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高中历史 专题四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1)近代①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①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②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③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
④飞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3.变迁特点: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思维点拨]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2.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图解识记]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设计(6页)完整篇.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设计(6页)1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二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河间四中张强一、课前系统1、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3)本课与初中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工具变迁的概况,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
而高中教材则偏重对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析(1)学习对象分析①高一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能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
②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2)知识背景分析①初中教材已经对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具体史实有了介绍,学生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高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有利的一面。
②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因此,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是教学的重点。
③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所以,教师需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5.通过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历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这些工具的进步背后有哪些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以上问题的探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请列出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交通工具,并简述它们的发展特点。
2.请简要介绍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技术。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从古代的轿子到现代的高铁,我国交通工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吗?这些交通工具的进步又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古代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如马车、蒸汽火车、汽车、飞机以及高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交通工具的演变。同时,提出另一个问题:“通信工具的发展又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展示从烽火、信鸽、电报、电话到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通信工具进步的思考。
6.注重课后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布置相关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前沿动态,如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等,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
7.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设计
师:将以上交通、通讯工具归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交通工具几乎都是由西方传入中国,都是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这些成果漂洋过海来到以农业著称的中国,引发了文明的碰撞,产生了许多嘀笑皆非而令人深思的故事。其中,尤以唐胥铁路的“马拉铁路”最为著名。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生:加速了城市化,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 ……奕訢“意以为然”。
——《李文忠公全书》
清末发行的《上海指南》明确规定 “携有猎狗或鸟笼者,均不得带入客车。” 此外,先下后上、一票一位、精确的时间观念、公共车船上不许吸烟、不许随地吐痰等新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以往所没有的。
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钱壮飞及中共中央当时的所在地点在哪儿?
生:时间:1931年;钱壮飞在南京;中共中央在上海。
师:很好!面对危机情形,钱壮飞又应该以什么通讯、交通工具将顾顺章叛变的消息送出去呢?学完本课,相信大家就会有答案。
【新课】投影课程标准
一、千年之变·西器东渐—交通、通信工具发展梗概
投影或者火车站以及上海30年代马路图片
生:人力车、汽车、公共汽车、电车、自行车······
师:刘杞夫在交通便利的上海奋力前行,最终成功将顾顺章叛变的消息面告李克农,让党中央成功转移,后来周恩来每每回忆此事,将钱壮飞、李克农以及胡底称为“龙潭三杰”。以上只是交通、通讯工具在具体政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其实交通、通讯工具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同样发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一下。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1)近代①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①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②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③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
④飞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3.变迁特点: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到1932年底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①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探究性问题、历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2.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对生活的改变,增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认同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历史责任感。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6.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如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现场演示等,使学生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有更直观、生动的认识。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日常生活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未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字数在600字左右。
5.收集有关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一个小型的展览或展示,展示时应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6.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在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字数在1000字左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包括轿子、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普及。
2.理解通信工具从书信、电报、电话、手机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掌握其技术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
3.分析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进步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高中历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人民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
阅读《老照片》等书籍,加深对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数据的比较,清楚认识今天中西部地区在交通和通信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西部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历史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于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器物由排斥走向接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就是如此。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交通工具的更新]这一目的教学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
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
(1)人力车:也叫东洋车,因其传自日本,故名。
人力车的出现,给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伴随着它的出现,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出现。
人力车夫辛劳困苦而所得有限,收入地位难以维持温饱。
(2)自行车:教师可以展示近现代自行车样式的图片,由学生来比较归纳自行车的发展情况。
传入在19世纪中后期,仅限于宫廷所有;20世纪初期,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绝大多数为公车;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
3.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教学设计第2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本节教材分析本课概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绘了这一变化。
一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近代化的代步工具及交通运输业的开展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
二是“通讯工具的完善开展〞,主要介绍了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开展历程。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的论断。
〔1〕三维目的①知识与才能目的: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开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考虑,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开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2〕教学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开展变化。
〔3〕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开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教学建议设置课前考虑题:中国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络的通讯方式都有什么?知道这些通讯方式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吗?通过搜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开展变化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间隔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对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交通或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进展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加深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直观认识,初步理论进展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7页)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发展变化。例如,通过展示古代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场景,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的繁荣;通过展示现代的高铁、航空、互联网等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交通和通信的便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7页)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选择了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从古代到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与交通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掌握从最初的信鸽、烽火台到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的演变过程。
2.采用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运用历史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爱,树立远大志向。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对自身的影响。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 人民版必修2(考试必备)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1)近代①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①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②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③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
④飞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3.变迁特点: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思维点拨]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2.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图解识记]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设计
专题四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
【难点】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
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学先行扎根基——阅读教材完成自学部分自习任务:1.15分钟完成教材预习填空部分2.5分钟完成选择题检测3.5分钟小组讨论本节课存疑部分并写出问题导学:1、总结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自学检测:1.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2.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
该漫画 ( )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3)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 6 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14 600 0 0 0 3 459 194 3 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5)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探究主题——电报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说课稿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第二个单元,该单元主要内容是探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时期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变化,进而认识到交通和通信的便捷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与演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意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进步1.1. 古代的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出行依靠步行和运输工具。
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如马车、船只等,并指出古代交通工具的局限性、出行不便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2. 蒸汽机的发明与蒸汽机车的出现学生将了解到蒸汽机的发明对交通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介绍蒸汽机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蒸汽机车的出现对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3. 内燃机车的问世与汽车的普及介绍内燃机车的发明以及汽车的普及情况。
让学生了解汽车对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2. 通信工具的进步2.1. 古代的通信工具学生将了解古代的通信方式,如书信、火信、旗语等。
通过介绍古代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通信的重要性及不便之处。
2.2. 电报的问世与普及介绍电报的发明与普及情况,使学生了解电报对通信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2.3. 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了解电话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通信工具的普及对社会的影响,如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信息的快速传播等。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整体设计本课概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
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
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
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
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视频导入播放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或者青藏铁路开通的视频,引入新课。
高中历史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必修2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交通和通信工具变化的浮现形式。
【教学难点】 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交通工具的改善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 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① 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②20世纪初在 中比力遍及;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本身的 ,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 。
(3)摩托车: 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 的重要交通工具。
(4)汽车:改造开放以来,城市 行业发展迅速, 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1)轮船;①在洋务运动鞭策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
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 企业。
(2)火车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 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扶植得以较快发展。
②2006年, 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扶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城市交通①1906年,第一个 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 运行。
③1969年北京 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④2003年上海 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线。
(4)民航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 。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3.特点交通工具的更新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邮电事业电信事业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代步工具交通运输特点(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知识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
高中历史 专题4.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4.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重点讲解】列表归纳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史实【难点分析】一、浅析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1.原因1840年夏,英国从海上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不论从战争的进程,还是从战争的结果,英国先进的交通工具都在极大地影响这个古老的国家。
进入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二、浅谈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认识1.状况:建国前,发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国后,发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发展;火车机车不断改进,车速进一步提高。
2.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的迅速发展,铁路的长度是衡量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三、浅析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影响(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1)更迭快:①轿子、马车等逐渐被人力车、自行车、汽车所取代。
②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3)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4)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5)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6)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7)飞机: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事业(1)有线电报:①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②发展: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
(2)无线电报:①创设:1906年。
②发展: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电话:①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
②发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邮政和电信合一。
③地位: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轻巧识记]1.交通与通信的变化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概念阐释]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在1872年12月23日,打着“求富”旗号,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它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名师点拨]全面认识列强在中国开办近代通信事业(1)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通信方式的近代化,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与国际社会接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从主观上讲,列强活动的目的是便于在华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本质上是一种侵略活动。
(3) 邮政通信事业事关国家机密和主权,列强的活动也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现代化邮政的建成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
而于用兵尤不可缓。
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
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1)材料一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教你读史]根据材料内容可分为经济、国防和加强中央集权三层,分别归纳每一层的层意,说明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
[提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
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2)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教你读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据此分析其目的。
[提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目的:维护国家主权。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1)列强侵华的需要。
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5)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6)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特点及其影响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1)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2)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日趋重要。
(3)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中比较显著。
2.近代通信事业发展的特点(1)开端艰难,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
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3.近代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近代交通、通信工具变化显著。
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新式交通、通信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题组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解析:选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是导致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
2.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加重而不是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选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说明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4.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
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解析:选B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轮船从国外传入,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不能体现出封闭保守,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近代交通工具有陆上的火车、电车、汽车,海上的轮船,空中的飞机,向海陆空立体发展,故C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机械牵引力,故D项正确。
题组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5.“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B.电报C.邮寄信件 D. 电子邮件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况经三四译”“只有斑斑墨”判断,这是电报。
6.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故选D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解析:选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3.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