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14---学业质量与评价
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十四)-----关于“学业质量与评价”建议说明:这里所指2017版新《课标》是2018年1月第一版,2018年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新《课标》),属于最新版本。
笔者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融入了30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以希望对即将使用新《课标》地区的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以帮助。
这次解读花了笔者半年时间的准备,从“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内容和主要变化”、“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大概念”、“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与评价”、“行为动词”、“名词与术语”共16个专题进行解读,与其他专家的解读有较大的不同,参考价值更大。
一.学业质量(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原文节选):㈠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及其划分的水平,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描述。
㈡学业质量水平解读:综合2017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和“附录一”’编制而成,将学业质量标准㈢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1.命题依据⑴阶段性评价、学生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一、二⑵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2.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一级水平均包括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及不同水平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景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程度,水平从低到高具有递进关系。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解析】B
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市场与计划的态度
(1)排斥市场、商品、货币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
斯大林体制:(表现?)
(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 是指 A.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D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手段 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 系,甚至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
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市场与计划的态度
(1)排斥市场、商品、货币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了约13年的时 间”
国家计划为指令
沃兹涅辛斯基:计划就是法律。
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特瓦尔多夫斯基 《春草国》
一份骄人的答卷: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 经济发展表
1913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世界 1932年 世界 欧洲 1937年 世界 欧洲
“党直截了当地说:这件事情需要有重大牺牲,如果我们真想 达到目的,我们就应该公开和自觉地忍受这种牺牲。”
失去财富——贡税+剪刀差 失去土地——强制集体化 失去自由——城乡分治 失去生命——大饥荒、消灭富农、冷酷的法律
冷酷的法律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斯大林1932年8月亲自制定《关于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法令》 (五穗谷物法)规定盗窃农庄财产者可以处以最高刑罚——枪 毙并没收全部财产。到1933年根据此法令判处了54645人 。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是系统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的技能训练课。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师范生熟悉中学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进而培养改进和设计中学物理实验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对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训练,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
2. 对一些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成功的关键和解决方案。
3. 对中学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4. 使师范生在进行实验训练的同时,考虑、研究中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同时配合讲解技能做演示实验,怎样指导中学生做实验,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
5. 自制教具,利用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制作实验器材,并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
6.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在培养实验技能的同时,牢固树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念。
二、实验要求实验训练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自制教具、DIS实验三种方式。
以下对各实验方式的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A. 演示实验:(一) 每一实验小组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包括以下教学环节:1、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用途的介绍;2、实验设备调试、布置与线路连接的说明;3、实验的操作演示与讲解技能;4、实验的结论及问题分析。
(二)演示过程中对实验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包括:1、合理布局实验仪器的技能(包括电路的连接);(1)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操作;(2)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观察;(3)实验仪器的布局要规范、安全、整齐、美观。
2、演示实验的操作技能(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2)实验操作要准确、熟练;(3)实验演示的现象要明显、直观。
3、演示实验的讲解技能(1)演示实验的讲解要准确、精练、规范;(2)讲解的时机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边讲边做、先讲后做、先做后讲等);(3)讲解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2013年中考物理集锦:专题十四电压电阻
专题十四 电压电阻电压1.(2013包头)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两灯并联,各电表都能正常工作。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电流表 B.甲、乙、丙都是电压表C.甲、乙是电压表,丙是电流表D.甲、丙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2.(2013•黑龙江)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探究电路,AB 是一段铅笔芯,C 为可以自由移动的金环,且与铅笔芯接触良好,当C 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1和V2示数同时发生变化,可得出多组实验数据,通过此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的结论是( )L1 的示数是3.8V ,V1的示数是2.3V ,V2的示数应为( )池,却买不到标有1.5A 字样的电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2013湛江)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图12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 接点不动,只断开A 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4)测出AC 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 或 .(3)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4)方法改进后,测出AB 、BC 、AC 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改进方法 .电阻1.(2013龙岩)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2.(2013•德州)LED 灯带在装饰材料中被广泛应用.芳芳同学在研究其内部结构时发现,灯带中的LED 灯串联后经电流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如图所示.她取下一只LED 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3.(2013•德州)2013年5月,德州市教育局利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身体柔韧性测试.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吴月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电 灯泡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2011高考化学考点分布表
编专题考点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1.离子共存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盖斯定律及其应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推断专题三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四 离子反应2.化学用语1.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2011年高考试题全解考点分布表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2.化学键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九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2.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第二编基本理论专题六 原子结构、化学键 1.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第一编化学基本概念专题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试卷名称( )专题一 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1.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3.沉淀溶解平衡1.碱金属及其化合物2.镁、铝及其化合物3.铁、铜及其化合物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使用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题十五 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1.气体的制取2.氯及卤族元素2.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九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专题十一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原理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盐类水解原理及其应用及其应用1.碳、硅及其化合物3.硫的氧化物、硫酸及氧族元素4.氮的循环化学实验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第三编元素化合物专题十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十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编基本理论专题十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2.电解原理及其应用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物质的检验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1.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专题十九 有机合成与推断1.有机合成与推断1.化学与健康2.生活中的材料3.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八编化学与生活专题二十二 化学与生活第七编化学与技术专题二十一化学与技术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利用2.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 原子结构和性质第五编有机化学(必修+选修)专题十八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第六编物质结构和性质专题二十物质结构和性质第四编化学实验专题十六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专题十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对应的题号重庆26,T28(1)(2)、T29(2)、T32(4),广东T9、T11、T31,北京T11 T26(4)④大纲全国T11,浙江13.26,四川10,江苏4,山东T30(2),广东T8,北京T26(4)③,安徽T8海南T11,T14(3),全国课标T27(1)(2),重庆13,山东T15、T28(2)(3),广东T31,北京T10T25(1),安徽T25(4)海南T5,福建T24(4),浙江12,江苏20(1),山东T28(2)广东T31,福建T23(4),重庆10.29,浙江27,江苏15,山东T15,广东T31,北京T10 T12,海南T8,T15,大纲全国T8,T28,天津T10(1)(2),T6,全国课标T27(3)(4),福建T12,重庆10,浙江27,四川13,江苏10、12、15、16,山东T28(2)(3),广东T31,北京T12 25(6) T26(3),安徽T9全国课标T10,福建T10,浙江12,山东T14、T30(4),浙江26,山东T29(3)、T30(4),北京T10T26(2)(4) T27(1)(2),安徽T7大纲全国T13,天津T10(3),福建T23(2)(3),重庆29,江苏9,山东T28(1)、T29(2),广东T9,北京T26(4)④,安徽T27(2)(4)考点分布表海南T4,四川26,江苏2、5,山东T9、T10,广东T22,北京T25(2)(4)(5),山东T32(2),广东T22,北京T25(3),安徽T7海南T13,天津T2,福建T7,重庆7,26,浙江9,四川26,江苏5,山东T13,广东T22,北京T25(6),安徽T11全国课标T13,四川26,江苏5,山东T13,广东T22,安徽T25(1)(2)全国课标T12,江苏6,山东T29(3),广东T32(3)(4),北京T9 T26(4)②,)海南T10,大纲全国T12,全国课标T7,T28(1)(2)、T29(2)、T32(4),广东T9,北京T10T12,安徽T7重庆6,浙江7.26,江苏2,山东T9、T10、T11、T12、T13、T15,广东T8、T9、T11、T30、T31、T32,北京T9福建T24(2),重庆7,四川6,四川26,山东T9、T10、T11、T12、T15,广东T7、T11、T22,北京T10大纲全国T6,天津T5,重庆8,四川9,山东T14、T29 (3)、T30 (2)(4),广东T11,安徽T11海南T14(2),福建T23(5)(6),重庆8,山东T12、T14、T29 (3),广东T11、T23,北京T9,大纲全国T9,天津T4,重庆8,重庆14,山东T29 (3),广东T11,安徽T13天津T10(5),全国课标T26(4),福建T24(3)浙江13,山东T30 (2),广东T33,北京 T26(4)③,海南T12,全国课标T11,福建T11,重庆29,浙江10,江苏3,山东T15、T29(2),广东T12,北京T8,安徽T12海南T6,大纲全国T10,天津T10(5)(6),全国课标T27(5),重庆29,四川26,江苏12,山东T12、T15,广东T12、T32(4)(5),北京T26(1)(2),山东T29(1) ,广东T22、T32,北京T10 T11,福建T25,重庆8.27,山东T12、T29(2)、T30(2),广东T10、T22、T32,北京T9 T26(4)天津T7,全国课标T26(1)(2)(3),福建T9T24(1),重庆7,浙江10,山东T12、T29(3),广东T12、T23,北京T8 T27(1),大纲全国T27,天津T7,江苏3,山东T9、T10、T28,广东T23、T31、T32(1),北京T9,安徽T25(3)浙江8,山东T12、T13、T30,广东T23、T32,北京T7 T26(2)(3)(4),海南T3,山东T13、T28、T29、T30,广东T11、T23,北京T9 T27(1),重庆27,浙江9,山东T28,广东T22、T23,北京T9 T27(3)重庆9.27,浙江8.28,江苏13,山东T30,广东T10、T22、T23、T33,北京T27(4)②,海南T2,T17(1),重庆27,浙江28,四川11,江苏7,山东T12、T15、T30,广东T10、T23、T33(2)(3),北京T27(4)①,安徽T27(3)大纲全国T29,天津T9(1)(2)(3),重庆27,山东T30(3),广东T7、T23,北京T27(1)海南T17(4),重庆27,山东T30(4),广东T23、T33,北京T27(4)②,安徽T10,重庆11,海南T17(3),天津T9(5),福建T24(5),重庆9,浙江8、28,山东T29(1)、T30(1)、T30(2),广东T10,北京T26(4)① T27(4)①,海南T9,全国课标T28,福建T25,浙江26,四川27,江苏16、18、19、22,山东T30(4),广东T33(2),北京T11 T27(5),安徽T28福建T25,浙江28,江苏18,山东T30(2)、T30(4),广东T33(3)(4),北京T27(4)②,海南T1,T7,T18-I,大纲全国T7,全国课标T8T9,福建T31,重庆12,浙江29,四川12、28,江苏8、11,山东T11、T29(1)、T33,广东T7、T30(1)(2)(3),北京T7 T9 T28,安徽T26福建T8,浙江7.11,山东T9、T11,广东T7,北京T7,海南T16,T18-II,大纲全国T30,天津T8,全国课标T38,福建T31,重庆28,浙江29,四川28,江苏17,山东T33,广东T30,北京T28,福建T30,浙江9,江苏21,山东T32(1)(3)(4),安徽T11海南T19-I,T19-II,全国课标T37,福建T30,重庆13,浙江7.9.12,四川7、8,江苏21,山东T32(2),浙江自选模块T16,浙江13,山东T31,全国课标T36,重庆6,山东T31(2)、(3),广东T32海南T20-I,T20-II,浙江13,山东T31,广东T32天津T1,浙江自选模块T15,重庆6重庆6,北京T6天津T1,福建T6,重庆6,浙江7,江苏1,北京T9。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14---学业质量与评价
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十四)-----关于“学业质量与评价”建议说明:这里所指2017版新《课标》是2018年1月第一版,2018年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新《课标》),属于最新版本。
笔者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融入了30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以希望对即将使用新《课标》地区的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以帮助。
这次解读花了笔者半年时间的准备,从“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内容和主要变化”、“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大概念”、“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与评价”、“行为动词”、“名词与术语”共16个专题进行解读,与其他专家的解读有较大的不同,参考价值更大。
一.学业质量(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原文节选):㈠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及其划分的水平,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描述。
㈡学业质量水平解读:综合2017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和“附录一”’编制而成,将学业质量标准㈢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1.命题依据⑴阶段性评价、学生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一、二⑵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2.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一级水平均包括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及不同水平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景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程度,水平从低到高具有递进关系。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化学实验评价方案是为了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评价方案的基本要点和步骤,以及常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实验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化学实验评价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判断实验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实验条件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同时,实验评价还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评价的基本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实验评价的第一步是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测量数据等。
2. 分析实验数据: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重复性等方面的分析。
3. 评价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包括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结果、与历史实验数据比较等。
4. 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评价的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实验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和改进方向。
三、实验评价的常见指标和方法1. 准确性评价:准确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结果的接近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等。
2. 可重复性评价:可重复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3. 敏感性评价:敏感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对实验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偏导数和共振结构等。
4. 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是评价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条件的偏差和变异系数等。
四、实验评价的注意事项1. 实验评价应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2.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方法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简单地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过程的好坏。
3. 实验评价应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4.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不应过于绝对地评判实验结果的好坏。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化学高考备考策略分析
-026-2022年第18期(总第322期)教改在新课改与新高考的双重影响下,高中化学的高考备考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有效设计高考备考方案尤为关键。
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新高考形势下“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的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高考备考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一、新高考改革在高考评价体系中,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与社会情境在命题方面表现得更加多元化。
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一卷为例,其化学试题将科技期刊、学术专著、技术专利、会议论文等作为素材背景,旨在更好地反映化学学科的前沿成果,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比于新高考改革前,高考在内容、形式、命题原则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内容上,新高考重视素养考核,更加突显对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在形式上,新高考更加注重情境载体。
在命题原则上,新高考主要有四点变化:一是将实际问题作为测试任务,二是将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三是将学科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四是将核心素养作为测试宗旨。
除此之外,高考命题进一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由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转变为知识、能力、价值、素养立意,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1]。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考化学的命题趋势在新高考改革下,高考化学试题进一步以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指导体系,紧紧围绕时代发展主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理念,通过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有力地彰显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评价体系的“一核”。
在试卷题目比重上,基础题占70%,部分试题的出题背景或问题设计均与教材知识有很高的贴合度,甚至一些试题就来源于教材题目。
体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
体育科研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体育科学是一门探索体育发展客观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一个门类齐全、分支众多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现有科学中的一个分科。
2、科学研究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3、体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体育领域中的某些矛盾和现象,揭示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4、科研选题是指在确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选择与决定研究课题。
其中研究方向是指课题所归属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范围;而研究课题则是指在该学科领域和研究范围中尚未被人们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5、文献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6、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8、问卷法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运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为工具,向研究者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9、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焦点团队法是社会科学中常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在一名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由6-12位参与者针对某特定主题进行自由、互动式讨论,主持人仔细听取参与者对自己经验的描述,从而搜集到较深入、较真实的意见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11、实验法是指研究者精心设计,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设备物质条件),主动地对研究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并对研究中的变量进行分析,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规律或原理的研究方法。
简答和论述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了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和在实践中合理地利用规律。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1.1 基因突变的定义1.2 基因突变与基因变异的关系2. 基因突变的特点2.1 随机性2.2 低频性2.3 不定向性2.4 多害少利性3. 基因突变的类型3.1 点突变3.2 插入突变3.3 缺失突变3.4 倒位突变3.5 易位突变4. 基因突变的原因4.1 内因4.1.1 碱基组成错误4.1.2 DNA复制错误4.1.3 DNA损伤和修复错误4.2 外因4.2.1 物理因素4.2.2 化学因素4.2.3 生物因素5. 基因突变的影响5.1 对个体的影响5.1.1 突变基因的表达5.1.2 突变基因的传递5.2 对种群的影响5.2.1 遗传多样性5.2.2 进化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基因突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实验教学法: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基因突变》相关章节教材或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基因突变实验所需器材。
3. 案例材料:收集基因突变典型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基因突变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实验教学: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突变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大纲
专题内容 走进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价值 技术的未来 设计与设计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设计的一般过程 制定设计方案 学生活动 1:制定台灯设计方案 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计的评价 学生活动 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方案的构思方法
设计表现图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考科学基础复习 第14课 物质的特性自然科学课件
(3)水的沸点是 100℃,100℃时酒精已汽化成为气体。 12/9/【202答1 案】 水银和甲苯 酒精 酒精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类题演练 1】 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259 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 在-265℃时,氢是固态 D. 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 40℃的气温
第二篇 物质(wùzhì)科学(一)
第14课 物质 的特性 (wùzhì)
12/9/2021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基础达标
1. 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 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 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相同。 (4)晶体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 (1)晶体 (2) 0 (3)液
12/9/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专题(zhuāntí)三 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但物质的密度不是绝对 不变的,它会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根据 密度不一定能鉴定物质种类。
12/9/2021
12/9/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类题演练 3】 如图 14-8 所示,盒装纯牛
奶的体积为
米 3。若该牛奶的密
度是 1.2×103 千克/米 3,则该盒牛奶的
质量为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3. 熟悉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4.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测控仪器的定义1.2 测控仪器的分类1.3 测控仪器的应用领域2. 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2.1 传感器2.2 信号处理电路2.3 数据采集与处理2.4 显示与输出3. 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3.1 设计流程3.2 设计原则3.3 设计步骤4. 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4.1 温度控制器设计4.2 压力传感器设计4.3 流量计设计4.4 智能测速仪设计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实验设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发言、提问和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与练习:评估学生对测控仪器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测控仪器设计相关教材或参考书。
2. 课件:制作测控仪器设计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
3. 实验设备: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实验设备。
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术论文、企业案例和新闻报道,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等,引出测控仪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介绍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测控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3. 分析组成原理:讲解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与处理、显示与输出等部分。
4. 设计方法讲解:详细阐述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如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号《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于2003年6月4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三年八月六日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第三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二)熟悉本规范的基本内容,严格履行各自职责,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三)及时、准确和清楚地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着装,遵守健康检查制度,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系统不受污染;(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不得参加研究工作;(六)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第五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负责人应具备医学、药学或其它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机构负责人职责为:(一)全面负责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组织管理;(二)建立工作人员学历、专业培训及专业工作经历的档案材料;(三)确保各种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符合要求;(四)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履行其职责;(五)聘任质量保证部门的负责人,并确保其履行职责;(六)制定主计划表,掌握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七)组织制定和修改标准操作规程,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八)每项研究工作开始前,聘任专题负责人,有必要更换时,应记录更换的原因和时间;(九)审查批准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十)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的报告,详细记录采取的措施;(十一)确保供试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十二)与协作或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重庆市2015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共125张PPT)
考点突破
审题答题
(3) 装置 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
选择________。 a.蒸馏水 c.饱和NaHSO3溶液 b.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审题答题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____;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 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考点突破
审题答题
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影响铁粉腐蚀的因素
时,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 对铁粉腐蚀的影响。②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时,要控制碳粉、 铁粉的质量与参照实验①相同改变醋酸的浓度;③中碳粉的质 量与参照实验①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故③的实验目的为探 究碳粉质量的影响。 (2)根据图 2 知,0~t1 压强增大,则发生析氢腐蚀,t1 后压强减 小,则发生吸氧腐蚀。发生电化学腐蚀时,Fe 失去电子,电子 沿导体由 Fe 流向 C,碳作正极,碳粉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电 极反应为 O2+2H2O+4e ===4OH 。
考点突破 审题答题
- -
(3)使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大的原因有:一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 了气体;二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 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答案 编号
② ③
(1) 实验目的
中考化学 专题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专题十四生活中常见的盐复习目标重点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及检验方法。
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我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误食这样的粽子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A.混合物B.氧化物C.盐D.酸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A.NaOH 氢氧化钠烧碱B.CaO 氢氧化钙生石灰C.Na2CO3碳酸钠纯碱D.NaCl 氯化钠食盐3.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B.用硫酸铜精炼铜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D.用食盐生产烧碱4.①白醋、②食盐、③纯碱都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剂或添加剂,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以上物质的序号填空。
(l)人体汗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2)其水溶液pH<7的是。
(3)与接触后会产生气泡。
5.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6.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B.K2CO3溶液C.NaNO3溶液 D.稀盐酸7.右图是一瓶碳酸钾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其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知识梳理清单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俗称和化学式、物理性质。
2.了解盐的化学性质。
3.知道盐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学会利用盐的性质和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近来市场上出现了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盐汽水,你认为盐汽水的成分和普通汽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 )A.水B.氯化钠C.二氧化碳D.碳酸钙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Cl和H2SO4B.NaOH和HClC.Na2CO3和H2SO4D.AgNO3和NaCl3.小雨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雨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A1C13溶液B.Cu(NO3)2溶液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铁和硝酸铜溶液B.氧化钙和水C.氢氧化铝和稀盐酸D.稀盐酸和硫酸钡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年度学校实验教学计划(5篇)
年度学校实验教学计划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周次日期演示实验(节次)分组实验第一周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第二周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第三周星期四测平均速度第四周星期二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利用内能来做功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第五周星期一摩擦起电(3、4)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星期三电流的形成(2、7)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星期四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和绝缘体(3、4)第六周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第七周星期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电流(6、7)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第十一周星期三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电压表测电压星期四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第十二周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星期二光的折射实验(2、3、5、7)变阻器(6、7)第十三周星期二照相机第十四周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年度学校实验教学计划(二)一、理化生实验技能方面要求1、实验操作技能:如认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实验步骤,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常见故障等技能。
2014高考化学二轮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四 综合实验与探究
专题十四综合实验与探究1.(2014·天津市和平区期末)用含少量铁的氧化物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CuCl2⋅xH2O).有如下操作:已知:在pH为4~5时,Fe3+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而此时Cu2+却几乎不水解。
(1)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Fe3+、Fe2+、Cu2+。
检验溶液A中Fe2+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填编号,下同).①KMnO4②(NH4)2S ③NaOH ④ KSCN(2)氧化剂可选用_________。
①Cl2②KMnO4③HNO3④H2O2(3)要得到较纯的产品,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_____。
①NaOH ②FeO ③CuO ④Cu2(OH)2CO3(4)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按实验先后顺序选填编号)。
①过滤②蒸发浓缩③蒸发至干④冷却(5)欲测定溶液A中的Fe2+的浓度,实验前,首先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6)为了测定制得的氯化铜晶体(CuCl2⋅xH2O)中的x值,某学生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称取mg晶体灼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无水CuCl2的质量为n1g方案二:称取mg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洗涤后用小火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n2g。
试评价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据此计算得x=____________(用含m、n1或n2的代数式表示)。
1.【答案】(1)①(2)①④(3)③④(4)②④(5)250mL容量瓶 b(6)二晶体灼烧时,会失去结晶水,促进CuCl2的水解(80m-135n2)/18n2【解析】(1)Fe2+与Fe3+共存时,检验Fe2+应利用Fe2+的还原性,即选用KMnO4,若溶液褪色说明含有Fe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答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研钵中少量混合物于试 固体部分溶解,说明老师 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 取了CaCO3 水,振荡溶解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 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白色沉 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 淀不溶解,说明老师取了 溶液,并滴加少量稀硝酸 CaCl2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高频考点
内容解读 确定实验原理、 仪器、药品、装 置及实验步骤, 控制反应条件
主要考查方式 命题趋势 实验探究 ★★★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对实验进行补 实验方案 全、改进 的设计 观察、记录实验 现象,填写实验 报告 根据实验条件和 要求,设计简单 的实验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2.对方案优劣评价的原则:
(1)设计简洁:就是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仪器或实验装 置,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充分体现实验设计的简约 性原则。
一 年 创 新 导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解析
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取研钵中的混合
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如果出现不溶物,则说明研钵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中放入了碳酸钙,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并滴加硝酸银
2.选择仪器药品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3.记录现象数据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
数据。
4.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反应速率等)、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环保、结论可 信、有创新意识。
2.实验装置的组装设计总体要求:符合实验要求、操作方
便、避免干扰、防止污染等。 3.连接仪器的一般顺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 装置→主体实验装置→产物的鉴定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4.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是否存在时,应注意三个先 后:先净化后验证;净化时先除杂后干燥;验证时先 验证水蒸气后验证其他气体。如果原气体不能直接验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证,则需转化成其他气体再验证(如CO→CO2;H2→
H2O)。
取一些KNO3固体于研钵中,接着用一纸板挡住同学
们的视线,告诉大家打算继续取CaCO3、CaCl2在研 钵中混合。过一会儿老师拿开纸板,向同学们展示研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钵中的白色粉末。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判断老师是否取了CaCO3、 CaCl2于上述研钵中。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 结论。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D
鉴别化肥NH4Cl 取样,加水溶 和NH4NO3 解,观察
取样,加熟石 灰研磨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解析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去的是木炭,A错误;方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案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产物CaCl2无法与氯化钠分 离,B错误;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 显碱性pH值大于7,所以可用分别测溶液的pH的方法检 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
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也可用
加FeCl3溶液的方法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C正 确;D项方案一不能鉴别,因为加水溶解后都没有明显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的实验现象,D错误。
答案 C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即时小练1】 某校科技节的实验比赛中,老师先向大 家展示了KNO3、CaCO3和CaCl2三瓶白色粉末,然后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3.实验方案设计原则 科学性 :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流程合理。 (1)_______ (2)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用药品、 仪器、装置安全可靠。 (3)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 尽量避免与_____ 有毒 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
(2)效果明显:效果明显就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产 生的现象生动直观,易于观察、记录。 (3)安全可靠: 安全是指实验设计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 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操作,如果需选用,应在设计 方案中给出明确提示和预防措施,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或实验事故;可靠是指设计方案要确保成功。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提供的试剂有:稀HNO3,、蒸馏水、Na2CO3溶液、
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__________ ________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说明老师取了 CaCO3 ______________,说明老师取了 CaCl2
填空、 选择、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
实验探究
★★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析得出结论。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2.实验设计的考查类型
制备型实验设计 性质型实验设计 类型 验证型实验设计 开放型实验设计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3.最佳方案的评价标准
(1)方案:科学合理。
(2)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种类和用量少。 (3)实验:装置简单、条件不高、步骤少、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4)产物:容易提纯。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的结论。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技法点拨】
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实验方案的评价 1.基本原则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个实验方案的优劣主要从__________ 实验原理 是否科学合
实验步骤 是否简单可行,另外还要从_________ 环境保护 理,_________ 和_____ 节约 两个角度去评价。 2.实验方案的评价类型
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 实验装置的评价 类型 实验操作的评价 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知识要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 实验原理 ;(2)根据要求正确 (1)明确实验目的;弄清_________ 选择仪器和药品;(3)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4)分
三 年 模 拟 精 选
则应采取防范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简约性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操作简便、装置简 (4)_______ 单、实验现象明显。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
4.解题思路和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弄清题 (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 ★★
一 年 创 新 导 向
实验探究
★★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大中考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五 年 中 考 荟 萃 核 心 要 点 突 破