能、三相不平衡电压)

四方CSC200系列低压保护课件

四方CSC200系列低压保护课件
CSC-211、212、213
220~229
低压保护 230~235 236~239 240~245 备用电源自投 低压保护 低压保护 246~249 260~269 280~289
低压电容器保护
低压电抗器保护 低压电动机保护
CSC-221A/B
CSC-231 CSC-236、237A/B
低压所用(站用、厂用) CSC-241A/B/C/E/F 变保护 备用电源自投 电铁保护测控 35kV及以下保护测控 CSC-246 CSC-261~266
1)开入、开出通道均保证总线不出单板 2)开入、开出通道按功能分组配置 3)丰富的开入、开出通道数
开关量采集资源、出口资源丰富
CSC200
二、硬件结构 2、CPU硬件特点(4) 4.1 人机接口模块(通讯外设模块、MMI模块)
1)功能强大的通讯接口 2)方便的就地调试维护接口 3)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MMI模块
CSC200
二、硬件结构
CSC200
二、硬件结构 2、CPU硬件特点(2) 2、模拟采样模块(保护用模拟通道、测量模块)
1)保护用模拟通道与测量用模拟通道分开 2)保护用模拟输入部分采用快速14BIT A/D芯片 3)采用了专用的计量芯片
模拟量采集更精确、保护回路免调试
CSC200
二、硬件结构 2、CPU硬件特点(3) 3、数字处理模块(开入 开出)
CSC-281~283、285
CSC200
一、产品简介 2、型号(3)
型号 CSC-211 名称 数字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适用范围 110kV以下非直接接地系统的线路和馈线
CSC-221A
CSC-221B CSC-241C CSC-241E CSC-246 CSC-212 CSC-231 CSC-236 CSC-237A

CSC-831系列低压保护测控装置

CSC-831系列低压保护测控装置

CSC-831系列低压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CSC-831 系列低压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编制:校核:标准化审查:审定:版本号: V1.20文件代号:出版日期: 2015年8月所有: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注:本公司保留对此说明书修改的权利。

如果产品与说明书有不符之处,请以随机资料为准并及时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技术支持电话:传真:目录第一篇装置技术说明 (1)1 概述 (1)1.1适用范围 (1)1.2装置主要特点 (2)2 技术条件 (3)2.1环境条件 (3)2.2电气绝缘性能 (3)2.3机械性能 (3)2.4电磁兼容性 (3)2.5安全性能 (4)2.6热性能(过载能力) (4)2.7功率消耗 (4)2.8输出触点容量 (4)2.9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4)2.9.1 额定参数 (4)2.9.2 整定范围(装置CSC-831E除外) (5)2.9.3 动作值误差(装置CSC-831E除外) (5)2.9.4 测量表计精度 (5)2.9.5 精确工作范围 (5)3 装置构成 (6)3.1装置CT模块 (6)3.2保护测控模块 (10)3.2.1 端子图 (10)3.2.2 开关量定义表 (11)3.2.3 尺寸结构与组成 (12)3.2.4 电源输入 (13)3.2.5 电压信号输入 (13)3.2.6 电流信号输入 (13)3.2.7 开关量输入 (13)3.2.8 继电器输出 (14)3.2.9 模拟量输出接口(4~20mA) (14)3.2.10系统时钟 (15)3.2.11 事件记录 (15)3.2.12 装置通信 (15)3.3操作显示器 (15)3.4抗晃电电源模块 (16)4 CSC-831L低压配电保护测控装置 (18)4.1CSC-831L装置简介 (18)4.1.1 CSC-831L保护功能 (18)4.1.2 CSC-831L测控功能 (18)4.2CSC-831L保护功能 (18)4.2.1 低电压保护 (19)4.2.2 三段三时限过流保护 (19)4.2.3 接地保护/告警 (19)4.2.4 过电压保护 (20)4.2.5 PT断线告警 (20)4.2.6 事故跳闸功能 (20)4.2.7 跳闸失败 (20)4.3CSC-831L定值清单及说明 (21)4.3.1 CSC-831L软压板清单 (21)4.3.2 CSC-831L定值清单及说明 (21)4.3.3 CSC-831L控制字各位定义 (22)4.4CSC-831L典型接线示意图 (23)5 CSC-831M 低压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25)5.1CSC-831M装置简介 (25)5.1.1保护功能 (25)5.1.2 测控功能 (26)5.1.3 管理功能 (26)5.1.4 运行控制功能 (26)5.2CSC-831M保护功能 (26)5.2.1 过载保护 (27)5.2.2 三段三时限过流保护 (28)5.2.3 堵转保护 (29)5.2.4 长起动保护 (29)5.2.5 接触器分断能力保护 (29)5.2.6 不平衡保护 (30)5.2.7 负序过流保护 (30)5.2.8 接地保护 (31)5.2.9 过压保护 (31)5.2.10 低电压保护 (31)5.2.11 PT断线告警 (32)5.2.12 起动过程中保护元件的投退 (32)5.2.13 tE时间保护(适用于CSC-831MS) (33)5.2.14 反相序保护(适用于CSC-831MS) (33)5.2.15 欠载保护(适用于CSC-831MS) (34)5.3CSC-831M运行控制功能 (34)5.3.1 电机的起机、停机 (34)5.3.2 起动时间 (35)5.3.3 起动方式 (35)5.3.4 转换时间 (35)5.3.5 失压重起动控制功能 (35)5.3.6 上电自起设置 (37)5.3.7 事故跳闸功能 (37)5.4CSC-831M定值及整定说明 (37)5.4.1 CSC-831M软压板清单 (37)5.4.2 CSC-831M保护定值 (38)5.4.3 CSC-831M控制定值 (40)5.5CSC-831M典型应用接线示意图 (41)5.5.1 断路器模式 (41)5.5.2 接触器直接起动模式 (43)5.5.3 接触器双速(双向)起动 (45)5.5.4 接触器星/角起动(Y/△起动) (47)6 CSC-831P 低压PT保护测控装置 (49)6.1CSC-831P装置简介 (49)6.1.1 保护功能 (49)6.1.2 测量功能 (49)6.2CSC-831P保护功能 (49)6.2.1 低电压保护 (49)6.2.2 过电压告警 (50)6.2.3 零序过压告警 (50)6.2.4 PT断线告警 (50)6.3CSC-831P定值及整定说明 (51)6.3.1 CSC-831P PT保护测控装置软压板清单及说明 (51)6.3.2 CSC-831P PT保护测控装置定值清单及说明 (51)6.4CSC-831P典型接线示意图 (52)7 CSC-831E交流IO单元 (54)7.1CSC-831E装置简介 (54)7.2CSC-831E定值清单及说明 (54)7.3CSC-831E典型接线示意图 (55)第二篇用户安装使用说明 (56)8 开箱检查 (56)9 安装调试 (56)9.1安装 (56)9.2装置通电检查 (56)9.3开出检查 (57)9.4跳合闸回路试验 (57)9.5站内通信检验 (57)9.6保护功能试验 (57)9.7运行检查 (57)10 人机接口及其使用说明 (58)10.1装置人机界面布置 (58)10.1.1保护测控模块人机接口及其使用说明 (58)10.1.2操作显示器人机接口 (59)10.2操作显示器菜单及使用说明 (60)10.2.1 菜单结构 (60)10.2.2 主菜单 (61)10.2.3 工程菜单 (62)10.2.4 测试菜单 (64)11运行及维护 (64)11.1装置投运 (64)11.2装置运行 (65)11.3运行注意事项 (65)11.4装置维护 (65)11.5运行环境 (65)12装置配置表 (67)13 运输、贮存 (68)第一篇装置技术说明1 概述CSC-831 系列低压保护测控装置适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工作线电压100V或380V的发电厂、石化、冶金、煤炭、轨道交通等行业的低压系统中,具备完善的保护、测量、控制与监视功能,为低压系统的保护与控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可有力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CSC-237C北京四方

CSC-237C北京四方

τ= t
I2
ln
I
2- I
2 ∞
τ= θ e × K 2 × Tstart θ0
式中:θe 为电动机的额定温升,K 为起动电流倍数,θ0 为电动机起动时的温升,Tstart 为电 动机的起动时间。
3.6 速断保护
速断动作电流高值 Isdg,为电动机起动过程中速断整定值,按照躲开电动机正常起动时的最 大起动电流整定。速断动作电流低值 Isdd,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动机出口两相短路电流除以一定 灵敏系数整定。
数情况下,为了检测低的接地电流,常常需要零序电流互感器来取得零序电流。因此,本保护既
可用两相电流互感器加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方式,也可用三相电流互感器的方式。
I0>I0dz
选跳闸
1
T0
跳闸
"0" 0
选告警
0
T0
告警
"0" 1
3.9 负序电流保护
负序电流保护主要针对各种非接地性不对称故障,如:电动机发生某相断相时,负序分量的 大小因故障前的负荷率而不同,负荷率大于 0.7 时,健全相才能引起过电流,因此常规保护不能 有效保护不对称故障。动作时间特性有两种时限特性可选择,选择定时限和反时限,极端反时限
本保护在电动机起动时,带有一小延时动作,以躲开起动开始瞬间的暂态峰值电流。
3.3 TA 断线及差流越限告警
2
CSC-237C 数字式电动机综合保护
说明书
3.3.1 瞬时 TA 断线闭锁或告警:
正常情况下判断 TA 断线是通过检查所有相别的电流中有一相或两相无流且存在差流,即判 为 TA 断线。
在有电流突变时,判据如下: 1) 发生突变后电流减小(而不是增大) 2) 本侧三相电流中有一相或两相无流,且对侧三相电流无变化 满足以上条件时判为 TA 二次回路断线。 TA 二次断线后,发出告警信号,并可选择闭锁或不闭锁差动保护出口。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103规约实施细则(V1.00)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103规约实施细则(V1.00)
研发中心自动化室文档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 规约实施细则 (讨论稿 v实施细则
目录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 规约实施细则.......................................................................................1 1 前言.......................................................................................................................................1 2 物理接口...............................................................................................................................1 2.1 串行通信方式............................................................................................................1 2.2 以太网通信方式........................................................................................................1 3 链路层...................................................................................................................................1 3.1 FT1.2 帧格式 ..............................................................................................................1 3.1.1 固定帧长格式.................................................................................................1 3.1.2 可变帧长格式.................................................................................................1 3.2 传输规定....................................................................................................................1 3.2.1 控制域.............................................................................................................2 3.2.2 功能码.............................................................................................................2 3.2.3 地址域.............................................................................................................3 4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3 4.1 固定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3 4.1.1 控制方向.........................................................................................................3 4.1.2 监视方向.........................................................................................................4 4.2 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5 4.2.1 类型标识.........................................................................................................5 4.2.2 可变结构限定词.............................................................................................6 4.2.3 传送原因.........................................................................................................6 4.2.4 功能类型和信息序号.....................................................................................7 4.2.5 信息元素.........................................................................................................8 4.2.5.1 实际通道(ACC) ...................................................................................8 4.2.5.2 ASCII 字符(ASC) .................................................................................8 4.2.5.3 兼容级别(COL) ...................................................................................9 4.2.5.4 双命令(DCO)(见 IEC 371-03-03) .......................................................9 4.2.5.5 双点信息(DPI)(见 IEV 371-03-08) .....................................................9 4.2.5.6 故障序号(FAN) ...................................................................................9 4.2.5.7 信息元素之间间隔(INT).....................................................................9 4.2.5.8 带品质描述词的被测值(MEA) ..........................................................9 4.2.5.9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信息元素的序号(NFE) ......................10 4.2.5.10 通道数目(NOC)...............................................................................10 4.2.5.11 一个通道信息元素的数目(NOE) ...................................................10 4.2.5.12 电网故障序号(NOF) .......................................................................10 4.2.5.13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数目(NOT) .......................................................10 4.2.5.14 每个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有关联扰动值的数目(NDV)...................10 4.2.5.15 相对时间(RET)................................................................................10 4.2.5.16 参比因子(RFA)................................................................................10 4.2.5.17 额定一次值(RPV) ...........................................................................11

北京四方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CSD602介绍

北京四方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CSD602介绍

16
下午12时1分
合并单元·硬件
三、交流插件 7) 12路电压;E3 8) 6路电压、6路零序电压;E7 9) 12路保护电流;B4、B8 10) 12路测量电流;B0、B9 11) 6路保护电流、3路测量(计量)电流、3路零序电压;E1、E5 12) 3路保护电流、6路测量(计量)电流、3路零序电压;E2、E6 通过更换交流插件和修改配置文件即可满足各间隔的需求,各钟插件端子图 可参见说明书附录一。
ETH6
电PPS 输出
TX RX ETH7
补板
补板
DIO插件
1 2 c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DI8 DI9 DI10 DI11 DI12 DI13 DI14 DICOM DOCO M2 DO1-2 DO2-2 DO4 DOCO DI16 M4 DO5-2 DO6-2 DO7 DI1 DI2 DI3 DI4 DI5 DI6 DI7 DICOM 3 LED a DOCO M1 DO1-1 DO2-1 DO3 DOCO DI3 M3 DO5-1 DO6-1
以太网发送插件:功能为 SV 数据发送, ETH1 ~ ETH7均为点对点SV与组网SV复用端口。
ETH1
FIBER-1
光纤接口插件:当MU接电子式互感器时,该插件为
电子式互感器提供同步采样信号, FIBER1 ~ FIBER6 输出数据相同;当装置需要发送 FT3 数据时,光纤接
FIBER-2
FIBER-3 ETH3 FIBER-4 ETH4 FIBER-5
FPGA
Slave_DSP
Bootloader DIO插件 6SF.004.455.1 MMI插件 6SF.012.046.2 M4 插件 升级软 件 调试工具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103规约实施细则(V1.00)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103规约实施细则(V1.00)编制:李继晟、谭燕、叶艳军、张晓光校核:武芳瑛标准化审查:田蘅审定:高峰版本号:V1.00文件代号:0SF.499.002出版日期:2005-6-17目录1 前言 (1)2 物理接口 (1)2.1 串行通信方式 (1)2.2 以太网通信方式 (1)3 链路层 (1)3.1 FT1.2帧格式 (1)3.1.1 固定帧长格式 (1)3.1.2 可变帧长格式 (1)3.2 传输规定 (1)3.2.1 控制域 (2)3.2.2 功能码 (2)3.2.3 地址域 (3)4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3)4.1 固定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3)4.1.1 控制方向 (3)4.1.2 监视方向 (4)4.2 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5)4.2.1 类型标识 (5)4.2.2 可变结构限定词 (6)4.2.3 传送原因 (6)4.2.4 功能类型和信息序号 (7)4.2.5 信息元素 (8)4.2.5.1 实际通道(ACC) (8)4.2.5.2 ASCII字符(ASC) (9)4.2.5.3 兼容级别(COL) (9)4.2.5.4 双命令(DCO)(见IEC 371-03-03) (9)4.2.5.5 双点信息(DPI)(见IEV 371-03-08) (9)4.2.5.6 故障序号(FAN) (9)4.2.5.7 信息元素之间间隔(INT) (9)4.2.5.8 带品质描述词的被测值(MEA) (9)4.2.5.9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信息元素的序号(NFE) (10)4.2.5.10 通道数目(NOC) (10)4.2.5.11 一个通道信息元素的数目(NOE) (10)4.2.5.12 电网故障序号(NOF) (10)4.2.5.13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数目(NOT) (10)4.2.5.14 每个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有关联扰动值的数目(NDV) (10)4.2.5.15 相对时间(RET) (10)4.2.5.16 参比因子(RFA) (11)4.2.5.17 额定一次值(RPV) (11)4.2.5.18 额定二次值(RSV) (11)4.2.5.19 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11)4.2.5.20 短路位置(SCL) (11)4.2.5.21 扫瞄序号(SCN) (11)4.2.5.22 单个扰动值(SDV) (11)4.2.5.23 附加信息(SIN) (11)4.2.5.24 故障的状态(SOF) (12)4.2.5.25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位置(TAP) (12)4.2.5.26 命令类型(TOO) (12)4.2.5.27 扰动值的类型(TOV) (13)4.2.5.28 四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13)4.2.5.29 七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13)4.2.5.30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 (14)4.2.5.31 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 (14)4.2.5.32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 (14)4.2.5.33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 (16)4.2.5.34 描述的类别(KOD) (16)4.2.5.35 描述元素的数目 (18)4.2.5.36 通用分类回答码 (18)4.2.5.37 通用分类标识数目 (19)5 常用ASDUs的定义和表示法 (19)5.1 初始化及总召唤 (19)5.1.1 传输过程说明 (19)5.1.2 ASDU解释 (19)5.1.2.1 ASDU5标识报文 (19)5.1.2.2 ASDU6对时 (20)5.1.2.3 ASDU7启动总查询 (20)5.1.2.4 ASDU8总查询结束(终止) (20)5.1.2.5 ASDU21启动通用分类服务总查询 (21)5.1.2.6 ASDU10通用分类服务总查询结束 (21)5.1.3 报文示例 (21)5.2 遥信 (23)5.2.1 传输过程说明 (23)5.2.2 ASDU解释 (23)5.2.2.1 ASDU1开入、压板、告警事件 (23)5.2.2.2 ASDU42上送全遥信(保护、测控一体设备) (23)5.2.2.3 ASDU2上送保护动作信息 (24)5.2.3 报文示例 (24)5.2.3.1 全遥信收集 (24)5.2.3.2 变位遥信 (25)5.3 遥测 (26)5.3.1 传输过程说明 (26)5.3.2 ASDU解释 (26)5.3.2.1 ASDU21通用分类读命令(读一个组的值) (26)5.3.2.2 ASDU10上送遥测量 (26)5.3.2.3 ASDU21启动通用分类服务总查询 (27)5.3.2.4 ASDU10通用分类服务总查询结束 (27)5.3.3 报文示例 (27)5.4 分接头 (28)5.4.1 传输过程说明 (28)5.4.2 ASDU解释 (28)5.4.2.1 ASDU38分接头 (28)5.4.3 报文示例 (28)5.5 电度 (28)5.5.1 传输过程说明 (28)5.5.2 ASDU解释 (29)5.5.2.1 ASDU21组召唤 (29)5.5.2.2 ASDU10响应组召唤 (29)5.5.3 报文示例 (29)5.6 时钟同步 (29)5.6.1 传输过程说明 (29)5.6.2 ASDU解释 (29)5.6.2.1 ASDU6时钟同步 (29)5.6.2.2 ASDU6响应时钟同步 (29)5.6.3 报文示例 (29)5.6.3.1 广播方式 (29)5.6.3.2 点对点方式 (30)5.7 复归LED (30)5.7.1 传输过程说明 (30)5.7.2 ASDU解释 (30)5.7.2.1 ASDU20复归LED (30)5.7.2.2 ASDU1响应一般命令 (30)5.7.3 报文示例 (31)5.7.3.1 广播方式 (31)5.7.3.2 点对点 (31)5.8 定值 (31)5.8.1 传输过程说明 (31)5.8.2 ASDU解释 (32)5.8.2.1 ASDU21定值召唤 (32)5.8.2.2 ASDU10定值上传 (33)5.8.2.3 ASDU10定值下传(带确认写) (33)5.8.2.4 ASDU10响应定值下传(带确认写) (34)5.8.2.5 ASDU10定值修改(带执行写) (34)5.8.2.6 ASDU10响应定值修改(带执行写) (35)5.8.2.7 ASDU21定值区号召唤 (35)5.8.2.8 ASDU10定值区号上传 (36)5.8.2.9 ASDU10定值区切换 (36)5.8.3 报文示例 (36)5.8.3.1 读取一个CPU的所有定值 (36)5.8.3.2 读取单条定值 (37)5.8.3.3 读当前定值区号 (38)5.8.3.4 修改定值 (38)5.8.3.5 切换当前定值区 (38)5.9 遥控(遥控开出与遥控软压板) (38)5.9.1 传输过程说明 (38)5.9.2 ASDU解释 (39)5.9.2.1 ASDU10遥控选择(带确认写) (39)5.9.2.2 ASDU10响应遥控选择(带确认写) (39)5.9.2.3 ASDU10遥控执行(带执行写) (40)5.9.2.4 ASDU10响应遥控选择(带执行写) (40)5.9.3 报文示例 (40)5.10 分接头升降 (41)5.10.1 传输过程说明 (41)5.10.2 报文示例 (41)5.11 扰动数据的传输 (41)5.11.1 传输过程说明 (41)5.11.2 ASDU解释 (42)5.11.2.1 ASDU23被记录的扰动表 (42)5.11.2.2 ASDU24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 (42)5.11.2.3 ASDU26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43)5.11.2.4 ASDU28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 (44)5.11.2.5 ASDU29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 (44)5.11.2.6 ASDU31扰动数据传输结束 (44)5.11.2.7 ASDU27被记录的通道传输准备就绪 (45)5.11.2.8 ASDU30传输扰动值 (45)5.11.2.9 ASDU25扰动数据传输的认可 (46)5.11.3 报文示例 (46)5.12 保护事件参数 (49)5.12.1 传输过程说明 (49)5.12.2 ASDU解释 (49)5.12.2.1 保护事件参数ASDU10 (49)5.12.3 报文示例 (52)1 前言本细则是基于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 ( idt. IEC 60870-5-103)下的通信接口规范,适用于四方产品范围内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一体化的设备、以及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由不同装置完成的设备。

本细则同时规定了串行通信和以太网通信方式下的报文格式,两者除去物理接口的区别外,在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报文格式被认为是完全相同的。

2 物理接口2.1 串行通信方式EIA RS-485接口,波特率9.6k bit/s。

2.2 以太网通信方式基于UDP协议,接收端口:1889,发送端口:1888。

发送:组播,组播地址:236.8.8.83 链路层3.1 FT1.2帧格式3.1.1 固定帧长格式3.1.2 可变帧长格式3.2 传输规定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

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接受校验: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校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

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在校验中,如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链路传输规则本标准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方式传输的链路传输规则,本标准内采用的链路服务级别为3级:3.2.1 控制域●启动报文位:PRM=1,表示是由控制系统向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传输,控制系统为启动站。

PRM=0,表示由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向控制系统传输,继电保护设备为从动站。

●帧计数位FCB:控制系统向同一个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相反值,控制系统为每一个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保留一个帧计数位(FCB)的拷贝,若超时未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受出现差错,则控制系统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传原报文,重传次数为3次,若控制系统正确收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