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耐药机制讲课稿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关于细菌耐药的ppt课件
耐药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多元化发展策略
未来新型抗菌药物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策略,包括 针对不同病原菌、不同感染类型的药物研发等。
技术创新推动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创新,新型抗 菌药物研究将迎来更多突破。
应对监管政策变化
各国药品监管政策不断变化,对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审批 和上市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 研发策略。
药物外排泵系统过表达
细菌通过增加外排泵系统的数量或活性来提高药物外排能力,从而产生耐药性 。
药物渗透性降低导致耐药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来降低药物渗透性,使药物无法进入菌体内发挥杀菌 作用。
生物被膜形成
细菌通过分泌多糖、蛋白质等物质形成生物被膜,阻碍药物渗透进入菌体内,从 而产生耐药性。
抗菌药物滥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现象严重,加速细菌耐药性的
产生。
国际合作不足
全球范围内缺乏统一的抗菌药 物研发、监管和政策体系,影
响耐药问题的有效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利用先进技术如基因编辑、人 工智能等,研发针对多重耐药
细菌的新型抗菌药物。
替代治疗策略
开发非抗生素类治疗方法,如 噬菌体疗法、免疫疗法等,为 耐药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 段。
细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滥用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导 致细菌耐药性的加速发展, 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全球关注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 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目的和意义
提高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传播和 影响,提高公众和专业人士对这一问 题的认识。
分享各国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细菌 耐药性防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促进 国际合作与交流。
注意观察抗菌药物的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 剂量和疗程,避免超 剂量和长时间用药。
重视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和轮换使用
在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情况 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 物,以提高疗效。
注意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和相 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 降低疗效。
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 考虑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 药物,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 性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 2 3
抗菌药物种类繁多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 病毒药物等,为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 段。
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抗菌药物 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感染 问题。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
细菌耐药机制的发现和了解对于 抗菌药物的研发、使用和管理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耐药菌
最新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ppt 精品幻灯片课件
结果: d28 病死率 RR 1.05; 95%CI 0.78-1.42;P=0.74
住ICU时间
住院总时间
临床和细菌学反应率
NS
细菌耐药率
艰难梭菌出现率
亚组分析 (铜绿,不动,MDR-GNB) 细菌清除率 61.9% Vs 29.9%, P=0.05 临床有效率 NS
结论:1.低危难治性参加中心:美、加28个ICU. GNB :单药与联合治疗结果相似;
在美国合理用药运动对肺双耐药的影响
研究者
干预时间
地区
抗生素处方 减少(%)
Gomzales等 4m
Colorado
24
Finkelstein等 1y
Massachusett s,Washington
12~16
Belongia等
4m
Wisconsin
11~23
Hennessy等 6m(初次干预) Alaska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1.及时确立感染及其病原学诊断,在获得病原学确诊前及时给与初 始经验性治疗
2.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不良 反应及适应症
3.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与判断 4.注意患者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 5.制定适当的给药方案 (PK/PD) 6.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避免过分依赖抗菌药物 7.适时评估抗菌药物疗效与调整药物调整 8.合理掌握抗菌药物疗程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ppt课件
•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表示。临床常以药物的治疗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为 敏感,反之为耐药。
最新编辑ppt
6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种类
最新编辑ppt
7
(一)固有耐药性:
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与种属有关, 主要是缺乏药物作用的靶位,如 二性霉素B可与真菌 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改变其通透性,发挥抗真菌作 用。细菌 细胞膜则无固醇类,故对二性霉素B具有固 有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因有外膜,对作用于肽聚糖类的多种药物 均不敏感。
最新编辑ppt
8
(二)获得耐药性:
由于DNA的改变使其获得耐 药性
原因:
1、基因突变 如链霉素的靶位是30S亚基上的p12蛋白, 当染色体上str基因突变后, p12蛋白构型改变,药物不 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几乎所有致病菌均有耐药性质粒, 可通过接合、转导、转化的方式传 递,环境中的抗生素 可促进质粒的扩散及耐 药菌的存活。 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IS不带有性状基因,只编码转座酶 Tn带有耐药基因和转座基最新因编,辑p可pt 转移细菌的耐药性 9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最新编辑ppt
1
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
1877年 Pasteur 和Joubert 1928年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9年 Florey和Chain制备青霉素 1941年青霉素治疗成功—抗生素化疗的新纪元 1935年Domagk —第一个磺胺药进入临床试验, 开始现代微生物的药物治疗时代
最新编辑ppt
6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种类
最新编辑ppt
7
(一)固有耐药性:
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与种属有关, 主要是缺乏药物作用的靶位,如 二性霉素B可与真菌 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改变其通透性,发挥抗真菌作 用。细菌 细胞膜则无固醇类,故对二性霉素B具有固 有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因有外膜,对作用于肽聚糖类的多种药物 均不敏感。
最新编辑ppt
8
(二)获得耐药性:
由于DNA的改变使其获得耐 药性
原因:
1、基因突变 如链霉素的靶位是30S亚基上的p12蛋白, 当染色体上str基因突变后, p12蛋白构型改变,药物不 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几乎所有致病菌均有耐药性质粒, 可通过接合、转导、转化的方式传 递,环境中的抗生素 可促进质粒的扩散及耐 药菌的存活。 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IS不带有性状基因,只编码转座酶 Tn带有耐药基因和转座基最新因编,辑p可pt 转移细菌的耐药性 9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最新编辑ppt
1
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
1877年 Pasteur 和Joubert 1928年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9年 Florey和Chain制备青霉素 1941年青霉素治疗成功—抗生素化疗的新纪元 1935年Domagk —第一个磺胺药进入临床试验, 开始现代微生物的药物治疗时代
细菌的耐药与对策ppt课件
产生灭活酶:如 β-内酰胺酶、氨基苷类钝化酶 和氯霉素乙酸转移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 青霉素酶、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G-杆菌产 生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和Bush I型 β-内酰胺酶。 ESBLs可水解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三代头孢 菌素,但可被酶抑制剂所抑制。
2019
-
12
1995年Bush等将β-内酰胺酶分为Ⅳ型: 第 I 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 第Ⅱ型为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β-内酰胺酶 第Ⅲ型为不被所有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金 属β-内酰胺酶 第Ⅳ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
细菌的耐药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 呼吸科 罗运春
2019
-
1
抗菌素的问世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无疑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重要里程
碑。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耐药机
制,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耐药物,合理应用抗菌 素,采用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有 关问题做阐述。
2019
-
2
2019
-
5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 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特点:浓度依赖性、快速杀菌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膜蛋白质的合
成并改变膜结构的完整性。 1.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能量依赖性转运系 统“I相转运”蛋白呈低亲和力结合; 2 .与细菌胞膜连接的核蛋白体 30S 亚基 的高亲和力位点结合不断集聚药物;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ppt课件
16
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 抗病毒药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4
细菌的耐药性
5
概念
•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 对抵抗性。
•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表示。临床常以药物的治疗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为 敏感,反之为耐药。
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 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
干扰胞Leabharlann Baidu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 替硝唑类
13
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的产生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 transferase)
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 以
已酰辅酶A为辅酶,可使氨基糖苷类药物 如链霉素、卡 那霉素等已酰化而完全失活。
4、甲基化酶 金葡菌质粒可编码一种甲基化酶,使 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从而对红霉素 耐药。
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 抗病毒药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4
细菌的耐药性
5
概念
•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 对抵抗性。
•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表示。临床常以药物的治疗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为 敏感,反之为耐药。
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 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
干扰胞Leabharlann Baidu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 替硝唑类
13
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的产生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 transferase)
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 以
已酰辅酶A为辅酶,可使氨基糖苷类药物 如链霉素、卡 那霉素等已酰化而完全失活。
4、甲基化酶 金葡菌质粒可编码一种甲基化酶,使 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从而对红霉素 耐药。
抗菌素耐药机制讲课稿
细菌的耐药机制
二 药物作用的靶部位发生改变
细菌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 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 合或亲和力下降,或产生新的低亲和力蛋白酶,替代原先 途径,拮抗抗菌药物作用,失去杀菌作用,但细菌的生理 功能正常。
如:某些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如淋病 奈瑟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改变其的结构或出现新的替代 途径,使之与ß-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而导致耐药。肺炎链 球菌不产生ß-内酰胺酶发生改变在耐药性形成上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别是教学医院。产细菌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
•
重要的灭活酶有以下几种:
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由质粒介导,其机制是通过羟基磷酸化、氨基
乙酰化或羧基腺苷化作用,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 行修饰使不易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从而失 去抗菌作用。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由质粒编码产生该酶,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 抗菌活性。 4.红霉素酯化酶:
细菌的耐药机制
易产生生物被膜的细菌:绿脓杆菌
萄球菌
金黄色葡
绿脓杆菌:容易吸附在体内黏膜表面
形成生物被膜,如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囊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及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种生物医学材
料如导尿管、大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
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导致所谓生物医
细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应用ppt课件
“Collateral damage”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生态学”副反应,即:由 于抗生素的使用选择出耐药细菌,继而发展成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和临床感 染.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和大环内脂类有较低的附加损害”
Dr. David L Paterson, “Collateral Damage” from Antibiotic Therapy • CID 2004:38 (Suppl 4) • S341
+ 氯唑西林和氨曲南对AmpC酶具有高稳定性和极高亲和力,因此体
外试验中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抑制AmpC酶活性的能力
从常规药敏报告中判定
高产AmpC酶
ESBL
三代头孢
耐药
耐药/中敏/敏感
头霉菌素
耐药
敏感
含酶抑制剂 耐药
敏感
马斯平
敏感
耐药/中敏/敏感
碳青霉烯类 敏感
敏感
DNM-1介导的致病菌耐药
+ NDM-1的全称是“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1”,是一种高效酶,能分解大多数抗生素, 让抗生素失效。
TEM 65 SHV 38 OXA 15 CTX-M 23 其他型 10
中国ESBL的主要基因型
•北京:CTX-M-3,11 •上海:CTX-M-3 •广州:CTX-M-3,11 •杭州:CTX-M-3, 9,13,14,15,22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选择ppt课件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碱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黄杆菌属 脑膜败血黄杆菌
汪复,张婴元.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4
2019 7
2011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组 n = 49 MRSA组 n = 148
13.5%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的 死亡率达MRSA感染者死 亡率的2倍以上
Osmon S, et al. CHEST 2004;125:607 –616.
2019
-
20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死亡率
角膜炎 手术伤口感染 8% 血流感染 10%
AIDS死亡总数 50%
肺炎16%
免疫抑制 死亡总数 30% VAP 死亡率 达38%-60% 烧伤感染死 亡率达60%
医院获得性 泌尿系感染 12%
Cell-to-Cell Signaling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Vol. 4, No. 4, October.December 1998
天不采取行动,未来就无药可用。”
2019
抗生素分类及耐药机制PPT课件
0 1 2 3 4 5 6 7 8 9小时
Knothe et al., 1984
Fra Baidu bibliotek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当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再增加浓度,并 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 。
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杀菌曲线
如何优化?
• 1、浓度依赖性---抗菌后效应:如 • 氨基糖苷类------合并一日用量单次给药 • 喹诺酮类---------适当增加用量(但特殊人群或病种除
二、急诊常用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临床应用
链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新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
庆大霉素、核糖霉素、小诺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
主要抗需氧和兼性厌氧的G-杆菌及葡萄球菌、无抗厌氧菌作用
链霉素
结核、波浪热及某些心内膜炎
庆大霉素
G-杆菌感染
妥布霉素
抗铜绿假单胞菌
阿米卡星
对耐庆大、妥布霉素的细菌有效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对葡萄球菌(金葡和凝固酶阴性葡球)不产酶和产青霉素酶株有作用
限用于产青霉素酶 并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
•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巴氨西林等。 对肠杆菌科细菌也有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作用较强。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耐药性 ppt课件
举
例
β内酰胺酶;钝化酶;一种细菌也可产多种酶
2.靶部位发生改变
PBPs改变使青霉素类耐药;S12蛋白改变使链霉 素耐药;DNA促旋酶或拓扑异构酶Ⅳ改变使喹喏 酮类(QNs)耐药
新建PB2`使甲氧西林对金葡菌耐药 如磺胺类耐药,细菌自己合成叶酸 膜孔蛋白丢失或形成生物膜(Biofilm), 如亚胺培南对绿脓杆菌耐药 目前已知有5个家族、20多种外排泵,如转运抗生 素的内膜蛋白MexB、MexD;控制抗生素进出细胞的 外膜蛋白OprM;连接膜与外排蛋白的膜连 接蛋白MexA等,临床最有意义的是MexAB—OprM是四 环素、氯霉素、 QNs等最常见的耐药原因
剂量给予适当
决定最佳间隔时间 确定适宜疗程 尽量不用或少用抗菌药
ppt课件
14
多重耐药G+感染在增加,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菌株的出现和 比例的上升是面临的严峻问题。
多重耐药G-正在医院、特别是危重病人增加,给临床治疗
造成困难。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抗G-杆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 孢菌素及其它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的。
耐药性 日趋严 重复杂
专家评论:最近25年 来,FDA除批准利奈 唑烷外,基本上无新 抗菌药问世。为此,我 们要万分珍惜目前临 床正在使用、并很有 效的抗菌药。(此药 2000年问市,目前己有 2%~3%肠球菌耐药) 。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细菌耐药性概述 • 细菌耐药性现状 • 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 细菌耐药性防控措施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细菌耐药性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抵抗能力,使得药物对细菌的治疗 效果降低或失效。
分类
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建设
监测网络构建
描述全球和各国在细菌 耐药性监测网络构建方 面的进展,包括监测机 构的设立、监测范围的 扩大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
介绍细菌耐药性数据的 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 进行趋势预测和风险评 估。
监测结果应用
阐述细菌耐药性监测结 果在指导临床用药、制 定防控策略等方面的应 用,以及其对公共卫生 决策的影响。
03 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抗生素滥用
过度使用
医生或患者不恰当地使用 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使 用抗生素。
畜牧业滥用
畜牧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 促进动物生长,导致细菌 耐药性传播到人类。
自我用药
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 素,未经医生指导。
细菌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对抗生素 的耐药性。
我国细菌耐药性现状
耐药性问题严峻
我国细菌耐药性问题同样严峻, 多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 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
contents
目录
• 细菌耐药性概述 • 细菌耐药性现状 • 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 细菌耐药性防控措施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细菌耐药性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抵抗能力,使得药物对细菌的治疗 效果降低或失效。
分类
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建设
监测网络构建
描述全球和各国在细菌 耐药性监测网络构建方 面的进展,包括监测机 构的设立、监测范围的 扩大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
介绍细菌耐药性数据的 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 进行趋势预测和风险评 估。
监测结果应用
阐述细菌耐药性监测结 果在指导临床用药、制 定防控策略等方面的应 用,以及其对公共卫生 决策的影响。
03 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抗生素滥用
过度使用
医生或患者不恰当地使用 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使 用抗生素。
畜牧业滥用
畜牧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 促进动物生长,导致细菌 耐药性传播到人类。
自我用药
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 素,未经医生指导。
细菌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对抗生素 的耐药性。
我国细菌耐药性现状
耐药性问题严峻
我国细菌耐药性问题同样严峻, 多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 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8
传递耐药性传播的三种结构形式
耐药基因转移能依靠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 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进行传播可传递耐药性传播的三种结 构形式:R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
①R质粒的转移:细菌中广泛存耐药质粒,质粒介导的耐药 性传播在临床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数细菌的质粒具有传 递和遗传交换能力,细菌质粒能在细胞中自我复制,并随细菌分 裂稳定地传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
抗菌素耐药机制讲 课稿
耐药相关名词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 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 • 碳青霉烯类酶(金属酶及β-内酰胺酶)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2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细菌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 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 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程度
用某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临床上有效药物治疗剂量在血清中浓度大于最小抑菌 浓度称为敏感,反之称为耐药。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9
传递耐药性传播的三种结构形式
②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transposon, Tn) 又名跳跃基因,是比质粒更小的DNA片段,可在染色体 中跳跃,实现菌间基因转移或交换,使结构基因的产 物大量增加,使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在原先对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这是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的重要区别。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5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由染色 体介导的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有三个因素:药物使 用的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和耐药基因的 转移状况。
③整合子(integron)与多重耐药:整合子是移动 性DNA序列,可捕获外源基因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 的表达单位。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中起 到重要的作用。同一类整合子可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 盒,同一个耐药基因又可出现在不同的整合子上,介 导多重耐药。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4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2.获得耐药性概念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作用方式为接合、 转导或转化。可发生于染色体DNA、质粒、转座子等结构基因,也 可发生于某些调节基因。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6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3.获得耐药性基因突变类型
(1)染色体突变: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发生 自发的随机突变,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 赋予细菌耐药性。
(2)可传递的耐药性(突变基因水平转移方 式:接合、转导、转化)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14
重要的灭活酶有以下几种:
1. -内酰胺酶: 特异性水解打开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
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由染色体和质粒介导。分青霉 素型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如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等,目前已发现300多种.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物活性的某种酶,它通过水解或修饰作用破坏抗 生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如分解青霉素的酶或 改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的酶。产生灭活酶是 最多见的耐药机制,可通过细菌的基因突变引起, 最主要是从其他细菌通过转化、转导,结合,异 位而获得。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3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遗传学上把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 性。
1.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固有耐药性细菌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其耐药基因来自 亲代,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存 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 的耐药,固有耐药性始终如一并可预测。
15%
靶点改变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12
细菌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外排作用 钝化酶
旁路作用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水解酶
灭活酶
2021/2/28
13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酶 是耐药菌株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
2021/2/28
7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接合:细胞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 如质粒或染色质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耐药基因可在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的细菌间传递。
转导:以噬菌体及其含有的质粒DNA为媒介,介导 供体菌耐药基因转移给受体菌内。金葡菌、 链球菌获得耐药。
转化:少数细菌可从周围环境中摄入裸DNA, 并掺入到细菌染色体中。当此DNA中含有耐 药基因时细菌转变成耐药菌。
2021/2/28
10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包括:
灭活酶的产生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主动外排机制 改变代谢途径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2/28
11
Leabharlann Baidu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主动外排
15%
孔蛋白改变
10%
灭活酶产生
45%
15%
其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