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共性
南京中山陵历史研究
南京中山陵历史研究南京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旅游景点之一。
其建造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南京中山陵的历史,带您了解这座宏伟建筑的来龙去脉。
1. 太庙与告祭陵南京中山陵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时明太祖朱棣曾命人在南京陶然亭建造大型太庙,以祭祀他的祖先。
随着朱棣的死去,这座太庙也被扩建和重修多次。
后来,太庙逐渐发展成为中山陵的前身。
在太庙底下,有两座告祭陵,埋葬了明朝洪武、建文两位皇帝。
2. 中山陵的设计与建造中山陵是民国时期为纪念国父孙中山而建造的。
国际知名建筑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担任了中山陵的建筑师,他们设计出精巧而庄重的建筑布局和风格。
整个建筑群分为山路、中山门、碑廊、陵墓和牌坊等部分,巧妙地融入了中式园林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现代风格。
3. 中山陵的历史地位中山陵被誉为现代中国的象征,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象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山陵的存在,既是对孙中山先生的铭记,也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警示和教育。
4. 中山陵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中山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陵墓四周聚集了众多纪念物,如革命博物馆、中山故居、青年教育基地等,这些地方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以及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
中山陵还作为一个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青年前来参观,感受先辈为国家的付出。
5. 南京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中山陵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南京市政府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定期组织人员对陵墓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陵墓的完好。
此外,南京市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加强对中山陵的宣传和传承工作,以传达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激发社会各界对爱国主义的热情。
总结:南京中山陵作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象征之一,是一座具有高度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都的地点选定在了南京。
而在那个时代正是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的时候,于是在南京街头开始陆续的出现了许多西式建筑特点,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这是了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
因古典式或哥特式的旧形式较严谨,与新的生活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只好另找出路。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通常不讲求固定的法式而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2、民国时期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近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有纯西式的,也有富于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也有中西合璧的,从而形成南京今天这样的一个城市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折衷和包容的胸怀。
南京近代建筑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是西方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有的如西洋宫殿式建筑。
国立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的孟芳图书馆(建于1924年),外观采用标准的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造型十分严谨,符合西方古典建筑形制,是南京最优秀的西方古典建筑实例。
灰色的建筑与中央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相融合,掩隐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更显沉稳与古典。
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第二类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北京西路的华东饭店内的AB大楼,简洁抽象的集合体组合成舒展有序,起伏变化的形体,表面平整,加上通长的水平带长窗,形成虚实对比强烈的立体效果,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之一。
华东饭店内的A大楼华东饭店内的B大楼第三类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等一批建筑,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技术模仿古代建筑,致力于建造既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风貌的建筑。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最后一类称之为新民族式建筑,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与体型构图,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部分则重点施以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_张年安
匡 目
文通银 行南京分行 旧址 地址 : 中 山东路 }号 建筑年 代 1933 一1936年 建筑 平 面 近似 正 万 形 . 爱 奥 尼 柱直 贯 上 下
三层 入 口设 包 金 属 双扇 门三 座 门媚 浮
中央博 物 院等 , 其等 级和 规模
均属当时全因乃至东亚之最 二是开创性 1 9 世 纪 末2 0 世
献 童高
宗侃
以吕彦直 陈植
梁 思成 刘敦 祯
杨 廷宝 徐 敬直 李
纪初 , 在西 方强 势侵 人面 前 , 中国
奚 福泉 等为 代表
他们 在创
建筑 界 曾经 一度迷 失 自我
天津
土海
作设 计思 想的 更新 的规 划
都 , 南京 的城市 建设 出现 前所 未有
的高潮 从 民国八年 ( 1 9 1 9 年 ) 至
外国使领馆建筑 这 一 大批 民国建 筑 , 主 要 分布 在五个区域 : 一 是 中山 陵 园地 区 包括 中 山
民国三十八年 (1 9 4 9 年 ) 3 0 年间 , 南京总 共进 行 了大小 深浅 不同 的城 市 总 体规 划 7 次 其 中最 主要 的 就
新都 财政
, 戏院 (新 , } 囚成 , /_后改 名为胜 利电影院
部 ( 今南万 儿 ,I 成后勤 部 宿 舍 ) 中央 l 反店 等
此 外, 北 极 阁
高楼 }J
集 1,地 I K
鸡鸣 宇 鼓 楼
汉 日路
傅厚 岗
长江 路
太 平 南路 等 地 区 , 也 是 民 l ] 建筑相 对 v
丙都 讨 一 J ] t
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护探 索 与 实践 的 曲折 历程 。 下面 以南 京 为 中心 ,就 民国
建筑 保 护 的探索 与 实践作 一 回顾 。
sbet e n bet e at siifc g r s f rbe ujc v dojc v c r, i si ol t i a i f o tsa n a e e o p mso
b o v d; s h s a u s o wa dme s r sf r ep o e t n es le a ote e s y p t f r r l aue o t h rt i co
Re u i i , t i uo b l n i y c l e r s n ai p blcofCh na isM ng ui g st pia,r p e e t t di ve a d o gi lt I 9 n r naiy. n 1 49, s te KM T e i equ tt e m an a d, i a h r g m i il n h
S c a ln o i ro pe ilP a f rTh sPei d
南京 民国建筑保护 的探 索与实践
杨新 华 卢海鸣
摘
要 : 民 国 建 筑 是 2 世 纪 产 生 的 人 类 共 同 文 化 遗 0
1 1 年 1 1 ,随 着 民主 革命 的先 行 者孙 中 山先 92 月 日
段:
11 第 一 阶段 ( 9 9 一1 7 年 ): 自生 自灭 . 14 年 98
在 新 中 国成 立 后 的3 年 里 , 由于 意 识 形态 等 方面 0
以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现状为例看文化遗产的价值
都说建筑是凝 固的历史 , 是时代 的缩影 。南京 城里林林 总总的民国建筑 ,就像一部部无言的书 ,
政府 旧址以建筑群的形式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
护单位。这个建筑群包含 了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 ( 国民党中央党部) , 国民政府行政院、 交通部 、 外交 部、 考试 院、 最高法院 , 国民党 中央监察委员会 , 国
无时无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流逝的历史。 尽管民国 年间的风云人物 已经成为往事烟云, 但他们 的后代 不论在哪里 , 都有强烈的怀旧情结 , 都有叶落归根 的愿望。而南京作为昔 E t 民国的首都 , 是他们的祖 辈、 父辈甚至是他们 自身曾经学习、 生活、 工作过 的
南京解放后 , 各级政府及各个部 门对民国时期
遗留的建筑给予 了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 , 特别是具 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大型建筑都得到了妥善 的保护 与管理 , 如 中山陵、 总统府 、 金陵大学 、 金 陵女子大
说 服力 。
2 . 南京 民国建筑是增强 民族凝聚力的一座桥
梁
学、 颐和路高级住宅 区等 , 其 中有许多已被列为不
中图分类号: K 8 7 9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4 ) 0 1 — 0 0 6 8 — 0 3
1 9 1 2 年元旦 , 中华 民国成立 , 民族民主革命先
建设。1 9 2 9 年l 2 月3 1日, 《 首都计划》 正式公布 ,
化、 民 国文化 , 其 中民 国文化 的核心 就是 民 国建筑 。近年 来 , 保 护历 史文 化遗 产被 人们 所 重视 , 政府 部 门对 此 也采 取 了很 多有效措施 。这些历 史文化遗 产建 筑形 式 多样 , 具有 一定 的历 史文化 价值 和 艺术科 学价 值 。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南京博物馆作为一座历史庄严、深受人民喜爱的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的南京文物。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南京博物馆以及与南京相关的一些文物,希望通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展示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一、南京博物馆的背景南京博物馆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坐落在南京市中山北路。
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
它分为七个展览厅,涵盖了南京的传统文化、历史名人、艺术品等多个方面。
二、南京博物馆的文物介绍1. 明代国宝——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是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
这个被称为国宝的建筑群体保存完好,真实地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 民国时期文物——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陵墓建筑庄严肃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雅致和艺术魅力。
在中山陵内还有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地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历史。
3. 古代书画艺术珍品——《百鸟朝凤图》《百鸟朝凤图》是南京博物馆珍藏的一幅古代书画艺术珍品。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朱耷,是他晚年寓居南京时的创作之一。
画面中有各种鸟类,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珍品,也是对自然美的赞颂。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南京博物馆和与之相关的文物,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的源泉之一。
每次走进南京博物馆,我都可以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中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使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博物馆作为承载南京丰厚文化遗产的宝库,以及其中收藏的一些重要文物。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与建筑特色解析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与建筑特色解析1. 引言1.1 概述南京明代明孝陵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陵墓建筑,其历史格局和建筑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解析,揭示其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格局和独特之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对南京明代明孝陵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在引言中给出文章的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探讨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包括明朝时期南京的重要性以及建陵的起源与发展等方面。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详细解析明孝陵的建筑特色,包括整体布局与规划设计、建筑风格与技艺特点以及石刻、塑像及装饰艺术品介绍等内容。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分析历史格局对明孝陵产生的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因素对建筑格局的影响、经济、文化因素对建筑特色的塑造以及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比较研究。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对前文进行总结,评价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和建筑特色,并展望未来对明孝陵研究的重要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关系的详细解析,探讨其所展示出的历史格局和独特之处。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设的发展规律及其与时代背景的相互作用。
同时,本文也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深入了解南京明代明孝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认知。
2.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2.1 明朝时期南京的重要性在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后,将首都设在南京,并规划了宏大的皇城建筑群。
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大量官员、学者和艺术家,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著名的文化繁荣之地。
2.2 建陵的起源与发展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紫金山麓。
该陵墓始建于1381年,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南京颐和路民国建筑保护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
幢两层 西式小 楼, 一楼是 会客厅 、书 建筑 等级 均 属 当 时 全 国 ( 至东 亚地 甚
房 及 其 他 可 随 意 变 化 功 能 的 房 间 , 宽 敞 区 )之 最 。 ( )类 型全面 。按 建筑 原 二
明亮 ,采光 绝佳 。二楼 是书房 、卧室与 有 性质可 以分 为 :行政 办公 建筑 、文教 盥洗 室,布 置极 为雅致 。现 为南京 军 区 科 研建筑 、使 馆建 筑 、公共性 建筑 、官
陵春 梦 。 二 、 南 京 颐和 路 公 馆 区 资源 丰 富
道 路呈 方格 网和对 角线 布置 ,街坊 的每
一
个院 落都 一面 临街 , 既方便 又安静 ,
颐和路 公 馆 区位于 南京 城北 中心 区 建 筑群整 体 既统一 又独具 匠心 ,形成高 山西路 、颐 和路一 带, 属于 南京市 城市 雅 的居住 环境 。公馆 区 内的建筑物 ,其 新建 总 体规划 中划 定 的1 个 历史 文化保 护 区 设 计理念 深受 当时流行 于欧美 的 “ o
老 干 部 活动 室 。
邸建筑 等 。 ( )价值 巨大 。 当时的南 三
再 如 珞珈 路 5 汤 恩伯 公 馆 , 占地 京 城汇集 了特 殊 的历 史氛 围、高 品位 的 号 面积为6 .2 7 3 亩,主体建筑 为一 幢西式洋 委 托 人 和 雄 厚 的 资 金 支 持 , 加 上 建 筑 大 房, 中部三层 ,两 翼二层 ,共 1 问,外 师 们高水 平 的设计 和施工 ,为 后人 留下 2 带西 式平房三 进 1 问 ,红砖红 瓦 ,黄色 了经典建 筑 。 ( )内涵 丰 富 。颐 和路 o 四
维普资讯
筑 运动 ”的影 响, 并结合 了中国传统 建 有传 统 的 中国宫殿式 建筑 和 西方古典 式 筑 的特点 ,表 现为坡 顶 、老虎 窗 、青 、 建筑 ,也 有 中西结合 新 民族建 筑 、西方 红砖外墙 、砖 块装饰 窗框 ,入 口雨蓬 及 现 代派建 筑和 日本和 风式 建筑 等不 同风 檐 口造 型精细 ,建筑 既简 洁大 方 、又有 格 ,走近 公馆 区好像 走 进了 “ 现代建 近 丰富的细部点缀,耐人寻 味。 略举 几 处 典 型 的 建筑 , 如 颐 和 路 筑的 样板 区” ,形成 了民国建 筑文 化的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及立面风格特征研究
2、古朴清新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古朴清新。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江 南园林、水乡民居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曲线和斜线,注重空 间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一种自然、灵活之美。同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白色、灰 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3、新潮现代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
1、建筑外墙
南京民国建筑的外墙材料多采用天然石材、青砖、青瓦等传统材料。同时, 部分建筑外墙还采用了清水砖、涂料等现代材料,使建筑更具时代特点。
2、造型
南京民国建筑的立面造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了仿古、折中主义、中西合璧 等风格。其中,仿古建筑立面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檐口、斗拱、花窗等,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折中主义则多采用西方建筑元素,如柱式、 山花、穹顶等,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合璧则主要结合了以上两 种风格,使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不失西方现代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出现原因主要受到了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 影响。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时期,东西方文化 交流与融合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南京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也受到了 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南京民国建筑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和底蕴,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元素和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还包含了一些新潮现代的元素。这种风格主要受到西 方文化的影响,多表现在商业、娱乐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简 洁的几何形体和直线条,注重立体感和现代感,表现出一种新颖、时尚之美。同 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暖色调为主,注重营造一种热烈、活泼的氛围。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 出现原因和影响
南京民国建筑的色彩多以冷色调为主,如灰色、青色、黛色等,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沉稳与内敛。同时,部分建筑也采用了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活泼气息。
论南京民国建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通达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30041班13004134曹震2013年11月封存的记忆——南京民国建筑的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民国建筑就是保护的重点,然而在众多的民国建筑中当属南京的民国建筑最为众多。
南京民国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也记载着南京的曲折历史,更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寻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分析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探究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等。
从这些方面得出结论,加深对南京民国建筑的理解。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历史地位;保护;开发利用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南京作为民国首都期间,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议会党政类、纪念类、文化教育科研类、宗教类、使领馆类、经融邮政公用类、官邸别墅类、工业交通类等建筑面积近900万平方米。
这批优秀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的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作为上世纪初全国的首都,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可以说是中国政府首次自己主持的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
据考证,其中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等。
这些都说明,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南京是中国建筑是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聚集到南京,他们有的自己拥有事务所,有的为政府规划,有的在大学任教,在南京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今日的南京,无论是城市布局、接到设计,还是社会风俗、人文教育,都继承了许多民国时期的东西。
由此可见,民国建筑在对历史的传承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对于南京城里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多年来虽也曾注意保护和利用,但是由于过去对历史认识的偏颇及财力的限制,受到的破坏触目惊心。
以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现状为例看文化遗产的价值
以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现状为例看文化遗产的价值作者:叶雅慧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三大富有特色的文化,即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其中民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民国建筑。
近年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被人们所重视,政府部门对此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科学价值。
本文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例,浅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现状;价值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068-0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便拉开了序幕。
作为民国之都,南京的民国建筑是无与伦比的。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1929年底制定公布了《首都计划》,开始进行南京的城市规划。
我国第一代从欧美留学回国的建筑师,按照这一计划设计建造了民国建筑。
在民国30年左右的时间里,南京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造型独特,流派纷呈。
此时的民国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从刻意模仿到洋为中用。
南京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发展轨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并通过传教、办学堂、开医院、建工厂等形式强行宣传欧美之风。
历史时代的变迁和西方国家新鲜事物的大量涌入,使国内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促使国内建筑由传统建筑向近代建筑转型。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在1918年出版的《建国方略》中指出南京的重要性。
但由于民国初期还处于动荡的时候,南京的建筑仍多数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少部分建筑则照搬照抄西方建筑的风格。
南京的民国建筑(二)——中山陵
南京的民国建筑(二)——中山陵南京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整个陵墓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端为山下半月形广场,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一座建筑,往往通过有形的形态、构造和装饰,来表达建造者的主观意念,甚至特定时代的风尚和思潮,从而体现出某种或隐或显的建筑精神。
中山陵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纪念性建筑群,其建筑精神的设定和表达,包含著对孙中山的思想、事迹及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和诠释,集中体现了国民党人借助墓葬这一途径,来营造「孙中山」这一新的时代符号、增进民族和国家认同的用意。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形势与陵园内各建筑物,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整体,十分庄严雄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中山陵的建筑精神,无论是初始设计,还是实际建筑效果,主要呈现为「开放的纪念性」。
这一精神的设定,并非出於国民党人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在其主导下,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
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
“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
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民国“黄金十年”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述要
民国“黄金十年”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述要南京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黄金十年”期间,建造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形式的建筑,这些建筑物既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也展现了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建筑特色。
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位于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中,建于1926年至1929年之间。
中山陵包括明楼、博爱坊、丹阳门、碑亭等,整个建筑群体庄严肃穆,恢弘宏伟,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庄重和威严,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技术。
中山陵的建造有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统一起来,以表达民族的强烈自主意识。
2. 江苏省立图书馆江苏省立图书馆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上,建造于1928年至1935年之间,是当时中国较为现代的图书馆之一。
建筑物造型简洁大方,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之一。
图书馆整体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风格,营造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氛围。
图书馆内部采用了大量玻璃和钢材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高大柱间和自然光线创造出开阔、明亮的空间感。
3. 金陵女子大学钟楼金陵女子大学钟楼建造于1929年,位于南京城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
建筑设计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造型,但是内部结构与装饰却与中国传统建筑有所不同,整体呈现出一种富有现代气息的感觉。
钟楼主体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地下两层,上面五层,顶部为钟楼,构造工艺极为精细。
钟楼成为南京城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南京文化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4.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院位于南京市紫金山麓,建造于1927年至1933年之间,建筑群体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建筑群之一。
整个建筑群体设计巧妙,建筑风格古朴庄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建筑元素,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特点,彰显着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5. 南京大报楼南京大报楼建造于1923年至1928年之间,位于南京市汉口路上,高十二层,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
南京中山陵景区的建筑艺术
南京中山陵景区的建筑艺术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之南,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纪念式建筑群之一。
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景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且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山陵景区的建筑艺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山陵建筑风格。
整个景区的建筑规划以朱墙黛瓦、硕大的建筑群为主要特点,彰显出庄重肃穆的气息。
中山陵人物雕塑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雄伟的中山陵建筑群矗立在方圆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给人以巍峨壮观之感。
中山陵景区的建筑主体分为三部分:牌坊区、墓区、祭祀区。
牌坊区位于陵墓入口,其主要建筑是孙中山先生石像雕塑和孙中山先生台阶石刻。
孙中山先生石像坐落在庄严的牌坊门楼上,神态威严,彰显了他作为国父的崇高地位。
而孙中山先生台阶石刻则记录了他的伟大事迹和无私奉献,激励着世人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先行者。
进入墓区后,迎面而来的是中山陵主体建筑-大世界黄金塔。
这是一座圆形建筑,高耸入云,由多层金色圆环组成,象征着中山先生的世界思想。
黄金塔内部被设计成博物馆式陈列,展示着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和珍贵文物,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先行者。
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中山陵的核心区域-中山堂。
中山堂是中山陵景区最重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山陵内参观区的核心景点。
它是仿照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而建,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中山堂内部设置了供奉孙中山先生遗像的礼拜堂,是祭祀区的核心。
每年的国庆节和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日,中山陵景区将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爱国人士前来瞻仰。
在中山堂后方,是中山陵景区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前瞻堂。
前瞻堂是用于展示孙中山先生事迹和反映他的世界思想的地方。
堂内设有许多陈列室,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手迹、书籍等,让人们感受到这位伟人的智慧和伟大。
除了以上几处主要的建筑外,中山陵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如行宫区、博物院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中山先生的领导和活动场所,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领袖的一生。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特色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特色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典雅庄重,以古典园林风格为主,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博物院内有多座建筑物,包括主体建筑、临时展览馆和研究楼等。
这些建筑以红墙绿瓦、回廊和庭院等传统建筑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美丽的紫金山南麓,东靠明城墙,西临明故宫,正入口是一对仿汉阙式门楼,院内有很大的草坪地和广场,主体建筑为辽代风格的庑殿顶大殿,外观特征为大屋顶建筑,屋盖金黄色琉璃瓦,檐部缓缓翘起。
建筑风格古朴雄厚,气魄宏伟。
此外,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由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于1933年倡议建立。
在近90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院六馆”展览布局,设有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
博物院馆藏丰富,拥有各类文物43万余件(套),其中,有“镇院之宝”十八件,件件精美绝伦。
这些文物大都是江苏区域出土或制作的,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江苏南京总统府穿越历史的建筑群了解民国时期的与文化
江苏南京总统府穿越历史的建筑群了解民国时期的与文化江苏南京总统府穿越历史的建筑群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南京总统府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曾经是中国民国时期国家政府的办公地点。
如今,这座建筑群已成为了一处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文化景点。
游览南京总统府,我们可以穿越时光,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
南京总统府位于江苏南京市中山陵附近,占地面积巨大,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南京总统府的探访,一窥民国时期的文化。
首先,南京总统府的建筑设计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
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础,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雄伟和精美。
同时,府内还引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如拱廊、封闭式庭院等,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展示了南京总统府作为国家政府办公场所的重要性。
府内的主楼是总统的办公室,衙门楼则是接待外宾的地方。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政要们在这里商讨国家大事,招待外交官员,见证了民国时期国家政务的运转。
其次,南京总统府内的陈列和展示物品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文化与历史。
例如,在总统办公楼内,有一间展示客厅,墙壁上悬挂着历届总统的肖像,这些肖像见证了更替的政权和时代的变迁。
此外,府内还有一些文物,如曾经总统使用的办公家具、文书、书籍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最后,南京总统府的庭园景观也展示了民国时期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府内的花木扶疏、假山水池、廊桥流水等景观布置,犹如一幅幅精心设计的园林画卷,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宁静怡人的自然环境之中。
这些景观的设置既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理念,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元素,凸显了文化融合的特点。
通过对南京总统府的游览,我们不仅仅可以欣赏到其壮丽的建筑,还能够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和历史风貌。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群,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百年变迁的见证者。
走进南京总统府,我们能够感受到民国时期人们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也能够思考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轨迹。
南京的民国建筑
民国 建筑
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南京民国建 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 方面,类型齐全,建筑风格、形 式多样,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的 历史变迁,同时也记载着民国的 历史,它们不仅是南京,也是中 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报告流程
1 2 3 4 5 6
Tutor Department @ Guanghua co.
调查分析
1.人们普遍想要看到原汁原味的南京民国建筑,而不希望看到过多与其原貌不相 符的商业化妆饰等后添加或改造的东西出现,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否 正确了,在研究报告中我们也提到这一点,就是不要只走商业化道路,要具体建 筑具体对待。 2.被调查者中对于南京民国建筑中的军政类建筑感兴趣的最多,对于这一点很遗 憾,也很无奈,因为一些重要的保存完好的军政类建筑(除总统府以外)到目前 为止仍然是为军政单位所使用的,目前是没有办法向游客市民开放的,如果一定 要开发,那么目前入住在这些建筑里的机关又要另选地址重新大兴土木,这样做 很麻烦,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3. 人们认为南京民国建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确实,南京民国建筑不但 是这一个城市的历史,也是这一个国家的沧桑史,民国虽然只有三十七年,但在 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当然他的其他价值也很重要,我们希望开发能够把 民国建筑的价值都挖掘出来
三、历史及艺术价值高: 历史及艺术价值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 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四、内涵丰富: 内涵丰富:
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
报告流程
1 2 3 4 5 6
简要概述 建筑类型 建筑特点 调查分析 保护利用 总结报告
交通银行
南京六朝古都文化瑰宝
南京六朝古都文化瑰宝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
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赋予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南京六朝古都文化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朝时期,南京是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南朝东陈先后都都所在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瑰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南京六朝古都文化的瑰宝吧。
一、景观建筑南京六朝古都文化瑰宝之一便是其独特的景观建筑。
南京市内分布着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皇家建筑,还有壁画、石刻等文化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明代建筑群——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和皇后马皇后的陵墓,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
其高大庄严的石像、精美绝伦的宫殿建筑、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石刻都令人叹为观止。
二、文化遗产古都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
南京六朝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科技,均有重要突破与进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南京是六朝时期文学的中心,著名诗人谢灵运、陆机、嵇康等都在这里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六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更寄托了当时民众的情感和思想。
三、文物收藏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收藏机构和博物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六朝文物,为古都文化锦上添花。
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六朝时期的文物,如青瓷、青铜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人们研究六朝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此外,南京的私人收藏家们也积极收藏并展示了大量的六朝文物,使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被保护和传承。
四、六朝文化节庆为了弘扬和传承六朝文化,南京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
以南京六朝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比如,南京六朝文化节、中山樱花节等节庆活动,它们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共性作者:张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共性研究,探讨南京民国墓葬类建筑遗产的整体特性。
通过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建筑设计活动的影响,分析它们在建筑空间序列上的特质以及所产生的风格与思潮等,以期对它们的历史风貌和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对其展现出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南京民国墓葬文物建筑共性中图分类号:K87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前言南京作为民国故都,其建设量巨大,类型丰富,能够体现其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建筑物多。
墓葬历代耗费巨大,建筑技术在当时先进、艺术手段典型,使之成为最隆重的建筑物。
所以,其往往能够成为后人研究某一时期社会思想与建筑成就的窗口。
1927年-1937年,约十年短暂的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了一些有计划、规模化、系统化的建筑活动。
近代的建筑发展不是从中国原有体系过渡,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民国时期,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土文化与新式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交织在一起。
此时的中国社会,各层面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点,通过人们的情感,在方方面面表达。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建筑便是作为礼制建筑而建的诸民国墓葬建筑。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和自身民族主义觉醒的背景下,体现众多建筑创作思想与实践。
南京民国墓葬建筑作为民国建筑的组成部分,也包含其中。
它们作为新的政权的礼制建筑来建设,较之其他类型有着自身的特点。
通过它们的设计,我们可以挖掘当年人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借鉴,体现这一时期的墓葬建筑的共性。
南京民国墓葬建筑在建筑设计方面,不同于传统墓葬所表达的等级礼仪,也不同于清末民初西方建筑师在华建成的“中国风格”基督教会建筑。
较之其他地区一个显著差异便是其受“中国固有之形式”的影响。
此外,南京民国墓葬建筑突出表达了其纪念性的要求,新成立的政权的象征义。
既有对传统礼制建筑形式的继承,又有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的影响。
同时,还能举行公共性质的纪念活动。
此外,南京也是当时现代建筑师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共性2.1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技术性与人们的文化选择性建筑包含传统文化与当时社会思潮、先进的艺术和设计、先进的技术水平。
“建筑是时代、环境、民族的综合产物,是文化的最直观的表现”。
建筑的时代特征从建筑的技术性与文化性展现。
建筑的技术性。
20年代后,新的结构体系、材料、设计机构、建筑教育等成熟起来。
在一些聘请西方建筑师或归国的本土建筑师从事的项目中,逐渐取代原体系,成为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内容。
由于西方归国建筑师的参与和南京政治地位等因素的作用,南京的现代建筑较之其他城市更显进步。
故通过对民国建筑结构形式与材料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这一时期建筑在技术上的共性来。
新的建筑结构。
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同样表现出了多种现代建筑结构体系,而非仅是传统建筑中的木构架结构。
中山陵在其当时历史条件下,其工程花费、现代材料运用等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平。
受南京新政权主流思想影响,加之中国自己的设计师现代教育背景。
中山陵大大有别于之前的传统墓葬结构体系:陵门、碑亭和祭堂均采用钢混结构。
坡屋顶也是以钢混桁架为结构形式。
墓室后的穹窿顶为钢筋混凝土浇筑。
谭延闿墓,其祭堂建筑自地基到屋脊都是钢混结构形式。
新的建筑材料。
水泥。
江苏南京、河北唐山、广东等地有水泥企业。
此外,水磨石、斩假石等人造石的做法也常出现。
南京民国墓葬建筑中,墓室、墓冢大多用钢筋水泥材质砌筑。
谭延闿墓的祭堂建筑结构完全由钢混制成。
廖仲恺墓的门阙与墓表采用混凝土现浇,甬道、方亭皆为水泥材料;中山陵的墓道,中间路面是水泥,两侧则选用沥青路面。
祭堂中使用人造石作为装饰:白色大理石地面、圆形穹窿顶瓷砖藻井。
钢材。
民国将钢材用于建筑中,或是结构构件,或装饰构件已较为常见。
高级的五金类建筑构件,如门窗把手、水龙头等,常以铜质。
砖和石。
砖是民国时期建筑中的重要建材。
同时,在现实制约下,常用砖砌成需要的图案。
在墙基、外墙与内部的装饰、门窗装饰、台阶广场等,都常需要石材。
如苏石、胶县黑花岗、云南大理石等。
中山陵大量使用苏州、福建花岗石等石材。
牌坊是福建花岗岩;台阶为苏石铺砌;陵门、碑亭、祭堂外饰花岗石贴面。
谭延闿墓,“灵谷深松”碑后的石牌坊为南湖石。
此外,在其他南京民国墓葬中也有运用,如韩恢墓现存的牌坊为青石建成。
人们的文化选择性。
因为建筑总是为当时的人们服务。
时代的不同,文化体现人们的内心情感和审美。
民国时期在建筑文化上强烈的表达传统文化,却又异于传统。
这与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分不开的。
定都南京后,“中国古典复兴”被用于形容在南京建造的许多建筑。
而作为纪念性建筑的主要代表,墓葬更能够直观反应这一时代特征。
中山陵很好的诠释了民国南京的时代特征及其反映出的文化精神——现代中国纪念建筑的理念。
它有一条明朗的轴线:牌坊,甬道,陵门,碑亭,大台阶,祭堂。
除传统帝陵中阴阳桥与石象生,其余建筑,加之华表、铜鼎等与古代陵寝建筑组成基本一致。
在祭堂设计中,吕彦直表达出了西方折衷主义立面构图与中国明清官式建筑形式的结合。
平面中,其布置与美国林肯纪念堂类似;立面构图中,西方折衷主义的虚实与比例关系。
水平上是古典“三段式”,左右对称,整体为正方;牌坊同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
为表达“中国形式”,吕同时选用明清官式建筑样式:屋顶采用蓝琉璃瓦重檐歇山;中部为三拱门向内凹;还有斗拱、额枋等。
建筑单体的纹饰为一色雕刻,非传统艳丽的雕梁画栋。
牌坊纹饰沿用传统纹饰涡卷;碑亭也以团花为主;祭堂的门楣、梁枋为团花;门楣上的“三民主义”字与涡卷结合,并无龙纹,建筑的象征性得到弘扬。
借鉴西方经典建筑,在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背景下,渴望学习西方现代科技与模仿政治制度,创造一个现代开放的公共纪念建筑物的方案要求是符合的。
与之前建设的使用传统建筑的形式、建筑组成、传统装饰母题,尽管源于传统,却也有明显的近代特征。
2.2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公共纪念性空间次序南京民国墓葬类建筑的纪念性是其一大特征。
它们作为新式纪念建筑的重要组成,在布局方式和文化阐释上较之传统做法联系紧密,但也与之有不同:它们还是社会公共活动的空间,举行各种宣传纪念活动的场所。
而今很多陵墓已变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活动、旅游度假的场所,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明清皇家墓葬类建筑群有着鲜明的空间次序,营造出令人崇拜的心理感受,创造出威严、肃穆的氛围,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民国墓葬建筑的性质并非如此,它们不为了产生畏惧之情,而需满足众多人同时在场的公共聚会,达到宣传、纪念目标。
中山陵的轴线也是仪式的路线。
广场牌坊,甬道,陵门,碑亭,台阶前,祭堂前广场。
满足了征求要求中容纳5万人举行仪式的要求。
中山陵作为民国墓葬的典型代表,完全有别于传统帝王陵寝。
建筑群体量不大,在宏大的场地中疏密有致。
祭堂作为陵区主体不因为它的纪念性而设计成大体量,反而是场地宽阔,绿地面积,宽而长的石台阶,满足现实要求。
不同于其他应征者规模巨大,体量宏伟的方案,吕的方案显得朴素、端庄。
与祭堂的朴素简洁相对应,将建筑群融入场地环境,钟形的总平面,顺应紫金山山体形势的设计,配以松柏、草地,这些都创造了以纪念性为主轴的建筑空间序列,塑造了令人震撼,对伟人崇敬的情感氛围。
另一类的南京民国墓葬类建筑不像中山陵规模宏大。
它们选择以墓穸和纪念碑相结合作为祭拜中心。
为获得公共场地空间,在墓碑前常设宽大的广场和长长的甬道。
墓道的起始端设置牌坊或门阙,象征空间序列的开始,墓穸与墓碑后,围以墙屏,表示祭拜流线的终结。
谭延闿墓因地制宜,由龙池、“灵谷深松”碑及石牌坊、广场、祭堂、宝顶组成。
在碑与石牌坊后,通过墓道和一座桥,达广场,中间设有椭圆形的花台。
广场上建有三楹宫殿式祭堂。
祭堂前设有平台。
祭堂东北方向可抵达宝顶。
宝顶设计为圆形,围以平台,四周设栏杆,宝顶前放置祭台一张,为圆明园古物。
祭台下台阶分为两截,两侧各立石狮一对,华表一对。
2.3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南京保存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种类丰富,代表性强。
它们中的很多改变了功能,却仍在使用。
人们看到它们,总能追忆起近代历史的画面,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者。
较之其他类型,墓葬建筑能够与历史直接交流,更能够直观的说明信仰的时代特征。
南京民国墓葬建筑大都建于1925年-1937年。
它们不仅满足安葬基本功能,更要突出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还有一些南京民国墓葬建筑散落在城市其他地方。
它们为纪念某次战役或事件而建。
总的说来,是为安放亡灵,以示安慰,铭记事件,并无深刻的政治含义。
如莫愁湖的粤军阵亡将士墓,安葬与清军战斗中阵亡的北伐粤军将士;雨花台菊花台的驻外九烈士墓,安葬在二战中,惨遭日军杀害的驻菲律宾九位外事人员。
南京是民国时期现代建筑师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近代的中国,已产生了自己的现代建筑师职业,而且开办了建筑设计机构。
20年代以后著名的本土建筑创办的机构有:华盖(赵深、陈植、童寯)等。
更加值得研究的是,中国本土建筑师们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工作,在中国建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