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章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第1章 绪论
转换元件: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为电量的器 件称为转换元件,例如压电晶体、热电偶等。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 和转换元件,如热敏电阻、光电器件等。而另外一些传 感器,其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合二为一,如压阻式压 力传感器等。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成便于显示、 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的类型视转换元件的分类而定,经常采用的有 电桥电路及其他特殊电路,如高阻抗输入电路、脉冲调 宽电路、振荡回路等。
21
第2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 拟合直线间最大偏差与满量程(F·S)输 出值的百分比称为线性度(见图2-2)。
用 L 代表线性度,则
L
Ymax YF S
100% (2-6)
式中 Ymax—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
的最大偏差;
YF S —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传感器的作用 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
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科学 技术、经济发展及生态平衡的需要,传感器在各个领域 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在工业生产自动化、能源、交通、 灾害预测、安全防卫、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所开 发的各种传感器,不仅能代替人的感官功能,而且在检 测人的感官所不能感受的参数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3)按结构型和物性型分类 所谓结构型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机械结构的几何形 状或尺寸的变化,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阻、 电感、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检测出被测信号,这 种传感器目前应用的最为普遍。物性型传感器则是利用 某些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实现测量,它是以半导 体、电介质、铁电体等作为敏感材料的固态器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检测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而传感器是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与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电量参数的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能自动连续地进行测量、可以进行遥测、便于自动记录、可以与计算机方便地连接进行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微处理器做成智能仪表、能实现自动检测与转换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在工程上和实际的测量中,所需要测量的参数往往有相当大的部分为非电量,例如温度、位移、压力、流量等,所以通常就把将这些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或设备称为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检测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以及进行必要的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从而获得与被测对象有关的信息,最后将结果提供显示或输入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信息科学范畴,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起分别构成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一。
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促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向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了检测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检测技术迅速吸取各个科技领域(如材料科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新成果,开发出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同时又给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先进的手段,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各种现代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检测技术的成本已达到设备系统总成本的50%~70%。
据资料统计:一辆汽车需要30~100余种传感器及配套检测仪表用以检测车速、方位、转矩、振动、油压、油量、温度等;而一架飞机需要3600余种传感器及配套检测仪表用来监测飞机各部位的参数(压力、应力、温度等)和发动机的参数(转速、振动等)等。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熟悉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参数测试和实验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2. 传感器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
•传感器的准确度测试
3.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
4. 传感器实验设计
•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传感器应用实验设计
•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三、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课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
2.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不仅需要涵盖实验过程中的
方法、数据、实验结果等方面,还需要吸取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具有反思性质。
3. 课程设计考核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成绩将结合日常作业、实验
报告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参考书目
1.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万家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
二版;
2.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冯瑜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7月第五版;
3.现代检测技术及应用,陈景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第二版。
传感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采集—感官通信—传输—神经计算机—处理—大脑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车用传感器分3类:动力系统传感器(市场所占比例最大)、安全管理系统传感器(防撞系统和压力传感器实现侧气囊控制)、车身舒适系统传感器国产传感器缺点:准确度低、分解能力差、信号精度不高、抗干扰性弱传感器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
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路参量。
1.工作机理物理型采用物理效应进行转换化学型采用化学效应进行转换生物型采用生物效应进行转换2.构成原理结构型物性型传感器中元件相对位置变化引起场的变化以物质某种客观性质、物理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3.能量关系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测量能量转换而来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输出量能量由外部能源提供,但受输入量控制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转换成电量输出。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温差电偶。
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主要包括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类别)、光电传感器(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霍尔(磁性)传感器、微机电传感器传感器发展趋势1.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采用线性化技术、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与修正技术、零位法、微差法和闭环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稳定化处理、集成化和智能化2. 扩展检测范围3. 传感器的集成化、功能化4. 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5.传感器网络:网络的每个节点除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之外,还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一个很小的微控制器和一个能源(电池)。
第二章传感器的特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传感器分量静态量表现为静态特性,测量动态量表现为动态特性。
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用n次多项式来表示,直线拟合的方法:理论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连线拟合、端点平移拟合、最小二乘拟合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线性度(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测量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2.停滞(正反行程中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3.灵敏度4.重复性(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5、分辨力6、稳定性(零点漂移)7、温度稳定性(温度漂移)静态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迟滞、分辨力、精确度、量程、稳定性最常用的是采用阶跃输入信号和正弦信号来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应变片的优点: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尺寸小、重量轻、简单;测量范围大;适应性强;便于多点测量;频率响应特性好。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三版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三版传感与检测技术第三版:探索未来的测量世界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传感与检测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对于测量和检测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传感与检测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围绕《传感与检测技术第三版》展开探讨,介绍其中涵盖的内容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第一章传感器原理与设计传感器是传感与检测技术的核心,它是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
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从压力传感器到温度传感器,从光电传感器到生物传感器,读者将了解到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传感器接口电路与信号处理传感器的信号是微弱的,需要经过接口电路和信号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章将介绍传感器接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接口电路设计。
同时还将讨论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传感与检测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技术,如滤波、放大、调制等。
同时还将讨论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如采样、量化、调制解调等,并介绍数字滤波器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算法。
第四章物理量测量技术物理量的测量是传感与检测技术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章将介绍物理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从长度测量到速度测量,从质量测量到力学测量,读者将了解到不同物理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化学量测量技术化学量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领域。
本章将介绍化学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从PH值测量到溶解氧测量,从化学传感器到生物传感器,读者将了解到不同化学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微机电系统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是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MEM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机械工业出版)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机械工业出版)习题集及答案第1 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 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 GB7665—87)对传感器( Sensor/transducer) 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 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 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 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智能制造系统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标的一种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章将介绍智能制造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本文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1.1 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正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智能制造系统的出现,为制造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它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生产管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1.2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重点介绍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设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开发等。
通过系统化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设计2.1 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一个合理的架构设计能够有效地整合各个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应该遵循模块化、分层次、可扩展的原则,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灵活性。
2.2 核心模块的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由多个核心模块组成,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设备监控和质量管理等。
每个模块的设计都需考虑到系统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例如,生产计划管理模块需要与设备监控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执行。
第三章信息化平台建设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步骤。
通过传感器和各类控制器,可以实时采集到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分析。
3.2 数据通信与共享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通信与共享是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重要环节。
现代传感技术
光纤的基础知识
• 3. 光纤的特性 • 光纤的特性主要包括传输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几何特性等。 • 物理特性 • (1)弯曲性 光纤的弯曲性与光纤的机械强度有关。 • (2)抗拉强度 • (3)硬度 • (4)耐热性 • (5)热膨胀系数 • (6)电绝缘性能
第6页/共65页
• (5)绝对量测量,系统安装及长期使用过程中无需定标。
• (6)使用寿命长。
• (7)光纤传输线路具有自愈功能,可靠性高。
• 但FBG在传感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灵敏度不高,对单位应力或温度的改变所引起
的波长漂移较小。此外由于FBG是反射型光栅,以致FBG传感系统通常需要隔离器来抑制反
射光对测量系统的干扰。
其中V为范尔德(Verdet)常数 .
F VBL
• 利用磁光效应可以实现磁光调制器、磁光传感器、光隔离器以及光环形器等。前两者是利用磁光晶体调制
特性的线性区域,而后两者是利用该特性的饱和区域。
第21页/共65页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 (1)灵敏度高 • 光学中的干涉法是目前最灵敏的探测技术之一。在光纤干涉仪中,由于以光纤代替空气光程,光 纤的长度可达数米且不受机械限制,比普通的光学干涉仪更加灵敏。
第23页/共65页
光纤光栅滤光技术
• 光纤光栅调制原理 • 光纤光栅的分类 • 光纤光栅传感器
• 布拉格光纤光栅 • 长周期光纤光栅 • LPFG传感器
第24页/共65页
光纤光栅调制原理
• 光纤光栅是利用掺杂(如锗、磷等)光纤材料的光敏性。 • 光纤的光敏性是指激光通过掺杂光纤时,光纤的折射率将随光强的空间分布发生相应变化的特性,它 是光纤光栅周期性折射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 外界入射光子和纤芯相互作用而引起后者折射率的永久性变化。 • 在单模光纤的纤芯内形成的空间相位光栅,其实质是在纤芯内形成一个窄带的滤光器或反射镜。
第1章传感器概述
泡沫也是可以测量的,近年来使用相对便宜的红外线传 感器,通过记录红外光的衰减进行泡沫浑浊度测量。但 是,这一领域的最大进步还未到来。
LED 泡沫 管子
感光晶体管
浑浊度传感器测量泡沫质量的工作原理
外
感官
大脑
肌体
界
信
息
传感器
计算机
执行机构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与检测技术
对于各种各样的被测量,有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下面请看几个传感器应用实例:
智 能 远 程 数 字 压 力 表 机械式弹簧压力表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与检测技术
智 能 数 字 压 力 表
传感与检测技术
(3)烘干机: 温度 —— NTC 湿度 —— 电导传感器
(4)制冷机: 温度
(5)烤箱: 温度 —— pt100
(6)微波炉: 温度 —— NTC 湿度 —— 陶瓷传感器 气体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传感与检测技术
1.2 传感器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家用电器
( 7 ) 吹风机: 温度 —— NTC 温度(非接触)—— 红外线热电偶 气流
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环 节都需要用各种传感器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参数, 一是保证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二是保证设备工作在最 佳状态。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基础器件,直接 影响到自动化技术的水平。
背投电视生产线
调试系统
空调生产线
网络产品生产线
液晶产品生产线
全国最大的插件机群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程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它们的设计、实现和应用。
学生将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研究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研究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 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组成部分;-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通信协议;-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巧;-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并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和特点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部分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设计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管理第三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设计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编程语言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软件第四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4.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第五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巧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实验平台5.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程序设计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
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将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设计案例报告以及课程论文等形式。
其中,实验和设计部分的考核占主要比重。
参考书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特点:
(1)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能完全相同的敏感元件。其中一个感受被测量和环境量,另一个只感受环境量作补偿用。
(2)两个敏感元件同时接到电桥的相邻两臂或反串。
(3)能消除环境和条件变化干扰的影响(如温度变化、电源电压波动)。
3.差动结构型
特点:
(1)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能完全相同的敏感元件,同时感受相同的环境影响量和方向相反的被测量。
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由哪几部分组成?
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传感器有几种分类形式,各种分类之间有什么不同?
共有10种分类形式。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基于物理效应、基于化学效应、基于生物效应;传感器的构成原理:结构型与物性型;能量转换情况: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容式、电感式、电磁式、压电式、热电式、气电式、应变式等;根据传感器使用的敏感材料分类:可分为半导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陶瓷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复合材料传感器等;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可分为模拟量传感器和数字量(开关量)传感器;根据传感器使用电源与否:可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根据传感器与被测对象的空间关系:可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根据与某种高新技术结合而得名的传感器:如集成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仿生传感器等;根据输入信息分类:可分为位移、速度、加速度、流速、力、压力、振动、温度、湿度、粘度、浓度等。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1、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包括电学量)。2、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物理量转换为电学量(包括电路参数量)。3、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如电阻、电容、电感)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到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再到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工具,传感技术无处不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那么,什么是现代传感技术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物理世界中各种参数的技术手段。
这些参数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线强度、声音、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等。
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可测量的信号,然后经过处理和分析,我们就能够获得有关周围环境和对象的有用信息。
现代传感技术的核心在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等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例如,电阻式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温度和压力,电容式传感器常用于检测位移和湿度,光电传感器则在检测光线和物体位置方面表现出色。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精度,现代传感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材料科学的进步为传感器的制造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新型的敏感材料,如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传感器的检测能力。
另一方面,微纳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可以将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实现了传感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
除了传感器本身,传感系统也是现代传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传感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以及通信接口等部分。
信号调理电路的作用是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转换,使其能够被后续的处理单元所识别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则负责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计算,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通信接口则用于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现代传感系统概述
统和数据查询子系统组
管 理 层
成,具有开放互联能力,
支持网上测试应用服务
的功能。
测
量
层
客户端
查询显示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Internet
数据库
测量系统中心服务器
测量任务
数据处理 任务分类
测试服务
系统维护
总 线
测量仪器
测量对象
Internet
总
总
线
线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
测量对象
测量对象
现场测量中心
总 线
测量仪器
12.1.2 现代传感系统的发展趋势
❖ 数据融合:对冗余数据进行网内处理,即中间节点在转发传 感器数据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综合,去掉冗余信息,在满 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最小化。在网内进 行数据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收集数据的整体效 率。数据融合减少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可以减轻网络的传 输拥塞,降低数据的传输延迟。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充分发挥 各个传感器的特点,利用其互补性、冗余性,提高测量信息 的精度和可靠性,增加了数据的收集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 寿命。
测量对象
12.2.2 典型分布式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
客户层是由一台或多台 计算机(或终端设备) 组成,以网络互联方式 接入测量系统,负责与 普通用户的交互。普通 用户可以完成试验浏览、 试验预约和数据查询、 分析处理等过程。
查询显示
客 户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层
Internet
测量系统中心服务器
测量任务
❖ 分布式测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测量技术发 展并紧密结合的产物,可实现测量设备的动态配置,测量数 据的资源共享,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移植性和扩展性。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第1章,林玉池
按能量关系分 类
按敏感材料分 类 按输入量分类
能量转换型(自源型) 能量控制型(外源型)
半导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陶 瓷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 复合材料传感器等
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传感器输出量能量由外源供给但受被测输入量控制
以使用的敏感材料命名
位移、压力、温度、流量、气体、 以被测量命名(即按用途分类法) 振动、温度、湿度粘度等
1.3.2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3C”技术,即信息收集、通 信和计算机(Collection,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技 术。 传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识别、检测、提取、变换以及某些 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人的感官功能的扩展和延仲; 通信技术包含信息的变换、传递、存贮、处理以及某些控制 与调节技术,它是人的信息传输系统(神经系统)功能的扩展 和延长;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存贮、检索、处理、分析、产生 (决策或称指令信息),以及控制等,它是人的信息处理器官 (大脑)功能的延长。
(1) 信息是一种资源 物质提供各种各样有用的材料;能源提供各种形式 的动力;信息向人们所提供的则是无穷无尽的知识 和智慧。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 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 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信息经过科学的加工,上升为 知识,知识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是同类信息 的高度积聚。 信息是决策(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形 势和实际条件,权衡利弊,确定目标和实施战略的 过程)的依据。
根据传感器的能量转换情况
能量控制型是指其变换的能量是由外部电源供给的,而外界的变化(即传感器输入量的变 化)只起到控制的作用。如应变电阻效应、磁阻效应、热阻效应等电桥 能量转换型是由传感器输入量的变化直接引起能量的变化。如热电效应中热电偶、光电池 等。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智能系统及应用、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工业控制、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以及机电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能够胜任科学研究、高级管理和科技开发、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集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工业过程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工程、工业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受到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训练。
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2.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点,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具有在本学科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管理、技术开发和知识创新的综合实力;4.具有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5.获得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主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软件过程控制工程现代传感技术过程检测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特色课程自学或讨论课:过程检测系统DSP原理及应用原版教材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传感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双语教学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软件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过程检测系统研究型课程:软件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型课程:自动化实验自动化技术系列讲座计划学制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60+4+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第二专业说明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最低学分为30,其中必修课程(标“*”号)27.5学分,其它专业课程任选2.5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原理:光 → 半导体 → 价带电子吸收能量 → 跃迁至导带 → 电子-空穴对 → 导电特性 条件:光子能量 > 材料禁带宽度
导带 禁带 价带 半导体能带图
种类: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
5.3.2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1. 光电导效应及器件
原理:光 → 半导体→ 电子-空穴对 → 导电性 → 电阻↓ 器件:光敏电阻 原理:半导体电阻器件,加直流偏压,无极性
特点:谱线丰富,可见光+红外光,峰值在近红外区 发光效率低,15%在可见光, 发热大,>80%能量转化为热能, → 热光源 寿命短(1000小时),易碎,电压高,有危险 应用:可见光源 --- 宽光谱 (滤色片 → 窄带光谱,避免杂光干扰 → 仪器) 近红外光源 --- 红外检测
5.2.3
气体放电光源
无光照---电子-空穴对很少---电阻大(暗电阻)
有光照---电子-空穴对增多---导电性增强 特点: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 批量生产,价格便宜 ;
材料:半导体 --- 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
5.3.2
结构:梳妆电极: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金属封装: 防潮
特性: 光照特性: 光谱特性: 动态特性:
5.3.2
(3) 光电池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原理: 光 → PN结(无偏置)→ 电子迁移 电子 → N, 空穴 → P → 电动势 特点:有源器件,无污染,轻便、简单、
动态特性好(硅),
工作于可见光波段---太阳能电池 连接方式: (a)开路电压输出: (b)短路电流输出: 特性:光照特性---开路电压输出:非线性(电压---光强),灵敏度高 短路电流输出:线性好(电流---光强) ,灵敏度低 光谱特性---硅电池:0.5~1.2μm(红-红外),峰值0.8 μm(近红外) 锗电池:0.3~0.7μm(紫-红),峰值0.5 μm(绿) 应用:宇航飞行仪器,仪表电源,便携仪表(计算器) --开关测量(开路电压输出),线性检测(短路电流输出)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5) 雪崩光电二极管
雪崩效应:工作电压很高(100~200V),
接近于反向击穿电压。 结区内电场极强,
光生电子得到极大加速,
同时与晶格碰撞, 从而产生电离雪崩反应。 特点:有很高的内增益,可达到几百,灵敏度高
响应速度特别快,带宽可达100GHz,是目前最快的一种光电二极管
噪声大(随机),线性差
5.3.2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2) 光敏三极管(光电三极管, PT: Photo-Triode)
原理:光敏二极管(bc结)+ 三极管 特点:光照特性---灵敏度高于光敏二极管, 非线性,不如光电二极管。 光谱特性---单峰性 应用:开关元件: 光电鼠标接收器、打印机打印头位置传感器、 光电耦合器、车速传感器、红外遥控器、 注意:a) 电路连接: b) 入射光角度限制
0/nm
应用:足够的光强,高速光电开关 器件: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5.3.1
2. 光电管
外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原理:光 → 阴极 → 发射光电子 → 阳极 →
空间电子流 → 外接电阻 → 压降U=f(I) 特点:结构简单, 灵敏度较高:20~200μA/lm 充入惰性气体→气体轰击→自由电子 →灵敏度 暗电流小,最低可达10-14A
470 525 575
700 橙
605
780 红
685
nm
5.2.2
热辐射光源
原理:高温物体 → 光辐射,温度高 → 辐射能大 器件:白炽灯 --- 钨丝(1879年,爱迪生) + 惰性气体 → 提高寿命
卤钨灯 --- 钨丝+卤素(碘), 卤素 + 内壁钨 → 卤化钨 → 受热 分解 → 钨 → 沉积到钨丝
1. 外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原理:光 → 金属物体表面 → 电子获得光子的能量 光子能量 > 表面溢出功 → 电子逸出表面 → 光电子发射
特点:速度快 --- 从光照射到释放电子时间不超过10-9秒。
需足够光能 --- 光子能量 > 表面溢出功 频率下限f0 --- 当 f < f0 时无激发电子 → “红限” 金属 f0/Hz*1015 铯Cs 0.45 660 钠Na 0.60 500 锌Zn 0.81 372 银Ag 1.15 260 铂Pt 1.93 156
第5章
光电式传感器
5.1 5.2
光电传感器概述 常用光源
5.3
5.4
光电效应及光电元件
光电编码器
5.5
光栅传感器
5.1
光电传感器概述
光电式传感器的组成原理 特点及应用
5.1.1 5.1.2
5.1.3 光电式传感器的一般形式
5.1.1
光电式传感器的组成原理
外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
单色性好---光谱范围极小,频率单一; (He-Ne激光:λ=632.8nm,Δλ=10-6nm)
相干性好---受激辐射,传播方向/振动方向/频率/相位一致 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均好
5.2.5
激光光源
固体激光器:体积小,坚固,功率高
红外固体激光器
绿色固体激光器
红宝石固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小巧、单色性好、能连续工作、功率小; 高光束质量、高稳定性、长寿命、低噪音、经济;
应用:仪器光源、室内照明、
5.2.5
激光光源
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受激辐射放大产生的光” 原理:外界光 → 光原子 → 能级跃迁 → 受激辐射 → 光放大→谐振→辐射激光 特点:方向性好---发散角很小(约0.18º ),比普通光小2~3数量 亮度高------能量高度集中,亮度比普通光高几百万倍
为非线性,
存在单峰,
动态特性较好, 响应时间0.1S~0.001S
不易作线性检测元件 应与光源光谱匹配 应用:工业自动化---开关元件,快速响应
家电---(感应式节能灯:判断照度)
5.3.2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2. 光生伏特效应及器件
原理: 光 → PN结(无偏置)→ 电子迁移 电子 → N, 空穴 → P → 电势 器件:光敏二极管(PD) 光敏三极管(PT) 光电池(硅、锗) PIN光电二极管 雪崩光电二极管 光可控硅 阵列式光电器件 象限式光电器件 位置敏感探测器(PSD) 光电耦合器件(CCD)
5.1.3
光电式传感器的一般形式
1. 模拟式光电传感器
透射式:光→被测物→光电元件(透射) 测量透明、半透明固体透明度、
液体混浊度、气体浓度; 反射式:光→被测物→光电元件(反射)
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率、粗糙度、 距离、位置、振动; 遮光式:光→被测物→光电元件(部分遮光) 测量物体位移、振动、速度; 辐射式:被测物→光 →光电元件,辐射强度
测量辐射温度、放射线;
5.1.3
透射式:
光电式传感器的一般形式
光源 - 码盘-光电元件
2. 脉冲式光电传感器
码盘转动-遮光-透光-脉冲
转速越高 - 脉冲频率越高 转速传感器 反射式:
频闪式:
转速传感器
5.2
常用光源
5.2.1 5.2.2
对光源的要求 热辐射光源
5.2.3
5.2.4
气体放电光源
5.3.2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P N
(1) 光敏二极管(光电二极管, PD: Photo-Diode)
原理: PN结 无光时---高阻特性,微弱电流—暗电流,μA 光照时---电子→N,空穴→P → 光电流 光照愈强 --- 光电流愈大 特性: 光照特性: 光谱特性: 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好 单峰性 灵敏度和线性好, 应用:线性转换元件,开关元件, 注意:a) 电路连接同一般二极管, 输出电流小,一般为数微安到数十微安 b) 入射光角度限制
He-Ne激光器
He-Cd激光器
He-Cd激光器(制冷)
5.2.5
激光光源
染料激光器
离子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功率小、非线性
蓝色/紫色激光
红色激光
近红外小功率
蓝色激光器
5.3
光电效应及光电元件
外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内光电效应及器件
5.3.1 5.3.2
5.3.1
5.3.2
结构:PN + I
内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4) PIN结光电二极管(PIN-PD)
I - 高电阻率的本征半导体(厚) PN结双电层的间距加宽,结电容变小 特点:频带宽,可达10GHz,响应速度快, 灵敏度高, 线性输出范围宽,线性好 输出电流小(数微安),电阻很大 应用:用于光通讯,光测量
5.3.2
5.2.4
发光二极管(LED)
原理:半导体,电致发光, 特点:体积小,可平面封装,固体光源,无辐射,绿色光源 功耗低(白炽灯1/8,荧光灯1/2)、发热少 寿命长(10万小时,是荧光灯的10倍 ) 、耐振动 响应快(毫秒级 )、供电电压低、易于数字控制 价格较白炽灯贵,功率低,亮度小, 器件:单色LED:红色、绿色、黄色、 橙色、蓝色 应用:指示灯、背光源 白色LED:2001,美国波士顿大学光学研究中心 光谱丰富---(篮+黄)/(篮+绿+红) 亮度高---荧光灯5倍,白炽灯的25倍
体积比较大、工作电压高达百伏到数千伏、玻壳容易破碎等。
5.3.1
3. 光电倍增管
外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原理:光 → 阴极 → 光电倍增极→ 阳极 → 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