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代建筑简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近代建筑简略

一.近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1.1近代建筑形成的社会背景

这是一个悲伤而又带有壮烈色彩的时代,一边是末世的慌乱,一边是尚不明确的未来,而人们在这乱世之中,怀揣的是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理想主义和面对现实的无奈。在这样的时代中,建筑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它是多元的,带有探索的意味,找寻自己的方向。

1.1.1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新旧思潮的交织

1)外来文化的影响

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近代中国社会是中国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受到外来影响最剧烈,深刻的时代。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续输入,中国开始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近代化的转变,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产生了深刻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裂变,导致传统社会的解体和君主政治体制的崩溃。

同时,整个近代又是一个传统社会受外来刺激而陷入长期动荡的时期,各种观念意识冲突、交织、变化着,政治,经济,文化在西潮的冲击下再难以保持固有的格局和体系,因此“变”是近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向,但这种“变”并不是一瞬间的全面崩溃,而是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形态的自我延续和更新,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线索。

在晚清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这一段历史中,外国人影响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是巨大的。未来因素的影响力从当时普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可以看出来,对建筑而言,情况的确如此。因为要学“西”,统治者们办洋务,行新政,在此过程中,守西学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影响,代表官方的,以抄袭西方建筑形式为主的建筑思想支配这各种主要的建筑活动。其中又在以推行新政为背景的清朝各行政建筑中最为突出。此外,该阶段后期,一些军阀、官僚、地主在崇洋媚外思想和追求洋化生活的社会风气的深入影响下,纷纷建造起模仿欧洲古典式建筑的中国衙门、住宅等,一时成为风尚。(近代建筑变革的两股中坚力量——官方和资本家)

然而,更本质的内容是“在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变社会物质生产的面貌,而且也要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改变整个社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王云骏,民国南京城市社会管理)这正是近代的最大特征。

2)新旧思潮的交织

近代社会,西方的内容从各种方面渗透进中国,新旧思潮交织于华洋混合特征紧密相连,并且华洋混合最终通过新旧思潮交织体现出来。建筑作为文化和技术的双重载体,更是直接的反应出这一特征。近代建筑显著特征就是形式上中式与西式的混合(1.整体传统立面加上西洋线脚2.西洋整体式样点缀中国传统细部)。

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一开始是被动的,这代表着文化同化(acculturation)过程的开始。“文化的同化暗藏着选择,从一开始,外来理论的全体就被被缩减为一些要素,通过与已有的中国观念和时间或真实或假想的结合,这些要素易于同化和融入”(许里和,佛教征服中国)新旧思潮的交织变现了选择过程中的摇摆和思考,至少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尝试着在新旧之间做出某种平衡。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华洋混合(中西合璧)

另一方面,西方进入中国之后所采取的态度,在某一个阶段也是采取的华洋混合的方式,这时并不代表文化选择上的矛盾,而是经济和融入本土便于被接受的考虑而做出的举

动,如在许多教堂建筑中,在整体西式的形制之下,加入某些中式的细部以迎合教民的心理。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精英建筑师则对中国精神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更为严肃的思考和探索。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一样,但是在精神实质上却完全不同。

1.1.1频繁的行政区划变更与地域分化特点的形成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封建军阀武装割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结构一直都处于频繁变化的状态之中,地方的独立性相对增强,区域主义迅速抬头,这位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因近代与西方的相遇而改变了,正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希望首先把外国人及其生活方式和观念带到了中国。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均匀地发挥作用,而是集中在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各省,主要是一些口岸城市,这些口岸城市大多是铁路运输和轮船航运终点。再加上权利分散而最终导致了某种割裂性和不均衡。同时中国内在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消失,接受新事物是新旧交织的过程。因此,受到外来的全面影响,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区域性的割裂性特征以及新旧思潮交织,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作为背景影响了建筑风格的形成。

1.2近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1.2.1 初始——东西方相遇

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一切近代事物发生变化的原点。传入方式往往是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在中国本土建立租界而间接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西方宗教势力随着政治入侵而开始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活动,兴建教堂,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等,施行文化入侵。

长江沿岸因为便利的水运很快成为经济入侵的着陆点,西方大规模文化入侵变成事实,资本主义列国在租界内(汉口江汉路,上海外滩,北京东交民巷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排除政治侵略上的考虑,这些以经济为目的为先的商埠开设,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并且带来了西式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方式,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开端。

1.2.2 起步——发展工商业

西方入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在那些没有开埠的城市,主要是工业建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城市建筑的近代进步,但最初的刺激和效仿对象却也是来自西方。

1.2.3 兴盛——定都南京

整个近代建筑发展最华彩的篇章是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因为在这个时段的建筑发展是有意识的、专业性的,因而具有理论思考和探索性。在这一时期,南京作为首都,其进行的建筑活动表明了第一代建筑师的探索: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如何创造出具有欧中国精神的建筑成为这个时期建筑活动的主要内容。从“中国固有之形式”到“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反映了民族性的内容并没有泯灭。

同时,一系列建筑管理法规和制度的开始建立,形成了一套学自西方的职业化运行的建筑体系,从政府管理到建筑师事务所、营造商,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自营模式完全不同。1.2.4 发展——城市公共性与近代化

随着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建筑类型,反映了市民生活和观念上的变化,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近代化,城市更多元,同时,城市的公共性大为增强,体育场、城市旅馆、图书馆、博物院、戏院等与城市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类型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构成城市面貌基本元素的最大量得住宅建筑也在变化,房产商开发建设的成片低层高密度住宅区代替了传统私人住宅的平面展开形式,城市面貌发生改变。

1.2.5 终结与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