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合集下载

正确评估服务业发展水平

正确评估服务业发展水平

关于正确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探讨正确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提出发展对策和开展各项有关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更是迫切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

目前通常用增加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考核其水平的做法不够准确和全面,需用其它指标弥补不足。

本文从分析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各项指标入手,提出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实证。

一、指标分析(一)比重指标的再认识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该指标表示某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

它的大小一般表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劣,但并不全面。

其原因: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只是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三次产业之间此消彼涨的对比关系。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发展水平高。

例如,假定某一地区第三产业处于落后状态,而工业更不发达,第三产业因工业比重低就有可能占有较高的比重。

反之,某一地区第三产业较发达,但工业发展更快,水平更高,相比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反而低于落后地区。

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指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一概而论。

人们对于落后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的现象,称为“虚高”(1)。

二是按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产业兴旺发展的次序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总的规则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然而针对具体某一地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小并不完全代表此地产业结构的(1)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优劣。

因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和发展特色不同,其产业结构优劣不能仅靠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来衡量。

另外,一个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不是一路攀升。

工业化之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造成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升高;工业化后期,因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较高;而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对下滑。

工业化前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可能出现相同的数值,但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容和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不可相提并论。

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的实证分析

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 4期
林武平 :我 国各地 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 内部结构的 实证分析
‘2 ‘ 5
2 .地 区第三 产 业就 业 比重 =地 区第 三 产 业 就
底 )/ 区就 业 总人 数 ;X :人均 服务 ( 三 产业 地 3 第
产品 ) 占有量 = 地 区第 三产 业 产值/ 区人 口数 ; 地 X :服务 密 度 = 地 区第 三 产 业 产 值 / 区面 积 ; 4 地 X :人均 国 民生 产 总值 ;X :第三产 业产值 。 5 6
业 人数 ( 年底 )/ 区就业 总 人数 ( 地 年底 )
反 映了地 区第 三 产 业 的劳 动 力 要 素数 量 水 平 , 由于工业 就业 的增 加远 低于农 业 就业 的减少 ,劳动 转移 主要发生 在农 业 和服务 业之 间 。我 国产业 结构
样本 容量 为 全 国各省 份 、 自治 区 ( 港 、澳 、 除
林武平
( 广东药学院 医药商学 院 ,广东 摘 广州 5 04 ) 120
要 :第三产 业的发展被视 为推进我 国的经济增长和解决就 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我 国各地的第三产 业的
发展水平是极为不 同的。通过 因子 分析和 聚类分析 ,力求得到我 国各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同时 ,对
( )指标 的选择及 指标 含义 的解释 一
指标 选择 原则 :指标 本 身应有 强烈 的经 济 、社
会意 义 ;不 同地 区要 有显著 差异 ;指标 可得且 获取
途径 方便 ;能较全 面反映第 三产业 发展状 况 ;指标 尽量 少等原 则 。依 据 以上 原则 ,本文选择 了代 表地 区第 三产业 发展不 同侧面 的 6个 指标作 为 因子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作者:江姗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也是在逐步的增加。

本文将从我国第三产业的变化以及现状等方面,为提高、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做一些基础分析。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20-01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到1978年,由于对服务业认识不全面、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1978年以前,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发展,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时候,也只加入了工农业,而没有意识到第三产业的增长会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这个期间,一些服务行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因素,对服务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第二个时期是1978年以后,第三产业开始得到了重视。

这个时期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比重提高快。

但是整个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服务行业来对它进行带动。

第三个时期是1992-2006年,结构改善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增长速度放慢,比重基本稳定,结构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势头好,整个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的增加。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可以从由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生活服务看,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人们可以有较多的可支配资金和闲暇时间。

人们把更大比例的收入投入服务消费品种,服务消费品满足了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成为消费的新热点,第三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从生产服务看,金融、保险、审计、设计、通讯、运输等服务行业收到各方面的需求。

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竞争能力,需要于各个方面进行配合进行生产,增加了对服务行业的需求。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过去的20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这一点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在2013年第一产业总之大概有50000亿元,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相比,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作者:丁天娇唐琴马招弟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4期[摘要]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经济产业结构分类中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第三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很多因素,本文主要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国家财政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方面,探讨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因素,并为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Views[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 A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是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占GDP的比重达到51.6%,这使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正确分析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因素,探究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与方法,对于我国第三产业持续良好发展意义重大。

1 影响因素的确定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的三个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分别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国家财政支出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人员数量持续上升,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提升,但尽管如此,2015年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仅为42.4%,距离成为服务经济体还有较远距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更好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各类与消费有关的统计数据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因此它能够最直接地反映第三产业的运行和发展情况。

2 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局查找并整理相关统计数据,选取1996至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Y;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万人):X1;国家财政支出(亿元):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3。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分析影 响我 国第三产业增加 值的相关 因素 ,探究发展第三产业 的 律性 ,可以初步建立多元线性 回归模 型如下 : 对策与方法 ,对 于我 国第三产业持续 良好发展意义重大。 y= p o+8 L x + p 2 +p 3 X 3 +/ t i
1 影响 因素 的确定
参 数 代表无任何因素影响下的第三产业增加值 , 为随机 扰 动 项 。 根据查 阅的相关资料 以及数 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选取 的三个
3 模 型 设 定
根据所 收集的数据 ,将被解释变量 】 , 与解 释变量 聊 、 、 相应数值绘制在 同一线形 图中。
系数都符合预期 的经济意义 ,第三产业 就业 人员数量 、国家财政
2 0 1 6年第 三 产业 增 加 值 比上 年 增 长 7 . 8 %, 占 G D P的 比重 达 到 长率变动 幅度较 大。与此 同时,第 三产业就 业人员数量多年 间呈
5 1 . 6 %,这使得产业结构更 加优化 。加快第三产业 的发展有利于扩 现水平波动 ,这说 明上述变量 间是否存 在线 性关 系还需要进一步
2 数据收集
所估计 的参 数 1 : 2 . 4 7 1 0 1 2 , = 0 . 6 5 8 9 9 7 , = 0 . 6 4 4 8 8 8 ,说 明 %,第 从 国家 统 计 局 查 找 并 整 理 相 关 统 计 数 据 ,选 取 1 9 9 6至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每增 长 l . 4 7 1 0 1 2 % ;国家财政 收入每增 长 1 %, 2 0 1 5年第三 产业增 加值 ( 亿元 ) : Y; 第三产业 就业 人员数量 ( 万 三产业增加 值就相应增 长 2 人) : ;国家财政支 出 ( 亿元 ) : ;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 . 亿 第 三产业增加值就相应增长 0 . 6 5 8 9 9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 长1 %,第 三产业增加值就相应增长 O . 6 4 4 8 8 8 %。单个解释变量 的 元) : 。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进展水平综合评判统计报告调整版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进展水平综合评判统计报告调整版
年中国各地域的第三产业进展水平做出综合评判和分析。李苗苗,姜照华(2020)以2020年的数据,确信了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运用了主成份分析法,对各地域的第三产业进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判。
由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进展研究能够看出:尽管我国第三产业整体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是由于各地域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不同致使我国各城市第三产业进展水平极不均衡。但是,要改善并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应该对不同城市的第三产业进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综合评判。基于此,咱们通过对所选城市第三产业进展水平的衡量和对照,试图成立一套可供参考的评判体系和评判方式,用于综合评判和衡量不同城市的第三产业进展水平,对提高我国第三产业进展水平和缩小地域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
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期走向效劳经济时期,衍生出新的经济进展格局。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域经济增加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于2007年3月19日在《国务院关于加速进展效劳业的假设干意见》中提出了效劳业进展整体方向和大体思路:加速效劳业进展,提高效劳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效劳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在现今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因此,如何综合评判和准确衡量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进展水平,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19
由表8所示的两种综合排名能够看出:
(1)两种综合排名中,深圳、沈阳、北京、广州、大连都居于前五位,同时哈尔滨、成都、宁波、重庆都居于后四位,这说明两种方式下确信的综合得分相对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情形。
(2)两种排名的区别要紧表此刻中间城市的排序上,其中信息熵法权重确信的综合得分中上海、厦门、天津等这些一线城市排名较靠前,而西安、青岛、武汉等这些二线城市排名较靠后,这种排序更比较符合客观事实。

第三产业增加值考核评比办法

第三产业增加值考核评比办法

第三产业增加值考核评比办法第三产业增加值考核评比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产业指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性行业,包括商贸、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等行业。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考核评比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评价一个产业的增加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值、就业、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产值是评价一个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值直接反映了一个产业的规模和贡献度。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可以根据其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值考核标准。

例如,对于金融行业可以考核其年度净利润,对于文化娱乐行业可以考核其年度票房收入等。

其次,就业是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大。

因此,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考核评比办法应该考虑就业的贡献度。

可以根据新增就业人数或者就业率等指标考核第三产业的就业能力。

再次,创新能力是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方面之一。

第三产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考核评比办法应该考虑第三产业的创新能力,可以采用专利申请数量、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等指标来考核创新能力。

另外,竞争力也是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方面。

第三产业往往是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产业往往能够创造更高的增加值。

因此,考核评比办法应该考虑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可以采用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考核竞争力。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方面。

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可持续,还包括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考核评比办法应该考虑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效益的贡献。

可以采用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估等指标来考核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考核评比办法应该综合考虑产值、就业、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1.1 研究背景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走向服务经济时代,衍生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于2007年3月19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因此,如何综合评价和准确衡量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我国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例如郭万山,叶天勇(199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各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从产业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等4个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黄京鸿等(2001)根据1997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了五个分类区域。

李淑芳(2005)以第三产业发展理论为依据,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内部行业结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各省区直辖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总结我国不同第三产业发展的特征和启示。

胡霞(2005)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年中国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

李苗苗,姜照华(2010)以2008年的数据,确定了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由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差异导致我国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

然而,要改善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对不同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与现状分析摘要: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也是在逐步的增加。

本文将从我国第三产业的变化以及现状等方面,为提高、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做一些基础分析。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到1978年,由于对服务业认识不全面、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1978年以前,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发展,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时候,也只加入了工农业,而没有意识到第三产业的增长会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这个期间,一些服务行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因素,对服务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第二个时期是1978年以后,第三产业开始得到了重视。

这个时期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比重提高快。

但是整个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服务行业来对它进行带动。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可以从由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生活服务看,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人们可以有较多的可支配资金和闲暇时间。

人们把更大比例的收入投入服务消费品种,服务消费品满足了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成为消费的新热点,第三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从生产服务看,金融、保险、审计、设计、通讯、运输等服务行业收到各方面的需求。

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竞争能力,需要于各个方面进行配合进行生产,增加了对服务行业的需求。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过去的20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这一点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在2013年第一产业总之大概有50000亿元,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相比,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三种产业的发展来看,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最小的一部分。

对于第二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它成为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但它仍然是主要因素,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在服务行业正在迅速增加,这是份额并不比第二产业低得多。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判,关乎着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质量。

本文将从劳动力规模、就业质量、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劳动力规模是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劳动力规模的增长与城市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城市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规模也相应扩大。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对于服务类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

因此,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大的劳动力规模。

其次,就业质量是评判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就业质量的好坏代表着劳动者在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收入、福利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就业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第三产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提高了就业质量。

同时,城市第三产业中收入较高的行业,如金融、科技等行业,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

因此,就业质量较高的城市往往有较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结构是评判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是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量指标。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居民的需求,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多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分散经济风险,提高城市的发展韧性。

另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推动城市从传统产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和多样性强的城市往往有较高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最后,创新能力是评判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创新是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能否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及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程度,是评判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

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

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对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类比分析,这样虽对第三产业各单项指标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很难从综合性的角度给出一个满意的评价结论。

本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第三产业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测和分析。

一、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其中服务部门又可以分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以此为基础,在确立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

即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全面反映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导向性原则。

即指标的确立,应围绕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三是替换性原则。

由于有些指标很难直接获得(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可通过其他直接可测的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等)进行替代。

四是客观性原则。

指标设置时应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但考虑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则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准则处理(如政策体制变量等),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依据上述原则,经过分析,选出了20个指标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

即是:1人口(POP);2国内生产总值(GDP);3第三产业增加值(TRP);4货运总量(FT);5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SPWT);6外贸收购总额(TPC);7年末银行贷款余额(LBB);8社会零售物价指数(RPI);9实际利用外资额(FCA);10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NST);11旅游外汇收入(TR);12三产就业比重(TRET);13邮电业务总量(PTS);14职工人均工资(AS);15人均居住面积(PCLS);16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PUWH);17城市煤气普及率(PUGH);18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PCRA);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PCGA);20政策体制变量(P)。

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的几点看法

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的几点看法

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的几点看法新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在我国发展壮大,它不仅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且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因此,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要解决好第三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政策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与传统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让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影响传统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两种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其次,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更多外资。

因为多数第三产业企业起步较晚,当前技术、设备及经验等还有待积累,外资能够给予企业技术支持,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够引入新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投资大量的资源,从政策的完善、环境的优化、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的充分供给等方面积极加以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另外,要抓紧推动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研发机制。

再者,营造激励机制,推行研发及应用新技术的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加快构建第三产业信息化平台,持续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我国第三产业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足以及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全面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并积极推动建设各种信息化平台,以方便企业及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

总之,第三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也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

而要让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就必须从完善相关政策、引入外资、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能够走向新的台阶。

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1 年以来 ,我国第三产业 得到较快发展 ,增长速度持续增长 ,占 GDP 的比重基 本稳定 ,结构明显改善 ,发展势头良好 。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在曲折中上升 ,如图 1 ,成为国民 经济的第二推动力 。2008 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 487 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01 1 %。我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速 。由于各地区的特性 ,它们在第三产业的规模 、速
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度 ,是新兴行业在第三产业 中的比重 ,本文采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 第三 产业增加值 ;各地区互联网上网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
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重 、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以及移动电话普及率 , 它们共同反映了近几年来新兴行业的发展状况 。
由 表 2 得 知 前 三 个 主 成 分 的 累 计 贡 献 率 为 871 913 7 % > 85 % ,因此选取前两个主成分即可求出 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综合分值并据此排序如图 3 。
3 结论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 ,评价结果与我们所掌握的实 际情况基本相符 , 个别有出入的原因是主成分分析
1 综合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11 1 第三产业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通过借鉴上述研究经验 ,本文从第三产业的发展
规模 、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发展效益和发展潜力等共 选取了 5 个二级指标 、14 个三级评价指标 ,如表 1 。
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差异 。
表 1 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 表明整个第三产业货物和 服务的增长及其生产能力的增强 , 它是经济发展的 基本内容和表现 。为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本文选取 了 2005 - 2007 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的平均 值 ( X4 ) 作为反映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指标 。 11 11 3 第三产业结构性指标

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

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

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正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和重要性的不断提升。

第三产业是指除了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各种服务业,如金融、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特点和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特点1. 产业结构转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已不再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从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业的贡献率逐年增长。

2. 就业机会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服务业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相比农业和工业,更容易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也更容易吸引人才和创业者来到城市创业和工作。

3.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城市的服务业通常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向高端发展。

金融、科技和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4. 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便利和高品质的服务。

医疗、教育、娱乐和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文化活动。

二、城市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1. 增加了城市经济的现代化程度:第三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城市经济的现代化程度提高。

传统的农业和工业都是相对较为传统和落后的产业,而第三产业往往与科技和创新相结合,推动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

2. 促进了城市区域经济的协作与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中心地区,也涉及到城市周边的地区。

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联动,有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周边地区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而城市则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市场。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09统计1班姓名:王琳学号:20091701310027指导教师:刘殿国日期:2012-04-14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而金融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很有潜力的行业,本文主要用多层统计分析来研究城市化率、金融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金融业城市化率从业人口数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八五”时期和今后10年, 我国将面临发展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间题。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是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扩大就业领域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

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加大衬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 枚宽一系列有关政策, 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水平, 建立城乡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入员的素质, 等等。

一、问题提出: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

我国30城市第三产业运行质量评估

我国30城市第三产业运行质量评估

我国30城市第三产业运行质量评估
朱晓刚
【期刊名称】《统计与预测》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我国30城市第三产业运行质量评估·安徽省科技情报所朱晓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城市第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据1997年5月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披露,1995年我国(大陆)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80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朱晓刚
【作者单位】安徽省科技情报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
【相关文献】
1.第三产业的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运行质量提高的根本性因素 [J], 梁中堂
2.第三产业的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运行质量提高的根本性因素 [J], 梁中堂
3.国家考试运行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以全国体育单招专业统考运行监督评估实践为例 [J], 胡向东;胡凯
4.我国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问题 [J], 崔林
5.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暨2010年度30个国内外城市评价结果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摘要:本文对河北省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从第三产业整体情况、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第三产业发展效益以及第三产业的生长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利用R型因子分析,将12个指标综合为4个因子,将其重新命名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因、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因子和第三产业支柱产业及就业保障因子。

并利用汤姆森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系数,从而得出各城市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最后利用特征值所占比重,求出综合因子得分,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对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评价。

评价结果:大致将河北省各城市分为3个层次:一是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3个城市;二是邯郸、廊坊以及承德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中等的三个城市;三是衡水、邢台、沧州、张家口、秦皇岛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6个城市。

关键词:因子分析;第三产业;综合评价前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因此,加快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评价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来探索河北省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1.因子分析模型用主成分法寻找公共因子:建立因子模型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此时根据因子载荷阵的不唯一性,可对因子载荷实施旋转,即用一个正交矩阵右乘A使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结构简化,便于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

对于一个m因子模型,如果已经求出了因子载荷阵,需要求解个体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即公共因子F1,…,Fm在各个样品点上的得分。

这需要我们给出公共因子用原始变量表示的线性表达式,这样的表达式一旦能够得到,就可以把原始变量的取值代入表达式中求出各因子的得分。

2.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省第三产业综合评价评价指标的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专业申请受理量、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增长速度、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全国各地区的经济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差异造成各地区发展的起点不完全一致,还有各个地区人口、资源、技术等条件的差异,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为了推动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有必要找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综合排名,并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政策建议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as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the economy of each reg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the traditional layou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starting point is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as well a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other conditions, so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arious region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through ou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make a comprehensive ranking, and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regions of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policy suggestion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前言.5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5三、研究的内容.5四、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6五、具体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7(一)指标选择.7(二)数据收集.8(三)具体过程分析.9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成原因.17七、政策建议.18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一、前言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的道路,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世。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商贸、信息技术、旅游、娱乐休闲等行业,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24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第三产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自2024-2024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分为三个方面:
1、发展稳步变强:2024-2024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7.2%,比国民经济总增加值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快,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24年的50.8%提高到2024年的55.9%,显示出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增长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创新推动: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创新的促进,进入到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也为经济增长凝聚强大的活力。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快、更全面、更有效。

3、质量取得突破:2024-2024年,我国第三产业的质量发生显著变化,传统服务业正在借助新技术快速发展,重点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金融等新兴服务业。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电子化,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这给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既带来机遇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和工艺创新,一些落后的产业也会在日益竞争中淘汰。

因此挖掘和发现本国产业的优势和缺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字:生产结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摘要 (1)一、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 (3)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3)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3)3.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3)4.第三产业的区域分布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

(4)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4)1.市场化程度低。

(4)2.城市化水平低。

(5)3.在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低。

(5)三、对策建议 (5)1.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着力点。

(5)2.第三产业中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6)3.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7)4.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7)四、参考文献: (8)一、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从1979~1998年,第三产业每年平均增长10.5%,以1978年为100,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指数达到732.8。

19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8%。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时期上升8.4个百分点,比“七五”时期上升2.2个百分点,比“八五”时期上升0.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上升0.7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从1991~1998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60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3590万人,第二产业增加2786万人,第三产业则增加6851万人。

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

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

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对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类比分析,这样虽对第三产业各单项指标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很难从综合性的角度给出一个满意的评价结论。

本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第三产业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测和分析。

一、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其中服务部门又可以分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以此为基础,在确立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

即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全面反映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导向性原则。

即指标的确立,应围绕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三是替换性原则。

由于有些指标很难直接获得(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可通过其他直接可测的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等)进行替代。

四是客观性原则。

指标设置时应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但考虑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则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准则处理(如政策体制变量等),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依据上述原则,经过分析,选出了20个指标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

即是:1人口(POP);2国内生产总值(GDP);3第三产业增加值(TRP);4货运总量(FT);5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SPWT);6外贸收购总额(TPC);7年末银行贷款余额(LBB);8社会零售物价指数(RPI);9实际利用外资额(FCA);10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NST);11旅游外汇收入(TR);12三产就业比重(TRET);13邮电业务总量(PTS);14职工人均工资(AS);15人均居住面积(PCLS);16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PUWH);17城市煤气普及率(PUGH);18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PCRA);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PCGA);20政策体制变量(P)。

在这20个指标中,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明了城市的总体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三产就业比重指标反映了城市第三产业产值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度;货运总量是一个城市公路运输量、铁路运输量、海运量和内河运输量4个统计指标之和;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市场容量和消费规模;外贸收购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反映了城市对外贸易的水平,也即表示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年末银行贷款余额表明资金供给量;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标志着地区货币的稳定程度;旅游外汇收入代表了一个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吸引程度;邮电业务总量反映了城市的信息通迅能力;人均工资、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分别表明了劳动力的价格和质量(即科技含量);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煤气普及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则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政策体制变量代表一个地区享有的经济自主权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这里我们按东、中和西部地区来划分,即对于东部城市,属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的城市,取值为4,其余取值3,位于中、西部的城市政策体制变量分别取值2和1。

二、第三产业的基本因素模型及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研究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将多个指标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同时又不失去原指标变量集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

其基本问题是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因子个数及载荷,基本模型为:X=A0F+A1ε式中,X=(X1,X2…,XP)′为指标变量向量,P为变量数;F=(F1,F2…,Fm)′叫做公共因子向量,它是各个变量中共同出现的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使m<p,而且尽可能小,以便尽可能地构造一个结构简单的模型;A0=〔αij〕为主因子载荷矩阵,其中αij为主因子载荷,它是第i 个变量在第j个主因子(Fj)上的负荷,反映了第i个变量在第j个离子上的相对重要性;ε=(ε1,ε2,…εp)′为特殊因子向量;A1=(α1,α2,…αp)′为特殊因子载荷向量,αi为特殊因子载荷;它是由样本观测时特定的境况(如调查人的偏好、数据的可靠性等)特点决定的。

在第三产业评价指标各样本值的选取中,由于数据来源可靠,避免了渗杂调查人的偏好等影响,因此特殊因子εi予以忽略。

通过对北京等44个城市上述20个指标变量样本值(限于篇幅,此处略去)的标准化变换和相关矩阵分析,可得到主成份,然后根据最初m个因子总方差中的累计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5%的要求,决定因子数目。

表1给出了因子、特征值和每个因子可解释的总方差的比例。

最初的5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79.7%,所以采用5个因子。

因子载荷矩阵A=U′12,U为特征向量矩阵, 为特征值矩阵。

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

为使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更为突出,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得因子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和1两极转化,达到其结构简化的目的。

这里采取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载荷值的总方差达到最大作为因子载荷简化的准则,从而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R(见表2)。

由表2可以确立因子分析模型为:X=A0F其中,X为指标变量向量,X=(X1,X2,…Xp)′;A0为主因子载荷矩阵,具体见表2;F为主因子列向量,F=(F1,F2,F3,F4,F5)'。

从主因子载荷矩阵A0来看,人口、GDP、第三产业增加值、货运总量、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外贸收购总额、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邮电业务总量在第一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社会零售物价指数、职工人均工资、三产就业比重、人均居住面积、城市煤气普及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政策体制变量在第二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城市用水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政策体制变量则在第三因子上也有较大载荷;每万名职工所拥有高科技人员数、人均居住面积在第四因子上有较大载荷;第五因子上货运总量和城市煤气普及率也表现出较大载荷。

从中可知,除第一因子表明了城市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外,其他因子意义含糊不清比较混杂,较难解释。

从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R来看,人口和货运总量在第一和第五因子上均有较大载荷;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外贸收购总额、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邮电业务总量、三产就业比重只在第一因子上有效大载荷;人均居住面积、城市煤气普及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第二因子上有较大载荷;社会零售物价指数、职工人均工资、政策体制变量则在第三因子上有较大载荷;每万名职工拥有科技人员数、城市用水普及率则在第四因子上有较大载荷。

综合上述分析,可将第三产业影响要素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包括人口、GDP、第三产业增加值、货运总量、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外贸收购总额、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三产就业比重、邮电业务总量、外贸收购总额,它表明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基本经济基础和整体发展水平,可称第三产业的基本经济因子。

第二类包括人均居住面积、城市煤气普及率、城市用水普及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它表明城市基本设施、市政建设情况,可称为基础环境因子。

第三类包括社会零售物价指数、职工人均工资和政策体制变量,这些都属政府可控的变量,可称为政策性可控因子。

第四类只包括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反映了劳动力素质,可称为劳动力质量因子。

这样,影响第三产业的要素可归结为基本经济因子、基础环境因子、政策性可控因子和劳动力质量因子构成。

通过分类,得到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不平的4个相互独立的构成因子,这样可以避免多个变量的相关性约束造成的部分重叠的指标变量被加大权重,从而进一步明晰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要素构成,保证了评估的科学性。

三、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变换,用主成份分析法估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决定主成份个数的原则是前m个主成份累计解释方差的比例大于或等于75%(与因子分析法中析出因子的确定方法相同)。

在此基础上,构造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E:E=α1Z(1)+α2Z(2)+α3Z(3)+…+αmZ(m)其中Z(1)、Z(2)、Z(3)…Z(m)分别为第1,2,3…m个主成份表示式;α1,α2,α3,…αm分别为各主成分所能解释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由表1则可以得到E=40%Z(1)+18.7%Z(2)+8.7%Z(3)+7.5%Z(4)+4.9%Z(5),Z(i)= 20j=1μij·Xj′(i=1~5),其中μij为第i个特征向量的第j个值,Xj′为指标变量样本值的标准变换值(Z(i)的表式较为繁琐在此省略)。

然后将各指标经过标准化变换后的数值代入,依次可测算出北京等44个主要城市第三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表3)。

E值越高,表明该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表明该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越低。

通过对44个主要城市E值测算可以看到,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前10位的除北京外,均是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也占90%;从地理区位来看,前10位全部是东部城市,排在前20位的除重庆和武汉外,也全是东部城市,占90%;而中部城市除武汉排第19位,其余基本都处在中等水平;对西部城市来说,除西南的重庆和成都位次靠前,居18和22位,其余均处落后水平。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东高西低的态势,且与国家政策倾向关系密切。

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东部城市E值都高,如秦皇岛(29)、连云港(38)虽地理区位优越,亦属沿海开放城市,享受优惠政策,但由于总体基础薄弱,不能均衡发展,因此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也处于落后地位。

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测评综合指数E进行分解,从而可进一步了解分析各城市第三产业的要素因子结构水平。

表4给出了重要样本(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好、中、差的样本中各选5名)第三产业E值因子结构分布。

1.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在基本经济因子和基础环境因子上的分值一般也相对较高,这说明第一、二类因子是评价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产业发展处于中等地位的城市在政策性可控因子上有相对较高分值。

这说明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尽管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但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价值规律起到很强作用,从而削弱了政策性调控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