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之浅见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之浅见
长 的决 心 。
C IP I P 、 P 指数 处于上 涨通道 ,0 8年 2月份 达到 最高点 后 , 20 CI P 指数掉头一路下滑 , 此时 , 国家控制物价上 升过 快的 目的
已见效 , 货币政策应及时转 向。 但是 , 央行在 3456 、、、 月份却
二 、 一轮 宏观 经济 政策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前
宏 观经 济政 策简 要 回顾

Ⅲ 指数和银行准备金变动情况做一比较: 一 卜0
2o 0 7年至今 OP 、 P 走 势图 IP I
l , 2‘ l O

n 卜0

1 . 财政政策 。1 9 , 9 8年 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 的影响 , 我 国国内出现 了有效需求不足 和通货 紧缩趋 势明显 的问题 , 经
力。在这种情况下 , 国政府果 断决定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 , 我 不仅 有效抵御 了亚洲金 融危机 的冲击 , 而且推动 了经济
结构调整和持 续快速增长。 融危机 的 出现使我 国财政 、 币政策决策方 面存在数据 失真 , 金 货 决策滞后 、 政策 变动过频 , 企业 消化不 良的缺 陷 , 针对 以上情 况 , 今后 宏观 经济政策取 向应进一 步转变政 府职能 、 更重稳定 、 重民生三方 面的 更 建设。 关键词 : 宏观 经济 ; 财政政策 ; 币政 策 货 中图分类号 :0 1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 号:6 3 2 1 20 )7 0 1- 2 F6. 2 A 1 7 — 9 X(0 9 1— 0 1 0
济增 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 , 我国政府果断决定 实施积极 的
卜0 卜 .卜0 ∞ .卜0 I .卜 1 0 一 .∞0
n ∞0

财政政策 , 不仅 有效抵御 了亚洲 金融危机 的冲击 , 而且 推 动 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增长 。2 0 以来 , 国经济开 0 4年 我 始走 出通 货紧缩的阴影 , 呈现 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但 也出现 了部 分行业 和地 区投 资增长过 快等 问题 ,通胀压 力不 断加 大 。在这种情 况下 , 政府又一 次抉择 , 20 从 0 5年起将 积极 的 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2 0 0 8年 9月 , 为应对 经济危 机, 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 出台的财政政策 以重 民生 、 保增长 、 消费 、 促 活市场 、 内外 、 统 利长远 为导 向 , 合 综

如何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新变化

如何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新变化

如何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央相应地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

深刻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的新变化,对于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由“回升向好”转为“稳定增长”近两年多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已由增速大幅下滑转向总体回升向好,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的稳定增长阶段。

所谓稳定增长阶段,是指经济运行处于既不偏热也不偏冷的适度增长区间。

当前,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增长”不是自动实现的。

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不是自动实现的;进入这一阶段之后,其延续也不是自动实现的。

这些都与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有关。

为了尽可能长地延续经济稳定增长阶段,保持经济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就要确定和把握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宜定得太高,以利于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促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上来。

如果经济增速过高,将会产生“四高”的压力,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的压力,将会破坏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种均衡关系,不利于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同时,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不宜定得太低,以利于保证社会就业、有效利用现有产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不断改善民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并有利于应对目前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如果经济增速过低,将会给人民生活、企业经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困难。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看,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8%左右是比较适宜的,这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且留有一定余地的预期目标。

第二,“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没有波动。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由于会受到国内外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会有波动。

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经济在高度增长,并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受到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强烈冲击,遭受着国内经济结构缺陷带来的宏观风险。

这种风险并非快速的出现,而是慢慢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集中出现,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引起经济危机。

随着金融机构中的资产价值的下降,国家可能会由于资产的损失而出现贷款紧缩,使社会的总需求有所下降。

这种经济萎缩会导致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下架,造成经济的低迷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才有助于解决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经济相对比较稳定。

在第三个极度,无论是GDP、工业总值,还是消费物价,都比上半年有一定的回落,在九月份,物价上涨4.5个点,比政府控制的指标要低,其他部分数据和指标也互见升降,总体情况比很多欧洲国家要好,经济也相对较为景气。

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加大,我国经济上的很多问题也开始暴露p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它是对我国经济的一个考验,同时又是一个好的机会,是全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面对强大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我国要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危机中吸取经验,获得一些启发,正确的看待我国经济中潜在的风险,利用好相应的机会,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总的来说,只要利用好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就有可能促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

二、我国在经济危机下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各经济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

特别是产业与贸易、财政与金融,以及金融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在宏观层面上的信息沟通、政策合作,防止因部门利益带来冲突。

二是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以及与周边地区的金融合作。

随着发展中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的交互作用的加深,金融逐渐变得无国界,在汇率机制、外汇储备管理、金融业改革、国际银行监管及对冲基金等高杠杆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中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合作。

浅析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浅析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urns to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situation of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grim du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domestic econom ic situation. How ever,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grow th, economic development m omentum .We should study the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prom ot further econom ic devel0pment. Key W ords:Macro- economic;situation analysis;development trend
发 展 中 国 家 也 面 临 经 济 萎 缩 的 态 势 。于 此 经 济 下 滑 趋 势 能 否 遏 制 关 键 在 于 今 年 的 政 消 费 和 保 持 财 政 税 收 稳 定 增 长 ,建 议 继 续
同 时 ,我 国 也 丌 始 了各 项 拯 救 经 济 计 划 。 策 力 度 ;与 此 同 时 ,能 否 改 变 经 济 发 展 中长 提 高 个 人 所 得 税 起 征 点 的 同时 提 高 税 率水
球 经 济 危 机 ,直 接 导致 了 中 国 外 部 市 场 需 将 进 一 步 减 慢 ,特 别 在 美 国 经 济 出现 较 大 就业 的支 出 。要 加 大 税 收 政 策 调控 力度 ,在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一场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冲击了亚洲国家,也波及了全球范围。

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挫折,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为宏观经济提供了一系列启示。

本文将就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展开论述。

一、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监测机制,导致了金融风险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

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崩溃与危机。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迫切。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并注重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例如,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认识到,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控制远比外部因素更加重要。

为此,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推动商业银行整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金融体系内部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亚洲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和相互依赖性。

此次危机在亚洲国家间迅速蔓延,造成了经济衰退和货币贬值,这也让亚洲各国认识到,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对于维护亚洲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因此,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如成立了东盟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此外,亚洲各国还加大了经济一体化的力度,推动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经济合作的加强。

这些努力为整个亚洲地区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管控金融市场波动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短期投机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亚洲金融危机,也被称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是一场在20世纪末爆发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危机主要影响了亚洲国家,特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

然而,其影响超越了亚洲地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启示。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投资者对全球新兴市场的恐慌。

危机爆发时,新兴市场被认为是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入。

然而,随着危机的蔓延,投资者开始撤离新兴市场,这导致了一系列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崩溃的连锁反应。

这种恐慌情绪传播到全球,引发了一波全球性金融动荡。

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宏观经济不稳定性的担忧使得这些市场遭受了长期的经济困境,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国家金融体系的薄弱性。

在危机前,亚洲国家普遍实行了由政府管制的金融体系,这种体系对国内市场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市场出现动荡时,却无法迅速做出适应性调整。

此外,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着对外资依赖度高和相关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得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并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和全球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亚洲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这场危机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和产能过剩问题。

由于需求减少,亚洲国家开始以低价倾销商品,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和竞争。

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也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引发了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质疑和改革呼声。

这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化的规则和机制进行重新评估,并提出了对金融市场监管和跨国公司行为的更高要求。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漏洞,迫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能力。

12040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冲击及其政策应对

12040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冲击及其政策应对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冲击及其政策应对1. 引言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亚洲多个国家,对当时的亚洲地区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笔者将围绕亚洲金融危机展开讨论,探究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

2.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为外汇储备外流和高杠杆率。

在此基础上,由于大规模的汇率贬值和资产价格下降,导致多个亚洲国家的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以及国家财政危机。

3.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增速下降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据统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经济增速下降了5%以上,甚至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速下降了10%以上。

3.2 资本外流危机期间,投资者失去信心,大量的外资从亚洲地区撤离,导致资本外流。

同时,亚洲各经济体的汇率大幅贬值,国际信用评级下降,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3.3 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在短期内破产倒闭,失去了运营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由于失业率和经济衰退,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加剧,危机对社会的稳定甚至是国家安全产生了影响。

4. 政策应对为了解决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亚洲各政府大力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政策。

这些应对政策主要包括:4.1 财政紧缩政策财政紧缩政策是公共部门通过削减支出和增加税收来缩减财政赤字的操作。

这种政策的出发点是控制通货膨胀和增强市场信心,但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更大的经济萎缩和就业机会的流失。

4.2 建立外汇储备建立外汇储备是政府掌握的外币资产,可用于保证国际贸易和偿还国外借款。

这些外汇储备旨在抵消外汇储备外流的压力,以进一步保护国际储备。

4.3 形成反应灵敏的金融机制反应灵敏的金融机制可以帮助政府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这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有效的政策执行框架,可以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来完善。

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走势及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影响与对策

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走势及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王建今年夏季以来,在亚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风暴所至,各国经济一片混乱和凋敝。

我国经济虽未受到这场金融风暴的影响,但社会各经济层面,在市场低迷及内部金融风险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情况下,仍忧心忡忡,不敢掉以轻心。

我国在未来年份的经济走势究竟如何?这场横扫亚洲的金融危机到底会对我国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是各方面都高度关心的问题。

我在此谈一些个人认识,供大家批评。

一在整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是处在由消费需求所主导的轻型化产业主导增长时期,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到由储蓄和投资需求所主导的重化工业阶段。

从1993年以来,我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始终高踞在40%以上的水平,经济增长率九十年代以来平均也在11%以上。

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验,在进入到由储蓄和投资所主导的重化工业阶段后,经济增长有可能在20年左右的长时期内经济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八十年代我国所经历的1984~1985年和1987~1988年两个增长高峰中,由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和外汇等增长瓶颈的限制,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的水平只能维持两年左右就必须被迫进行宏观紧缩,而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1%,目前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却在限产压库,在铁路的南北大通道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口,国家外汇储备到目前为止已逾1400亿美元,这种显著异于八十年代增长特征的变化,就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带来的。

九十年代以来国民储蓄率的急剧提升,使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资金剩余不断增加。

1991年我国国家银行体系开始出现“存差”,到1996年我国银行体系当年形成的存差高达7740亿元,这就给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发育提供了条件,也相应使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入到要素市场发育阶段。

但是,由于政府对这一改革阶段的到来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政策准备,1992年以来要素市场的强劲发育势头首先是以“炒股热”、“炒汇热”、“集资热”,和“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自发而无序的形式出现的,由此在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及国家重点建设方面造成了一系列混乱,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迫使国家必须以整顿要素市场为目标,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此在1993年6月以后进入了一个紧缩期。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作者:付志新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2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遏制了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等各种艰难险阻。

但是,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加严峻的影响。

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考察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及现状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布什政府及时推出了减税政策。

2001-2004年,美联储连续13次减息,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降低到1%的水平。

美联储的降息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和信贷消费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然而,通货膨胀压力也重新显现。

从2004年6月起,两年内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2007年3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次级抵押借款人违约而陷入坏账危机;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两支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7月,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8月,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10月,房地美、房利美相继陷入困境;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更彻底粉碎了人们的希望。

2009年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当然也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社会各个方面有所体现。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2008年以来,美国次债危机给全球股市带来剧烈振荡,间接加大了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按照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

2007年12月0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

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中国近几年的政策变化

中国近几年的政策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这些年(1997-201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为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从2004年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并在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再次转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包括泰国、印尼、韩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却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一,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危机爆发前,各国相互借鉴,不断放宽金融监管,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等政策,这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泡沫化,贷款不当等问题。

因此,中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并不断改革金融体制,推进金融开放和自由化,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第二,深化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出口市场锐减,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出现严重滑坡。

因此,中国经济不断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内需,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第三,改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对外开放度。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往往以出口为主导,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但当危机来临时,各国都陷入了外贸危机之中。

因此,中国依靠改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自身对外开放度,密切与国际社会的经济联系,从而有效避免了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重大危机。

第四,改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

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采用了短期贷款,借手推动币值升值的做法,这导致金融市场和经济在宏观上面临巨大的风险,随后发生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

因此,中国经济引以为戒,开始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同时重视加强金融信息透明度,这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加强金融监管、深化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和改善汇率机制等方面。

这些反省和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信号,也为今后经济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第一,贸易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亚洲地区多个国家的经济下滑,这导致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显著下降。

由于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冲击,经济增长速度也受到了影响。

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较大,因此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第二,金融市场震荡。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包括中国的金融市场。

股市和汇市都受到了较大的波动,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其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冲击,一度出现了资本外流的情况。

第三,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政府意识到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局限性,进而开始着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加大了对内需的重视,推动了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逐渐向基于内需的模式转变,减少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

第四,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了金融体系监管的不足,使得中国政府意识到了必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并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手段来稳定金融市场。

这一系列措施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投资环境改善。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本的流入。

为此,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

这些政策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并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与对外开放。

这些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中国得以度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并逐步步入了较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1998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1998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1998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一、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概述二、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阶段性特征三、1998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四、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效应五、1998年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概述1998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济面临了许多难题和挑战。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经济下滑,经济增长率降至7.8%,通货膨胀率达到20%以上。

同时,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重要入口口岸、贸易措施受到严重影响等等。

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看出,1998年的中国GDP增速开始下滑。

这一下滑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转换期”。

199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个阶段性特征的经济。

首先,在这一年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并存下,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表现与扩张、停滞、收缩三种状态并存下来的情况,反映出经济正处于转换期,尚未形成一定的制度秩序与社会结构。

1998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1998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煤荟萃》的政策,《采煤荟萃》政策的出台,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由资金、资源、土地、人口等多个维度构成的新阶段,强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向全面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效应在1998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调整措施,整个国家经济出现了一生一次的高速增长,民间投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同时,全国有50%的企业面临着财务困难,13.8%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1998年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1998年,中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金融体制的改革。

然而,由于1998年的外部经济环境比较困难,国内的金融风险也加剧,这些都为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增加了难度。

相关案例分析1、《采煤荟萃》政策的推出《采煤荟萃》政策的推出,实际上是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市场化状态,打破垄断经济的局面而出台的一项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背景材料1.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同时,中国从1992年以后对过热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失速,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

1998年中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xx年,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带动投资近4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6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充足,支持了经济的增长。

3.20xx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着重把握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内容(一)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但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消费价格水平仍然较低,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相对较少,内需并没有真正拉动起来。

我国应对1998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比较

我国应对1998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比较

我国应对1998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比较【摘要】1998年和2008年分别是我国面临的两次经济危机,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政策来应对。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实行了一揽子的财政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社会福利支出。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则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提高财政支出、实施减税等措施。

对比两次危机中的财政政策,可以看出2008年政府更加注重稳定经济,采取了更积极的政策,而1998年更注重稳定社会,着重于社会保障支出。

2008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有效,更加注重稳定整体经济。

【关键词】财政政策、1998年经济危机、2008年经济危机、比较分析、总结、我国、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危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我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应对危机,其中包括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和减税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

十年后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来袭,我国再次受到冲击,但是这次危机的影响较1998年的危机更为严重。

2008年,我国政府再次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内需等举措来刺激经济增长,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两次危机中,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通过对1998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中我国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次危机中我国的财政政策进行比较,以期能够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2. 正文2.1 1998年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之一。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

我国实施了财政刺激措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提振经济增长。

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以推动经济的复苏。

(完整word版)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完整word版)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如何评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谈起。

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

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8 I 6
中 贵 省 党 学 2 9( 2期 共 州 委 校 报 0 .总1 ) 03 1
思 理 双刊 想 论 月
呈球金融危相下耜国宏颜经济政策选择
● 罗 明 华
( 州财 经学 院 贵

贵 州 贵 阳
5 00 ) 5 0 4
要 : 美国次贷 危机 引发 的 全球金 融 危机 给世 界 经济造 成 了重大影 响 。金 融危机 也 凸 显 出我 国宏观 由
关 键词 : 融危机 宏观 经 济政 策 次 贷危机 金
中图分类 号 : 1 0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9 5 8 (0 9 0 —0 8 一 ( F2 A 10 - 3 1 2 0 ) 3 0 6 J 3
全球 金 融危机 的成 因及 发展 2O 0 3年 以来 , 球经 济发 展呈 现 出高 增长 、 通 全 低 胀 及世 界 经济 发展 不平 衡进 一 步加 剧 的 特点 ,中 国 等 发展 中经济体 高 储 蓄 、 消 费 , 济 发展 出 口依 赖 低 经 高 ; 美 国 等发 达 经 济 体 高 消 费 、 储 蓄 , 过 低 利 而 低 通 率 政 策扩 张 信 用 , 大 进 口 , 大 赤 字 , 动 了发 展 扩 扩 带 中经济 体 的经 济增 长 , 旺 了全球 的需 求 , 留下 了 带 也 全球 供需 失衡 的 隐患 。与此 同时 , 发达 国家 金融 机构 违 反金 融 领 域 的 “ 审慎 原 则 ” 大 量 向 没有 信 用 证 明 , 和 固定 收入 的 消费 者提 供 消费 贷款 ,并通 过 金融 衍 生 工具 把这 些贷 款层 层 打包 出售 ,进 而形 成 了一 个 近乎 完 整的金 融链 条 。 这个 过程 中 , 个金 融业 笼 在 整 罩在 一 个 巨大 的全球 经 济会 持续 繁荣 的金 融幻 觉 之 中。 融幻 觉破 灭 , 个链 条立 刻崩 断 , 品风 险 、 金 整 产 产 业风 险 、 行业 风 险甚 至 系统 风 险同 时来 l 整体 经 济 临, 也就 面 临难 以抵 御也 难 以把 握 的 巨大 风险 。过 度 泛 滥 的金 融 创新 、 过度 放松 的市 场 监 管 、 过度 消费 , 让 经 济变 得更 加脆 弱 。 以金融 业 为代 表 的虚 拟经 济 严 重脱 离 实体经 济 而过 度膨 胀 ,最 后把 世 界 经 济 中 的 系列 问题 全部 暴露 出来 ,最终 由美 国次 贷危 机 引 发 了全 球 金融 危机 。 自 20 0 7年初 美 国次 贷危 机 初现 端 倪 到 2 0 0 8年 9月全球 金融 危机 全 面爆发 , 全球 金 融危 机 的发展 经 历 了三 个 阶段 , 呈 现 出不 同的特 点 。 并 第一 阶段 :0 7年 ,美 国次 贷 危 机初 现 端倪 , 20 未 对 全球 经济 发展 产生 重大 影 响。 20 0 7年 1 ,汇丰 控 股首 次额 外 增 加在 美 国次 月 级 房屋 信 贷 的准备 金额 , 并发 出 可能 大 幅增 加 拨 备 ‘ 的警告 , 以此 为标 志 次贷 危 机爆 发 , 虽然 次 贷 危 机 造 成 金 融 机 构风 起 云 涌 并 导致 资本 市 场 大 幅 波 动 , 但 是 次 贷 危 机并 没 有 给 世 界 经 济 带 来 大 的 影 响 和 冲 击 。这 个 阶段 , 由于需 求持 续 旺盛 , 给 和投 资 也 持 供 续 升 温 , 界 经济 发展 的不 平衡 性 进 一步 加剧 , 原 世 以 油、 粮食 、 色金 属 、 有 矿石 等为 主 的 资 源 类 产 品 价格 持 续走 高 ,以房地 产 和股 票为 主 的资 产 价值 也 持续 升值 , 虚拟 经济 的 泡沫 急剧 膨胀 , 界 主要 经 济 体都 世 面临通 货膨 胀 的压力 。 第 二 阶段 :0 8年 1 7月 ,次 贷危 机 进 一 步发 20 —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与变革研究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与变革研究
1 .政 府 长 期 松 动 的 货 币政 策 刺
了。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态度
又一向是认为市场有其纠错机制。尤 其是在市 场处 于“ 升” 上 时期 , 更是本
着顺其 自然的放纵 态度 , 一切 由市场
激 消费者的过而成
了虚拟资本投机 的工具。
其对 全 球 的 影 响
次 贷 危 机 引发 的 金 融 危 机 突 然 爆
发 ,它是 由金 融工具 过 度 创新 所 引
美 国 当前 的金 融风 暴 和金 融 危 机 的真相及 内在原 因到底是什 么 , 危 机 的背 后有 没有 更深 刻 的时 代 与历 史动 力 , 是需要我们 深刻洞察 和引 这 起重视 的。 日前 , 美联 储前主席格 林 斯潘 对此 次美 国金 融 危机 的评 论 是
价格。 0 2 Nsa 20 年 ad q网络泡沫破 灭 , 正 式宣告 美 国虚拟经 济进入 了危机 动荡期。 美国原本可 以借助信 息技术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 由于美国本土 但 缺少实体制造经济 , 以信息科学技 所
到美 国的基本面 、 全球大格 局 , 去 、 过 现在 与将 来的 大历史 进程 的大视 野 来观察和分析。
经 济 纵 横
世界金融 危机对我 国宏观经济 的 作用 与变革研究
口 肖元 真 严 文 新 周 圣 良
内容 摘 要 :由 美 国次 贷危 机 引发 的金 融危 机 和 经 济 危机 , 由于 经 济全 球 化 的传 导 . 得世 界 各 国也 因全球 金 融 危机 引发 了经 济衰 退 。本 文 就 美 国金 融危 机 的 产 使 生 原 因及 其 对 全 球 经 济 的 影 响 和 我 国如 何 通 过 经 济政 策 、 国际 收 支 、 币政 策 、 货 加 工 贸 易 、 政 政 策 、 收政 策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来积 极 应 对 , 财 税 以保 持 经 济持 续和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以来发生在东南亚几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它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

虽然中国并未直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但中国经济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保持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脆弱,内外部风险管理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监管机制。

这直接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塌和经济的崩溃。

中国从中看到了保持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了金融监管,完善了风险防范体系,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

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导致亚洲国家的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中国意识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对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加强了经济政策的整体规划和协调,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封闭性,使得这些国家难以抵御外部冲击。

中国从中看到了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的紧迫性,在危机后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加强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吸引了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一些国家单边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弊端,也揭示了国际间的相互依存性和连锁反应。

中国意识到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对于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南北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亚洲金融危机让一些亚洲国家在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上付出了巨大代价。

中国深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32182 13数学1班韩荀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在亚洲大部分国家都过分依赖于世界市场的经济形态下,由于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政策以及一些国际投机商的行为,使得当时发展势头迅猛的亚洲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而中国由于对资本性项目的严格管制,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情况并不多见,成为中国能够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在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各国的时候,中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遭受巨大冲击,但中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我国首先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政策。

具体措施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同时中共中央发出了指导性文件,强调要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10%调整到15%以上,集中力量建设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投资领域。

我国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货币政策,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增加产出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中央银行一边下调存款准备金,仅98年一年就下调了5个百分点,从13%降至8%;另一边,降低银行利率,在98年至03年期间,利率一连降了九次。

不仅如此,为刺激消费,1999年起央行又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同时还加大了出口信贷力度,扩大出口。

我国政府为了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有力的干预,在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开始增长。

然而,2006年12月,按年计算的CPI已上升至2.80%,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加速的苗头。

政府为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率、抑制房地产泡沫、维持价格稳定,国家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较高的利率,而较高的利率则意味着资本流入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与紧缩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实施大规模冲销操作,使得央行持有国债面临枯竭的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已经8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减轻冲销的负担。

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流动性。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
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3月,法定准备金率已升至10.5%。

200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 转为“适度宽松”。

08年财政政策具体措施有:1.2008年4月24日起,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3%调低至0.1%; 2.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13%;3.2008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4.2008年9月19日起,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5.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主要货币政策有:1.从一月到六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共五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存款准备金率从15%调至17.5%;2.到下半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又多次下调,各项利率也进行了相关调整;3.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减少公开市场业务的卖出(即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供应;4.宽松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市场供给量。

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而货币政策则适当从宽。

2010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总体保持宽松,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调结构”、“惠民生”,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将由“宽松”转为“适度”。

2010年央行已分别于1、2月份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6000亿元左右;信贷投放方面,央行将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定为7.5万亿元,并从09底以来对银行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严格控制.2011年我国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从整体政策框架和总基调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可能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在通胀得到初步治理后,稳增长在宏观调控框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会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在具体操作上更加倾向于放松,突出前瞻性,政策将更加关注经济下滑的风险。

2013年总体上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而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
整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 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