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总结概要
肿瘤放疗学总结(详细)
小结1 概述:⑴近距离治疗的定义、特征;近距离放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置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2、基本特征1. 放射源贴近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跌落,受量较低。
2. 近距离照射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如外照射后残存的瘤体等予以较高的剂量, 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⑵分类:①按放射源的置入方式:手工手工操作大多限于低剂量率且易于防护的放射源。
后装技术后装技术则是指先将施源器(applicator) 置放于接近肿瘤的人体天然腔、管道或将空心针管植入瘤体,再导入放射源的技术,多用于计算机程控近距离放疗设备。
②按放射源的剂量率;6、近距离放疗按剂量率大小划分●低剂量率(LDR):<2~4Gy/h●中剂量率(MDR):<4~12Gy/h●高剂量率(HDR):>12Gy/h③按治疗方式3、近距离放疗的照射方式●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插植治疗●术中插植治疗●表面敷贴治疗⑶近距离放疗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及特点一、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和单位制●放射源的活度(activity,A)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定义为源在t 时刻衰变率。
放射活度的旧单位是居里(Curie),符号Ci,它定义为1Ci=3.7×1010衰变/秒在标准单位制下放射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ldps=2.70×10-11Ci●密封源的外观活度A app:在实际应用中,源的有效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源在壳内的内含活度,即裸源活度与有外壳时放射源的活度测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派生所谓外观活度的概念,它定义为同种核素、理想点源的活度,它在空气介质中、同一参考点位置上将产生与实际的有壳密封源完全相同的照射量率。
目前随着源尺寸的微型化,外壳材料变得更薄,导致外观活度与内含活度的差异日趋缩小,外观活度又可称作等效活度。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概要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 治疗恶性肿瘤的3大重要手段 ——手术、放射治疗:局部治疗 —— 化学治疗:全身治疗。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大约 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后装技术
后装治疗机
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核素
137Cs、60Co、192Ir
125I、198Au、226Ra 252Cf、241Am、169Yb
75Se、145Sm、103Pb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
腔内照射、管内照射
组织间插值照射
术中置管放射治疗
敷贴治疗 粒子植入照射 血管内介入放疗
通过计算机和立体定位系统,将钴-60r射线或加速 器X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一次给予大剂量照射。
——X刀、γ刀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SFR):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 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给予分次照射。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特点:
剂量分割方式
剂量分割的依据:
分次照射剂量 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总治疗时间
临床常用分割方式
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低分割照射 超分割照射 加速超分割照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
1、治疗靶区局部的剂量较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概要
肿瘤放射治疗学备课笔记(讲稿)内容教师班级时间第六章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节细胞存活的测定方法一、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定义几百戈瑞的大剂量照射之后,所有细胞机能都中止,最终发生细胞溶解,这种情况被认为是细胞即刻死亡或间期死亡;用较低的几个戈瑞照射正在分裂或还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如骨髓细胞系、皮肤或小肠隐窝),此时部分细胞丧失其分裂或增殖能力。
细胞死亡定义为细胞不可逆的丧失增殖能力,即在下一次或以后的有丝分裂时发生增殖性死亡。
因此,子代细胞形态完整而不能发育的受损细胞也许依然能合成蛋白质或DNA,并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有丝分裂,然而只要这种细胞失去无限分裂能力则其后代肯定死亡,那么按上述定义都应认为该细胞已死亡。
另一方面,存活细胞或能够生存发育的细胞是指保持细胞增殖能力,并能够因此而形成集落或克隆的细胞,这些细胞称为克隆源性细胞。
在体内,肿瘤和正常组织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属于克隆源性细胞,受照后期数量迅速减少。
上述细胞死亡定义对放射治疗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肿瘤细胞即使全都依然存在,但失去了无限增殖能力,并因此而失去了局部浸润或远地转移的能力,这样也就达到局部控制的目的。
同样,对于正常组织,大多数急性和慢性放射效应都发生在丧失生存发育能力的情况下。
因此,必须指出的是在药物离体实验中用得较多的MTT细胞存活测定方法,也曾试图用于检测细胞的放射效应,但终因MTT法反映的细胞“死亡”,不是辐射所致的“细胞增殖性死亡”,从而未能被放射生物学所接受。
二、离体细胞存活实验1.细胞存活率以不同剂量照射培养瓶内的群体细胞后,将这些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种植到平皿内,或将不同类型的单细胞先种植到平皿内再照射。
照射后,根据不同细胞系的生长速度,培养一定时间后可见到下列几种现象:⑴一些细胞依然以单细胞形式存在,不分裂;⑵一些细胞可以完成一次或两次分裂,形成很小的、发育不全的集落(克隆)。
这些克隆内的细胞数均达不到50个;⑶一些细胞仍能生长成大集落,尽管这些集落体积大小不一,但与未照射的对照集落没什么差别。
肿瘤放射治疗学
放疗剂量与分割方式
放疗剂量
放疗剂量是衡量放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放疗 剂量越高,对肿瘤的杀灭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分割方式
放疗分割方式是指放疗的总剂量分割成若干个小剂量进行照射的方式。不同的分割方式对肿瘤的控制 效果和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
01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 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成果转化方面,已有部分新技术和新方法被纳入临床指南和操
作规范,并在实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紧密结合,促进了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进
03
步和发展。
肿瘤放射治疗的未来展望
04
肿瘤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与 处理
早期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 能会出现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呕吐等症 状,通常在放疗后几天内 自行缓解。
疲劳
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 到疲劳,这是由于身体受 到辐射的影响。
皮肤反应
放疗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 干燥、发红、瘙痒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水泡、溃 疡等。
晚期不良反应
特殊部位肿瘤
如头颈部肿瘤、前列腺肿瘤等,放射 治疗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且对 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禁忌症
急性炎症
在急性炎症期,放射治疗可能会加重炎症反 应,导致病情恶化。
恶病质
对于恶病质患者,放射治疗可能会加重身体 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如肝、肾功能障碍等,放射治疗可能会进一 步损害器官功能。
缓解疲劳等症状。
肿瘤放疗学总结(详细)
肿瘤放疗学(详细)一、介绍现代放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肿瘤放疗学是一门以放射线和其他能量源为主要手段,利用影响肿瘤细胞和其周围正常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学科。
二、肿瘤放疗的目标肿瘤放疗的目标是摧毁肿瘤细胞,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细胞。
通过放疗可以使肿瘤的活细胞死亡,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放疗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精确地定位肿瘤,只照射到癌细胞所在的位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三、放疗的类型1. 传统放疗传统放疗也叫外加速器放疗,用普通X线或高能电子线照射患病区域。
通过大剂量较长时间的放疗,摧毁癌细胞并保护周围正常细胞。
这一技术已经稳定应用于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2. 重粒子放射治疗重粒子放射治疗也被称为质子治疗、碳离子治疗等。
该技术利用粒子的物理性质可在短距离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特点,精确照射患病区域,并控制剂量,减少治疗极点。
可用于治疗深部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等。
四、放疗的副作用放疗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休克、红斑、瘙痒、皮肤脱屑、颈动脉瘤等均为常见的治疗反应。
导致的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减轻患者的不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剂量控制方法,减轻副作用。
五、放疗的风险控制放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的失误、放射性设备损坏、剂量错误等。
因此,为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放射检测措施和放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制定完善的放疗安全规范,避免不当的操作对患者带来风险。
六、总的来说,肿瘤放疗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放疗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得肿瘤治疗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相信放疗会变得越来越安全、有效。
肿瘤放射治疗总论
肿瘤放射治疗总论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0%左右,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都需要作放射治疗。
有些肿瘤单纯放射治疗能够治愈,如I期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局部晚期鼻咽癌选择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60-70%左右。
早期声门型喉癌、口腔癌、宫颈癌可首选放射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与化疗/手术综合治疗在头颈部肿瘤器官功能保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放射物理概述(一)电离辐射有两大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1.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负介子和氦、碳、氮、氧、氖等重粒子,除去中子不带电外,所有其他粒子都带电。
它们的物理特点之一就是在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射程,即达到一定深度后,辐射能量急剧降为零,形成Bragg峰。
这一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位于射程以外的组织可以免受辐射的作用,认识这点有利于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2.电磁辐射由X线和线组成,前者由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后者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过程中产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钴-60,铯-137,铱-192。
(二)放射治疗中常用的放射线剂量单位为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按照SI单位制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ray),以符号Gy表示,1Gy=1J/kg,1Cy=100cGy。
R(伦琴)则为照射量的单位,1R=2.58x10-4C/kg。
(三)临床实践中应用的X线按其能量高低可分为:①接触X线或浅层X线:10-125KV,适用于治疗皮肤表面或皮下1厘米以内病变。
②深部X线:125~400KV,适用于治疗体内浅部病变。
③高压X线:400KV~1MV。
④高能X线:2~50MV,主要由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为目前放射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治疗设备,它可治疗体内各个部位的肿瘤。
X线能量增加穿透能力亦增加,高能X线骨吸收与软组织吸收相近,最大剂量点在皮下,有保护皮肤作用。
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学习个人总结精选
肿瘤医院放疗科个人总结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热爱的工作岗位。
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肿瘤医院放疗科,它是我国最早开展肿瘤放疗工作的单位之一。
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肿瘤医院放疗科分为头、胸、腹3个临床治疗组及物理组、生物组、技术组,各组的学科带头人均是享誉我国放疗学界的著名教授,其中4人是各学科的全国主委或前主委。
临床组每周主任查房1次,组内查房2次。
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
肿瘤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头、胸、腹3个专业治疗组每周进行一次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
查房时,先由外科医生报告病史;再由诊断科阅片,分析可能诊断;然后由病理科报告手术结果;外科医生总结手术方式及结果,请放疗科、内科会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
门诊同样分为头、胸、腹3组,每组均由内、外、放疗科医师组成,合理安排诊疗计划。
合理的综合治疗是肿瘤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上半年每周2次影像课、放射生物、放射物理课;下半年每周2次放疗专业课;每月有1次北京市肿瘤学术会议;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叫journal club;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
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放疗专业知识及最新的放疗技术,掌握了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的应用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简介肿瘤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Oncology)是肿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肿瘤患者利用放射线对癌细胞进行治疗的方法和原理。
它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分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放射治疗主要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外照射外照射是指将放射线从体外照射进入患者体内,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照射计划,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组织上,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常见的外照射方式有3D-CRT、IMRT、VMAT等,其中IMR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外照射治疗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肿瘤类型,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骨骼和盆腔等部位的肿瘤。
内照射内照射是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组织内或其附近,通过放射源释放的射线直接照射肿瘤组织。
常见的内照射方式有超声导向放射治疗(HDR-BT)和永久性种植物(LDR-BT)。
内照射常用于前列腺癌、宫颈癌等部位难以通过外照射完全照射到的肿瘤。
临床应用肿瘤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治愈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治愈患者。
通过放射线的照射,可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完全消灭肿瘤的目的。
这种治疗一般适用于早期肿瘤,或者是肿瘤无法手术切除的情况。
辅助治疗肿瘤放射治疗也可以作为手术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的辅助手段。
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后,放射治疗可以消灭术后残留的癌细胞,预防局部复发。
而在化学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治愈率。
对于某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例如,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优势肿瘤放射治疗相比于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无创性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无创性治疗,不需要开刀切除肿瘤组织。
对患者来说,无需恢复手术创伤,恢复期较短,可以减少治疗的不适和痛苦。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结
放射治疗是使用放射线及设备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1、全身情况(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时;(2)严重的全身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未控制者;(3)治疗前血红蛋白<80g/L或白细胞<3.0×109/L未得到纠正者;(4)癌症晚期合并贫血、消瘦或处于恶病质状态,评估生存期不足3至6月者。
2、肿瘤情况(1)肿瘤情况已出现广泛转移,而且该肿瘤对射线敏感性差,放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2)肿瘤所在脏器有穿孔可能或已穿孔时;(3)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放射治疗情况(1)近期曾做过放射治疗;(2)皮肤或局部组织纤维化;(3)皮肤溃疡经病理证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2至4周内尽早开始。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计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1照射量及其单位2吸收剂量及其单位3比释动能及其单位(1)吸收剂量: D = dE / dm吸收剂量是度量单位质量受照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多少的一个量。
单位:焦耳/千克(J/kg),其专用名为戈瑞(Gy), cGy 1Gy=1 J/kg, 1Gy=100cGy 原单位:拉德(rad), 1Gy=100rad,1 c Gy=1rad. (2)比释动能:K = dEtr /dm 比释动能用以衡量不带电电离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物质中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初始动能总和的多少的一个量。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一门研究使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学科。
它涵盖了放疗的各个方面,包括放射治疗的原理、技术、
设备、剂量计算和治疗计划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旨在通过
使用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或γ射线,来杀死或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或完全消除肿瘤的体积,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放疗可以作
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和化疗,结合使用。
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中,放疗计划师使用计算机和成像技术,如CT扫描和MRI,确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他们将在肿瘤区域内投放辐射,并确保辐射药剂准确传递到肿瘤区域,同
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放疗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传递给肿瘤区域,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同时,放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传统的外照射和内照射技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学科,为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肿瘤放射治疗讲座总结汇报
肿瘤放射治疗讲座总结汇报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减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讲座,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总结汇报。
首先,讲座介绍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和伽马射线,通过杀死肿瘤细胞的损伤DNA的方式,来控制肿瘤生长。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放射治疗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接着,讲座详细介绍了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放射治疗适用于多种肿瘤类型,如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宫颈癌等。
讲座还提到了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位置,它可以作为独立治疗手段,也可以与手术、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介绍了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后,讲座重点讲解了放射治疗的治疗过程。
该过程包括了病人的评估、治疗计划制定、放疗设备的选择、剂量分配等。
讲座强调了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肿瘤的类型和位置、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讲座还介绍了常见的放射治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和伽马刀,以及其在具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此外,讲座还特别强调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
放射治疗的辐射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一些副作用,如皮肤炎症、恶心呕吐等。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最大限度地控制副作用的发生。
同时,讲座还提到了放射治疗的长期风险,如导致新的肿瘤发生等,需要密切监测和随访。
最后,讲座强调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将逐渐提高。
讲座介绍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如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和体素模态强度调控放射治疗(VMAT),它们通过更精细的剂量分配,减小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治疗效果。
总之,这次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该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适应症、治疗过程、副作用和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肿瘤放射学期末总结
1、GTV、CTV、PTV的具体定义及含义,相互之间的关系?答:GTV肿瘤区指临床可见的或可触及的、可以通过诊断检查手段证实的肿瘤部位和肿瘤范围CTV临床靶区指除包括GTV以外,还包括显微镜下可见的亚临床肿瘤病变PTV计划靶区包括CTV本身,以及照射中器官运动和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靶体积变化以及资料传输中的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的价值?1、定义:在三维空间上使高剂量分布区域与治疗靶区的集合形状相符,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体积在该方向投影的形状一致,靶区内和表明各点的剂量处处相等。
2、优势①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保护正常组织,提高靶区照射剂量②对于解剖结构复杂、距离重要脏器较近的肿瘤有明显优势,减少并发症发生③可进行大剂量低分割照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肿瘤控制率。
3、临床价值:在脑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等)、肺癌、纵隔肿瘤、肝肿瘤、前列腺癌等方面疗效显著。
3、细胞周期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答:不同的周期敏感性不一,M和G2期的敏感性高于S和G1期,照射后在G2期产生阻滞,重新进入。
细胞周期中,利于放射疗效4、近距离照射的常用方式有哪些?1、腔内、管内放疗2、组织间插植放疗3、粒子植入4、敷贴治疗5、术中置管术后放疗5、TD5/5及TD50/5等评价体系的内容?答:最小的损伤剂量TD5/5,表明在所有用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五年,因放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最大的损伤剂量TD50/5,表明在所有用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五年,因放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0%。
6、直肠癌Duces分期的内容及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I期癌浸润深度未穿出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I1期,病变至黏膜下层;I2期,癌侵肠壁肌层。
Ⅱ期癌已侵达浆膜或肠外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Ⅲ期已有淋巴结转移。
其中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者属C1期,系膜动脉切断结扎处淋巴结转移者属C2期。
肿瘤放射治疗学概论
三、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放射生物学研究已表明,恶性肿瘤细胞和其它来源细胞 的放射敏感性基本一致,然而放射线为什么不能用于治疗恶 性肿瘤,是因为恶性肿瘤和其它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照射后 发生损伤,就其细胞本身而言,正常细胞修复放射线损伤的 能力强于肿瘤细胞,因为肿瘤细胞修复的机制不完整,从组 织的整体来说,正常组织会通过增值以补偿因放射致死的正 常细胞,虽然肿瘤也会增值,但因其血管供应不足,加之增 殖机制上存在缺陷,与正常组织相比,它的增殖能力相对较 差。最初采用一次性照射方式,虽然这种照射方式也能治疗 肿瘤,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发现把放射分 成多次照射后,放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轻,因此从20世纪 三四十年代开始,改成分割照射的方法,即每日照射1次, 连续照射多日,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常规分割照射,即每日一 次,每周五次,共照射4—7周的方法。
DNA单链断裂后,细胞能修复放射损伤,细胞得以生存, 这种能修复的损伤称之为亚致死性损伤。正常细胞一般在 放射损伤后的4—6小时修复,但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较弱, 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若产生DNA双链断裂,则细胞就不能
修复放射损伤,这种损伤称为致死性损伤。
❖ 组织水平的放射效应
由于细胞本身可能处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 限G0、G1、S、G2、M期,组织就是这5种时 限的细胞组成。不同时限的细胞对放射线的 敏感性是不同的,处于G2期和M期的细胞最 敏感, G0、G1、S期细胞敏感性较差。组织 的敏感性与细胞周期分布、增殖率、生长比 率等有关。细胞死亡和丢失与细胞的增殖有 一定的平衡关系。
肿瘤放射治疗学概论
❖ 一、放射治疗的演变过程 ❖ 二、放射物理学基本概念 ❖ 三、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 四、放射治疗的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 五、不同分割照射模式的生物学基础 ❖ 六、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肿瘤放疗工作总结
肿瘤放疗工作总结
肿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它通过高能辐射来杀死癌细胞或者阻
止它们的生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医院的肿瘤放疗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我想在这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我们在肿瘤放疗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们引进了最新的放
疗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照射肿瘤,减少了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同时,我们也不断改进放疗计划和治疗方案,使得治疗更加个性化和有效。
其次,我们在放疗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我们扩大了放疗团队的规模,增加了放射肿瘤科医生、放疗技师和护士的数量。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放疗服务。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放疗质量管理工作。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
保放疗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我们还加强了放疗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支
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我们的肿瘤放疗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
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放疗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疗服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肿瘤放疗工作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论
放疗的发展历史
治疗机的换代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治疗效果 在不断提高,正常组织的并发症也有所下 降。放疗也逐步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主要的 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大约有65%-75%的恶 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放射治疗。
三、放射治疗的基础
• 1、一般临床知识 • 2、肿瘤学知识 • 3、临床放射物理学知识 • 4、肿瘤放射生物学知识 • 5、放射治疗过程 • 6、放射治疗前准备工作
• 根据放疗的目标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 性放疗和辅助性放疗。
放射治疗选择和目标(根治性放疗)
• 根治性放疗是指通过放疗达到消灭肿瘤,使患者 得到长期生存为目标的放疗。包括对射线敏感和 中度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早期喉癌,中上段 食管癌,宫颈癌等。为了达到根治目的,既要消 灭临床上发现的与原发灶和转移灶,也要消灭一 般临床检查不能发现的亚临床灶。亚临床由于病 灶小、充氧好只需2/3--4/5肿瘤根治量即可基本杀 灭,所以我们通常把放射野扩大到瘤体外2cm左 右至根2/3--4/5时,缩小照射野,只包括原发灶直 至根治量。
今。 • 上世纪50年有钴60远距离治疗机
放疗的发展历史
• 60年代电子直线加速器 • 70年代镭疗的巴黎系统 • 80年代现代近距离治疗 • 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计算机和高新技术
的引入,逐步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伽马-刀)、三维适形放疗(3DCRT)、 调强放疗(IMRT),使放疗进入了精确 (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治疗)放射的时 代。
肉瘤以手术为主,对于恶性黑色素瘤,较 大体积的的肉瘤,如手术已切除大部分瘤 体,术后放疗也可以起到明显减低复发率 和推迟复发时间的疗效。
放疗的适应症
• 8、骨恶性肿瘤 • 骨肉瘤以手术为主,也可做术前和术后放疗。骨
肿瘤放疗学总结资料
小结1 概述:⑴近距离治疗的定义、特征;近距离放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置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2、基本特征1. 放射源贴近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跌落,受量较低。
2. 近距离照射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如外照射后残存的瘤体等予以较高的剂量, 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⑵分类:①按放射源的置入方式:手工手工操作大多限于低剂量率且易于防护的放射源。
后装技术后装技术则是指先将施源器(applicator) 置放于接近肿瘤的人体天然腔、管道或将空心针管植入瘤体,再导入放射源的技术,多用于计算机程控近距离放疗设备。
②按放射源的剂量率;6、近距离放疗按剂量率大小划分●低剂量率(LDR):<2~4Gy/h●中剂量率(MDR):<4~12Gy/h●高剂量率(HDR):>12Gy/h③按治疗方式3、近距离放疗的照射方式●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插植治疗●术中插植治疗●表面敷贴治疗⑶近距离放疗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及特点一、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和单位制●放射源的活度(activity,A)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定义为源在t 时刻衰变率。
放射活度的旧单位是居里(Curie),符号Ci,它定义为1Ci=3.7×1010衰变/秒在标准单位制下放射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ldps=2.70×10-11Ci●密封源的外观活度A app:在实际应用中,源的有效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源在壳内的内含活度,即裸源活度与有外壳时放射源的活度测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派生所谓外观活度的概念,它定义为同种核素、理想点源的活度,它在空气介质中、同一参考点位置上将产生与实际的有壳密封源完全相同的照射量率。
目前随着源尺寸的微型化,外壳材料变得更薄,导致外观活度与内含活度的差异日趋缩小,外观活度又可称作等效活度。
肿瘤的放射治疗总论
28 为什么说恶性淋巴瘤是一类疾病?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免疫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肿瘤, 本质:体内外有害因素的作用下、不同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被转化或机体调控正常 机制被扰乱,而发生的异常分化和异常增殖 何杰金病(HD) :缺乏优势恶性细胞,在结构和细胞组成上具有多形性。 HD 在发病上表现为双模式, 青少年和老年阶段有着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组织分 型构成,病因及发病的机制不同。 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是单克隆转化细胞扩展的结果,其优势恶性细胞可来源 于淋巴细胞整个发育分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因而保持有与其分化位点相应的正常 淋巴细胞极其相似的形态、功能特征和迁徙形式,这也就决定了 NHL 繁杂的亚型 分类以及不同亚型表现在生物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临床表现和自然转 归方面广泛的差异性。 儿童 NHL:多来源于初始分化阶段的前体淋巴细胞,多高度恶性; 成人 NHL:多来源于功能分化阶段的效能淋巴细胞,多中或低度恶性, 同样组织型的 NHL 又有不通的遗传学特性和结构。 在 HD 的治疗方面, 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 HD 成功的医疗策略却无法 成功地应用于 NHL 诊பைடு நூலகம்以后的 NHL,有些可以仅密切观察而患者可以长期存活;有些则虽尽医疗之 所能却无力阻止病势,很快就被夺去了患者的生命。
24 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性食管癌如何再治疗?
食管癌放疗后主要失败原因为:局部未控与复发(手术、再放疗) 局部复发性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 1. 再次放疗敏感性下降, 2. 再放疗易导致正常组织损伤, 3. 只要有机会应积极行手术。
25 食管癌术前放疗是否有意义?
1. 2. 3. 4. 5. 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增加; 淋巴结转移率减少 术前放疗不增加术中出血,病变粘连等手术困难,因而不增加手术死亡 率; 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疾、吻合狭窄、肺部感染等 能提高 5 年生存率,特别是对 III 病变的病人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结1.放射源的种类钴-60源,铱-192源1、放射源的种类:(1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出的α、β、γ射线;(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3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束等。
吸收剂量D:吸收剂量的定义为d E/d m的商,d E为电离辐射在质量为d m的介质中沉积的平均能量。
SI单位为戈瑞(Gy。
1 百分深度剂量(PDD的定义一、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1、定义:水模体中以百分数表示的,射线束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深度处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2、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特点:剂量建成区:从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指数衰减区:最大剂量深度以后的区域,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3 影响X(γ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四个因素:深度、能量、射野面积、源皮距4 组织最大剂量比(TMR的定义水体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5 影响TMR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四个因素:深度、能量、射野面积、源皮距7 楔形因子的定义和楔形板临床三种应用①解决上颌窦等偏体位一侧肿瘤用两野交叉照射时剂量不均匀问题;②利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板,对人体曲面和缺损组织进行组织补偿;③利用楔形板改善剂量分布,以适应治疗胰腺、肾等靶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肿瘤。
3. 精确放疗的实现及含义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照射:精确定位:采用CT或MRI立体定向、三维重建的定位方法精确设计:采用三维计算、三维显示、三维适形调强逆向设计的方法精确照射:采用动态多弧或静态多野非共面聚焦式适形调强照射的方法4. 什么是适形放疗?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是一种技术,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
5. 3DCRT剂量分布特点:(1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2靶区内的剂量分布符合预定要求。
6. 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对设备的要求:(1基本设备1. 直线加速器2. 模拟定位机3. CT或MRI4. 模室设备(2专业设备1.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2. 定位装置3. 治疗摆位装置4. 限束装置(准直筒、MLC等5. 体位固定装置6. 验证装置小结1. 定义:立体定向、SRS、SRT什么叫立体定向?利用立体定向装置、CT、MRI和X线数字减影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临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这个过程叫作三维空间定位,也叫立体定向。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 的定义: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病变。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的定义: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多次大剂量照射病变。
γ-刀:使用多个钴-60放射源分布于头顶部半球的不同经纬度上,经准直后聚焦于一点,此点称为焦点。
X-刀:以加速器为基础的X射线SRT (SRS :一般采用4 -12个非共面圆形小野绕等中心旋转,达到γ-刀集束照射同样的剂量分布。
4. SRS(SRT的实现步骤X(γ射线SRT(SRS治疗一般要经过四个过程:1. 固定头架:将立体定向装置固定在病人身上;2. 影像学定位:利用立体定向装置、CT、MRI 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对病变准确位;3. 治疗计划设计: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精确地设计治疗方案;4. 照射治疗:按照计划对病变实施、手术、照射。
5. 临床应用的特点(一严格掌握X(γ刀治疗的适应症(二严格实施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三严格按照治疗程序实施治疗7、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1体位固定的目的保证患者从肿瘤定位到治疗计划设计、模拟、确认及每天重复治疗的整个定位、摆位过程中,患者体位的一致性。
即提高摆位时体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的准确性。
2体位固定技术放疗体位的要求,一方面要按上述方法借助体位辅助装置,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体位,另一方面还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摆位能使体位得到重复。
因此,在体位辅助装置之上,应加诸如塑料人形面罩等防止患者因下意识运动而使治疗体位发生变化的体位固定器。
小结1、3DCRT的定义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一种技术,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
2、3DCRT的不足3DCRT在以下情况下没有优势:1. 靶体积形状很不规则,并且靠近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
2. 有关的靶体积紧贴容易损伤的器官,能放宽的范围很小。
3. 有一个非常接近的区域己经放疗过,相接的照射野要有非常精确的界线。
4. 靶区的形状有一部分是内凹的,包围了重要器官。
5. 照射的靶区内需要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
3、IMRT的定义三维适形调强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 是指通过控制照射野形态和治疗机射线束强度使得治疗靶区内部及表面剂量达到预定要求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5、实现IMRT的主要方式(重点介绍MLC(1 静态调强(分段式(2 动态调强(滑窗式(3 快速旋转调强(容积实现调强放疗的主要方式:两维物理补偿器,MLC动态调强MLC 静态调强,断层治疗,束流调制式调强小结6 等剂量曲线的定义和特点等剂量曲线:将模体中百分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即成等剂量曲线。
特点:(1能量增加,特定等剂量曲线的深度增加;(2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弯曲,而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平直;(3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在边缘是断续的,并向外膨胀,而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是连续的;(4钴-60具有较大的物理半影,而高能X射线半影较小。
7.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其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
T ½ = 0.693 / λλ为衰变常数如:钴-60源T ½ =5.27年铱-192源T ½ =74天2、电离、直接电离、间接电离电离:原子的核外电子因与外界相互作用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造成原子的电离。
直接电离:由具有足够动能的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的碰撞引起的。
间接电离:不带电粒子(如光子、中子等,本身不能使物质电离,但能借助它们与原子的壳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然后再与物质中原子作用,引起原子的电离。
小结2.钴-60γ线的特点1.穿透力强;2.保护皮肤;3.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4.旁向散射小;5.经济、可靠;6.缺点:存在半影、半衰期短以及防护等问题。
3.钴-60半影的种类2、半影的种类:几何半影:源具有一定尺寸穿射半影:准直器端面与边缘射束不平行散射半影:由于组织中的散射线造成4.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特点电子束:①肿瘤后剂量骤然下降②调节能量可调节电子束的深度③皮肤量介于X 线和钴-60 之间X射线:深度剂量高,皮肤剂量低加速器设备复杂,对水、电要求高,维修难,价格高,但在维修和操作时没有射线。
5.高LET射线的物理生物特性物理特点是具有Bragg峰生物特点是相对生物效应高,氧增强比低。
∙ 6.模拟定位机的功能靶区及重要器官的定位∙确定靶区(或危及器官的运动范围治疗方案的确认(治疗前模拟勾画射野和定位、摆位参考标记拍射野定位片或证实片检查射野挡块的形状几位置小结1 电子线的射野剂量特点:射程短,剂量下降快,保护肿瘤后面的正常组织,单野治疗表浅及偏位肿瘤。
2 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特性:四个区段: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射线污染区3 等剂量分布的特点为:随深度的增加,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向内侧收缩。
本课小结1 早反应组织,晚反应组织放射反应的特点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早反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更新很快,损伤很快便会表现出来。
这类组织的/β比值通常较高,损伤之后是以活跃增殖来维持组织中细胞数量的稳定并进而使组织损伤得到恢复。
晚反应组织的特点,这些组织中细胞群体的更新很慢,增殖层次的细胞在数周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也不进行自我更新,损伤很晚才会表现出来。
晚反应组织的/β比值较低。
2 耐受剂量的概念耐受剂量:产生临床可接受的综合征的剂量。
临床放射治疗中所能耐受的总剂量取决于照射野的体积。
3 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标准治疗条件:超高压治疗,1000cGy/周,每天一次,治疗5次,休息2天。
4 TD5/5,TD50/5的概念TD50/5为最大耐受剂量: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TD5/5为最小耐受剂量: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
小结计划设计定义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
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及相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 (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 (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从广义上,上述定义应理解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量化的过程,包括CT、RI、SA 等图像的输入及处理;医师对治疗方案包括靶区剂量及其分布、重要器官及其限量、剂量给定方式等的要求及实现;计划确认及计划执行中精度的检查和误差分析等。
显然按照这种理解,计划设计过程应是一个对整个治疗过程不断进行量化和优化的过程。
治疗计划系统成为整个治疗过程的有机连结体中的一个重要纽带。
临床剂量学原则一个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下列四项条件: 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区即靶区。
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梯度不能超过 ±5%,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
3、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量的范围。
以上四点,简称临床剂量学四原则。
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的规定肿瘤区(GTV 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的诊断手段 (包括 CT 和 MRI 能够诊断出的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的病变。
临床靶区 (CTV 指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 (肿瘤区亚临床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CTV 包括 GTV 和亚临床灶内靶区(ITV 在患者坐标系中,CTV(GTV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由于呼吸或器官运动或照射中 CTV 体积和形状的变化所引起的 CTV 外边界运动的范围,称为内边界(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