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0 游褒禅山记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0游褒禅山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0游褒禅山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十三页,共126页。
4.作者逸事 (1)王安石三难苏轼
第三十四页,共126页。
王安石觉得苏轼既有才气,又有傲气,应该煞一煞他的傲 气,于是先后三次拟出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句,苏东坡虽善 于赋对,终敌不过王安石,每每无以应对,深感惭愧。
王安石出的第一个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王安石出联那年闰八月,正月立春,12 月又立春,所以说 是个“两头春”。他的上联构思巧妙,词句凝练,数字用得自 然。苏东坡虽是才子,只因事属罕见,一时寻对不出,被王安 石难住,“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
第三十八页,共126页。
王安石按照先生的话,每日写文章,足足写秃了一百支笔, 但仍未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又找到杜子野问:“先生, 我怎么还没有找到生花笔?”杜子野没有说什么,而是饱蘸墨 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过了几年,王安石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笔。一天深夜,他 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支笔写策论,颇觉文思泉涌,行笔如云,一 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地跳起来喊:“我找到了, 我找到生花笔了……”
第二十六页,共126页。
1.走近作者
第二十七页,共126页。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 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庆历二年(1042)登 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 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 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 京市),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 忧愤去世,卒谥文。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5.词类活用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名词“舍”用作动词:筑舍定 . 居) 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 . 火尚足以明 也(形容词“明”用作动词:照明) . 后世之谬 其传 而莫能名 者(形容词“谬”用作动词:弄 . . . 错。“传”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用作动词:识其 本名,说明白)
•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 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 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 王安石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3.古今异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古义:不平凡。今义: .. 程度副词,很,十分)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是 .... 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 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于是 余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 .. 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连词)
• 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 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 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 项。 • 2.了解词类活用现象;进一步了解游记类 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 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 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 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 “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 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 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 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 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 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 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平常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事故
非常好 十分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种情况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此
是 请他,于是他来了 顺承连词
至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于——引出地方 到了…的结局;以致于
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 另提一事
褒禅山(华山)
西
慧空禅院
华山洞

石碑
作者行踪
东行5里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重点字词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寻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写作特色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前洞和后洞概况Βιβλιοθήκη 前洞 → 略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游__山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_尽__吾__志__”和“__寻__思__”的道理。
课堂练习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7.火尚足以明也 形作动,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古代的高官大员,除了官职的名称合品位的登记以外,光地还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授爵,作为恩宠。

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就是爵位,还有食邑几百户等名称,这就是按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

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爵位是世袭的。

当时,诸侯有封国,公爵称公国,侯爵有侯国,在封国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只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述职,承担出军赋与兵役的义务。

诸侯友分赐他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大小也按爵位等级而定,这叫做“采邑”,或称“采地”。

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地位,并对诸侯承担义务。

《汉书刑法志》说:卿、大夫的采地大约有一百里范围,几万户人家,戎马有四百匹,兵车有一百辆,称为百乘之家。

采邑原来是世袭的,卿、大夫世世代代以采邑内的收入作为食禄,所以采邑又称为“食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封国、采邑的范围发生变化,世袭制度也逐渐废弛。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以军公授爵,公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

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春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春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

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秦汉时代实行郡县制。

只是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新课件

• 8.结构图示
• 9.课文译释
•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 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 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 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 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 所以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 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 磨灭,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 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语文:3.10 游褒禅山记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 走进精彩课堂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以其 永久的魅力、闪闪的灵光招引世人。古往 今来,无数墨客骚人访奇山,探异水,留 下千古流传的精美篇章。《游褒禅山记》 就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山水游记作品, 本文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在记游中融入自 己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 享受感官之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共 鸣。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传世华章。
• 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1)留。专有名词,国名、年号、人名、物名、地
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例如:“庆.历.四年 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如“审 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 是“立刻”“马上”的意思,翻译时应补出“感 到”“觉得”。
• 5.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 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 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 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 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 “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 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 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 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的结果。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作者:易中天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

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

当然,神宗是他的庙号,死了以后才叫的。

在世的时候,我们大约只能唤他一声“当今圣上”。

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前面五任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和英宗赵曙。

此后,则还有三任皇帝,即哲宗赵煦、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出生的赵顼,此刻正好二十岁。

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

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

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

后面的两把火,则是元丰年间的“改制”(改革官制和兵制)和“用兵”(进攻西夏)。

看来赵顼确实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只不过他的作为似乎效果都不怎么好。

变法是一再受阻,节节败退,对西夏用兵更是次次惨败,因此赵顼死后得到的庙号竟是“神宗”。

据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

历史上叫做“神宗”的,还有一位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但万历皇帝是在位四十多年不理朝政,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竟然和这位独断专任大刀阔斧的赵顼享用同一个庙号,这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神宗的变法,倒也不是自寻烦恼,无事生非,为政绩而政绩。

变法是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

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王朝,如果顺顺当当地延续了上百年,那就几乎一定会出问题。

因为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成员普遍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普遍贫穷落后,这才不但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实体(朝廷)或权力象征(皇帝)。

高中语文 3-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ppt精选
47
“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ppt精选
41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 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 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
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
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ppt精选
42
理清思路:
结构关键句—— “于是余有叹焉”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中心句——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ppt精选
43
结构谨严无旁逸之枝
(1)简介:山院洞碑 记游
(2)记游:前洞后洞
“其见愈奇” 的欣喜
出洞后“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遗憾
ppt精选
29
第三段:重点词句
于是予有叹 对于/这件事 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 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 精品课件

“记”:是古代游记中得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 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 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 褒。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 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 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北 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 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 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东 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 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 高耸挺拔,“天欲雨,山则 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满 山林木葱茏,枫叶、葛藤和 知名、不知名得山花,色彩 斑斓,生机勃勃。 华阳洞是
何可 胜道 也哉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得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 回,字深父;我得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 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同游者得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 人写游记常用得格式。
到达 / 帮助
第三段:重点词句
至于幽暗昏惑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
形→名,让人迷惑得地方 对于 / 是,算得上,动词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
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余之所得也 =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
判断句
——叙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悔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得平旷——后洞得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得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得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得懊悔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10《游褒禅山记》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10《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看注释,疏通文意。

2、梳理本文文言知识。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半山。

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知识(1)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古代的高官大员,除了官职的名称合品位的登记以外,光地还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授爵,作为恩宠。

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就是爵位,还有食邑几百户等名称,这就是按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

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爵位是世袭的。

当时,诸侯有封国,公爵称公国,侯爵有侯国,在封国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只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述职,承担出军赋与兵役的义务。

诸侯友分赐他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大小也按爵位等级而定,这叫做“采邑”,或称“采地”。

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地位,并对诸侯承担义务。

《汉书刑法志》说:卿、大夫的采地大约有一百里范围,几万户人家,戎马有四百匹,兵车有一百辆,称为百乘之家。

采邑原来是世袭的,卿、大夫世世代代以采邑内的收入作为食禄,所以采邑又称为“食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封国、采邑的范围发生变化,世袭制度也逐渐废弛。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以军公授爵,公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

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春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春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

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秦汉时代实行郡县制。

只是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

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10*游褒禅山记尘埃掩不住真金,浮云遮不住星泽,真正的智者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他之所以被诟病,因为他是改革者;他的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面对种种非难,他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的坚定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

这惊雷,绵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无改革社会便不能进步,要改革必冒风险。

是安于现状、安于落后,还是冒险而进,求得发展,这,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们已做出回答,正带领国人领略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褒禅山,古名华山。

因唐代高僧慧褒结庐于此,在他圆寂之【课内挖掘】1.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

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3.在游山途中因轻信盲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运用角度]这些材料可用于“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深思慎取”“严谨”“拒绝平庸”“善假于物”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课外运用】示例一: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2)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些条件起决定作用?
(3)合作探究:请在第二段的记叙中找出与第三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句子。得出“要有志”的结论。
9.王安石游有所得,请谈谈你的学有所得。
10.作业置: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周记中。
10.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有所 ——
↓前洞 \↓/志\ 尽
游 悔→叹 — 力 — 志
¦后洞/(得)\物/ 无
↑↑悔
记(事)————议(理)
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的思想是深沉的,胸怀是阔大的,所以能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学生很难品味出来。因此,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回顾旧知
4.一读:教师(配乐)范读第2、3自然段,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诵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课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重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5.二读: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6.提出问题
(1)作者在第2段记游的过程中都去了哪些地方?
(2)前后洞有哪些区别?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在文章的结构上作用有什么作用?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2(新人教版必修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如:像,动
如 纵一苇之所如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克,打下
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如:像,动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到,动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 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赋”
“赋”
·讲究押韵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讲究辞采的华丽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
歌 歌曰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说课稿(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说课稿(精品教学设计)

10、《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

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

《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

《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法运用: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空间方位图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 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 山”。
第二段:记游洞经过。
1、 这一段主要为记游部分,作
者游了哪些地方?结前果洞怎样平?旷
记游者甚众
记游洞经过
窈、寒、深
后洞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悔
精品课件
2、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前洞(略) 平旷 甚众
后洞(详) 窈然 已少
对比
“余所至” 之浅
“好游者所至”之深
“其见愈奇” 的欣喜
为四类:记游、记事 记 亭台楼阁、记物
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 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精品课件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精品课件
文体知识
[记]:本文属于游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 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 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 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 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 荆公,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北宋临川人, 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 主张实行新法,司马光执 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 愤而死。列宁称其为“中 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精品课件
华山洞的下边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 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 多,(这就)叫做“前洞”。沿山路而上 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 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 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 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 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 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 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 进去的深度,比起
出洞后“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遗憾
精品课件
第三段:重点词句
于是予有叹 对于/这件 往往有得 心得事,收获,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精品课件
第三段:重点词句
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 于人为可讥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阳:山南水北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精品课件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 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 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 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 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 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 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 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 是读音错了。
褒禅山旅游线路图
后 洞


慧空禅院

精品课件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 →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 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精品课件
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 个字):山之__名___、山之__寺___、山 之__洞___、山之_碑____。
精品课件
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大概还不足 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 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 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 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 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 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 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 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精品课件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 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 据
精品课件
记游线索
褒 禅 山
(华山)
慧 空
东五里
华 山
百余步




(花山)
精品课件
3、为什么说“华(huá )山”是“音 谬汉”字?最初只有“华” huā字,无“花”
字,后来有了“花”字,“花”“华” 分家,“华”才读“huá ”。王安石 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华”的古 音而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 ”, 而不应该读成“huá ”。
后洞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慧空禅院慧空禅院
精品课件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褒禅山(华山)
西
慧空禅院
华山洞

石碑
精品课件
半途而返的游览 流芳千古的美文
东行5里
慧空禅院 前洞
精品课件
后洞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一寺 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 洞”。
褒bāo 始舍shè
正音
禅chán山
卒zú葬之 庐冢zhǒng 谬miù
有穴xué 窈yǎo然 dài而欲出
咎jiù其欲
瑰guī怪
精品课件
音 怠 相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是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精品课件←褒禅寺Fra bibliotek褒禅寺里的僧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本课学习目标
★ 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 法。 ★ 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精品课件
释题
游褒禅山记
游览 地名 “记”是一种文体。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